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灾难报道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371#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9 10:56: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灾难报道的真实性

李不白y :转发微博。
小妇人之见 : 从照片上确确实实可以清楚地看到遇难者家属情绪的确很稳定~甘肃“11·16”校车事故第二天,有媒体报道称“记者从正宁县政府获悉,目前,遇难者家属情绪稳定。”孩子惨遭横祸、死于非命,死者家属的情绪怎么个稳定法,用脚趾头也能想得出来。我只能说:这样的报道太无耻,太不要脸(访员刘虎)



今天 07:40 来自网易微博 原文转发(61) | 原文评论(13)

今天 07:49 来自网易微博 举报 | 转发(5) | 收藏 | 评论(2)
37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9 11:45: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3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新闻记者协会#社会关注#【官方微博“地震在新疆”很雷人 网友要求改名】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11月初发生6.0级地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在第一时间开通官方微博,直播灾情和救灾情况。这一举动最初得到网友肯定。但其微博名“地震在新疆”引争议,多数网友认为太过“雷人”,建议局更换。http://t.cn/SL5YBB


转发| 收藏| 评论
37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5:56: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张蜀梅是的。采访的同学们也要注意安全!//@宋元晖: 据说附近幼儿园已经疏散,番禺应急办反馈暂未接到人员伤亡报告,但是事故影响面较大

@南都广州14点30分左右,番禺石基一间大型工厂发生爆炸,在附近几公里上班的网友在办公室也感觉到强烈的震动,工厂爆炸引起的粉尘倾刻之间形成白色蘑菇云,暂时未知事故原因。南都记者@谢亮辉 @张昊nddaily 正赶往事发现场。               
  •                
           
转发(43)|评论(13)25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收藏|                评论                12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374#
发表于 2011-11-25 22:09:1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一位新闻学同行在正宁校车事故后的遭遇

