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记者研究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61#
发表于 2023-9-26 21:32: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传媒大亨默多克卸任影响几何

参考消息网9月26日报道 外媒称,鲁珀特·默多克辞去福克斯公司和新闻集团董事长职务,在媒体圈和政坛掀起轩然大波。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9月21日报道,有权有势的右翼媒体大亨鲁珀特·默多克打造并掌管着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帝国之一。他今天宣布将辞去福克斯公司和新闻集团的董事长职务。

报道称,新闻集团发行《华尔街日报》等颇具影响力的报纸以及《纽约邮报》等小报。作为福克斯公司和该集团的领导人,默多克数十年来在共和党内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够与他匹敌。

默多克退休之际,媒体行业正处于关键时刻,地位稳固的娱乐业巨头们面临传统电视和电影业务的全面转型,消费者则迅速转向流媒体服务。

报道认为,在2024年总统大选升温的时候,默多克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的决定也将在政界掀起轩然大波。

创建媒体帝国

报道回顾了默多克的生平,他进军媒体业务始于20世纪50年代与澳大利亚一家小型报业连锁的合作。1969年,默多克收购英国《世界新闻报》,从而斩获首个重大的海外战利品。他接着收购了《太阳报》《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建立了一个报业帝国,赋予了他在英国无可匹敌的影响范围和政治影响力。

1973年,默多克首次进入美国的媒体领域,收购了《圣安东尼奥快报》和《圣安东尼奥新闻报》。一年后,他搬到了纽约,不久后创办了与《国民问询》周刊对抗的小报《国民之星报》。

也许他获利最丰厚的交易之一是1976年收购《纽约邮报》,这份有力的纽约市小报至今仍然主宰着媒体和政治领域。他从此一直拥有它,除了在一个短暂时期,规定禁止在同一城市拥有报纸和电视台。他在1988年卖掉它后,1993年又把它买了回来。

默多克1985年以6亿美元的价格从石油富豪马文·戴维斯手中买下二十世纪福克斯影业公司,成为好莱坞的重要参与者。1986年,默多克收购美国多家电视台并且创建福克斯广播公司后开始涉足电视业务。

1989年,他创办了英国的收费电视公司天空电视台,短短一年后,在一场激烈的价格战后将其与主要竞争对手合并。

但由于《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他在英国的帝国20年后破产。2011年7月,由于公众对该报非法窃听谋杀和恐怖行为受害者、政界人士和名人的指控感到愤怒,默多克关闭了这份周日出版的小报,也是英国历史最悠久、最畅销的报纸之一。这桩丑闻迫使他放弃了控制天空电视台的努力。

他在2016年再次竞购这家付费电视公司,但被英国媒体监管机构阻挠,后者担心这笔交易将使默多克家族在英国具有过大的影响力,并且担心其是否会遵守英国的广播标准。

尽管他主要关注纸媒和电视,但他确实还试图主宰互联网,但没有成功。2005年,他以5.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首批社交网络之一MySpace。2011年,他以3500万美元卖掉了它,亏损惨重。他后来反思说,它的失败是因为“错失了一系列代价高昂的机会”,加上“官僚主义”导致它在与脸书和YouTube等对手的竞争中停滞不前。

2019年,默多克以710亿美元的巨额交易将他的媒体帝国的大部分资产(包括二十世纪福克斯影业公司)卖给了迪士尼公司。他只剩下一个精简得多的广播组合,由福克斯新闻频道和福克斯体育频道构成。

然而,在那次交易之后,他保留了新闻集团的报纸业务,包括《华尔街日报》,这是他的公司2007年以56亿美元收购的道琼斯集团的一部分。在他的管理之下,这份大报将关注点扩大到货币和市场以外,打造了成功的收费墙,除了保守的评论版之外,保持了中间基调。

右翼民粹“老巢”

作为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竞争对手,福克斯新闻频道是1996年创办的。凭借支持保守主义叙事,福克斯新闻频道最终成为美国最大的有线新闻频道。

然而,随着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2015年在共和党内掌权,这个频道从最初的保守派变成了右翼宣传的大本营,支持丑闻缠身的白宫。

默多克旗下的媒体还有着破坏和淡化气候科学的悠久历史。在美国,福克斯新闻频道已经成为气候变化阴谋论和这些阴谋论传播者的老巢。虽然默多克多次表示不支持否认气候问题,但他的媒体继续推动对气候问题的怀疑态度,并且为气候问题怀疑论者站台。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著名气候科学家迈克尔·曼对CNN记者说:“鲁珀特·默多克对气候变化的认知造成的破坏超过其他任何人。他把他的全球媒体网络用作武器,散布对基础科学和行动理由的怀疑和困惑态度。”

近年来,在默多克的领导下,福克斯新闻频道传播了毫无根据的阴谋论,包括新冠大流行和2020年总统大选。

另据美联社9月22日报道,鲁珀特·默多克卸任对保守派媒体总体格局的影响不会比他十年前卸任产生的影响更大。

专家们认为,原因在于保守派媒体的总体格局正日益破碎。立场右倾的受众可以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数字媒体消息来源,他们拥有获取新闻、舆论和娱乐的丰富选项。

监测保守媒体的“右翼荟萃”网站的经营者霍华德·波尔斯金说:“我认为,如果鲁珀特·默多克在2000年离职,那将会产生更为巨大的影响。与那时相比,现在的保守派媒体格局更多元化。”

人们正在越来越多地转向较小的媒体网站、播客和其他数字媒体来获取新闻。保守派媒体名人也日益具有影响力。

波尔斯金说:“他们对右翼媒体和右翼思想有很大影响。”

擅长煽风点火

此外,美国《纽约时报》网站9月22日刊文指出,“鲁珀特·默多克的帝国以激情和怨恨为燃料,并将其转化为金钱和权力”。文章认为,默多克的小报的经营理念是,读者是什么人,它们就提供什么内容,它们不遵循某种希望读者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柏拉图式理想。这意味着美女照片、内幕爆料和触目惊心的丑闻大标题。

文章指出,在过去几十年里,默多克的产业将“精英”的定义从“比你有钱的人”转变为“比你拥有更多文化资本的人”,这对21世纪的民族主义政治和福克斯的统治地位至关重要。

默多克运用在他的小报上的公式——廉价娱乐与右翼民粹主义相结合——在他更大的媒体帝国中导致了福克斯悖论。该公司的娱乐部门生产了——实际上是专门生产了——新闻部门的评论员会谴责的那种道德冒犯。

福克斯新闻通过激发激情、愤怒和公正受损的感觉来赢得收视率,默多克和他的电视台失去对这些的控制权,有种弗兰肯斯坦式(弗兰肯斯坦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小说《科学怪人》中制造怪物的疯狂科学家的名字,后来常被用来称呼怪物——本报注)的恰如其分。煽风点火是一回事,企图像关炉子一样关掉这把火又是另一回事。

文章称,一个靠满足民众需要而发家致富的人,怎么会对民众下一步的需求感到惊讶呢?他们要的更多。

来源:搜狐(参考消息)
链接:https://www.sohu.com/a/723737088 ... 695734298157Gviu24d
编辑:秦克峰





162#
发表于 2023-9-26 21:32:4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传媒大亨默多克卸任影响几何

参考消息网9月26日报道 外媒称,鲁珀特·默多克辞去福克斯公司和新闻集团董事长职务,在媒体圈和政坛掀起轩然大波。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9月21日报道,有权有势的右翼媒体大亨鲁珀特·默多克打造并掌管着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帝国之一。他今天宣布将辞去福克斯公司和新闻集团的董事长职务。

报道称,新闻集团发行《华尔街日报》等颇具影响力的报纸以及《纽约邮报》等小报。作为福克斯公司和该集团的领导人,默多克数十年来在共和党内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够与他匹敌。

默多克退休之际,媒体行业正处于关键时刻,地位稳固的娱乐业巨头们面临传统电视和电影业务的全面转型,消费者则迅速转向流媒体服务。

报道认为,在2024年总统大选升温的时候,默多克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的决定也将在政界掀起轩然大波。

创建媒体帝国

报道回顾了默多克的生平,他进军媒体业务始于20世纪50年代与澳大利亚一家小型报业连锁的合作。1969年,默多克收购英国《世界新闻报》,从而斩获首个重大的海外战利品。他接着收购了《太阳报》《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建立了一个报业帝国,赋予了他在英国无可匹敌的影响范围和政治影响力。

