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4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AI主播来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26 20:15: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案例】
主持人:黄馨茹
嘉 宾:邱 浩 新华社CNC主播
    屈 萌 新华社记者
    王泽华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
    艺术学院博士生,中央广播电视
    总台央广新闻节目中心主持人
主持人的话:随着新华社男女AI合成主播(以下简称“AI主播”)陆续走上屏幕,AI主播出镜播报新闻,越来越频繁地与观众见面。我们为什么需要AI主播?被AI“克隆”的主播有怎样的心情?AI主播的出现会不会带来主播行业的失业危机?请看本期嘉宾的观点。
我是全球第一个
被AI“克隆”的中文主播
邱 浩
2018年11月7日,新华社建社87周年之际,我在乌镇采访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而与此同时,另一个和我长得一模一样、声音完全相同的“我”在“演播室”报道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报道题目是《进博会参展商:“进口”主题折射中国智慧》。自此,“他”成了全球第一个AI主播;而我,成了第一个被“分身”的中文主播。
“他”脱胎于我,却完全不是我,“他”是新华社联合搜狗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人脸识别、语音合成、唇语识别等技术共同打造的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只需要输入文字,便可以瞬间准确无误地转换成新闻播报的视频画面。“他”用我的形象、我的声音,可以24小时无眠无休地报道我从未报道过的新闻,说我从未说过的话。
一时间,国内外媒体竞相报道,路透社、法新社、BBC,微博热搜,朋友圈刷屏。人们在赞叹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大之余,更多的恐怕是焦虑——主播真的要下岗了吗?
AI主播究竟有什么优势?第一,播报新闻的时效性强。只要输入新闻文字,AI主播可以实时播报新闻。第二,不休息。AI主播7×24小时实时待命,“宇宙不重启,‘他’就不休息”。第三,不出错。除非文字有误,否则AI主播绝不出错。第四,可进化。AI主播可以通过大数据不断学习完善,越来越趋近人类主播的表情和声音,而且成长进化的速度是人类无法企及的。第五,再进化。我们也许真的无法预期“他”的进化速度以及进化程度。也许,不久的将来,“他”可以手舞足蹈,可以出现在任何新闻现场,甚至可以不需要输入文字,直接通过新闻大数据就自动生成新闻播报视频。
然而,我真的会被取代吗?
事实上,我在主播台前的播报工作已经被取代了。简单地把提词器上编导编辑好的文字播报出来,AI主播可以完成得更高效。假以时日,“他”也许真的可以做到令观众真假难辨,那么取代播音员也就是时间的问题了。但是,这个“取代”究竟是被动“退位”,还是主动“让贤”,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在主播这个职业中,其实每一个同行都可以是我的老师和敌人,不断的学习才带来了不断的进步。终于,现在有了一个和我那么像,并且在“倾尽全力”取代我的“人”出现,让我不得不冷静思考自己该如何不被取代。我可以有时间去做更多目前尚不能被取代的工作,毕竟“他”替我分担了不少工作。
所以,我必须接受“他”早晚都会出现这个事实。那么,不妨伸出手,拉“他”一把,让“他”成长得再快一点。人工智能虽然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可“他”依旧是基于既有的数据,那就让“他”来学习我吧。而最令我自信不会被超越的,是我的“灵魂”。我的“灵魂”是对新闻事业的无限热爱,是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是对人情冷暖的体会,是同百姓心灵的共鸣,是寻求真相的迫切,是追本溯源的执着,这一切,岂是AI主播能感知的?人工智能可以报道战争,但无法感知和平的意义;人工智能可以深入灾难现场,但无法体会人间大爱;人工智能可以描述发展进步,但无法知晓劳动者的辛苦……人工智能可以足够快、足够近、足够准确,但新闻有时更需要再思考一下,再深入一些,再有些温度。让AI主播去重复那简单机械的事情吧,我也能有时间释放自己的“灵魂”,去书写一个真实主播的价值。
说到底,AI主播不过是一种报道形式的创新。其实,在每一次技术变革中,媒体报道形式都被深刻影响着,而在这个过程中,从未改变的是媒体人对真理的追求,对丑恶的抨击以及对正能量的宣扬。AI时代,我们欢迎并且接受一切形式上的进化,但同时更要坚守新闻人的初心,坚守不变的新闻本质。
我永远不会被取代!
