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新闻业数据集锦

查看数: 69950 | 评论数: 305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1-4-23 10:15

正文摘要:

【数据】 去年我国共出版报纸超500亿份   2011年04月20日15:35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4月20日电(记者 黄小希)记者20日从新闻出版总署获悉,2010年我国共出版报纸1939种,500.2亿 ...

回复

刘海明 发表于 2023-6-20 21:37:13
案例
4省(市)公布广电行业统计公报,大家日子过得怎么样?
近日,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江西省广播电视局、广东省广播电视局、云南省广播电视局分别发布了2022年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统计公报。
近日,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江西省广播电视局、广东省广播电视局、云南省广播电视局分别发布了2022年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统计公报。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北京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总收入4738.47亿元,同比增长6.51%。其中,实际创收收入4318.56亿元,同比增长7.37%。
江西省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94.31亿元(注:指广播电视服务业收入,下同),同比增长27.60%。其中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务实际创收收入49.02亿元,同比增长29.66%。
广东省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1421.87亿元,同比增长32.69%。其中实际创收收入1329.24亿元,占全省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93.49%。
云南省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78.84亿元,同比增长13.85%。其中,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务实际创收收入46.38亿元,同比增长23.7%。
具体如下:
▍北京: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总收入4738.47亿元,同比增长6.51%
2022年北京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总收入4738.47亿元,同比增长6.51%。
其中,实际创收收入4318.56亿元,同比增长7.37%;财政补助收入33.43亿元,同比增长4.41%。
传统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回暖,新媒体广告收入小幅下降。
广告收入1301.53亿元,同比下降6.59%。
其中:传统广播电视广告收入69.78亿元,同比上升5.25%;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通过互联网取得的网络媒体广告收入1059.65亿元,同比下降8.44%。
有线电视落地费等传统业务收入降幅放缓,增值业务收入增长。
有线电视网络收入21.95亿元,同比下降6.35%,相比2021年降幅放缓。
其中,收视维护费、付费数字电视等传统有线电视网络业务收入9.13亿元,同比下降4.87%;落地费收入3.08亿元,同比下降8.80%;增值业务、集团客户业务等收入7.02亿元,同比增长4.40%。
电视购物频道收入下降,节目销售、服务等收入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趋势。
受直播电商等因素影响,电视购物频道收入6.05亿元,同比下降11.11%。
内容市场交易受疫情影响较大,广播电视节目销售收入54.30亿元,同比下降27.08%;节目制作相关服务收入44.03亿元,同比下降11.90%。付费数字电视内容与播控收入1.12亿元,同比下降4.31%。
新媒体业务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带动产业发展重要引擎。全市新媒体业务收入2581.69亿元,同比增长19.47%。
其中,IPTV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5.71%;OTT业务收入1.72亿元,同比下降4.78%;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收入334.25亿元,同比增长4.39%;短视频、电商直播等其他新媒体业务收入2244.18亿元,同比增长22.14%,新兴业态对行业收入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播出情况
2022年全市共有公共频率频道45个(广播频率19个,电视频道27个)。
全年广播节目制作时间9.93万小时,同比增长5.23%;电视节目制作时间6.19万小时,同比下降14.17%;广播节目播出时间12.40万小时,同比增长0.28%;电视节目播出时间17.63万小时,同比增长8.14%,门头沟、昌平、延庆等区融媒体中心播出电视节目时间明显增长。
2022年北京市新闻资讯类广播节目制作时间1.13万小时,同比下降36.39%;播出时间1.77万小时,同比下降19.67%。
新闻资讯类电视节目制作时间1.19万小时,同比下降30.91%;播出时间2.68万小时,同比增长2.22%。
广播电视机构和从业人员情况
北京市广播电视从业人员11.83万人,同比下降6.04%,其中,女职工5.59万,占比47.24%。
从岗位上看,管理人员1.79万人,专业技术人员4.57万人,其他人员5.48万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比38.61%。
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65万人,本科及大专学历9.33万人,高中及以下学历0.85万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92.80%。
从年龄上看,35岁以下人员7.93万人,36岁至50岁人员3.33万人,51岁及以上人员0.57万人;35岁以下人员占比67.04%。北京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从业人员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特征。
▍江西: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94.31亿元,同比增长27.60%
收入情况
2022年全省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94.31亿元(注:指广播电视服务业收入,下同),同比增长27.60%。
其中: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务实际创收收入49.02亿元,同比增长29.66%。
新媒体业务收入10.63亿元,同比增长353.95%。
其中: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23.02%;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收入438.95万元,同比增长432.00%;其他新媒体业务收入8.68亿元,同比增长1006.33%。
广播电视行业广告业务收入12.88亿元,同比增长21.07%。
其中:传统广播电视广告收入8.64亿元,同比下降9.24%;网络媒体广告收入0.38亿元,同比减少3.99%;其他广告收入3.86亿元,同比增长463.11%。
有线电视网络收入16.36亿元,同比增长1.21%。
其中:有线广播电视收视费收入5.27亿元,同比下降4.88%;付费数字电视收入0.17亿元,同比下降24.13%;落地费收入0.32亿元,同比下降12.94%;有线电视机顶盒广告收入38.68万元,同比下降79.40%;增值业务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15.91%;集团客户业务收入7.42亿元,同比增长68.94%;其它网络收入2.13亿元,同比减少54.87%。
广播电视传统机构融合发展业务实际创收收入为11.71亿元,比2021年增长50.32%。
