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3808|回复: 6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5级陈霞新闻日志专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4 22:4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1
沙发
发表于 2015-10-17 14:51:45 | 只看该作者
            与李白故里来一次浪漫邂逅      
        李白故里由改革开放的领军人――邓小平,亲笔提名赠予江油,顾名思义,江油是李白的故里。很荣幸它也是我的故乡。
       这里山美、水美、食美、人更美。
       山美有窦団山和观雾山这对恩爱的夫妇,他们千百年来彼此注目,述说着他们的喃喃细语,恩爱相守,窦团山秀丽婀娜如织女,观雾山雄伟壮丽似牛郎。他们恩爱相守世世代代,不离不弃。
      水美有涪江。江油本因涪江之由而得名,涪江之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江油人,江岸垂柳青树翠曼,蒙络摇缀,惹人爱慕,惹人心醉。
        食美如江油老火车站肥肠,江油好吃街,美食处处有,江油绝对是好吃嘴的不二选择。
      人美如诗仙,如今日之江油人。诗仙美其美,天子呼来不上船,自云臣是酒中仙,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今日江油人美其美,尊老爱幼,阖家欢乐,乐心助人,积极进取。
     江油山美、水美、食美、人更美。愿你与李白故里来一次浪漫邂逅。
      
板凳
发表于 2015-10-17 15:31:1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 亚太九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10月17日0时16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亚太九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
         这是中国首次向国际成熟卫星运营商提供通信卫星在轨交付服务,也是中国第七个卫星在轨交付项目。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14次飞行。亚太九号通信卫星与其他卫星共同为欧亚非洲以及澳大利亚等全球约75%人口的地区,提供优质的一站式卫星通信,电信港和数据中心服务。
地板
发表于 2015-10-24 15:11:34 | 只看该作者
                读《风云人物采访记》有感
        世事无常,风云变幻。
        读了意大利记者,作家-奥里亚娜.法拉奇的作品《风云人物采访记》,让我受益匪浅,感慨良多。这部作品有她关于越南战争、印巴战争、中东战争和南非动乱的采访的一些相关资料。
        这样一个被称为“世界第一女记者”和“文化奇迹”的意大利女记者,让我依稀看见了几十年前的世界,了解那时的社会风貌与战争详情,以及当时世界的风云人物,我深表感激。她不乏雄心壮志,在她的同时代人中,很少有人能无视她那刨根究底的好奇心和她把提问突然转变为指控、争辩和诉状的能力。
         在这部作品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有关于亨利.基辛格的采访记。基辛格在1972年11月,接受奥里娜采访时他担任尼克松政府的国务卿。后经证实在水门事件中丝毫未染,因而在福特政府继续就任国务卿,在美国的对外政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直至1977年。之后,他继续活跃在美国和世界的舞台上。
       在她的采访记中,我看见了一个如人们对基辛格的称呼那样的,尼克松思维的保姆这样一个人。总统离不开他,做每一次旅行,参加每一项仪式,出席每一次正式宴会,度每一个假期,都把他带在身边。像他所取得的无与伦比的成就一样,基辛格一直是个谜。在看了奥里亚娜的采访记后,我发现基辛格并非只是一个弄权之人,他也是一个爱好和平,才华横溢之人。说不上是喜欢这样的人,然而钦佩的确是有的。
        在奥里亚娜这部作品中,我还看到了坚定的反共产主义者的阮文绍;誓死保卫越南共产党的武元甲将军;在越南战争中,先持中立立场,后又倒向北越一边,开始和中国来往的柬埔寨国王诺罗敦.西哈努克……
        看了这本书,你可以看见20世纪风云人物的背后,他们似乎可以主宰一切,但实际他们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看了它,或许你会对20世纪的世界大战有一些新的理解。
        不得不说,我佩服这位意大利的女记者,女作家,在她的笔下,我看见了风云人物的另一面,看见了世界大战背后的一些故事。感谢奥里亚娜,感谢《风云人物采访记》。但我仍然希望,和平是永恒的,战争是不必要的。世事无常,风云变幻。我们需静观其变,谋定而后动。
5#
发表于 2015-10-26 20:47: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陈霞 于 2015-10-27 00:01 编辑

