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506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学课程及大学是怎么回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00:02: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找不到工作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一技之长。
       读了大学出来,投资(学费青春)那么大,当然不愿去做苦工,被人耻笑。
       但问题是许多专业都是屠龙之技,什么也没有学到。许多课程设置不合情理,一点用处都没有。
       我是二批高校毕业,是当初自己考进去的,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课程如下:
      
       大一上 高数、英、体、思修、计基、邓理     
       大一下 高数、英、体、物理、C语言、军事理论、物理实验、法律基础、工程制图  
       大二上 物理、电路、体、复变、毛思、政经、英、线代、物理实验、金工实习  
       大二下 电路、体、积\场\概、电磁场、文献检索、数电、模电  
       大三上 微机原理、信号与线性系统、信息论编码、matlab、应用写作、马哲、企管  
       大三下 专业外语、计算方法、高频电子线路、自动控制原理、VC++、单片机、Protel(电子CAD)  
       大四上 电视原理、微机接口、智能控制技术、传感器原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计算机网络、数字图像处理、通讯原理
       大四下 没有课程

      课程是那些课程,但教材是学校定的,有的课程的教材还是该科老师自编的。


       其实我什么都没学到,什么都不会。
       上课老师在讲台上讲,下面大部分学生听不懂。考前老师会透题放水,划重点;一个班30多人,老师会抓一两个考得最差的重修。所以你要通过考试,你所要做的并不一定是要学好学懂那些课程,而是努力不要做那最差的三四个。
       考前按老师划的重点和透的题,死记硬背,考试时把自己记得的内容努力往试卷上倒。老师会根据你写的内容给分。

       上了大学和没上没有什么差别。想转专业?没门!

       四十多门课程,一共有八门数学:高数上、高数下、线代、概率论、复变函数、积分变换、矢量分析与场论、计算方法。有什么用哟,什么用都没有。倒学得辛苦极了。
      
       一本厚厚的高数,放在高中,要学两年的。放到大学,一个学期,共计不到50节课时,就上完了。毕竟有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消化能力是有限的。数学这种课程,前面的没搞懂,再上课,没用,根本再也听不懂了。

        微积分不懂,物理没法学,电路没法学,复变函数没法学,积分变换没法学...
        积分变换不懂,信号与线性系统没法学,自动控制没法学...
        
        理工类课程的学习重基础,前面的没搞懂,再听后面的,只会越听越晕。
        
        我们上大学,连基本的电子元器件知识都没有教,不认识元器件。模拟电子的课本看不懂(康华光编的)。

        复变函数、计算方法、高频电子线路、电视原理、微机接口、智能控制技术、传感器原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计算机网络、数字图像处理、通讯原理,这些课程的考试全是开卷。
        matlab上机做个题,老师看了,合格了就让你过。
        vc++写篇论文上交,作为成绩。
        protel上了10次课,5次演示,5次上机。最后作个图通过邮件发给老师作成绩。
        物理实验每次都是抄数据上交。
        金工实习即车工(车一个钉锤)、钳工(打磨钉锤)、铸工(用沙堆做一个模型),历时两个星期。
        唯一的两次课程设计(算是实践项目):模电的课程设计是做一个功率放大器,数电的是设计一个数字钟,最后都是抄了报告上交。
        毕业论文也是抄,答辩时老师不会为难你的。
         
        大学四年,我没焊过,也没见过什么电子元器件。
        
        不过我也不想再埋怨谁。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老子说:“道法自然”(找出规律,顺应规律,即顺其自然)。如果我要怪,只能怪自己在高中时,信息闭塞,不知道上大学原来是这么回事;不知道自己学习能力有限,在短时间根本学不了那么多数学;有些专业课,自己至始至终看不懂,不感兴趣。怪自己选错了专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00:02:4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让我给教育部提建议,我会说:
        1.从儿童到成人,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传统文化(儒道释)教育。小学生全都要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庄子》、《弟子规》、《增广贤文》、《菜根谭》、《朱子治家格言》、诸葛亮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等。
       借《弟子规》中的一段前言表达我的思想: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下文引自:《挽救中国人的根 —— 传统文化》
      面对日益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有识之士无不在努力寻求救世的良方。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世界需要中国古老文化理念的推广和实践;已被费黜达近百年之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大地上急需拯救。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要手捧着金饭碗,在外流浪找饭吃啊。