少华按:
   在最近发生在甘肃正宁的幼儿园校车事故之后,我们的一位同行——西北地区某著名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教师,刚好赶到现场,他以一名新闻工作者的敏感反应和责任意识采访记录相关新闻事实。但他面对的却是如下的遭遇——
    说说我自己,甘肃庆阳正宁的榆林子镇发生幼儿园校车事故,我的中学六年都在正宁读书的,是在姑姑家念了六年书,因为老家在农村,离学校太远,所以从初一开始就一直在正宁,直到考上大学。那天第一次从财经网微博上看到这个信息,当时很难受,9个座位的车,拉了60多人,你不知道,这在底下的幼儿园,都是这样子,真的很可怕。这么大的事,这么多生命去了,处于一种本能,我害怕遮蔽,我觉得应该纪录下些东西。一个传媒人,不能在这个时候缺席,因为,我离现场更近。
    下午上完课,就从学院拿了一个小DV,晚上我坐夜班车从兰州回老家,半夜到西峰,在车站坐到天亮,冷,突然有一种使命感,脑子里只有真相,整个人极度兴奋,想想这又是一场很刺激的战斗。早上就坐车赶到正宁,然后又转车到榆林子,等我到现场的时候,还能看到马路上流淌的血迹,当时直接蒙了,周围全是警察,禁止拍摄,但我依然拍了好多内容。找到这些孩子的家人,这是我的直觉。找我大伯,他在正宁县人大工作,有些熟人关系,采访了四个幸存的孩子的家长,其中两个父母都不在身边,孩子的爷爷泣不成声,但依然觉得自己挺幸运的,多次说出谢天谢地,能活过来,就已经是恩赐,他们没有任何抱怨,内心里只有感激——或许这更真实一些。当我赶到出事的孩子的家里时,他们的家人都已经被“组织”到镇上,有专人陪伴安抚,警察基本上包围了整个镇子,我在医院门口,看到一个死去的孩子的爷爷当场遇到,奶奶有60多岁了,一直在闪自己的耳光,她说为啥死的不是自己,怎么见孩子的妈妈,最后也晕倒了,此时我被赶出了医院,因为很多孩子都已经转移到县上的医院,我当时又赶到正宁县,那时候省上的领导来了,还有市上的领导,街道上全是警车,那阵势,真的很可怕,只有媒体能进医院采访,后来中央台的也来了,医院周围围观的人都被驱散了,再后来,有些孩子转院到咸阳,因为正宁离陕西的咸阳比较近,大概3小时的车程,我坐了朋友的车赶到咸阳,在那里的医院,我采访了一个受伤孩子的家长,她也是从石家庄打工赶回来的,穿的皮鞋,因为磨脚,那么冷的天,她光着脚从医院跑进去,因为孩子在手术室,她不能见孩子,情绪一度失控,我很快被警察驱赶出去,他们应该认识我了,我发现没有任何接近的机会,又马上赶回到正宁。因为死去孩子的家长都被接走了,大家都不知道接哪儿去了,我问了中学的一个老师,有人得知消息说被接到西峰市了,有些孩子被转到西峰医院了,然后又接着赶到西峰市,在那里,我通过私人关系混进了市一院,跟家长有了些交谈,再后来,当我正要离开医院的时候,几个人赶过来,把我的摄像机抢走了,不知不觉的,当时闹的很凶,最后还是抵不过一帮流氓,羽绒服被撕的粉碎。这时候已经晚上了,一天没有吃饭,正宁一中的一位老师打电话,他告诉我有个高二学生的亲戚的孩子是受害者,可以联系到他的亲戚,我没有回家,随便买了件衣服,街上流浪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坐了三小时的车,赶到正宁,联系上那个高二学生,后来赶去他亲戚家的路上,见到了那个失去孩子的母亲,丈夫被县上接走了,说是处理孩子的后事,母亲已经两天没有吃饭了,几度要寻短见,婆婆一直照顾着,母亲觉得是自己害了孩子,那天孩子感冒,本来说不去学校了,但是校车来的时候,孩子说要去幼儿园学唱歌,她还是把孩子送上了校车。去镇上给孩子母亲买了点吃的东西,我走了。回到正宁,正宁宾馆门口围了好多人,有些父母从外地赶回来,他们都被带到县上的宾馆,专人看管,稳定情绪,但依然有人跑出来,悲痛欲绝,所以大家都知道了,原来失去孩子的家长都被“安排”在县上的宾馆,不能打电话,我想办法从后面翻墙进去,但依然被发现了,又闹起来了,差点搭上性命。当我走出来宾馆,瞬间昏天黑地,整个人要倒下了,我想着去找老师,没走几步,我爸打电话来了,他说,让我赶快回学校,家里所有的人都在庆阳,惹不起。瞬间,我倒下了,我回来两天,没有给父母说,没有见父母,这一刻,我突然发现,一个柔弱的个体,在这个彪悍的体制面前,是何等的渺小和卑微,背上被狠狠地插了一刀。
    再后来,我走了,绝望了,我没有选择。我到达了现场,但是我却离真相很远。陈老师,不知您能理解这种心情吗?
     回到兰州,兰州的媒体一篇平和,头版就一句领导指示,然后满篇广告,没有给孩子、给公众任何的版面缝隙,又是那种典型的“灾难体”,领导如何如何努力赶赴现场,为民服务,所有的领导一下子都出场了,嘉年华一般的文体方式,我惊呆了(附件中是我整理的两个照片)。回来碰见一个兰州本地媒体的记者,他说这个时候就要写领导喜欢看的东西,因为上面有规定。他觉得这很正常,还笑话我太天真,一副冷漠的姿态,我又一次绝望了。发生这样的事,我理解记者的苦楚,可是难道就没有一点的内疚吗?在央视《新闻调查》做过几年媒体,媒体人的无能为力,我怎能不懂,但事情发生了,把全部责任推向体制,这不是一个媒体人对历史的全部交待,当我们习惯性地抱怨体制而无所作为时,很容易便没有了羞耻,因为相信某种崇高的价值,我们才懂得羞耻,而如今,温水里煮青蛙,这些记者已经没有了对真相的信仰,已经没有了远离真相时的羞耻。
      说了这么多,我也不知道再说什么了?我们有事业,有追求,在职业面前,多么希望自己赤条条的一个,可是,我的家人,我还有我的家人,我迷茫了,这几天一直缓不过神。回到学校,我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悲壮,但又害怕。
2011,11,24  23:28

http://msh01.blog.sohu.com/194879043.html?act=1322229582102#comment
375#
发表于 2011-11-27 10:10: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萨尔瓦多一天内发生700多次地震
2011-11-27 01:47:53 来源: 北京晨报(北京) 有10人参与

心提示:11月24日至25日萨尔瓦多埃尔卡门市发生700多次地震,震级为里氏1.8级至4.6级不等。地震损坏80所房屋。一家医院墙体出现裂缝,但整体建筑结构没有受损。为安全起见,不少民众选择在户外过夜。