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机构新媒体广告收入为0.37亿元,比2021年减少13.33%;增值业务、集客业务等有线电视融合业务收入为8.47亿元,比2021年增长59.81%;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收入为1.91亿元,比2021年增长23.23%;新媒体业务收入0.95亿元,比2021年增长86.27%。
广播电视节目销售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25.45%。
节目制作相关服务收入0.39亿元,同比增长7.45%。
电视购物频道收入1.62亿元,同比下降37.49%。
其他创收收入5.90亿元,同比增长24.95%。
播出情况
2022年全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时间总体平稳,供给结构优化。
广播节目制作时间17.02万小时,同比下降5.52%;播出时间37.85万小时,同比下降3.30%。
电视节目制作时间8.05万小时,同比增长0.56%;播出时间65.57万小时,同比增长0.04%。
广播电视机构和从业人员情况
截至2022年底,全省开展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务的机构有704家。
其中,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台等播出机构96家,广播电视转播发射台163座,卫星地球上行站1座,网络视听机构125家,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319家。
全省广播电视从业人员21223人,同比增长2.18%,其中,女职工8101人,占比38.17%。
从岗位上看,管理人员4982人,专业技术人员9424人(含播音员、主持人765人,编辑、记者3477人,艺术人员278人,工程技术人员2279人),其他人员6817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比44.40%,同比增加0.98个百分点。
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760人,本科及大专学历15723人,高中及以下学历4740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77.67%,同比增加1.73个百分点。
从年龄上看,35岁以下人员7020人,36岁至50岁人员10206人,51岁及以上人员3997人;35岁以下人员占比33.08%,同比增加0.96个百分点。
2022年江西省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全文可通过以下链接获取:
▍广东: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1421.87亿元,同比增长32.69%
2022年全省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1421.87亿元,同比增长32.69%。
其中:实际创收收入1329.24亿元,占全省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93.49%;其它非实际创收收入92.63亿元,占全省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6.51%。 
2022年全省广播电视行业广告收入168.35亿元,同比下降12.74%。
其中:广播电视广告收入22.14亿元,同比下降26.97%;网络媒体广告137.81万元,同比下降4.36%;其他广告收入8.39亿元,同比下降54.68%。
2022年全省有线电视网络收入86.54亿元,同比下降1.92%。
其中:有线电视收视维护费、落地费、有线电视机顶盒广告、付费数字电视频道等传统有线电视网络业务收入43.15亿元,同比下降3.83%;增值业务收入20.79亿元,同比增长1.57%。集团客户业务等其它收入22.60亿元,同比下降1.30%。
2022年全省新媒体业务收入920.94亿元,同比增长91.96%。
其中: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收入11.13亿元,同比增长2.49%;互联网电视(OTT)收入1.93亿元,同比增长3.34%;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收入653.98亿元,同比增长92.90%;其他新媒体业务收入253.91亿元,同比增长98.37%。
2022年全省广播电视节目销售收入12.26亿元,同比下降7.26%。付费数字电视内容与播控、节目制作相关服务、电视购物频道等指标收入17.44亿元,同比下降10.44%。
广播电视机构和从业人员情况
2022年全省广播电视从业人员79703人,同比下降0.23%,其中,女职工32472人,占比40.74%。
从岗位上看:管理人员14765人,占比18.53%;专业技术人员39086人(含播音员、主持人2040人,编辑、记者9212人,艺术人员2979人,工程技术人员12339人),占比49.04%;其他人员25852人,占比32.44%。
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981人,占比6.25%;本科及大专学历64719人,占比81.20%;高中及以下学历10003人,占比12.55%。
从年龄上看:35岁以下人员41100人,占比51.57%;36岁至50岁人员29393人,占比36.88%;51岁及以上人员9210人,占比11.56%。
▍云南:全省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78.84亿元,同比增长13.85%
2022年全省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78.84亿元,同比增长13.85%。
其中,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务实际创收收入46.38亿元,同比增长23.7%;财政补助收入22.73亿元,同比增长9.59%。
传统广播电视广告收入下降,新媒体广告收入大幅增长。
2022年广告收入11.92亿元,同比增长2.32%。
其中:传统广播电视广告收入8.46亿元,同比下降17.46%;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通过互联网取得的新媒体广告收入2.39亿元,较上年0.08亿元大幅增长;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开展报刊广告、楼宇广告、户外广告、品牌推广等其他广告收入1.07亿元,同比下降22.43%。
有线电视网络业务收入持续下降。有线电视网络收入10.3亿元,同比下降17.34%。
其中:有线广播电视收视费收入3.84亿元,同比下降25.87%;落地费收入0.4亿元,同比下降33.33%。
电视购物频道收入下滑明显,节目制作相关服务收入大幅增长。
传统广播电视节目销售收入0.77亿元,同比下降1.9%;电视购物频道收入0.03亿元,同比下降72.73%;节目制作相关服务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151.81%。
广播电视机构智慧广电及融合发展业务收入持续增长。在实际创收收入中,广播电视机构智慧广电及融合发展业务收入8.38亿元,同比增长6.07%。
主要收入构成包括:广播电视机构新媒体业务收入1亿元,同比下降52.61%;有线电视网络宽带、集团客户等增值业务收入5.78亿元,同比增长3.58%;IPTV平台分成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661.9%。
播出情况
2022年全省广播节目制作时间17.95万小时,同比下降6.54%;播出时间45.35万小时,同比增长1.65%。
电视节目制作时间10.27万小时,同比下降5.85%;播出时间95.21万小时,同比增长1.19%。
广播电视机构和从业人员情况
截至2022年底,全省开展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务的机构共652家。
其中,广播电视台等播出机构137家,持证及备案的网络视听机构151家、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364家。
全省广播电视从业人员2.3万人,同比增长1.77%,其中女职工0.92万人,占比40%。
从岗位上看,管理人员0.31万人,专业技术人员1.48万人(含播音员、主持人0.08万人,编辑、记者0.63万人),其他人员0.51万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比63.92%。
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0.09万人,本科及大专学历1.96万人,高中及以下学历0.25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比89.13%。
从年龄上看,35岁以下人员0.86万人,36岁至50岁人员1.11万人,51岁及以上人员0.33万人。35岁以下人员占比37.4%。
来源:广电独家(微信公众号)
编辑:洪韵

