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编辑出版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7-2-14 23:27: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社长总编任职条件研究”列入今年新闻出版课题研究指南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月13日发布《关于发布<2017年新闻出版课题研究指南>的通知》,通知指出,为进一步增强新闻出版工作的战略性、前瞻性和主动性,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总局编制了《2017年新闻出版课题研究指南》,主要研究新闻出版(版权)领域宏观战略问题、理论前沿问题和重大业务问题。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课题项目,面向各新闻出版单位、相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单位具备资质的研究团队,通过公平竞争实现择优立项。鼓励具有资质的研究团队积极申报总局新闻出版课题项目。

2017年新闻出版课题研究指南共列出14个项目,包括:推进新闻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新媒体内容“低俗化”现象治理政策研究,新形势下报刊社社长、总编辑(主编)任职条件研究等。

“新媒体内容‘低俗化’现象治理政策研究”是这样要求的:

本课题要求系统梳理新媒体内容“低俗化”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存在现状及问题,参考借鉴国外治理经验,对新媒体“低俗化”现象如何进行治理规范进行深入研究,对加强当前新媒体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新形势下报刊社社长、总编辑(主编)任职条件研究”是这样要求的:

本课题要求通过梳理近年来涉及报刊社主要负责人条件资质及管理要求的相关文件,科学探究非时政类报刊改革以来报刊社面临的新情况以及新形势下报刊社社长和总编辑任职条件新要求,系统提出相应任职条件及政策建议。

每年的新闻出版课题研究指南都会列出不同项目,如2016年研究指南就包括:虚假新闻综合治理制度研究、新形势下报刊行政管理创新研究、两岸新闻出版法规比较研究等18个项目。

2015年研究指南包括:新闻出版依法行政现状及改进措施研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新常态研究、报刊媒体融合发展盈利模式研究、新闻敲诈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研究、 新闻出版行政管理和经营领域腐败风险防控体系研究等21个项目。
   
2014年研究指南包括:建立健全新闻出版行业治理体系研究、新形势下完善报刊相关管理政策研究、新闻记者岗位准入和退出制度研究、网络编辑与新闻出版网站记者职业资格管理制度建设研究、新闻出版行业从业人员伦理问题研究等22个项目。

2013年研究指南包括:新闻出版内容创新机制问题研究、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出版业发展趋势研究等17个项目。

据了解,2017年课题研究项目须在2017年年底前完成。对于申请人条件,通知列出了四项,包括:项目负责人须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已取得博士学位,或具有处级以上职务;具有与所申报课题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及科研成果,并有不少于3人参加的课题组等。

此外,《2017年新闻出版课题研究指南》每个项目的资助额度为6-8万元,申请人应根据研究工作需要,提出适当的资助经费,编制合理的经费预算。课题通过立项并签订合同后,课题经费将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按照合同约定的额度拨付。
来源:编前会
http://mp.weixin.qq.com/s/ih1di4d6emFH-JxrxvSYVg
62#
 楼主| 发表于 2018-6-11 13:41:3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求索》编辑卖版面获利200万被判缓刑,原主编涉受贿被捕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6月7日消息,国家核心期刊《求索》编辑室主任和编辑卖版面,并将收来的钱多数纳入私囊,金额总计近200万元。
日前,湖南省安化县法院以受贿罪分别判处涉案两人缓刑,并处罚金50万元。另据了解,《求索》主编,因利用期刊大肆收取作者财物也被逮捕。
期刊室主任牟私利收17人百余万版面费
《求索》是一本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由湖南省社科院主管主办,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与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2009年至2015年7月,张群喜任《求索》期刊编辑室主任期间,利用职权以收取版面费的名义,向杨某等5名中介和王某等12位投稿作者收取117.12万元。
2009年至2012年,张群喜将其收受的19万元作为版面费上交给杂志社。
章克团在担任《求索》杂志社哲学栏目编辑期间,帮助李某等3名中介及50多名作者在《求索》上发表文章,收受75.24万元。收受的款项,用于购买珠宝、高档酒、手表等商品及其他家庭生活开支。
根据法院认定的事实,杂志社是给章克团下了版面费任务的,他从中介手里收来的钱,其中有15.6万元他让中介直接转账给了杂志社财务人员。
退休后接受调查因受贿罪获刑
2017年6-7月,湖南省纪委驻湖南省委宣传部纪检组分别对章克团、张群喜进行审查。接受调查时,两人均已经退休。
2018年初,检察院以受贿罪对二人提起公诉。
法院认为,他们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收受中介人或直接收受投稿作者本人的财物,为投稿作者在《求索》杂志上发表文章,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
2018年4月4日,法院以受贿罪判处张群喜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金50万元;判处章克团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金50万元。
2017年5月12日,湖南省检察院以涉嫌受贿罪将《求索》杂志原主编乌东峰逮捕。
根据湖南省纪委的通报,乌东峰除了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性关系并育有多名子女外,还长期利用党的学术期刊阵地和职务便利,伙同他人私自大肆收取作者财物。
据媒体报道,《求索》杂志曾经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财政拨款捉襟见肘,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乌东峰是原主编辞职后被招聘来的,而他让《求索》摆脱困境的办法之一就是卖版面。
2014年1月,乌东峰被免职,湖南省社科院开始重塑该期刊,并在当年发过声明,称刊物不委托任何中介进行约稿,对录用的稿件,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任何中介以求索杂志名义约稿并收取版面费,其行为与杂志社无关,请作者不要上当受骗。
来源:澎湃新闻网
https://mp.weixin.qq.com/s/4SxwbsJMoz8yV8ouT2cexA

