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286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人与“囚徒困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20:3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章提交者:牧首湖畔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同时也非常简单:两个囚徒被分别关押在不同囚室,若二人皆不招供,则警方便无从得到证据,只能无罪释放,但警方告知两个囚徒,先招供者可减刑,后者则罪加一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囚徒们多会选择主动招供以换取减刑,因为招供者知道,自己的同伴很有可能比自己更先招供,进而导致自己受到伤害。

    囚徒困境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两个囚徒都不是傻子,他们所做出的判断似乎是理性的,但是恰恰是这个理性判断,反而没有保证其利益的最大化(即二人均无罪出狱),在他们看来,抢得先机背叛对方,才是利益最大化的体现。

    讲了这些关于囚徒困境的问题,读者诸君可能不明白,这和俺们中国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呢?中国的草民们,大都是奉公守法的模范,在日本人时期多半都能领到良民证,在现在呢,也都能领到身份证、暂住证,这些人里,除了新闻里经常提到的那“一小撮”外,大概一辈子也不会成为囚徒的。

    但是不然,窃以为,每个中国人都在同步程度地陷入了“囚徒困境”之中。

    举个例子来说,中国人闯红灯大概已成为了民族传统,只要没有警察,车也不是很多(当然,后一条并不是必要条件),便总是会有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人民群众闯过去。但是,要知道,中国人的时间观念起码不是世界上最强的,现在也不是那个“只争朝夕”的年代,闯红灯者应该不是为了一单几百万的合同或者61个阶级弟兄的生命去争分夺秒,但是他们所付出的,则是自己生命的危险,难道他们并不重视生命吗?当然不是,国人也许是一个最珍惜生命的族群——毕竟张悟本出现在我们这个社会——那么又是什么使中国人放弃了能够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即共同遵守交通秩序),而宁愿舍本逐末呢?

    我曾经在与一名出租车司机聊天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该司机首先大骂城管,说“这帮孙子”的所有日用品无一是自己购买的,都是搜刮民脂民膏所得,实乃一群败类蛀虫,云云。但是说着说着,司机话锋一转,提到自己就认识某一城管队长,此人在片区里下馆子从不花钱,某一次,这个司机就和该队长外出豪饮,至结账时,老板满脸堆笑,宣布免单。

    “嘿嘿,你可不知道我们多有面子。”

    此时此刻,这名司机竟然开始面露自豪的神情了。

    说到这里,我们大致已经能够看出问题所在,中国有规则,也制定了一些秩序,但是这种所谓的秩序并不一视同仁地适用于所有人,相反,它似乎是某种标准,它告诉大家:达到某种地位的人,就可以违反之。凡是能够不遵守秩序的,不是有权者,就是聪明人,当这些人破坏秩序或法律的时候,人们一开始痛恨其损害了自己的合法利益,但是久而久之,则演变成羡慕妒忌,所有人都认为,守法与否,只能证明能力与否,这与道德无关,一个人是否有权力,取决于其是否滥用权力,也就是说,权力不滥用,在中国就不能称之为权力,他必须要背叛某种法则,方可显出与众不同。

    在囚徒困境之中,囚徒们是否获罪并不取决于他们是否犯罪,而在于他们是否选择(首先)背叛狱友,在我们这个社会,我们是否值得尊敬,不在于我们的道德和情操,而也在于我们是否背叛某种规则,虽然囚徒可以选择共同进退,并最终皆大欢喜,但他们不会如此;我们也可以老老实实地遵守一切规则,构建一个“河蟹社会”,但只有傻子才会真的相信——因为,我不去背叛,别人也会,而且会先于我背叛,并以此胜出。

    据说,“囚徒困境”有一个相反的例子,那就是在新西兰,报亭多半是无人看守的,阅报者自觉投入硬币,并自行取报,从未有失窃之虞,看到这里,我们一定会慨叹新西兰人素质之高,看为楷模,但是这并不是解决囚徒困境的关键所在。