刘海明 发表于 昨天 20:01
【案例】秦朔:拼多多和字节跳动需要高度重视来自社会的批评

7年多前写过《当阿里和腾讯成为一种基础设施,它们会通往哪里?》。当时的背景是,阿里把自己定义为“为商业提供基础设施的公司”,腾讯表示要在数字化和互联网时代“做连接器,做基础设施”。我充分认可这两家公司的价值,同时认为,“它们之所以如此赚钱,与其在基础设施服务方面的支配性地位相关。它们的利润构成中,既有好产品、好服务赚的钱,更有网络支配地位所带来的具有强烈放大性的‘结构性利润’。只要这个结构存在,马云、马化腾就是天天睡觉,也大把大把赚钱。”——今天看,这个判断存在偏颇,因为在充分竞争市场上形成的支配性地位是相对的,拼多多、抖音后来的崛起就让“二马”无法高枕无忧。我预测,“以中国市场之大和持续的高成长性,阿里系、腾讯系的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可能也就是十年内甚至更短时间的事。”——今天看,这个预测大概率会落空。文章最后说,“阿里和腾讯不是国有的企业,但是是国家的企业,国民的企业。我们希望它们更伟大。伟大不仅是创新和权力的扩张,也在于谦卑的自觉,在行业竞争中更为友好与负责的态度,以及对企业和社会关系的恰当理解。”——今天,我仍然坚持这样的观点。在阿里和腾讯之后,现在可以加上两个新名字了。先看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根据QuestMobile数据,截至2024年3月,抖音的月活跃用户为7.63亿,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92小时。截至2024年9月,中国短视频行业月活跃用户规模达10.26亿人次,月人均使用时长为59.7小时,抖音拿下了50%以上的用户时长份额。再加上今日头条等产品,今天字节跳动堪称中国人在信息和内容消费方面的最大平台。再看拼多多。根据QuestMobile近日发布的三大电商双11数据,在2024年大促期间,拼多多的用户使用时长占比达36.1%,首次超越淘宝的35.0%。虽然淘宝在日活跃用户规模上依然以4.87亿领先,但拼多多也冲过了4亿大关。
QuestMobile之前的数据还显示,2024年4月,拼多多日活/月活比例为52.7%,月活用户平均使用时长为401分钟,均高于淘宝、京东、唯品会,显示出更强的用户使用黏性。抖音和拼多多有如此巨大的用户规模、使用时长和黏性,说它们是商业的基础设施,当无问题。中国大部分针对C端(消费者)的企业,都在它们上面开展营销。它们也通过TikTok和Temu向国外延展,成为全球性的数字娱乐平台和新电商平台,而这是阿里和腾讯都未曾做到的。这背后肯定有一系列技术、模式、运营、管理等方面相对于前辈的重大突破。不过,本文的主题不在这里。我的关注点在于,当拼多多和字节跳动成为一种基础设施,它们又会通往哪里?
互联网平台的“钟睒睒时刻”

我的思考并非始自今日,也没有完全想清楚。只是到了今日,觉得必须说出来。11月19日至20日,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在江西赣州考察当地脐橙产业时,向媒体回应了今年3月被“网暴”等问题。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一是喊话抖音、今日头条实控人张一鸣,请他承担一个企业的文明准则和规则,请今日头条、抖音,不要以任何所谓“避风港”原则进行搪塞,立即撤除对自己的个人名誉权的侵害的言论、图片,并向其个人及其家属道歉。钟睒睒说,平台互联网企业要在法律框架下自律,不要滥用自己的舆论强权力;随意使用平台手中的权力,进行谣言传播,不实不全面……这不仅仅是强权企业对文明的戕害,同样是对人类科技文明的亵渎。这些话说得非常重,非常重!钟睒睒也猛批了拼多多——“互联网平台让价格体系下降,尤其是拼多多这样的价格体系,对中国品牌,对中国产业是一种巨大伤害。这不仅仅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为,更是一种产业导向。价格就是产业导向,这种价格导向,官方没有干预,是失职的。”这些话说得也非常重,非常重!这确实是少见的,严肃中带着愤怒的声音。话出自中国首富之口,批评对象是两家超级平台,问题又置于“对文明的戕害”“对产业的巨大伤害”的高度,一石激起千重浪。其实,一直以来,网上对抖音和拼多多的批评并不少。但像钟睒睒这样重量级的企业家发出如此雷霆之声,毫不掩饰,释放压抑,似是仅见。例如,张瑞敏也多次批评过电商平台,但委婉很多,他的原话是,“电商平台的兴起虽然改变了购物方式,但带来的并非全是积极影响。价格战愈演愈烈,导致了企业利润‘薄如纸’,创新步伐也因此受到严重阻碍。”我相信钟睒睒说出了不少人的心里话。美国的互联网巨头,时不时就到国会参加听证会、接受质询,钟睒睒把问题昭示天下,也相当于代表很多人对平台提出了质询。张一鸣的沉默,抖音和拼多多的沉默似乎说明,他们很难对“钟睒睒时刻”做出正面回答。也许鸵鸟姿态是此刻最好的回答。但我也相信,他们不回答,不等于不思考,没看法。
技术平台有没有价值观?