编辑:付莎莎
63#
 楼主| 发表于 2018-6-14 10:52:5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策划



编辑:付莎莎
64#
 楼主| 发表于 2018-6-26 13:59: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Facebook launches high-end magazine 'Grow'


by Hadas Gold   @CNNMoney
June 25, 2018: 12:42 PM ET


Facebook has quietly launched a high-end print magazine in the UK and Northern Europe called Grow.
But don't be so quick to call it a "magazine." Even though Grow is labeled as a "quarterly magazine for business leaders" on the physical cover, Facebook says it is actually a marketing campaign.
"Grow by Facebook is a business marketing program that shares thought leadership content directly with our clients through an annual event as well as print and online marketing channels," Leila Woodington, Facebook's head of business marketing for Northern Europe said in a statement. "We do not sell any advertising or charge for any of the events or content as this is purely intended for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purposes."
Still, Grow appears to have an editor in chief listed in its pages, along with roles typically found at a magazine publication like a creative director, though the welcome note was written by Facebook executive Nicola Mendelsohn, who also called it a "magazine" in her message.
Companies creating their own media is far from new. Airline magazines have been around for years, though a Facebook spokesman likened Grow more to G.E.'s Txchnologist magazine and website. Grow's content is written by copywriters commissioned by Facebook and overseen by Facebook's marketing team, the spokesman said.
The magazine's target audience is business leaders. Grow was borne out of a series of exclusive events for business leaders launched by Facebook's UK team three years ago. Now they've expanded the events to include a print magazine that will be available to those on a special mailing list, at Grow events and at British Airways lounges. Grow's content will also live on its Facebook page, its blog and a "new digital home" that is coming soon, according to a post on its micropage.
Like airline magazines, Grow features a combination of interviews and spotlights on certain businesses. The first edition of the quarterly magazine would fit in with any high-end hipster lifestyle publication. Its cover features the bearded, tattooed creative director of H&M's new fashion label, Oscar Olsson, dubbed "the millenial whisperer."
The issue also includes a feature on the world's largest spirits company turning to craft distilling, and one on the tech boom in the Middle East.
"Grow your business. Grow your network. Grow your mind," reads the magazine's tagline.
A new podcast series in partnership with Vanity Fair and Founders Forum will launch later this year, Facebook says.
Correction: A previous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said Grow is written by an outside content firm. The articles are written by copywriters hired by Facebook.

CNNMoney (Washington)
First published June 25, 2018: 11:10 AM ET

链接:http://money.cnn.com/2018/06/25/ ... ine-grow/index.html

编辑:陈心茹
65#
 楼主| 发表于 2018-7-18 11:20: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国家版权局要动手:首提整治自媒体“洗稿”行为!






《中国报业》杂志与您探讨传媒业的现状与未来

7月16日,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启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18”专项行动有关情况。


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于慈珂介绍,“剑网2018”将以网络侵权多发领域为重点目标,以网络侵权多发领域为重点目标,以查办案件为重要抓手,通过集中整治和引导规范,有效运用分类监管、约谈整改、行政处罚、刑事打击等多种措施,集中整治网络转载、短视频、动漫等领域侵权盗版多发态势,重点规范网络直播、知识分享、有声读物等平台版权传播秩序,深入巩固网络影视、网络音乐、电子商务平台、应用商店、网络云存储空间等领域专项整治成果,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秩序,营造良好的网络版权环境。


此次专项行动自7月上旬开始,将利用4个多月的时间开展三项重点整治:一是开展网络转载版权专项整治。针对目前网络媒体特别是微博、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侵权现象,将重点打击未经许可转载新闻作品的侵权行为和未经许可摘编整合、歪曲篡改新闻作品的侵权行为,坚决整治自媒体通过“洗稿”方式抄袭剽窃、篡改删减原创作品的侵权行为,着力规范搜索引擎、浏览器、应用商店、微博、微信等涉及的网络转载行为。通过集中查处一批违法转载案件,依法取缔、关闭一批非法新闻网站、网站频道及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百家号等互联网用户公众帐号服务提供者,来实现整治规范的目的。


二是开展短视频版权专项整治。针对当前短视频领域存在的未经授权复制、表演、网络传播他人影视、音乐、摄影、文字等作品,以合理使用为名对他人作品删减改编并通过网络传播,短视频平台以用户上传为名、滥用“避风港”规则对他人作品进行侵权传播等版权问题,专项行动将把抖音短视频、快手、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快视频、美拍、秒拍、微视、梨视频、小影、56视频、火萤、哔哩哔哩等热点短视频应用程序纳入重点监管,一方面重点打击短视频领域的各类侵权行为,另一方面引导短视频平台企业规范版权授权和传播规则,构建良性发展的商业模式。


三是开展重点领域版权专项整治。具体包括三个重点领域:第一,动漫领域版权集中治理。在专项行动中将重点打击通过网站、应用程序、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视频字幕组等非法传播盗版动漫作品的行为,以及未经授权使用他人动漫形象制作传播游戏、玩具、文具、服装等动漫衍生品的侵权行为。第二,网络直播、知识分享、有声读物平台版权集中治理。针对这些平台存在的未经授权大量使用音乐、文字、口述作品版权问题,专项行动将从规范新型商业模式健康发展的角度,着力整治相关平台未经授权使用他人作品的行为,主动加强监管,制定相关规则,积极加以引导,构建平台良好版权秩序。第三,巩固“剑网”行动治理成果。将进一步加强对网络影视、网络音乐、电子商务平台、应用商店、网络云存储空间等领域的版权监管,突出打击通过网络销售教材教辅、少儿出版物、音乐和影视移动存储介质以及使用聚合链接、设置境外服务器等手段的侵权行为。


