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失实新闻案例集锦

查看数: 154759 | 评论数: 440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0-5-31 21:39

正文摘要: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0-12-1 23:43 编辑 【案例】1                计生委:“北京酝酿放宽生育二胎条件”失实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1月26日08:14  新 ...

回复

刘海明 发表于 4 天前
【案例】

媒体报了假新闻,他们说是因为自媒体……

媒体因误信自媒体用AI生成的内容而报道了错误消息,这锅到底该自媒体背,还是该怪媒体不核实?
纪委监委一工作人员对此的态度是:源头是自媒体博流量。


近日,一条“落马女官员用政府服务器挖出327枚比特币(约1.5亿元)”的劲爆消息,迅速在网络发酵,网传所指为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原局长景亚萍。其后多段视频称,这条消息出自西南某媒体。



中国新闻周刊向该媒体求证,对方工作人员表示,这条新闻并非原创,“目前已删稿”。贵州省纪委监委宣传部的一位工作人员也回应称,景亚萍利用政府服务器挖比特币的说法“是谣言”,其案情并不涉及比特币。
这位工作人员还透露,消息最初是一些自媒体用AI生成,为了博流量,后来被媒体报道,相关部门已就此事沟通。
虽然中国新闻周刊没有点名是哪家西南媒体,但据传媒见闻检索,有网友截图显示,某省内唯一同时拥有新闻出版和手机出版资质的省级手机媒体,曾发布过这则传闻。其报道标题为《61岁女技术型官员景亚萍被查,用政府服务器挖327枚比特币约1.5亿,网友:购买2000套贵州县城商品房》,既未标明消息出处,也用肯定语气将景亚萍与比特币联系在一起。


如今,无论自媒体还是所谓权威媒体,都处在“抢热点、抢流量”的状态。近期假新闻频出,正说明个别媒体早已忽视了传统的“三审三校”审核机制。
出了问题,媒体一删了事,却把矛头指向自媒体。
诚然,自媒体用AI制造谣言有错,但媒体自己不核实就跟风发稿,是不是也应该反思反思呢?



来源:传媒见闻(公众号)
编辑:张席睿

刘海明 发表于 2025-8-9 09:36:45
【案例】


微博AI骗倒一群媒体?“香港浸会大学撤销杨某录取”,大概率又是个假消息!


20250808
媒体跟风炒作、又悄悄删稿,大概率又是因为报道假消息引起的。
前段时间,《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当保洁的我》这样一部根本不存在的短剧,被国内主流媒体纷纷报道转发,后被证实为子虚乌有。现在,“香港浸会大学撤销杨某博士录取资格”的传闻,看起来也是同一个剧本。
先说说杨某是谁。她是武汉大学图书馆“性骚扰”事件中的当事人,因实名举报校内一名男生肖某某,引发全国关注。
87日晚间,一则“重磅消息”在社交平台广泛流传:香港浸会大学已于前一日(86日)将杨某媛从拟录取博士生名单中移除。不少网友拍手称快,有媒体甚至以“实锤”姿态跟进报道,包括《都市现场》《天津日报》《海峡导报》《大河报》《郑州晚报》等权威账号。
但事实很快露出马脚。
该消息的源头,被发现来自几个微博营销号,无任何官方出处。
原来,这些营销号发布的内容经微博AI抓取后,又被一些媒体在未核实的情况下直接引用。
事实上,香港浸会大学早在728日就曾回应此事,明确表示不会对个别个案发表评论。
更关键的是,按照浸会大学的博士招生政策,在武汉大学尚未撤销其硕士学位的前提下,浸会大学单方面取消录取资格缺乏充分依据。
也就是说,真要撤销,也得等“前置条件”成立。
更有包括知名人士在内的多名网友出,杨某压根不是浸大博士生,而是曾任该校研究助理,根本不存在“撤销博士录取”的问题。
综合以上信息来看,这场舆论大戏,有可能是“带节奏”的假消息,而制造该假消息的人,一方面试图对浸会大学造成压力,一方面也可能在倒逼武汉大学尽快给出处理结果。
但最难堪的,还是那些正儿八经的媒体。
在追求速度和流量的战场上,一些媒体忘了最基本的核实工作。几张营销号截图、几个模糊爆料,就急吼吼发稿蹭热度,结果被迫删稿、被网友讽刺“搬运工”。
这不是第一次,肯定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只是每一次跟风失误,都会进一步消耗公众对传统媒体的信任。在AI和信息洪流的时代,媒体更应该守住核实底线,而不是被虚构内容牵着鼻子走。