    囚徒困境之所以成为困境,关键是由于囚徒本身就置于一种不公平的环境之下,因为他们真正犯罪有否已经毫不重要,法律在这里并不起效,而是认罪减刑(plea bargain)的做法,而认罪减刑,即不合法,也不合乎于道德,更不公正。在我们这个社会,人们同样存在于不公正之中,在这里,权力不受监督而导致滥觞,因此滥用权力已经从真正的当权者传播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其结果是无权者也跃跃欲试,以违反各种规则作为彰显自己的手段,因为他们(或者说,我们)认为:

    1、遵守规则是在助纣为虐;

    2、不遵守规则说明了我的权力与机智。

    以上两个因素大概都是理性判断,似乎都能够最大化地体现出个人利益,因此,难怪人人都去闯红灯呢?难怪马路上的车辆都在千方百计地占取微不足道的便宜;难怪执法者也会去钓鱼执法(因为法律甚至都不被执法者自己所尊重);难怪人们只尊重权力,而不是法律(因为法律被权力所控制,而非相反);也难怪从买火车票到子女就学都要去托关系,而这种行为本身,从来都不会给我们造成任何道德上的负担。

    当一个社会成为这样的权力社会而不是契约社会或法治社会的时候,不仅规则失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将陷入恶性循环:囚徒选择背叛,是因为利益模式告诉他,自己与另一囚徒处于“敌我”关系;我们选择背叛,是因为社会利益模式是利用与被利用、统治与被统治关系,之间毫无尊重,只有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别人收益,在某种程度上,本人便已经吃亏,因此必须抢先之,而所谓抢先,便只能恶性竞争,只能背叛社会、道德规则。

    是的,我们都是囚徒,因为我们只要有机会,就会去选择背叛,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因为社会的权力架构本身就置我们于这一尴尬境地,如果你的身边都是谎言、阴谋和骗局,谁也不会成为清白的幸存者——“囚徒困境”乃是由于其处境而非囚徒本人所来决定。


我的博客:http://blog.kdnet.net/boke.asp?userid=208268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20:34:18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20:34:33 | 只看该作者
囚徒困境告诉我们:当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相违背、不法个体利益大于整体利益时,逆向淘汰不可避免地会出现。

一个良好的社会制度,应当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相一致的。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20:34:48 | 只看该作者
流传一句话:贪污是一种能力,有本事你也去贪污。
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5#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20:35:36 | 只看该作者
浅谈“田忌赛马”之贻害

文/俗士


    一个不知出处的说法竟是从我小时候就被植入大脑深层的,即:中国人和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对于这个观点我不仅深信不疑,而且一直伴随我,直到前几年才隐约感到有些不靠谱。英克•罗布德森在《他们为什么效忠希特勒》一书的序言中说:“假如有人亲口说,我是最强壮、最勇敢、最伟大的人,那么每一个闻听此言的人都会尴尬的闪开:吹牛者没有市场。可是,假如有人把主语‘我’换成‘我们’——我们是最强最棒的,是‘人中之王’,是上帝精选出来统治万民的人——那么一定有很多人喜欢听。”所以将“我”用“中国人(中华民族)”代替,再拉上“犹太人”作陪绑,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就显得很真实了,大家也就会觉得作为中国人很自豪了。

    另一个曾令我倍感骄傲的观点——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这几年才发现:其实每一个民族都可以这么说。例如,在介绍少数民族的书籍和节目中也常见这类话,即使那个民族是刚刚脱离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照样会说“智慧的XX民族在艰苦的环境下创造了XX灿烂的文明”云云。推而广之,此类话也适合全世界每一个民族。然而,每个民族都可用的套话,怎么就成了中华民族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呢?而且,既然是“最聪明的”和“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为什么至今这么落后呢?我们的聪明、智慧表现在哪里呢?