于慈珂强调,专项行动期间,各地版权执法部门将集中力量、快速查办各类网络侵权盗版案件,对人民群众意见强烈、社会危害大的侵权盗版网站,将从严查处并提请相关管理部门依法吊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或注销ICP备案、停止提供网站接入服务等;对涉嫌构成犯罪的,将根据“两法衔接”机制及时移交公安机关立案查处。各互联网企业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完善企业举报受理和快速处理机制,加强内部版权监控管理,实施侵权盗版信息巡查清理及记录留存,积极履行企业违法犯罪线索报告、配合调查义务和“通知——删除”等法定处置责任。专项行动鼓励社会各界向版权执法部门投诉举报,对经核实线索查处案件的举报人将予以奖励。同时,将加大对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件的宣传力度,坚决曝光不履行主体责任的互联网企业。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综合协调管理和执法监督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相关负责同志对“剑网2018”专项行动有关工作安排进行了通报。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著作权涉外认证机构驻华代表处,版权相关协会、权利人组织以及互联网企业代表、新闻媒体代表参加会议。



责编:董硕  审核:李德金

来源:国家版权
编辑:何林


66#
发表于 2018-8-7 16:33: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三联做的《新知》杂志休刊了,一个生不逢时的内容产品现在如何活下去?2017-07-18 19:41微博/媒体/淘宝