来源:传媒见闻
编辑:梅镕缨




刘海明 发表于 2025-7-1 17:29:05
【案例】


师洋去世谣言疑AI生成 律师:传播AI谣言仍侵害名誉权,平台或有连带责任

630日,有微博博主卡布叻1珊瑚海等发布消息称艺人师洋被发现在家中去世,并配发了师洋去世的话题。当日,师洋母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辟谣了这一消息。
随后有网友注意到,原博主转发的内容,疑似为AI生成。而该博主也回应称,自己所发的内容来自基于AI技术的微博智搜。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71日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博主发布AI生成的艺人去世假消息,属于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侵害了艺人的名誉权。
师洋去世谣言
内容疑为AI生成
630日,有微博博主卡布叻1珊瑚海等发布消息称,38岁的艺人师洋在628日去世,并配上了多张图片,同时还配上了师洋去世的话题。卡布叻1珊瑚海在发布的内容中称,网友猜测去世原因可能是后来涉足直播行业,长期饮食休息不规律导致突发去世
很快,师洋去世的话题引发关注,不过随后师洋的母亲在接受青岛市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表示,师洋去世为假消息,此前已经被造谣多次。红星新闻记者630日和71日也多次试图联系师洋和其母亲,但是暂未收到回复。
▲20171月,师洋曝光了一组写真照片 图据视觉中国
红星新闻记者71日上午注意到,在卡布叻1珊瑚海的微博上,关于师洋去世的消息并未被删除。
对此有网友表示,该博主发布的关于师洋去世的消息,或为AI生成,因为其发布的内容截图显示来自于微博智搜。红星新闻记者也私信了该博主,希望询问其关于师洋去世的消息来源,该博主71日上午回应称,内容确实来自微博智搜上。而据微博介绍,该功能搜索的部分内容会由AI完成。
此外,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还有一个名为川崎真一的博主,也发布了关于师洋去世的内容,其发布的截图显示,该消息来自百度AI
网上“AI谣言并不鲜见
专家:AI没办法甄别信息的真假
红星新闻记者发现,近些年在各平台上,有不少博主会直接使用AI生成的内容进行发布,其中不少都是未经核实的消息。
在北京从事AI开发工作的国先生71日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目前AI在文字处理和信息处理方面,更多的是进行信息整合、逻辑搭建,但是这种逻辑搭建的基础是基于网上庞大的信息,网络信息量巨大,AI虽然有改写、整合的能力,但是在文字处理方面,是没有办法完全准确地判断哪些是真实信息,哪些是虚假信息的,因此就有可能会生成‘AI谣言,这种内容看上去从结构上很规范,但是内容却不是真实的。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明71日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AI生成的内容,是基于互联网上的已有信息生成的,而类似于艺人动态这样的新闻报道,是新近发生的,所以AI技术目前是不适用于新闻报道中的,因为AI现在并没有办法甄别新闻事件的真假,就会出现假新闻或者危言耸听的内容。刘海明说。
图据视觉中国
律师说法:
如造谣扰乱社会秩序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以博主发布师洋去世消息的事情为例,博主发布AI生成的艺人去世假消息,属于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侵害了艺人的名誉权。
付建表示,被造谣的艺人有权要求博主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规定,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请求行为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平台通常有自己的用户协议和社区规范,禁止用户发布虚假信息等违规内容。博主的行为违反了相关规定,平台可依据规定对其采取封号、限流等措施。
此外,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平台对用户发布的内容有一定的审核和监管义务。如果平台发现或收到举报有人发布由AI生成的假消息,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如删除相关内容、暂停发布者账号等。若平台未履行合理的审核和监管义务,导致虚假消息广泛传播并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监管部门有权对平台作出罚款、责令整改等处罚。
图据图虫创意
北京京本律师事务所主任连大有认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该造谣他人去世的帖子引起舆论广泛关注,产生不良社会影响情节严重的,构成扰乱社会秩序的还有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此外,如果平台明知是虚假信息却仍然任由其传播,或者没有尽到合理的审核和监管义务,导致虚假AI信息广泛传播,监管部门有权对发布平台作出罚款、责令整改等处罚。平台未尽到审核义务,明知或者应知为虚假信息,对虚假信息大量传播未及时采取切断连接、删除或者屏蔽措施的,与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
来源:红星新闻
链接:
编辑:梅镕缨