1973年,默多克首次进入美国的媒体领域,收购了《圣安东尼奥快报》和《圣安东尼奥新闻报》。一年后,他搬到了纽约,不久后创办了与《国民问询》周刊对抗的小报《国民之星报》。

也许他获利最丰厚的交易之一是1976年收购《纽约邮报》,这份有力的纽约市小报至今仍然主宰着媒体和政治领域。他从此一直拥有它,除了在一个短暂时期,规定禁止在同一城市拥有报纸和电视台。他在1988年卖掉它后,1993年又把它买了回来。

默多克1985年以6亿美元的价格从石油富豪马文·戴维斯手中买下二十世纪福克斯影业公司,成为好莱坞的重要参与者。1986年,默多克收购美国多家电视台并且创建福克斯广播公司后开始涉足电视业务。

1989年,他创办了英国的收费电视公司天空电视台,短短一年后,在一场激烈的价格战后将其与主要竞争对手合并。

但由于《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他在英国的帝国20年后破产。2011年7月,由于公众对该报非法窃听谋杀和恐怖行为受害者、政界人士和名人的指控感到愤怒,默多克关闭了这份周日出版的小报,也是英国历史最悠久、最畅销的报纸之一。这桩丑闻迫使他放弃了控制天空电视台的努力。

他在2016年再次竞购这家付费电视公司,但被英国媒体监管机构阻挠,后者担心这笔交易将使默多克家族在英国具有过大的影响力,并且担心其是否会遵守英国的广播标准。

尽管他主要关注纸媒和电视,但他确实还试图主宰互联网,但没有成功。2005年,他以5.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首批社交网络之一MySpace。2011年,他以3500万美元卖掉了它,亏损惨重。他后来反思说,它的失败是因为“错失了一系列代价高昂的机会”,加上“官僚主义”导致它在与脸书和YouTube等对手的竞争中停滞不前。

2019年,默多克以710亿美元的巨额交易将他的媒体帝国的大部分资产(包括二十世纪福克斯影业公司)卖给了迪士尼公司。他只剩下一个精简得多的广播组合,由福克斯新闻频道和福克斯体育频道构成。

然而,在那次交易之后,他保留了新闻集团的报纸业务,包括《华尔街日报》,这是他的公司2007年以56亿美元收购的道琼斯集团的一部分。在他的管理之下,这份大报将关注点扩大到货币和市场以外,打造了成功的收费墙,除了保守的评论版之外,保持了中间基调。

右翼民粹“老巢”

作为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竞争对手,福克斯新闻频道是1996年创办的。凭借支持保守主义叙事,福克斯新闻频道最终成为美国最大的有线新闻频道。

然而,随着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2015年在共和党内掌权,这个频道从最初的保守派变成了右翼宣传的大本营,支持丑闻缠身的白宫。

默多克旗下的媒体还有着破坏和淡化气候科学的悠久历史。在美国,福克斯新闻频道已经成为气候变化阴谋论和这些阴谋论传播者的老巢。虽然默多克多次表示不支持否认气候问题,但他的媒体继续推动对气候问题的怀疑态度,并且为气候问题怀疑论者站台。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著名气候科学家迈克尔·曼对CNN记者说:“鲁珀特·默多克对气候变化的认知造成的破坏超过其他任何人。他把他的全球媒体网络用作武器,散布对基础科学和行动理由的怀疑和困惑态度。”

近年来,在默多克的领导下,福克斯新闻频道传播了毫无根据的阴谋论,包括新冠大流行和2020年总统大选。

另据美联社9月22日报道,鲁珀特·默多克卸任对保守派媒体总体格局的影响不会比他十年前卸任产生的影响更大。

专家们认为,原因在于保守派媒体的总体格局正日益破碎。立场右倾的受众可以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数字媒体消息来源,他们拥有获取新闻、舆论和娱乐的丰富选项。

监测保守媒体的“右翼荟萃”网站的经营者霍华德·波尔斯金说:“我认为,如果鲁珀特·默多克在2000年离职,那将会产生更为巨大的影响。与那时相比,现在的保守派媒体格局更多元化。”

人们正在越来越多地转向较小的媒体网站、播客和其他数字媒体来获取新闻。保守派媒体名人也日益具有影响力。

波尔斯金说:“他们对右翼媒体和右翼思想有很大影响。”

擅长煽风点火

此外,美国《纽约时报》网站9月22日刊文指出,“鲁珀特·默多克的帝国以激情和怨恨为燃料,并将其转化为金钱和权力”。文章认为,默多克的小报的经营理念是,读者是什么人,它们就提供什么内容,它们不遵循某种希望读者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柏拉图式理想。这意味着美女照片、内幕爆料和触目惊心的丑闻大标题。

文章指出,在过去几十年里,默多克的产业将“精英”的定义从“比你有钱的人”转变为“比你拥有更多文化资本的人”,这对21世纪的民族主义政治和福克斯的统治地位至关重要。

默多克运用在他的小报上的公式——廉价娱乐与右翼民粹主义相结合——在他更大的媒体帝国中导致了福克斯悖论。该公司的娱乐部门生产了——实际上是专门生产了——新闻部门的评论员会谴责的那种道德冒犯。

福克斯新闻通过激发激情、愤怒和公正受损的感觉来赢得收视率,默多克和他的电视台失去对这些的控制权,有种弗兰肯斯坦式(弗兰肯斯坦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小说《科学怪人》中制造怪物的疯狂科学家的名字,后来常被用来称呼怪物——本报注)的恰如其分。煽风点火是一回事,企图像关炉子一样关掉这把火又是另一回事。

文章称,一个靠满足民众需要而发家致富的人,怎么会对民众下一步的需求感到惊讶呢?他们要的更多。

来源:搜狐(参考消息)
链接:https://www.sohu.com/a/723737088 ... 695734298157Gviu24d
编辑:秦克峰





163#
发表于 2023-9-26 21:32:4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传媒大亨默多克卸任影响几何

参考消息网9月26日报道 外媒称,鲁珀特·默多克辞去福克斯公司和新闻集团董事长职务,在媒体圈和政坛掀起轩然大波。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9月21日报道,有权有势的右翼媒体大亨鲁珀特·默多克打造并掌管着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帝国之一。他今天宣布将辞去福克斯公司和新闻集团的董事长职务。

报道称,新闻集团发行《华尔街日报》等颇具影响力的报纸以及《纽约邮报》等小报。作为福克斯公司和该集团的领导人,默多克数十年来在共和党内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够与他匹敌。

默多克退休之际,媒体行业正处于关键时刻,地位稳固的娱乐业巨头们面临传统电视和电影业务的全面转型,消费者则迅速转向流媒体服务。

报道认为,在2024年总统大选升温的时候,默多克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的决定也将在政界掀起轩然大波。

创建媒体帝国

报道回顾了默多克的生平,他进军媒体业务始于20世纪50年代与澳大利亚一家小型报业连锁的合作。1969年,默多克收购英国《世界新闻报》,从而斩获首个重大的海外战利品。他接着收购了《太阳报》《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建立了一个报业帝国,赋予了他在英国无可匹敌的影响范围和政治影响力。

1973年,默多克首次进入美国的媒体领域,收购了《圣安东尼奥快报》和《圣安东尼奥新闻报》。一年后,他搬到了纽约,不久后创办了与《国民问询》周刊对抗的小报《国民之星报》。

也许他获利最丰厚的交易之一是1976年收购《纽约邮报》,这份有力的纽约市小报至今仍然主宰着媒体和政治领域。他从此一直拥有它,除了在一个短暂时期,规定禁止在同一城市拥有报纸和电视台。他在1988年卖掉它后,1993年又把它买了回来。

默多克1985年以6亿美元的价格从石油富豪马文·戴维斯手中买下二十世纪福克斯影业公司,成为好莱坞的重要参与者。1986年,默多克收购美国多家电视台并且创建福克斯广播公司后开始涉足电视业务。