纸杂志,就意味着生计窘迫么?
与众不同的杂志不仅开创了一个时代,而且创造了新社区。成功的杂志都可以视为“唤醒了一些颇有个性的人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实际上属于正在形成的某个新社区的成员”。
在创造新社区的过程当中,有些成功,有些失败,有些受制于种种外力戛然而止。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甚成功的《新知》杂志中也能看出这种努力的过程。
近期,我们将推出有关杂志的系列报道。它们独树一帜,曾经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出任重要角色。
2013 年,三联开始推广一本新杂志。有人询问当时的主编苗炜定位是什么,后者回答:“我们先编一本自己会看的杂志……如果这杂志能活下去,我希望它是各领域专业人士写的,各领域专业人士看的,互联网时代的博雅教育杂志。”
2017 年 7 月,这本名为《新知》的杂志暂停出版,恢复日期未知。
《新知》杂志,图片来自@新知微博
《新知》暂缓出刊公告,图片来自@新知微博
《新知》是双月刊,2014 年正式发行。售价 20 元,19 开,每期 160 页左右,文章几乎全部由海外高校教授或文理科博士生撰写,再加上一两篇小说以及海外时髦知识分子的新作译文。封面和内页的插画及配图均出自国内知名插画师和摄影师。杂志谈论的都是些永恒的话题,如语言学、神话、建筑、人工智能,但用有趣的选题牵引出来:《英格力士》、《言必称希腊》、《春暖开花造房子》、《脑机界面》。
休刊的消息于 4 月公布时,没什么人讨论它。《新知》官方微博上的公告只有百人转发、60 人评论。2 个月后,有人在知乎提问“《新知》为什么停刊”,创刊人、原《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苗炜出面澄清“只是休刊,还可能再出”,也同样只引来百来条赞同和评论。
但对于它的忠实读者们来说,这个消息来得太过突然。它在互联网上有着稳定的口碑,但并不盈利。它的盈利模式还是依赖广告——但就算先把《新知》的小众定位放在一边,纸媒的广告收入整体也在剧烈下降——此时做杂志,的确生不逢时。
好产品、坏市场,消费者习惯被智能手机和网络完全改变——这些老生常谈的话当然可以用来解释《新知》的命运。但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问问题:一个小众的内容产品,在如今纷繁复杂的情势下如何找到生存机会?《新知》这样的产品活下去,真的完全没有可能吗?
读者并非不存在,只是被“隔绝”了
2015 年,《新知》每期固定读者已经达到两万多名,这证明它并不缺乏受众——2 万人对于一本杂志而言的确无法维系其生存,但对于一本书而言是合格的成绩。
如果我们回到上面的问题,你会发现它的主语是“一个产品”,而非“一本杂志”。同样是内容的集合,《新知》作为书和作为杂志的命运会完全不同。
三联的思路是办杂志,这个决策意味着办一本苗炜所说的“互联网时代的博雅教育杂志”的时间被推迟了 7 年,因为三联必须等待一个让这本杂志合法的“刊号”。
在中国,刊号的管制比书号更为严格。书号由具备出版许可的国有出版社向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实名申请,按照出版社注册的责编数量按比例发放。刊号的发放总量则更小,申请过程也更复杂。
苗炜给《新知》写第一份策划是在 2006 年,那不能算一个纸媒的坏时候,但 2013 年就完全不同了。虽然《新知》一年预算有 300 万,但要覆盖人工、稿费、印刷、发行等,尤其是北上广机场渠道费用,高达 90 万。
我们可以快速回忆一下 2013 年的事:全国期刊发行量同比下滑了 20%~30%,报刊亭开始大面积减少——2013 年,郑州拆掉了最后一家报刊亭,而南京则有近一半报刊亭被拆除。与此同时,机场书店、商场超市书店等特殊渠道的“入网费”每一年还都在增长。
由于《新知》发行量较小,实体渠道的实销率可能还赶不上网购,苗炜与京东、亚马逊合作,同时与《三联生活周刊》共用发行部分渠道,比如高校云集的北京海淀区。
因为铺货少,很多读者倾向于通过订阅购买《新知》,但他们又会面临“在封面上能找到邮发代号、却无法凭这个代号到邮局订阅”的问题,因为“杂志起订量达不到北京邮政管理局的要求,发行部认为没有必要因此额外支付一笔费用”。编辑俞力莎干脆从第 17 期开始在目录上印上了 27 个城市的经销商联系电话,方便读者自己联系。
换句话说,读者并非抛弃了《新知》,而是无法获得这些内容。
第一期《新知》杂志,图片来自@新知微博 如果《新知》不是一本杂志
在苗炜写出第一份策划的 2006 年,人称“老六”的张立宪推出了《读库》。后者同为双月周期,317 页,刊载 5000 — 50000 字的中篇文章,但拿的是书号,因此被称作“杂志书(MOOK)”。
杂志和 MOOK 的本质区别在发行渠道和经营方式。简单而言,前者所受的严格限制,后者则轻松得多,因为后者主要靠零售赚钱。
创立于 2011 年的《知日》同样也是 MOOK,原本在磨铁旗下的文治图书部分出版了四期,随后主编苏静独立创业,找到中信出版社合作。苏静团队负责内容创作,而中信则负责出版发行。用中信出版社营销编辑李晓彤的话来说,中信渠道分发的优势在于“地面店可以铺得比较广,新书也能争取比较好的位置。”
在朝阳大悦城单向街书店的进门位置,显眼地摆着《知日》第 32 期特辑《太宰治》,书店店员向我们介绍,这是最近《知日》卖得最好的一本。在最后一页列出的零售名录上,列着 80 多家网点;除了新华书店这样的大众书店,也包括单向街、西西弗、先锋书店、Page 等独立书店或精品连锁书店,以及北京、杭州、福州、西安以及厦门的航站楼。
而《读库》甚至完全绕过了传统的图书渠道商。为了降低渠道成本、控制库存,《读库》在 2008 年 2 月开出了淘宝店。在北京的鼓楼西剧场、雕刻时光咖啡厅,读者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下单。张立宪去年在接受《好奇心日报》采访时表示,小众书店和当当里《读库》的销售份额已经无足轻重。
《知日》杂志,图片来自@单向街图书馆
读库淘宝旗舰店 小众定位,从来不是小众产品消失的理由
《新知》是舍得做内容的,在市场推广极其有限的情况下,这是它获得读者的唯一原因。
在 2014 年 1 月推出的试刊号《脑机界面》中,15 位特约撰稿人包括了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蔡天新、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学博士万维钢、复旦大学英语系教师朱绩松、特拉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候选人欧阳良祺等。
编辑俞力莎记得刚加入《新知》时,苗炜向她解释为什么只让专业人士撰稿,是“为了追求一种谦虚的写作态度”。“不要以为采访了几个所谓的专家,看了几本书,就真的能告诉读者如何看待问题。这本杂志要让每篇文章的作者都是真正具有发言权的人。”
由于采用约稿制,而非一般杂志的采编制,《新知》编辑团队很精简。只有美术总监孙晓曦和图片总监田克是苗炜从外面请来的。插画占到了每期杂志 30% 到 40% 的配图。这部分是因为《新知》探讨的主题都比较抽象。为了保证原创性,所有插画师和摄影师都是孙晓曦和田克按照稿件内容特地找来的。在目录页,用来划分栏目板块的数字“1、2、3、4”每期都是由不同的插画师手绘。
14、16、18 期目录页的不同设计
这一点,反而是《新知》与读库、知日等 MOOK 大致相同的特点——虽然它们在内容上的表现方式完全不同。
文章篇幅在 5000 — 50000 字的《读库》常收录一些挑战阅读底线的文章,比如关于德国司法案例的系列文章和九十多页的古罗马建筑论文。而一些读者还是会“逼着自己阅读”,认为它们能够“在高度专业化的基础上,加上一点点小小的个人发挥”。
中信出版社一位的编辑在接受《好奇心日报》采访时认为,《读库》已经做出了品牌,品牌稳固就可以笼络稳定的读者。虽然张立宪自己还对品牌的持续影响力存疑——2006 年订阅《读库》的 1000 人里只有 400 人留到现在——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读库》已经顺利存活了 11 年,有一万三千多名订阅用户,从 2006 年的 0600 期做到了 2017 年的 1704 期。
什么才是小众内容的合理生存方式?
《知日》主编苏静在 2011 年刚创立磨铁的时候认为:传统杂志依赖广告的变现方式限制了其灵活性。他是在出版四期《知日》后才离开磨铁的。随后,他开始和中信出版社合作运营知日。
苏静前同事、磨铁文治图书部门原编辑徐杭记得,中信出版社为苏静提供了一个免费空间,让他省去了房租,做书最主要的出版和发行成本也由中信承担,因此苏静的主要开支是人员和营销费用。
