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案例集锦

查看数: 38349 | 评论数: 440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1-8-5 12:29

正文摘要:

【案例】 钱文忠:应该的 @吴洪森新微博:新京报8月5日报道,铁道部发言人“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讲话成为新闻发言人培训的案例。 今天 10:49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39) | 评论(18) 34 ...

回复

刘海明 发表于 2023-5-10 22:02:15
【案例】


来源:新时代枫桥经验(公众号)
编辑:洪韵

刘海明 发表于 2023-5-11 16:41:04
【案例】











编辑:洪韵

刘海明 发表于 2023-5-13 22:01:59
【案例】
关于对西安市委网信办有关新闻通稿的澄清
我们关注到西安市委网信办发布的新闻通稿。现就有关情况澄清如下:
一、关于不实信息情况的说明
202212月起,我们转载西安网在网上已发布的相关信息。
2023421日,我们接到西安市委网信办电话通知,西安市委网信办向我们出具了西安网向西安市委网信办提交的《申请》,《申请》中指出我们转载西安网原发布的信息不实。我们立即对相关信息作出删除处置。
二、关于我平台西安网账号情况的说明
为了便于信息分类和受众阅读,我们在转载其他媒体的信息时,在信息呈现上将原发信息主体作为单独个体来呈现,受众可以对其进行关注,以便于集中浏览相关信息。
《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指出,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是指互联网用户在互联网站、应用程序等网络平台注册运营,面向社会公众生产发布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的网络账号。
我平台西安网并不存在任何用户注册环节,并非网络账号。目前,我们已删除所有转载西安网的信息。
特此澄清。
大河报
2023513
来源:大河报
来源:洪韵

刘海明 发表于 2023-5-30 17:25:30
【案例】

新闻发布需改变应对思维 好的发言人不会被AI取代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教授。 主办方供图

5月27日,在第三届中国新闻发言人论坛举行期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教授接受了南都记者的采访。他表示,现在社会对于新闻发布工作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直接回应多元化的信息需求。面对热点议题和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反应速度要快,不要自说自话,并要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应对思维,将公众的诉求和议题作为突发事件管理中的一个环节。
对于新的新闻发布形式不断出现,周庆安认为新闻发布会仍然非常重要,发布会是对整个部门信息公开和舆论引导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而当谈到人工智能(AI)对新闻发言人带来的挑战时,周庆安则认为人工智能并不会取代好的新闻发言人。

A
谈新闻发布
要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应对思维
南都:近年来,高规格、高强度的新闻发布会为我国的新闻发布积累了经验,但在一些公共突发事件、危机事件中,新闻发布的及时性和强度还存在不足,对此你有何建议?
周庆安:现在社会对新闻发布工作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它不只满足于一次性的简单信息发布,它更多地需要新闻发布工作能够直接回应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尤其是在热点议题和突发事件当中各种类型的信息需求。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认为新闻发布工作在面对热点议题和突发事件时,有以下几个需要考虑的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新闻发布工作总体上要符合传播规律,首先它的反应速度要快,要及时公开地去进行信息发布,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是确保了新闻发布工作本身的公信力。
第二个方面是新闻发布工作不能自说自话,它要把政策语言、媒体语言和社会语言结合在一起。政策语言是自己是党和政府特别想传递的信息,媒体语言是专业化的信息,社会语言是老百姓特别关切的信息,这三者之间的结合才是新闻发布工作的一个点。
第三个方面是新闻发布工作要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因为它不仅仅只存于突发事件当中,它也不仅仅是应对。一定要改变新闻发布传统意义上的应对思维,一想到新闻发布就是应对舆论,应对媒体,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它本身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良性建构,在突发事件当中,社会公众提出必要的一些信息诉求,这个是很正常合理的。所以良好的治理手段和治理方式是要把公众的诉求和议题作为突发事件管理中的一个环节。

B
谈新闻发布形式
新发布形式是补充,新闻发布会仍重要
南都:近年来一些新的新闻发布形式不断出现,比如说社交平台发布,你如何看待这些新的新闻发布形式?
周庆安:它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我认为发布会仍然很重要,因为发布会是对整个部门信息公开和舆论引导能力的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检验,像社交媒体毕竟是隔了一个屏幕,不像发布会直面媒体的时候,它的检验是很全面的。
但是新闻发布会不是一个随时动态可以进行的事情,所以剩下两个事情,一个就是借助新的媒介手段,比如说通过网络发布这种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递。还有一个手段就是我们也越来越主张领导干部一定要积极面对舆论,积极面对媒体,尤其在热点问题当中还是要能够有意愿和有能力去回应这个问题。同时我觉得还是要适当地构建一个有效的容错机制,这对于新闻发言人来说其实非常重要,这对他们是一个保护。