1989年,他创办了英国的收费电视公司天空电视台,短短一年后,在一场激烈的价格战后将其与主要竞争对手合并。

但由于《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他在英国的帝国20年后破产。2011年7月,由于公众对该报非法窃听谋杀和恐怖行为受害者、政界人士和名人的指控感到愤怒,默多克关闭了这份周日出版的小报,也是英国历史最悠久、最畅销的报纸之一。这桩丑闻迫使他放弃了控制天空电视台的努力。

他在2016年再次竞购这家付费电视公司,但被英国媒体监管机构阻挠,后者担心这笔交易将使默多克家族在英国具有过大的影响力,并且担心其是否会遵守英国的广播标准。

尽管他主要关注纸媒和电视,但他确实还试图主宰互联网,但没有成功。2005年,他以5.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首批社交网络之一MySpace。2011年,他以3500万美元卖掉了它,亏损惨重。他后来反思说,它的失败是因为“错失了一系列代价高昂的机会”,加上“官僚主义”导致它在与脸书和YouTube等对手的竞争中停滞不前。

2019年,默多克以710亿美元的巨额交易将他的媒体帝国的大部分资产(包括二十世纪福克斯影业公司)卖给了迪士尼公司。他只剩下一个精简得多的广播组合,由福克斯新闻频道和福克斯体育频道构成。

然而,在那次交易之后,他保留了新闻集团的报纸业务,包括《华尔街日报》,这是他的公司2007年以56亿美元收购的道琼斯集团的一部分。在他的管理之下,这份大报将关注点扩大到货币和市场以外,打造了成功的收费墙,除了保守的评论版之外,保持了中间基调。

右翼民粹“老巢”

作为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竞争对手,福克斯新闻频道是1996年创办的。凭借支持保守主义叙事,福克斯新闻频道最终成为美国最大的有线新闻频道。

然而,随着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2015年在共和党内掌权,这个频道从最初的保守派变成了右翼宣传的大本营,支持丑闻缠身的白宫。

默多克旗下的媒体还有着破坏和淡化气候科学的悠久历史。在美国,福克斯新闻频道已经成为气候变化阴谋论和这些阴谋论传播者的老巢。虽然默多克多次表示不支持否认气候问题,但他的媒体继续推动对气候问题的怀疑态度,并且为气候问题怀疑论者站台。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著名气候科学家迈克尔·曼对CNN记者说:“鲁珀特·默多克对气候变化的认知造成的破坏超过其他任何人。他把他的全球媒体网络用作武器,散布对基础科学和行动理由的怀疑和困惑态度。”

近年来,在默多克的领导下,福克斯新闻频道传播了毫无根据的阴谋论,包括新冠大流行和2020年总统大选。

另据美联社9月22日报道,鲁珀特·默多克卸任对保守派媒体总体格局的影响不会比他十年前卸任产生的影响更大。

专家们认为,原因在于保守派媒体的总体格局正日益破碎。立场右倾的受众可以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数字媒体消息来源,他们拥有获取新闻、舆论和娱乐的丰富选项。

监测保守媒体的“右翼荟萃”网站的经营者霍华德·波尔斯金说:“我认为,如果鲁珀特·默多克在2000年离职,那将会产生更为巨大的影响。与那时相比,现在的保守派媒体格局更多元化。”

人们正在越来越多地转向较小的媒体网站、播客和其他数字媒体来获取新闻。保守派媒体名人也日益具有影响力。

波尔斯金说:“他们对右翼媒体和右翼思想有很大影响。”

擅长煽风点火

此外,美国《纽约时报》网站9月22日刊文指出,“鲁珀特·默多克的帝国以激情和怨恨为燃料,并将其转化为金钱和权力”。文章认为,默多克的小报的经营理念是,读者是什么人,它们就提供什么内容,它们不遵循某种希望读者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柏拉图式理想。这意味着美女照片、内幕爆料和触目惊心的丑闻大标题。

文章指出,在过去几十年里,默多克的产业将“精英”的定义从“比你有钱的人”转变为“比你拥有更多文化资本的人”,这对21世纪的民族主义政治和福克斯的统治地位至关重要。

默多克运用在他的小报上的公式——廉价娱乐与右翼民粹主义相结合——在他更大的媒体帝国中导致了福克斯悖论。该公司的娱乐部门生产了——实际上是专门生产了——新闻部门的评论员会谴责的那种道德冒犯。

福克斯新闻通过激发激情、愤怒和公正受损的感觉来赢得收视率,默多克和他的电视台失去对这些的控制权,有种弗兰肯斯坦式(弗兰肯斯坦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小说《科学怪人》中制造怪物的疯狂科学家的名字,后来常被用来称呼怪物——本报注)的恰如其分。煽风点火是一回事,企图像关炉子一样关掉这把火又是另一回事。

文章称,一个靠满足民众需要而发家致富的人,怎么会对民众下一步的需求感到惊讶呢?他们要的更多。

来源:搜狐(参考消息)
链接:https://www.sohu.com/a/723737088 ... 695734298157Gviu24d
编辑:秦克峰





164#
发表于 2023-9-26 21:32:4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传媒大亨默多克卸任影响几何

参考消息网9月26日报道 外媒称,鲁珀特·默多克辞去福克斯公司和新闻集团董事长职务,在媒体圈和政坛掀起轩然大波。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9月21日报道,有权有势的右翼媒体大亨鲁珀特·默多克打造并掌管着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帝国之一。他今天宣布将辞去福克斯公司和新闻集团的董事长职务。

报道称,新闻集团发行《华尔街日报》等颇具影响力的报纸以及《纽约邮报》等小报。作为福克斯公司和该集团的领导人,默多克数十年来在共和党内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够与他匹敌。

默多克退休之际,媒体行业正处于关键时刻,地位稳固的娱乐业巨头们面临传统电视和电影业务的全面转型,消费者则迅速转向流媒体服务。

报道认为,在2024年总统大选升温的时候,默多克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的决定也将在政界掀起轩然大波。

创建媒体帝国

报道回顾了默多克的生平,他进军媒体业务始于20世纪50年代与澳大利亚一家小型报业连锁的合作。1969年,默多克收购英国《世界新闻报》,从而斩获首个重大的海外战利品。他接着收购了《太阳报》《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建立了一个报业帝国,赋予了他在英国无可匹敌的影响范围和政治影响力。

1973年,默多克首次进入美国的媒体领域,收购了《圣安东尼奥快报》和《圣安东尼奥新闻报》。一年后,他搬到了纽约,不久后创办了与《国民问询》周刊对抗的小报《国民之星报》。

也许他获利最丰厚的交易之一是1976年收购《纽约邮报》,这份有力的纽约市小报至今仍然主宰着媒体和政治领域。他从此一直拥有它,除了在一个短暂时期,规定禁止在同一城市拥有报纸和电视台。他在1988年卖掉它后,1993年又把它买了回来。

默多克1985年以6亿美元的价格从石油富豪马文·戴维斯手中买下二十世纪福克斯影业公司,成为好莱坞的重要参与者。1986年,默多克收购美国多家电视台并且创建福克斯广播公司后开始涉足电视业务。

1989年,他创办了英国的收费电视公司天空电视台,短短一年后,在一场激烈的价格战后将其与主要竞争对手合并。

但由于《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他在英国的帝国20年后破产。2011年7月,由于公众对该报非法窃听谋杀和恐怖行为受害者、政界人士和名人的指控感到愤怒,默多克关闭了这份周日出版的小报,也是英国历史最悠久、最畅销的报纸之一。这桩丑闻迫使他放弃了控制天空电视台的努力。

他在2016年再次竞购这家付费电视公司,但被英国媒体监管机构阻挠,后者担心这笔交易将使默多克家族在英国具有过大的影响力,并且担心其是否会遵守英国的广播标准。

尽管他主要关注纸媒和电视,但他确实还试图主宰互联网,但没有成功。2005年,他以5.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首批社交网络之一MySpace。2011年,他以3500万美元卖掉了它,亏损惨重。他后来反思说,它的失败是因为“错失了一系列代价高昂的机会”,加上“官僚主义”导致它在与脸书和YouTube等对手的竞争中停滞不前。

2019年,默多克以710亿美元的巨额交易将他的媒体帝国的大部分资产(包括二十世纪福克斯影业公司)卖给了迪士尼公司。他只剩下一个精简得多的广播组合,由福克斯新闻频道和福克斯体育频道构成。