苏静把《知日》称作一个“内容品牌”。在主要定位日本文化科普读物的《知日》逐渐为人所知后,他开始开发知日官网、淘宝店知日 Store、日语培训。在向媒体解释为何要推出一系列和图书无关的业务时,他把这些业务称作“范围经济”。“我们要做的不是规模经济,是范围经济,就像是我们打一个点作为基础,然后往上面挂一些附加的内容。”
在《知日》之后,苏静还先后建立不同的团队推出了《日和手帖》、《食帖》和《知中》,分别以生活方式、美食和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都是“基于垂直关键词的内容” 。它们的定价在 39 至 60 元不等,其中《知日》卖得最好的一期销售量高达 8 万份。这些杂志书系列虽然不登载广告,但如苏静自己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的那样,“内容即广告”。在翻阅《知日》第 24 期《杂货》时,你会读到一篇标题为《制皂情节》、带有知日 Store 二维码的文章;而封二、封三则分别是《食帖》、《日和手帖》的推广文。
“关键就是杂志书培养起来的用户群,一个有消费力的群体,拥有这个群体的关注度,你可以赚产品的钱,也可以赚媒体的钱。”苏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垂直”这个词也出现在张立宪的口中。起初,这是指在《读库》每年七本杂志之外再出版气质相近的书籍,比如 2009 年的京剧书《青衣张火丁》、2011 年的《共和国教科书》、2012 年的生活美学类图书《传家》、2014 年的以色列女总理自传《我的一生》。从 2015 年底起,他们还开始推出一些周边,如丰子恺的画册、单幅画片、笔记本和日历本。
在当年接受《好奇心日报》采访时,张立宪认为这更符合现代的商业逻辑——“不是在一本钓鱼的书旁边放一本种花的书,而是放一根钓鱼竿”。
食帖在微博上的宣传页面
“以纸为特征的出版业和互联网是对立的,这是我们认知带来的最大误解。” 5 月 14 日,苏静站在北京东城美术馆后街的一间咖啡馆里说。这是知中和做书主办的一场演讲,主题是“如何做一本好 MOOK”。苏静介绍知中的业务架构,是微博、微信和《知中》杂志。其中微博、微信是用来吸引用户的免费内容,而《知中》则属于付费内容。
从 2015 年 8 月起,读库的微信公众号也开始发布制作精良的短视频。它们的时长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张立宪是这些视频中的主角,介绍自己做的书。最火的一期在腾讯视频上获得了 78 万次点击,主题是林徽因——非常“读库”。
三联的困境
我们曾询问苗炜是否想过选用书号而非刊号来经营《新知》,他的回答是:“没有,那就没法做广告了。”
这句话放在 2006 年的时候无可厚非,也许三联只是把决定延续到了 2013 年。苗炜在回忆《新知》的遗憾时,感慨的依然是“它错过了微信红利期,没有‘杂志出着,同时大力气做微信号’。”
三联并不是一个对市场变化姿态灵活的公司。和苏静一个人就能决定和中信成立“知日”这个品牌不同,三联每做一个决策都需要考虑到一个庞大体制框架。两件事会成为桎梏:缓慢的决策流程,以及有限的预算支持。
《新知》初成立时,文字编辑只有三个人,陈赛、陆晶靖和俞力莎,都是从《三联生活周刊》冒着拿更低薪水的风险(从每月一结的“底薪+稿费”变成两月一结的“底薪+编辑费”;当时在任的三联主编朱伟和苗炜商议决定允许编辑们同时给周刊供稿,以补贴收入的下降),自愿加入《新知》的主笔或资深记者。哪怕后期《新知》的市场活动增加,也没有聘请更多的营销人手。
三联书店的起源是 1932 年邹韬奋在上海创办的生活书店,1951 年三联书店并入人民出版社作为其副牌。在 2002 年,它被划归中国出版集团,2010 年改制为企业,现为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和很多传统的媒体公司一样,它被动地跟随市场潮流,但都没有想清楚这对自己意味着什么——2015 年,《新知》推出 Kindle 版,电子书卖 1.95 元,实体杂志卖 20 元,形成了尴尬的差距。
MOOK 的思路并非从未出现。2015 年底,苗炜离任,《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星成为《新知》主编,后者推出更专题化的主题,比如《侦探小说》、《新智人》。在俞力莎看来,王星的思路是把《新知》作为一场展览的导览手册,通过线下活动立体化地呈现每期主题。
整个 2016 年,每出一期杂志,《新知》都会推出一到两个沙龙活动,通过松果生活、三联生活周刊和新知自己的微信、微博做宣传。借助资源置换,《新知》在高校、中信书店获得了一些小规模的场地。大部分活动是免费的,入场方式是购买一本《新知》杂志;个别收费在 300 元以上,则主要用于酒水供应。
中读 App 页面
但这样的尝试并不会迅速起效。它只是在原有框架下编辑思路的变化,而不是产品属性的变化。
2016 年底,三联书店出了两个内部创业的新媒体项目——生活方式平台“松果生活”和茶叶品牌“熊猫茶园”,开始寻求内容变现。它还成立了下级子公司“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将《爱乐》、《新知》和《三联生活周刊》整合到该公司下。这家公司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名为“中读 APP”的知识付费应用上,也把它作为 11 个主要募资产品之一,投资近 2 亿元。
如果你使用过这个产品,你会发现它的用户体验并不友好。付费前需要购买虚拟货币,而购买的过程十分复杂。
这个应用将三联书店旗下杂志的所有内容拆分开来,允许读者花几元单独阅读封面故事,或者支付 9.9 元订阅喜欢的三联专栏作者的文章;此外还设有“知识明星”主讲的中读音频课程、以 UGC 为主导的“读感”功能等。
去年 2 月,中国出版公布了 IPO 申报稿。按照《新知》编辑俞力莎的说法,中国出版集团上市后,《新知》有可能在中读 App 这个项目的框架之下“促成复刊”。
这是一个友好的说法,而实际的情况可能是,因为“中读”拆散了所有杂志的内容,作为一种独立调性、希望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博雅教育杂志”而存在的那个《新知》,永远消失了。
题图、配图来自《新知》微博
金钱豹为什么经营不下去了,自助餐这个生意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个美国人想把中国文学推介到英语世界,他做了唯一一个相关网站 | 100 个有想法的人
金融和负债实际上都是与道德有关,但我们今天是如何渐渐遗忘了这一点?
67#
发表于 2018-8-8 12:54:2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凯雷
推荐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博主确实错了。可能是真糊涂如此并列,挺佩服这出版社,为了纯诗放弃了诗人斯文与金钱合作有虽远必诛的凶猛精神也是够了。//@马铃薯兄弟A:同意金黄老虎。杨黎的那些优秀作品是自成一体的//@金黄的老虎:你把杨黎和冯唐并列,是不对的。杨黎的写作,小说和诗歌,好的篇目非常好!
@大卫大无畏
讲述一则昨晚遭遇的恶心:就因为我在一条微博里说了一句“冯唐,杨黎之流”,然后就被这个我曾经还想与他们合作的“黑哨出版社”给追着骂,而且真的是那种追星族捍卫自己的偶像那般的疯狂撕咬,毫无逻辑,通篇病句和错别字的狂吠——最后直接说,“杨黎比曼德尔施塔姆写得好!”行。牛逼。我认为,但凡一个明眼人,对汉语诗歌写作哪怕有一丁点的审美的话,对那所谓的“废话体”都会是厌恶至极的。在我的心里,很多的诗人前辈,例如海子,北岛,张枣,顾城,杨炼,多多,食指,木心都为汉语诗歌的意象,结构上的丰富性,语言的美感和艺术性,以及东西方文明传统的相互续接提供了很多的灵感和不可磨灭的佳作。而一方人在滋润汉语的同时,也有一帮自称是诗人的小丑——口口声声说自己追求所谓的“实验性”的家伙———出现了。一会儿“废话体”,一会儿又“下半身”,热闹非凡。可惜他们的诗无论在为文学性上还是思想性上都差劲到了不忍卒读的地步。尤其是当他们在描写性的时候,更是幼稚,猥琐,愚蠢至极。土且坏。恶且脏。油且俗。读他们的诗,唯一的感觉就是受到了性骚扰。喜欢他们的人无非是一些对情欲之美,对意志的解放有极大的误解的懒惰,眼界狭窄之徒。他们毫无美学上的追求可言,心态上,或许有点像小学生躲在被窝里听“黄色磁带”,只是觉得这玩意儿刺激,新奇,“酷”,大胆。我不知道是因为真的没读过好诗,还是因为有利益关系,反正,我不理解将他们视为诗人的人是怎么想的。