                        角落里的感动
         每当饭点到来之时,西南科技大学的食堂便“人满为患”。
        同学、老师,来来往往,欢声笑语。就在这个热闹的地方,有一个角落常有人经过,却被很多人忽略了。他们大多经过这个角落时都很沉默而后便匆匆离开,但我也注意到,总有这样一些人,每次经过这个角落时都会与在角落守候的人寒暄两句。今天下午我就碰到这样一个人。只见她脸上带着微笑,手里小心翼翼地端着餐盘快速地走到这个可能被很多人忽视的角落(食堂倒饭的地方),轻轻地弯下腰,将餐盘里本就很少的剩饭倒掉,然后将餐盘递给了在这个角落里做兼职的值得我们尊敬的西科学子,一边手里递着餐盘,一边嘴里温柔地说着:谢谢!话音刚落,那边伸手接餐盘的西科学子便抬起头,对着她会心一笑,然后同样温柔地说着:“不用谢!”可以清晰的看见,在这位兼职同学说不用谢的时候,眼神中是充满着感激和喜悦的。随后她便离开了,仍然面带微笑。
     “谢谢,不用谢”   ,看似简单的五个字,却带给我们无限的感动,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温暖你我的心。我深深敬佩有礼貌的西科人,也深深钦佩自食其力的西科人,你们都是了不起的!发生在身边但可能被忽视的感动,我看见了,记下了,并学习着。                                                                                                                                               10月26日  星期一  天气阴
6#
发表于 2015-10-29 23:35: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陈霞 于 2015-10-29 23:49 编辑

         2015年 10月29日晚6时30分,“杨卫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西南科技大学MBA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报告会由四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分别由一人担任宣讲。这四位宣讲人,有一位是北川县的党支部书记,有两位是杨卫华同志生前在《绵阳晚报》的同事,还有一位是在“5.12”地震后受过杨卫华同志帮助的北川男孩――“夹缝男孩”。“夹缝男孩”在“5.12”地震中失去了双腿,杨卫华同志对他一直十分关照。        他们的宣讲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的了解了这位为新闻事业奉献一生的优秀摄影记者。
        杨卫华同志用镜头捕捉新闻,用善心爱戴人民,无论是在做新闻事业上,还是在履行党员责任上,他都尽心竭力。他是现代人民共同的学习榜样。是一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更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

7#
发表于 2015-11-15 22:51:05 | 只看该作者
           不要因为别人的否定而放弃坚持
                                ――读《退稿信》有感
        凡人不知道缪斯会走哪条路。如果她再次造访你,请代我向她致意。   

        当初他们在写稿时是如此信心满满,但是,那些报社的编辑们,把他们的稿件给彻底否定,如今它们却排列在书店的书架上,慢慢地卖出第二刷、第五刷,甚至第十刷。

        长久以来,有许多书与作者在被退稿后还获得了一举成名的机会,那案例多到无法在此一一备载。有些退稿信跟寄出它们的那些出版社一起销声匿迹了;有些退稿信则像“时光宝盒”一样被人收藏在某个角落,很可能永远都无法重见天日,再也没有机会满足那些研究者的好奇心。可以想象的是:大部分的退稿信都是不应该曝光的,编辑们宁愿把它们当成忧郁的悲歌,伴着自己以优雅的身影淡出业界,不带着任何痛苦。如果退稿信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独立文类的话。当然,每个人都可以用“马后炮”的方式来批评这些信有多愚蠢;但这些信中的一部分注定要成为退稿信中的经典之作。

        读了这本《退稿信》,深深地明白:不要因为别人的否定而放弃坚持做对的自己。

        有那么多作品被那么多出版社给退了那么多次稿,坚持下去还是有一举成名的机会。所以对于如今的我们,尤其是学新闻专业的我们而言,无法避免地会面临如那些名家一样的被多次否定,多次退稿。但是,我依然坚信,每一次被否定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完善自我的机会。不能因为别人的否定而放弃坚持自己。

