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舆情预警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1-6-15 10:34: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4-2-12 23:02 编辑

【案例】舆情的伦理,舆情监测的目的
卫生部官员称建记者黑名单为监测舆情

2011-06-15 01:34:12 来源: 新京报A22版 有32869人参与

核心提示:近日,媒体报出卫生部拟对极个别误导公众媒体记者建黑名单,引发争议。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称,所谓“黑名单”是宣传中心例行的舆情监测,并非卫生部动作。对于“误导”的认定标准,毛群安并未给出具体回答。

本报讯 卫生部拟对极个别误导公众媒体记者建黑名单?昨日,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说,并非卫生部要建黑名单,而是卫生部直属的事业单位新闻宣传中心一直在做健康类舆情监测,“这不是新事儿,敏感的是黑名单三个字”。

重大误导将上黑名单

前日举行的“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座谈会”上,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有关建立媒体黑名单的发言引来关注。

据悉,该中心主要任务是向卫生部提出有关健康教育和新闻宣传方面的建议。

据中国经济网文字实录,毛群安在会上说,为打击或者遏制极个别媒体有意污染传播环境、误导信息,我们要加强检索,建立黑名单制度。“比如说一个影响很大的误导公众的信息,通过检索就可以发现这个信息最早是由哪个媒体传播的。将来对极个别的媒体记者,也将建立黑名单制度。”

认定要看“有意无意”

昨日,毛群安回应说,新闻宣传中心一直在开展与健康有关的舆情监测,“我也不是第一次提‘黑名单’。”

毛群安说,这个名单一是提醒我们卫生系统内部的人,另外也会把这个情况向主管部门反映。

对于认定标准是什么的问题,毛群安说,比如一篇报道,我们要看是有意无意,失误发生在什么环节,“很多媒体报道有偏向,这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没有看清楚、没有听清楚,但我们发现有极个别的媒体是有意的。”

对于什么是重大误导的问题,在昨日的采访中,毛群安并未直接举例,记者干脆给他念出了“卫生部拟对极个别误导公众媒体记者建黑名单”这一则新闻标题,让他判断。

“是新闻宣传中心。”毛群安说,我们负责舆情监测。“你看这都不知道是谁弄的。”


不过他说:“这个标题还不算是严重误导。”

新闻回顾:卫生部拟对误导公众媒体记者建黑名单

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表示,正在打造一个健康的媒体报道平台,对极个别的媒体记者建立黑名单,以此打击他们有意误导人民,传播一些错误的信息的势头。毛群安称有关食品安全的报道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给国家的食品工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来源:新京报作者: 吴鹏 )

http://news.163.com/11/0615/01/76I7RVE200014AED.html

网易广东省东莞市网友 [阿辉传奇]:  2011-06-15 02:20:08 发表
为什么不给那些做假的企业建黑名单呢?
而是首先给报道新闻的记者建黑名单呢?
哪次食品安全事件是卫生部自己查出来并报道出来的?
又有哪些食品安全事件是记者报道出来后,有压力才去查的?
比如塑化剂,台湾都查出来不少了,而我们又查出来多少呢?
真查?还是敷衍民众呢?顶[6096]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山东省新泰市网友 [秋风寒雨]: 2011-06-15 03:04:58 发表
对黑心企业、作坊不建立黑名单,竟然对揭露真相,传达呼声声音的记者搞黑名单,是何居心?顶[4725]
网易广东省东莞市网友 ip:116.18.*.* 2011-06-15 03:02:18 发表
花点时间,花点精力去监控食品吧了。中国人活着就不容易了,。顶[3341]
网易广东省网友 [DUDUDUDU]:  2011-06-15 03:00:06 发表
收回扣的,假药的,你怎么不见搞黑名单呢?是个人都知道你们想干什么了顶[3172]
网易湖北省鄂州市网友 ip:61.184.*.* 2011-06-15 06:28:58 发表
它们的终极目标不是纠错,而是遮丑,所以看似荒唐的行为实际上都顺理成章。顶[3077]
网易荷兰网友 [seek50cents]: 2011-06-15 06:25:28 发表
自己查不出来还不让媒体监督?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顶[2582]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黑龙江省大庆市网友 [别说我是新人]: 2011-06-15 05:49:04 发表
别忙着给别人建黑名单,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上了老百姓心里的黑名单。顶[2232
网易广东省汕头市网友 [唐朝来的网友]:2011-06-15 02:18:36 发表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以后不是笑而不语了,是笑而不能语了
顶[1560]