然而,在那次交易之后,他保留了新闻集团的报纸业务,包括《华尔街日报》,这是他的公司2007年以56亿美元收购的道琼斯集团的一部分。在他的管理之下,这份大报将关注点扩大到货币和市场以外,打造了成功的收费墙,除了保守的评论版之外,保持了中间基调。

右翼民粹“老巢”

作为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竞争对手,福克斯新闻频道是1996年创办的。凭借支持保守主义叙事,福克斯新闻频道最终成为美国最大的有线新闻频道。

然而,随着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2015年在共和党内掌权,这个频道从最初的保守派变成了右翼宣传的大本营,支持丑闻缠身的白宫。

默多克旗下的媒体还有着破坏和淡化气候科学的悠久历史。在美国,福克斯新闻频道已经成为气候变化阴谋论和这些阴谋论传播者的老巢。虽然默多克多次表示不支持否认气候问题,但他的媒体继续推动对气候问题的怀疑态度,并且为气候问题怀疑论者站台。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著名气候科学家迈克尔·曼对CNN记者说:“鲁珀特·默多克对气候变化的认知造成的破坏超过其他任何人。他把他的全球媒体网络用作武器,散布对基础科学和行动理由的怀疑和困惑态度。”

近年来,在默多克的领导下,福克斯新闻频道传播了毫无根据的阴谋论,包括新冠大流行和2020年总统大选。

另据美联社9月22日报道,鲁珀特·默多克卸任对保守派媒体总体格局的影响不会比他十年前卸任产生的影响更大。

专家们认为,原因在于保守派媒体的总体格局正日益破碎。立场右倾的受众可以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数字媒体消息来源,他们拥有获取新闻、舆论和娱乐的丰富选项。

监测保守媒体的“右翼荟萃”网站的经营者霍华德·波尔斯金说:“我认为,如果鲁珀特·默多克在2000年离职,那将会产生更为巨大的影响。与那时相比,现在的保守派媒体格局更多元化。”

人们正在越来越多地转向较小的媒体网站、播客和其他数字媒体来获取新闻。保守派媒体名人也日益具有影响力。

波尔斯金说:“他们对右翼媒体和右翼思想有很大影响。”

擅长煽风点火

此外,美国《纽约时报》网站9月22日刊文指出,“鲁珀特·默多克的帝国以激情和怨恨为燃料,并将其转化为金钱和权力”。文章认为,默多克的小报的经营理念是,读者是什么人,它们就提供什么内容,它们不遵循某种希望读者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柏拉图式理想。这意味着美女照片、内幕爆料和触目惊心的丑闻大标题。

文章指出,在过去几十年里,默多克的产业将“精英”的定义从“比你有钱的人”转变为“比你拥有更多文化资本的人”,这对21世纪的民族主义政治和福克斯的统治地位至关重要。

默多克运用在他的小报上的公式——廉价娱乐与右翼民粹主义相结合——在他更大的媒体帝国中导致了福克斯悖论。该公司的娱乐部门生产了——实际上是专门生产了——新闻部门的评论员会谴责的那种道德冒犯。

福克斯新闻通过激发激情、愤怒和公正受损的感觉来赢得收视率,默多克和他的电视台失去对这些的控制权,有种弗兰肯斯坦式(弗兰肯斯坦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小说《科学怪人》中制造怪物的疯狂科学家的名字,后来常被用来称呼怪物——本报注)的恰如其分。煽风点火是一回事,企图像关炉子一样关掉这把火又是另一回事。

文章称,一个靠满足民众需要而发家致富的人,怎么会对民众下一步的需求感到惊讶呢?他们要的更多。

来源:搜狐(参考消息)
链接:https://www.sohu.com/a/723737088 ... 695734298157Gviu24d
编辑:秦克峰





165#
发表于 2023-9-26 21:32:4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传媒大亨默多克卸任影响几何

参考消息网9月26日报道 外媒称,鲁珀特·默多克辞去福克斯公司和新闻集团董事长职务,在媒体圈和政坛掀起轩然大波。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9月21日报道,有权有势的右翼媒体大亨鲁珀特·默多克打造并掌管着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帝国之一。他今天宣布将辞去福克斯公司和新闻集团的董事长职务。

报道称,新闻集团发行《华尔街日报》等颇具影响力的报纸以及《纽约邮报》等小报。作为福克斯公司和该集团的领导人,默多克数十年来在共和党内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够与他匹敌。

默多克退休之际,媒体行业正处于关键时刻,地位稳固的娱乐业巨头们面临传统电视和电影业务的全面转型,消费者则迅速转向流媒体服务。

报道认为,在2024年总统大选升温的时候,默多克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的决定也将在政界掀起轩然大波。

创建媒体帝国

报道回顾了默多克的生平,他进军媒体业务始于20世纪50年代与澳大利亚一家小型报业连锁的合作。1969年,默多克收购英国《世界新闻报》,从而斩获首个重大的海外战利品。他接着收购了《太阳报》《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建立了一个报业帝国,赋予了他在英国无可匹敌的影响范围和政治影响力。

1973年,默多克首次进入美国的媒体领域,收购了《圣安东尼奥快报》和《圣安东尼奥新闻报》。一年后,他搬到了纽约,不久后创办了与《国民问询》周刊对抗的小报《国民之星报》。

也许他获利最丰厚的交易之一是1976年收购《纽约邮报》,这份有力的纽约市小报至今仍然主宰着媒体和政治领域。他从此一直拥有它,除了在一个短暂时期,规定禁止在同一城市拥有报纸和电视台。他在1988年卖掉它后,1993年又把它买了回来。

默多克1985年以6亿美元的价格从石油富豪马文·戴维斯手中买下二十世纪福克斯影业公司,成为好莱坞的重要参与者。1986年,默多克收购美国多家电视台并且创建福克斯广播公司后开始涉足电视业务。

1989年,他创办了英国的收费电视公司天空电视台,短短一年后,在一场激烈的价格战后将其与主要竞争对手合并。

但由于《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他在英国的帝国20年后破产。2011年7月,由于公众对该报非法窃听谋杀和恐怖行为受害者、政界人士和名人的指控感到愤怒,默多克关闭了这份周日出版的小报,也是英国历史最悠久、最畅销的报纸之一。这桩丑闻迫使他放弃了控制天空电视台的努力。

他在2016年再次竞购这家付费电视公司,但被英国媒体监管机构阻挠,后者担心这笔交易将使默多克家族在英国具有过大的影响力,并且担心其是否会遵守英国的广播标准。

尽管他主要关注纸媒和电视,但他确实还试图主宰互联网,但没有成功。2005年,他以5.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首批社交网络之一MySpace。2011年,他以3500万美元卖掉了它,亏损惨重。他后来反思说,它的失败是因为“错失了一系列代价高昂的机会”,加上“官僚主义”导致它在与脸书和YouTube等对手的竞争中停滞不前。

2019年,默多克以710亿美元的巨额交易将他的媒体帝国的大部分资产(包括二十世纪福克斯影业公司)卖给了迪士尼公司。他只剩下一个精简得多的广播组合,由福克斯新闻频道和福克斯体育频道构成。

然而,在那次交易之后,他保留了新闻集团的报纸业务,包括《华尔街日报》,这是他的公司2007年以56亿美元收购的道琼斯集团的一部分。在他的管理之下,这份大报将关注点扩大到货币和市场以外,打造了成功的收费墙,除了保守的评论版之外,保持了中间基调。

右翼民粹“老巢”

作为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竞争对手,福克斯新闻频道是1996年创办的。凭借支持保守主义叙事,福克斯新闻频道最终成为美国最大的有线新闻频道。

然而,随着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2015年在共和党内掌权,这个频道从最初的保守派变成了右翼宣传的大本营,支持丑闻缠身的白宫。

默多克旗下的媒体还有着破坏和淡化气候科学的悠久历史。在美国,福克斯新闻频道已经成为气候变化阴谋论和这些阴谋论传播者的老巢。虽然默多克多次表示不支持否认气候问题,但他的媒体继续推动对气候问题的怀疑态度,并且为气候问题怀疑论者站台。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著名气候科学家迈克尔·曼对CNN记者说:“鲁珀特·默多克对气候变化的认知造成的破坏超过其他任何人。他把他的全球媒体网络用作武器,散布对基础科学和行动理由的怀疑和困惑态度。”