今年3月钟睒睒被“网暴”时,我写了《为什么尊重实干者在今天特别重要?》,文中讲了农夫山泉在赣州投资脐橙果园和工厂的艰辛,我说,“在赣南,农夫山泉所做的,不是为人民服务和高质量发展又是什么?”我在文章中也表达了对算法推荐的社交媒体的看法:表达自由不是滥用表达权、不负责任表达的借口;如果某些导向的流量被推荐算法长期加强,再加上某些机构、势力、恶性竞争等等的操纵、操作,就会积聚演化,做大而成为一种“真的如此”的力量。精于算法的社交平台就不能在信息推送中内置一些多元、均衡的声音吗?但张一鸣显然有自己的立场。2016年《财经》杂志采访他时,他比较详细地讲了他的技术价值观。最近重读,概括如下:

1、头条不是媒体公司,“因为我们不创造内容,我们不发表观点”,头条是一家科技公司,是为了解决信息分发问题而创办的。
2、违背法律法规就必须干预,但头条不干预用户喜好,不干预在社会和法律容忍下的多样性内容。“我本身并不认为低俗有什么问题。你在机场看到的杂志是一回事,在火车站看到的又是另一回事。我希望内容的分布符合需求的分布。机场的人看机场的内容,火车站的人看火车站的内容。如果说以前让机场的人看到了火车站的内容,那是技术问题。”“用户看八卦、娱乐、笑话等内容又有什么问题呢……大部分人是需要围绕一个东西转的。不管这些东西是宗教、小说、爱情还是今日头条,用户是需要一些沉迷的,我不认为打德州、喝红酒和看八卦、视频有多大区别。”
3、“媒体是要有价值观的,它要教育人、输出主张,这个我们不提倡。因为我们不是媒体,我们更关注信息的吞吐量和信息的多元。我们会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但我们不想教育用户。世界是多样化的,我不能准确判断这个好还是坏,是高雅还是庸俗。我也许有我的判断,但我不想强加我的判断给头条……如果你是个邮局,你不同意《XX时报》的价值观,但邮局能不发行《XX时报》吗?多数人认为他的价值观就是主流价值观,他们总是习惯围绕价值观,而不是围绕事实。这是我反对的。同时,我们确实不应该介入到(价值观)纷争中去,我也没这个能力。如果你非要问我头条的价值观是什么,我认为是——提高分发效率、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这是最重要的。”批评张一鸣很容易,但他关于用户、价值观、对用户进行教育等方面的思考,自有逻辑。人性到底是什么?到底有没有媒体所期待的那种进化?或者说,到底应该如何进化?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我是媒体人,2016年央视《对话》张一鸣那期节目,我作为媒体嘉宾参与,当时我说“今日头条可以带来更多的你,而不是更好的你”(大意)。钟睒睒当过媒体人,媒体人强调价值观,所以他这样喊话张一鸣:把网络变成一种技术算法,变成一种玩弄民众智商的游戏,这是不可以的。张一鸣如何作答?如果直接援引他在《财经》访问中的话,可能是这样:(我们不是玩弄民众智商)我们是满足用户需求。历史上精英们一直在试图让大众拥有很高的精神追求,但社会整体从来没有达到过这个目标。以前的媒体精英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认为自己特别希望导向的才是特别重要的。但多数人的强烈主张,从历史上看,多数都没有产生多大价值。这的确是很吊诡的现象:张一鸣本人是有价值观的(如“延迟满足感”),字节跳动是有价值观的(如始终创业,求真务实),但字节跳动的产品(如头条)却“没有”或“不设”价值观。不过,尽管张一鸣不认为头条应该有价值观,但他并非不在意信任。他思考的角度是这样的,“我们认为流量是重要的,流量的信任度同样重要。如果你的流量信任度低,你的商业转化率就会低……我们打击低俗也是这个目的,因为低俗会直接导致我们的广告没人信。只不过这恰好跟大家的善恶观是吻合的。”
难以删除的是情绪

