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0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拿什么留住深度报道记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16 20:1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尽管传统媒体“自断命脉”撤销深度报道部门是一场误读,不过,传统媒体人,尤其是深度报道记者的纷纷离职却是一个事实。深度报道记者缘何离职成潮?面对这一现象,传统媒体该如何应对?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进行了探访。

    转型颇受欢迎

    中国青年报社编委、全媒体协调中心主任吴湘韩认为,近来,传统媒体人跳槽的很多,但因为深度报道记者业务能力强、知名度高,他们跳槽更受社会关注。

    从深度报道记者离职的去向来看,选择新媒体平台的不在少数。如《京华时报》深度报道部主任康少见转投腾讯,《南方都市报》首席记者王星转投搜狐,《财经》杂志知名记者欧阳洪亮转投新媒体机构无界传媒……

    转型到企业担任公关也是传统媒体人的一大选择,深度报道记者也不例外。企业公关很多工作都是和媒体打交道,而记者对媒体的操作流程熟悉,在传媒界也积累了众多人脉,工作起来自然驾轻就熟。据了解,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的公关部负责人,大多都是媒体人出身。

    当然,除了选择新媒体和企业公关之外,也有些资深媒体人选择创业,如《财经》杂志原副主编罗昌平创办了优恪产品检验网络平台;或涉足其他行业,早先的新华社杭州分社记者吴晓波如今已是知名财经作家。

    选择更为多元

    分析深度报道记者的离职原因,业内人士认为大体包括3个方面。

    首先,高薪吸引。目前我国市场上成长壮大起来的互联网公司,经过多年的跑马圈地、资本运作,已是利润可观、财大气粗,滚雪球般增长的收入引来传统媒体的“金凤凰”在情理之中。而与之相比,传统媒体的薪酬待遇普遍是基数低、成长慢,特别是对于投入高、产出慢的深度报道来说,其从业者的薪金显然不够给力。相较之下,作为价值高地又前景可期的互联网公司等自然更具吸引力。

    其次,悲观情绪影响。在当前报业广告呈断崖式下滑的背景下,整个传媒行业弥漫着一种悲观情绪,从业者人心惶惶,普遍为传统媒体的未来而焦虑,不少人唱衰传统媒体,认为这艘大船即将搁浅,船员们继续留守的结果将是面对中年失业危机。加之深度报道、特稿及调查类新闻的采写周期长、难度大、受限多、风险高,深度报道记者便纷纷选择了离开。

    再次,多元化时代带来新机遇。当今时代,是一个创新和创业的时代,只要有梦想、肯付出,就有无限的可能。深度报道记者也面临着多元化时代的多种选择,特别是像创业等更能发挥个人价值的选择,强烈吸引着这些传统媒体的精英人士。罗昌平就告诉记者,收入并不是他最看重的,他希望做一些对社会有实质性影响的事情,有更大的空间和平台发挥价值。

    呼唤更多关怀

    深度报道记者的纷纷离职,使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人才瓶颈。没有优秀人才的强有力支撑,媒体将失去核心竞争力。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业内人士纷纷建言献策。

    首先是变革薪酬体系。《南方都市报》深度报道部主任王莹指出,以目前传统媒体普遍采用的低底薪的薪酬制度,深度报道记者难以过上体面的生活。怎样通过合理的薪酬制度调动深度报道记者的积极性,又使媒体能够承受,值得媒体管理者深思。在这方面,《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其次是加速改革、加快发展。康少见认为,只有传统媒体真正发展了,让深度报道记者看到光明的前景,大家才会选择坚守。

    那么,传统媒体是否真是所谓的风雨飘摇中的大船,载不动深度报道记者风华正茂的青春?不少传统媒体人对此并不认同。在王莹看来,传统媒体的最大唱衰者是自己,许多人在有意无意地放大悲观情绪。王莹认为,困难确实存在,但只要正视困难,传统媒体或者更准确地说,机构媒体的专业化内容仍是刚需,专业媒体人仍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

    吴湘韩则指出,传统媒体通过积极转型,可喜的变化在不断发生:不少传统媒体开展全媒体运营,力图全面占领PC、手机等终端。当传统媒体的竞争意识真正觉醒了,未来仍然值得期待。许多锐意改革,不断进取的传统媒体,利润也在逆势增长。这或许说明,传统媒体面临的困境是可以通过努力突破的,而专业化的机构媒体及深度报道记者是永远有需求的。

    当然,对深度报道,包括特稿、调查等加大投入力度,减少发稿限制,加强版权保护,给深度报道记者更多的成就感等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范占英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http://www.chinaxwcb.com/2015-06/16/content_319375.htm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