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4540|回复: 6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5级黎文一新闻日志专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4 22:4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发表于 2015-10-14 22:50:34 | 只看该作者
                                                                一天
   今晨在阳光的照耀中醒来,一切都是那样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房间里熟悉的自己,陌生的房间里陌生的自己。洗漱完来到饭厅,外婆给我买好了烤鸭,笑着看着我,这才是家。

   缓缓吃了午饭,与朋友相约重游德阳。坐在车上,温暖的阳光,熟悉的街景,来往的行人,一切还是记忆中的样子。我和朋友漫步到小吃街,这是德阳这几年建设的比较有特色的地方。仿古的木质建筑,青石地砖,只够两人并肩的小道两旁全是特色的小吃。坐在寿司店,喝着思念已久的冰粉,葡萄干与花生,山楂片与绿豆,还有天妇罗与黄桃。心满意足走出小店,二十天没有相见的我们还在不停的说着,其实是思念。

   太阳还是那么温暖,不似夏天的急躁与疯狂,我们还走在街上。走到鲜芋仙,我们相视一笑阔步而入,想念它绵密甜蜜的味道。我们分享一碗芋圆,分享各自有趣的事情,在邻桌不解的眼光中狂笑,分享我们诡异笑点下别人的笑料。一切都是熟悉又陌生的美好。

   傍晚我们去看港囧,居然插曲有哥哥的歌,以及一瞬间的侧脸,虽然斯人已逝,但容颜不改,还是惊艳的好看,永远的好看。徐峥用搞笑的方式吐槽了如今朋友圈各种晒各种炫耀,不过又卖了一回青春,青涩的校园时光倒是成了这些年最好卖的东西,不只是可喜还是可悲。

   电影谢幕,晚饭时间,8点多的时间是没什么吃饭的人的,坐在熟悉的干锅店,分享我们一致的口味,残卷风云收拾掉一桌子的食物。该回家了,我们不论如何都会散。

   简单的一天在故地重游中度过,感觉像是重温一遍高三高压下的短暂快乐,得之不易。自从分开起,我们多的只有别离,少的却是亲密。

   现在已是凌晨,是第二天,安静的夜晚,只有我敲键盘的声音与窗外的虫鸣。微凉的秋夜里,睡意朦胧,回忆与思绪涌上心头,不过我在家,心在家,所以也不太害怕。
板凳
发表于 2015-10-14 22:51:5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式的反面教育方式
   前天饭罢同妈妈在旌湖河畔散步,旌湖边向来是旌城人民散步健身的好去处,河边建设了许多健身设施与场所,许多老人带着小孩在晚上出来健身休闲。当我们走到岷江桥前的小广场时,看见热闹的广场舞人群前有一个老太太在打自己的孙子,同时嘴里还冒着四川特有的骂人的难听话。这一场景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几乎每个人都曾看见过这样的暴力式教育。当然现在也有很多的的宠溺式教育,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孩子就是大王。老一辈的教育方法,我认为无非就这两种,打骂或宠溺都会让小孩的品行和思想向错误的方向发展。但这又是如今不可避免的,父母大多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小孩,爷爷奶奶普遍都是受到老式的教育方式成长起来的。再加上如今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导致了现在的熊孩子“泛滥”。

   暴力式教育我认为是中国的一种奇怪的传统,大多人都相信黄金条下出好人,而老一辈的人大多也是这样被教育的。暴力的方式在短时间确实是可以奏效,让小孩感到痛了,自然就害怕了,就不敢闹了。但是这样也会造成亲情上的疏离,孩子成长中抹不去的可怕经历。在人前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更是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在陌生人面前变得自卑、胆怯。如果孩子的内心不够强大,父母也没有及时正确引导,小孩的性格、行为、思想就会受到许多不良的影响。

   宠溺式的教育在现下也是非常普遍的。现在生活水平高了,有能力去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于是老人的退休工资都拿来给小孩置办成了玩具。今天要这个明天要那个,要什么买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做什么都由着孩子。长时间的娇惯,小孩都习惯性以自己为中心,自私自利无法无天。虽然老人宠爱小孩情有可原,但是这样过度的爱只能造成他们在以后的思想以及行为的以自我为中心,与他人无法和睦相处。

   我虽然不是在这两种教育下长大的,但这两种教育方式却经常能看见,颇有感触,胡言一番。
地板
发表于 2015-10-14 22:57:05 | 只看该作者
                                                         秋日西科
   清明桐始华,现下却已经到了金秋十月。此时梧桐的树尖已有了点点秋意,翠绿中洒出点点金黄,经过暖阳与秋风的打磨后又凋落在地上,让人只觉“只有一枝桐叶,不知多少秋声”。我想秋天最好的事就是走在铺满落叶的梧桐大道上,聆听落叶的声音,感受从叶间透下的温暖秋阳。抑或是在夕阳时分迎着带有凉意的秋风,看着落在地上的梧桐叶与剪影相互交错、盘旋。再有便是有月的夜晚静坐柳池边,远观婆娑的桐影。