    要是反思我们的文化,就不难发现,我们不但不聪明,而且常常表现得很弱智和无耻。其实,早就想说这个话题了,只是没下定决心,因为这样说是很伤害国人感情的,尤其是那种不知从哪里来的虚妄的优越感。我想,在一元信息来源环境下,国人有这种自恋的认识几乎是必然的结果。当然这样泛泛地说是很难服众的,我藉此浅谈“田忌赛马”这个中国一个古老的智慧来剖析、解释一下。

    也许,只要是中国人,哪怕没什么文化,也能说出很多代表中国智慧的故事、传说,“田忌赛马”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极重要的——从给不识字小孩子的图画书,到教小学生识字的智慧故事,再到中学生课本学习古文的课文,都在对孩子们灌输这一“五千年文明”的智慧。我们常说,中国人喜欢撒谎,做事不讲规则,没有契约精神。虽然我无法知道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些毛病,但能成为一个民族共性的现象,一定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有一点我敢断言,“田忌赛马”的智慧对我们民族的这些国民性的影响是极大的,贻害也是深远的。

    齐国使者到大梁来,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用言辞打动齐国使者。齐国使者觉得此人不同凡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齐国将军田忌非常赏识他,并且待如上宾。田忌经常与齐国诸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孙膑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诸公子用千金来赌胜。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拿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三场比赛完后,田忌一场不胜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威王的千金赌注。于是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后,就请他当作老师。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译文


    其实,只要一点破,再读这个故事就很容易发现,田忌(孙膑)就是胜在作假、破坏规则和契约上——用下等马假充上等马、上等马假充中等马、中等马假充下等马于齐威王比赛,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或许古文过于简练,会有人说,文中的规则并不太明确(其实很明白,既然分上、中、下辈,就是要按此规则比赛)。那么,作为民间传说的“田忌赛马”的故事,说得就非常明确了:“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其中所述的非常明确——约定了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进行比赛的规则,因此,田忌(孙膑)违规、违约是显而易见的。

    这个故事就这样传颂千古,大家都很以为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甚至说:这个故事表现了“孙膑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运筹能力”,揭示了“如何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从而在竞技中获胜”……这说明国人普遍缺乏规则和契约意识以及对作假行为的认同,也说明我们这个民族整体是不知善恶和无耻的。也许,这也是我们民族始终无法走出蒙昧,走进文明的原因。或许,严复所说:“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不是危言耸听。

    我认为,田忌(孙膑)的胜利是以葬送诚信、守则、公平等人类最基本的善行为代价的,其行为应该说是极恶劣的。而把孙膑此计作为一个民族的最高智慧,弘扬、传承了上千年直至今天,硬生生地把这种意识植入国人灵魂深处,这实在是令人悲哀的。就在这样教育下,撒谎、做事不讲规则已然是我们民族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成为一种文化基因。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个民族会把作假、不诚信、无视规则和契约作为伟大智慧来传承的。

    也许有人会说,虽然有些无耻,但你不能否认其聪明,说弱智有些不靠谱。这样说,只能证明我们民族确是弱智的,因为我们只能看到破坏规则和契约带来的好处,无法理解遵守规则和契约的意义。“田忌赛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的是:遵守规则和契约将会失败,破坏规则可以出奇制胜。于是,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遵守规则和契约的危害,这样,大家就都不愿意遵守规则和契约。

    由于大家都不遵守规则和契约,就会让人对所面对的事情感到没有底,会产生焦虑感,甚至恐惧,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破坏规则,以求占得先机。

    就像现在,有孩子在上学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不给老师送礼,就会担心自己的孩子受歧视、被老师骂,于是大家都送礼(一点说明:我至今未给老师送过礼,老师对小女也还不错,甚至比一些家长送礼的孩子还要好,当然这是因为她成绩好)。其实,大家都送礼,结果和大家都不送礼一样,而且可能更糟,因为,这样不但不能消除自己的顾虑,而且还花了冤枉钱。当然,有人认为,我多送就会有用,但这样一来二去只能造成礼越送越重,最终,能花得起大价钱占得先机的只能是有权、有钱的人。大部分普通人家反而失去了规则的庇护,从而致使权力更加张狂。