新华社电 萨尔瓦多东部地区24小时内遭遇700多次弱震至中强震,数十所房屋损毁,但没有人员伤亡。
萨尔瓦多国土部门说,埃尔卡门市24日至25日发生700多次地震,震级为里氏1.8级至4.6级不等。埃尔卡门市位于首都圣萨尔瓦多以东大约163公里处。
萨尔瓦多民防官员豪尔赫·梅伦德斯25日说,地震损坏80所房屋。一家医院墙体出现裂缝,但整体建筑结构没有受损。萨尔瓦多政府已派遣部队前往震区,为当地居民分发帐篷等援助物资,但尚未要求他们撤离。为安全起见,不少民众选择在户外过夜。

http://news.163.com/11/1127/01/7JR47GNJ0001121M.html

376#
发表于 2011-11-27 11:05: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自贡一罐车爆炸 震“伤”一条街(组图)
2011年11月27日08:39四川在线-天府早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转播此图到微博

自贡一油罐车空爆 震“伤”一条街 (1/8)


隐藏


  • 1 / 8
  • 2
  • 3
  • 4
  • 5
  • 6
  • 7
  • 8








进入大成网图片站



爆炸罐车装载物为甲醇,当时为“卸货”后的空罐罐车盖、电线杆被炸飞,一条街窗户全碎

悔该罐车属私自到没有资质的维修店维修接下这一单,老板很后悔:“以后再也不干焊接了!”

昨日下午1时左右,李先生开着自己的小卡车,来到自贡(微博)境内305省道边一个水箱维修站前,准备在此换个开关。就他停车的前方,有一辆大型罐车正在进行焊接。

下车时,他下意识地看了看自己的车胎。这个小动作拯救了李先生,如果他没浪费这一点时间,“今天我就不在了”——那辆罐车爆炸了。

与李先生相比,很多人就没那么幸运。截至昨日晚8点,有9人因此受伤入院,其中有4人头部受伤,伤势较严重。所幸无人身亡。

爆炸




路过车辆中“流弹”

自贡消防支队透露,他们是在昨日下午1时32分接警的。

事故发生在贡井区长土镇305省道附近一家水箱维修店前,是电焊作业引发的油罐车(空车)罐体爆炸。

自贡消防赶到现场后,封锁了周围200米范围双向车道。当时,车体内还有余火,消防官兵赶紧对其进行了扑灭。

油罐车罐体后盖部位被完全炸飞,正后方一根金属电线杆也被轰至百米外的路上。一辆长安车因躲避不及受损。

爆炸点附近几乎都是汽车维修店,十余间这样的商铺窗户受到波及,30米长的街道上全是玻璃渣。

有3家店铺的卷帘门被冲击变形。其中较近的一间木结构房屋最倒霉,完全倾斜成了危房。

后悔

老板发誓再不做电焊

爆炸店铺的老板是眉山(微博)人,到自贡开店1年多。因事出突然,对事故发生时的记忆很模糊:“不知道怎么爆炸的,全家人都算捡了一条命回来。以后再也不干电焊了。”

该店4名工人因爆炸受伤,已被送往附近医院治疗,其中一人伤势严重,需做手术。4人均无法接受采访。

另还有5人因此受伤。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已将9名伤者接回医院进行抢救。急诊科的一名医生说,2名伤者伤势较轻,另7人主要是头部外伤,2人病情较重要,需要进行手术。

回忆

爆炸后儿子被埋住了

邻居陶先生对当时记忆犹新,他那会儿正在屋里看电视,“突然背后‘嘭’的一声,眼睛一黑,瞬间啥都不晓得”。

当陶先生恢复意识后,赶紧跑出屋去,“当时很害怕,以为房子都要震垮了,赶紧往外跑”。可还没跨出家门,他突然想到儿子还在屋里,赶紧跑回去找,“爆炸把我货柜上的机油桶和隔板震下来,埋到我娃娃了,他各人爬起来了,看到我哇地就哭了”。

陶先生抱起哭泣的儿子,再次冲出屋子。

此刻的街上,满是逃出来的人群,“哭声、叫声到处都是,好多人都以为地震了”。

有店主表示,下午长土镇工作人员来登记了受损房屋的情况,“但是政府没有表态赔偿不,我们遭了了一场飞来横祸,都不晓得找哪个赔偿”。

发布

政府将赔偿居民损失

事故发生后,长土镇人民政府赶到现场进行救援。昨晚7时,自贡市贡井区政府、应急办、公安和消防等相关部门召开会议处理事故。

其中2人伤势严重,医院正在全力抢救。今日,长土镇政府将对事故造成的民房和财产损失进行赔偿。发生爆炸事故的罐车标明装载甲醇,属于自贡顺祥物流公司。

该车私自到汽车维修店维修罐车要承担相应责任。安监局将对贡井区物流行业和高危行业进行整顿。

新闻链接>>>

“空”罐车频频引发爆炸

甲醇化学式CH3OH,是一种易挥发液体。当甲醇挥发为气体时,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极限在6%—36.5%,非常易爆。