32#
 楼主| 发表于 2011-6-17 19:51:2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歌谣
@彭商强与证券物理学:红歌比赛推荐歌曲<<走进新食代》总想对你表白,三聚氰胺对人体无害,总想对你倾诉,地沟油作美味饭菜,勤劳勇敢的中国人,临危不惧走进新食代,啊-啊-啊,我们临危不惧,走进了新食代。我们吃着苏丹红,药浸龙虾红起来,我们吃着染色馒头,瘦肉精猪端上来。一身是毒的生意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食代。
33#
 楼主| 发表于 2011-6-18 23:46: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陆高峰://@今日:客观上是,主观上完全可能


@国际先驱导报:【美报:微博成中国民意表达大平台】有专家称,中国政府可能试图利用微博,监视评论和流量,判断国民的倾向,而且可能对社会不满的迹象做出预估和反应。北京一位独立的互联网分析家说:“这是一个实时民意测验系统,可以了解中国发生了什么。而且也是一个排气阀,因为中国是一个高压锅。”(纽约时报) 原文转发(132)|原文评论(36)






5月17日 18:46 来自新浪微博
删除| 转发 | 收藏

34#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16:03: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草根牛博:美国总统一正一副,副总统还兼任参议员议长。。。


@时事周刊:【惊人的官员数量】湖南石门县被曝超配领导后(常委16名、正副县长12名),又曝出四川4个贫困县有44位正副县长(通江1正9副、南江1正10副、巴州1正9副1助理、平昌1正11副)。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说,中国公务员和准公务员超7000万,官民比1∶18。世界最高、历史最高。(@环球人物杂志原文转发(177)|原文评论(58)







11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6) | 收藏 | 评论(3)



35#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16:08:08 | 只看该作者
笑的王石川:// @足球上海滩姬宇阳 :什么叫民族企业?就是一边靠吸自己民族的血发达起来、一边却让自己民族断子绝孙的企业。

@新周刊:中国新奶业安全标准,蛋白质含量由原标准每100克含2.95克,下降到了2.8克,远低于发达国家3.0克以上标准;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标准却由原来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标准高出20倍!这是全球最差牛奶标准,是世界乳业之耻!中国乳业标准被个别大企业绑架。(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 原文转发(18230)|原文评论(4558)







25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1) | 收藏 | 评论


36#
 楼主| 发表于 2011-6-26 11:48: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3-11-3 20:23 编辑

【案例】
北京16区县成立调研基地组成“市情数据库”2011-06-26 03:13:05 来源:
新京报(北京) 有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本报讯 拥堵日益加剧,北京该不该采用伦敦等城市的做法,加收拥堵费?今后,类似上述问题的政府决策,将以北京市社科院与十六区县联建的调研基地,作为决策依据之一。

昨日,北京市社科院在十六个区县分设的调查研究基地,正式揭牌成立。平谷区区委书记邱水平等5位区(县)委书记、房山区宣传部长赵佳琛等19位区(县)委常委,受聘担任北京市社科院的特约调研员。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话语权,没有决策权。”面对坐在台下的近30位区县常委级领导干部,北京市社科院院长谭维克说,此次北京市社科院在各区县普设调研基地,并聘请区县常委出任特约调研员,意在组建北京的市情数据库,“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服务”。

据其介绍,北京市社科院的科研人员将借助16区县的调研基地,掌控市情一手资料;筛选突出问题,召集各区委常委特约调研员召开市情会商会;形成市情专报,直递市级相关部门,“相当于打通市情专报通道”。

伦敦征收拥堵费,先后论证调研了10年,北京目前也处于是否借拥堵费缓解拥堵的关口。以此举例,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傅华表示,“决策,言必有据”,政府决策需要全方位数据分析,而十六区县普设调研基地,正可以满足政府的这一需求。

专家观点

“政府决策理应调研先行”



