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98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密苏里方法”的启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 17:1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密苏里方法”的启示
2013年01月09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月9日第402期 作者:李建新 浏览: 15 我要评论 字号:

  【核心提示】任何一个中国新闻教育院校在与密苏里新闻教育的“对视”中,都可以发现可学习借鉴的东西。密苏里新闻教育的专业理念与“密苏里方法”的时代性、媒介融合教育中“密苏里方法”的应用、“密苏里方法”的价值体现等内容,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新闻学院,也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成功的新闻学院之一,对中国的新闻教育影响很大。

  密苏里新闻人才的培养方式

  密苏里新闻学院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特殊的人才培养方式。第一,荣誉激励式。密苏里新闻学院设有颇具规模的资料室、图书室、历史陈列室等,记载和留存了完整的密苏里新闻教育发展的历史,而整个密苏里新闻学院的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等工作场所,都有该院引以为豪的历史雕塑、实物、照片、报刊、图表、题签、奖章、证书等,这些都告诉在这里学习的人,这是一个具有光荣历史、赢得了许多荣誉的新闻学府,似乎也在提醒学子们,在这里学习的目的就应该是成为优秀的新闻人。

  第二,媒体育成式。密苏里的新闻教育特别注重实战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培养,由密苏里新闻学院负责或者主办的公共媒体共有7家,这些媒体成了学生实习、实践的平台。所有的学生都要经历这些媒介的学习与实践,在实践中把书本知识与实战技能进行结合。在密苏里新闻学院主办的媒体,如《哥伦比亚·密苏里人》报、《环球记者》等,都可以看到指导老师带领着学生在“做新闻”——开编前会、进行栏目或者版面的策划、选择稿件、修改稿件、画版、评议过往作品等,完全是师徒传授的方式。这样,学生花一个学期或两个学期就可以学会新闻操作的许多基本技能。

  第三,开放融合式。密苏里新闻教育的开放体现在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两个方面。对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课程、老师、其他院系的课程等,可以视自己的情况选择修学时间的长短。密苏里新闻教育对外开放的层次和范围非常深广。学院对美国许多著名的媒体开放,合作项目非常多。近年来,他们把合作范围扩展到了世界各地,更进一步地走向了开放。

  第四,研究求变式。笔者在学院旁听的过程中发现,教师上课时除了给出学生指定的教材和参考书之外,基本不照本宣科,而是讲自己的论文、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学术刊物上最新发表的论文,以及业界的最新需求和变化。教师要完成好教学任务,就要不停地进行研究;学生要在考试或考核中取得好成绩,就得广泛涉猎更多的相关内容,这样,研究求变就贯穿在了教学研究的整个过程之中。

  对新闻学院的重新定位

  “是新闻学院还是媒介集团?”这是笔者采访密苏里新闻学院院长的题目。密苏里新闻学院不仅拥有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期刊等新闻媒介,也有网站、新型的媒介组织,以及广告公司和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其他组织,媒介集团所拥有的组织和机构,该学院基本都具有。

  事实证明,“新闻学院应该是媒介集团”是当今新闻学院的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是符合目前新闻传播教育需要的新闻教育模式。密苏里新闻学院之所以按照媒介集团的要求建设,正如院长迪恩·米尔斯所说,“根本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在校期间就接受良好的实战的锻炼与检验”,“我们能够接受我们的学生在学校的媒体中犯错误,但我们不要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再犯任何的错误”。

  新闻教育应该遵循的规律

  第一,尊重历史,遵循历史规律。密苏里新闻学院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新闻学院,他们很善于从该院的历史、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发展中汲取养分。

  第二,标高自求,恪守道德标准。该院对教学和科研的要求都比较严格甚至苛刻,任何人都不可能在这里蒙混过关。学术抄袭被坚决杜绝,每一个老师在讲第一节课的时候,都把学术的要求和道德的标准告诉学生。一旦有抄袭的情况发生,处罚非常严厉。

  第三,教学方式多样,内容大于形式。他们的课堂有教室、报社、实验室等,老师、学生之间不拘小节,但教师教给学生的必须是自己研究并深有体会的内容,要有教师自己明显的特质,而学生在考试与考核的时候,也要有自己的个性化的思考。

  密苏里的新闻教育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任何一个中国新闻教育院校试图寻找和它一一对应的关系是不现实的,但任何一个中国新闻教育院校在与密苏里新闻教育的“对视”中,发现自己可以学习借鉴的东西是完全有可能的。密苏里新闻教育的专业理念与“密苏里方法”的时代性、媒介融合教育中“密苏里方法”的应用、“密苏里方法”的价值体现等内容,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影视学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 17:15:50 | 只看该作者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