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管理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331#
发表于 2012-10-29 11:01: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蒋建国任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


蒋建国(资料图)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0月29日电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消息,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中心组10月25日在京举行2012年第九次理论学习会议,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副署长蒋建国主持会议并讲话。据悉,这是蒋建国首次以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身份在媒体报道中亮相。截至记者发稿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署长之窗”栏目暂未更新。


蒋建国简历


蒋建国,男,汉族。1956年12月生于湖南汉寿,籍贯湖南桃江。1977年9月参加工作,197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湖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工业外贸专业毕业,工学硕士。历任:湖南省委组织部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湖南省益阳市(县级)委书记;湖南省益阳地委副书记、秘书长;湖南省湘潭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湖南省邵阳市委书记;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08年10月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党组副书记、副署长,兼任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




http://news.qq.com/a/20121029/000674.htm
33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0 11:38:5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小美人拍
揭露媒体界黑暗,义不容辞。就是,现在的媒体界现在都不知道玩什么,还是电视台媒体及视频媒体比较忠实于事实新闻,及社会价值

@吕晴春-
对于同行被打一事,让我想起两年前南都记者@张鹏 等两位同行在东莞虎门被打得头破血流一事,当时@南都辉龙 一个电话,我们跟南方台同行二话不说赶赴虎门增援,如实反映情况。如今南都只字不提同城同行被打一事,@南方都市报 ,你怎么看? 我在:http://t.cn/zlrPmIe

| 轉發(2) | 評論
9分鐘前來自iPhone客户端


| 轉發| 收藏| 評論
6分鐘前 來自360安全浏览器       


33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0 11:59: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快乐江湖-杨清波
发表了博文 《12-13/1·媒介经营管理②:管理原则》 - “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系统提出了一般管理的14条原则,至今对经营管理产生着重要影响。 这14条原则是:1、劳动 http://t.cn/zlrPnRf

12-13/1·媒介经营管理②:管理原则作者:快乐江湖发布于:2012-10-30 11:24:15   “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系统提出了一般管理的14条原则,至今对经营管理产生着重要影响。
   这14条原则是:1、劳动分工;2、职权职责;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7、人员报酬;8、集中;9、等级系列;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人员团结。
    请你结合中国媒介经营管理的特殊性,提出14条原则中你认为最重要的三条,按照你认为的重要程度排序,并阐明理由。
   完成时间:11月5日前。


此博主还发表了:





| 轉發(1)| 收藏| 評論
29分鐘前 來自新浪博客       


334#
发表于 2012-10-30 20:07:4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王恺同学
好封面,尽管实在不是一次好的采访。

@朱伟
明天上市的我们这一期封面。《中国好声音》投入一个亿,短短三月盈利三个亿,真是一个极其疯狂的成功商业模本。这模板对于当今这信息立体化传播时代,真有讨论的意义。它蛊惑了人们对“好声音”的辨识力,最大限度调度了受众响应,构成一场中国特色人海澎湃的娱乐狂欢。商家们由此才趋之若鹜。



(2)| 轉發(1207) | 評論(298)
今天13:00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17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335#
发表于 2012-10-31 12:52: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河北副省长聂辰席任广电总局副局长


