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评论写作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351#
发表于 2023-3-15 22:20:2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年薪20万起、1万元征稿!评论员“人才荒”咋破?

高底薪、高稿费背后的决心与窘境
一次招聘15人,算不上新闻。但是一次招聘15名评论员,绝对算。

据传媒茶话会了解,一些省级党报专职评论员人数维持在7—9人之间。某中央党报的评论员规模也在20人出头。因此,重庆日报新招15名评论员,再加上现有的,队伍规模可谓庞大。
此外,在媒体经营艰难的大环境下,重庆日报开出20万元起年薪价码招评论员,并愿花2000—10000元给“外脑”开稿酬,不可不谓大手笔
南方日报理论评论部副主任、南方+客户端编委丁建庭讲道,众声喧哗中需要有主流思想的“坐标系”,乱云飞渡中需要有主流价值的“主心骨”,在舆论场中发出更多好声音,不仅重庆日报需要,也代表着党报评论的一个趋势。
评论的投入产出比是所有媒体产品当中最有效率的。浙大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新闻系主任、高级记者、钱江晚报原评论部主任李晓鹏算了一笔账——15名评论员,每人按照20万年薪算,总计只需300万元,投入并不算高。
但只要操作得当、选题精准、尺度拿捏到位,评论员的产出却可以给媒体带来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所以,真正重视评论的媒体,都具有远见卓识,看到了评论产品对于媒体发展的战略地位。李晓鹏讲到。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新闻评论是引导舆论的有效工具。全媒体时代,面对多元复杂的舆论场,需要主流媒体通过评论及时发声,有效引导思想争鸣,并发挥一锤定音的作用,传播主流价值观。
但与主流媒体加强评论建设的需求相比,评论人才不足的短板就愈加凸显。高薪招募评论员、高稿酬征集优质稿件的背后,正反映了媒体缺乏评论员的窘境。
传媒茶话会向某直辖市、西北某省党报评论部负责人询问评论人才队伍现状时,“缺好的评论员是他们共同的回复。
四川日报全媒评论理论中心主任胡彦殊告诉传媒茶话会,当前,各地读者对优质的观点类文章、产品需求不断增大,而供给没能完全跟上需求步伐显得相对不足,背后是优秀评论人才的相对不足。
据丁建庭透露,目前,南方日报理论评论部共有11人,整体人员结构比较年轻,比较有活力、有想法。但从需求和发展来看,还有进一步充实和提升的空间,特别是既能写好报纸评论又能写好(说好)新媒体评论的全媒体评论员还不够多。 评论“人才荒”原因几何?评论人才荒的产生有着特定的行业背景。01.评论写作要求高、难度大,合格、优秀评论员稀缺
评论是新闻皇冠上的明珠,也是衡量一个媒体引导力的标尺,这也决定了评论写作要求高、难度大,因此能达标的本来就少,优秀的评论员更少。
在胡彦殊看来,评论的难度大体现在:


新闻评论评点、分析各类社会现象、问题,能写得出来,知识储备要丰富;
评论输出观点,需要逻辑自洽、论证有力,必须思维能力强;
评论需要用简练的表达阐述清晰的观点,文字功底要好;
在主流媒体,评论是代表主流价值观,具有公共性,不能是情绪化表达,需要有较强的分寸感
李晓鹏认为,评论员要求高,要成为通才,兴趣爱好广泛,对社会生活充满好奇和敏锐的观察力。但有的评论员往往局限于自己所熟悉的范畴,不愿意去尝试更多的可能性,越写越小,路越走越窄,格局始终做不大,导致成长空间有限,无法适应复杂多元网络舆论环境,难以写出优秀的评论作品。02.一些媒体评论员薪资待遇相对不高一篇千余字的评论稿费仅有一两百元,吸引不了优秀的评论稿件。中部某省级党报评论部的负责人向传媒茶话会大倒苦水。

另一位某省级党报评论员也告诉传媒茶话会,其所在报社,虽然评论员的基本工资比记者要高。但是记者收入更多元,最终算下来,记者收入要比评论员高一大截。
评论员收入相对偏低,是普遍的行业问题。重庆日报响亮地提出20万元起年薪挖人,也是希望用较高的薪资待遇吸引优秀的评论人才。
03.评论工作单调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记者跑条线,可以出去采访,接触更多的人,参加各种活动,既能增长见识,又能积累人脉,工作内容丰富、热闹、有趣。而评论员更多的是坐冷板凳、闭门造车——收集信息、思考、写作,工作更单调,对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缺乏吸引力。04.一些媒体对评论不够重视评论员队伍的稳定及素质提升,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与一家媒体是否重视新闻评论、是否在媒体整体发展框架中给新闻评论足够空间,直接相关。