刘海明 发表于 2025-6-19 19:49:25
【案例】

伊朗用AI生成假图片,大陆央媒转发获高赞



来源:微信分享

编辑:张家乐

刘海明 发表于 2025-4-18 14:11:12
【案例】

一个大大的假消息

这两天,关于川普将对华关税加至245%消息满天飞,引发了热议。
有读者问我,川普是不是疯了,145%已经差不多等于脱钩了,再加100%有什么意义?
是的,确实没什么意义———如果所有的商品都再加100%的关税的话。
但是,我可以负责任地讲,这事纯属炒作,或者说压根就是有意的扭曲。
川普这次实际上没再加任何的关税,白宫只是宣布,由于东大的报复和美国的反报复,东大某些特定的商品,如今关税已达245%。
这个“特定的商品”,准确来说就是注射器。



注射器的关税之所以特别高,是由于美国的芬太尼泛滥,所以就对注射器这个必需品加了100%的关税。这个关税2025年前已经开征。换句话说,它跟川普其实没什么关系。
后来,美国对产于东大的所有商品,加了两次10%,也就是总共20%的基准关税。如此以来,在贸易战开打以前,注射器的关税已达120%。
再加上这次贸易战中,第1波的34%,第2波的50%,第3波的21%,第4波的20%,总共加了125%。至此,注射器这个单品,关税税率达到了惊人的245%(120%+125%)。
这就是所谓的川普再次对东大商品加税100%,总关税已经加到了245%的这个传言的由来了。当然,这里还有另外一个背景——
川普日前下令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根据1962 年《贸易扩张法》,启动第 232 条调查,以评估东大限制稀土等关键稀有金属出口的措施,对美国的安全和复原力有何影响,如有必要,将采用加关税的措施反制。
也就是说这事儿还只是一种假设——实际上就连调查都还没开始——所谓川普再次加税,其实是子虚乌有的事儿。而我希望,炮制这个新闻的人,只是理解有误,而不是什么出于什么别的动机断章取义。
事实上,我相信,不管是东大人还是美国的普通百姓,应该都会希望双方最终能够达成协议,只有其它的竞争者,才巴不得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彻底打起来。。。
顺便说一下,虽然我也极不喜欢川普。但也深感在川普在简中被普遍低估,仿佛他就是一个疯子或者蠢货。
这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
在美国,能够在选战中胜出的,绝对不会是一般的人。谁要觉得川普就是个笑话,那么他最终一定会被这个笑话所伤,变成一个更大的笑话。
迟来的真相,就像突然击中头部的马蹄铁,哎,痛啊!——马克吐温


来源:西楼饮月(公众号)

编辑:张家乐

刘海明 发表于 2025-3-14 23:19:18
【案例】

用AI捏造“顶流明星在澳门输了10亿”谣言,男子被行拘
3月10日以来,一则“有顶流明星在澳门输了10亿”的信息在互联网平台传播,引发网民热议和各种猜测,相关话题频繁登上社交媒体热搜热榜。



公安网安部门查明,网民徐某强(男,36岁)为博取流量、谋取非法利益,于2025年3月10日10时,使用软件“某书”中AI智慧生成功能,输入社会热点词制作了标题为“顶流明星被曝境外豪赌输光十亿身价引发舆论海啸”的谣言信息,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外发布,造成谣言迅速传播扩散,引发大量网民议论,诱发相关谣言、话题等频繁登上热搜热榜,严重扰乱公共秩序。

公安机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徐某强处以行政拘留8日处罚。

警方提醒: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

使用AI工具造谣,成本低、影响大,公安机关将继续保持对该类谣言的严打态势。同时,警方也希望大家保持理性思考,提高防范意识,积极抵制网络谣言,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携手共建文明有序的清朗网络空间。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张席睿