68#
 楼主| 发表于 2018-9-12 22:34: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8800

每日人物 2018-09-11



2018年6月27日,湖南桃江县人民法院对覃建军受贿一案做出裁判,判决覃建军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没收财产600万元。


从2008年起,覃建军利用乌东峰身为《求索》杂志主编的职务便利,以“版面费”等名义向投稿作者收取钱财至少825万元,发表论文共计337篇。覃建军另外一个身份,则是比她大17岁的乌东峰情妇。


2017年5月,因严重违纪,湖南省纪委对乌东峰立案审查,后“双开”。2018年4月23日,桃江县检察院对乌东峰提起公诉。


目前,覃建军的案件已经审理结束。判决书公布后,二人参与的论文收费灰色产业链得以曝光。



乌东峰

主编卖版面发文中介层层加价几百到数千不等

乌东峰于2002年至2013年担任《求索》杂志主编,2014年至2016年任编辑。此外,他曾是湘潭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2014年受聘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


2017年5月,他被“双开”。通报称,他利用党的学术期刊阵地谋取大肆收取财务,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子女。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长期利用党的学术期刊阵地和职务便利,伙同他人私自大肆收取作者财物,数额巨大,涉嫌受贿犯罪。


覃建军是一名中介,1972年10月出生,湖南石门人。2007年,她与时任《求索》主编乌东峰认识不久后,发展为情人关系。此时,二人年纪相差17岁。


2008年开始,乌东峰看覃建军没有工作,也发现自己没时间与论文中介打交道,就给她一些中介联系方式,让她来做这门生意,并开和乌东峰以“版面费”收取钱财。


覃建军从发文中介手里大量收取论文,交给乌东峰,他作为主编使论文顺利通过三审。发稿前,覃建军根据作者身份、论文质量、是否加急等情况,向发文中介收取“版面费”。发文中介向作者收取费用后,以现金或转账到方式交给覃建军,乌东峰即将论文顺利发表在《求索》上。


据判决书显示,覃建军案件的一名证人周某证实,他在QQ上投放“代发论文”广告,通过下级发文中介大量收取论文后发给覃建军。覃建军确定的“版面费”从2008年约3千元/篇逐年涨到2016年约3万元/篇。周某在这个基础上,增加几百到数千元作为自己的“中介费”,向下级发文中介收取费用,扣除自己所得的“中介费”后,把钱转给覃建军。


