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65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最危险的女人”怎么发展朋友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3 15:4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4-11-22 鹿鸣 [url=]呦呦鹿鸣[/url]
最近,乌镇峰会很火,世界互联网大会正在那里召开,第一个论坛就是鹿鸣君最为关心的“新媒体 新生态”。

现在,鹿鸣君改走一次八卦路线,向朋友们推荐一组独家图片,主题是胡舒立。我们来看看:当一群总编辑坐在一起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先简介下,胡舒立现任财新传媒总编辑,曾获评美国《外交政策》杂志“2009年度世界百名思想者”,美国《时代》周刊“2011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强”。

不过,鹿鸣君以为,媒体评媒体人这种事情,大多极不靠谱,即便是声名显赫如《时代》。至于《商业周刊》评其为“中国最危险的女人”之类,就更扯了,别的不说,她有薄谷开来同学危险吗?(那呦呦鹿鸣为什么还把这个评语放进标题?哎呦,这年头,不玩下标题党据说都out了。机构放了火,鹿鸣也点个灯,呼赫!)

她真正比较重要的奖项,或许是1995年外国记者中心(COFJ)颁发的“杰出新闻记者奖”。

说到底,舒立女士是一名记者。

废话说完,看图:

这是一开始,还比较像总编辑那么回事:

然后开始玩手机(当然也可以说是在处理编辑业务):

然后和左手边的严肃男同胞聊天,这位也是大腕,曾先后任职于新华社、新闻出版总署,当过各种总编辑,现在国家网信办担任新闻信息传播局局长(管的也是新闻)——姜军:

然后是和右边这位聊天,光明日报副总编辑陆先高,陆总很豪放:
然后呢?拍个照(也可能是照个镜子):

然后,她开始移动了,先找了优酷土豆的古永锵,鹿鸣君查了下,这一排的都是上台演讲的嘉宾:

然后是把旁边的今日头条CEO张一鸣也拉上,很可能三个人在互加微信好友。张一鸣是83年出生的,据说下载“今日头条”的手机已经达1.7亿,不久前获得1亿美元风险投资。不过,和胡舒立的财新传媒苦哈哈地当码字工不同,张一鸣的今日头条不生产内容,他们只做内容的搬运工,把各媒体内容抓取到自己的客户端上(“千人千面,帮读者找到好内容,帮内容找到好读者”):

然后趁着古永锵上台演讲,她又坐到古永锵的位置上,和前面这位又搭上线,这位目测估计是北大胡泳教授(但愿没猜错),张一鸣同学一脸阳光(是因为胡老师太能折腾了么?):

然后,她有掉头和左边这位扯上了,这位应该是澳大利亚电信大中华区CEO高瑞彬(高老师袜子不错):

终于都拿到微信号了,好开心,胜利回师,请注意她的表情,好像得了糖果似的:

其实,鹿鸣君特别推荐各位看这张图,这几位我比较熟,从左至右:人民网董事长马利、新华网总裁田舒斌、光明日报副总编辑陆先高,这几位总编辑坐在一起,只有胡舒立到处跑的,另三位都是一动不动,认真演讲、认真听讲,这就是体制内外的区别



【呦呦鹿鸣】调查公众议题真相 探究治乱兴衰根源。

【版权声明】以上图片为呦呦鹿鸣经授权发布的独家图片,为鼓励原创,禁止转载,对其中任何一张的转载,都将被呦呦鹿鸣律师后援团起诉索赔,赔偿标准是每张每次一万元,上面有11张图片,你算算吧(什么,太高?不惩罚你们这些剿灭原创的无良账号,怎么让微友们开心呢?呵)。


下面胡舒立这天的演讲稿。胡总编辑谈媒体伦理,有那么一些舍我其谁的意思。观点我都同意,但是,鹿鸣君以为呢,在媒体大变局的今天,总编辑还有更着急的事情要做,即便谈媒体伦理,也还有更重要的点要谈(到底什么更重要、更着急?你慢慢看呦呦鹿鸣就知道了。什么?为什么今天不说?呵呵,我又没有卖票,想什么时候说就什么时候说。最重要的是要开心,你说是不?)

(上图来自大会官网)


[size=1em]新媒体与防火墙



[size=1em]胡舒立



[size=1em]互联网从上个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到90年代后期的时候已经相当兴盛,此后更是年复一年地高潮迭起,势不可当,必然给中国新闻界提供巨大的机会,也势必会掀起巨大的挑战。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迭代和运营模式的提升,正在解构和重构着新闻机构的组织流程、商业模式,同时也冲击和改变媒体组织和媒体从业人员的现状,也改变着媒体组织和媒体从业人既有的价值体系。

在这样一个变动不居的时代,新闻人是幸运的,因为新技术可以扩大新闻生产的内容和拓宽新闻传播的渠道,增加新闻影响的广度、深度和精度,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商业选择。

与此同时,新闻人也是焦虑的,因为新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价值正在受到冲击,互联网革命下,商业大潮奔腾而至,如何传承新闻媒体作为时代瞭望者、社会把关人的角色?如何在坚守公共利益的同时求得商业上的发展?新闻人面对着严峻的挑战。

选择是多样的,因为我们走在由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提供的机会丛林之中,或许很多道路都可以通向成功的明天,但是选择其实也是单一的,因为在传统的商业模式被颠覆之后,新闻人的使命并没有改变,方向一如既往,所以我们的道路可能格外艰辛。