聂辰席
  人民网北京10月29日电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 河北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聂辰席任命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
  聂辰席同志简历
  聂辰席,男,汉族,1957年7月生,灵寿人,1993年2月入党,1974年9月参加工作,中国科技大学管理科学系管理科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天津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工程师。
  1974.09— 1977.03 灵寿县菅村供销社会计
  1977.03— 1980.03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程序设计专业学习
  1980.03— 1987.10 省统计局计算中心干部、主任科员、工程师(其间:1985.06—— 1985.12在美国IBM公司研修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1987.10— 1992.06 省经济信息中心数据库和程序部主任科员、工程师、副主任
  (其间:1988.06— 1990.06在河北财贸金融函授学院涉外经济专业学习)
  1992.06— 1995.02 省政府研究室(省经济研究中心)综合处主任科员、信息资料处副处长(1991.09— 1994.06在中国科技大学管理科学系管理科学专业研究生班学习)
  1995.02— 1997.01 省政府研究室(省经济研究中心)教育科研处处长
  1997.01— 1999.05 省政府研究室(省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
  1999.05— 2001.07 邯郸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99.03— 1999.07在中央党校
  进修部学习;1999.10— 2000.10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管理经济学专业学习)
  2001.07— 2003.04 邯郸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
  2003.04— 2004.03 邯郸市委副书记、市长(1999.09— 2003.09在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
  2004.03— 2006.11 邯郸市委书记(其间:2004.09— 2006.06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从事民商法博士后研究)
  2006.11— 2007.12 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2007.12— 2011.11 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
  2011.11— 河北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

(原标题:河北省副省长聂辰席任广电总局副局长[图/简历])
http://news.sina.com.cn/m/p/2012-10-29/141425463048.shtml

336#
发表于 2012-10-31 12:55:5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大家》杂志借莫言东风明年1月复刊


《大家》将于明年复刊,创刊者之一李巍将复出担任主编。



《大家》



《大家》


(记者姜妍 见习记者江楠)距离《大家》杂志被停刊已经过去了4个月,如今终于传来复刊消息,《大家》复刊后的编辑部主任项万和透露,杂志将于明年1月正式复刊,复刊后的《大家》将不再有增刊。
  主编换为李巍
  复刊后的《大家》主编更换为李巍,他是《大家》曾经的主编。项万和则是在杂志创刊之初在编辑部工作了三年,之后调到出版社负责发行等工作,如今重新回到杂志社。
  项万和说,杂志复刊是上上周确定的,目前他们在准备复刊前的工作,“第一我们要解决《大家》理论增刊的负面影响,我和李老师这次来北京,就是跟一些老朋友、老作家,还有《大家》杂志的作者见见面,听听大家的意见。也通过一些信息收集、调研,回去要重新确定一下怎么把复刊的工作搞好。”
  《大家》复刊后的内容是许多人关心的焦点,项万和说首先要有好的、能打动人的作品,才能保证刊物质量。“《大家》从创刊到现在,板式、用纸、包括封面都一直没怎么变过,我们觉得也应该做一些微调,但是杂志的风格是不会变的,包括办刊宗旨,甚至要加强创刊时的办刊宗旨和方向。”
  莫言获奖加快复刊
  此外,项万和提到要恢复以前的“大家文学奖”,两年一届。该奖首创于1995年,奖金为十万元,首届得主是莫言。
  项万和还表示,复刊后《大家》会刊登许多市场反响好的作品,“现在文学期刊和图书市场悖逆的情况很严重,很多市场上受欢迎的作品,在刊物上露面很少,即使露面也不是作为重头作品。文学刊物应该要领跑作品的最前沿。”
  谈及理论版的问题,项万和说:“《大家》杂志办的理论增刊,我感觉媒体没有把它说明白,所以大家可能会觉得《大家》出了很大很大的问题。据我知道的情况,《大家》的正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理论版内容上偏离了办刊方向,我觉得偏离了纠正了就可以了。”不过他也表示,复刊后的《大家》不再办增刊,“我们会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主刊上。”
  如果不再办理论版的话,财政的问题又将如何解决?项万和说,他们首先会提高作家稿费标准,这样刊物才有可能被激活,至于具体的经费要如何解决,他说现在也在调研。“不能老是和领导叫苦。要参照全国的期刊看他们的运作模式是怎么样的,和领导报告,提出解决期刊出路的建议。”
  ■ 对话
  李巍:不能指望文学期刊彻底市场化
  新京报:你1993年创办《大家》的时候就在《大家》了,什么时候离开的?又是怎么重新出山的?
  李巍:我2003年退休,此后就再也没有看《大家》。停刊的事也是在网上看到的,我当时真的非常意外,也非常心痛。毕竟这个刊物是我和同仁一起辛辛苦苦打造出来的。停刊后,出版社的领导通过另外一个《大家》创刊时候的朋友找我谈谈,会面后社领导就说你看怎么办啊,怎么能让它重新站起来啊,我就说了一些随意想到的东西,他觉得很有意思,就劝我重新出山,我说我真是没想过,因为已经退休近十年,习惯了这种很悠闲的生活,真的不太想做,但最后他们非要做,推辞不了。
  新京报:复刊后的《大家》会有什么变化么?
  李巍:创刊时候的办刊思维和宗旨是不会改变的,当时《大家》不是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黑白照片作为封面么,它实际上就是表现了《大家》办刊的一个宗旨,就是希望很本土也很先锋,很中国也很世界的文学精品通过大家·红河文学奖的运作促进中国文学能够走向世界,鼓励中国作家冲击诺贝尔文学奖,这就是我们当时的想法。实际上我们首届大家·红河奖的得主莫言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首先就证明了我们《大家》办刊方针的正确,它的可行性。
  新京报:既然办刊方针如此正确,你觉得是什么使《大家》越来越式微呢?
  李巍:这个原因很多。比如大家·红河奖办了四届之后就没有坚持。还有就是可能当时出版社的每一个部门都得挣钱,给了指标,无奈之下他们就办了理论增刊。
  新京报:那《大家》复刊之后,经费环境会更好么?
  李巍:我想作为一个文学刊物的品牌,不应该指望它会很彻底地介入市场。文学刊物在今天这个环境下,完全市场化是不可能的,那么有关的方面,包括政府都应该给它资助,让它能够生存、发展,而不是纯粹按照市场运作来完成。复刊之后,杂志应该也有争取经费补助的想法,但具体措施还是未知数。
  新京报:有声音说《大家》复刊和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有关,是这样吗?
  李巍:有关系也没有关系,有关系就是获奖给中国文学一剂强心针吧,给了《大家》复刊一个契机,一线生机。没有关系,就是因为当时停刊就是为了整顿,整顿完还是要办下去的。
  新京报:会借鉴其他文学杂志的运作模式么,比如《收获》?
  李巍:《收获》的运作就是一种惯性的运作,过去的地位已经维持在那,办了这么多年,图书馆订阅、学校订阅、机关订阅,它的订数已经恒定下来了,另一方面上海市政府关注这个品牌,每年给他们两百万的补贴,这就是他们的运作模式。