   不落叶的树虽绿的美,但却少了秋日的情意,缺了金黄的温暖。但若落叶与绿叶相间,绿意与秋色相呼应,那又是另一番美景。秋风轻略,仍绿的草坪中就散落着点点黄意,不落叶的树上也挂着风带来的片片黄叶,秋日就是这样交错的季节。等到秋再深些的时候,梧桐都黄了的时候,秋风起,梧桐叶落,便可相约看漫天黄叶远飞。梧桐最美是秋天,是叶子的生成就不了的美,只有它生命殆尽时,同秋风最后的一次相遇才能如此。

   人烟寒柑橘,秋色老梧桐。梧桐同春一起来,同秋一起老,看这四季变迁,春去秋来,看这年岁过往,人来人往。秋意渐浓,寒风已起,悲秋亦思家,秋日总是让人寂寥,秋日却也胜过春朝。风继续吹,不忍远离,但就如梧桐叶总要在秋日飘离,不可改。秋天很好,秋天该很好,你若尚在场,秋风即使带凉,亦漂亮。
5#
发表于 2015-10-17 21:23:01 | 只看该作者
                                                     生命在于运动
  自古,才子佳人们就热衷于运动。既有,“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还有“几回蹴罢娇无力,恨杀长安美少年。”先下我们都为生活在忙碌奔波,虽然得到了学业上或工作上的成功与快乐,唯独却忽视了也忘却了运动的快乐。
  在西科大,不论是清晨还是月夜,不论在操场还是专门的体育场地,总有许多奔跑跳跃的身影。不为胜利,不为荣誉,因运动是生命的律动。当从他们身边走过,看着挥洒在阳光下闪耀的汗水,感受到青春的朝气与明媚。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不断运动。不论是约上你的上铺去打个羽毛球,和隔壁的进行一次羽毛球双打,还是与对面的进行一次篮球游戏赛,用汗水代替瞌睡,用奔跑代替闲聊。在运动场上的你是最有朝气的,是最引人注目的!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才会继续运动。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越来越懒惰,身体一直向着亚健康迈进。快放下手中的手机停掉电视剧,离开电脑桌关掉游戏,从柔软的被窝里爬起来,到体育场上用你的汗水照耀阳光吧!