运输这样化学危险品的罐车在进行切割时,一般应到有资质的场所进行操作,同时必须要有专业的操作资质。

否则,看起来是空罐车,其实因为液体运输时挥发、残留后挥发造成的气体,仍可能填充在罐内引发爆炸。

2011年5月,重庆巴南区一车厢厂院坝内发生一起油罐车爆炸事故,该车还是辆报废的油罐车。

但3名工人在对其进行焊割拆解时,却引发爆炸,导致现场3名工人重伤,其中两人当时生命垂危。

消防部门调查,该油罐车虽然是空罐,但以前装载过汽油,事发时没有残留汽油,但可能残留有许多油气,加上空间封闭,可能是遇到火花引发爆炸。

这样的案例并不少:

■2011年1月西安秦都区一家电焊门市部内,一辆罐车进行焊接时发生爆炸。

■2010年5月,南阳市一个电焊铺里,一辆正在维修的油罐车发生爆炸,两名维修工人当场死亡。

■2007年5月一辆气罐车在重庆市北碚区一加油站斜对面焊接罐体时,车内剩余的甲醛气体突然发生爆炸。

刘俊谢洪龚鹏蜀天府早报记者胡科陈荞(图片由自贡公安消防支队提供)


http://cd.qq.com/a/20111127/000014.htm



377#
发表于 2011-11-29 17:53:1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抗震救灾中看我国媒体报道的不足
  
毛牧青/文



  对一些坏事错事,我国历来崇尚和宣传“坏事变好事”的所谓辨证法。“坏事变好事”这句话把握得当原本没有错,也就是说,一件坏事错事导致损失,人们可以从中接受教训不再重蹈覆辙,也就是“花钱买教训”的道理。如果每当坏事错事出现屡不接受教训屡不改正,相反还借此“秀”把自身价值,甚至不惜动用公共资源随意拔高,那这种现象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就不是什么“坏事变好事”,只能是“坏事变的更坏”,抑或成为某些人或部门“坏事变好事”的政治投机。于是对造成人民财产巨大损失的坏事错事,经过断章取义添枝加叶妙笔生花刻意打扮实用索取的层层加工,很可能就化成一场轰轰烈烈的主调并让人相继效仿。几十年来这种现象人们还见得少么?通常我们的主调是主导正面宣传,很少有报道负面或阴暗方面的消息,而这些负面阴暗的矛盾,恰恰是坏事或错事的诱发先导和主流原因。
  
  对一些比较大的灾难性全过程的宣传报道(例如矿难、疫情、洪灾、雪灾等等),因我曾搞过行业报纸的职业经验和体会,总结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此类报道和宣传的“三部曲规律”,即:灾难出现事由和损失报道为开端——同心协力的奋战、英模人物的宣传贯穿整个红线——领导的临席表彰和英模的披红挂彩为落幕,全然没有太多笔墨查找教训追究责任的反思和审视,很少谈及人祸导致深层次原因。于是这种见怪不怪的惯例经久不息,屡试不爽。
  
  这次数日的抗震救灾场面,我们的官方媒体和新闻工作人员,客观讲是尽力了,电视和报纸的文章和图片让我感动和流泪,但随着高潮和尾声的来临,我总的感觉是自觉或不自觉又重蹈旧路子了,使原本的“真实、客观”报道趋向,落入“三部曲”的僵化套路。网络上网友们饱蘸真情实感的文章和照片更让我泪水滂沱——尽管一些图片那么惨不忍睹,惨状中透着对这次地震造成同胞伤亡的扯心的痛;尽管一些诗文写的那么凄凄惨惨,凄惨中渗出对罹难同胞特别是儿童的揪心的疼。这些都比官方媒体“正面导向”更有震撼力和说服力。而这些真实情景却是事实,因为太残酷有负面效应,因此一般决不会登官方媒体大雅之堂的。更不应说那些灾难背后隐藏的人为缘故的人祸的公开曝光了。
  