(原标题:《大家》杂志明年1月正式复刊 将不再设增刊)

http://news.sina.com.cn/m/2012-10-29/091925461368.shtml
337#
发表于 2012-11-1 13:24: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人民日报总编辑吴恒权调任中宣部副部长


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吴恒权。资料图片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蔡名照(资料图片)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据中新社消息,人民日报总编辑吴恒权调任中宣部副部长(正部长级)。吴恒权生于1948年,曾任人民日报记者、国内政治部副主任、海外版副总编辑等。2000年升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2003年调任求是杂志社社长,2008年回人民日报出任总编辑。
  中宣部副部长蔡名照调任人民日报总编辑。57岁的蔡名照,曾任新华社记者、山东分社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及副社长。2001年调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2009年调任中宣部副部长。
  蔡名照简历
  男,汉族,1955年6月出生,籍贯山东。研究生学历。
  1978年3月任新华社江苏分社记者。1985年4月任新华社江苏分社副社长、党组副书记;1992年5月任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党组书记;1993年4月任新华社秘书长、党组成员;1998年3月任新华社副社长、党组成员兼新华社常务副总编辑;2001年4月任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2009年7月任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
  是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第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来源:深圳商报)

http://news.sina.com.cn/c/2012-11-01/104725487305.shtml
338#
发表于 2012-11-1 13:44: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央视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央视新闻)正式上线