    事实上破坏规则对于少数人是高效的,对于整体是低效的,甚至是代价高昂的。但是,就像人们都会对维修技术高超的技师竖起大拇指赞扬,却无视平常认真保养、维护良好令机器不出故障的操作工;能看到救火的英勇,却不以为为不发生火灾所做的工作是一种伟业一样,我们只能看到事物的直观的现象,不会、也不愿意做进一步地分析,找出事情的根本。“田忌赛马”让我们把表象智慧的邪恶当作了高深的智慧,并对其尊崇有加,所以,只能说我们是弱智的。

    比如说,十字路口、红绿灯下的情况是我们熟知的,在一些管理得好的十字路口,大家可以顺畅、安全地通行,而没人管理的十字路口是混乱和危险的。也就是说,如果大家都能遵守交通规则,那么所有的十字路口都应该是顺畅、安全的。但是,这在中国这却是不可能的,如果十字路口没有警察,则红绿灯就形同虚设(要是有电子警察,那对汽车还是有效的,对行人和非机动车则无效)。

    在这种情况下,警察是代表着权力的。从此也可以看出,中国人骨子里是屈服于权力而无视规则的。我们宁肯在警察的监控下战战兢兢,也不愿在遵章守则中堂而皇之。不仅如此,国人对遵守规则还常常嗤之以鼻。比如:前几天,我骑自行车,到一个没有警察的十字路口,看到绿灯闪烁,红灯亮起就刹车停了下来,但其他人却照样前行。由于我停车,挡了后面一个人,他很是不满,在很快绕过去后,骂了一句:“还有这种背时鬼!”。

    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小事,不值一提,那么我想说:观人于微。同样,观察一个民族的共性也可以从小处着眼。当然,放到大的事件中,同样如此。比如,前两年的“大头奶粉”事件和去年的三鹿奶粉事件。要说他们从一开始就想害死人,那是不客观的。而且造成三鹿事件的责任者也包括从奶农、饲料、运输、收购、政府监管、媒体、销售等诸方面。而一般而言,每个环节,都不可能是以害人为目的的,他们害人的动因或许仅仅是希望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凭我在做生意的经历中,对假冒伪劣产品产生的过程和动因的观察和思考,可以这么说:开始,违规害人的行为并不会产生这样直接的恶果。但当所有业者都以破坏规则为竞争手段时,要想占得先机就只能是更大的违规,如此累进,最终出现类似“大头奶粉”和“三聚氰胺奶”的事件。我想,这就是阿伦特所说的“平庸的恶”。这样说并不是为造假者、作恶者开脱责任,而是要说明大恶往往是小恶积累的结果,防微杜渐,警惕小恶可以有效地防止大恶。事实上,我们的所作所为往往是在纵容小恶,甚至自己的一些行为就是小恶,而我们却习以为常。好了,这个话题再说就离题远了,就此打住,也许以后有机会再说。

    言归正传。由于,上千年形成的以破坏规则、无视契约为智慧的文化,所以,国人是没有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的。我认为,不敬畏规则也就失去了规则的庇护,就必然要屈服于权力。其实,齐威王们是深谙此道的(齐威王后来请孙膑当老师,而未因被戏弄杀了孙膑,或许就说明真正聪明的是齐威王。当我们陶醉在“不弱智都当不了领导”的亢奋之中时,一切就已经有了答案),他们是不会让规则有效地运行的,即使是他们自己制定的规则,因为,有效地规则体系必然导致权力的弱化,而权力却会在规则被破坏中得以强化。