李晓鹏也谈道,有的媒体领导觉得评论很难驾驭,明知道重要,但是出于种种原因,不愿意将评论作为主打产品来打造,导致评论员队伍长期得不到充实维护,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有研究文章也指出,因为对评论存在认识误区,比如认为评论受众面窄、关注人少,难以产生流量与效益;有的媒体甚至对评论版面、评论栏目一压再压,甚至撤掉评论部,出现了“弃评论”的做法。
缺评论人才,怎么办?优厚薪资招聘评论员,不失为解决评论人才稀缺的有效的方法。但并不是所有媒体都具有这样的财力和决心。
李晓鹏分析,各大主流媒体的评论人才队伍建设与媒体市场对评论产品的需求之间构成很大的矛盾。市面上很多优秀的评论人才,大多数都已经是”名花有主“,也都是各家媒体的”当家花旦“,轻易不会跳槽,这就导致可选择余地极小。
那么,该如何解决评论人才缺乏的问题?
01.      提高收入、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稿费不高、计稿酬方式单一、优稿奖励不足……这些问题不仅难以吸引优秀的评论人才,也会挫伤评论写作的积极性。
评论员需要对评论话题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但由于评论稿费太低,很多专业的跑口记者根本不愿意写,而评论部的记者又写不了专业话题的评论。好好的话题写不了,只能干着急。
胡彦殊谈道,目前,很多媒体都采取了针对性措施向评论作品倾斜稿酬,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还应该持续探索建立更加系统、科学,更加契合评论产品生产和传播规律的考核方式,不断提高评论员的综合收入。
除了提高待遇,丁建庭还补充了一点——要为评论员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
他认为,平台既是评论员发声的渠道,也是个人成长的舞台,在一个有传播力、有发展前景的平台上,干提供观点引领、体现个人价值的事,可以吸引志同道合者。
02.      充实评论人才队伍目前来看,媒体较为现实的办法,还是从本报编辑、记者队伍中去发现和培养评论员。这离不开媒体决策者对新闻评论有足够的重视,且形成相对稳定的制度支持,让评论员能坐得住、走得远。
据传媒茶话会了解,2022年,甘肃武威市融媒体中心提出了建立“专职评论员+骨干评论员+特约评论员”三支评论员队伍,充实评论人才。
其具体做法是,以市融媒体中心评论部主任和专职时评记者作为专职评论员,发挥主力军作用;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副高级职称及以上人员作为骨干评论员,加强岗位练兵,为市融媒体中心内部培养储备一批评论员队伍;在市县区委宣传部、政研室、党校、高校、县区融媒体中心等,选聘特约评论员,广泛征稿。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海明认为,媒体融合时代,党报评论适应媒体融合的需要,亟须一批复合型的评论人才,但这样的人才分散在各地,需要通过征稿的方式逐渐发现优秀的评论人才。重庆日报尊重评论作者的著作权,通过大幅度提高稿酬,鼓励更多评论作者提高评论质量,这种做法具有一定借鉴性。
03.      加强评论人才的培训、培养胡彦殊建议,评论员业务能力要求高,媒体应加强对评论员的综合培训。不仅仅是培训写作能力、技巧,还要注重经济法律等专业知识、文化修养、思维能力,以及新媒体表达能力训练,全面提升评论员在互联网时代正确、有效发声,引导舆论的能力。
“优秀评论员是在一篇篇文章中磨炼出来的。”在丁建庭看来,媒体既要创设条件让评论员静心思考、安心创作,也要创造条件让他们走进新闻现场,往评论记者的方向发展,写出接地气、有深度的文章来。
“大学新闻专业理应成为媒体人才队伍建设的后备军和资源库,理应源源不断为媒体发展提供合格人才,但却很难做到。”李晓鹏道出了原因,一些新传院校重科研轻教学、有实践经验的业务师资缺乏等问题导致新闻学界人才培养与业界需求脱节,这也间接导致了业界评论人才缺乏。
因此,促进学界、业界融合,新闻传播院校加强评论人才培养力度也是解决评论“人才荒”的重要手段。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6e4BkuRKBuwlZOjjlDXPQ来源:传媒茶话会
编辑:吴氏垂心

352#
发表于 2023-3-19 22:28: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央视评论员杨禹被质疑!其评论空洞乏味味同嚼蜡!
各位好,此号新开不久,阅读前请关注,我保证每一篇文章都对的起您的关注。感谢
这几天,央视评论员杨禹火了,杨禹火的原因是,评论员被评论了。
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但是你听杨禹一席话,好像他啥也没说,你啥也没听到一样。
我家20年没电视了,因此根本也看到杨禹之评论。但是偶尔,在网上还是能看到的。但凡杨禹之视频,我都会迅速划过。因为我知道,他说的,全都是我听了几十年的。
真的,这么多年了,我搞不懂,为啥请他做评论员?就因为杨禹太极拳打得好吗?
杨禹说的很多,但好像又什么都没说。用我的话来说,杨禹之评论,就是听君一席话,胜似一席话。杨禹说的一席话,就是一席话。其实这么多年了,谁能记住杨禹之个人视角的独立观点,有吗?我觉得,全然没有。
杨禹之评论,用我的话来说就是,第一过于世故圆滑,可以说一句真话不说;
第二过于溜须拍马,缺乏真诚和坦率,不是缺乏,而是压根儿也没有;
第三顾左右而言他,太极高手;
第四以华丽之语言掩盖事实真相,杨禹出口成章,只可惜啊,他不是在做学问,而是在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本正经的空凭乱论;
第五他很懂得回避矛盾,其评论空洞乏味,听者味同嚼蜡,不痛不痒,实在是听不出他到底在说什么?
我觉得,杨禹既然是新闻评论,那么就应该就社会舆情进行实实在在的分析和研究,而不是三五句华丽辞藻遮盖事实本身。
杨禹之评论,每每就是“关键词”,什么什么词出现多少多少次,关键是这有何用?凡此之种种,我认为杨禹早已被大众抛弃,现在的杨禹,是评论员被评论,丢工作也是迟早的事儿。
其实我觉得杨禹,真的不配做一个评论员,他说的那一套,谁练几天都会,而且说的,不一定比他差。
我整一段儿啊,这个都能背下来,因为听可几十年,每天电视上都会说无数次:
开始: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实事求是,抽丝剥茧,既唱赞歌又找问题,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举一反三,实现跨越式发展。
大家觉得我整的这几句怎么样?一天到晚,说的都是世纪宏图,江山伟业,人类命运等等。说真的啊,看着头疼,您觉得呢?
如果让我说杨禹,我觉得杨禹的这种风格,也算是一种文学,叫【废话文学】吧!
此文之视频:
第二文:南京邮政储蓄银行243万存款不翼而飞,银行拒赔,无语中!
17年前,南京彭宇案判决后,人们不敢扶老人了。现在,如果南京法院判银行不赔偿储户存款的话,以后,是不是人们的也不敢存银行了?
话说最近一个事儿,真的,太过于匪夷所思了。
最近一案子,可以说很具有轰动效应。话说南京,一户李姓人家,其243万元的钱,存在南京邮储银行江宁支行。
此钱,被原行长挪用,后来原行长因为挪用公款等犯罪,被判刑了。李先生一家要求银行把钱取出来,支付我的存款243万元。银行以你们没有经常查询,没有尽到审慎注意义务,是你们自己的过错,从而拒绝赔付,这是你们自己的责任,我们不管。
各位,您觉得这么回答,还有天理吗?而且您认为,这户李姓人家的存款,是存在银行了,还是存在原行长的账户了?如果存在银行,你给弄丢的,你赔偿,这还用讨论吗?
真的,今天我算是开了眼了,存在银行的钱,要三天五日地查一遍,不三天五日地查,丢了你别找我啊。
而且我的钱,如果被行长挪用,那么只能算我倒霉,我这还是存款吗?我是人生大冒险吧?
我在做这个视频的时候,我赶紧上手机,下了一个邮储银行的APP,惊出一身冷汗,还好,我的238块8毛5的巨款还在。
我看了南京邮储的回复啊,我觉得,不经常查询,应该属于恶意存款不查对吧?
真的,我是不好意思把话说的太难听,银行还是太温柔了,你咋不……是吧?
看网友说,哦对了,我还有300万贷款呢,如果银行不经常查询,那就算作废了,我就不还了。
我们时常以为,没关系,还有法律呢,法律,是我们的最后安全屏障和一切的保障。
而最让人不解的,也恰恰是法律。李先生一家,把银行告上法庭。法院判决邮储银行返还储户存款。但是邮储不服啊,提出上诉,谁知道南京市中院竟然做出撤销一审判决,重判。也就是发回一审,你再给我好好重审。
对此,我不知道说什么了,我只想说,还记得17年前南京的彭宇案吗?其影响几何啊?此后,还有人敢扶老人吗?
而现在,南京邮储之判决,就是参照物,如果李先生一家的钱要不回来,那么,今后谁还敢在邮储存钱啊?
别的不说,邮储的存款,会不会像雪片一样飞走啊?对此,邮储想过吗?得了不说太多,三思而后行吧,真的,勿谓言之不预也!
就到这儿,感谢大家!
此文之视频:

来源:[url=]肥猪满圈老李13[/url]
编辑:吴氏垂心

353#
发表于 2023-3-22 23:07:4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杨禹哑火了!央视评论员遭遇全网攻击,吐槽:不切实际假太空

自媒体太厉害了,不得不服网民,你们的评论可以让一位在央视盘踞多年的央视评论员瞬间哑火,值得拍手叫好!


近日,央视著名评论员,在座谈时发表一系列讲话,不仅没得到好评,反而收获的是网友的一片骂声,这个“假太空”这个词作者还是第一次听见,用在杨禹身上就再适合不过了!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对一名评论员进行人身攻击,说实话,任何行业都不好做,每天靠耍嘴皮子为生的人,没想到也会被世人嘲笑。


在他的一期节目中,这个人讲了许多不切实际的空话,得罪了不少年轻人,说他太虚伪,到底是资本炒作,还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每天西装革履,带着一副彬彬有礼的眼镜,喝着茶水坐在办公桌前长篇大论一些不关于百姓民生的话题,却不谈如何解决,没句实话,不接地气,等于鹦鹉学舌,各种难以入耳的话语直接将他推上了热搜!

我认为有些人想火,通过任何方式都火不起来,有些人不想火,网民们会给他加把火,就如同费翔唱的那首歌一样,你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的热火燃烧着我,不过这把火烧的有点儿大,直接将杨禹干到哑火。


不知道朋友们最近有没有发现,自从杨禹被骂上热搜之后,再也没有抛头露面,销声匿迹,换个高度思考,人心里都清楚,有些事情不能解释,否则越描越黑,只能等待风波过后,再争倚天屠龙。

说明一个问题,再正能量的说教,也要回归现实生活!俗话说,接地气!脱离群众,脱离生活,不得人心!

对于百姓来说,柴米油盐酱醋茶,小孩上学,病人就医,结婚买房,能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正能量。


中国老百姓的住房,教育,医疗向前推进了吗?受益了吗?那些专家学者教授特约评论员们能不能说话实际一点,把这三个问题作为大国民生的发展历程的重中之重。

作者认为,是社会在升级,如果不及时解决群众对房贷、教育、医疗、养老和官员腐败等问题。早晚出事。看到问题的人很多很多,就是谁站出来解决问题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所以,我也同样反对一切不切实际的空谈说教,设身处地站在百姓的角度,多多反映一些百姓的需求和呼声,这样的评论才有力量,接地气。

杨禹确实是个照本宣科的人评论员,对于他个人,作者也多少查看了一些此人的资料,大多数评论确实书本上搬运的,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故不受观众的喜欢!

大道理大政策必须要去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我们也愿意去听大政策大道理,你们能不能讲明白问题的根,如公平公正三六九等样样讲明白那才是真正的道理。


一个社会需要正能量引领,如果负能量占上风,这个社会就没有希望。不同观点可以讨论,主流声音不能打压。


我们口中所讲的民生(声)并不是老百姓的生活存在哪些问题,更多的是老百姓的意愿和诉求,贴近老百姓的评价是受人们欢迎的,否则就会遭受人们反对。


来源:今日头条
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 ... p;wid=1679493925451

编辑:张铭麟

354#
发表于 2023-3-24 18:08:5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杨禹由评论家变成了当下被评论者,原因是否出在没有深入生活而导致江郎才尽,是否出在不接地气的坐而论道,又是否出在翻来复去的不左不右的几句原话?否则怎么会越来越疏远众多观众呢?


来源:今日头条
链接:https://www.toutiao.com/w/176062 ... p;wid=1679651789807

编辑:张铭麟

355#
发表于 2023-3-25 22:42:0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读懂弄通这些词,你写的新闻更“潮”

01

MCN

帮助签约网红进行内容持续输出和变现的公司。

02

私域流量

相对于“公域流量”。企业自己平台产生的流量都是私域流量,其他平台引来的流量是公域流量。

03

元宇宙

来源于科幻小说,指利用科技手段创作的虚拟世界、数字生活空间。人可以以数字身份参与和生活在其中。

04

二次元

二次元是一个ACGN(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Novel小说的合并缩写)亚文化圈专门用语。源于日本。日本早期的动画、漫画、游戏等作品都是以二维图像构成,简单来讲就是在纸面或屏幕等平面上所呈现的动画、游戏等平面视觉作品,里面的角色都是图像形式,区别于真人饰演的影视剧,因此被称为“纸片人”。通过这些载体创造的虚拟世界被动漫爱好者称为“二次元世界”,简称“二次元”。

05

互联网思维

利用互联网信息的优势,更好的实现目标,其本质就是商业回归人性。

06

势能积累

势能是储存在系统内的能量,其实就是积累,但是加上“势能”二字显得很牛。

07

云计算

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计算等资源共享池,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这些资源便能够被快速提供。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热备份冗余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

一个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作为共享时代的产物,云计算其实就跟电网供电一样,在什么电器需要供电的时候,就会消耗电能,如果不需要的话,就可以暂时待机。现在来打个比喻:过去喝水呢,家家户户都挖了水井,而现在有了水库以及自来水公司,每家每户铺了自来水管,人们一拧水龙头就能喝到干净新鲜的水,如果我们把水管看成通信网络,把水龙头看成我们的手机、平板、个人电脑,那么自来水公司的各种水处理设备和水源就是云,从水源地采水、消毒、净化、存储的过程就是云计算,而把自来水送到家里,并按照用户的用水量进行收费就是云服务。

08

闭环

企业管理的一个名词,原指企业经营管理中供、产、销一环扣一环形成系统,相互支持相互支撑。疫情防控中的闭环管理,可简单理解为点对点,不与其它人接触。

09

赋能

来源于管理学,通常和授权一起使用,叫“授权赋能”,其实就是指“赋予能量和能力”。

10

新旧动能转换

发展经济学名词,新模式替代旧模式,新技术替代旧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替代旧材料旧能源等。理解为“更新换代”就好了!

