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5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华社女记者写给学弟学妹:寒门实苦,贵在久久为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7 15:57: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7-07-09 14:14 事儿妈随笔
T大
原标题:寒门实苦,贵在久久为功
亲爱的学弟学妹:
你们好!前几天学工部魏大江老师QQ跟我聊天说,学校有两位老师带着学生要来呼和浩特回访我。说心里话,我有些惶恐,我还远未优秀到有可以供大家分享的人生经验。既然如此,我就以学姐的身份,谈谈毕业后的一些真实经历吧。
2006年毕业,我报考了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笔试后被告知,因为非名牌学校我没有面试的资格。顶着40多度的高温,我抱着一大堆实习期间发表的文章、创办的《大学四年》,在面试老师下榻的宾馆门口,请求他们给我几分钟时间。也许是我的诚意和执着打动了面试官,竟然争取到了二十分钟,两位老师一边让我回答问题,一边看我的作品,最终同意推荐我到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实习。
我至今仍然记得电话那头分社吴社长特别清楚地说:你没有必要浪费时间,我们这里已经有了两名合适的人选,一位是蒙语研究生,一位是外语研究生。我也特别诚恳地请求:给我一次实习的机会,实习成绩不满意立马走人,不需要分社提供食宿。吴社长也实在没办法了,只好同意我过来。
大年初八,我从老家来到分社,分社早已帮我安排好了宿舍。接下来的三个月,我和另外两名实习生同台竞技,我几乎跑遍了呼市的大街小巷,写了不少见闻。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打扰了多少素未谋面的总社编辑老师,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眼看实习期结束,我又见了吴社长。当我把实习报告拿给他时,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放下吧。我一听这句“放下”,觉得没戏了。走出门口时,我又返回到他面前:请您百忙之中一定看看我这份报告。
带着些许失望,背上行李,我走进火车站准备返校了。就在买票时,分社办公室主任打来电话:快回来。那种从波谷到波峰的转换,现在想想仍然热血沸腾。原来,我离开吴社长的办公室后,他特别认真看了我的报告当即开了会,对于留不留我,内部有分歧。其中一位领导说:我们要选的是一名热爱这份工作的记者,而不是翻译。就这样,我留了下来。人事局的老师听说我被分社录用了,特意打来电话向我祝贺。
自从那之后的每一天,我都格外珍惜——感恩那些支持我鼓励我的领导和同事,感恩这个公平、公正的平台,感恩最高的新闻殿堂让我实现梦想。
工作最初那几年,出去采访别人问我最多的问题就是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怕别人瞧不起,一开始都稀里糊涂的回答,在南方上的学。后来我发现,原来自己并没那么差劲,下乡、上会、跑突发事件、做舆论监督、去汶川地震现场、到草原雪灾一线。几年的摸爬滚打下来,也算小有成绩。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2013年被评上“新华社新锐青年”“新华社十佳记者”。
总社同事刘敏写了一篇她眼中的我:我和张丽娜是2006年一同入社的,几年多的接触和了解,她给我的印象是从入社之初胆怯变得越来越自信。我认为她成功没有诀窍,就是勤奋和用心。我还记得刚开始她来视点值班学习,开会时都不怎么说话,有时候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声音也很小,习惯一个人悄悄地进进出出,明显感觉到她不够自信。她总是最早一个来到办公室,为了完成一个题目,晚上要加班到半夜。视点室陈老师曾这样评价评价她:典型的“拼命小三娘”。陈老师也给我们讲过一个细节:丽娜总是早早地来到办公室,有时候会把粗糙的稿件递过来,亲自看编辑怎么升华主题、精炼文字。不是说丽娜能力有多强,而是态度很端正,编辑们都很愿意帮她修改稿件。
就是靠着一股拼劲,她换来了业务上的不断进步。她在第一次视点值班的一个月期间,连发6条稿件,创下当年分社值班记者发稿数量新高,也成为汪金福老师后来多次给其他分社记者提起的佳话。后来,她还“二进宫”、“三进宫”到视点值班,成为新华视点的铁杆记者。丽娜的勤奋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她发表了100多篇新华时评,连续多年稳坐分社业务考核冠军的宝座。就在大肚子和带孩子期间,业务也没有落下。分社领导表扬她的话也在各个分社流传:张丽娜进了产房还不忘向分社发回突发事件的快讯。
别看她小小的个子,却很有勇气。总社和分社好多人最初了解到丽娜,还是通过汶川地震,她是第一批随地方医疗队进入北川的记者。当时张严平老师回来跟我们说:这个女记者勇敢又能吃苦。后来我们得知,她曾在灾区当了志愿者,还在废墟中找食物,一直坚守灾区采访一个多月才撤回,被大部队发现时,她自己就像个难民。我们在张严平老师的代表作《明天,太阳照常升起》中也看到了她的名字。
我还常常为她的善良以及责任担当所打动。她做了不少有影响力的报道,有不少还是监督性报道,承受了很多压力,但她都没有退缩,而是在一次次较量中坚守了新华人的精神和品格。
后来,就如我同事眼中我的变化一样,“拼命小三娘”开始有了自信。再有人问哪儿毕业的,我会微笑着清晰地说出:中南民族大学。对方茫然时,我告诉他:在武汉。
再后来,我的努力已经让一些人不在关心我的出身。
李开复先生在给女儿的一封信中说,教育的真谛就是当你忘记一切所学到的东西之后,剩下的东西。民大到底给了我们什么?