近年来,在默多克的领导下,福克斯新闻频道传播了毫无根据的阴谋论,包括新冠大流行和2020年总统大选。

另据美联社9月22日报道,鲁珀特·默多克卸任对保守派媒体总体格局的影响不会比他十年前卸任产生的影响更大。

专家们认为,原因在于保守派媒体的总体格局正日益破碎。立场右倾的受众可以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数字媒体消息来源,他们拥有获取新闻、舆论和娱乐的丰富选项。

监测保守媒体的“右翼荟萃”网站的经营者霍华德·波尔斯金说:“我认为,如果鲁珀特·默多克在2000年离职,那将会产生更为巨大的影响。与那时相比,现在的保守派媒体格局更多元化。”

人们正在越来越多地转向较小的媒体网站、播客和其他数字媒体来获取新闻。保守派媒体名人也日益具有影响力。

波尔斯金说:“他们对右翼媒体和右翼思想有很大影响。”

擅长煽风点火

此外,美国《纽约时报》网站9月22日刊文指出,“鲁珀特·默多克的帝国以激情和怨恨为燃料,并将其转化为金钱和权力”。文章认为,默多克的小报的经营理念是,读者是什么人,它们就提供什么内容,它们不遵循某种希望读者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柏拉图式理想。这意味着美女照片、内幕爆料和触目惊心的丑闻大标题。

文章指出,在过去几十年里,默多克的产业将“精英”的定义从“比你有钱的人”转变为“比你拥有更多文化资本的人”,这对21世纪的民族主义政治和福克斯的统治地位至关重要。

默多克运用在他的小报上的公式——廉价娱乐与右翼民粹主义相结合——在他更大的媒体帝国中导致了福克斯悖论。该公司的娱乐部门生产了——实际上是专门生产了——新闻部门的评论员会谴责的那种道德冒犯。

福克斯新闻通过激发激情、愤怒和公正受损的感觉来赢得收视率,默多克和他的电视台失去对这些的控制权,有种弗兰肯斯坦式(弗兰肯斯坦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小说《科学怪人》中制造怪物的疯狂科学家的名字,后来常被用来称呼怪物——本报注)的恰如其分。煽风点火是一回事,企图像关炉子一样关掉这把火又是另一回事。

文章称,一个靠满足民众需要而发家致富的人,怎么会对民众下一步的需求感到惊讶呢?他们要的更多。

来源:搜狐(参考消息)
链接:https://www.sohu.com/a/723737088 ... 695734298157Gviu24d
编辑:秦克峰
166#
发表于 2023-9-27 16:10:2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薪火|对话李泓冰:新闻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编者按: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23级新生见面会上,短片《薪火——复旦新闻学院校友致新生》讲述了校友们的故事,获得了新生热烈的反响。
短片中,徐达内、朱莹、李泓冰、左志、陈瀚乔等五位不同时期毕业的新院校友们,分别向2023级新生讲述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和实践心得,并以“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向同学们表达了鼓励与祝福。
迎新短片篇幅有限,学院特别推出文字专栏,详细记录校友们对新生的“心声”。


【人物简介】李泓冰,女,1985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同年进入人民日报教科文部。1994年,前往上海参与创办人民日报华东分社。2003年,被聘为高级编辑。后任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副社长。现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以下是采访精编:

问:您当时为什么会选择新闻专业?

答:我从小特别喜欢文学,很希望能当作家,我父亲跟我说,你要想当作家就不能读中文系,因为中文系是写文学评论的,你应该去做记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以做作家。于是,当时我第一志愿是复旦新闻系,第二志愿是北大中文系。

问:在复旦学习的日子里,您有什么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答:留在记忆里的往往是一些跟专业不太有关系的细节。比如当时3108教室,每周有学术讲座,观者如堵,场面非常火爆。记得哲学系的十位博士生在那儿讲青年马克思,火到教室都坐不下,我们就坐到窗台上,或者把窗户打开,在窗外听。我们那时没有学分的概念,我在中文系、历史系都学了很多课程,老师也不在意外系的学生旁听。

社会实践也印象深刻。比如说我们班去过崇明岛社会调查,我跟着复旦剧社去过湖州乡下过春节,跟农民在泥水里面踩高跷。我第一年实习去的是《上海农垦报》,大四又去了《湖北日报》,两次实习都是一个完整的学期,都是基层新闻实践。那时新闻业务老师说,为了采到新闻事实,把你从门口赶出去,你要从窗户跳进来。那种对新闻的执着和不懈,受用终生。

李泓冰在“人民日报校园行”活动中

问:您在新闻学院的学习生涯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对于我来说,完成了一个转折。我们那时还叫新闻系,很快认清了文学和新闻的不同。我本来是为了当作家才来读新闻,结果新闻系老师告诉我们,这完全是两回事,新闻是客观的,文学是想象的。很多人当时不了解,这种客观的力量、真实的力量是多么强大——这是新闻专业教给我的最重要的一个元素。

我在复旦的四年,奠定了一点文史哲的功底,这不仅仅是在新闻系学到的,复旦是综合性院校,给了学生这样的可能。还有,学生社团也很重要,让你结识不同专业的朋友,有的成了终生的挚友。我参加了复旦诗社、复旦剧社,大家一起也做了一些专业之外的事情,丰富了自己,和专业也是相互促进的。

问:在您的报道经历中,哪段经历让您印象最深?

答:印象最深的往往是在一线,在现场。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灾时,我和同事戎霄到了九江大堤溃决现场,又在洪水中跑了十几天,几乎每天都有现场报道,也有比较深度的调查,比如《假如九江大堤投过保》。我们曾千方百计搞到一艘小船,前往偏僻的江西省永修县三角乡,一位副乡长跟我说,他们那儿从没有来过记者。这个乡在水里泡了很久。我们看到,大坝上彩色破塑料布搭成连绵的棚子,老百姓叫苦,连干净水都没得喝。那时候,社会上经常有捐赠矿泉水的,有参与救援的解放军战士说,“我们喝过二十多种矿泉水”。但是灾民百姓的饮用水,不可能有这么大成本,他们最需要的一毛钱漂白剂可以漂净一缸水,但是并没有。我们看到很多这样的捐赠偏差问题,交通沿线灾区和偏远地区,捐赠天差地别。我们就写了《不能让重灾区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也起到了推动问题解决的作用。

汶川大地震,我和同事郝洪赶到了北川县城重灾区。在北川中学,看到很多让人心痛的场景,写了报道《北川县城,绝不是最后一瞥》,实际上就是想把北川县城保留下来,能作为地震遗址博物馆。记得正好是跟温家宝总理前后脚到北川。本来北川县城已经安好爆破点,幸好最后还是保护下来了。

类似这样的采访经历还蛮多的。江西万载县的芳林村小学发生爆竹爆炸事件,四十多个小学生死亡,当时我和记者吴焰在现场,很艰难地采访到了受伤的小学生和芳林村的村民,写了《万载爆炸事件:痛定思痛谁之过》《新闻大战是与非》,追问真相的同时,也探讨贫困地区的脱贫渴望、产业单一与安全问题,探讨政府怎么处理公共突发事件,当时在人民网得到非常集中且强烈的关注。在这样的焦点公共事件中,这是记者应有的职业精神,没啥了不起,记者就是做这个的。

我觉得,只要存在公众对公共事件真相的追问,只要存在对众说纷纭的澄清需求,新闻就不会死,记者这个职业就有意义。

李泓冰在“2019行走黄河”上游段内蒙古最后一站

问:这段话说得真的很好。您觉得是什么让您一直保持这种职业准则?有没有什么事情或者是信念一直支撑着你?

答:选择了这个职业,这是底线要求。做新闻也许不可能升官发财,成就感是什么?通过你的报道,在现实中推动一些具体事件走向解决,我觉得这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如果我们的记者、我们的媒体,能在每一件事情报道中推动事件的点滴进步,整个社会不就在走向光明澄澈吗?这是新闻职业最大的意义之一。

比如,汶川大地震,我写了时评《五星红旗能否为苍生而降》,呼吁为平民的群体性遇难举行国葬。以前都是只有国家领导人去世才能降半旗,那么后来你们也知道了,从汶川地震开始,我们有了为平民群体性死亡举行国葬的习惯,这就是一种社会文明的进步,也是包括媒体人在内,呼吁的结果。

李泓冰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

采访上海市集中隔离点医疗救治组组长陈尔真

问:在您的从业生涯里,从纸媒到互联网,到融媒体、新媒体,您觉得新闻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是变了的,有哪些是您觉得要坚持不变的呢?