  我这样说,并不是要求媒体必须这样,过多渲染确实对人们心理产生不舒服感觉,但完全忽视这种效应而只关注正面效应,对新闻这个纯角度的事实真相来讲,也是不公平的。
  
  诚然,就我国新闻体制看,主观倾向性还是占主要成分的。譬如一个灾难到来,当务之急是团结一心全力以赴救灾,是主要任务,是“主旋律”,不报道或少报道惨烈现场是有一定道理的,暂时放置某些人祸的责任追究也是常态。但在救灾的同时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纠正更是责任。对天灾背后依托的人祸,其本身有时就是天灾的助纣为虐,不能因为是天灾而忽视或故意隐瞒人祸这个帮凶,更不能借以自己把握的公共信息资源采取隐瞒不透明的错误手段,冷漠人民的知情权,更不能像当年松花江污染、SARS疫情之初那样采取“美丽的谎话”“善意的谎言”欺骗世人。那种做法,本身就是不人道没人性的冷酷无情,就是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极端不负责任,真正的人民公仆决不会那样做的。因此,是天灾的责任要抗争,是人祸的渎职要追究,把事情真相全盘向国民交代清楚,是一个透明、公开、民主和法治国家的应尽的起码标准职责。
  
  这次大地震,诱发的原因是天灾(请注意:是天灾),所以更容易引起所有人的强烈共鸣而共担责任。对突兀其来的灾难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党中央国务院高层,以及新闻媒体能在第一时间内出现在灾情现场,及时处理指导和发出灾情报道,是新中国建国近六十年来的第一遭,公开、透明、快速信息反馈也是史无前例的。中央领导同志身先士卒的表率行为感动了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各路新闻媒体发出的抗震救灾实地的悲壮镜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同心协力奉献爱心的动人场面,解放军尽力抢救废墟下、被围困的灾民的艰险画面……通过一幅幅照片,一则则消息,把这场震灾详情比较详细的告诉世人。这些,为救灾赢得抢救宝贵时间和全球无私救援,重塑政府在人民中和国际上的形象,都起到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但是,随着救灾逐步进入善后处理阶段,我们的媒体又陷入“三部曲”的后两部套路。说实在的,这两天我基本不看电视了,因为此刻的宣传画面已经让我有点厌烦,先前时常泪流满面的揪心伤痛情感,被反复滚动的早期重复并无新意新内容的镜头所湮灭。报纸也如此。尽管善后处理还在继续努力,可真正有新闻价值的内容越来越少。
  
  或许我这个看法有点偏激!
  
  不知为什么,我常常想,我们的新闻报道主体,应该是谁唱主角?最近面对镜头或版面,我有这样一种复杂感觉:在救灾现场,中央领导同志现场为救灾军民讲话有极大的鼓动士气作用,我很赞成,但过多重复报道这个场面时,我脑海中出现这样的怪怪的疑问:在争分夺秒抢救废墟下随时都有人丧生可能的危机关头,这些宝贵时间或许能解救出几个生存者,为什么媒体却要花费较长时间给以渲染呢?媒体是不是忽视了能产生客观的负面效应呢?人民子弟兵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硬棒作风,历来受到我的敬仰和感动,每次有大灾我第一个想到的是解放军的尽快出现(当年唐山大地震、1998年的抗洪救灾等都是如此),他们是英雄无可厚非,但废墟下历经数日煎熬、凭着对生命的渴求和坚强毅力挺过来的生存者,特别是我联想那些在废墟下黑暗中遭受比“凌迟”酷刑还痛苦的生存者和逝去者(特别是那些想念父母的儿童,我就泪流满面不敢再继续想下去时),他(她)们是不是真正敢与震魔顽强争斗的英雄,也应该给予过多的宣传呢(况且他们的顽强生命力举动,对解救出来致残的灾民也是心理上的生存激励)?解救出一个幸存者应该高兴,但过于在残酷压着无数生命的断垣残壁上的外露欢呼(我相信这是发自内心的激动),媒体过多通过画面和声音过多煽情那些鼓掌的镜头,是不是有些不合适宜的成分?在国殇日普天同悲的志哀现场,过多报道一些同胞呼喊“XX加油”口号的镜头和声音,是不是与悲哀肃穆的氛围有些很不协调?同样,随着救灾进入善后处理,我们的镜头和版面,是不是应该多面向灾区人民、灾区伤员、抗灾群众,而少出现些领导镜头和报道呢?我们的镜头或版面,能不能透露我们的一些不足或教训、更多报道一些震后防御和安置措施?对一些部门的捐款行动,是鼓励发自内心的爱心自愿,还是人为制造氛围“逼捐”?对募捐篇幅和镜头,应该多给予普通民众,还是过多给予领导、名人和名企?……这些都是新闻报道应该给予报道的,不应只注重“正面”影响而忽视“负面”反馈。
  