专家称为保证调研权威性等,最好制度化设计

调研、决策、听证、再决策,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唐钧表示,政府决策、尤其是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类政策决策,应按上述流程进行,调研先行,通过专业调研团队以及法定的听证程序,了解不同社会阶层的不同利益诉求,避免决策失误,平衡社会矛盾。

他认为,北京市社科院在十六区县设调研基地,相当于科研机构与官方的调研互动,无疑会为政府决策提供一线调研数据,“在此基础上,哪些政策需要哪些方面的调研,以及如何保证调研的权威性、全面性,最好制度化设计,有更为细致的规定”。

(本文来源:新京报作者: 王姝 )责任编辑:NN038



http://news.163.com/11/0626/03/77ENT0MB00014AED.html
37#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13:27: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芦径:这篇文章来得真是时候!拜读。//@杨懿CUC:转发微博。


@沈浩老师:我在今年3月8日写过一篇文章:微博:重塑“社会关系的总和”供参考!——研究表明:当传播网络规模无限增大时,无标度网络(服从幂律分布)的信息扩散临界值趋于零,这意味着即使是很微小的传染源——谣言、小道消息也足以在庞大的网络中蔓延,导致舆情的发生和突变!http://t.cn/htlpu3 原文转发(20)|原文评论(3)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14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 收藏 | 评论

38#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11:10: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3-11-3 20:24 编辑

【案例】
社科院报告称近7成事件网络舆论推动政府解决

2011年07月13日02:00  京华时报
  本报讯(记者张然)昨天,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发布了《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简称蓝皮书)。

  蓝皮书指出中国已成为世界新媒体用户第一大国。据对中国210起重大舆论事件的研究,网络舆论在近七成(67%)的事件中起到了推动政府解决问题的正面积极作用,这在去年尤为明显。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中的一股重要的“主流”积极力量。

  蓝皮书对最近13年中国210起重大网络舆论事件进行分析后发现,网络舆论事件最关注的问题是政府官员的执政问题与民生问题。这些问题常牵涉到普通百姓的敏感神经,稍有不公,容易引起群情激愤,形成网络暴力。去年,政府管理阶层的贪污腐败、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问题成为网民关注的重点。

  警民对抗、房屋拆迁问题,是最容易引起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与热点。警民对抗与房屋拆迁问题在整个网络舆论事件中有扩大发展的趋势,对政府与警察的公信力和形象产生了消极影响。

  ■数说

  6000万微博盛火之下有“虚热”

  对于微博,蓝皮书指出:盛火之下有“虚热”。中国内地微博网站数量从2010年1月的17家增长到同年12月的88家,微博用户超过6000万人。微博在新闻舆论传播、组织动员方面功能强大,但是,商业营销与媒介过度消费导致了微博的“虚热”。蓝皮书指出,要理性对待微博,让微博真正成为“好东西”。

  50%对

  一半网民使用社交网站

  于社交网站,蓝皮书指出经历2009年的“火爆”之后,2010年中国社交网站在用户规模方面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但是在网站数量上开始出现调整。2010年,中国社交网站用户达到2.35亿,比2009年增长0.6亿,当前使用率超过50%,一半以上的中国网民使用社交网站。

http://news.sina.com.cn/c/2011-07-13/020022802551.shtml

2011-07-13 10:46:24  新浪手机用户  
解决?中石化天价酒事件叫解决?哼,垃圾!
回复反对(0)支持(0)   

快速注册新用户 退出 同时发往微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刘海明: 2011-07-13 10:26:24  新浪手机用户  
国民的幸福坚决不能被一部分庸才葬送,
回复反对(0)支持(0)   

快速注册新用户 退出 同时发往微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刘海明: 2011-07-13 10:26:13  新浪手机用户  
如果全靠舆论来监督的话中殃由我们来做好拉
回复反对(0)支持(0)   

快速注册新用户 退出 同时发往微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刘海明: 2011-07-13 10:19:33  新浪手机用户  
当宪法和法律形成社会最后一道强有力的保障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时,共和国的悲哀一幕幕上演了…
回复反对(0)支持(0)   