6#
发表于 2015-10-17 21:24:12 | 只看该作者
                                                     体测,想说爱你不容易
  近期,学校正在展开体测。对于同学们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这两周,大一的小鲜肉们终于迎来了自己选择的体育课。然而大家的第一节体育课就迎来了体质测试,长跑、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等都引起了哀声一片。我也采访了几位饱受其“折磨”的同学。来看看他们对这一次的体质测试有何深刻的体会吧!
  “暑假都在玩游戏了,太久没运动,一锻炼就感到非常痛苦,特别是跑1000米和引体向上。哎,高中1500都不是事儿。而且我觉得体育课太少了,我还是想好好锻炼,学习一点打篮球的技能!”
  “我在上课之前都不知道有测试这回事,毫无准备地就上了‘战场’,跑起来上气不接下气。但是我也发现有许多其他同学跑的很轻松很快,自己的体质确实有待提高,必须要在学习之余加强锻炼了!”
  “我真真是深刻体会到了缺乏锻炼的后果,不仅测试的时候感到难受,跑完步后还感冒了。臣妾再也不敢天天在寝室里睡觉了。”
  但是有些同学对这次灾难般的测试感到so easy,我也采访到了一位经常夜跑锻炼的同学,让她给我们一些锻炼的小tips。
  “我觉得这次体侧还是挺轻松的,哈哈哈。我这样说会不会被打?哈哈。其实我认为最简单粗暴的锻炼方式就是跑步,只要能每天坚持慢跑800~1600米,日后什么体制测试都是小case啦!如果跑步不行,每天在寝室做几组仰卧起坐之类的都是很好的选择,只要坚持,体能和体制都会变好的!”
  这次体测也提醒了我们,日常锻炼是很重要的。我们不能仅仅投身在忙碌的学习中,当然更不能每天早睡晚起赖在寝室。在体育场跑跑步,听听单词,让自己的一天过得充实且健康!
7#
发表于 2015-10-24 23:29:18 | 只看该作者
                                                                霜降
  转眼间已是开学的第二月末,秋末了。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如今已至霜降。此时的北方早已刮起了北风,飘起了雪花,而四川盆地还时不时出着温暖太阳。即便如此,渐近深秋,昼夜的温差变大,早晚凉,正午热,一定要记得添衣,特别是北方的同学,可不要小瞧了南方的冷风暖阳交错的威力。
  随着天气转凉,空气也愈加干燥。喝水是补充水分的最简方法,要多喝温水,及时补充体内水分。当然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霜降要吃柿子,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
  愈加凉爽的天气让我们更加依赖温暖的被窝,懒惰开始蔓延全身。有些同学每天早晨的多睡“五分钟”最终只会变成天昏地暗,早饭没时间吃就匆匆赶去上课,或者直接就睡过了一讲课。天气绝不是懒惰的理由,是更应锻炼的原因。早起晨跑,适当的锻炼,既打败了瞌睡,又保持了良好健康的生活学习习惯。
8#
发表于 2015-10-30 22:56:14 | 只看该作者
                                                       一叶知秋
   一叶知秋,言叶知秋,秋阳之下,郁郁葱葱。待秋风起,黄叶落,谁说南方找不着秋?南方的秋,是微凉的暖意,是晴空下的拂过枝叶的微风。红漫清华楼的爬山虎,载着书香与记忆;散落体育场的黄枫叶,映着汗水与欢笑;闲立大道旁的芭蕉树,存着夏日与思念。阳光温柔,透过树间洒下,温暖着空气与行人。若你舍得抬头,如洗的空中云朵绵绵,耳边还有溪水潺潺;若你愿意驻足,微凉的风中秋意不断,呼吸还有泥土芳香。最美的是遇见,走在路上,遇见一片叶,看见一帘秋;遇见一朵花,梦见一山春;遇见一个人,想起一场雨。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若是早起,薄雾中层林尽染霜,看朝阳升起,露珠落下。南方的秋,坚韧带凉,连叶都倔强不肯变了模样,花也还傲然地放。南方的秋里,风景总在眼里,不经意的一瞥,便已成画,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9#
发表于 2015-10-30 22:57:54 | 只看该作者
                                                                 代课
   逃课似乎在小说、电视剧中是大学的必备项目,然而现在老师超高的点名率却让同学们有心无胆。于是,为了满足一些同学的“需要”,衍生出了这样一个职业——专业代课。
   如果你心存侥幸老师认不出你的脸,想要找一人代你上课。那么,首先你要加入他们的QQ群,然后会有代课人主动加你,和你交流相关事宜。当然,不同的课收费是不同的,比如理论课是每节课20元。只要你加入了代课群,就可以随时找工作人员为你代课,而你只需要告诉他你的姓名、学号然后再付出相应的报酬就好。但如此,虽然多了睡觉时间,但专业课被扔到九霄云外,你觉得这样好吗?
   在代课之风有刮大之势时,同学们也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热议,开心鼓舞的不少,担心的也有许多。为此,我采访了几位同学,来听听他们的看法。
   “代课是各取所需,一个用时间换取金钱,一个用金钱来换取时间。不过这种事情也不能经常做”
  “虽然代课让自己有了空闲时间还不会因为点名被扣分,但是不仅影响学习还会让自己越来越懒惰,得不偿失!”
   同学们对此事褒贬不一,老师有是怎样看待这种欺骗他们的事呢?为此我也专门采访了新闻系的系主任刘海明老师,他对此类事件持批评态度,“找人代课是最愚蠢的!知识吸收不能代替,就像吃饭一样。花钱找人代课,不是愚弄自己吗?”
   我觉得这种代课或者请人代课的方式是很不好的,代课的有可能是校外人员,而他通过代课等手段会知道许多被代课人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学号、电话等等,而且他和同学一起上课,也有可能对同学的信息、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请人代课又一次就一定有第二次,这样恶性循环下去,还会影响学习、习惯懒惰。

10#
发表于 2015-10-30 22:58:5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杨卫华同志敬业奉献精神,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杨卫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于10月29日在西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MBA报告厅举行。此次报告会主要对杨卫华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报告,贯彻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认识。
   此次报告会由绵阳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新局、绵阳日报社联合主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晓刚同志、绵阳日报社王鹏达同志出席会议。由绵阳日报社绵阳晚报编委采访中心主任李霞同志、北川羌族自治县青片乡正河村党支部书记杨华武同志、绵阳日报社绵阳晚报记者陈冬冬同志、北川天天网络科技公司总经理郑海洋同志进行报告。西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的老师,文学与艺术学院的师生代表以及西南科技大学大学生记者团代表参加会议。
   李霞同志的“生命的敬礼”,杨华武同志的“卫华我的好兄弟”,陈冬冬同志的“师父,我会永远记住您的教诲”,郑海洋的“杨叔叔,您是我天空的一颗星”主题报告,展示了杨卫华同志敬业奉献的精神,低调平时的作风,肩负时代使命的责任感。体现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杨卫华同志曾系绵阳日报社绵阳晚报摄影部主任,是汶川大地震“敬礼娃娃”图片的作者,曾获过多项摄影奖,逝世于2015年2月26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