C
谈新闻发言人
好的发言人有两点人工智能做不到
南都:AI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备受关注,未来的新闻发言人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周庆安:人工智能不会取代好的新闻发言人,因为一个好的新闻发言人,他有两点是人工智能做不到的。第一点,他永远讲的是新的事,人工智能是一个大语言模型,所以它一定是对过去语言的总结归纳。所以如果一个新闻发言人他能讲好新事儿、新政策、新主张或者一件旧的事情的新解读,那么这个是所有的人工智能都无法取代的。
第二点,我觉得新闻发言人有一个人工智能现在还做不到,可能将来能做到的事情。新闻发言人一定是要有感情的群体,新闻发言人的感情应该是人工智能目前为止做不到的。新闻发言人是要根据不同的发布情境,理解在这个情境当中公众的情绪,并且给这个情绪以一个积极的正向的呼应。比如说面对自然灾害,新闻发言人就不能冰冷地讲数字,讲这些东西一定要有感情,有的时候你看新闻发言人会掉眼泪,这是他的一个真实的反应。

采写:南都记者 刘嫚 潘珊菊 实习生 刘竹林 发自北京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程博

刘海明 发表于 2023-5-30 17:41:28
【案例】






编辑:程博



刘海明 发表于 前天 20:35
【案例】
重大变化!特朗普计划让网红参加白宫新闻发布会
厉害了,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计划让播客、YouTube创作者和社交媒体影响者获得进入白宫新闻室的资格。这一举措预示着白宫新闻发布会的参与者将不再局限于主流媒体,自媒体达人也将有机会参与其中。
此前就有消息称,特朗普计划改组白宫新闻发布室,该调整反映出他更青睐自媒体人。

不过,“特朗普计划让自媒体人入驻白宫新闻室”的消息目前仅由X(原推特)上一个认证账户发布,暂未得到美国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
今年的美国大选因特朗普和哈里斯竞相争取网红支持而被称为“网红选举”,但他们的策略却大相径庭。
哈里斯的竞选团队优先考虑短视频,在 TikTok 和 Instagram 上投资短视频和病毒式混音。而特朗普的竞选团队则投入了大量资金,在 YouTube 长篇播客上投入巨资,并与直播者建立合作关系。最终证明,特朗普团队的策略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分析认为,哈里斯只是把网络创作者当成了一个发布渠道,而不是合作者,而特朗普频繁亮相那些具有影响力的播客,为他们打造定制体验,与他们见面,建立了更为紧密的个人关系。例如,特朗普不仅邀请健身网红Nelk Boys参加他的集会,还邀请他们乘坐他的私人飞机,并与他们的朋友一起进行FaceTime 通话。
过去二十年,媒体格局不停变化,从指标来看,美国传统媒体都在走下坡路。
根据Comscore 的数据, 2022 年第四季度,美国前 50 家报纸网站的平均每月独立访客数量下降了 20%,降至 900 万以下,人们在消费传统媒体内容上所花的时间越来越短。与此同时,内容创作者行业正在崛起。根据高盛最近的一份报告,到 2027 年,网红经济将超过 5000 亿美元,而根据分析公司 Sprout Social 2023 年的报告,与六个月前相比,30% 的消费者对内容创作者的信任度有所提高。
因此,特朗普竞选团队拉拢具有影响力的网红们,容易让网红所影响的Z世代年轻网民支持特朗普。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还把贬低传统媒体作为本轮竞选的主要内容,他在集会上频繁点名“假新闻”或特定媒体,其竞选团队还阻止了多名记者参加他的选举观察聚会。
对于特朗普拟让自媒体人进入白宫新闻室的消息,你怎么看?
来源:传媒见闻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nC-ucBV5slIBljJgAzdy4g
编辑:刘诗扬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11-14 13:35:15
【案例】
关于拼多多卖假五粮液的声明

编辑:徐思凡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11-5 16:35:21
【案例】
广西大学情况通报


来源:广西大学(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GBLA1bxR5HckfE6WjEOfQ

人民网的老师:
广西大学的这则《情况通报》有重大缺陷。行文者看似简洁地直叙其事,实则以一定的春秋笔法巧妙对教职工芋某某进行维护性修辞——由措辞中“以造谣诽谤为由”递延而来的语义反衬!缺少对另一方当事人的关注乃至关怀!也即,在攸关双方重大利益、根本分歧的冲突事件,缺少平衡性的内容。