快速注册新用户 退出 同时发往微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刘海明: 2011-07-13 10:19:13  新浪手机用户  
我们的监督机构干什么去了
回复反对(0)支持(0)   

快速注册新用户 退出 同时发往微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刘海明: 2011-07-13 10:18:22  新浪网友钓鱼翁 原帖:2011-07-13 09:20:23  新浪手机用户 1  
网友好样的

支持 反对 回复 2
请称呼愤青
回复反对(0)支持(0)   

快速注册新用户 退出 同时发往微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刘海明: 2011-07-13 10:15:31  新浪手机用户  
这《蓝皮书》在哪可买到?
回复反对(0)支持(0)   

快速注册新用户 退出 同时发往微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刘海明: 2011-07-13 10:15:08  新浪手机用户

http://news.sina.com.cn/c/2011-07-13/020022802551.shtml

点评

张然:《近七成事件网络舆论推动政府解决》,《京华时报》2011年7月13日,第5版。  发表于 2014-2-13 20:30
39#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10:35: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3-11-3 20:25 编辑

【案例】
社科院:微博已成为网络舆论中心

2011-07-14 08:01:00 来源: 南方日报(广州) 有319人参与

核心提示:13日,社科院发布了《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1)》,数据显示,2010年至少有155起影响力较大的社会舆情事件,政府舆情事件占比达60%,个人舆情占14%,微博成为了网络的舆论中心。官员舆情是个人舆情中的主体,近年来已有多个官员因为社会舆情事件被免职。



昨日,中国社科院在京发布了《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1)》,其中数据显示,2010年至少有155起影响力较大的社会舆情热点事件,政府舆情事件占比达到60%,而个人舆情事件占比也在不断升高,占到了14%。

按照蓝皮书的研究团队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的分类,个人舆情包括官员舆情、明星舆情、企业家舆情、学者舆情和其他类个人舆情。而官员舆情是个人舆情中的主体,占到2010年个人舆情事件总量的29%,排名第一。

现状去年较大舆情事件中三分之一有官员被免

2010年是微博发展的元年,而2011年,微博更成为了网络的舆论中心,成为了公民监督政府公共权力和维护自身权益的主阵地。

近年来,已有多个政府官员因为社会舆情事件被免职,2010年,舆情热度靠前的60起影响较大的事件中,有22起有官员被免职的情况出现。而免职也是目前政府部门化解舆情的主要手段。

谢耘耕说:“社会舆情就是中国社会的体温计,它可以测量社会的方方面面,测量社会机体是否健康。”

《纽约时报》近日在评论微博热时表示,“这是一个观察中国正在发生什么的实时检测系统”。微博越来越成为公众意见表达的渠道,连接着现代社会的神经。

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世界政党研究室主任韩久根表示,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兴起,使社会舆情发生了很多变化。他分析,这包括参与人数的剧增,也包括人员结构的多样化。以前年轻人是网络舆情的主体,而现在科技发展以后,手机上网很方便,很多老年人也加入其中。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年1月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微博用户规模达到6311万人,使用率为13.8%,手机网民中手机微博的使用率达到15.5%。

应对政府及官员拓展沟通渠道

面对舆情环境的改变,政府及官员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也有所改变,在新的社会舆情环境下,政府又该如何应对呢?

蓝皮书建议:政府应该加强舆情信息的监测与分析,提升舆情的预警与研判能力;转变舆情管理观念,合作而非对抗;提升运用新媒体的能力,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完善舆情的利益协调机制,注重与受害方的沟通;提高议题管理能力,有效引导舆论;重视社会舆情热点事件之后的形象修复与管理。

记者了解到,政府部门在应对社会舆情事件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些尝试,比如人民网推出“直通中南海 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构留言板”,湖北省建立基层舆情信息直报点等。

根据蓝皮书所做的统计,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开通并认证的政府机构有1300多个,其中公安微博692个,政府机构216个,官员426个。

与开通政府微博相对应的,是各级地方政府在网络上与群众进行互动,7月5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与网友在线交流,引发了一轮“网络问政”的舆论热潮。

