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新闻语言的语用案例

查看数: 178732 | 评论数: 1459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0-10-21 21:17

正文摘要:

【案例】1 河北大学撞人案件最新进展 作者:sunan136   发表日期:2010-10-20 13:23:00          老子副局长,儿子更嚣张。飞车一百脉,横行路中央。艺低人胆大, ...

回复

刘海明 发表于 2023-5-9 20:57:34
【案例】
谐音





编辑:洪韵

刘海明 发表于 2023-5-9 21:43:23
【案例】
词汇




编辑:洪韵

刘海明 发表于 2023-7-31 22:06:04
【案例】
负增长





编辑:洪韵

刘海明 发表于 2023-8-5 20:17:28
【案例】
不是吓唬你,新闻你快看不懂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些词开始看不懂了。
什么摩擦性失业、元宇宙、二次元、赋能、闭环、孵化……新名词层出不穷。
这些词来自于哪?大多是新闻或者社交媒体。
唉,只能说,时代抛弃你,连新闻都不跟你打招呼。
01
MCN
短视频机构。其实就是把网红都骗到一个群里,再骗网红的钱。
02
私域流量
朋友圈
03
摩擦性失业
说白了就是临时性失业。意思是你一定会找到工作,但你在找工作的时候处于失业状态,这就是摩擦性失业。
04
布局
画饼
05
元宇宙
来源于科幻小说,指利用科技手段创作的虚拟世界、数字生活空间。人可以以数字身份参与和生活在其中。本身没有什么新技术,就是现有技术的整合。
06
二次元
源于日本,原指二维空间。早期的动漫、游戏都是由二维世界构成,画面是一个平面,称作“二次元”世界。目前我们常听到的“二次元”,大多是指中国动漫产业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特殊含义,专指“个性”、“潮流”、“年轻”。
07
互联网思维
把牛吹到天上去
08
势能积累
其实就是积累,但是加上“势能”二字显得很牛。当你没有任何成果的时候,你都可以说你在做“势能积累”。
09
云计算
让人们像用水用电一样使用计算资源。怎么说呢,一个最简单的理解就是:
作为共享时代的产物,云计算其实就跟电网供电一样,在什么电器需要供电的时候,就会消耗电能,如果不需要的话,就可以暂时待机。
现在我来打个比喻:
过去喝水呢,家家户户都挖了水井,而现在有了水库以及自来水公司,每家每户铺了自来水管,人们一拧水龙头就能喝到干净新鲜的水,如果我们把水管看成通信网络,把水龙头看成我们的手机、平板、个人电脑,那么自来水公司的各种水处理设备和水源就是云,从水源地采水、消毒、净化、存储的过程就是云计算,而把自来水送到家里,并按照用户的用水量进行收费就是云服务。
10
闭环
企业管理的一个名词,原指企业经营管理中供、产、销一环扣一环形成系统,相互支持相互支撑。疫情防控中的闭环管理,可简单理解为点对点,不与其它人接触。
11
赋能
来源于管理学,通常和授权一起使用,叫“授权赋能”,其实就是指“赋予能量和能力”。
12
新旧动能转换
发展经济学名字,新模式替代旧模式,新技术替代旧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替代旧材料旧能源等。理解为“更新换代”就好了!
13
供给侧
经济生活中的供给方面。打个比方,你去买菜,卖菜的就是供给侧。
14
内卷
就是说,社会资源有限,争夺它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每个人得到的都越来越少,却付出的越来越多,活得越来越累。通俗地讲就是不必要的内部竞争,大多数人吃亏,少数人得益。
15
工作颗粒度
指具体工作内容的具体程度。颗粒度越细,表示细节越详尽,越有助于了解事情的全貌;颗粒度越粗,表示细节越少,更多的是抽象概括。
16
正向设计
中国独创。通常是指不以仿制山寨为手段,吸收各种现有技术和成果,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设计制造一体化能力。
17
沉浸式
深入、投入、忘我、融为一体。“沉浸式调研”,就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另一种说法。
18
上下游企业
提供资源、原材料的叫上游。生产成品及提供服务的叫下游。比如果汁饮料行业,种果树的叫上游,造果汁的叫下游。
19
主观能动性
主动、积极、自觉去干事创业的热情和行动。
20
静默管理
暂停办公,暂停营业,暂停运营;不聚集,不流动,不出门。
21
新能源汽车
电瓶车。
22
负激励
罚款扣钱。
23
底层逻辑
一个网友一针见血地回答: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底层逻辑”是这些骚话漫天的快餐知识学者造出来的词,其实就是推动复杂事物发展内在的主要矛盾。
我这才看明白,啥,所谓底层逻辑说的不就是高中政治课本上就学过的嘛。
24
海绵工程
城市中用吸水材料建设的工程,通常上面是公园,下面有蓄水功能,可实现水源再利用。
25
工业母机
车床、铣床、刨床、钻床、镗床、磨床、制齿机等制造机器设备等使用的工具机械。
26
迭代升级
在重复消化吸收原有知识和技术基础上,不断提升,不断加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7
网格化管理
大块变小块,责任到人。
28
高净值人群
资产净值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个人,超级有钱人。
29
HR
人事,日常常用于称呼人事主管。
30
碳中和
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抵消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
31
热射病
重症中暑。
32
报复性消费
放开限制后,疯狂消费行为。
33
经验萃取
分析总结,吸取经验。
34
砥砺前行
经历磨难、克服苦难、往前进步。砥、砺都是磨刀石,代指磨难。
35
灵活性居住者
流浪汉。
36
灵活就业
无业
37
降维打击
实力碾压
以上纯属个人理解,不保证学术严谨性,敬请谅解!
来源:网际世界
编辑:洪韵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6-8 15:33:23
【案例】