答:变化非常大。我刚工作时,出报还是一个铅与火的时代,我们编辑要到印刷厂,印厂工人把编好的文章、版面,挑出活字拼成文,再拼成版,那个过程,跟宋明时期没什么区别,我也跟着工人学会了去抽取铅字,压条,然后拼成一篇文章,再嵌到版里……现在,在电脑里可以把这一切都完成,后来有了互联网,有了移动互联,两微一端,AI记者,技术的进步自然不言而喻。

我这一代人,可能是有限的肉体生命跨越人类文明阶段最丰富多元的一代人。说不好这是幸运还是不幸呢。现在记者什么都要会做,不像以前会采会写就可以了。现在要会拍照、会拍视频,甚至H5、VR等各种采编技术,可以说是全天候的。对记者的要求高了,受众的要求也高了。包括自媒体的涌现,是时代非常巨大的进步,也应该是推动信息公开的巨大进步。

人类文明中,很多骐骥一跃 ,都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大家都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掀开了工业文明的序幕,互联网技术的飞跃,也给社会治理和社会运行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挑战。

但是也有不变的,对于公众来说,他们仍然需要新闻,需要真相,需要了解这个社会是怎么运行的。所以我认为,内容为王是永远不变的,不管新闻穿哪件“衣裳”,它最重要的、得到受众尊重的,不是它的外表怎么打扮,而是它赤裸裸的、行走着的真实。

问:今年暑期,关于新闻专业的一些言论引起了很大讨论,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于新闻本身的疑问,包括对媒体报喜不报忧,或是追求流量制造话题这些问题。面对这些质疑,能谈谈您的看法吗?

答:这确实需要反思,这代表了一种社会情绪。这种现象的存在,伤害了公众对媒体的信任,也在我们着力推进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产生了负面影响。但记者们仍在努力,在一些公共事件中,还是有不少记者到现场,努力发出一线报道,坚守职业精神。

复旦新闻系教给我们:抵达现场,追求真相,内容为王。记者要从自己做起,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到现场,拒绝报道真相。

李泓冰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术沙龙上

问:就像之前提到的对新闻专业的一些负面声音,现在新闻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可能也遇到了一些挑战,赚不了那么多钱,您怎么看待“新闻专业无用”这个观点?

答:眼下大家感觉求职比较难,就算有了工作,还有“新闻民工”的说法。在不少媒体里,现实生活压力的挑战显然存在,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新闻记者从来都不是一个高收入的职业,在西方也是如此。但为什么还有一些人对新闻业孜孜以求呢?我觉得这原本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行业,如果你没有一点新闻理想的话,真的不一定入这个行。从事新闻可能不太有现实功利性,但也有成就感,报道可能让一些陷入困境的人群从里面走出来。另外,在记者的职业生涯中,可以听非常多的人讲故事,这就好像你比别人多“活”了很多个人生。

如果我去了实验室做研究,我可能永远不会到汶川去,永远不会到九江大堤溃堤的江心岛去,永远也不可能走到黄河源头,跟牧民的妻子一起去做酥油茶……这些经历都是别的职业不可能带给你的。我们讲,人生主要在于质量,而不仅仅在于长度,做记者,你比别人多活了很多个人生,那不是一件很赚的事情么?不管是从宏大叙事,还是从个人体验来说,做记者都是一个很令人兴奋、非常有诱惑力的职业。这当然因人而异。

问:您刚才提到了理想主义,我想到最近听的一首歌里有一句“不要嘲笑每个理想主义者,因为你脚下的路可能都是他们走出来的”。对于新闻理想,您可以再跟我们分享一些看法吗?

答:你刚才说的歌词很打动我,我很认同。人类走到今天的路,那是无数理想主义者铺垫出来的。我们说要仰望星空,为什么?因为我们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就是无数星星点点的理想主义者带给我们的。

我们习以为常的一切,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理想主义者的艰苦实践,我们是享受不到的,这些甚至已经像水和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四周了,这就是理想主义者的意义。

李泓冰与大江东工作室成员合影

问:您是80年代的大学生,那时可能更有活力,但是近几年年轻人可能会有想躺平的心态,对于处在不同时代的年轻人,您对学弟学妹有什么建议?

答:我很理解年轻人的焦虑,我自己的孩子也跟你们差不多大。两代人的经历很不一样。80年代是改革初期,我们这一代人在过去的四十年中享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红利。年轻人首先要生存,我特别能理解。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还让孩子奢谈什么理想?我也是因为有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有了党报这个平台,才能实现我刚才所说的理想主义者的一些东西。作为前辈也在反思,我们可能没有把一个更好的世界交到下一代手里,还要让你们去筚路蓝缕,要承受多重压力。不过,我始终还是相信“好学力行”的校训,也就是要恶狠狠读书、急吼吼做事,要有这样的一些力量,锻造自己的能力。在一个惊涛骇浪的时代,坚守底线可能是更难的一件事,希望学弟学妹能够守住专业的底线,至少是不作伪、不说谎、不媚俗。

不久我在一个论坛上,和兄弟媒体交流,感觉我们现在习惯于报道一些宏大叙事,其实,我们如果以人民至上为宗旨,我们就要关注普通人的命运。既要看凤凰起舞,也要听寒鸦心事,两者不能偏废。还有,“不妄语,不失语”,现在我们比较注重前者,有时就会忽略后者,如果新闻行业在公共事件中时常失语,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伤害,一是沟通成本增加,二是消耗社会互信,带来巨大内耗和社会冲突。 “不妄语,不失语”,这简单六个字,希望师弟师妹能够实现。

我在复旦讲课时,让还想做新闻媒体的同学举手,往往是四五十个同学里,举手的时常很难满五个。问了一下大家的毕业去向,很多是读研究生,还有不少去一些新媒体平台,一些大公司,做政府关系或媒体关系。那天校友会,我说,有新闻系这碗酒,什么样的酒我们都能对付。现在是全媒体时代,媒体无处不在,你受过新闻传播的专业训练,做什么都会风生水起,所以还是祝福大家。

问:如果让您用一句话来总结新闻的意义,您会怎么来总结呢?

答:新闻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来源:复旦新闻
链接:https://d.xiumi.us/board/v5/5RJBE/481986363
编辑:秦克峰