行文者看似简洁地直叙其事,实则以一定的春秋笔法巧妙对教职工芋某某进行维护性修辞——由措辞中“以造谣诽谤为由”递延而来的语义反衬!缺少对另一方当事人的关注乃至关怀!也即,在攸关双方重大利益、根本分歧的冲突事件,缺少平衡性的内容。

办公地址:生科院101

工作职责:负责学院安稳、人事工作;负责行政、财经、审计、设备、后勤基建、离退、图书档案、信息网络、校友等工作;对接党办校办(督查办、法务办)、人力资源处、财务处、审计处、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后勤基建处、保卫处、离退处、校工会(校医院)、图书馆(档案馆)、信息网络中心、校友办。

编辑:李佳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11-4 14:13:38
【案例】
关于《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几点声明
2020年9月8日,《人物》杂志在公众号与同期杂志发布了一篇关注外卖骑手生存困境的调查报道《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和讨论。

《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是《人物》杂志的原生选题。2019年3月,编辑张跃在各类交通新闻中发现,外卖骑手的交通事故数量急剧攀升,因此想由此角度切入,做一篇外卖骑手生存状况的调查报道。

随后,经过编辑部选题会的讨论,2019年5月,《人物》资深作者赖祐萱开始操作该选题,并进行了近16个月的走访和调查,访谈对象近百位,遍及外卖配送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系统」这一核心主题逐步形成。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作者赖祐萱先后完成了该报道的五版稿件(完整操作过程详述见文末)。

2020年7月中下旬,编辑建议作者查找数字劳动、平台经济相关的学术论文,为文章已有阐述及论点增加学术理论支撑,随后,作者下载了多篇相关论文,其中也包括时任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现任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系主任)孙萍的研究论文。

基于《人物》操作调查报道的专业原则,以及对研究者劳动的尊重,2020年8月5日,作者赖祐萱约访孙萍,与其进行了1个小时的电话交流——在孙萍受访之前,文章已经完成了第五稿即最终稿的写作,受访之后,作者和编辑将部分访谈及论文内容补充进最终刊发版稿件。2020年9月8日,文章在《人物》公众号发布,引发全网轰动。

但遗憾的是,在文章发布后的一段时间内,孙萍老师多次以《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原作者」、「原始研究者」的身份出席讲座、公开活动,在《人物》与其正式沟通后,在其参与的媒体采访、出版物推荐语中,又多次出现「《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是『基于孙萍的研究结论』『基于孙萍的田野研究』」等不实观点。

近期,由于相关主题电影上映,《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再次被各类媒体、自媒体提及,上述不实信息再一次被广泛传播。因此,为维护创作成员和《人物》编辑部的名誉和基本权益,《人物》不得不公开作出声明——《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下文必要时简称为《外卖》)一文,是《人物》杂志的原生选题,稿件是由《人物》作者赖祐萱和编辑张跃经过16个月的辛苦工作,独立操作、编写完成的,孙萍为本文操作一年多之后、定稿前的最后一位受访对象,以及相关论文引述者。

我们无意引发争端,所做一切均是为了澄清事实,以正视听,以下,是《人物》编辑部收集、梳理的事实和资料——


「原作者」和「原始研究者」

相关事件最早发生于2021年6月初。

2021年6月9日,《人物》编辑部发现,孙萍老师以《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原作者」的身份多次出席讲座、学术活动(单向空间、706青年空间)。

以下为当时具体的活动介绍——





附:单向空间的微博:https://weibo.com/1673965152/KgkVqzHSm
当时,《人物》编辑部分别与不同的活动方、孙萍老师都进行了沟通。沟通中,活动方给《人物》编辑部的回复是,「原作者」的说法是孙萍老师给的,也与孙萍老师确认过——孙萍老师给的说法是文章的结构、不少论点都是出自她的。」(活动方语)

得到活动方的回复后,《人物》编辑部也让《外卖》一文作者赖祐萱本人与孙萍老师进行了沟通,当时,孙萍老师的回复是,「原作者」这个说法是活动方为了带流量才这么写的,并且因她工作忙碌,把关不严,才造成了如此误会。同时,她也表示,《外卖》一文作者是《人物》的作者,这点没有争议,自己对此也没有异议,并承诺「以后争取不再出这种问题」。

当时,出于对孙萍老师作为新闻传播学学者的基本信任,我们认为,孙萍老师不应也不会做出混淆作者概念、掠夺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因此,《人物》编辑部并未过多追究,只是要求几个活动方删除或更改了「原作者」的表述,没有进行公开的声明。整个交涉过程我们保留了全部的交涉记录与截图。