“新小萌”,
可以模仿,难以替代
屈 萌
未来学家说,人工智能本质就是用自动化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未来的强者就看谁能与人工智能更好地协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今年的全国两会,人工智能再次成为热点话题,这是继“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智能+”又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2018年11月,新华社发布全球第一个AI主播,在新闻领域开创了实时音视频与AI真人形象合成的先河。作为新华社的新员工,AI主播上线后立即投入新闻报道中并实现量产,目前已发稿3400余条,累计时长达10000多分钟,生产出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读性强的融媒体新闻产品。2019年2月19日,新华社再次发布全球首个AI合成女主播——“新小萌”,并在今年两会上正式上岗,新小萌在声音和图像两大引擎上有了很大的优化和突破。在声音方面,采用领先的波形建模技术生成音频,极大提升了合成音频的表现力和真实度,声音更具情感。在图像方面,通过模型优化及多风格数据的使用,实现更加逼真的表情合成、肢体动作与语义的恰当匹配以及更加自然的唇动效果。作为世界上第一位AI合成女主播,新小萌一经亮相,再次引发全球媒体圈的关注。“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英国DailyMail等海外媒体进行了大篇幅报道。英国Daily Mail报道称,网民对新的主持人表示欢迎;印度媒体DaytodayGK称,除了嘴唇动作稍显僵硬外,她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美国Futurism报道称,“新小萌”从来没有上过新闻专业课,因为她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人。约旦媒体AI Bawaba称,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发展中心之一。
AI主播的诞生与发展,是传播业和智媒深度融合的结果,为新闻业带来了许多良性的变革。
首先,AI主播有利于提升新闻生产和传播的效率。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电视新闻生产流程和机制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创新。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产生的AI主播只需编辑记者将新闻文本输入系统,计算机就会生成相应的AI主播播报的新闻视频,不仅具备了与真人主播高度相似的新闻播报能力,还可以夜以继日连续工作,并且基本不会出现错误。
其次,AI主播提高了跨语种传播能力,有利于内容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AI主播的改良和升级使得其学习能力不断增强,面部语言、肢体语言的丰富以及多语种播报能力的完善将打破语言的壁垒,实现真正的跨语种传播,扩大新闻内容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目前,新华社推出的AI主播已经可以输入中文多语种播报,可以在外宣和地方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最后,AI主播推动新闻业创新发展。随着AI主播的诞生,一些新闻节目在内容与形式上也出现了更多创新和突破,可以增强受众互动,加深受众对新闻的理解,新闻播报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为新闻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但是,电视新闻播音形态多样,有声语言表达丰富,AI主播替代新闻主播尚需时日。
首先,真人主播专业的新闻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短期内无法被AI主播超越。《实用播音教程:电视播音与主持》一书指出,电视新闻播音形态多样,要求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播)增强与受众的交流感、从备稿到播出要参照整条新闻的内容,心理上形成整体感、画面感以及镜头感,形成内心感觉、有声语言、体态语言三位一体的有机和谐感。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播)需要通过多年的学习和练习才能达到较高的专业要求,这是AI主播在短期内无法获得的能力。
其次,当前AI主播还停留在向人类主播学习的阶段,缺乏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和消化能力。AI主播实质上是一个栩栩如生的智能化数字仿真播报员,它无法自主完成对编辑所提供播报稿件的深度解读。因此,在新闻播报过程中,难以在与受众交流以及实现节目有效传达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
最后,AI主播的情感劣势不利于受众产生共鸣。真人主播在播报一些特殊新闻(如灾难报道)时,因为具有共情能力,可以让报道充满温情。但AI主播在追赶人类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认知能力上仍然有很大差距。
人工智能以其背后强大的数据库做支撑,在新闻媒体的数据采集、内容生成、多维呈现、产品分发、效果反馈、信息核查等方面都带来了革新和升级,这大大提高了新闻的传播效率。而且,由于人工智能的出现,新闻工作者可以从简单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这有利于新闻工作者实现对新闻内容的深度挖掘和特色报道。但与此同时,这也给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职业素养要求,一些能力不够突出的从业人员将面临失业风险。因此,这就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始终保持学习能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媒介素养,担负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AI主播:前景预测
