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编辑学案例

查看数: 193358 | 评论数: 835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0-7-8 10:36

正文摘要:

【案例】1 山西副教授挑错于丹著作 诉中华书局讨10万费用 来源:法制日报 2010年07月08日07:39   追踪反馈   阎崇年悬赏案经过两次开庭审理,至今仍未有结论。怎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回复

刘海明 发表于 2023-5-30 16:17:34
【案例】


河南法制报




来源:河南法制报


编辑:程博


刘海明 发表于 2025-11-15 23:31:05
【案例】

《经济学人》封面


来源:微信分享
编辑:何璇祺

刘海明 发表于 2025-11-3 01:26:07
【案例】

一周创意版面(1027日—112日)



来源:编前会(公众号)
编辑:张席睿



刘海明 发表于 2025-10-28 00:51:27
【案例】

什么是好选题

身为一个编辑,经常被问的问题莫过于你们刊物最近需要什么样的选题。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倒不是说编辑不清楚需要什么样的选题,而是如何回应才能让提问者感觉有帮助,且不至于被误导。例如,当前关注的热点议题无外乎国家治理现代化、国际传播、主流媒体系统变革、智能传播等。当这些议题被刊物关注,也意味着研究这类议题的文章会有更多的发表可能。如果回答会给提问者导入这样的逻辑,其实对于论文写作并非一件好事情。
作者向编辑咨询这样的问题,无非是因为自己手中没有合适的选题,或者说没有有把握的选题。不过,向编辑要一个选题去写论文,暗示着这样一个基本的前提:什么样的议题我都能写。在新闻传播学发展的早期的确如此,研究者常常被当作了万金油,无论是记者对专家的采访,还是期刊约稿,都有无所不能的预期;而学科处于快速成长期,跑马圈地式的粗放发展阶段,也会驱使研究者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以扩展学科边界。但伴随着专业知识体系的成熟,学业有专攻,不同的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显著的区分度和知识门槛,贸然踏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去发言,可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当然,AI的发展使得人类的短板不断被改善,这就容易给人一个感觉,只要有一个合适的选题,在AI的助力下,研究已经真的抵达无所不能的地步了。其实,这是一个错觉。AI论文写作是基于既有研究结果生成而来,理论上讲,更偏向于一个大综述,虽面面俱到,但缺乏问题意识,在创新性方面更是乏善可陈。同时也会引发潜在的问题,AI的幻觉会导致它虚构出很多所谓的文献,而这些文献通常是不存在的。这样的文章骗骗一般读者还可以,想骗过评审专家就难了。因为评审专家很重要的一个能力优势就是熟悉自己所在领域的核心作者和核心文献,他们遇到不熟悉的文献通常会去核查,AI的瞒天过海之计也就不攻自破了。
其实,在和作者沟通的时候,编辑经常会反过来提问:你自己最擅长写什么样的选题?例如,你在哪个领域已经坚持了很多年?有何独特的问题发现?有哪些自己可以说了算的研究领域?等等。也经常有作者问编辑,论文写成什么样子才可能被接受。以我的论文评审经验来看,一篇论文要能够看到作者在该领域的积累最好有三五年以上,清楚该领域知识系统分布和前沿议题蕴含的争议,即从看热闹深入到了看门道,达到了和评审人对话的能力,并能带来让人眼前一亮的启发,论文就能较为轻松地通过评审。近年来,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也体现了这样的引导趋势。以前大家申报都要等选题指南发布,根据指南来确定申报的具体选题。近年来,年度课题申报的指南已经取消了。这一变化的本意旨在鼓励申报人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确定选题开展研究,以充分发挥既有研究优势,避免反复重复的低层次研究,把研究者从追热点、追流行的疲于奔命中解脱出来,坚守自己擅长的研究阵地。
从期刊选稿的角度来看,成熟的、创新性突出的研究都是受欢迎的,也较为容易通过评审。尽管有对热点和重点选题的关注,例如通常会设置相应的专题,甚至专辑,但一本学术刊物并不能总是靠追热点来提高自己的学术品质,更多的版面是留给致力于深入专业领域长期议题的研究。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或许并不存在好的选题坏的选题之分,只有好的研究坏的研究的区分。对于青年研究者而言,与其去不断地转换研究阵地,不如守株待兔,集中精力做好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熟悉该领域的知识地图,识别出前沿问题的争议,以创新性回应降低同行对某一议题认知的不确定性,形成具有高辨识度的学术标签。当有感兴趣的选题时,刊物经常会有组稿或者组织专门的论文工作坊,邀请或选拔某一领域标志性研究者来共同参与,这时候,你为热爱而守候的选题就是一个好的选题了。