    就这样,我们始终生活在对生存环境毫不知底的恐惧和焦虑之中,而这种恐惧感又驱使我们去破坏规则、去作假……继而权力、暴力自然就成了我们的主宰。于是,我们不再勇敢,不再忠于职守,丧失了坚守规则的勇气,因为坚守规则就意味着对权力的挑战、就意味着可能付出高昂地代价……于是,正义也就不能形成有效的力量,良知自然被泯灭,邪恶则成为社会主流。而暴力或者依附权力成为当权者压迫人民的工具,或者取代旧的权力成为新的当权者。就这样,周而复始地朝代更迭。可悲的是:人们破坏规则是因为想摆脱恐惧和焦虑,占得先机,但结果却陷入更大的恐惧和焦虑之中。在一个全民族都无视规则、崇尚权力的社会,逆淘汰是必然的结果。

    讽刺的是,当权者也陷于其中不能自拔。没有了规则的庇护,他们也处于恐惧和焦虑之中,他们担心被取代,怕被暴力吞噬。他们知道要维持自己的权力,就必须一方面强化暴力,一方面用谎言将自己装扮得非常强大,当然还要借助权谋。这就是,谎言和暴力成为专制国家两大法宝的原因,在中国历史则表现为“儒表法里”的特征。我想,或许这也是中国两千多年专制制度看似强大、稳定,但始终摆脱不了改朝换代的命运的原因。

    一般来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是中国专制文化的根源,我觉得有很大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我想,如果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真的是中国专制的根源的话,那么中国的历史上的朝代更迭至少不会这么频繁,宫廷内乱不会这么多。其实,中国人是不敬畏皇权的,骨子里更多的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稍有机会就会有“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这点与我们的邻居——日本不同,他们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等级社会。而且,中国人骨子里也是藐视父权的,这一点,从传统家庭的兄弟分家中就能察觉到。当然,这只是我不成熟的一个思考,在此也不多讨论了。

    我认为,“田忌赛马”的本质是机会主义①。我们现在的所谓“狼文化”与之是一脉相承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宣扬“田忌赛马”式的智慧,其目的是为了强化权力,是专制独裁者的驭民之术。

    有一点说明,所谓的“潜规则”不是规则,其实是破坏规则的借口和方法。过于强化“潜规则”意识,只会有助于当权者奴役人民,这是必须警惕的。

2009.11.24.~2009.11.25.

注①:机会主义

    机会主义,也称投机主义( Opportunism ),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就可以不择手段,突出的表现是不按规则办事,视规则为腐儒之论,其最高追求是实现自己的目标,以结果来衡量一切,而不重视过程,如果它有原则的话,那么它的最高原则就是成者王、败者寇这一条。(摘自百度百科《机会主义》http://baike.baidu.com/view/284735.htm?func=retitle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姆森(liverE.williamson)也指出:机会主义是指人们一种狡诈的自私自利的行为倾向。

本文地址:http://club.kdnet.net/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3130050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sushi.vip.bokee.com (博客中国)
6#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20:36:04 | 只看该作者
让人看了更明白的好文
7#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20:36:31 | 只看该作者

文章提交者:牧首湖畔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文章提交者:鄄城二岩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问题分析得很好,也很到位,但对于怎样解决却是一知半解。
——————————————
本文最后一段被好心的编辑删去,原文为:

“在此,我只能冥想: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的报亭也能够无人售卖,并无人偷窃,不过,它并不取决于卖报者或买报者,因为只要报纸上还有谎言,这一天就很难出现。 ”  
8#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20:36:55 | 只看该作者
文章是好文,问题分析的很透彻。但是很遗憾,没有提供答案。
9#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20:37:15 | 只看该作者
愿神将"精明和知识"赐给我们.
又开我们的眼睛,叫我们能看出神律法中的奇妙.
在神的公义上生活.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20:37:36 | 只看该作者
权力的含金量就在于可以滥用。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