专家观点

政府不能只满足于平息舆论

专家们普遍支持政府部门利用新媒体加强信息披露,包括微博、论坛在内的网络媒体,能够促使政府更加公开透明,树立正面的政府形象。

谢耘耕说,舆情评价指标体系就是评估地方政府或者国家部委,或者一个企业的应变能力。地方政府频频被曝光,舆情持续不下,事件本身和信息不够公开都是主要原因。

韩久根告诉记者,新媒体对社会舆情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使获取信息更加便捷,底层的民众可以掌握到更多的信息。他认为,微博、网络问政是阳光政务的一个有效途径,官员等公众人物,应该有责任意识,利用这个平台发挥自己的作用。“去年有很多官员因为热点事件下台,但是如果只是满足于平息舆论,最终受害的还是人民。”


但他同时也提醒,“现在很多政府官员都有自己的微博,可以拉近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关系,但是这种新兴的媒体还存在很多问题。”

因为政府和官员的微博,带着很强的官方色彩,网民很容易把其言论与公职身份联系在一起。因此,官员使用微博需要比普通网民更加谨慎。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提醒,作为官方性质的微博,在发表言论时不能过于随意化,要形成一种规范。不论是以政府机构性质的微博还是官员个人性质的微博,都要予以规范。

韩九根也说,官员要有责任意识,不能随便说话,要很好地去利用微博这个平台,发挥积极作用。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作者: 周祖燕 )

http://news.163.com/11/0714/08/78TJIP0L00014AED.html

xiaozhang1858 [网易安徽省合肥市网友]: 2011-07-14 08:48:35 发表 要对微博下手了顶[71]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松本老木 [网易江西省新余市网友]: 2011-07-14 08:47:08 发表 太抬举微博了,顶多是个公众狂欢的场所,还得注意狂欢的尺度,不能太过分。
renga [网易北京市网友]: 2011-07-14 08:58:51 发表 为什么微博会成为舆论中心?这是个值得关注问题。在当前社情下,普通民众的意见和诉求在常规媒体得不到通畅的体现,也不得不借助于微博来表达自己看法了。。。。当然,由于微博所发言论均是自己对事务的看法,难免良莠不齐,难免偏激,但总是给了普通民众一个表达自己心声的途径。我看很好呀。。。。呵呵
要你命叁仟 [网易四川省成都市网友]: 2011-07-14 10:19:30 发表 根据多位专家意见,微薄这种信息传递工具不适合中国国情,予以取缔!
7751027134 [网易上海市长宁区网友]: 2011-07-14 10:13:06 发表 下个新闻就是微博停用

点评

周祖燕、杨永萍:《微博已成为网络舆论中心》,《南方日报》2011年7月13日,第A7版。  发表于 2014-2-13 20:38
40#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10:52: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3-11-3 20:29 编辑

【案例】
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榜:抚州爆炸事件垫底
2011-07-18 07:00:00 来源: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北京) 有839人参与

核心提示:人民网7月17日发布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榜,四川会理及时回应领导“悬浮照”居应对能力榜首。江西抚州连环爆炸事件因为对媒体和网民关注的舆论热点处理不当排名垫底。事件发生后,江西抚州对关于钱明奇的叙述而引发的质疑至今没有回应。