众所周知,从平面媒体到门户网站,再到社交媒体、移动平台,新闻媒体在互联网时代面对全方位的挑战,新闻内容的生产机制和传播机制出现根本性的变化。首先UGC的出现、大数据分析工具的普遍应用和O2O的流行,使得新闻生产从单项发布变成众生喧哗,从精英导向变成更加追逐大众,从专项内容转向设计产品,这使得定位更加精准和细分,服务功能更为细致。

另一方面,也出现信息过载、噪音过多的现象,对用户的过度迎合导致低俗化抬头甚至风行,版权的缺乏使得传统媒体难以获得应有的回报,其技术则使新闻生产投入不足,整体质量下降,这虽然是市场的阶段性特征,但其负面效果不容忽视。

其次,新媒体从业人员的角色正在从记者和编辑向产品经理转变,这对于改善用户体验至关重要,而自媒体的大量涌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新闻生产环节,降低成本,但基于新闻专业主义的严格把关的缺失,客观公正等基本报道原则也受到挑战。

最后,新闻业的传统价值体系也受到巨大冲击,一方面由于商业压力,一方面由于理念的缺失,一些新闻媒体存有对广告客户的非正常保护,甚至出现利用新闻报道进行敲诈的违法犯法行为,这些年发生的有偿沉默事件,不仅严重损害市场秩序、挑战法制原则,而且严重破坏新闻业的社会公信力,所有新闻从业人员,皆因为此感到痛心。

互联网时代仍然需要强调的是新闻内容绝不是普通的商品,更不是市场利益体系中的某一方,它作用于弘扬社会主流价值。传统新闻业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演变,不仅形成以公信力为核心的价值体系,而且发展出一整套制度保障,比如经营部门与经营编辑部门的防火墙隔离,评论与事实的严格区分,编辑稿件的多重审核流程,基于此形成的新闻价值观和操作准则。

正是新闻报道客观中立的有效保证,在主要有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为载体的时代,新闻媒体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采取以读者为基础,以广告收入为支撑的商业模式,可以获得很大商业成功。这种在当时相当完善的商业模式,有效地支持媒体继续履行其社会责任,也使新闻业蓬勃发展,形成一个大产业、大行业,在互联网时代一方面新媒体获得新的传播平台和渠道,影响力大大加强,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加重大,获得的社会效益也更加显著。

另一方面,媒体旧有商业模式被改变,乃至被颠覆,而新的商业模式远未建立,这使得媒体极易因为商业目标而放弃社会责任。特别是当商业利益和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媒体可能将商业利益视为首要的,甚至唯一的选择,这种情况正是经济学上所说的负外部性,负外部性继续放大,会从根本上伤害新闻媒体这个行业,使之丧失立身之本。消除这种负外部性迫在眉睫,这关系到这个行业的命运。

在这里,观念、理念、价值、号召都不可缺,但更重要的是建立起让新闻业能够健康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的制度环境,关于此,要做的事很多,我仅谈几个最基本的问题。

于媒体而言,我们认为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只要是在从事新闻传播行业,就应当在新闻组织内部建立并且坚持经营部门与编辑部门的防火墙,防止广告商利益影响新闻传播的公共责任,防火墙建立在分工的基础上,必须明确广告部和经营编辑部之间有一道无形的墙。

广告销售部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指挥、左右、影响新闻编辑部门,新闻编辑业务必须独立于公司的广告利益,要坚决杜绝所谓客户保护名单。

防火墙是新闻媒体组织的基本制度,在互联网时代国外有些媒体出现防火墙后移的说法,他们认为在编辑和经营销售之间有一个运营部门,运营过去是属于经营部的,现在可以确立为一个独立部门,也就是说防火墙过去是在编辑和经营部之间,在互联网时代,有运营的出现,他们认为防火墙放到运营之间。但是第一这个仍然在探索中,第二移至编辑部和销售部之间,仍然坚持在广告销售部门和内容之间是有一个防火墙,这是世界通例。

这个还在探索中,不管怎么样,广告绝不能指挥新闻编辑内容这一规律是铁律,自从进入互联网时代到现在,这个世界通例在行业中并没有动摇,在坚持防火墙的前提下,还应该着眼于提升编采人员的专业能力和道德水准,并且取消直接与收入挂钩的商业指标考核,要逐步取消和收入挂钩的商业指标考核。

对于跨越采编经营部门的某些以新技术为驱动的创新探索,应该建立合规化的管理机制,充分考验利益冲突防范,防止不当套利。

当然,刚才我讲的是对媒体一方。对监管者一方我们认为应该积极改善媒体的竞争环境,通过建立优胜劣汰的退出机制,发挥市场调节作用,通过版权保护、鼓励原则,提升行业的普遍质量,通过对有偿新闻清理,净化网络空间,使优质媒体能够获得正当的商业回报。

总之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重塑整合是一个创造性毁灭的过程,这个过程会非常辉煌,也非常痛苦,最后的结果可能是难以预想的。不过不管整合如何发生,有公信力的、公正平衡的新闻媒体,对于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和成功转型都是必不可少的。

互联网冲击下的媒体建设注定是充满曲折和充满创造性的,也必然是一个市场调整的漫长过程,可能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探索。然而历史会证明,对于社会责任的坚守将是新媒体最终的生命力和价值所在,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业才能造福于民众,造福于中国的明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3 15:42:53 | 只看该作者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