  这种看似与“正面导向”相悖的新闻和报道线索,其实恰恰是我们接下来必需直面的问题。是真正新闻价值趋向和画上圆满句号的终极。新闻是客观事实的全部过程,不是主观实用的各取所需,有时新闻是一个多重面为整体的组合,忽略任何一方都不是真正的新闻。同样,对天灾背后的人祸,或未来可能产生的人祸,也是该开始反省和问责的时候了。例如人们普遍关注的为什么这次地震有那么多的学校楼房倒塌而造成可能万计的学生死难,有没有“豆FU渣工程”,以及背后的偷工减料贪污腐败现象呢?对地震先兆情景、民间流言传播和国家地震局的灾情前预报给予质疑,是不是应该及时给予解释、澄清或有信服力的说法呢?对这次建国以来最大的国内外募捐的钱财物资的透明公布、发放和使用,能否会直接用于灾民灾区的安置重建上?能否会出现以往经常的挪用、截流、贪污等腐败行为?……这些,都是人们现今极为普遍关注并追问的大问题。都是我们新闻媒体应该关注和报道的实实在在的问题,也是今后反思的必然趋势。
  
  总之,我真心期望我们主管宣传的部门和各路媒体,不要把这场可能远比当年唐山大地震破坏力还大的救灾大行动,最后演变成表彰的“伟大成果”而成惟一的“正面导向”新闻,(当然表彰是必需的,但我不赞成无为的拔高,甚至超出新闻的根本准则),关键是通过灾后一系列的反思和审视,全方位诠释教训的来龙去脉!在汲取沉痛的教训基础上,以至杜绝或少犯同样的错误,这才是这次大震之后真正理性的做派。记住!是汲取教训,反思教训,是探究教训背后的陈规陋习和社会痼疾!这些,还需要国家进一步的思想解放和新闻界朋友的齐心努力,那自是后话了。
  
  好了,漫天乱想,想到哪就打到哪里吧,乱七八糟的,观点不一定对,也不回头审稿了。以后冷静下来再详写,暂且到此!
  
                         2008年5月22日中午

办报要办这样的报!
  
——再谈抗震救灾中看我国媒体报道的不足



毛牧青/文



  周四该是这期《南方周末》发行的日子。凭我曾经干过行业小报编辑的“敏锐”直觉,这期《南周》肯定是汶川大地震的专版。于是我当天傍晚去单位周边的报亭购买这期报纸。遗憾的是,平日这里的很多报摊(都为规范过的报亭)因要开奥帆赛上级准备新规划报亭模式,都改为临时报摊,临时报摊的效益局限,使这里原先报亭零售《南周》基本取消,只有一家还出售,但没有及时到报。前天下午(23日的周五),我才终于购得。此刻,这期《南周》到手,已经过去整整一天啦。
  
  果不其然,这期《南周》以通栏超大黑的《大地震现场报告》标题,用了29个版面(这期为36版,除去大约7个版面的广告外,全部为地震内容)的文章和图片,较客观、较全面地对这场大地震进行了全方位的诠释,使我想起20年前钱钢的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的似曾相识的内容情景。因此,就个人狭窄的阅读空间和自己观点,认为该报这组大地震的广泛报道,是目前我国(特指大陆新闻媒体)最真实最可信最详细的报道,为人们提供更多在其它媒体上无法看到的更真实一面的翔实内容。尽管这组报告我还没有全部读完,早已被《南周》编采人员忠实恪守新闻的“真实、客观”的职业道德的情操所感动。为此,仅就个人对《南周》辛苦采访的记者的良知和魄力,我表示崇高的敬意。
  
  这组报道显然震撼人。譬如2版的《孤岛汶川的人性百态》;4、5版的《灾后北川残酷的一面》;14版的《国家救援队的真实救援》等等,客观透露了受到大地震后少数人所表现的“人性”丑恶的一面;对不可抗拒的随时爆发复杂险情,导致时间拖延而使更多本可解救的伤者在众人无奈睽睽下逐渐死亡的痛苦和惨烈(特别是解救军人们无力回天的悲愤无奈情感);面对突兀其来的大灾侵袭,也反映了我们救灾初期的经验不足、设备缺乏(当然有道路堵塞等客观原因)。……这些,让我看到这场大灾害后的一些“负面”内容,能够对整个灾情的全貌有个整体的大概轮廓解读。
  