11

供给侧

经济生活中的供给方面。打个比方,你去买菜,卖菜的就是供给侧。

12

内卷

就是说,社会资源有限,争夺它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每个人得到的都越来越少,却付出的越来越多,活得越来越累。通俗地讲就是不必要的内部竞争,大多数人吃亏,少数人得益。

13

工作颗粒度

指具体工作内容的具体程度。颗粒度越细,表示细节越详尽,越有助于了解事情的全貌;颗粒度越粗,表示细节越少,更多的是抽象概括。

14

正向设计

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通常是指不以仿制山寨为手段,吸收各种现有技术和成果,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设计制造一体化能力。

15

沉浸式

深入、投入、忘我、融为一体。“沉浸式调研”,就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另一种说法。

16

上下游企业

提供资源、原材料的叫上游。生产成品及提供服务的叫下游。比如果汁饮料行业,种果树的叫上游,造果汁的叫下游。

17

主观能动性

主动、积极、自觉去干事创业的热情和行动。

18

新能源汽车

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如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

19

负激励

组织成员的行为不符合组织目标时,对他的惩罚或批评,如罚款扣钱。

20

底层逻辑

一个网友一针见血地回答: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底层逻辑”是“快餐知识学者”造出来的词,其实就是推动复杂事物发展的内在主要矛盾。

21

海绵工程

城市中用吸水材料建设的工程,通常上面是公园,下面有蓄水功能,可实现水源再利用。

22

工业母机

车床、铣床、刨床、钻床、镗床、磨床、制齿机等制造机器设备等使用的工具机械。

23

迭代升级

在重复消化吸收原有知识和技术基础上,不断提升,不断加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4

网格化管理

大块变小块,责任到人。

25

高净值人群

资产净值在600万人民币以上的商业银行客户。

26

HR

人事主管。

27

碳中和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抵消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

28

热射病

重症中暑。

29

报复性消费

某个特殊时期限制了人们的消费需求,放开限制后,疯狂进行消费。

30

经验萃取

分析总结,吸取经验。

31

砥砺前行

经历磨难、克服苦难、往前进步。砥、砺都是磨刀石,代指磨难。

32

降维打击

降维打击,出自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经典作品《三体》一书,是指外星人使用“二向箔”将太阳系由三维空间降至二维空间的一种攻击方式,现指改变对方所处环境,使其无法适应,从而凸显出己方的优越性,属于一种战略手段。

33

电子榨菜

吃饭时收看收听的视频或有声书。

34

高素质农民

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

35

顶层设计

工程学上指从最高层次统筹规划工程实施;泛指从全局角度权衡各方面,进行统筹规划。

36

碳达峰

指某个地区或行业的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点后,逐步回落,由增转降。

37

底线思维

实事求是地认清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努力争取最好结果的思维方式。

38

最后一公里

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历程,比喻完成一件事的最后关键措施等。

来源:中国记者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8RgnbAWYtfDTqfPy-ldOYA

编辑:张铭麟

356#
发表于 2023-3-28 08:54: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时评之道·师说2o23 | ⑥刘海明:评论要更多地聚焦深层社会问题
编者按  
红网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于去年101日启动,现已完成月赛评选,迎来了最终的决赛环节。在大赛启动前后,为促进全媒体时代的评论写作,创新话语表达,加强新闻评论业务交流,红辣椒评论栏目特邀大赛评委、组织奖高校教师代表,分享真知灼见,畅谈“时评之道”。
Q1
在您看来,一件优秀的新闻评论作品,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评审过程中,是否有这类打动您的稿件?
刘海明:一件优秀的新闻评论作品,最重要的特质是作者对新闻事件的深入认识,是作者真正运用了自己的思想来思考问题。这些经过思考后的观点,最终体现出来的是他的精神力量。如果一篇作品有自己的灵魂,作者有自己的思考,那么这样的评论肯定能够打动读者,当然也能打动评委。
Q2
在本届大赛的参评作品中,您是否发现了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若有,对此您又有什么见解?
刘海明:共性的问题就是,现在的学生作者选题越来越注重形式的东西,也就是喜欢评论看起来花哨的外在的东西,而忽视了那些值得反思的深层社会问题。对这些不重要问题的关注,远远超过对真正的社会问题的关注,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
Q3
在评论写作这条道路上,新手最该扣好的“第一粒扣子”是什么?
刘海明:评论作者的“第一粒扣子”,就是给自己的评论写作制定规则,由这个规则来规定自己为什么要写评论,该怎么样来写评论。如果有这样的一个规则,并且这样的规则能够创造一定的理论的话,我相信评论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他追求的东西和收获的东西,与纯粹跟着感觉走就会相当不同。
Q4
您是否会特别关注新闻评论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说,语言流畅度、词汇量、句子结构等方面。
刘海明:今天我刚好在写《媒体道德哲学》时提到了媒体业者灵魂力量的培养问题,同样,一个评论作者的灵魂力量就在于他的天才的创造能力,这其中就包括了语言的表达能力,这方面的能力需要长期的积累和锻炼,需要大量的阅读名著,需要向社会生活学习新的语言。一个再独特的观点,也需要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评论作者的思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Q5
媒体转型过程中,视频化是一个重要议题。近两届“评论之星”大赛,也增加了视频评论这一“赛道”。在您看来,要想在与文字评论的竞争中胜出,视频评论需要完成怎样的价值输出?
刘海明:视频评论本身是综合性的艺术作品,它将评论作者的思想观念以现场演讲的形式呈现,这样一种创作形式,严格来说比单纯的文字创作更为困难,传递的艺术效果也会更明显,这应该是未来新闻评论发展的一个方向。
Q6
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已连续举办8届。请谈谈您对这项赛事的观察和评价。
刘海明:评价一个比赛的社会成效,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在于获奖作品对社会的真正影响。如果“评论之星”选拔赛能够定期收集前几年获奖作品的社会影响力,每年的获奖作品能有持续影响社会发展,那么,这就是大赛成功的有力证明。
Q7
“校媒融合育新人”上,您有什么看法和期待?
刘海明:严格来说,学校的评论教学没有办法培育出新人,真正的评论新人是在社会竞争中,也就是类似于“评论之星”选拔赛中脱颖而出的。所以,“校媒融合育新人”,学校教学提供的只是基本的评论写作知识指导以及对学生参加大赛进行引导,真正的融合育新人还在于参加大赛这个过程。只要大赛持续办下去,评论方面的新人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来源:红辣椒评论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6UGkP1yPSgszJlEqpAPTug
编辑:屈妍君