来源:新闻大学(公众号)
编辑:张席睿

刘海明 发表于 2025-10-26 23:24:03
【案例】

一周创意版面(1020日—26日)

制图


沈阳晚报



新京报











钱江晚报



南方都市报









来源:编前会(公众号)

编辑:张家乐

刘海明 发表于 2025-10-19 18:33:42
【案例】

一周创意版面(1013日—19日)


制图
新京报









南方都市报





华商报



沈阳晚报





来源:编前会
链接:
编辑:梅镕缨



图片21.png (300.54 KB, 下载次数: 9)

图片21.png
刘海明 发表于 2025-9-14 21:11:07
【案例】

一周创意版面(98日—14日)


[url=]编前会 [/url]2025091416:16 河北
教师节

制图


南方都市报

新闻晨报



华商报


来源:编前会
编辑:梅镕缨



刘海明 发表于 2025-9-9 20:20:25
【案例】

《数字出版研究》第二届编委会成立

[url=]数字出版研究 [/url]
20250909
近日,《数字出版研究》完成编委换届工作,第二届编委会正式成立。本次编委会换届工作,从本刊实际工作需要出发,采取编辑部提名、编委会主任和编委推荐、公开招募等方式,本着学术引领性、专业代表性、地域覆盖性以及领域交叉融合性的原则,经过多轮严格的审核与评议,最终组建了第二届编委会,任期为20252027年。现将名单公布如下(排名以姓氏笔画为序)。
顾问编委 李军、郝振省、敖然、魏玉山
第二届编委

第二届青年编

其中在公开招募编委环节,共收到申请187份,申请者来自重点及特色高校、专业科研机构、知名出版单位、行业协会及领先互联网企业。感谢所有申请人、各界专家学者、广大读者和作者对《数字出版研究》的支持与厚爱!证书发布等事宜,编辑部将尽快启动。感谢第一届编委会在学术引领、影响力提升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编辑部将携手新一届编委会,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坚守学术初心,严把内容质量关,将《数字出版研究》打造为中文精品期刊。同时,编辑部也将与青年编委形成“共同成长,彼此成就”的良性生态,共同助力我国数字出版研究与产业的发展繁荣。《数字出版研究》编辑部202594
来源:数字出版研究
编辑:梅镕缨



刘海明 发表于 2025-9-7 22:38:10
【案例】
一周创意版面(91—7日)



来源:编前会
编辑:何璇祺

13.jpg (59.87 KB, 下载次数: 21)

13.jpg

5.png (536.02 KB, 下载次数: 26)

5.png
刘海明 发表于 2025-8-27 14:38:53
【案例】
未进入CSSCI核心库,期刊道歉

近日,期刊《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官网发布了一则消息,文中写道:
很抱歉,《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5—2026年并未进入CSSCI核心库,目前仅被扩展库收录,愧对广大读者、作者、专家的信任。编辑部将在未来进一步加强编辑培训、文章审核等工作,争取提升期刊水平,早日回归核心库。


公开资料显示,《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是内蒙古农业大学主管,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研究所与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内蒙古自然资源学会合办,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半干旱区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院协办的区域性、综合性学术刊物。
该刊曾入选2023-2024年CSSCI来源期刊目录。




来源:语言春秋(公众号)
编辑:杨泓艳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