「原作者」事件发生后,我们还发现,早在2021年1月,孙萍老师便以该报道的「原始研究者」身份参加活动(提及文章时,完全没有提及报道的出处《人物》杂志,且还写错了报道名称)——


在此,《人物》编辑部郑重声明,《外卖》一文的文章行文逻辑、结构完全是编辑、作者根据长期、大量的访谈所得,根据「系统」的主题,独立构思创建的,尤其发布版稿件,是编辑经过一个月的反复调整、打磨,最终形成了发布版的全文结构、逻辑和故事讲述方式。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我们从未与孙萍老师讨论过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更与她的研究论文的结构完全不同。

至于所谓论点,关于社会问题的深度调查报道,引用相关学术论文理论、观点,是最基础也最常见的报道操作方式之一,《外卖》一文对于孙萍老师受访和论文内容的部分引用,只是作为文章的补充论证,且均严格按照报道规范注明了出处,「受访者」、「被引述者」与「原作者」的区别,这是学界的基本常识和学术规范,而尊重基本事实及学术伦理、恪守创作边界与底线,这也应是身为学者、尤其是新闻传播学学者的基本素养。

此外,关于「原始研究者」的说法,孙萍老师既不是实际的报道团队成员,报道也绝非「原始」地源自于她,她只是《外卖》一文五稿成文后,《人物》补充访谈的最后一位受访对象,在受访之前,文章的核心主旨、「系统」的概念,以及所有的调查工作均已完成,故其自称为《外卖》一文的「原始研究者」,且在提及此文时丝毫不提及文章出处《人物》杂志,我们只能认为这是一种取巧、模糊的「混淆」。当然,孙萍老师已在沟通中明确表示这是活动方的责任,但活动方给予《人物》的回复却是:所有物料信息均与孙萍老师确认过——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也深感困惑。

●  部分讲座、活动的原始记录至今还可以在互联网平台查询到。


两个「基于」

在《人物》与活动方、孙萍老师交涉之后,「原作者」「原始研究者」的说法没有再出现,但不久后,就出现了第二种说法——

由于《人物》杂志常年来一直致力于关注、报道各类社会问题,也积极通过《人物》平台,让优秀学者及其研究成果为更多人所知,因此,我们与学界也保持着友好的交流与合作。从2023年开始,《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作者赖祐萱多次被不同领域的国内外学者询问:《外卖》一文是否是在孙萍的指导下完成,或整个调查过程是否都有孙萍的参与?

在与多位学者交流时,两个「基于」反复出现——对方称,这篇文章是「基于孙萍的研究结论」,这篇文章是「基于孙萍的田野研究」,多人、多次先后对作者及编辑部其他成员反映:孙萍本人曾对其明确表示,是她亲自教授、指导《人物》作者如何去做这篇文章的田野调查,并协同作者一起完成了相关调查,其中,出现最多次也最普遍的说法是——「孙萍指导《人物》作者做了半年的调查」。

当时,由于以上言论大多以作者被询问、交谈的方式出现,只是人证、言证,再加上作者本人已与孙萍老师就相关话题进行过正式交涉,自文章发布以来,孙萍老师从没有就文章内容提出过任何异议,且对作者特别强调过「祐萱,这个稿子是你写的,这个没有争议」,因此,再次出于对受访对象、一个学者的信任、尊重,以及对信源方的保护,文章的作者、编辑,以及《人物》编辑部均未对此事进行深究,直到事态进一步扩大、恶化。

2023年9月,在GQ报道(现更名为智族Life)发布的以孙萍老师为主要采访对象的文章《我在大学教「网红课」》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人物杂志发表了基于孙萍研究结论的文章《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


GQ报道链接:


2024年7月,孙萍老师的新书出版,该书的官方推荐语中再次出现了这样的说法——「三年前,基于孙萍的田野研究,那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报道,就产生过类似的社会轰动。」该表述已经出现在微信公众号、豆瓣词条、微博、小红书、书籍售卖等各大平台,并印刷在出版物上。

附:孙萍所著公开出版物上的推荐语(未提及报道出处《人物》杂志,并将田野调查研究及相关行业变革归结于孙萍一人)


出版物网络宣传物料中的推荐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基于孙萍的田野研究」是作为推荐人语,被印刷在出版物上,但在书的内文中,孙萍老师自己撰写的文字,却并未出现类似的问题——根据常识,作为出版物的作者,相信孙萍老师应该对该书进行过多次校对,推荐人语中只字不提报道出处,混淆报道源头的问题,作者不应该不知情,为何推荐人语出现不实信息,但自己书写的内容并没有不妥,对此我们再次深表困惑。