2013年起,《求索》杂志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并明令禁止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版面费。


据覃建军供述,从2013年以后,乌东峰反对她再向中介收取费用,但她没有听乌东峰的劝告,只是对他说收取了少量费用,乌东峰也就默认了她的做法。对此,乌东峰则供述称,对于覃建军继续收取费用,他是不知情,更坚决反对。周某证言称,2013年后,他仍然按照之间的模式大量收取论文发给覃建军,转给她“版面费”至少346.5万元,帮助发表144篇文章于《求索》。


除此以外,乌东峰还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将收取的其他论文发表在《山东社会科学》、《江西社会科学》、《华侨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在卸任《求索》杂志主编后,乌东峰还在2014年7月担任《华侨大学学报》主编,帮《华侨大学学报》进入C刊。因当时经费缺口很大,在向华侨大学领导汇报后,他安排覃建军向作者收取了一定的赞助费,来弥补办刊经费的不足。


  《求索》杂志

版面费背后:经费紧缺、生存困难

《求索》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IC)来源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前,湖南社科院每年给《求索》等经费只有8万元。《瞭望东方周刊》曾在2003年报道,当时期刊维持不下去了,社科院院长招聘乌东峰为《求索》主编,给他下达指标:社科院除了拨付8万元人头费外,盈亏全部由乌东峰承担,3年后每年上交社科院1万元。


乌东峰发明了“3个1/3”办法:1/3版面免费刊登,并支付3倍稿费,吸引优秀稿件;1/3“国内交流”,按照惯例,某学术单位出赞助费,给他们部分版面;还有1/3是收费的,一个版收费近1千元。


对于上述描述,多名湖南社科院和《求索》杂志社相关人员指出,乌东峰并未真正按照“3个1/3”办刊,而是几乎全面收取“版面费”。


关于“版面费”的由来,可追溯到1988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工作部发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建议各学会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的通知》。1994年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上,4位科学家联名提交《建议允许科学技术期刊酌情收取版面费案》,国家科委办公厅答复“同意这种合理收费的作法”。版面费”的背后是学术期刊经费短缺、生存困难的现实困境。主管单位分拨的经费有限,稿费、评审费、印刷费需要自筹解,且数量有限的核心期刊和逐年增长的论文发刊需求,让“版面费”经久不衰。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湖南社科院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评价说:“版面费已经成为一种公开存在的事实,要彻底根除也不太现实。但乌东峰这种通过卖版面谋取个人私利的行为,则涉嫌违法”。


据桃江县人民检察院的指控材料显示,至案发前,覃建军和乌东峰二人收取“版面费”共计至少825.55万元,这些款项用于了被告人覃建军与乌东峰的家庭生活开支、购置房产、投资股票等投资理财。她表示,这些钱实际上是她和乌东峰的共同财产。对于赚这笔钱,乌东峰起关键和主要作用。覃建军到案后,检举揭发《求索》杂志社原编辑张群喜受贿的犯罪事实。


2018年6月,桃江县法院一审认定,在共同犯罪中,覃建军起了主要作用系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案发后,覃建军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依法可以从轻处罚,并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有立功表现,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最后,法院判定覃建军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没收财产六百万元。


原文链接:https://view.inews.qq.com/a/20180911A1HB1F00?uid=&chlid=news_news_top&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编辑:尹芳芳

69#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3 21:14:5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大学出版图书选题结构分析报告》发布
  本报讯 11月9日,《大学出版图书选题结构分析报告(2015—2017)》在海南海口发布,报告由中国版本图书馆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联合组成的课题组研究分析形成。
    报告以中国版本图书馆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库和馆藏出版物样本数据库共计39.8万条信息数据为基础,全文2万余字,从数量、地域、机构、学科、内容、作者、定价等角度全方位分析了我国大学出版社图书的选题结构与分布特点,用数据呈现大学出版社的选题变化情况,报告还结合出版环境、出版政策,为大学出版社提出了选题优化建议和发展建议。
    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大学出版社共有114家,占全国出版社总数的近20%;从业人员约1.5万人,占全行业总人数的近25%;年度销售码洋约400亿元,占全国总码洋的45%。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大学出版社有30余家。多年来,大学出版社既积极参与大学学科建设、教材出版、学术研究发展,又向社会大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更有一大批大学出版社荣获了国家各级各类奖项,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形成了品牌效应。(范占英)
编辑:臧博
7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4 23:38: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数字时代出版企业融媒体发展的思考
        “一”和“多”,是基于融媒体整合新平台的嬗变,是打通的有机体系,而不是单纯的传递、联合。这就要求出版企业具备更为强大的运营能力,在传统的面向作者、书店、读者之外,与技术服务商、新媒体、网络运营商等进行无缝对接,在融通中形成增值型化学效应。
   数字时代的融媒体发展,不是取代传统出版,而是内容生产不同环节的共生融通、集聚创新,这可以说是传统出版企业转型发展的新机遇。只有转变出版理念,更新认识,科学规划,牢牢抓住内容生产的立身之本,在运营管理模式、专业特色品牌、复合型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实现提升,才能在新的跨界磨合与发展中把握先机,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达成内容、渠道资源的最佳整合,顺势而为,趁势而上。
  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全面发展,产业边界日益模糊,产业融合已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出版产业面临着新一轮革命,传统出版和新兴媒体在数字融合的基础上实现产业融合。新形势下,出版企业应明确思路、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在融媒体浪潮中求生存、谋发展。
  