王泽华
我认为普遍意义上的AI主播,应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自然语言表达的虚拟人类形象。因此它至少具有大数据支撑和信息可交互两重特征,反映在技术上,首先是音视频采样与合成技术,将人类的语音和外貌特征尽可能真实地还原成虚拟形象;其次是自然语言处理和人脸表情识别等技术,让机器或程序读取并理解人类语言与副语言含义,进而通过算法进行合乎人类逻辑的反馈,实现“人机交互”。当然,还应有文字识别、空间辨别等对线上线下信息检索、抓取、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以实现AI主播对海量信息处理的功能。因此,当下我们讨论的AI主播和之前早就在屏幕上有所体现的虚拟主持人应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也需看到,现有技术水平生成的AI主播离高级人工智能的目标尚有差距。
2019年1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络春晚首次使用主持人撒贝宁、朱迅、高博、龙洋的形象生成AI虚拟主持人,它们是美国人工智能公司偶邦(ObEN)研发的人工智能主持人,原名为PAI(Personal AI)。2019年春节前夕,央视新闻联合微软推出互动融媒体产品《你的生活 AI为你唱作》,央视主播康辉和AI智能女生晓晓为用户唱作专属歌曲。2019央广春节特别节目《中国声音中国年》中,央广联合科大讯飞推出AI主持人“央小广”。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央视新闻携手科大讯飞推出以白岩松为原型的AI记者助理“小白”。2019年3·15晚会前夕,央视财经联合搜狗推出以主持人姚雪松为原型的AI主播“姚小松”。一系列AI主播的实际应用,展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多家互联网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合作成果,丰富了荧屏元素与新媒体互动手段。2018年11月和2019年两会期间,新华社推出两个AI主播,承担了大量新闻播报工作。
通过大致回顾我们发现,从去年底开始逐步进入公众视野的AI主播,应用和曝光的频次愈发密集。除了相关技术逐步成熟、资本涌向这一领域之外,我们也注意到发展人工智能、促进媒体融合已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从中央到地方,多部门、多行业已制定发布人工智能白皮书、发展规划等,例如工信部印发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等。可以说,国家层面已明确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除去在这一领域深耕的互联网巨头之外,媒体“国家队”也在智能化转型上提速发力。人民日报社打造的“中央厨房”模式逐步成为媒体融合“样板间”,“创作大脑”“党媒算法”等尝试推进新闻业智能化发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提出,要着力实现向“4K+5G+AI”智能化媒体的转型升级;新华社运用“媒体大脑”打造智能化编辑部,探索全新新闻生产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AI主播的诞生成为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下的一抹剪影。
目前,现有的AI主播应用基本集中于新闻播报、搭档主持、新媒体互动等方面。未来,在多种真人主播较难完成的场景,AI主播能够发挥作用,助力传播效率的提升。其实,随着技术逐渐成熟,AI主播更大的作用或是可承担以大数据资料抓取为依托的辅助主播工作,以实现智媒时代的高水平“人机耦合”。但是,由于AI主播的虚拟化、数字化等特点,以安全防控及智能算法为核心的内外部技术把关保障成为批量应用的前提条件,不管从政治层面还是从准确性角度考量,都须确保系统防火墙的绝对安全,使AI主播按照正确的算法播出内容;同时,要妥善解决“恐怖谷”效应,以及声音、肖像等方面的版权、伦理问题;另外,也要对相关岗位的真人主播或将面临的转岗、转型问题有所预判,对受众欢迎、体现真人主播价值的新型节目样态进行深度挖掘。
智媒时代的受众是否需要且接受AI主播,还有待时间和效果的检验。事实上,资深媒体人多年积累的从业经验、知识背景、表达风格、情感关怀等很难被机器模仿和替代;播音主持专业语言表达中细致入微的对比推进率、情声和谐率等表达规律,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等感情运动状态,也很难被语音采样获取,有声语言创作“认知共识”“愉悦共鸣”的社会功能难以实现。
但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不同于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传播活动中受众的收听收视习惯,网络传播时代用户的资讯获取场景正逐渐脱离真人主播的“服务范畴”,例如我们使用社交媒体、阅览新闻客户端、自主检索资讯的时候,受移动互联网传播的分众化、碎片化、定制化等特点影响,用户或更需要信息个性化定制、筛选、推送、管理等服务,AI主播则或将成为这种服务的拟人化体现。当下,随着“北斗组网”“虹云上天”“全国一网”、5G时代加速布局,互联网的应用场景正逐渐超越手机、电脑,并延伸到物联网领域;平面、曲面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投影、可穿戴、虚拟现实技术的逐步成熟,让互联网的视频入口无处不在……在未来生活中,AI主播的功能或将由服务于媒体更多转向服务于个人,成为网络传播环境中个性化定制的资讯服务助手,服务于未来生活的各类场景,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编辑:陈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