       2.删掉语文课本中中尖酸刻薄的鲁迅写的文章。他的文章不利于青少年成长,容易变得愤世嫉俗,眼高手低,偏激刻薄,怨天尤人。

       3.大力扫清色情。“万恶淫为首”,万恶以淫(或者黄毒)为诱因。“戒之在色”。中医彭鑫博士对黄毒之害有精辟的演讲。倡导青少年戒除黄毒,除心瘾,戒手淫。

       再引两段话:“手淫的毫无节制与泛滥成灾与西医理论的误导有关,初中的生理卫生教材甚至说适当手淫会有益健康,精只是少量蛋白质与多量水分的混合体,对身体无足轻重。正是这种歪理邪说的肆意误导与教唆,使身心原本幼稚的青少年对手淫行为放松了警惕,敢于尝试,最终成瘾,无法克制,走上了伤精损气耗神的不归路! ”
     
       “当今社会的三大毒药:消费主义、成功学、性解放”。害尽天下!

       4.大力推广职业教育,实行竞争。你这学校办得不好,教出的学生学不到什么有用的实用技能,你就得关门。要让青少年真正学到实用的技能,能学以致用。
      
       5.如果可能,实行跳级。小学到大学至少读16年,太漫长了...

       6.职业学校也可以转专业。学自己学不了的专业,太痛苦了。

       都承认两千多年前孔子的教育方法到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孔子与他的学生亦师亦友,孔子因材施教,让他们自由发展:子贡经商致富、樊迟热衷稼穑、冉有投靠季氏、曾点希望“春服浴咏”;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是今天的教育制度却是那么僵化...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毁人不倦的“大学”教育也会有终结时。何况拜微软所赐,现在有了互联网,“外事不决问Google”。许多资讯、知识都可以从网上获得(我就是从网上学习的传统文化、接触了戒邪淫网)。

       千千万万人写这些类似的建议。我记得好象一年前,教育部就问计于民,当时在央视焦点访谈李小冉采访了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和另一位嘉宾。当时我也想给教育部写信,后来我看了那档采访节目,我发现两位嘉宾对中国教育的问题认识得很清楚,最后他们说,要改革的是教育部本身!我就知道没戏了,遂罢,打消了写建议信的念头。
      
       如果有一天阎王殿的阎王对牛头马面等一干小鬼说:大家好,今天我希望大家踊跃发言,提些意见,以解决一些问题,改进我们的工作。牛头马面说:老大,我们一致觉得最要改革的是您啊。您改掉您的一些缺点、不良作风,给我们更大权限,让我们放手去干。阎王会答应吗?

       就算阎王通情达理,不大发雷霆,他也会很为难地说:你们别看我是你们的头,很风光,我也是一打工的,我是给老板玉皇大帝打工的,所有的一切我都是按玉帝的旨意办的,你们要我改,不是要玉帝改吗?

        或说我说的有点用。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00:02:57 | 只看该作者
不责人 责己
自怨自艾

我写这些并不是要控诉谁,或者怨尤谁。
我只是将我的经历如实写出来,作为一个个案,或许对为人父母者有点启发,让他们在对教育自己的子女的过程中或许有点启示。

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是这个意思。

我没有责怪任何人,要怪只怪自己年少时信息闭塞。
上文是教育部第二次问计于民后,我写的。

曾在电影《High Noon》中看到一句台词:If you are honest, you'll poor in your whole  life.  Poor 就Poor吧,我宁愿Poor也要honest。

把忽悠当本事,把欺诈当能耐,我不干,我也不学这一套。
我只是用心在倾诉,如实阐述我当时经历和理念。
第一莫欺心。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00:03:14 | 只看该作者
见仁见智
我的大学是这样的:浪费青春,换张废纸。
当然可能我的资智学不了那些高等数理。
=======================
那所院校是理工类院校,下分机械系、电计系、化工系、生工系、工商系、社科系等等。
电计系的全称是电气技术及计算机科学系。
下分电气、电子、计算机、电力、自动化等专业。