刘海明 发表于 2025-2-6 22:50:27
【案例】
知名风险投资人薛蛮子去世?知情人士:“人在台北,这两天准备飞东南亚看AI项目”

来源|极速财讯


2月6日,市场有消息称,知名风险投资人薛蛮子去世。对此,极速财讯联系到曾获得薛蛮子投资的某企业创始人张某,对方称:“假消息,薛老师的夫人和薛老师中午12点13分通过电话,薛系企业家群里也辟谣过了。他目前在台北,这两天准备飞东南亚,看AI方面的一些项目。”




至于网传照片,张某指出,是前年薛老师颈椎不好去做小手术的老照片。“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张照片,可能是多事之人造谣中伤。”张某称。


据极速财讯了解,薛蛮子是张某的投资人。“我们平时会经常联系,也算是师父,之前也跟他学过投资。”张某对极速财讯表示,刚微信联系过薛蛮子,忙线中,应该在通话中。


来源:极速财讯

链接:https://mbdlite.baidu.com/newspa ... 4239525342793096%22,%22sourceFrom%22%3A%22other%22%7D

编辑:李佳





刘海明 发表于 2025-2-3 20:28:36
【案例】
Deepseek生成的第一个假新闻出现了,而且主角就是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自己
来源丨 瓦叔讲传播
作者丨瓦叔
一般对于各种新技术都有三种争议:第一个是引发失业、第二个是造成依赖、第三是危害伦理。Deepseek 也不例外,在Deepseek发布之后不到七天的蜜月期,就出现了一个伦理问题。尽管因为及时处置,没有造成太大的负面后果,但是也足以让人警省。这就是假新闻。
除夕夜,在“如何看待冯骥盛赞‘Deepseek’的问题”之下,一名自称为 Deepseek 创始人梁文锋的知乎用户,在知乎下面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知乎用户“梁文锋”的回复
不得不说,即使将我所见的所有公司的公开信或公开回应全部放在一起,知乎用户“梁文锋”的这一回复也可以列入前三。不论是态度、文笔,还是对于往事的回顾和记述,都非常优美动人。理所应当,在除夕当晚,这一回应就刷遍了不少科技界人士的朋友圈。并且得到许多反应快速的科技自媒体的报道。然而,大年初一,反转瞬时而至。所谓的“梁文锋回应冯骥”的报道(包括文章本身),实际上都属于假新闻。在该文发布四小时后,相关媒体向梁文锋求证,确认梁文锋并没有做过类似回应。这名自称“梁文锋”的知乎作者立即被知乎封禁。讽刺的是,有网友发现,这篇文章正是用Deepseek写出来的。
作者“yangyiba”关于Deepseek的回复

