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357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9级夏贵兰的专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8:4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级夏贵兰的专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8:41:41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记者
文/余一梦

话说有一天,在市政广场上,树起一个牌子,上面写着:
11月8日,记者节。
这个牌子一下子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一大群男女老少立即围拢来,有人问:
“记者是什么东西?”
“记者是无冕之王!”一个小孩子兴奋地大叫起来,“老师说了,记者是最有本事的人,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不怕。”
“记者是社会的良心。”一位教师模样的人严肃地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说的就是他们。”
“记者是政客的帮闲。”一位绅士模样的人鄙夷地说,“你看看美国的大选,不也是不同阵营的记者之间的大战。”
“记者是行者。”一位路过的风尘仆仆的年轻人插话说,“你见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在纸上;你见不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在路上。”
“记者是杂家。”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感慨地说,“一个记者,除了采访基本功,天文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科技,男女之事,古今之事,中外之事……都必须知道一点,不容易啊。”
“记者是狗仔队。”一个女学生模样的人不屑地说,“他们的眼睛只盯着影星的大腿、歌星的屁股、名家的三角恋、女人的三角裤……”
“记者是包青天!”一个农妇模样的人哭出声来,“要不是记者,我儿孙志刚就会死不瞑目!”
“记者不是东西!”一个矿工模样的人愤怒地说,“你们难道忘了山西繁峙矿难中的那些金元记者吗?”
“记者不是东西!”一个颓顶的胖老头咬牙切齿地说,“要不是狗日的记者,我也不会权财两空蹲大牢!那么多人贪污腐败,为什么偏偏与老子过不去!”
“记者是分等级的。”一个小贩模样的人得意地说,“一等记者搞承包,二等记者炒股票,三等记者拿红包,四等记者写写稿。”
“记者跟妓女一样。”一个老板模样的人大笑起来,“给钱就搞(稿)。”
“记者是弱势群体。”一个法官模样的老者若有所思地说,“他们为老百姓说话办事,可是自己却总是成了被告,那么多记者被打……”
“记者是高危人群。”一个经理模样的人忧心忡忡地说,“在十大危险职业排行榜中,记者名列前茅,成了仅次于警察和矿工的第三大危险行当。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和新市场的迫切需要,我们专门推出了记者险。”
“记者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一位学者模样的人有板有眼地说,“《现代汉语辞典》2002年增补本第597页明明白白地写着:记者是通讯社、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采访新闻和写通讯报道的专职人员。”
“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我说,“他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追逐着新闻应有的理想。我们要共同努力,摘除涂饰在他们头上的光环,涤尽洒泼在他们身上的污水,让人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记者。”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8:42:0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如何当一个记者的深思
                             ——读《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有感
对记者来说,经常面对死亡、暴力、威胁、诉讼、骚扰乃至漠视,辛苦和劳累是“家常便饭”, 但仍勇往直前,挖掘事实真相,服务党和人民。借用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著名记者范长江的一句话:“一个记者,如果能为一个伟大的理想工作,那是很值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目前记者行业已被公认为中国十大高风险行业之一。一系列的有关于批判记者的有偿新闻、冷血心态、制造事实、媒介审判、自我公关等文章也层出不穷。记者的越年轻化和世故化趋势加重。我认为这一切都要归根于记者的生存状况困窘和新闻素养低下。记者干的都是一些最危险、最有挑战性的工作,受到的待遇却是稿费打折,生活无保障,人身不安全。激烈的竞争和生存状况,容易是记者价值观扭曲,是新闻报道煽情、片面、忽略、夸张、造假,也因记者自身新闻素养差,没有丰厚的生活阅历和渊博的知识,是新闻报道难有深度,体现不了新闻的价值和本质。
什么是新闻?新闻就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叙述,而且这个事实必须是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新闻看似一种简单的文体,却能改变人们的观念和情绪,也反映着社会的脉搏。而记者是新闻的操作人。记者的认知、学识、 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影响着新闻的传播和发展。下面这个例子就是记者不读书造成的常识性错误,真让人痛心疾首:一家通讯社报道发现了埃及沉没到海底2000年的城市,记者在文章中发问:不知道为什么古希腊和埃及的史籍没有记载它。接着又报道说,这座城市是在拜占庭帝国时期因地震而沉没到海底的。报道中写道的公元后发生的事实公元前的历史为什么没有记载,实则是该记者没有严格地去查询历史,换句话说,就是对基本的世界历史无知。又如2004年,某副教授写的关于老子《道德经》的书,被媒体吹捧为“人文之光照耀科学摇篮”、“备考五千年培育民族精神”。记者没有看过本书或是人文知识太差,都是在胡说八道,乱扯事实。李大钊曾说过:“现在的新闻,就是将来的历史。”著名学者吴晗也说过:“历史工作者是记录昨天的历史,新闻工作者记录今天的历史。”记者的职责和义务是什么?就是去敏锐的挖掘事实,抓住事实本质,忠实的报道事实,做党和人民的喉舌。现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我们已经习惯了“秀才不出门,天下事全知”的生活方式;对于新闻媒体,我们已经深深地依赖它们给我们提供信息。试想,如果记者给人们提供一条虚假的新闻,将会对社会产生多么不良的影响。所以作为一个记者就应该好好地充实一下自己。
如今进入电子传媒时代了,记者还要读书和用书吗?有什么问题可找百度大妈和谷歌姐姐不是更方便吗?然而,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真遇到什么问题,上网找东西如在大海里捞针,谈何容易,同时又要费时不少。即使找到了能够用得上的东西却很有限。看电视,听广播,瞬间即逝,即使抓住了也是一些只言片语,能够学习和利用的知识很少。慢慢地,你会发现你所学到的东西其实很少,很肤浅。那些新瓶旧酒式的节目不断循环,更多地引导我们回归到已知的事情。同时别人的东西始终是别人的,自己的思想没有深度,新闻报道当然难有深度;自己的只是浅薄,拿别人的东西只能是更浅薄。然而书籍不同。它们都是蕴藏了人类文明以来的深刻思考,是最富有的人文精神之所在,它要求读者集中于头脑的思考,不被表面化的声色干扰,达到一种较高的人文境界。I闲下来的时候还是多多看看书,给自己充充电。毕竟大学四年很快就会过去,现在的空余时间恐怕是以后工作了的几倍,还是好好的珍惜吧。
读书更是一种享受。因为阅读让人的生活变得有意义。书籍只有被人观看的时候才不是一种沉默的存在,是人精神和灵魂的寄托。