虽然张一鸣心中的平台“没有价值观”,但能够约束平台的法律,有价值导向。如果钟睒睒一定要让今日头条、抖音、张一鸣向他及家属道歉,却一直等不到,这个性格强悍的人会诉诸法律吗?如果是,应该是一次很好的普法教育。钟睒睒要求对方,不要以任何所谓“避风港”原则进行搪塞。所谓“避风港”原则,源于1998年美国的《新千年数字版权法》,其第512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接到通知后及时删除侵权内容的情况下不承担责任。中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2006年发布,2013年修订)也借鉴了这一原则,网络服务提供者只有在知道侵权行为或侵权内容的存在后才有义务采取措施,如删除、屏蔽或是断开链接等。但法律上除了“避风港原则”,还有“红旗原则”,是指当侵权事实显而易见,像“红旗一样飘扬”时,网络服务提供者不能假装看不见,或者以“不知道侵权”“未接到通知”等为由推脱责任,不履行对侵权作品的审查及删除链接义务。中国《民法典》第1197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不知道钟睒睒当初被“网暴”时,是否向抖音、头条提出过维权并出具了侵权证据。我的猜测是,如果有非常明确的证据并走了流程,抖音、头条不太可能不做删除,因为法律风险很大。估计是举不胜举,删不胜删,即抖音、头条上存在大量不讲事实、随意跟风、情绪化地伤害钟睒睒和家人形象的碎片化信息,海量一般,如果要一一锁定、提供证据、走完流程,根本不可能。所以看上去,抖音、头条是任其发酵。情绪,以及让情绪主导“事实”——“我认为它是事实,它就是事实;我愿意相信它是事实,它就是事实”——从世界到中国都在弥漫,即所谓“后真相”,谁都被裹挟其中。唯机器算法超然于外,因为它不会感同身受。我不喜欢头条、抖音上的大量内容,但并不愿意将它们归咎于张一鸣个人的价值观和操守问题,事实上字节跳动也耗费了巨大的人财物力在做“净化”,问题的实质是——抖音头条是社会情绪的反映,上面的大量“信息”都是社会中的个人,在某种境遇、共情下的“主张”或“跟随”,这就是他们对于“正确”的理解。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根本不同就在这里:传统媒体有一套标准,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行使采编权,社交媒体本质不是媒体而是社会,是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想法的聚合。社会有多分化,社区就有多分化,甚至更加分化和撕扯,因为发言者比线下更自由,在线下发言时会有顾忌和衡量,而线上无所谓。无论是因为官方的“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还是民间受伤者的呼吁与追究,网络平台一直也在响应、删稿、删帖,但情绪是很难删除的。如果不从情绪产生与蔓延的基础着手,从钟睒睒到普通人,随时可能被“网暴”的命运将永无休止。社会情绪造就了平台内容,但平台也不完全是被动的。平台既是社会的投影,也在参与塑造社会。它们完全应该做得更好。这是“钟睒睒时刻”的真正意义,他不仅是为个人呼吁,也是为太多在网暴、谣言中的受伤者呼吁。钟睒睒说,那些天天骂我的人和我一样也是受害者,因为他们没从中受益,而发财的是算法平台,算法是始作俑者。在这一点上我有不同看法,那些天天骂人者,就不是害人者?平庸的恶就不是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为人之本。现如今,因为个人的问题和情绪,就伤害无辜,祸及他人,这种事情还少吗?这当然有我们的社会建设做得不够、不好的原因,但全社会必须有一个起码的共识,就是不能随便伤害他人。从名誉权到财产权生命权,都不能。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看时间表,还有四分之一个世纪。伟大复兴绝不只是经济的勃兴,还应包括人的全面发展意义上的进化,人的现代化。心智健全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新质生产的重要性。110年前,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表创刊词《敬告青年》,对青年提出六点要求:自由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像的。今日来看,我们离科学态度依然还有很远,现代公民的教育、法治的教育也远远没有真正普及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这个世界会更好吗?有努力才有可能

因为钟睒睒提出了“官方没有干预是失职”的问题,有不少朋友问我,接下来会不会像几年前“防止平台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那样,开展针对新平台的一轮新的整顿?

首先,我认为不会。因为无论从客观事实还是政府判断的角度,平台经济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日益凸显的,有利于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并推动技术和产业变革朝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加速演进。
今天大量的经济、消费、就业已经和平台不可分离,或者说,平台已经贯通于国民经济循环的各个环节之中,事关扩内需、稳就业、惠民生、赋能实体经济等,发挥着基础设施的作用。没有平台经济,中国企业的消费者响应速度、创新迭代速度、柔性供应链程度也不可能达到今天的水平。农夫山泉赣南助农令人尊敬,但拼多多作为中国最大农(副)产品上行平台,“腿上有泥”,深耕农业,助农富农,资助农业科技,也在扮演正向角色。拼多多加剧了“内卷”,但没有拼多多同样有“内卷”,这是由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30%而中国消费只占全球的13.5%、中低端产品的供应链过度发达这一基本国情决定的。如果你去过义乌小商品市场,会看到也很卷,一分一厘在卷,就这样卷到了全世界。抖音电商也很卷,很多企业抱怨投流的费用占了支出大头,这是事实,我认为也不健康。但根据抖音电商2023年度总结报告,这一年共有884万作者通过直播、短视频、橱窗、图文等形式在抖音电商平台上带货,累计GMV破10万元的作者数量超过了60万,所以抖音也给众多创业者带来了低成本的机会。没有平台,我们的就业会更麻烦。过去几年对于互联网平台的整顿,取得了很大成效。对于仍然存在的典型问题、复杂问题要加力求解,但无须大动干戈,因为都是漫长的问题,有深刻社会经济根源的问题,疾风暴雨也无法根除,要立足长远,多策并举,有效慢调。其次,我认为拼多多和字节跳动需要高度重视来自社会的批评。拼多多平台上的盗版书问题,抖音和头条上罔顾事实的“后真相”问题,经常被批评,却难以真正改变。如果不警醒,不反思,不改观,必有严重后患。即使张一鸣不道歉,社会也会记上这一笔。一笔笔记多了,总有道歉时。明确规则、划清底线、加强监管、规范秩序、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形成治理合力,这都是从未改变的口径。可能有一时的松紧变化,但企业绝不能自己放松。钟睒睒发出的声音有如此大影响不是偶然的,应该视为一种强烈而现实的社会预警。“钟睒睒时刻”提出了问题。这个时刻不应该被浪费。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才是更大更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拼多多、头条和抖音要正视,微博、快手、B站,以及更多的互联网平台都要正视和反思。明年,今日头条13岁,拼多多10岁,抖音9岁,都很年轻,但以其影响和作用之大,真的都到了需要更多站在商业文明和高质量发展视角而不是推荐算法视角思考自己命运的时候了。希望这些年轻的“设施”有更好的成长,利国利民,也利自身。技术很重要。但站在社会角度,信息即呼吸,价格即信号。关系到这些最根本要素的技术公司,不可只从技术的单向度对自己定位。拼多多和字节跳动会通往哪里?希望这篇文章和最近的很多声音能引起它们的思考。这个世界会更好吗?但愿世界会更好。有努力,才有可能。周而复始的世界永远是昼夜交替,人性的多面和暗面永远存在。但让更多文明的光照到心里,世界总会更多一些希望。