最令整个《人物》编辑部痛心的是,由于此前没能及时制止相关不实消息传播,如今,很多媒体、自媒体,甚至海外媒体在提及《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时,都会明确表示,这篇文章是「基于」孙萍的研究或田野调查……这也导致公众持续不断地对《外卖》一文作者和创作过程产生误解,甚至有人认为《外卖》一文作者是孙萍老师,或认为这篇稿件是《人物》和孙萍合作完成的(附图)。这对该文的作者、编辑及《人物》编辑部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和影响。

附:不实信息传播导致的相关舆论影响——




在近期孙萍参加播客节目中,不实观点仍在进一步传播——



针对这种状况,《人物》郑重公开澄清:以上两个「基于」的表述,是与基本事实相悖的不实观点,严重伤害了《外卖》一文作者、编辑,以及整个《人物》编辑部此前付出的尊重、信任,以及创作名誉。

首先,从时间线梳理,《外卖》一文从2019年5月开始操作,直至修改至第五版稿件时,为了给予文章已确定的故事、核心主旨更多的相关理论支撑,作者于2020年7月23日第一次下载相关论文,并于8月3日首次与孙萍取得联系,并于8月5日与孙萍进行了一个小时的电话交流,随后将部分访谈观点和论文观点引述至已经成稿的文章。9月8日,文章发布——整个操作,无论是发现选题,还是调查成稿过程,均由作者赖祐萱、编辑张跃独立完成,没有「基于」任何人的研究结果。

附:论文下载时间——


作者首次与孙萍老师取得联系及约访时间——


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孙萍老师的陈述再次出现不实信息,将《人物》作者赖祐萱首次联系她的时间「提前」至2019年,并表示是她当时建议《人物》作者去送外卖体验。这两处信息均与事实相悖,在2020年8月初次与孙萍联系时,《人物》作者已经明确表示“这个选题我们已经操作了一年多”,当时,孙萍表示:「你这个选题很好啊,很具有这种独到的眼光。」(均有确凿交流记录)《人物》与孙萍的交流仅限于对其研究、理论观点的探讨,交流时长为一小时,孙萍并未在调查实操层面给予任何意见与指导。


其次,「基于孙萍的田野研究」的说法,也与事实完全不符。《外卖》一文的田野调查和研究,是《人物》作者赖祐萱独立完成的,其调查时间超过一年,文中所有细节、故事和受访对象,也都是赖祐萱独自联络、跟访的(均有详细确凿记录)。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作为作者,赖祐萱访谈对象多达近百位,遍布外卖链条的每一个环节,还曾在多座城市核心地段进行全天候的观察、记录,获取了第一手的相关数据。将作者的劳动成果变成了基于一位受访者的田野研究,这是《人物》编辑部完全无法接受的。

《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全文21570字,其中,《人物》作者通过访谈和调查获得的原生细节和故事高达100多处,引用孙萍访谈及相关论文中的细节和故事5处,论点11处,共约1586字,且所有引用均严格遵守报道规范,清晰标注信源及出处。一篇《人物》作者历时一年多完成的原生原创报道,却因为第五稿完稿前对一个学者的访谈和规范引用而变成了“基于”他人研究,甚至变成了他人作品,实在令人不解。

众所周知,无论是人类学、社会学研究,还是非虚构报道作品,田野调查都是其中最核心的论据和关键体验,是一文之本,不可能、也无法基于他者的田野调查。且按照学术界最规范的做法,A作品引用了B作品的研究,B作品的作者,也只会在需要时指明:A作品引述、引用了我B作品的XX观点XX表述,即写实性说明,有多少表达多少——而不能用一个「基于XX的田野研究/研究结论」,使人错以为A作品是B作品的再生、翻版,这种混淆视听、似是而非的「基于」式说法,既是对事实的不尊重,也是对原作者劳动的掠取。

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发布前,学界已有多位学者对零工经济下的劳动模式、平台算法进行相关学术研究,但相关话题和研究并未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直到《外卖》一文发布后,外卖平台的算法问题、外卖从业者的生存状态才成为社会热点,引发了大范围的热烈讨论,随后引发了行业变革,当年,「系统」一词也成为年度热词。

这本是媒体与学界的良性合作,也是关注此问题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但近日,在孙萍老师的公开出版物推荐语,以及部分媒体对孙萍老师的报道标题中,均将行业变革的原因归结于孙萍老师一人,在提及《外卖》一文时,也并未注明报道出处,我们认为,这不仅是对《人物》编辑部辛勤工作的抹煞,也是对事实真相的歪曲,更是对所有为此变革付出过努力的其他学者,所有受访的外卖行业从业者以及踊跃发声的读者的不尊重。