  “诚然,就我国新闻体制看,主观倾向性还是占主要成分的。譬如一个灾难到来,当务之急是团结一心全力以赴救灾,是主要任务,是‘主旋律’,不报道或少报道惨烈现场是有一定道理的,暂时放置某些人祸的责任追究也是常态。”(见拙文《抗震救灾中看我国媒体报道的不足》)大灾到来之急,军民、干群的坚强信念和钢铁意志的宣传,对救灾起到巨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是应该宣传的主调,我毋庸质疑并坚决支持。但一些客观的看似“负面”的东西,是不是也应该恰如其分给予一定的报道呢?我认为应该。因为这些东西换到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会出现的客观常态,它反映的恰恰是人性优弱的突出问题,借以纠正和反思,使救灾大行动更趋合理的进行。同样,一些看似负面的东西的客观暴露惨烈的场景和凸现的人性恶,自然会给人心理产生极度不适的感觉,但适度给予曝光,反而会使人们更理智面对客观现实应对,会更增强抗击天灾人祸的免疫能力,更能激发民族的自我解剖自我反省自我完善的良性转化。从这种意义上,全方位客观真实的反映灾难现实,还是可取的——况且要尊重新闻的客观事实报道这一原则。
  
  这里使我想起20多年一幅照片来(好象获普林策新闻奖,忘记了)。那是反映非洲大饥荒时,一个濒临死亡的枯瘦如柴的黑孩子挪动着,背后立着一个紧盯这个孩子急待美餐的凶残秃鹫的残酷镜头。这张照片出现不久就遭到非议,最终导致这个摄影记者以自杀谢天下。其实照片真实的反映是当年非洲大地普遍的现象,记者本能的职业反应他必须这样做,而实际的活生生的“个例”现场不去解救的残酷,最容易使绝大多数人忽视“普遍现象”这个真实的存在而遭到谴责。这件事情颇能反映新闻人员在事实面前的道德与职业相悖“两难”尴尬。拍摄者受到良心谴责自杀是悲剧,但他客观反映的是非洲大饥荒死难人数的残酷现实,成了联合国相关组织、全球人类全力以赴关注和救援的真实参照依据,却是个不争的事实。这就是报道“负面” 所产生的巨大“正面”作用。当然,我这里举的是“个例”,实际上在国外报道“负面”消息的记者厄运远没有这样严重。
  
  再看我国媒体对这次大地震的报道。我国汶川大地震,引发全国诸多的志愿者奔赴灾区抗震救灾,说明国人爱心大迸发的凝聚力,是多年未见的很感人现象。同样,全国几乎所有有能力的新闻媒体,也都在第一时间派记者前往灾区现场采访,例如我市所有媒体都派出强大的阵容每天向我市发布新的消息。这是好事,说明现今信息公开透明度大了的进步趋势。但过多拥挤灾区的志愿者由于技能、设备等的不足,在去灾区救援中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这样的志愿者还对灾区百废待兴的秩序还会带来新的问题,而且目前灾区许多地方险情不断,随时可能给他们造成新的伤害……这些现象客观上容易造成“好心帮倒忙”的副作用。因此中央刚刚呼吁志愿者不要再去灾区、许多志愿者退回的决定,是很有道理的。——如同过多的志愿者一样,新闻媒体单有一腔热血的爱心也是不够的,需要的是能力。不久前,我观察,这些媒体大多数从灾区发回的抢险救灾、本地人民献爱心报道,还很有鼓动作用。现在看,却有些变味。发回的消息基本属于老生常谈、没有新意的“主导新闻”。有的甚至重笔泼墨“炫耀”本地区爱心和援助在灾区的产生的感激的“伟大作用”。我这样说,并非不赞成这样做,但总得有个度吧!——况且我始终没有读到或看到一丝不足问题的反馈,这种反馈恰恰是需要今后改正或关注的,更没有《南周》的全方位的审时度势的气派。这些,也客观反映了国内大多媒体对真正新闻编采的先天不足。这样分析,看来我们的许多媒体还不如撤回来干好自己的本职作用更大,节省下来的开支献给灾区人民更为妥当。
  
  今早,发现我市《半岛都市报》出版了10元一份义卖的《“大难兴邦”特刊》(据说昨天下午就出版了)。我大约翻阅一下,感觉比前些日子刊登的文章有点深度和广度,一些内容也是以前没有看到的。而《青岛早报》也推出了《赈灾义卖特刊》(目前我还没有看到)。这很好。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它们的这个义举行动晚了点。倘若在地震之初这样义卖,有这样比较透明新闻或资料的话,恐怕效果会更好。
  
  《南方周末》和她的团队,以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良知和行动,为我国新闻媒体再次做出表率,起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遭受以往的人为损害,也证明“大难兴邦”的必然趋向确实起着作用,很是值得欣慰的好事情。但愿我们的新闻媒体,能通过大地震血与火的洗礼,真正成为客观、事实的拥趸和维护者。——不光为新闻,也是为了这个国家和人民!
  