来源:第一财经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oMJjvcJXYbfI3N8x0_81Q
编辑:程正元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10-28 21:20:30
【案例】
快讯!今年全国广电服务业总收入已破万亿
传统广播电视机构总收入4187.34亿元,网络视听服务机构总收入5841.90亿元。
经初步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广播电视服务业总收入10029.24亿元,同比增长4.73%。
其中,实际创收收入8959.82亿元,同比增长6.37%。
按主体分,传统广播电视机构总收入4187.34亿元,网络视听服务机构总收入5841.90亿元。全国广播节目播出时间1161.90万小时,电视节目播出时间1373.91万小时。
截至9月末,全国有线电视实际用户2.07亿户,广电5G用户2936.62万户。

来源:广电独家(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10-4 22:37:52
【案例】
七大中央媒体,招哪个学校的学生最多?
2022年到2024年,近3年的校招录取生源毕业院校统计。
1、除了新华社2022年校招数据外,以下所有统计数据,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新华社2022年校招名单来自新华网公示。
3、新华社只公布了2022年的校招录取名单,2023年和2024年的没有公布。
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未公布2022年﹣2024年校招名单。5、《求是》杂志社2022年、2023年没有开启校园招聘。6、光明日报未开启2024年校园招聘。

来源:研学小岛(小红书)
链接:https://www.xiaohongshu.com/explore/66eebc9d000000001e019ca2?secondshare=weixin&share_from_user_hidden=true&appuid=&apptime=1728048833&share_id=&xsec_source=h5_share&xsec_token=CBD4e792kCEgT0kAZImiNsv4j_5DGHupBl3wRasydfp30=&wechatWid=a1170551b57cdd48a0decdbd3e197cae&wechatOrigin=menu
编辑:徐思凡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10-2 17:33:01
【案例】
35位新闻学毕业生就业去向
  前段时间,网上曾经掀起过一阵关于“新闻学是不是天坑”的讨论,正反双方吵得不可开交,但时至今日,也没吵出个最终结果。那么新闻学专业,究竟值不值得报考?新闻学毕业生,真实的去向和薪资情况,究竟怎么样呢?为了让大家有个更直观的了解,我从做这个账号以来、收到的1000余份不同专业的投稿中,整理出了6所院校、35位新闻学毕业生的真实经历,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6所院校当中,包括1所985,2所211,1所一本,2所二本,毕业年限在2-13年不等,我总结了一下,毕业去向主要包括5类。
    1类,体制内,占比34%,年薪7-20万,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宣传、党建、文秘、行政、新媒体运营,一般是综合办公室或宣传部门,去做一些写材料和运营类工作。薪资水平,跟各地的经济水平挂钩。而且近几年的新闻学,不管是考公还是考研,竞争都是异常激烈,想要脱颖而出,就只能拼命去卷。
    2类,转行,占比31%,年薪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工作岗位包括互联网产品经理、银行柜员、中学老师、会计、销售等,与其他专业相比,转行比例的确算比较高了。至于原因,我觉得跟小语种、市场营销一样,那就是缺少核心竞争力,外行的人,甚至比本专业做得还好。
    3类,宣发策划,占比14%,年薪在12-30万,工作岗位主要包括宣传文案、营销策划、品牌公关,负责公司的产品宣传,以及推广活动的策划,撰写编辑软文和材料等,但同样存在“谁都能干”的尴尬现象,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新闻学的对口岗位。
    4类,影视传媒,占比11%,工作内容一般为电影、电视剧、娱乐节目及MV制作等相关工作,而混影视传媒圈的,薪资水平差距极大,干得好的名利双收,干得差的饭都可能吃不上。
    5类,电视台/报社,占比9%,年薪10-25万,这算是新闻学最对口的去向了,但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台和报社不复当年荣光,岗位也愈发稀缺,对学校和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转型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新媒体岗位的机会,对于愿意尝试的人来说,倒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总的来说,新闻学专业的就业情况,确实不太理想,虽然统计样本较少,但31%的转行率,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如果没有考公的想法,对新闻传播工作也不感兴趣,那还是慎重选择这个专业吧。最重要的是,新闻工作者控制着信息流量与舆论导向,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坚守新闻的良知,担负起社会责任,是新闻工作者最基础的精神底线,如果你打算进入这个行业,请坚守住这个底线!
    最后,新闻传播学领域的顶级高校(A+/A/A-学科)如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
PS:我本人是个山东农村90后,也曾因为信息差的缘故,求学、求职路上走过很多弯路,所以才在2020年底,创建了这样一个分享账号,通过学长学姐们投稿的亲身经历,给后来者提供一些参考,也欢迎更多人分享自己的经历。你的经历,或许会成为他人前行的光。#专业报考指南# #志愿种草指南#
来源:那些无名之辈(微博个人号)
编辑:徐思凡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9-25 22:58:42
【案例】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

