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来源:辰光依旧
三天前,位于成都的华西都市报一名美女记者突然更新朋友圈:我的手机被抢了,大家有紧急情况请先拨打这个号码:138********。
消息一出,顿时哗然,多位媒体同仁和宣传口的领导纷纷留言询问情况,并质疑成都的社会治安难道出了问题。
昨天,该女记者更改了自己的说法:其实是被偷了,有些夸张了,目前警方正在找寻被偷的手机。
盘点了一下从业以来发生在同行身上的遭遇盗窃、抢劫的事件,有几件还是挺值得炒一炒冷饭的,就把这几件陈年旧案写出来,供读者玩味吧。
第一件是一个国社的同行给我讲的,那个同行曾经是国社西部某省分社的记者,负责该省政法系统的新闻报道,同时也负责一些涉及政法的内参和国内动态稿件的采写。
还是十六、七年前的时候,某天这个同行乘坐长途大巴准备回北京总社,大巴在高速上行驶了几个小时后进入了一个服务区,诸多乘客在这个服务区使用卫生间。
这个同行随身拎着一个黑色的电脑包,社里配发的笔记本电脑就在包里,他把包放在了头顶的行李架上。
在下车去卫生间前,他起身摸了一下电脑包,电脑就在包里,能摸出电脑的形状来,于是他下车去了卫生间。
几分钟后,他从卫生间返回,第一时间摸了一下电脑包,电脑还在,电脑的形状还能摸得出来。
大巴继续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这个同行也昏昏欲睡起来。
突然,他的手机响了起来,是分社的一个领导找他,向他索要一份日前参加某会议的通稿,那个通稿就在他的电脑里。
当年,笔记本电脑上网还需要一个上网卡,大凡是四十岁以后的同行的基本上都还有这个印象,一个像U盘一样的装置插在USB接口上,电脑就可以上网了。
这个哥们的电脑正好有上网卡,于是他挂断电话起身拿下了电脑包,打开拉链后,他就懵逼了。
原本装在电脑包里的笔记本电脑此刻变成了两块红砖,红砖之间用透明胶带捆绑在一起,大小和厚度跟一个笔记本电脑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此刻红砖整整齐齐的摆放在电脑包里,难怪他刚才上车后再次摸的时候感觉笔记本电脑还在,原来是被红砖的外形给迷惑了。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那是十六、七年前,还没有现在这种超薄的电脑,当时的笔记本大小厚薄确实跟红砖有一拼。
那个哥们在给我讲述到这里的时候,用“大脑当时一片空白”来形容自己的状态,直到坐在邻座的乘客看着他拿出的红砖嘿嘿发笑,他才回过神来。
这个同行告诉我,那个笔记本电脑里不仅装有大量涉密的采访资料,还装有一个电子版的通讯录,通讯里里面除了国社总社的内部通讯录外,还有所在省主要领导及各厅、局、办领导的手机及住宅电话,一旦泄露出去就是严重的泄密事件。
“不仅有这些涉密的,我的电脑还可以登陆总社的内网,内网上的资料更是要严格保密的。”那个哥们在给我讲的时候重点强调了那个小小的笔记本到底有多重要。
发现电脑被盗后,那个同行第一时间拨打了所在省份公安厅领导的电话,来不及客套就把情况告诉了对方,对方也知道这种情况的严重程度,简单安慰了几句就挂断了电话,在临挂断电话前,对方只是让他“等消息,我没给你回电话前,先不用向上级汇报,别影响了进步。”
当年那个哥们还不到三十岁,属于正在出成绩的年龄,所以回到总社工作是指日可待的。
大巴车还在高速公路上飞驰着,距离省界只有不到200公里的路程了,这个哥们当时在大巴车上如坐针毡,但也没有办法,自己又做不了什么,只有耐心的等待。
大巴车已经马上就要离开那个省份了,高速公路的路牌上写着距离省界收费站还有两公里的时候,省厅的那个领导把电话打了进来:你到省界时下车吧,电脑已经给你找到了,高速交警正在给你送过来。
前后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电脑居然找到了,那个哥们当时拿着电话都快哭出来了。
在省界下车后等了不到半个小时,一辆警车来到省界,高速公路交警拿着笔记本电脑找到了那个哥们,让他先辨认一下是不是自己的,然后再让他确定一下是否有损坏。