课程大致可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
基础课:高数、物理、英语、体育、计基、邓理等(校内所有专业都要学的)
专业基础课:电路、模电、数电(电系下所有的专业都要学这些课程)
专业课:微机、单片机、高频、电视原理等(基本上是大三、大四的课程)
**课:文献检索、军事理论、企业管理等

所以学校要增加一个新的专业,成本很低的。只需要将专业课进行适当增删,就可以产生一个新的专业。
计算机应用专业进行增删,就可以产生一个新的专业计算机网络。
电气专业进行增删,就可以产生一个新的专业自动化。

所有的班都没有自己教室,通常我们都是两百多人上大课,坐远了你根本什么都看不见的。

不及格要交钱重修的。学校每学期收的重修好几十万哩,但安排重修的成本却很低:教师上课费和监考费。班上35个人,最后仅一个全身而退:没有一门重修过。
5#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00:03:40 | 只看该作者
大学课程要改革,电子系课程要改成:

大一上:认识二极管,三级管和多极管,学会数管脚数目。(要招数学基础好的学生)
大一下:学会画二极管,三级管和多极管的电路图纸表示。(要招有绘画基础的学生)

大二上:学习焊接二极管。(培养动手能力)
大二下:学习焊接三极管。(培养动手能力)

大三上:学习焊接多极管。(培养动手能力)
大三下:学习焊下来二极管三极管和多极管。(培养动手能力)

大四上:电子工厂实习半年。(实践出真知)
大四下:写论文:论电子系大学课程设置与电子工厂生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毕业找个电子厂焊二极三极和多极管的工作,或者找个处理废旧电器工厂的工作。
6#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00:04:05 | 只看该作者
按照新的课程设置,如果你四年毕业了还什么都不会的话,就太让人无语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00:04:24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很简单,你已经长大了,大学不是初中义务教育,是否能学到东西,很大程度靠你自己。我给学生上课的原则就是30%学生能听懂就是一堂好课,如果所有学生都能听懂,那么我这堂课就是失败的课,对不起那些学习好的学生,浪费他们时间了。大学是分化人的阶段,不该求每个学生都在课堂完成人生。你上课没听懂,就该自己课后补。当然我的学生是211的,至于二本孩子是不是依旧该手把手象教未成年孩子这样教学,还真没细想过。

8#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00:04:48 | 只看该作者
大学和中专中技比,应该是理论基础应该比较扎实。所以应该学习一定的理论基础课,比如数学、物理。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现在高等教育普及了。上大学的人越来越多。不是说2020年以后,全国能够上大学的人要达到两亿。如果这些人都不要做苦工,实际是不可能的。
解放前一个大学才几百个学生。文革前全国大学才81万学生。现在每年大学招生就要600多万。还是叫“读不起书”。读书毕业以后如果都不去做苦工,那么苦工谁去做?
所以一般大学毕业以后还是要有一个继续学习的过程。只有佼佼者才能真正做高级的理论、技术工作。大部分人还是要实事求是,从最基层最实际的事情做起。
大学阶段最重要的是给你一个学习的方法,以后的学习过程还很长。
9#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00:05:05 | 只看该作者
什么叫好大学?
我认为:
1.那个大学风景如画。
2.那个大学要有完善的体育设施,我想玩什么就可以玩什么。
3.那个大学要有大的实验楼,实验工厂,让我学到真正的本事。
4.那个大学要配备足够的师资,让我拿到电工、管工、钳工、车工、木工等其中至少3个初级技工证。因为我学的是工科。
5.那个大学里,不要上几百人的大课,吃饭不用排队,宿舍不拥挤,有良好安静的住宿条件。
6.那个大学的老师不跟我耍官腔,每一个老师对我都热情,都认为我将来一定是个人才。
...

所谓的名校与我无关,因为有名没名只对校方和教师有好处,与我有什么关系?
这个就是一个正常的学生的想法,与中国家长的想法格格不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00:05:21 | 只看该作者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