修辞


这两天看到媒体上,把高考演绎成生死攸关的一件事,心里很不是滋味。殊不知这只是顶层设计者的一个筛子,考生只是一粒豆子,筛下去的和留下的最终都将制成豆制品供他们享用!



编辑:刘诗扬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6-7 23:13:33
案例
每周评论|李云芳:应严格“新闻”“媒体”两词的使用

导读:对于不具备一类采编资质、非国家正式设立的信息传播机构,最好不要叫XX新闻,不要称其为社交媒体;“自媒体”也最好不要用“媒体”的字眼。
B站上最近有一个视频《“哦,他是学新闻学的”》,受关注度很高。
一个人远远地朝垃圾桶扔垃圾,第一遍没扔进去,垃圾掉在了桶外,回头扔第二遍才扔进去。一个所谓的网络“新闻号”,拿到了相关视频,刻意删掉了将垃圾第二遍扔进去的画面,只保留了第一遍垃圾扔在桶外的画面,发布到网上,引发了网友的集体批判,视频上了热搜。
另外一个MCN主播蹭热度,跑到扔垃圾的现场出镜拍视频,以“批判者”的姿态表示自己拿到了监控录像,证明另有真相,呼吁观众不要盲目跟风恶评,因为你看到的可能是某个视频号恶意剪辑出来的。
至于扔垃圾的当事人,也跑到网上开启直播,讲述事情的全过程,对造谣者进行控诉、声称要采取法律措施。他直播时还频频感谢网友打赏并呼吁网友关注自己的账号。
视频的最后,“包袱”抖开,一个人跳出来说这是该MCN机构自导自演的故事策划,三组人都可以从中得到大流量:恶意剪辑者既可以收获造假的流量,还可以收获道歉的流量;蹭热度的主播收获了口碑和流量;所谓被造谣的当事人,可以赢得大量粉丝和打赏。即使是观众,也“收获了情绪价值”。
这个视频拍得很精致,生动地讽刺了视频平台上存在的“追逐流量”的乱象,让受众直观地体会到网络上的争议和情绪是可以被设计、被操弄的。
不知道是刻意还是无意,这个视频起的标题是《“哦,他是学新闻学的”》。这引发了人们的激烈争论,尤其是新闻学的学习者研究者、新闻业的从业者,在这条视频下面的评论里努力解释、批评。
有网友帮作者搞起了断句,称标题不是“学‘新闻学’的”,而是“学‘新闻’学的”(类似“玩游戏玩的”,意为模仿新闻)。
第一种解释下的标题,当然不能让人信服,这也是新闻学子和新闻从业者意难平的重点所在。新闻学有自己的原则、要求,笔者不是搞理论研究的,就单纯援引一些明文规定吧,《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要求新闻记者必须“遵守法律规定和新闻职业道德,确保新闻报道真实、全面、客观、公正,不得编发虚假报道,不得刊播虚假新闻,不得徇私隐匿应报道的新闻事实”。而前述视频讽刺的“流量至上”现象,显然无原则无底线:罔顾基本事实,恶意剪辑视频,搬弄是非、挑动情绪,最终达成拉流涨粉获利之目的。这不是新闻学,而是“操弄学”。
第二种解释下的标题,是“学‘新闻’学的”。这个视频呈现的很多套路和梗来源于“秦朗丢寒假作业”事件,比如也是自导自演,甚至一个主播账号名字“杯一川”都有模仿秦朗事件中涉事主播账号“猫一杯”的意思,视频末尾还用了冰箱里找到了寒假作业的设计梗,上面写着“道德和法治”。这就是源于现实讽刺现实了,倒也无话可说。
最近听一位清华大学的研究者演讲,称现在很大比例的受众接受信息时不求证信息真假。笔者以为,这一方面是人的惰性使然,抱着手机在信息海洋里冲浪,任凭各种信息在脑子里跑马撒欢是最简单最安逸之事,什么怀疑精神、什么查核来源、什么兼听各方——“你累不累啊”。