357#
发表于 2023-4-17 00:09:2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高明勇丨把评论作为方法——论吴景超如何通过“都市评论”建言“都市中国”

中国古人所谓“文以载道”的传统,“文须有益于天下”的主张,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评论史的影响极为深远。就评论史的演进而言,有两个显著的传统,一个是“文人论政”,一个是“学人问政”。“文人论政”的本质特点是铁肩道义,激浊扬清,凸显责任与担当;“学人问政”的重要特点则是依托专业知识与素养参与公共事务的表达和介入。“文人论政”的传统,经常被津津乐道,主要突出一种基于问题意识的公共参与,而“学人问政”往往容易被忽视,或者与“文人论政”混为一谈。在公共参与的层面,“学人问政”更多了一些基于学理素养的理性思索,以及更为长远的考量。对于秉持“学人问政”传统的评论家来说,在写作形式上,体现为短评与长论之间的平衡;在写作主题上,体现为政治与学术之间的平衡;在精神史层面,又体现为传世与觉世之间的平衡。
在现代中国的语境下,种种平衡,最终体现为“把评论作为方法”,从而实现评论家在情感层面的爱国情怀,在学问层面的专业精进,在理想层面的价值追求。从评论史的视角看,“把评论作为方法”,无疑是“学人问政”的最大特色之一。评论作为方法,那么,“目的”则是以学问为内核,以媒体为渠道,着力探讨和解决“中国问题”。
著名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吴景超,就是“把评论作为方法”的典型学者和评论家。他作为20世纪中国都市社会学研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著作甚丰,同时还主编过《新经济》、《新路》等知名刊物,撰写了大量的评论。他以鲜明特色的“都市评论”系列作为方法,主张“发展都市以救济农村”。
就评论史的百年历程来说,“乡村”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书写主题与解读标签。道理很简单,对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解决好乡村问题,解决好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也是在很大程度上为破题“中国问题”提供一个坚实的现实基础。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乡村建设运动”如火如荼,背景就是当时的农村经济出现严重衰落。在这种语境下,更多的社会学者投身农村的研究与实践,如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等。吴景超先生的学生、同为著名社会学家的费孝通先生以“杂话”的形式撰文论述乡村,最后成稿《乡土中国》,一纸风行。
而吴景超的“都市评论”,就是在这种大时代土壤中产生的,成为比肩“杂话乡村”的另一种公共表达。作为著名社会学家,吴景超在当时的主流公共媒体上发表了大量政论,以评论的方式参与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思想界的重要论争,如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论争、民主与独裁的论争等。其中,又以系列的“都市评论”独具特色。
《都市之研究》、《都市中的生与死》、《发展都市以救济农村》、《再论发展都市以救济农村》、《近代都市的研究法》、《怎样划定一个都市的内地》、《都市研究与市政》、《大家来做南京的研究》……通过这些评论的篇名可以看到,他的方法是“发展都市”,目的又在于“救济农村”。他的这些评论,又与自己的都市研究密不可分。
据不完全统计,吴景超先后在《独立评论》(1933—1937年)发文46篇,《新经济》(1938—1945年)发文44篇,《世纪评论》(1947年)发文14篇,《新路》和《观察》等(1948—1949年)发文30篇,《大公报》发文16篇(其中“星期论文”发文10篇)等。
专注于吴景超研究的学者吕文浩分析指出,吴景超“时评因学术而厚重,学术因时评而灵动。”“要讨论吴景超的学术成就和思想主张,不能只有专业学术论著一个尺度,撇开那些发表在非专业刊物上的文章,我们的理解和把握是片面的、单薄的。”“没有现实针对性的社会学是没有生命力的,没有社会学根基的社会问题讨论也必将流于浅浮。”[1]
吴景超的“都市评论”,源自他所说的“都市意识”,当然,前提应该是“社会学意识”。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谈社会问题,吴景超认为有三个“与众不同之处”:
第一,对于所谈论的问题,不加道德的批评。它只问事实的有无、因果的关系,并不判断它的好坏。社会学的目的,在求真理。真理的最大仇敌,便是成见。我们研究一问题时,如对于所研究的对象,已经下了善恶的判断,那便是成见了。
第二,他研究的第一步,不是空谈,不是臆说,而是搜集事实。应当采科学家的态度,用科学家的方法。科学家的态度,是不空谈、不瞎说,言必有据,立论者必有所本。科学家的方法,第一步是搜集事实。我们无论研究什么问题,先从搜集事实下手。
第三,以叙述始,以解释终。一个问题来了,他先搜集事实,然后叙述事实,然后解释事实。[2]
这三个理由,也是吴景超认为社会学是一种科学的投影。如果说“社会学意识”是基于知识结构的科学认知,那么,“都市意识”则是基于“转型中国”的社会认知。
1935年3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师生在清华大礼堂门前。前排左二吴景超,左三潘光旦,左四史禄国(费孝通在清华社会学系读研究生时的导师)
如费孝通先生所评价的,“他(吴景超)的研究是宏观的,用全世界各国的材料来做比较,去找中国社会的出路,去理解中国社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对中国的发展能提出这么多的主张,他是占风气之先。”[3]