7月17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2011年第二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推荐榜”。四川会理领导“悬浮照”事件,因当地政府主动放下身段及时与网民良性互动的应对措施而位居榜首,江西抚州连环爆炸事件则因为对媒体和网民关注的舆论热点一直没有正面回应而排名垫底。这表明在热点事件中官方响应态度与信息透明对于应对效果至关重要。
此外上榜的事件还有江苏溧阳局长微博直播开房、上海“染色馒头”事件重庆解放碑水果摊贩摔伤广东增城“新塘事件”安徽利辛县官员微博直播自首深圳清理“高危人群”、湖南邵阳计生官员抢婴儿牟利和湖北利川官员非正常死亡。
四川会理领导“悬浮照”
2011年6月26日,天涯社区曝出四川省会理县人民政府公共信息网上一条题为“会理县高标准建设通乡路”的新闻中,领导视察公路的配图为人为PS,旋即“悬浮照”被网友在微博中传播开来,并引发全民PS大赛,四川会理县这个知名度并不高的小县城顿时成为全国公众关注的焦点。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助理分析师杨月辉:
与以往多数舆情事件不同,“悬浮照”事件并没有涉及到与百姓的直接冲突,主要是因为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工作作风浮夸而导致的全民“围观”。会理县政府并没有认为“家丑不可外扬”而采取“堵”的办法,而是主动放下身段,及时回应,诚恳承认错误。事件曝光仅仅一天,6月27日下午,县政府开通了微博,向社会各界表示歉意。更值得一提的是,照片发布者“会理孙正东”作为当事人,除了进一步澄清事实之外,还通过极富技巧的语言和较高设置议程的能力,与网民进行轻松互动,使得舆情成功地“化危为机”。
纵观整个事件进程,会理县在应对舆情时主要有以下三大亮点:
一、放下身段,诚恳认错。
二、既有“声明”,又有“证明”,会理县官方致歉后主动还原会理县领导考察现场的图片,紧接着发布《会理政府网公开致歉信》。这些做法向公众立体地全面地还原了真实,有效地打消了媒体和民众心中的疑虑,获得了公众的理解。
三、巧妙地设置议程,转移话题。当事人孙正东在承认错误之后,用极其亲民并且幽默的话语呼吁广大网友在关注PS事件之后,也要关注会理县的旅游,推广了城市的品牌。
从这起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网民并不是“刁民”,地方政府须知网民也是可以通融的,关键是政府的态度。因此,地方政府在面对舆情事件时切不可一味强硬,是自己的错误就应该主动承认。会理县政府的这种“服软”并不是政府“软弱”的表现,相反却说明了会理县政府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一种自信与成熟。
江苏溧阳局长微博直播开房
江苏省溧阳市卫生局局长谢志强在2011年三四月份注册了微博“为了你5123”,和名为“Y珍爱一生Y”的微博网上传情。2011年6月20日,这一来一去的微博“打情骂俏开房门”成为了网络谈资,引来众人围观。谢志强后来被撤销溧阳市卫生局局长职务。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刘志华:
官员,情人,再加上“自杀式”微博直播,这注定成为一场网友们争相围观乃至恶搞的网络大戏,无怪乎有网民评其为“今年最奇特、最喜感网络事件”。不过,这一事件舆情热度持续时间并不长,舆情数据显示,媒体和网友的高度关注仅维持了3天左右,之后便迅速降温,这与溧阳市市委方面的迅速介入、果断处置密不可分。
事发后不到一天,6月21日上午,溧阳纪委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透露微博内容确为谢志强本人所发。面对舆论“公款泡妞”、道德败坏的强烈指责,6月21日下午,溧阳市委宣传部发布通稿称,撤销谢志强其溧阳市第十一届党代会代表资格、停职检查、接受组织调查的处理意见。”6月22日下午,溧阳市委召开常委会,研究决定,撤销谢志强溧阳市卫生局党委委员、副书记职务,同时撤销谢志强市卫生局局长职务。此决定经媒体正式报道后,舆论关注逐渐平息。
这一案例反映出当前一些地方网络舆情应对的现状。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地方党政机关认识到网络舆情应对的重要意义,并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另一方面,这一工作显然任重道远,特别作为舆情应对主体的很多地方官员,媒介素养远远难以适应时代要求,这从很多官员面对新媒体时令人啼笑皆非的表现中可见一斑。
湖南邵阳计生官员抢婴儿牟利
2011年5月9日,有媒体报道称,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计生部门为收取社会抚养费,将婴幼儿强行抱走,送入邵阳福利院,统一改姓“邵”,福利院则将这些婴幼儿送入涉外收养渠道,收取国外领养者费用。“邵氏弃儿”案由此引起社会关注。5月9日,邵阳市相关政府部门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对此事展开调查。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胡江春:
“邵氏弃儿”案曝光后,湖南省和邵阳市委市政府对此事的反应比较迅速,5月9日报道出来当天,邵阳方面成立了以纪委、监察局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合调查组,全面展开调查工作。5月13日有媒体报道,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已批示全面彻查。