幸好,这次各大官媒比较谨慎,“Deepseek创始人回应冯骥”的假新闻并没有通过官方渠道进行进一步扩散,Deepseek的辟谣也很及时。因此,该新闻在传播萌芽就已经被删除,没有造成更大的乱子。即使如此,仍然有一些小型公号在发表这篇文章,也仍然有人在转发和点赞。
然而,风波的过去,正该是反思的开始。Deepseek 的创作能力,甚至“人格魅力”大大强于以前的人工智能,但正因为这个原因,它也可能会对内容创作伦理甚至人类伦理造成空前的挑战。
01Deepseek 的假新闻为何如此有吸引力?
没有人想到的是,Deepseek 生成的第一个假新闻,竟然受害人是Deepseek自己的创始人。但更没有人想到的是,Deepseek生成的假新闻,竟然能如此契合人们对梁文锋的想象,以至于第一批回复根本没有想到“梁文锋”可能是假的,反而一边倒的赞扬“AI梁文锋”“文理兼修,有理性有情怀”。为什么?并不是人们愚蠢,而是确实人工智能现在的进化太真了。
其一:人工智能制造的假新闻,对于用户的情绪把握相当精准
以下我曾多次在以前推文中提到过一个观点:许多人工智能研究中总先入为主的认为人类的优势在于情感,机器的优势在于理性。这种观点认为机器因为缺乏身体和自我意识,难以产生真正的情感,因此它无法在一些需要情感的领域如艺术创作、情感抚慰等领域发挥作用。但去年以来,事实恰恰相反。艺术创作如音乐、小说、戏剧、平面设计等反而受到人工智能的冲击最大。归根结底,人工智能是否有情绪,和人工智能能否生成“影响人类情绪的内容”是两回事。正如文章能否打动受众的关键不是作者想写什么而是受众想看到什么。人工智能对于海量网络高质量文学、艺术作品的分析和整合,以及对于受众数据、偏好的深入了解,让它可能会一般人类更了解如何写作才能“动人”。以“梁文锋”这篇回应来看,几乎每一段都切入了舆论的爽点和泪点:开头,以与冯骥的互动进入,满足人们对于“双雄会”的期待。第二段,提到甘肃老师在github提issue,用户提交错误日志,既表明了对普通用户的共情(也是与读文章的用户的情感连接)第三段、第四段,提到视障开发者、最偏远山区的孩童,与第二段甘肃老师呼应,切中舆论的另一个痛点“社会公平”,又用“知识和信息平权“把Deepseek拔高了一个高度。而最后部分又寓情于景,中国顶级科技创业者一边在马路牙子吃烤串一边勾勒未来的画面堪称梦幻,同时融合了人们对创业企业的“江湖气”和“硅谷梦”两种叙事的想象。五星连环、前后呼应,点点打在舆论的痛点和泪点上。令人毛骨悚然的同时,更体现了一种微妙的悖论:在唤起情感方面,有情感或许不如无情感更能动人。人类作者因为情感发自内心,写的往往是“有我之境”,内容传播中必然会有主客冲突,导致“情感盲点”;而人工智能是真正的“无我之工”,完全根据受众情绪信号和相关反馈反推出编码,反而能够引发更直接、更纯粹的刺激。如果未来利用特定受众的兴趣、想法训练模型,也许能进一步提高这种情感刺激的效果—— 当然也是负面的魔力。其二: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制造细节,而且擅长用真伪参半的细节误导受众如果使用过ChatGPT、豆包等人工智能应用,可能会有一种印象:人工智能擅长谈大略,谈方向,但越是具体细节就越不擅长。这是因为它对于真实世界缺乏认知,很难做出细致的描述。然而Deepseek却不是如此,它打动人的一个原因正是它会引用细节。而懂得如何对细节做半真半假的“改造”。文中称Deepseek曾经开始于“余杭塘路”。杭州的确有一条余杭塘路,且该路上聚集不少人工智能公司,也是“2024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的举办地之一。
2024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在余杭塘路举办
云栖小镇的确是杭州的重要创业者基地之一。而且“AI+云”也是云栖小镇去年的重点方向。(尽管“创业者夜宵”不可考)

杭州云栖小镇航拍图
并且宇树科技、强脑科技也的确在杭州,并称“杭州六小龙”也确有其事。
“梁文锋”的回应中一些句子并不通顺,却很像人类说的。“梁文锋”的回应里说冯骥说的话“你们搞AI的得把灵魂价格打下来啊。” 其中“灵魂价格”虽然不符语法,但却能让人共情—— 这正像喝高兴时候的人类表达。当然,这里存在一种潜在可能:这些细节可能是有人在AI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的结果。但在知乎的另一些回应中,有人使用AI搜集网络论文资料,发现Deepseek 虽然能够找到一部分真实书目,但编造虚假书目的能力也提高了,比如给出难以考证的书目(如《郑氏宗谱》等)或者书目是真实但给出捏造的页码。这样一来要核查变得非常苦难。
由Deepseek给出的参考引文,标黑是存疑的部分
细节核查一直是事实核查的重要手段。至少对于圈外用户来说,一件事如果大体符合人们的情感预期,且几个细节也可以对得上,就会让许多人倾向于认同该事件的真实性。如果人工智能能反过来操纵细节,或者至少增加很多半真半假,难以核实的细节,就会让辟谣成本成倍提高,极大影响辟谣的能力。其三:人工智能的修辞和通感能力