「谢谢宝宝的认可」

除了在相关公开报道、活动中出现混淆《外卖》一文创作者的观点,2024年初,《人物》编辑部再次发现,在孙萍个人的社交媒体平台上,类似状况依旧在发生。

在孙萍某个人社交媒体的置顶帖子中,写着《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名,但并未提及文章出处《人物》杂志——



在该社交平台上,还有读者误会《外卖》一文作者是孙萍老师,一则讨论孙萍老师研究方向的帖子中,第一句话就是「有幸拜读过孙萍老师的《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在该帖子发布近4个月后,孙萍老师看到此帖,不但没有进行否认或澄清,反而用其账号留言感谢了对方,「谢谢宝宝的认可」。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孙萍老师本人的社交账号中,留言区三则按顺序出现的网友留言,后两位留言得到了她的点赞和回复,第一条留言「原来这个被困在算法里的骑手是您写的……」她却没有进行任何澄清或解释——


关于《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的「作者」一事,《人物》已经与孙萍老师有过沟通,并且得到她的确认回复,但没想到,在孙萍老师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居然会对如此不实信息视而不见,并以作者姿态接受赞美,这也进一步造成了读者和大众对《外卖》一文作者及创作成果归属权的持续性误解。

目前,这些说法和评论依然未被澄清。


我们无意制造纷争,我们只想澄清真相

《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是《人物》近年来最重磅、最有影响力的原创报道——这是不容任何人混淆、模糊的事实真相。

作为国内重要的深度报道平台,《人物》的全体成员常年严格坚守专业原则,作者、编辑始终把受访对象、读者、真相和报道质量放在第一位,始终保持低调、谦逊,将自己隐匿于创作之后。因此,在《外卖》一文引发巨大影响之后,作者、编辑从未借此进行任何个人营销,并持续以极高的专业标准产出高质量报道。

在《外卖》一文的编辑成稿、发布过程中,我们也严格遵守相关专业原则,所有引用均合规、合理,没有任何不当之处——同为调查者、创作者,我们深知其中的不易,也因此格外尊重每一位为这个话题做出过努力的创作者,更希望借由《人物》的报道,让更多有价值的学术成果能够被大众所知。我们从未否定过孙萍老师对本文的贡献,《外卖》一文发布后,作者赖祐萱还专门撰写创作手记,感谢孙萍老师对本文的帮助——「孙萍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大量的研究发现与思考,『逆算法』、『情绪情感劳动』、『系统的游戏化包装』等理论也令我们对系统认知更为深入与丰满,这同时也令这篇报道具备了更为扎实的社会学调研与理论基础,无论是论据还是论述,都变得更加严谨与厚重」。

但未曾料到,在报道发出后长达4年的时间内,《人物》作者、编辑始终保持谦逊、敬畏的同时,在孙萍老师参与的公开活动、公开媒体报道、公开出版物上,却多次、持续出现关于《外卖》一文作者、文章创作源头、文章创作方式等重要问题的不实信息,混淆视听,模糊真相,长期、数次侵害了文章作者、编辑及《人物》编辑部的名誉。

因此,我们特发此声明,澄清事实。我们无意卷入任何纷争,我们想为自己曾经的心血和付出正名——《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是《人物》的原生选题,发现选题、写作、编辑过程均由《人物》编辑部成员独立完成,不存在其他「原作者」、「原始研究者」,即便「基于」,也是基于近百位受访对象的信任和真诚讲述,基于作者、编辑的辛勤工作,基于《人物》编辑部对于优质报道的坚守与执着。

因此,我们希望——

1、恳请孙萍老师及其出现的各活动方、媒体报道、出版方,及个人社交媒体平台,不再传播关于《外卖》一文作者和创作过程的错误信息;

2、在相关活动、报道、出版物、及个人社交媒体平台上,出现关于《外卖》一文的事实谬误时,恳请孙萍老师及相关人士可以主动公开澄清文章创作者与被访谈者的基础事实,纠正「基于研究/田野调查」等存在歧义的用语。

3、恳请相关各方,如再次提及此文,特别是涉及各类营销行为时,请务必在每一处诚实注明文章出处,以及孙萍老师与此文的真实关系——任何学者、特别是新闻行业从业者,都有义务维护、尊重学术伦理,主动维护新闻与传播行业的良性发展。

借此声明,我们也希望以自身为例,提醒各位媒体同行,在操作报道时务必警惕此类行为,原创不易,调查不易,专业的深度报道更为不易,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更加努力保护、捍卫自己的心血与付出。