提升认识与加强规划
  数字时代的大环境下,融媒体发展是新形势、大方向,出版企业必须主动作为,在思想认识、内容生产、人才建设、传播渠道等方面练好内功,提升能力,顺势而上。
  适应新形势,首要是认识上的提高、观念上的转变,并将这种认识和转变体现到企业发展的规划设计中。深刻认识融媒体发展的重要性,要让新的观念在整个出版企业中深入人心。融媒体模式下,内容生产、产品市场运营的范畴较传统纸质出版物发生了重大转变,是出版企业的综合转型,从单一纸质书出版转型到电子书、有声书、视频、动漫、微电影、影视、移动终端等全媒体呈现,带动整个生产流程、管理模式亦随之而变。一线的编辑、生产制作、营销策划,企业的管理,都要将融媒体作为工作的重要着眼点。出版企业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应明确推进融媒体出版发展的方案,形成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出台项目设计、实施、跟踪、评估、考核的一系列计划和机制,将融媒体发展落到实处。
  培养与引进复合型人才
  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引进力度,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加强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融媒体发展的必然要求。
  出版融媒体,在内容生产、技术研发、资本运作和经营管理上对企业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版融媒体人才不仅要了解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还要掌握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运用能力,最重要的是具备贯穿各个媒体的传播渠道运营能力。
  出版企业一方面要内部“挖潜”,精选业务骨干,组织培训学习,同时要推进融媒体项目的试点,在实践中发现和培养融媒体出版人才;另一方面要大力引进成熟的、领军式复合型人才,引领新的探索发展。在这一板块应配套建设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合理的容错机制等。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与南京大学联合招收博士后,将融媒体出版作为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提高基于新平台的运营能力
  出版融媒体基础上内容的原创开发,关键是内容的多元利用、深度开发。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明确指出,“变革和融合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生产经营模式,建立健全一个内容多种创意、一个创意多次开发、一次开发多种产品、一种产品多个形态、一次销售多条渠道、一次投入多次产出、一次产出多次增值的生产经营运行方式,激发出版融合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这里的“一”和“多”,是基于融媒体整合新平台的嬗变,是打通的有机体系,而不是单纯的传递、联合。这就要求出版企业具备更为强大的运营能力,在传统的面向作者、书店、读者之外,与技术服务商、新媒体、网络运营商等进行无缝对接,在融通中实现内容运营增值。在合作当中,出版企业应在整体上把握自身在内容研发上的优势,立足内容生产,同时积极投入与新媒体共同开展创意策划、营销宣传等方面的工作,锻炼队伍,积累资源;具体操作中则在流程管理、项目策划、推广运营、资金投入等方面与新媒体协同共进,突出一个“融”字,达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化运作,形成增值型化学效应。整个过程中应明确各环节的责权利,既能共享融通、优势互补,又能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运行体系。
  
坚持并拓展出版企业优势
  数字时代的融媒体发展,不是取代传统出版,而是内容生产不同环节的共生融通、集聚创新,这可以说是传统出版企业转型发展的新机遇。毋庸讳言,传统出版企业在此过程中的技术层面相对来说是处于劣势的,但同时也有着自身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好导向关。这是出版企业多年来的坚守,也是深入出版企业编辑人员精神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职业素养。技术的发展革新了内容生产、传播的形式,而彰显主流价值、弘扬时代精神是恒定的主题。在这一方面,代代相传、久经熏陶的出版企业,不仅是坚守阵地的主力军,也是重要的优势所在。
  坚持并拓展出版品牌优势。传统出版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作者资源,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编辑,这保障了出版企业内容产品更长久的生命力,并在多年的经营中形成了相应的品牌。出版品牌的形成,是内容资源、作者资源和编辑资源的合力使然,也是出版理念和出版实践长期积累的成果。出版企业应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品牌优先意识,不断提高编辑素质,加强作者队伍建设,围绕品牌来规划内容生产。同时应注意发挥品牌的竞争优势,重视对读者群、消费群体的维护,促进品牌效应最大化。
  坚持并拓展专业特色优势。出版企业在内容生产上的专业优势,是参与传统出版市场竞争必备要素,在形式更为多元、传播更为快捷、更新更为频繁的多种媒体市场竞争中同样是生存发展之本。各出版企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长期耕耘,在作者团队、编辑力量和品牌建设上有着多年的积累,这种资源优势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应该持之以恒、继续深耕细作。数字时代的市场日益细分,受众的需求更细化、专门化。出版企业应立足自身出版资源优势板块,不为一时一地的“热点”“风潮”所动,不因眼前利益搞短线操作,而应以“坚守”获取长期收益。当然也要注意内容生产上的创新发展。编辑在转变自身认识的同时,引导作者在编创工作中适应融媒体的要求,编辑团队、作者团队共同探索适合的内容生产研发模式,更好地适应新市场需求。
  在融媒体的新时代,传统出版企业面临新的转型。只有转变出版理念,更新认识,科学规划,牢牢抓住内容生产的立身之本,在运营管理模式、专业特色品牌、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提升,才能在新的跨界磨合与发展中把握先机,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达成内容、渠道资源的最佳整合,顺势而为,趁势而上,在融媒体产业新局面中实现新的发展。
(李淳宁 作者单位: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编辑:臧博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