9月23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央视市场研究(CTR)、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委员会在京联合发布《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4)》。蓝皮书主编、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崔保国发布,2023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为31518.23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同比上升8.38%。
智媒时代创造新的传媒生态系统
蓝皮书说,2023年,受线下消费的复苏、企业经营的降本增效和科技新概念的影响,传媒产业经营环境逐渐恢复正常,修复与增长成为主旋律,传媒产业总规模增速回归正增长。二次元游戏的竞争、直播电商的崛起、短剧赛道的火爆等现象的出现表明,拓展新的玩法赛道或者弥补已有潜力赛道,是传媒企业在存量竞争中突围的关键。资本市场中,传媒行业指数走势与科技行业指数走势趋同,折射出传媒产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导向。从趋势看,创新性解决方案的构建以及与大模型技术共生的新逻辑体系是传媒产业发展要抓住的技术机遇。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重塑媒介形态与传媒业态,成为推动传媒生态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国传媒产业呈现数字技术大范围研发与应用、媒体积极布局AIGC赛道、受众主体性凸显、细分行业数智化发展的明显特征。发展传媒新质生产力、加强人工智能与数据治理、创新国际传播模式将成为未来传媒产业发展的重点。
在媒体业态层面,2023年中国传媒产业主要细分行业实现一定的恢复与发展,且多个细分行业的收入达到3年来最佳水平。报刊行业收入正在逐步从传统的发行收入、版面广告收入向发行收入、版面与数字广告收入、多元化经营收入等多重收入结构转变。中国移动互联网已进入深度存量时代,加之用户线下消费潜力充分释放,2023年移动数据与互联网业务收入稍有下降。
从媒介形态来看,数字媒介发展态势强劲,手机用户数量、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等数据整体保持上升状态;广播、电视播出时间波动较小,用户已显著向在线音频、在线视频迁移;电影院数量、营业电影银幕数量稍有增加,但增速趋缓,市场处于基本饱和状态;传统纸媒站在数字化转型的岔路口,报纸、期刊等出版总印数均处于下降状态。
蓝皮书指出,智媒时代创造了一个传媒技术高速迭代、传媒主体泛媒介化、信息渠道去中心化、用户个体感知进化的传媒生态系统。2023年,在政治、经济、技术、社会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传媒生态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媒介形态、媒体业态。这些新变化一方面增加了生态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在竞争、互构中改变甚至重塑了原有的媒体生态链,对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舆论生态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预测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趋势
蓝皮书分析提出传媒产业未来发展主要趋势。
全球媒体呈现数字化转型与超级平台垄断的趋势。超级平台垄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谷歌、苹果、Meta等平台横跨全球,“超级应用”的数字平台已经全方面嵌入日常生活,并将在媒体格局中造成日益重要的影响。从媒介形态和媒体业态来看,全球传媒业与中国传媒业呈现较为一致的特征,即突破性技术的大面积应用促进传统传媒业数字化转型。AIGC、Web3、5G、VR和AR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重塑传媒业的未来发展路径。
数据沉淀推动传媒新质生产力场景延伸。驱动数据要素的价值创造,加快形成传媒新质生产力,为实现文化大数据体系明确方向,为传媒产业发展提供新可能,也将推动传媒业数据资产化、产品化,并进一步探索数字文化消费场景、应用场景可成为传媒产业资产增值、多元经营、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
AIGC赋能传媒生产,传媒竞争出现新赛道。AIGC、Web3、5G、VR、AR等突破性技术的大面积应用,重新塑造了媒体和娱乐的未来轨迹,也为产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总体来看,对全球传媒业而言,拥抱技术创新和控制管理风险将是未来一年的重点。数字技术和数字媒体的发展给传媒行业开辟了很多新赛道,网络视频、网络音频、网络直播、直播电商、垂类媒体、本地生活、户外智能大屏等媒介形态不断火爆,也为传统媒体的转型带来新机遇。
互联网协同治理与创新发展需要平衡点。2024年将是中国全面走向数字治理的一年,中国的互联网治理将从被动应对互联网风险向主动、前瞻性防御转变,从内容与平台治理向人工智能治理、数据治理调整,并将在全球数字治理秩序构建中发挥更大作用。在全球范围内,数字平台企业将持续成为各国监管重点,数据治理与人工智能治理进入新阶段,朝着更加完善的立法和更加严格的执法机制发展。
中国媒体出海与国际传播展现新趋势。以网络游戏、网络文学、影视为代表的文化产品成为中国传媒行业文化出海的“三驾马车”。在中国元素、中国故事、中国模式颇受关注的同时,中国主流媒体也在积极拓展自身传播渠道,通过成立海外传播中心、打造海外内容品牌等战略升级,不断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

来源:传媒瞭望(公众号)
编辑:李佳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9-2 22:01:29
【案例】英《数字新闻报告》: 大众对AI新闻疑虑之深“令人惊讶”

  新华社专特稿(孙硕)路透社新闻研究所17日发布的年度《数字新闻报告》称,大众对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制作的新闻产品疑虑颇深,其程度“令人惊讶”。

  这份《数字新闻报告》基于舆观调查公司今年1月至2月间对47个国家和地区近9.5万人开展的调查做出上述结论。

  报告称,随着谷歌和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等科技巨头和初创企业开发出可以提供新闻信息摘要、从原始新闻网站引流的工具,全球新闻行业面临一个由生成式AI带来的新型挑战。

  然而,报告指出,大众对AI生成的新闻内容持怀疑态度,尤其是涉及战争等时政类话题的“硬新闻”。52%的美国受访者和63%的英国受访者表示,主要靠AI生成的新闻让他们感到“不舒服”。

  报告主要作者尼克·纽曼说,大众普遍担心AI会影响新闻内容的可靠性和可信度,“疑虑之深令人惊讶”。

  调查发现,比起生成式新闻内容,受众更愿接受记者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在转录和翻译等幕后操作中使用AI技术。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受访者认为,应该“让AI为记者提供技术支持,而不是取代他们”。

  这份报告还提到,越来越多人不愿关注新闻:近3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有时或经常主动“回避新闻”,而在2017年,这一比例为29%。

  这是因为,不少人觉得新闻令人产生“无法介入世界大事的无力感”,或是铺天盖地的信息让人觉得疲劳、无聊。报告说,乌克兰和中东地区的冲突可能是当前大众回避新闻“达到前所未有程度”的原因之一。

  同时,全体受访者中,59%的人表达了对网络虚假新闻的担忧,这个比例比去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其中,南非和美国比例更高,分别为81%和72%。这两个国家今年都有重大选举。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链接:http://www.news.cn/mrdx/2024-06/19/c_1310778880.htm