未来,《人物》编辑部还将继续恪守专业原则和伦理,以诚实、谦逊的职业态度竭尽全力产出更多的优质原创报道,我们也将继续保持职业信念——任何一位诚实的创作者,都应尊重真相、尊重所有受访对象、尊重每一个故事、尊重每一位读者,更尊重自己。


附:《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完整创作过程——

2019年3月,基于对各类交通新闻长时间的观察,编辑张跃发现外卖骑手交通事故率飙升的选题切口,同月,《人物》编辑部在选题会上通过了该选题。

2019年5月,作者赖祐萱开始操作该选题,进行长达一年多的探访和调查。受访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全国各地近百位外卖骑手,配送站站长、商务拓展等整个外卖配送链条的参与者,深圳的网红交警熊崇君,外卖平台的深度使用者以及遭遇交通事故的普通人等。从各个角度理清了外卖系统与算法的问题及外卖平台的运行规则,也获得了大量的全国各地外卖行业从业者的故事。

2019年11月-2020年4月,作者在编辑的指导下完成了该报道的前四版稿件。第三版稿件起,我们已经得出骑手被幕后的庞大算法系统操控的事实,「系统」这一主题正式形成。

2020年4月-2020年7月,作者赖祐萱继续调查和走访,包括联络更多的外卖骑手、外卖骑手的体验者曹导、外卖平台算法工程师等。

2020年7月11日,视频博主曹导的SKP体验视频走红后,很多媒体跟进采访了一些学术研究者。由此,编辑建议作者也可以查阅数字劳动、平台经济相关的学术论文,对文章已有框架进行相应的学术理论补充。

2020年7月17日-7月23日,作者对此前跟访过的数位外卖从业者进行相关补充访谈,完成了第五版的写作。同时,为给予已有内容更多学术理论支撑,在知网下载了与数字劳工、外卖骑手相关论文42篇,其中包括文森特·莫斯可、郑广怀、姚建华、陈龙、汪佩洁、丁晓东、孙萍等研究者的论文。孙萍老师的论文于7月23日下载。

2020年8月2日,编辑提出,可以约访孙萍老师,就其论文的个别观点进行更深入的交流。8月3日,作者赖祐萱首次与孙萍老师取得联系,8月5日,作者赖祐萱约访孙萍老师,与其进行了1个小时的电话交谈(她也是这篇稿件最后一位受访对象)。交流伊始,我们就表明这篇稿件已经操作了一年多,访谈结束后,我们将部分访谈内容和个别论文观点补充进最终版稿件,所有提及、引用处,均严格标明出处。

2020年9月8日,《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发布。

2021年6月9日,《人物》杂志社发现有公开活动介绍孙萍老师为《外卖》一文「原作者」,随后,《人物》杂志先后与活动方及孙萍老师本人沟通,此后事宜详见上文详述。

注:本声明所有事实部分的陈述,均有相关确凿证据支持,若有需要,可择机公布。此外,如有其他关于《外卖》一文的不实信息、侵权行为信息或相关证据,也恳请各位发送至:renwu2024@126.com,非常感谢。

来源:人物(微博号)
编辑:李佳
链接: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96942299643909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10-17 20:46:24
【案例】


来源:微信分享
编辑:程正元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10-14 21:34:00
【案例】“四博士两博后”的赵子健本科学历确认:民办高校播音主持专业







10月11日,澎湃新闻从民办高校四川传媒学院知情人士处确认,近日受到舆论关注的“95后”研究员赵子健,为该校2013级播音主持专业学生。

澎湃新闻注意到,2017年6月,该校举办了2017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相关报道显示,2017届毕业生代表、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的赵子健在仪式上发言。

上述知情人士介绍,赵子健是该校2013级的本科生。“他在校期间学习成绩、科研成果各个方面都很不错,因此也获得了2017年优秀毕业生的荣誉称号。”对于其毕业后的情况,该人士称不清楚。

另有声称是上述高校2013级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告诉澎湃新闻,赵子健是其本科期间同学,但对其印象仅停留在“有这个人”。

在此前由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公布的研究员信息中,本科毕业7年、不到30岁的赵子健已拥有四个不同专业的博士以及两个博士后。

具体而言,他于加图立大学,表演艺术专业,获艺术学哲学博士学位;于莱西姆大学,心理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于萨拉戈萨大学正念心理学专业,获正念硕士学位;于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于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专业,获佛学硕士学位;于香港浸会大学,中国文学语言及文化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于塞万提斯米格尔欧洲大学,心理健康专业/精神病学评估与护理专业,获双硕士学位等。