那个哥们的笔记本电脑有密码锁着,所以他倒是没有担心泄密的问题,不过他很好奇的是警方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给他找回来的。
再次给省厅那个领导打了电话,那个领导也不回避他:服务区有监控摄像,拍摄到一辆红色桑塔纳轿车曾经停在了你所乘坐的大巴车后面,驾驶员从车上下来就溜达到了大巴车上,几分钟的时间,就从车上下来了,能看到他上下车的时候衣服下都有东西,然后他开车就走了。我们马上布控,那个桑塔纳还没下高速就被我们拦截了,你的电脑就在车上。
国社的这个哥们脑海里政治的那根弦立刻绷紧了:“会不会是冲着我来的呢?如此精准定位,还准备了砖头换了我的笔记本。”
省厅的那个领导在电话里哈哈笑了:“你想多了,从现在的情况来判断,这应该是一个专门在高速公路上偷大巴车上乘客笔记本电脑的惯犯,他的后备箱里还有好几个笔记本呢,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还会串联上很多案件,你放心吧,踏实的回北京。”
国社这个哥们后来果真调回北京总社工作,在给我讲述这个事件时,我们俩坐在国社边上的一家小饭馆里吃炸酱面,他一再的叮嘱我不要把物品随便放在车上,哪怕是后备箱都不安全的。
听他讲完,我第一时间冲过马路,到对面停车场的车里把我的笔记本拿了出来,从此之后走到哪里都不会离手的。
第二个wei故事发生在11年前的一个冬夜,中国XX报的一名女记者被人发现浑身是血倒在一条小巷子里,警方赶到现场后把那个女记者送到医院,但已经回天乏术。
一家挂着国字头的报纸的美女记者被害,并且这个美女记者还是负责财经金融方面的深度报道,这在当时可是一等一的大要案,警方迅速调集精干力量开展侦破。
随着对遇害记者同事的走访,一个诡异的细节浮现了出来。
那是2008年,还有没有微信这种即时通讯工具,当时流行的是一款叫“MSN”的软件,跟QQ差不多。
诡异的是,就在女记者遇害的当天,她的MSN签名修改成了“扎下去!”,而那个女记者的死亡原因就是被尖刀连续扎中要害,难道她知道自己当天会遇害……
很快,两个在案发当天和遇害女记者一起逛街的女同事被警方找到,他们讲述了女记者生前最后几个小时的行动轨迹,其中包括一起逛街、吃饭、购物等。
警方问那两个女同事:你们怎么去的?
两个记者拿出了自己的地铁IC卡,我们坐地铁去的啊。
随后,报社的一个部门领导解开了女记者更改MSN签名的谜团,原来就在事发当天,部门召开会议,领导要求所有的编辑记者不要浮在上面,要深入到基层,采访要深入,要扎下去……
女记者的家人从外地赶来,好在报社曾经为所有的记者都上过意外伤害险,同时报社还组织同事们捐了一些钱款,多少让女记者的家人有一些安慰。
按照传统,女记者的遗体在检验后被火化,骨灰由家人带着准备返回老家安葬。
三天后,就在女记者的家人带着她的骨灰上了回家的列车时,突然接到了警方的电话:案子破了!
原来,警方根据那两个和遇害女记者一起逛街的女同事的地铁卡的号码,从后台查到了遇害女记者的地铁IC卡的号码。
随后,通过后台查询,发现遇害女记者的IC卡居然还在继续使用,再查看监控,锁定了使用女记者IC卡的一名男子,进而查实了这个男子的身份,一名东北某省进京打工的人员。
警方随后抓捕了该男子,该男子对抢劫、杀害女记者的行为供认不讳。
深夜,女记者回家时有些饿了,就到家附近的便利店买吃的,付款时露了财,被在一旁买东西的劫匪看到,就尾随该女记者到了小巷子里,持刀威胁抢劫,被女记者反抗,就用刀连续捅了女记者多刀,随后抢劫了财物后逃跑。
由于抢到了地铁IC卡,该男子就连续几天都在使用这张卡,直到他被抓捕。
这个案件的另一个诡异的地方是,遇害的女记者姓武,而这个劫匪所居住的地方就叫“武圣路”,按照老话说,能写文章传千古的都是文曲星下凡,都是文圣人,你说人家都是圣人了,你还住在了武圣路,还能不抓住你嘛!
就在这个案件发生之后不久的一天深夜,总编辑王林突然在凌晨两点给我打电话:你认识XX警方的人吗?
“怎么了?王总。”
“我的车玻璃被人砸了,车里的包还有钱包、PAD,都丢了。”
“老大,我不负责公安啊,你这个应该找咱们报社负责公安口的记者啊!”
王林咳嗽了一声:“也是,怎么把电话打你那里去了……”
说罢,他挂断电话。
不过,好像直到今天他的包也没能够找回来。
编辑:吴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