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殷玉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5级袁明月新闻日志专区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15-12-30 22:52:04 | 只看该作者
                                                                   简单回忆
  今天我想回忆一下以前的生活。
  生活开始精彩起来,可能是从遇到王老师开始的,王老师是我初中时课外补习英语的老师,是我的恩师,也是我这辈子最重要的人之一,没有遇到她,我可能不会像现在,考上了好大学,可以去钻研一些东西,总之,我的人生从那时开始进入了新的阶段。
  在我小学的时候,遇见了一个很糟糕没有教师道德的英语老师,她开设课外补习班,无可厚非,你要挣钱可以理解,但是明目张胆得偏袒那些补习的人,我和我的一个兄弟就看不惯,准备去告她,所以她公报私仇,狠狠教训了我们,至此,我对英语没了兴趣,完全是因为她,仅此而已,有时候没有品德的人当老师是很糟糕的事情,或许某一个未来的人才,就毁在他们手里,可悲。
  整个初一我都浑浑噩噩,对英语更是毫无兴趣,八百多人的初中,我只有四百多名,英语只有四十分,可能那时候的我和那所初中的绝大部分人一样,只有一个平庸的成绩,未来也许只能进入一个平庸的高中,考一个平庸的高考,进入一个平庸的大学,过完平庸的人生。
  后来我就遇到了开头所说的王老师。
  王老师问我想不想学好,我心里想,要是成绩不好,我就只有打工,进部队当兵油子,其实我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所以我不想过完这悲惨的人生。所以我说我想学好。
  结果也却是学好了,中间付出的努力我也不记得了,其实也不太辛苦,但是的确学好了,可能是我天生聪明所以懒惰进而平庸。
  后来我的命运和其他人就不一样了,全班有六十人,有十几个连初中都没毕业就被学校卖到了职高,以后他们的人生是显而易见的,粗俗鄙陋,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没有较好的文化素质,也不会有什么天大的作为,可能就是成为富士康或者某某厂的廉价劳动力,为密集型产业牺牲了。然后还有一些自以为是的人,从来不曾真正思考过自己的将来,眼高手低,指鹿为马,一副天下第一的样子,其实思想的匮乏显而易见,只会用所谓的幼稚的大大杀杀来武装自己,站在别人头上,大喊着我多伟大,其实我能看到他们的未来,我在钻研学术的时候,能够感知艺术的时候,他们却永远只能认为《叶问》比《一代宗师》好多了,总是叽叽歪歪有什么意思。
  我的人生是很美好的,可能充满心酸与无奈,充满了磨难与不舍,可是它总是精彩的。尼采自比太阳,发出光辉照耀世界,其实我才是太阳,可惜我只会燃烧自己,给别人带来温暖,我希望如此,也将会如此。
52#
发表于 2015-12-31 16:02:46 | 只看该作者
                                                                    一次挫败的贴膜经历
  室友昨晚买了新的手机壳,好心的店家还附带赠送给她两张手机膜。于是,整个寝室都听到她的哀求声:“谁会贴膜阿?哪个好心人帮我贴下膜吧,我不想拿去外面贴,还要浪费钱......”
  在我的认知里,贴膜一直都是项技术活。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打着专业贴膜的广告做着生意呢。但或许就因为如此,人们潜意识里都将贴膜作为一大难事,都不敢轻易尝试它,从而更愿意去那些大街上的商贩前够买手机膜,并在旁边守着贴好。也许另一个室友经不住她的软磨硬泡,只好答应她了。我没有去看具体的过程,只记得她在贴前说了一句:“这是我第一次贴阿,我没经验的。”不知过了多久,只听到“完了,怎么全是泡阿?”的抱怨声,我便知道这次贴膜失败了。帮助她的室友很挫败,也很无辜。嘟囔着:“我都说了我不会贴没有经验啦,对不起嘛......”虽有抱怨但一会儿之后她可能就想通了,也没再一个人生闷气。
  我本以为今晚的贴膜风波会就这样结束,但没想到她忽然大叫一声,接着说:“天啊,原来还有这儿还有一张钢化膜呢,老板真是太好了。你们谁帮我贴贴吧......”“哎,怎么又是这句话。”我这样想道。有过一次自己贴钢化膜并且结果还算成功的我,忽然就想帮她这个忙,也是自告奋勇的向她提出乐意帮忙。