编辑:程正元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9-2 14:54:38
【案例】全国报纸去年营收616.6亿元,利润总额66.4亿元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作者:朱映伊 |原标题:《中国报业创新发展报告(2023年度)》在广西南宁发布
9月2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广西日报社协办的第三届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南宁开幕,会上发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报业创新发展报告(2023年度)》(以下简称《报告》),系统阐述了2023年我国报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报告》指出,在整体向好的基础上,全国报业以全媒体传播体系为建设目标,在内容生产、技术应用、传播渠道、体制机制、人才培育、运营服务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创新发展新态势。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2023年度报纸核验情况,全国2168家报纸出版单位共出版报纸2405种。全国报纸印刷总量基本稳定,全国报纸总印数达到260.1亿份,总发行量为258.4亿份(含电子报发行量),营业总收入616.6亿元,利润总额达66.4亿元,利润总额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坚持移动优先策略,积极完善传播矩阵,全国报业新媒体渠道总量达到12438个。全国报业新媒体年度利润总额为9.3亿元,同比增长7.3%,新媒体收入成为拉动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



来源:编前会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n8YhNbO_8pt5de1D9LfPA
编辑:程正元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8-31 20:18:27
【案例】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4年7-8月优秀畅销书排行榜发布!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7-8月优秀畅销书排行榜



01
伟大的中国大运河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国家博物馆 编著

02

了不起的敦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巫鸿 荣新江

03

空城纪
译林出版社
邱华栋

04

听漏
长江文艺出版社
刘醒龙

05

亲爱的人们
湖南文艺出版社
马金莲

06

中国经济的未来可能性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蔡昉

07

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理论内涵、实践要求与战略选择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昌林 主编

08

中国骄傲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柳建伟 主编

09

绣虎少年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汤素兰

10

国之重器:如何突破关键技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欧阳桃花 曾德麟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7-8月优秀畅销书排行榜




01



伟大的中国大运河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国家博物馆 编著
了不起的敦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巫鸿 荣新江

“中华经典百句”丛书

中华书局
陈引驰
中国式现代化的传统文化根基

江苏人民出版社
沈湘平
中华文化传承十二讲

人民出版社
杨学文 主编
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

中信出版集团
叶舒宪 主编

问道:中国现代学者藏书与治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张鸿声
汤一介讲中国哲学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汤一介
国学的演变

孔学堂书局
陈来
汉代文人的历史

文津出版社
于迎春


02



空城纪

译林出版社
邱华栋
听漏

长江文艺出版社
刘醒龙
亲爱的人们

湖南文艺出版社
马金莲
锦衣

浙江文艺出版社
莫言
蔷薇蔷薇处处开

花城出版社
王蒙
同舟

作家出版社
忽培元
京西故事集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凸凹
入瓷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梁晓声
野色

中信出版集团
索南才让
无尽青春故事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法] 马塞尔·普鲁斯特 等



03



中国经济的未来可能性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蔡昉
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理论内涵、实践要求
与战略选择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昌林 主编
迈向物流强国:
中国物流业系统性
变革与高质量发展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魏际刚
重塑经济增长
重塑经济增长
中信出版集团
张立洲


数智时代:打造智慧城市
数智时代:打造智慧城市
湖南人民出版社
陈晓红
数字金融:改变与重构
数字金融:改变与重构
浙江大学出版社
王义中
具身智能

中译出版社
刘志毅
银发经济:从认知到
行动的商业创新路径

机械工业出版社
李佳
科幻中的战略思维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路江涌
多代社会

中信出版集团
[西班牙] 莫洛·F·纪廉



04



中国骄傲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柳建伟 主编
绣虎少年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汤素兰
我们的乒乓球队

天天出版社
刘海栖
九歌

人民文学出版社
林彦
少年筏子客

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
刘虎
给妈妈的一百万封信
接力出版社
木也 著 友雅 绘
一起读论语

天天出版社
孟琢
“恐龙人”系列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麦然
掉了

明天出版社
李慢 文/图
我要一个人睡觉

少年儿童出版社
[日]  石井睦美 著
[日]  小鲛矢雪 绘



05

科技生活



国之重器:
如何突破关键技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欧阳桃花 曾德麟

神机妙算会“银河”

人民邮电出版社
司宏伟
“芯”比心:
“机”智过人了吗?

浙江大学出版社
周昌乐
华夏日常生活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志生
宇宙的另一种真相

中信出版集团
严伯钧
了不起的化石

人民邮电出版社
冯伟民
寓医于食:
中国人的饮食智慧

人民卫生出版社
赵霖 等 编著
突破:我的科学人生

译林出版社
[美] 卡塔林·考里科
教育新语

中信出版集团
[美] 萨尔曼·可汗
疯狂的物理世界

广东人民出版社
[德] 乌尔里希·沃尔特

温馨提示:《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优秀畅销书排行榜已在北京图书大厦设立展区




来源:微信公众号好书品读
编辑:刘子靖
审核:杨为民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LkUB4FUkkJcuuMnH18nKQ

编辑:刘诗扬

图片 24.png (465.1 KB, 下载次数: 5)

图片 24.png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5-23 18:54:38
【案例】

    广电总局公布地级以上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及频道频率名录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最新地级以上播出机构及频道频率名录、教育电视台及频道目录和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名录。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地级以上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及频道频率名录、教育电视台及频道目录和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名录,共包括389家地级以上广播电视播出机构、33家教育电视台2099家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此次公布的教育电视台数量比2023年11月10日公布数量减少一家(位于陕西的咸阳教育电视台)
详情如下: 地级以上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及频道频率名录(截至2024年3月31日)


详情见公众号原文

原标题:
全国有多少家广播电视台?广电总局公布最新名录
来源:广电独家
编辑:李佳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