167#
发表于 2023-10-8 23:31:29 | 只看该作者
张泽群:记者——为民众打更
编辑:程博

168#
发表于 2023-10-25 20:03:3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二十九载无悔新闻生涯
石大东作者简介:郑州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兼任河南省记协副主席、郑州市记协主席,高级编辑(正高二级)。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得者,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曾任郑州市新闻发言人,郑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郑州市委网信办主任,郑州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郑州日报社社长、总编辑,郑州晚报社社长、总编辑;曾获评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中原千人计划”中原领军人才、第十批“河南省优秀专家”、中原文化名家。作品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多长?久到可以做一项工作做足29年。一个人的一生又有多短?短到爱一个职业爱到29年如一日。   今年1月,我任郑州市政协副主席,2月底不再兼任郑州报业集团社长,结束了新闻从业生涯。2023年是我从事新闻工作的第29年。时光飞逝,我从二十多岁的莽撞青年迈入知天命之年;从一个中原大山农村里的孩子到地方主流媒体的领导者,新闻事业已融入我的血脉。29年新闻职业生涯,10年社长、4年总编辑,感谢新闻、致敬媒体,我今生无悔。
最难忘,那些闪烁在回忆里的点点滴滴回望29年的新闻生涯,呈现于眼前的,是那一个个恍如昨日的瞬间。最难忘,那次历时一个月、穿越无人区的采访经历。2005年5月,适逢郑州晚报创刊56周年、全新改版3周年。作为郑州晚报的副总编辑,我策划组织实施了“丝绸之路”大型联合采访活动。活动由郑州晚报主办,郑州人民广播电台、郑州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共同协办。我们还向全国征集了有经验的穿越者、医生、司机和文化学者等,共同组成一个48人的团队,开展了毕生难忘的穿越式体验、行进式报道。“纵观西部开发,奋力中原崛起”是这次多媒体跨区大采访的核心。48个人、历时一个月、行程1.3万公里,一路向西,经黄土高坡,跨关中平原,穿河西走廊,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历尽艰险,圆满完成了多媒体联合跨区远征采访。那次采访,我们“连天线”,配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接地气”,向西部人民展示中原儿女的美好形象,同时也把西部开发的宝贵经验带回郑州;“传播郑州”,讲好郑州故事、河南故事、中国故事,共同感受西部的风、沙、云、月、人、情、史、诗。不仅如此。在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的时候,我们偶遇了已经迷路4天3夜的4名探险者。面对奄奄一息的探险者,我们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食物、水和汽油拿了出来,并带他们走出罗布泊。在罗布泊救人的这段经历,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1和CCTV10《讲述》节目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重点报道过,也被凤凰卫视《鲁豫有约》等栏目专题采访过,全球众多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对相关报道进行了转发。我们这支乐于助人、团结友善的新闻队伍“罗布泊生死救助”的经历,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点赞。
穿越罗布泊,“丝绸之路”大型联合采访团队救助了被困4天3夜的4位穿越者。“八千里路云和月”,那是一群意气风发的新闻人,用一腔热血、满腔热忱书写改革开放的新篇章。最难忘,我们创下新纪录的那个凌晨。2012年5月30日是郑州晚报创刊63年、改版10周年的日子。我们制作了巨型特刊“全城热恋”,以672版的“超级厚度”,创造了中文报纸单日出版版数世界纪录。那天凌晨,郑州报业集团印务中心胶印车间,灯火通明、机器轰鸣、人声鼎沸。4时45分,仪式正式开始。672版中,新闻与广告各占50%,日发行近60万份,其中有近30万份由本报采编、广告、发行和行管部门员工零售完成。当日广告收入超1000万元,这也是全球中文报纸广告单日收入最多的一天。672版的报纸每份成本近30元,但是我们仅售1元钱,且零售所得的报款全部捐赠给慈善事业。最难忘,2013年4月,我们在嵩山饭店里开了足足8小时的闭门会议。彼时,面对激烈竞争和新媒体的冲击,郑报的新老新闻人,一起喊出“要回地盘、找回尊严”的口号,一起定下“宣传全媒体,发展多元化”的战略,坚定走好“四做”发展路径,即“做强以党报为龙头的全媒体宣传矩阵,做大以融媒为旗帜的智媒体传播平台,做活以内容为核心的高效能IP产品,做优以文创为支撑的多元化产业链条”,我们一起发力“从报业集团向传媒集团跨界转型”的目标。那是我担任郑州报业集团社长的第一年,我也是当时全国报业第一个“70后”党报集团社长。那年的我,正值壮年。最难忘,2014年,我们组建百余人的全媒体队伍奔赴北京,彻夜讨论选题、改稿子、想标题、剪片子、录音频,北京郑州全天候联动报道,在全国两会的新闻战场上拼杀出地方媒体的担当和作为。郑报也成为首个到北京报道全国两会的地市级媒体。最难忘,我们用5年时间,持续努力、敢闯敢拼,从划拨地到租房,终于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产权近20万平方米、市值近30亿元的报业大厦。我们在讲好郑州故事、传播好河南声音的基础上,构建党媒、新媒体、杂志、户外(郑州眼)等全媒体宣传格局,倾力打造“中部数字传媒科创产业基地”。目前,抖音集团河南分公司、肯德基、瓦库中国首家媒体总店、腾讯电竞等已经正式入驻报业大厦,蚂蚁科技、711便利店、蜜雪冰城等服务“中部数字传媒科创产业基地”的相关产业链和服务链企业纷至沓来。大厦侧面的电子屏“郑州眼”有3822平方米,这里,也成了郑州市民的热门“打卡地”。而郑州报业集团也在10年间,资产从不到5亿元增长至53亿元,跻身我国报业集团发展前列,在新闻宣传、媒体融合、产业发展方面硕果累累。10年来,全国数百家媒体先后来郑州报业集团参观学习。
20万平方米的郑州报业大厦,夜色中,“郑州眼”格外惹人注目。最难忘,作为一名新闻人,我在担任郑州市新闻发言人期间,为宣传城市,背下长长的推介稿,尤其是稿件中的数字,一个也不能错;在疫情防控期间,多次主持召开新闻发布会,为郑州市民提供权威、及时、温暖的民生资讯……离开话筒,我是执笔的新闻人;面对话筒,我是代表城市形象、为郑州城市发声的新闻发言人。还有太多难以忘怀的瞬间。有些事件已过去多年,但是每每想起,依然会心潮澎湃。那些燃情岁月,似乎就在眼前。
最常忆,那些新闻中最亮丽的风景城市中最美的风景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作为河南省会的党报集团负责人,我对那些在这座城市生活奋斗、奉献青春、开枝散叶的新老郑州人深怀感情。“去走到百姓身边,去倾听他们的故事,去感受他们的生活,去用他们听得懂又愿意听的新闻语言讲故事……”这是我常对记者提出的要求,更是对我自己不曾放松的要求。最常忆,那是2009年夏天。27岁的李灵只身来到郑州,陪同她的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这位扎着马尾辫的姑娘每天走街串巷,说是要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收一些课外书。在那个赤日炎炎的盛夏,在大街小巷,这名衣着朴素的女孩,边嚼着干粮,边奋力蹬着三轮车,专门收购小学教辅书。这个场景被爱心市民发现并发到了网络上。在新闻策划会上,我觉得这是一条难得的线索,告诉记者一定要认真挖掘新闻信息,谨慎核实新闻的真实性。几经波折,记者联系到了李灵,上百篇新闻报道讲述了李灵和希望小学的故事。报道刊发后,成千上万的爱心人士和李灵联系,数万包书籍“飞”到了这所小小的校园。“我们的图书室很快就建起来了,当看到图书室的时候,孩子们特别开心。”李灵说。从2009年6月18日全国首发至2010年4月28日,郑州晚报对“最美乡村女教师”李灵典型事迹进行连续报道,用近一年的时间、近50篇稿件,跟踪、报道了李灵的感人事迹,感动了国人。李灵还因为郑州晚报的挖掘和讲述,被评为中央电视台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郑州晚报的这组报道,也获得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让我觉得非常欣慰的是,被媒体关注的李灵后来获得了诸多奖项,但是她仍全身心投入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018年,李灵从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29年间,我和郑报的小伙伴们报道过洪战辉、胡佩兰、陇海大院……每发现一个感动我们的人物时,我们都分秒必争去追线索,倾尽版面来写故事,为信仰和情怀不眠不休。我们为郑州这座大爱之城一次次推出感动中国人物,尤其是:“一个人”胡佩兰、“一个大院”郑州陇海大院爱心集体、“一个家庭”王宽家……连续3年都有来自郑州的面孔站在《感动中国》舞台。我记得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敬一丹在节目中连连赞叹:一个城市连续3年推出感动中国人物,至今为止,前所未有,开创了感动中国的历史和中国报业的先河,郑州也因此被誉为有温度的城市和大爱之城。
获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王宽一家及报道版面。最常忆,2019年8月30日晚,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开幕式在北京水立方举行。开幕式上,一支名为“叶沙”的篮球队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2017年4月27日,年仅16岁的叶沙因为突发脑溢血,被送进医院急救室,后因抢救无效去世,甚至没来得及好好和父母话别,这名少年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随后,叶沙的父母做了一个决定,捐献叶沙的器官!长沙市红十字会也介入,叶沙的生命在7名素不相识的人身上得以延续。这7个人有矿工、有铲车司机、有警官、有学生,最大的54岁,最小的只有14岁,他们因为叶沙的捐赠获得重生。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得知这个消息后,计划组织一场公益活动,并征得了叶沙父母的同意。他们找到其中5名受益人,问是否愿意组一个篮球队,这5个人都说,“叶沙生前那么喜欢篮球,我们的生命是叶沙给予的,我们必须让他的生命和梦想传承下去,我们都是叶沙!”郑州报业集团旗下“冬呱视频”的记者在网上看到这则公益消息并转发给我。少年叶沙“重生”的故事震撼了我,我立刻组建“冬呱视频”叶沙专题报道团队,派出记者采访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详细了解前因后果,决定跟拍全程,前后方配合,制作一部新闻专题纪录片。我们安排视频采访编导团队分别前往北京、长沙、内蒙古等地开展各项采访工作,前前后后持续4个月之久,终于等来了这支特别的篮球队——“叶沙队”。2019年的1月,我们的编导团队跟随“叶沙篮球队”,走进WCBA(中国女子篮球联赛)的赛场,记录下了他们帮助叶沙圆梦的温情时刻。作为媒体人,这是我们第一次和人体器官捐献走得如此近,在叶沙球队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这支篮球队有自己的特殊球衣,球衣号码共同组成了一个日期:2017年4月27日——这是叶沙离开他挚爱的父母的日子。我们把这次比赛拍成了短视频专题片《我捐了心肝肺肾眼角膜,他们帮我圆篮球梦》(片子简称“一个人的篮球队”)。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片子在网上“炸”开了。短短几天内,视频专题片登上各大平台热搜榜,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网等纷纷转发,短短几天,播放量超5000万。网民纷纷表示:这个视频,用大爱震撼了人心,用真诚打动了人心。更让我充满自豪的是,视频专题片被广泛传播后,中国器官公益捐献中心的数字迅速增长;专题片播放前,中国器官捐献9年内是99.2万人,播放之后,一个月就新增了11.2万人志愿登记器官捐献,总数突破了100万。这个片子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还有,在“7·20”特大暴雨突袭郑州时,我们寻找的那些“暴雨中那闪亮的一抹红”和“城市英雄”……这些城市中生动的面孔,是新闻中最亮丽的风景;每每想起,我心中都会泛起暖意;每有困惑,都是鼓励我继续前行的力量。这,是新闻这个行业给我的最宝贵财富。
最思念,那些融入生命深处的职业印迹从业29年,我做过记者、编辑、副主任、主任、副总编、执行总编、总编、社长,兼任过7年多的郑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还曾担任3年的郑州市委网信办首任主任、主持1年广播电视台工作,尤其是在担任7年多的郑州市新闻发言人期间,为讲好郑州故事、传播好郑州声音努力作为、全力担当。从事新闻行业的29年,正是新闻行业面临巨变的时期,我经历了报纸从“铅与火”“光与电”到“数与网”“云与智”的全过程。一路走来,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在29年的新闻生涯里,我经历过很多终生难忘的时刻。比如,2020年,我作为一个地市级媒体人获得中国新闻界最高荣誉——长江韬奋奖。这是对我新闻职业生涯的最高奖励和最大鼓舞,我将终生铭记、倍加珍惜。
2020年,笔者荣获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2021年初,我又有幸荣获全国文化名家“四个一批”人才称号,这在郑州市也是零的突破。作为河南新闻工作者的代表,我分别在2016年和2021年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这对一个新闻人来说是无上的光荣,我非常激动、备受鼓舞。2023年2月底,我履新郑州市政协副主席、辞去郑州报业集团社长职务。彼时,即将离开服务21年的郑报的我,即将告别近30年新闻事业的我,以一副对联的形式跟千余名员工作别:上联:十年磨剑 领袖关怀备至滚石上山踔厉奋发下联:千帆竞发 载誉长江韬奋新址新为笃行不怠横批:勇毅前行29年新闻岁月,我始终怀着一名新闻人应有的敬畏和敬业之心,拿起笔书写时代华章,能够与满腔热血的郑报人共同奋斗,是我一生的荣幸。29年新闻岁月,我倍感荣幸,能以一名新闻人的身份为郑州的发展注入绵薄之力,能够与可亲、可爱、真诚、善良、执着的郑报人共同奋斗。脑海里,记忆深处,那一个个不能忘、不会忘,也不想忘记的瞬间,那一张张每每想起心里都会泛起波澜的笑脸,那些荡气回肠、波澜壮阔的日子,是我将永远铭记的新闻岁月,是我今生最宝贵的职业生涯。没有郑报就没有我的今天和未来;没有新闻行业的29年,就没有我难以忘怀的职业生涯。感谢郑报,感恩新闻。而我,也将一生无悔新闻生涯。
来源:新闻战线
编辑:洪韵