确实,吴景超的都市研究,并非就都市来谈都市,而是立足国情,立足现实,从“中国出路”的层面去求解。“出全力去经营这些地方(都市的势力范围),使这些地方与他的都市,共存共荣,便是我所谓的都市意识。假如每个都市的领袖,都有这种都市意识,然后根据此种意识去努力,那么中国现在虽然经济萧条,农村破产,将来总有繁荣的一日。”[4]
此外,他特别提出一个概念“内地”,其实就是一个都市的周边腹地。按照今天的界定,更侧重于城市群周边的区域一体化。就是说,发展都市不是孤零零地发展一个都市,“每一个都市,都有它的内地(Hinterland),这是它的主要市场,也是它所需要的食物与原料的主要来源。一个都市的工商业,常为它的内地生产品所决定。……一个有都市意识的人,对于他的内地的生产,是极端注意的。”[5]
秉持“科学家的态度”“科学家的方法”,“都市意识”显然更客观务实,更理性审慎。吴景超认为,发展都市的第一种事业,便是兴办工业;第二种事业,便是发展交通;第三种事业,便是扩充金融机关。尽管公开提出“发展都市以救济农村”的观点后,招致一些不同意见的反驳,但他认为“都市与农村的关系,不是敌对的,而是互助的。”
如何界定都市问题?吴景超根据社会学研究的国际视野勾勒出一幅“都市画像”。
他认为“如欲解决都市问题,须先有都市研究。(市政问题研究会)应当做的工作,便是以研究所得,作实际行政的参考。这种根据事实,根据研究而推行出去的市政,一定有必须美满的结果,这是毫无疑义的”。[6]
该关注哪些都市问题?吴景超说:“我对于都市的研究,是先由理论下手。根据这些理论,来研究中国都市。以研究中国都市的所得,再来修改理论。”他列举了自己搜集资料所用的13个纲目:1.都市的定义及其与乡村市镇的区别;2.都市的历史;3.近代都市发展的统计;4.近代都市发展的原因;5.产生都市的区域;6.都市的位置;7.都市与内地的关系;8.都市间的关系;9.都市的人口;10.都市的结构;11.都市生活的组织,如家庭、经济、政府、娱乐等;12.都市的人品;13.都市的将来。[7]
该采用哪些资料来关注都市?吴景超提出,譬如海关每年出版的华洋贸易报告统计册;以及大都市中的银行、工厂、公司每年所出的报告;市政府及其隶属机关所出的公报及其保存的档案;学术机关对于都市某一方面的调查报告;外人对于中国都市各种生活的描写;都应当有人去搜集起来,以作研究近代中国都市发展史的根据。
该运用什么方法来研究都市?吴景超介绍了海外的研究方法:“他们到都市的旅馆里去,到跳舞场中去,到贫民的陋巷中去,到富家的大厦中去搜集材料。他们到工厂中去寻,到裁判所的文件中去寻,到移民的通信中去寻,寻他们所要的材料。他们写信去问,他们亲自跑到人家中去问,他们发出问题单去问,问他们所要知道的事实。一年或数年的殷勤探讨,才作出他们的报告来,那真是贡献,那真是创作。”[8]
涉及“人才”的问题,最能体现吴景超的学者本色和社会学家的责任感。他撰文谈“智识分子下乡难”。具体原因有四:第一,乡村中缺乏容纳智识分子的职业;第二,乡下缺乏研究学问的设备;第三,乡村中物质文化太低,不能满足智识分子生活程度上的需要;第四,智识分子最亲近的家庭宗族、亲戚朋友都不希望他下乡。[9] 吴景超的结论是,智识分子未必下乡才算真正关注农村,相反,在都市,依然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在具体方法上,吴景超提出建议:“设法搜集关于北平的文献,成立一个北平文库。我们要使这个文库,成为世界上最完备的文库,凡是研究北平的人,都非来参考这个文库不可。”[10]
由此可见,吴景超可称得上是20世纪中国卓越的“都市研究”专家。
著名政治学者任剑涛注意到一个问题,自近代以来,中国留学生持续热衷前往的国家,就是美国。“对中国建构现代国家影响最为广泛的,非留美学生莫属。尤其是每当国家建构处在关键时刻,关乎整体选择的紧要时期,留美学生发出的国家建构声音,无疑受到中国社会最广泛的呼应,成为国家建构诸种主张中,社会反馈最为强烈的呼吁。”[11]
作为留美社会学的专家,吴景超是研究与表达,是贴近这种“国家建构”的思维方式的。当然,留学精英与现代政治之间关系,是更深层的文化结构性问题,要么默契,要么误解,都不是学者所能左右。
吴景超一生的思想和学术受胡适影响颇大,而胡适对他也很欣赏。在当时著名的“民主与独裁”争论中,胡适评价说,“吴景超先生把这个问题分成三个方面:(一)中国现在行的是什么政制?这是一个事实问题。(二)我们愿意要有一种什么政制?这是一个价值问题。(三)怎样可以做到我们愿望的政制?这是一个技术问题。他的结论是:在事实上,‘中国现在的政治是一党独裁的政治,而在这一党独裁的政治中,少数的领袖占有很大的政治势力’。在价值问题上,‘中国的知识阶级多数是偏向民主政治的,就是国民党在理论上,也是赞成民主政治的’。在技术问题上,他以为实行民主政治的条件还未完备,但‘大部分是可以教育的方式完成的’。” [12]
这段表述,可以说很准确地点出了吴景超学术思想的底层逻辑。他认为都市经济是中国发展的未来:“我们如欲使中国富庶,如欲使中国的人民,生活程度加高,便不可不设法,使中国人民,离开市镇经济……而达于都市经济一阶级。”“只有在都市经济之下,国家和人民才可富庶。”[13] 吴景超指出,工商业是都市繁荣的基础,而交通线是都市与其贸易领域打成一片的工具,我们如想了解一个都市的经济,是决不可忽视这两点的。
在《发展都市以救济农村》一文发表后,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反响很大,包括一些反对的声音。如李炳寰的《评吴景超之〈发展都市以救济农村〉》(《众志》月刊2卷1期),刘子华的《评吴景超的发展都市以救济农村》(《锄声》月刊1卷第4、5期合刊),万钟庆的《发展都市必先救助农村》(《民间》半月刊1卷17期)等。对此,吴景超专门撰文《再论发展都市以救济农村》,逐一回应,逐一反驳。[14]
要之,吴景超通过一系列的都市评论,紧扣都市意识,聚焦都市问题,探索都市道路,把评论作为方法,时评与研究互动,通过发展都市来救济农村,通过发展都市来振兴中国,从国家前途的维度来打量都市的现实价值与历史定位。


来源:政邦智库


编辑:陶鹏辉

358#
发表于 2023-5-20 21:53: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红网“青椒计划”2023年4月简报