央视新闻新浪官方微博上线



央视新闻新浪官方微博


 2012年11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央视新闻”[微博]正式登陆新浪网,这是央视进军新媒体的一项举措。
  “央视新闻”将报道热点新闻事件,发表深度实事评论,对央视精彩节目做出预告及回顾,同时,配合央视新闻中心活动展开调查、征集等网络互动。
  依靠央视强大的新闻采集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结合网友报料获取新闻线索,央视新闻中心通过微博这一高效的新兴传播渠道,以首发新闻、独家报道、图像优势为特色,与更多网友分享优质的实时信息、新闻资讯、观点评论等,并将网络舆情及时反馈到节目中,进一步拓展央视新闻的传播渠道,扩大影响力,拉近与网民的距离。
  下一步,央视新闻中心还将深化与网络运营商的合作,推出新闻客户端等更多应用,延伸新闻触角,催生更具价值的新闻产品和服务。

http://news.sina.com.cn/m/2012-11-01/091125486472.shtml
339#
发表于 2012-11-1 23:28: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BBC总裁适合领导纽约时报吗?
乔·诺切拉 2012年10月31日
sina
tencent
more
打印 转发 寄信给编辑 字号
纽约时报公司(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首席执行官的职位空缺不太容易填补。

第一个难点是一些明显的商业挑战:像其他报业公司一样,纽约时报公司也面临传统利润来源受到互联网侵蚀的问题,在财务上举步维艰。公司于上周四公布的第三季度业绩就很典型:与2011年同期相比,其广告收入下降9%,净收入下降85%。公司业已遭受重创的股价又下跌了22%。

按图放大
Fred R. Conrad/The New York Times
乔·诺切拉
相关文章
性侵幼童丑闻令BBC信誉严重受损
BBC记者泄露女王私人谈话
然后是执掌公司的苏兹伯格家族。小阿瑟·苏兹伯格(Arthur Sulzberger Jr.)既是公司的董事长,又是其旗舰报纸的出版人。除了他以外,还有7名苏兹伯格家族成员在公司工作。没有哪个首席执行官可以完全不顾苏兹伯格家的人而独立决策。去年12月,前任首席执行官珍妮特·罗宾逊(Janet Robinson)突然离职,当时人们就猜测她与苏兹伯格关系紧张。

所以,宣布继任者的时候,苏兹伯格着实松了一口气。寻觅多时之后,苏兹伯格在8月中旬宣布,即将离职的英国广播公司(BBC)总裁马克·汤普森(Mark Thompson)同意接受这一工作。BBC的经营模式与《纽约时报》截然不同,因为它的大部分资金都来源于每个英国电视观众缴纳的年费,尽管如此,汤普森在任BBC总裁期间推动了BBC的国际化扩张和数字业务的强劲增长,他在这两个领域的能力都可以为《纽约时报》所用。

按照计划,汤普森将于11月12日履新。他的办公室门上已经贴上了他的姓名牌,他也正在认识纽约时报公司的员工。然而,从10月初开始,每个人问起汤普森时,问的都只是同样两个最要命的问题:他都知道些什么?他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当然,人们开始问他这些问题的时间是在BBC深陷一宗巨大性侵丑闻之后。丑闻核心是BBC少儿节目主持人吉米·萨维尔(Jimmy Savile)。30年来,萨维尔一直都是BBC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与此同时,他也被指控为一个不可救药的恋童癖;据说,被他性侵过的小女孩可能多达数百人。他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不再担任BBC的专职主持人,声望却经久不衰,以致去年秋天他过世时,他家乡利兹市的人们夹道送走了他的灵柩。