然而,尽管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都有表态或行动,但从当地政府的种种举措来看,所有解决问题的具体行动都显得不够诚意,无论是计生部门还是邵阳市福利院,均有明显狡辩、推诿和应付调查的迹象;对舆论关心的问题,官方只是在接受记者采访过程中,有一些只言片语的回应,缺乏系统性、完整性,使得公众对此事的了解不足,并越来越怀疑。期间,官方不愿回应媒体的直接采访,两位维权家长杨理兵和周英和突因嫖娼被警方控制。种种举动,令公众陡生疑虑。
直至7月14日,该案调查组牵头人、邵阳市监察局曾局长才透露,此前媒体报道的部分情况失实,“买卖婴儿”情况根本不存在,“邵氏弃儿”案详细调查结果将于近日统一对外公布。尽管案情公开有了一些进展,但无论是其反应速度,还是回应方式都有很大欠缺。
纵观此事,在信息时代,积极主动的姿态、公开透明的信息、与公众良好的沟通都能促使事件朝着更有利于解决的方向发展,仅仅是埋头调查事件而不顾公众知情权,是不明智的,往往还会导致谣言的产生,干扰问题的解决。
湖北利川官员非正常死亡
2011年6月4日,湖北省利川市官员冉建新在巴东县人民检察院受审期间意外死亡,官方公布的死因与家属所见的“七窍流血、全身淤血、多处外伤、背部还有多处被烧烫伤痕”存在极大反差。家属要求查看审讯录像遭拒的消息,以及网络上的冉建新伤痕累累的尸身照片,使得此事件的舆情开始迅速蔓延扩大,引发大量网友关注。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见习分析师冯晓磊:
一个曾经在政法系统任职的人却在与政法系统接触期间意外死亡,这难免引发网民的种种猜测。在舆论压力面前,湖北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应对比较及时,在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即6月5日,湖北省人民检察院调查组、湖北省联合调查组、恩施州纪委调查组先后分赴巴东、利川等地展开调查。巴东县召开会议要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犯罪嫌疑人冉建新死亡事件,迅速查明原因,依法处置,做好善后工作。随后,巴东县委宣传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新闻通稿,通报了该事件。
客观地讲,地方政府的应对措施有可取之处,最主要的就是较为及时地介入调查,并严厉地处理了一批涉案官员,巴东县反贪局局长曾正平等7人被停职调查,巴东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郑雪松辞职。然而,从舆情监测的结果来看,事件并未因政府的及时应对而平息,利川当地大批民众自发前往参加冉建新的追悼会,该事件最终演变为群体性事件。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政府在舆情应对措施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信息的不透明使传闻与谣言有了生存的空间。巴东县委宣传部虽然第一时间发布了通稿,但并未明确提及详细过程,官方描述的死因也与死者家属所见大相径庭,同时网上广为流传的冉建新遗体照片,使得舆情热度进一步走高。其次,对于多数网民普遍关注的一些案件细节,例如冉建新“棉衣传书”的绝笔、冉建新与利川市委书记李伟的私人恩怨等,政府没有进行公开的、正式的回应,从而失去了引导舆论的主动权。再次,政府在舆情应对过程中措施缺乏连续性,在处理了一批官员之后久久没有发布最新的调查结果,使得舆情的焦点从猜测案件细节,逐渐转向了对政府相关部门办案效率和力度的不信任。
江西抚州连环爆炸案
2011年5月26日9时18分至9时45分,江西抚州市检察院等三地先后发生爆炸。爆炸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犯罪嫌疑人钱明奇在爆炸中当场死亡。而在此之前,钱明奇因拆迁补偿纠纷上访已达十年之久。6月4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区委书记傅清、区长习东森被免职。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见习分析师陈宁:
抚州连环爆炸案发生之后,抚州征地拆迁问题和钱明奇的微博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舆论对抚州政府一片斥责,并不断质问抚州的拆迁工作。
爆炸发生当天15时09分,江西省抚州市公安局在微博发表消息称:政府即将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详情请看官方网站公布消息。但据东方早报5月27日的报道,原定26日16时将召开新闻发布会不了了之,此外“部分前往临川区行政中心采访的记者受到抚州方面的检查,至少有三家采访单位的记者与执勤人员发生冲突,一些记者的相机、手机遭没收。”
爆炸发生之后,钱明奇的微博受到大量网友的关注,钱明奇所叙述的遭遇,诸如赔偿不公、司法舞弊、官场贪污等获得了网民的普遍同情。网友就钱的遭遇质问抚州市政府,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5月27日下午,钱明奇的微博被关闭。在舆情的发酵期,抚州市政府并没有全力配合媒体的报道,网络上关于抚州市的负面舆情不断上升。