点评admin 发表于 2011-9-19 21:40 删除

发到专门的读书笔记作业帖内。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8:43:23 | 只看该作者
心得
在这一期龙新任务中,我参与是报纸和电视两个板块。说实话,我学到了很多也有很多感触。大一大二算是虚度了,以前跟着学长学姐们实习觉得没什么,就拍几段视频,找几篇稿子就OK了。现在没支撑了,自己来挑大梁,有点头重脚轻,晕头转向的感觉。这段时间里,我主要参与电视节目的拍摄方面,报纸方面(因为我在校外兼职的问题据推给了卿绪红和庄滨滨他们,非常抱歉)我参与的是排版。在电视节目拍摄方面,我觉得做的几个选题都比较好,有深度和新意,就是可能因为我们还是菜鸟,对于一些场景的拍摄技巧还不清楚。比如对于新生报道的摄制,拍出来的照片太空旷了,没能突出主题,以致于后来报纸排版的时候不得不换下照片,用上有领导的这张照片。对于报纸方面,我认为这一期的主题是迎新,就应该围绕“迎新”展开一系列的报道。比如大一新生离家来到绵阳,来到西科大,对周围的一切肯定非常陌生。那么就需要我们这些老科大人做他们的向导,引领他们熟悉西科大,爱上西科大。我们可以向他们介绍校外周遭的有名小吃,名胜,以及西科大四季变换的美景等。
最后我还想说,在整个通讯社中,只有一小部分人掌握着主要技能,虽然现在的目标是让剩下的另一部分人也熟悉,学习这些技能,但是我认为仅仅的就每一期节目的策划和制作,根本不能实现这个目的。现在我们上课差不多就像以前的中学时代,学的都是一些理论性的知识,真正能够用于现实的很少。我觉得我们应该开设一些有趣又实用的课程,比如说摄影、电视节目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等等。虽然我们现在资金、设备、教员等方面都不足,但是我们可以一起去摸索,研究,开拓。如果只有几个人去研究,那只有那几个人掌握了那些东西。若是大家一起去摸索,交流经验和心得,那最后树上一定是果实累累。


点评admin 发表于 2011-9-19 21:42 删除

在你的新闻日志中铁一份心得。
admin 发表于 2011-9-19 21:41 删除

建议不错。我的意见,我们的实验室是开放的,自己下载软件也行,关键在自己摸索。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