在他死后不久,BBC一档名为《新闻之夜》(Newsnight)的时事栏目开始调查萨维尔的性倾向。但是,尽管该栏目找到了至少一名声称被萨维尔性侵的女性,并为其录制了节目,该期节目还是遭到了封杀。接着,本月早些时候,BBC的竞争者ITV揭露了萨维尔的丑闻,给BBC以毁灭性的打击。ITV的调查引发了一系列质疑,也就是说,BBC是否包庇了萨维尔的罪行。

很显然,答案是“是”。非常不确定的则是,包庇的程度有多大。汤普森先是说他从未听过有关萨维尔的流言,而且是在《新闻之夜》那期节目遭到封杀之后才对其有所耳闻。鉴于BBC 官僚体系错综复杂的性质,他的否认可能是真的。

但是,考虑到以下情况,他的话就显得有点儿站不住脚。按照汤普森现在的说法,去年12月的一次鸡尾酒会上,一位BBC记者跟他说,“你肯定很担心《新闻之夜》对吉米·萨维尔的调查吧。”之后不久,汤普森向下属问起了那次调查,下属的回答是调查已经停止——出于报道方针方面的考虑。他宣称自己没有接着往下问,甚至没有问调查的内容是什么。

几个月后,英国媒体爆出新闻称,BBC就像《每日邮报》(The Daily Mail)一个新闻标题所说的那样,“‘为保护自己的名誉’而搁置了对吉米·萨维尔性侵案的调查。”鉴于这些性侵指控的严重性,再看看BBC当初报道宾夕法尼亚大学性侵案的方式,你会觉得汤普森及其下属会立即产生彻查此事的打算。但是,他们又一次无所作为。到最后,汤普森给人留下了一个故意忽视此事的印象,让人难免好奇,汤普森执掌之下的BBC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机构,汤普森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领导人。它还让人好奇,汤普森会成为什么样的纽约时报公司首席执行官。

苏兹伯格现在处境艰难。他深信他找到了符合需要的首席执行官,深信此人可以带领纽约时报公司重返盈利可观的乐土。尽管他拒绝为本专栏接受采访,但他似乎接受了汤普森言之凿凿的说法,也就是说,汤普森事先不知道这桩爆炸性指控。实实在在地说,丑闻是在他接受纽约时报公司职位50天之后才公诸于世的。苏兹伯格正在不遗余力地支持自己选中的人。

为了纽约时报公司的员工,不用说还为了那些希望看到纽约时报公司生机勃发的读者,我们希望苏兹伯格对汤普森的信任不是误信。不然,BBC就不会是唯一的一家判断力遭受严重质疑的机构了。

https://gd.jlf.mobi/browse.php?u ... iiqug%3D%3D&b=6
340#
发表于 2012-11-2 10:53:4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十八大新闻中心启用 境外报名采访记者人数增加

 新华网北京11月1日电(记者何宗渝、华春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1日正式启用。十八大新闻中心主任、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说,报名采访十八大的境外记者人数较十七大有较大幅度增长,由于报名尚未截止,报名的境外记者人数还在呈上升趋势。
  十八大新闻中心设在北京西长安街北侧梅地亚中心,分为新闻发布厅、外国记者接待处、港澳台记者接待处、境内记者接待处、采访接待室、网络服务室、图片服务室、通信服务室和广播电视服务室等功能区,承担为记者核发证件、受理采访申请、安排记者参加大会采访活动等职能。
  十八大新闻中心还开设了网站(http://www.cpcnews.cn),供记者查询大会有关资料及信息;免费提供新华社报道十八大的实时新闻图片;提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的广播和电视信号接收、传输服务;免费提供宽带上网和多文种图书资料服务;提供手机、传真、公用电话等服务。
  翟惠生表示,新闻中心是十八大的“窗口”,工作人员将努力为记者提供新闻采访、编发稿件等方面的专业化、科学化、人性化服务,让新闻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记者之家”。

(原标题:十八大新闻中心正式启用 境外报名采访记者大幅上升)

http://news.sina.com.cn/m/2012-11-01/185025490249.s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