此外,赵子健于2023年9月至今任亚太正念心理研究院监督、学术道德与合规委员会主席,2024年3月至今任泰国国立体育大学(曼谷校区)合作硕博导师,2024年6月至今任亚洲人文与社会研究所所长。近五年,其共发表SSCI/SCI/EI(AJ)/KCI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论文24篇,累计影响因子28+,参编学术专著及教材6部,主持或参与基金项目6项。

简历还披露了赵子健是18个行业协会的会员和6个社会组织的专家、督导或研究员,包括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会员、中国药学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中国化工学会会员等多个全国性行业协会,此事引发众多网友讨论。据极目新闻报道,11日上午,记者从多个行业协会获悉,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已经向赵子健简历中提到的行业协会进行核查。

10月10日晚间,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表示,关注到媒体对赵子健学历信息存疑的报道后,该院决定暂停与赵子健的聘任关系,对其学历学位开展核查。该院将进一步加强兼职研究人员的资格审核和管理工作。


来源:澎湃新闻

链接:https://news.ifeng.com/c/8db4rZO9mja

编辑:程正元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10-4 22:55:14
【案例】
东方甄选辟谣声明

编辑:徐思凡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8-25 17:12:12
【案例】

中国企业报》致




2023年11月8日中国企业网发布的“全国企业党务工作者论文征集活动启动”,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列为“2024全国企业党务工作者论坛”的拟邀请指导单位之一。2024年2月1日发布的2024年度全国企业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征集活动通知,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列为发起单位之一。2024年4月13日举办的“2024(首届)全国企业党务工作者论坛”,2024年8月3日举办的“2024全国企业党建(案例)研讨会暨第四届企业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发布仪式”,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列为主办单位之一。上述活动,《中国企业报》集团作为主办方、承办方未与上述两个单位直接接触和洽谈过相关事宜,形成了冒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有关单位名义的事实。对此,我们诚挚地表示歉意!
  特此致歉!

《中国企业报》集团
  二0二四年八月二十三日


来源:中国企业网
编辑:徐思凡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8-16 22:31:30

全红婵遭体育记者攻击,称其“疯疯癫癫像白痴”!南方报业声明:将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刚刚

南方日报发布最新消息

对集团体育记者

发布奥运健儿的错误言论做出声明

声明

集团一名体育记者违规私自参加网络连线节目,发表涉我奥运健儿的错误言论。集团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开展调查,将根据事实对相关责任人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2024年8月15日



相关新闻

据了解,巴黎奥运会期间@南方日报 记者朱小龙在直播中谈到全红婵:“虽然她在场外,别人拍的视频里边,比如说在奥运村里边,疯疯癫癫给人家德国的运动员展示金牌什么的,但现在她也去学英语了。现在全红婵也开始去学英语了,她也意识到这个东西,就是在国际赛场上要跟一些人交流。我觉得这很好,就是说明,不光是要把跳水跳好,你作为一个人或者怎么样你长大了或者怎么样,以后,那你不可能跳一辈子水吧,你不跳水以后你像一个白痴一样,能行吗?我觉得就是这样。”

来源:江南都市报、南方日报

来源:搜狐网
编辑:李佳
链接:https://www.sohu.com/a/801155450 ... 8602469Bp7s4Kh_1090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8-3 15:22:17
王楚钦球拍被踩坏 知名主持人李艾发声

北京时间7月30日,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王楚钦/孙颖莎大比分4比2战胜朝鲜组合李正植/金琴英,夺得乒乓球项目混双金牌。

然而,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赛后王楚钦与孙颖莎一同与国旗合影时,王楚钦的球拍被一拥而上的摄影记者踩坏,教练肖战发现异常后将球拍捡起表示不满。


一般而言,对于乒乓球运动员而言,就算是有备用板,也不如主板好用,还需要磨合。


采访时王楚钦显得很无奈:“我觉得这种情况让自己有点失控,不理解为什么会这么做,但是发生了也没办法,这就是天意,用副板也可以打比赛。”

央视知名记者李武军表示:“主板和备板平时差别不大,但在特定时期特定场景下,差别却可能变得巨大。王楚钦需要克服的不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心理上的难关。”

北京时间7月31日,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比赛中,王楚钦使用的是副拍,最终2比4不敌瑞典选手莫雷加德,无缘16强。

7月31日,知名主持人李艾发文,她表示王楚钦输球就是因为球拍。


在留言区,李艾还回复了多位网友的留言,她表示打过球的都知道球拍有多重要。





来源:中播网(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0DilXkmymnhsj0MWEKVLA
编辑:李梦瑶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