近日,红网“青椒计划”已完成2023年4月份统计分析工作。红网理论评论中心按程序初选作品,特邀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蔡斐点评,评出本月5篇文字评论类佳作、2篇视频评论类佳作和2篇漫画评论类佳作。现综合统计本月优胜作品、评委点评、高校参与情况、投稿量等信息,发布简报如下。


▲“青椒计划”4月简报。

对于本月优胜作品,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蔡斐依次进行了点评:

□文字组
作者:何逸铭(黑龙江大学)
蔡斐评委点评:这篇评论一是选题好,选择了金庸图书馆这样一个面临拆除却又值得保留的建筑,它的背后是城市化进程中传统建筑与城市化的碰撞,因此这个选题特别是有张力;二是主题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在这个意义上,作者通过对免遭拆除的金庸图书馆的讨论,面向对城市更新以及城市更新背后的历史文化问题,提出了“需要赋予的是精雕细琢之匠心巧技,莫让老旧建筑荒芜了文化之底蕴”的建议,很有意义。
作者:丁冉(复旦大学)
蔡斐评委点评:厕所的问题,尽管是一个令人羞于启齿的问题,却是一个体现文明和进步程度的话题。作者敏锐地抓住中山大学为迎接法国总统参观访问,把见面会场所蹲便换成马桶的事实,没有停留在一般读者的调侃和批评层面,而是提出了文明不该是服务于一个人、一次事件的临时行动,而是一种长期的、服务大众的认识与意识,应该说是很有深度的思考。可以说,是小问题驱动大文明的一次有力的呼吁。
作者:杨思琪(西京学院)
蔡斐评委点评:在网络热文化充斥大小屏幕的今天,一句无聊或者无心的“擦边”很可能对成长中的孩子造成巨大的伤害。事实上,网络“热词”“热梗”的良莠不齐,很容易带偏网络文化,对孩子们正在塑造的世界观、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使其发生偏移、歪曲,这也是近年来整个网络空间清朗行动极力纠偏的问题。因此,这篇评论的讨论是很有价值的,也是发人深省的。
作者:范歆妍(苏州城市学院)
蔡斐评委点评:在全民考研的语境下,考研话题成为全民话题,但是,宏大的讨论其实对解决相关个体的问题是无济于事的,关键还是看考研个体本身,因此,这篇文章一针见血地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对于考研学子面对随波逐流的时代,保持清醒认识,静下心来,不偏听偏信,对考研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从而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是非常有用的提醒。
作者:张婷(西南科技大学)
蔡斐评委点评:作者从摆摊洗鞋月入过万的伪励志故事切入,提出在后真相时代,不少伪励志故事可以让苦于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大众产生短暂的精神慰藉,但这些故事终究是以欺骗为提前,甚至还以行骗获利为目的。时代不需要这种被“伪励志”捏造出来的美好,社会更不能让这种伪励志故事遮掩真正的努力生活的故事。这就超越了对“伪励志”造假故事无伤大雅或者一笑而过的讨论层次,是对“毒树之果”的一种深刻反思。

□视频组
《山东淄博爆火出圈:用真诚和实际行动创城才是硬道理》
作者:曾玉莹(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蔡斐评委点评:整个视频的制作体现出有很强的专业性水准。出镜评论员表达清晰、分析到位。当然,如果能够配上相关图片或者短视频,形成“富文本”的评论视频,传播效果会更好。
《关于“水课”,我们在讨论什么?》
作者:刘雯 曾兰舒 费梦媛 李圳凤 熊芳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蔡斐评委点评:该视频从学生身边的“水课”问题入手,通过采访广大学生,来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是很不错的一组策划。当然,如果能进一步扩大采访对象的类别,尤其是教育类专家或者部分老师,那么,整个“讨论”会更加立体,相关分析和对策也应该更有说服力。

□漫画组
作者:陈晓煌(北京体育大学)
蔡斐评委点评:该漫画用“披着羊皮的狼”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来批评劣迹艺人披着“艺术创作”的“羊皮”来装可怜的现象,漫画讽刺性强。
作者:畅怡慧(山西大学)
蔡斐评委点评:该漫画用“露营”产生的垃圾乱象对比本该美好、浪漫、文明、绿色、安全的露营习惯,反差效果大,视觉冲击力强。


来源:红辣椒评论(公众号)
编辑:覃韵琪


359#
发表于 2023-5-30 16:56: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红网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决赛榜单揭晓


由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主办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决赛评选结果正式出炉。
中国人民大学林希腾,凭借文评《“防疫错过女儿生日”惹群嘲,脱离人民群众是根源》,以80分的总成绩摘得本届“评论之星”;山西大学韩羽儿、南京师范大学於璐,分别凭借漫评《够了,该让“卫生巾羞耻”灰飞烟灭了》和文评《雇轿子上山遭网暴,莫让道德审判断了他人生计》,以79.8分和79.2分的总成绩,分获亚、季军。




林希腾夺冠  人大学子三度摘“星”

“防疫错过女儿生日”惹群嘲,脱离人民群众是根源》一文,聚焦于疫情防控过程中的一则热点新闻:去年11月6日晚,郑州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该市中原区桐柏路街道平安街社区书记刘红英发言称,“前几天是我女儿的18岁生日,然而我却缺席了她的这场成人礼”。虽然本意是希望公众理解基层工作人员的辛苦,但这番话的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引发了舆论广泛热议与批评。在不少网友看来,疫情之下,相较于很多人所经历的遗憾与苦难,缺席女儿成人礼显得过于“单薄”。
作者林希腾认为,即使是宣传活动也应当做到人民至上、以人为本,如此才能引发大家共情,“刘红英的讲述无法打动人心,不仅仅是因为事情太小、不够有料,更是因为她的讲述更像是一种脱离人民群众后、单一叙事逻辑下的流水线产物”。他指出,“只有走出自己所在的圈子,走进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才能避免‘写尽天下太平事,不肯俯首看苍生’,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对于本文,9位评委中有4位给出了9分以上的高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互联网与新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祝华新点评道:“评论合为时而作,评论与民生民瘼息息相通。”中国青年报编委、高级编辑曹林点赞:“说到了要害,贴近舆论水温。”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导肖燕雄认为,该评论“将一个看起来没有多少新意和深意的选题讨论得有一定的意味,层层深入,表达也好”。
据悉,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学子第三次斩获“评论之星”。在此前举办的第四届、第六届大赛中,人大学子陈舒睿、岳永婕,先后以优异的成绩登顶摘冠。