169#
发表于 2023-11-7 21:35: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致敬记者!全国首部以范长江为原型的广播剧《不尽长江滚滚来》明日在京举行首发式!

11月7日,全国首部以范长江为原型的广播剧《不尽长江滚滚来》将在北京举行全国首播仪式。届时,通过人民网、内蒙古奔腾融媒、重庆华龙网、看万州客户端进行直播。



随着首播仪式的启动,广播剧《不尽长江滚滚来》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记录中国》栏目、"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云听客户端、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微信公众号、中国有声阅读微信公众号以及全国300家电台和新媒体网络平台同步推出。同时在看万州客户端策划推出了专题报道。

这部由中国新闻史学会指导,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联合出品,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陕西新动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阿拉善盟融媒体中心、重庆大学联合制作的广播剧,共分三集,剧里以中国新闻巨子、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出色的领导者、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范长江的生平故事改编,聚焦他在内蒙古和重庆两地的新闻采访实践和革命探索历程,展现范长江在中国革命重大历史节点发挥的重要作用。




该剧创作期间,主创团队赴北京、四川内江、内蒙古阿拉善盟等多地采访和搜集资料,拜访了多位相关人士。值此第24个中国记者节来临之际,联合出品方和联合制作单位共同在北京人民日报新媒体大厦举办了广播剧《不尽长江滚滚来》全国首播式暨"长江自有后来人"记者节主题活动。旨在激励和感召广大新闻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四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来源:重庆学习平台
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 ... re&share_to=wx_feed
编辑:秦克峰

170#
发表于 2024-1-27 13:11:01 | 只看该作者
刘虎:穿越谣言与真相的新闻战士
原创2024-01-26 23:53·阳光下的智慧军
刘虎,广州《新快报》记者。
2013年8月24日,刘虎因涉嫌制造传播谣言被刑事拘留。

2013年9月30日,北京警方以涉嫌诽谤罪对刘虎执行逮捕,羁押在北京市第一看守所。

2013年12月31日,刘虎被以涉嫌诽谤罪移送审查起诉。

2015年9月10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正式对刘虎涉嫌诽谤罪案件做出不起诉决定。



在复杂多变的新闻界,每位记者都是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他们用敏锐的双眼洞察着社会的变迁,用犀利的笔触揭示着事件的真相。而刘虎,这位来自广州《新快报》的记者,以其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在新闻战线上演绎了一段充满挑战与坎坷的人生旅程。

刘虎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但内心燃烧着对新闻事业的无限热爱。他深知,作为记者,肩负着揭示真相、引导舆论、维护公正的神圣使命。正是这种使命感驱使他勇往直前,不惧任何困难和挑战。

然而,在追求真相的道路上,刘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2013年,他因涉嫌制造传播谣言被刑事拘留,随后又因涉嫌诽谤罪被逮捕。这一事件不仅对他的职业生涯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更让他的心灵承受了难以言喻的痛苦。但刘虎没有屈服于命运的打压,他坚信自己的清白,更坚信法律会还他一个公道。

在漫长的羁押期间,刘虎经历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但他没有放弃希望,而是利用这段时间深刻反思自己的职业生涯,重新审视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他明白,作为记者,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判断力,不能被任何外部势力所左右。他的坚持和信念最终得到了回报,2015年,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正式对刘虎涉嫌诽谤罪案件做出不起诉决定,他的清白得到了法律的认可。

重获自由的刘虎没有选择沉默或退缩,而是以更加坚定的姿态重新回到了新闻界。他深知,自己的使命还没有完成,他要用自己的笔触和镜头继续揭露社会的阴暗面,为弱势群体发声。他的报道更加深入、更加客观、更加有力,不仅赢得了读者的信任和尊重,更在新闻界树立了新的标杆。

刘虎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记者的奋斗史,更是一部关于勇气、信念和坚韧的传奇。在谣言与真相之间游走,他始终坚守着新闻人的底线和良知;在困境与挫折面前,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坚持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刘虎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记者,更是一位伟大的新闻战士。他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又一个事件的真相;他用自己的坚持和信念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又一个光辉的榜样。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以刘虎为榜样,坚守信念、追求真相、勇于担当,共同为社会的公正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今日头条
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 ... t&wid=1706332175390
编辑:李梦瑶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