        就像夏绿蒂.勃朗特与《简.爱》,据说这个故事是以夏绿蒂与艾米莉在布鲁塞尔语言学校读书的经历为题材而写出的手稿寄给“Smith,Elder”出版社。在作者看来,那家出版社的退稿信“以一种非常客气、体贴的口吻”来讨论这本书的优缺点,“信中呈现出一种理性的精神,一种开明的鉴赏力,以至于他们的拒绝反而使作者更感欢欣鼓舞,因为她不希望人家以粗鲁随便的方式接受她。”就在同一年,“Smith,Elder”出版社出版了《简.爱》。被退稿,被否定都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之后不在坚持自己。

       不要因为别人的否定而放弃坚持自己,如若放弃,那就真的没有了成功的机会。每一次被否定都是成长的机会。
         
8#
发表于 2015-11-15 23:02:35 | 只看该作者
2015年10月15日,文学与艺术学院第三届“青辰杯”辩论赛第一场,在西南科技大学东八F座三楼会议室如期举行。今天的辩题十分精彩,“高考”是多年来引起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为了高考,很多人可能十年磨一剑,日夜埋首苦读,只为一朝展翅高飞,考上理想的大学,迈向人生的新台阶。尽管如此,人们对高考是否有利于人才选拔的看法却是不同的。今天的辩题就是:高考是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9#
发表于 2015-11-17 18:26:40 | 只看该作者
                        读《自私的基因》有感
         起初,我如作者所言将其视为科学幻想小说来阅读,虽其篇幅较长,但让我受益匪浅。“事实比想象更离奇”,我们都是生存机器――作为运载工具的机器人,其程序是盲目编制的,为的是永久保存所谓基因这种禀性自私的分子。我承认,刚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被作者这种拟人化的方式所“欺骗”,将重点放在了“自私”一词上。

    虽然黑猩猩和人类的进化史大约有99.5%是共同的,但人类的大多数思想家还是把黑猩猩视为畸形异状,与人类毫不相干的怪物,而把人类自己看成通向全能上帝的阶梯。对像达尔文这样的一个进化论者来说,情况绝非如此。认为某一物种高尚是毫无客观依据的。不论是黑猩猩和人类,还是蜥蜴和真菌,它们都经过长达约30亿年之久的所谓自然选择这一过程进化而来。每一物种之内,某些个体比另一些个体留下更多的生存后代,因此,这些得以繁殖的幸运者的可遗传特性(基因),在其下一代中的数量就变得更加可观。基因的非随机性的分化生殖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造就了我们,因此要想了解我们自身的特性就必须理解自然选择。

         尽管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进化学说是研究社会行为的关键所系,但却一直为许多人所忽视。社会科学领悟内一系列研究部门相继兴起,致力于建立一种达尔文前派和孟德尔前派的社会和心理世界的观点。甚至在生物学领域中,忽视和滥用达尔文学说的情况一直令人诧异。无论造成这种异常发展的原因究竟何在,有迹象表明,这种状况即将告终。道金斯对社会学说中这一崭新工作的主要论题逐一作了介绍,利他和利己行为的概念,遗传学上自私的定义,进犯行为的进化,亲族学说,性比率学说,相互利他主义,欺骗行为和性差别的自然选择。道金斯精通这一基本理论,他胸有成竹,以令人钦佩的清晰文体展示了这一崭新工作,由于他在生物学方面造诣颇深,他能够使我们这些读者领略生物学文献中丰富多彩和引人入胜之处。

       总之,达尔文主义的社会学说使我们窥见了社会关系中基本的对称性和逻辑性,在我们有了更充分的理解之后,我们的政治见解将会重获得活力,并对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柱,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必将对我们受苦受难的众多根源有更深刻的理解。

        对于这本书的一些观点,说实在的,我并不能理解的很深刻,但是,它的确让我知道了更多东西,让我受益匪浅。

        
  
10#
发表于 2015-11-19 11:49:54 | 只看该作者
我校举行实验室消防演习活动和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11月13日,我校在东九实验楼西侧停车场、办公楼学术报告厅分别举行了实验室消防演习活动和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实验室消防演习时,保卫处副处长王越先向在场师生介绍了常用消防器材的配置情况、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和保养方式。随后,在场师生体验了消防水带水枪和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此后,四川省消防总队防火监督部副部长马锐主讲了实验室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就加强消防工作领导及“四个能力”建设给在场师生提出工作要求。本次由学校保卫处和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联合举办的消防演习活动和消防安全知识讲座,为进一步增强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做出贡献。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