“漫评”强势跟随  “青椒”跻身前列

继上届大赛新增“视评”赛道后,本届“评论之星”又为漫画评论打开竞赛大门。并且,按照新的大赛评选规则,无论是文字、视频还是漫画评论,均有资格争夺“评论之星”,竞逐万元大奖。
来自山西大学的“漫评”选手韩羽儿,在此前的月赛中两摘“月度之星”,决赛阶段再度强势突围,斩获亚军,与第一名仅存0.2分之差。其获奖作品《够了,该让“卫生巾羞耻”灰飞烟灭了》,对“高铁售卖卫生巾遭部分网友反对”一事作出回应,指出“这是女性诉求遭受社会漠视的现实缩影”,呼吁“让女性当前面临的问题被社会所看到”。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吴飞点评道,“选题有社会价值,案例多,整体输出比较丰满”。评委祝华新则表示,该作品“色彩的运用尤其有感染力”。
南京师范大学於璐的文字评论《雇轿子上山遭网暴,莫让道德审判断了他人生计》,原系2022红网“青椒计划”优胜作品,按规则直接晋级“评论之星”决赛后,历经初评、复评,最终以79.2分的总成绩名列第三。这篇“青椒计划”作品,对“游客在重庆武隆天坑游玩时雇人抬轿上山却遭网暴”进行了分析。作者於璐指出,网友的大肆批判,满足的是自身的道德优越感,结果却是砸了别人的饭碗,“真正的道德感是促使事态向好的方向发展,而非假借‘善良’外衣,行伤人作恶之实”。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院长张涛甫点评道“逻辑性与思想性较强”;评委祝华新则点赞“立论精当”。
按照评选规则与总分排名,本次大赛还评出了20个佳作奖以及20个优秀奖。山东大学王致远、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何添娇、黑龙江大学杨然馨、北京大学康芮菡、华中科技大学潘天行等20人(组)获佳作奖;苏州大学蒋乐希、湖南师范大学吴雨林、郑州大学熊晨靓、重庆大学麦璐璐、西安交通大学陈奇菲等20人(组)获优秀奖。


重庆大学8人上榜  10所高校获组织奖

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旨在为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表达己见、发出最强音的平台,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学会独立思考,配合高校的新闻评论教学工作,使大学生新闻评论写作水准更上一层楼。
本届“评论之星”大赛为第八届。数据显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近300所高校、5000多位学子,共计投来文评、视评、漫评近万件。
在前一阶段(2022年10月~12月)的月赛环节中,重庆大学林诗堙、山东大学宋宵佳、宁夏大学王晖琳、山西财经大学张靖悦、长安大学庞佩羽、山西大学韩羽儿、西安交通大学杨璐晨、淮阴师范学院吴小蝶、郑州大学张喆、湖南大众传媒职业学院刘依萍等27位(组)选手先声夺人,摘得“月度之星”。
决赛环节于今年3月启动。包括“月度之星”在内,月赛排名前50名的文字评论、排名前5的视频评论和漫画评论,以及2022年度红网“青椒计划”月度优胜作品,“会师”决赛。依据1人不超过2篇的规则,经工作人员筛选后,本届大赛最终筛选产生232件决赛参评作品。后经9位决赛初评、复评,最终选出43件获奖作品。
据统计,重庆大学8人夺奖,数量遥遥领先。中国人民大学、郑州大学、山东大学,各占据4个获奖席位。四川外国语大学、山西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各有2人上榜。北京大学、常州大学、黑龙江大学、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洛阳师范学院、苏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长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也均有学子进入获奖大名单。
为感谢各高校的大力支持,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组委会,特向组织积极、成绩优异的高校授予“组织奖”,它们分别是:重庆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山西大学、长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苏州大学、广西大学、淮阴师范学院、华中科技大学。


来源:红辣椒评论(公众号)


编辑:程博




360#
发表于 2023-5-31 20:07: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记者采访遭人围殴:还记者一个公道,给真相一个说法


530日,据大河报·豫视频报道,一名媒体记者在贵州毕节织金县采访“水电站放水致两名教师溺亡”事件时,遭遇一辆面包车拦路,随后被车上三名不明身份人士围殴一分多钟。据该记者提供的《门急诊病历》显示,其伤情初步诊断为:头皮血肿(额部)、多处挫伤(左面部、上唇、左前臂)、上肢浅表擦伤(左手环指)、(右)眼挫伤。

此前,织金县发生导致两名教师溺亡的不幸事故,在舆论场上引发广泛关注。公众既痛惜于两名教师的离世,也很关注造成这起悲剧的原因。事发之后,有死者家属表示,当时几名教师之所以结伴前往事故发生地,是因为“上级检查说校园装饰缺少本土元素”,于是被学校派去河边捡鹅卵石。对此,教师所在的织金县马场镇布底小学的校长张习军称,没有安排捡鹅卵石美化校园环境这回事。双方各执一词,难免引发质疑。在这一背景下,媒体记者前往当地采访,既是再正常不过的履职行为,也是为了满足公众对事实真相的关切。
两名教师溺亡,原本已是悲剧,从外地来的记者在针对此事展开调查采访途中突遭横祸,更是令人惊愕。打人者在光天化日之下围殴记者的嚣张气焰,无疑为法治社会所不容。而这几个人究竟是什么身份、什么背景、为什么要打记者,更使旁人疑窦丛生。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被打的记者需要知道,社会大众也希望知道。
在这起事件中,被打记者供职于极目新闻。事发之后,其上级领导在朋友圈发言表示:打人者动手前曾开车跟踪,动手时砸碎了记者的手机和眼镜,临走前还抹去了记者车门把手上的指纹。
这些细节,显示出打人者极强的主观恶性,也提供了一些可能关乎事实真相的细节线索。5月31日,受害记者表示,涉事的打人者已经到案。织金县公安局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已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到了这个地步,距离真相水落石出应该已经不远,“一查到底”是必须且必然的选择。
同样在5月31日,织金县外宣办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起事件正在调查,会给大家一个说法的”,这也正是舆论对这起事件的核心期待。期待有关部门彻查本案内情,不仅要还记者一个公道,更要给真相一个说法。
撰文/杨鑫宇
编辑/黄帅

来源:中青评论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adL06qTYajvxcFl_HBc3w
编辑:程博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