许多评论分析道,十年来,爆炸事件本有许多机会可以挽回,但是钱明奇的申诉被长期漠视,最终致使惨剧发生。舆论质问抚州市政府:政府拆迁是否侵犯群众利益,与民争利;拆迁过程是否执法犯法。但抚州市政府没有给出实质性的回答。
6月4日,抚州市临川区区委书记傅清、区长习东森被免职。有舆论认可抚州市政府的“免职速度”,但主要舆论仍集中在钱明奇的遭遇上。网友就钱明奇的叙述质问抚州市政府,征地款项是否被私分、被免职官员是否有贪腐,但这些问题至今都没有得到抚州市政府的回应。
本报北京7月17日电
(本文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作者: 王帝 ) 责任编辑:NN032

6985969423 [网易浙江省杭州市网友]: 2011-07-18 09:30:35 发表 传说被精神了。--
黄河远上 [网易山东省济南市网友]: 2011-07-18 09:42:12 发表 难道这是应对能力的表彰大会???
青金 [网易江西省网友]: 2011-07-18 09:40:14 发表 “湖南邵阳计生官员抢婴儿牟利”的所谓基本不存在,让人寒心!
网易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网友 ip:219.138.*.* 2011-07-18 09:53:23 发表 网易山东省济南市网友 [黄河远上] 的原贴: 1
难道这是应对能力的表彰大会???

恭喜你答对了
4164650061 [网易重庆市网友]: 2011-07-18 09:50:18 发表 网易浙江省杭州市网友 [number21] 的原贴: 1
传说被精神了。--

“公安部的五条禁令是违法的”
潇湘晨报:钟显聪中午出去饮酒的那天,是星期二,是否违背公安部的五条禁令?
郭少全:为什么要出台这五条禁令呢?这五条禁令从严格上来说是违法的,它们并非经过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
潇湘晨报:这五条禁令应该不违法的吧?按照这么来说,所有行业内部规定都违法?
郭少全:这个是有中国特色的,所以这并不是说让警察不喝酒。
潇湘晨报:现在调查这个警察(钟显聪)到底有没有喝酒?
郭少全:现在出来了初步调查的结果:5月17日,阿市乡学校因宣传法制活动,因为当地是个苗族乡,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当地官员就邀请派出所副指导员钟显聪赴宴吃午饭。钟显聪当天因要奔赴普宜镇办事,学校领导敬他的两杯酒,他喝后均全部吐在地上,还未吃饭就先行离开。
潇湘晨报:这个意思就是他没喝,吐了?
郭少全:喝了两口,就全部吐了。
1112816978 [网易湖南省株洲市网友]: 2011-07-18 09:39:21 发表 我不说话,进来瞧瞧热闹,小编别删我贴。
网易四川省内江市网友 ip:118.118.*.* 2011-07-18 09:49:18 发表 贵州毕节市公安局政委称钟显聪办案过程中掺杂了自己的语言,引起媒体炒作,造成不良影响。
你权力管理人员随便怎么说怎么走都不会造成不良影响,把你的真实事件披露出来的媒体或者个人还造成了不良影响,真tm人才网易广东省江门市网友 ip:218.14.*.* 2011-07-18 09:50:13 发表 言论,人心向背. 人民英雄007 [网易广东省深圳市网友]: 2011-07-18 09:41:28 发表 哦,知道了.
3667042140 [网易河北省邢台市网友]: 2011-07-18 09:45:53 发表 说明了什么。。。。。。http://news.163.com/11/0718/07/797PMA3O00014AED.html

点评

王帝 :《人民网2011年第二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榜推荐榜发布:“悬浮领导”飘在榜首 抚州爆炸排名垫底》,《中国青年报》2011年7月18日,第3版。【该报网络版删除文字报道】  发表于 2014-2-13 20:50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