回望这几年,我想跟大家分享我的答案:民大给我最大的馈赠——它让我认识并接受了自己“底子薄”的现状,心底始终升腾着一股“我能行”的劲儿;同时,它让我“当自强”而不自卑,有韧劲补后劲,不攀比但一定要攀登,可以平凡却不能平庸;它让我相信,人们称赞牡丹的高贵,但雏菊同样也有别样的美。
师弟师妹们,我们不像名牌大学生那样顶着光环,更不会被身边的人称作“精英”。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光着脚在奔跑。但我请你看得起自己,请你足够努力,请你保持着警醒——越是不富不贵不起眼,越要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
近几年来,“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时常见诸舆论。我本人就是典型的寒门出身,出生在穷乡僻壤,在校期间靠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完成学业。在我们学校,像我这样的来自偏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要占多数。如我一样,他们容易敏感、自卑,对未来有强烈的不确定感,并为之深深地焦虑——物质条件、生活阅历方面的差距仍然是大批“寒门青年”出人头地的障碍。
寒门的“寒”多体现在家境的贫寒、求学的艰难以及走上社会单打独斗的不易。也许,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可能比别人付出很多,仍然走不出烂包的生活。
寒门实苦,我还记得当年拿到高考成绩单的心寒以及急切想“出逃”的无奈,拖着蛇皮袋子挤在绿皮火车厢里一路站到北京再站到武汉,大学里发过的传单做过小买卖……在那个爱慕虚荣年纪里,没有白裙子,没有小公主,也没有恋爱。当然,也没有绝望;有室友同学的互助互爱,有专业老师的点赞认可,有校报、学工部、团委老师提供的实践平台。当然,还有不灭的信念——当你不知疲倦地翻越了很多山丘后,你会发现,没有翻过去的喜悦,也没有翻不完的沮丧。
今天贵子的“贵”变得多元了。富二代、官二代无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但这毕竟还是少数群体,大多数人都是白手起家的普通人。而在这些人中,有一大批靠自己勤奋努力的年轻人,闯出一片天地。我认为他们可以被称作是新时代认可的“新贵”,他们的贵是一种精神,贵在不屈不挠、贵在知难而进、贵在久久为功。
学弟学妹,贫寒真的没那么可怕。我们身处在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有很多扇改变人生的窗户,也太多创造另外一种生命的可能,寒门学子能否逆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内心坚守的态度以及行动。我们不缺乏这样的优秀校友,他们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干事创业。有的在北上广最前沿的科技公司、有的在国家机关、有的自己创业。前阵子我从朋友圈注意到,咱们有一位毕业不久的小校友在青海牧区做的“藏觅公社”有声有色,还有一位年轻校友在云南创办的茶产业也初具规模,还有一位毕业五六年的校友已经成了南方一家报社的骨干记者……他们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成就了属于自己的不同凡响。
学弟学妹,比贫寒可怕的是懒惰和自暴自弃。我采访过很多寒门贵子,他们的共同气质就是对自己的人生有清晰的规划,都愿意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从而增长才干。我也遇见过不少反面案例,他们本身的境况不尽如人意,却怨天尤人眼高手低,大事干不了小事又瞧不上,结果无论家庭还是事业都是乱糟糟。
去年6月,我回学校参加了毕业十周年聚会,重返校园,感慨校园生活的美好,尤其看到整个武汉最高的读书馆屹立在南湖畔,更想对你们说,一定多读书。读书是最有效弥补差距、提升自己的手段,也是最快帮我们“褪寒气”“长贵气”的办法,更是人生最终的能量库——让你悲,让你喜,让你从暴怒到安静,从忧伤到平和,然后遇见另一个自己——淡定、光亮、饱满。
我现在的主要身份是“妈妈”,两个小宝贝是我最满意的作品。不过,为了让孩子们更多地感受到妈妈的荣光,7月底休完产假,我将继续返回深爱的新闻战场,开跑人生的另一程。起跑前,我感觉自己比过去更坚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这也许就是新华社这个大课堂教会我的“力量与从容”。
我感激过往的贫寒,让我体会到了拼搏带来的踏实。我感激过往的幸运,让我知道越努力越幸运。我想我还会一如既往地拼下去,因为拼得很开心很享受。
最后,祝福学弟学妹们大学四年充实快乐。
文学院2002级新闻专业张丽娜
                 2017年7月8日
链接:http://inews.ifeng.com/51400219/news.shtm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