在Deepseek生成的内容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是修辞能力大大增强。从语言学研究论文来看,在2024年上半年,主流人工智能基本上都已经具有了理解修辞的能力。但在输出修辞方面仍然稍显呆板,例如比喻主要依靠的仍然是常见的比喻意象,很难分清究竟是人工智能照搬了常用的修辞表达还是真正学会使用修辞。而Deepseek内容生成让这个问题盖棺定论:Deepseek的确是真正的在创造比喻而不是引用比喻。它的很多比喻是以前的人们中从未出现过的,虽不华丽(有很多更华丽的例子),却很值得分析。例如,“用代码当砖瓦,拿算法做钢筋,在资本与质疑的裂缝中,硬生生垒出通向未来的栈桥。”代码当砖瓦、算法做钢筋比喻虽然朴素,仔细一想却非常形象:算法支撑了人工智能的整体逻辑,而代码则在逻辑中支持具体任务的运行。唯一遗憾的是:“裂缝中垒出栈桥”在人的视角中稍不合理,但也证明了是机器自己思考出来的。再看这一句,“用群核构建的虚拟世界作为训练场——那个我们幻想中的具身智能,就会从西溪湿地的晨雾里跌跌撞撞地走向人间。”同样是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句子,但仔细品味“西溪湿地的晨雾”很有意思。此处由多层的意象建构,首先“西溪湿地”指代杭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隐喻。但“西溪湿地”的“晨雾”就要一定的想象力了,首先“晨雾”和湿地是一个少用但合理的搭配,湿地水分充分,早晨必然有雾,而“晨雾”又有强调阳光即将来临的含义,虚实结合。而机器人从虚拟世界走向人间,“跌跌撞撞”即可以说明人工智能并不成熟,也是在“晨雾”中行走的必然结果。这种多层比喻,虚实架构的建立,说明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可以自如的理解词汇的不同层次的意象,乃至于用多个词汇共同创造出画面感。这种语言能力结合人工智能庞大的计算能力和几乎无限的语料,未来能够为人类拓展的语言表达空间,也许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但如果用于负面的传播,也可能会带来更加恶劣的后果。
02Deepseek的技术忧思:如何避免语言变得“巧言令色”?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作者林奕含曾经提出过一个问题“会不会艺术从来就只是一种巧言令色而已?艺术家不停创新形式,翻花绳一样的技法会不会也只是一种巧言令色而已呢?”这一提问曾经让我震撼。也让我有另一种看待《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方式:它不仅仅写的是一个性侵的故事,也是一种对于文学乃至语言传播表达的深入反思。这就是传播的技法和传播的真诚实际上是可以彼此独立的。尽管我们学习文学、艺术学、传播学都鼓励“做艺如做人”“传播的伦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把它强行捆绑在一起。但问题是当技术越来越发达,伦理却停滞不前或缺乏手段的时候,这个裂缝就会变得更加显眼和可怕。例如在这篇文章中,一开始准备写的是人工智能具有假新闻的风险。后面写着写着,发现其实改几个字,其实也可以变为“人工智能用于内容创作的出色进步”,而且仔细思考这两者其实是一回事—— 这不仅仅是“使用者的恶意”的问题,人工智能不是人类,却能实现对于人类传播技巧的极致挖掘,这可能会让我们洞察情感的本质,却也把情感的伦理价值放上了审判台。如果“甘肃老师”“视障者”只是恰当的,刺激人情绪的按钮,那我们的共情和悲悯岂不是一种激素的迸发?如果“无我之工”在情感刺激上胜过“有我之境”,那文学与数学又有何等差异?当然,这个问题也许过于形而上。有很多事情或许更紧急。Deepseek或许需要考虑更具体的对策,例如是否应该针对本地部署的Deepseek设计伦理规制或至少是责任条款,如何和辟谣平台合作来解决可能爆发的假新闻问题,以及如何帮助用户或平台迅速识别出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例如在生成内容中设置暗码)。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或许将是梁文锋,以及未来的AI精英们在“创业者夜宵”将要彻夜思考的问题(当然,前提是如果真的有这个夜宵的话)。

来源:传媒见闻(公众号)
编辑:李佳
刘海明 发表于 2024-11-1 16:36:34
【案例】

编辑:王晨雅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