另外,如今的信息生态,也着实容易让人混淆不清,无从明辨。
在前述视频的评论中,有人写到,“学新闻和搞新闻的不是一批人,所谓的新闻号也未必是新闻号。”“现在新闻已经和很多自媒体发布的混淆了……现在什么猫猫狗狗都能来发所谓的新闻,反而是真正的新闻没人看了。”
笔者也经常被问及:“你们和今日头条、腾讯新闻之类有什么区别?”“有个自媒体号发了一条新闻,很震惊,你们怎么都没有报道?”……然后,笔者就要忙着解释,这不是一条新闻,就是“自媒体”的捕风捉影、演绎发挥、猜测推理;这“自媒体”也不是正规的新闻媒体,就是个人账号随意发的内容。
笔者建议,本着对信息发布严肃、负责的态度,应该严格一下“新闻”“媒体”两个词的使用。不具备一类采编资质、非国家正式设立的信息传播机构,最好不要叫XX新闻,不要称其为社交媒体,可以直接称呼为社交平台或者信息平台;“自媒体”也最好不要用“媒体”的字眼,就叫个人博(播)客、个人账号(视频号),比如XX博主。“新闻”和“媒体”两个字眼,最好专属于具备一类采编资质的机构媒体。这样受众在网上冲浪时,看到带“新闻”“媒体”字眼的,就可以当作明辨真假的“灯塔”。
当然,这有一个大前提:机构媒体要有能力满足公众关切的信息需求,有事主动发声,供给有效内容。
媒体融合十年来,一直呼吁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主流媒体占据互联网主阵地。“挺进”和“占据”,就要高高举起价值内容的大旗,让自己有料可依赖、清晰可解惑。在信息恣肆横流的主战场上,主流媒体如果不时被淹没,不时失位失声,也就很难当好主力军。
(作者为澎湃新闻副总编辑)


来源:青年记者杂志


编辑:刘诗扬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6-5 23:08:21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6-2 16:50:07
【案例】
“房贷首付”

编辑:徐思凡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5-31 23:34:27
【案例】
“国家储备虎”

编辑:徐思凡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4-28 18:52:03
【案例】


单车上牌
水稻上山
提灯定损
恶意返乡
指鼠为鸭
禁烧秸秆
烧仓清帐
田间红毯
燃气遥控
航天跳槽
云浩阻耕
科技狠活
纪不懂法
报警四折
潘嘎之交
灵璧借纸
四大名表
姑姑调血
栏不禁风
提锤留车
核子检酸
唐山烧烤
恶意讨薪
卢沟收费

编辑:徐思凡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4-23 19:43:43
【案例】



编辑:徐思凡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4-22 23:07:21
【案例】



编辑:徐思凡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4-19 15:54:30
【案例】

编辑:李佳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