  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革命自有后来人”的铁梅,有段当年脍炙人口的唱段,叫《做人要做这样的人》,其中有句“我想到,做事要做这样的事,做人要做这样的人”。就我国新闻媒体而言,要像《南方周末》那样,真心希望能做到“做事要做这样的事,办报要办这样的报”!
  
                      2008年5月25日上午

遗憾的是:“三论”当年就弄丢了。
  
  “三论”内容主要是:
  我们媒体对灾民的“卷席式轰炸”采访(尤其是有死亡亲属家庭的残酷采访),有向对灾区灾民伤口上撒盐的“二度伤害”嫌疑。
  
  这种现象就像今天对深圳“联防队员强奸案件”中对杨武及其遭受凌辱的妻子的采访,再现我们的记者职业道德基本功之低下的确令人震惊。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 ... id=1&id=7942629
378#
发表于 2011-11-30 12:09: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脊梁_硬在上海:香港旺角火灾已致9人死亡贫困丧偶独居长者或失业工人,被逼租住于「劏房」,生活艰难,意外频发。香港政府房屋政策数十年来对此阶层帮助甚少,上海是否应该引以为戒?
◆◆@脊梁_硬在上海[url=http://weibo.com/verify][/url]:【香港旺角大火最新视频】今天凌晨4点,香港著名购物区旺角花园街内,“劏房”住户罐装石油气泄露引致爆炸,大火燃烧6小时候起火大厦仍然有烟冒出。火灾造成至少8人死亡,24人受伤。“劏房” 类似内地的群租房,共用厨卫设施。以下为最新火灾现场视频,为伤者祈福http://t.cn/S4n6yF


转发(42)|评论(8)19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18)| 收藏| 评论(8) 13分钟前 来自iPad客户端
379#
发表于 2011-11-30 18:01: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日本福岛大学将全免地震与核事故受灾学生学费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30日 12:48 |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手机看视频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国内 国际 网评 1 [视频][吉利收购沃尔沃]金融危机背... 2 [视频]“熊猫血”备足 93岁老太顺... 3 [视频]关注万象 奇怪现象有原因 4 [新闻调查]百万大移民(201111... 5 [视频]中国银联卡在韩国实现所有商户... 6 [焦点访谈]改厕改在表格上(2011... 7 [视频]天宫神八组合体运行正常 8 [视频]时政要闻 9 [视频]外交部长谈胡锦涛主席访问成果 10 [视频]千秋煤矿事故遇难矿工赔偿金不... 1 [视频]北约结束在利比亚军事行动 2 [视频]韩国:“山川号”高铁冒浓烟 ... 3 [视频]中印“低碳携手” 清洁能源合... 4 [视频]朝鲜:证实美国公民被扣 拟移... 1 禾刀:农民年赚20万为何被质疑? 2 肖擎:有什么能抚慰这样的生命哀伤 3 新京报社论:让校车成为最名副其实的“... 4 郭鑫:虚置的监管是“癌症村”的“最毒... 5 刘晓忠:强征五险的同时,如何减轻企业... 6 郝洪:柳州进城费别样的暴力行政 7 张贵峰:强制企业社保不可忽视政府责任 8 江柳依:捍卫显规则,行更胜于言 9 杨涛:不能仅靠摄像头来破解“彭宇困境...
-

关闭.   中新网11月30日电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日本福岛大学30日宣布,将全额免除东日本大地震及福岛核事故受灾学生的2012学年学费。预计全免对象将达200人左右。

  据校方透露,属于以下情况的学生将免除学费:(1)地震中家屋全毁或半毁;(2)地震中家长遇难或失踪;(3)家长因核事故背井离乡。

  此外,遭遇台风、暴雨等特大灾害的灾学生也可得到同等援助。

http://news.cntv.cn/world/20111130/108743.shtml
380#
发表于 2011-12-2 00:23: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大黑团长:不登遗体照片是媒体的一个基本准则,可惜遵守的已经不多了
◆◆@孙警官说事[url=http://weibo.com/verify][/url]:#微倡议#无论何时何地发生何种残忍,不堪入目的、血腥的事故、事件,倡议发布信息的媒体和个人本着人道主义原则,不要发布遇难人的近距离现场照片,既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逝者的缅怀,万不可把这种照片发布出来当做夺人眼球的工具!做到适可而止!有大爱、有大德。同意的请传播 转发(18)|评论(9)30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2)| 收藏| 评论(1) 12月1日23:50 来自Android客户端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