  她听后很高兴,因为寝室已经熄灯,她还主动提出要帮我拿着台灯照明。接着,我就拿着专门的小布,在灯光的照射下仔细地擦拭着还未贴膜的屏幕。我对自己说,要小心点,这是别人的,弄不好可不好意思呀。擦拭清理了好一会儿,直到屏幕上看不到灰尘之后,我撕下了钢化膜的保护纸。轻轻地,感觉呼吸都轻了好多,此刻我的整个细胞都紧绷着,生怕出错。知道将它放下后,却发现纹路没有对齐。我只好又将其撕下,进行了重复的动作。其实这一次比第一次还难操作。脆弱的钢化膜随时都可能碎裂。就这样,在第三次之后,我终于将它贴在了手机上。又擦拭了好几遍,便把手机交给了室友,然后去洗漱了。
  谁知还没刷牙,室友便大叫着说下面还有一个地方没有贴好,我不相信,明明检查无误了呀。我接过手机,想也没想便用手摁了几下,谁知拿到灯光下后,才发现我摁的地方已经破裂,而中间的气泡也没有消除......困窘与疑惑充满了我的大脑,还好室友没有计较,一遍遍地对我说没事儿。
  经过这次挫败的贴膜经历,我更深刻地理解到没有做好别人教给自己的任务是什么感觉。以后还是少做自己没有把握或是能力不够的事,毕竟这会让别人失望让自己难堪。
53#
发表于 2016-1-4 00:45:48 | 只看该作者
                                                                              新闻部工作总结
  仍记得九月下旬我参加我们部门面试的情景。从台下的紧张不安,到做自我介绍以及回答部长副部们的问题时的从容自如,再到参加笔试时的小心翼翼,那些心情到现在也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最后在得知已经成为新闻部大家庭一员之后,我是那么地欣喜若狂,“学通社新闻部”成为我在大学里除开班级的第二个家。
  仍记得我们大家庭在龙山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那时候的我们生涩又腼腆。那次见面简短的自我介绍与互动,使我记住了外向活泼的越越,文艺多才的云美,霸气自来熟的四哥,美丽淑女的张明月,来自海岛海南的俊灵,神秘的西山校区的萌萌......那时候觉得才来大学没多久就能认识那么多不同专业的同学真的太棒太有缘分了。
  紧接着,部门需要做事情就开始多起来了。那时候,我总有特别高的热情。其实我挺能充满底气的说:“部门的工作我都有积极参与,并没有尸位素餐。”现在我的电脑里仍然存着从第一次任务到现在写的稿子,包括丹姐婷姐为我修改后的稿件。我甚至将它们专门放到了一个文件夹里面,取名为:“我的努力”。说真的,看到10几篇由我自己认认真真一笔一句创作出来的稿子,内心的成就感与幸福感是无法言喻的。虽然我是学新闻专业的,但我还是得承认,我的新闻稿写的不怎么样,甚至有时还会犯很多错误。可如果到了这个部门,我还因为害怕犯错还不去实践,不去努力,怎么得到提高,怎么为部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一次写稿经历现在我还清楚记得。那是以“老师,我总想起你”为主题的文艺学院的校友音乐会。第一次出任务的我显得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当我发现记者席居然在第一排的时候,我对这个职业产生了更深的敬仰与向往。联系拍摄的学姐,向后台寻要表演的节目以及嘉宾名单,采访观众与演员......看似简单的步骤,对我却是我十分陌生与高难度的,需要我反反复复踌躇好久才能做成。在将写稿工作一件件地做成后,我从中区的东八演播厅飞奔回寝室,一路上,很多人看着我。也许他们都在纳闷,大晚上的跑那么急干嘛。但当时我的心情是愉悦的,我一心只想赶回寝室把新闻稿写出来,交上自己做成的任务。现在我真的很怀恋也很感谢那天晚上在马路上飞奔的自己。那努力的模样,在高考过后就再没有看见了。
  还有一次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经历是在校运动会上,开幕式的时间很短,但我却必须得抓住新闻的时效性将稿子在中午之前写出来。从主席台再到值班点,反反复复好几次。我甚至需要借用手机拍照以及录音,才能够记下走过的方队以及领导的发言。我将写作材料准备就绪后,就在值班点,在那热闹喧哗的地方写出了运动会开幕式这篇稿子。之后在丹姐以及波波大人的帮助下,进行了几次修改,也算胜利完成了任务。
  为了让新闻部进行的更加井然有序,我们部们内部还分了各个小组。我所在新闻小组主要就是负责写新闻稿还有微信微博稿件的编纂。但我却发现,在开始做微信微博之后,我却少了那种完成任务之后的充实感。这也许是自身的原因,也许是外部因素吧。
  本学期虽然就快过去,但我在新闻部所学到的所经历的,足以教会我很多。还是那句话,我不后悔那日我在学通社新闻部的招新宣传点前停下了脚步。再次借用云美的那句话:“不问聚会何时散,不问记后何时忘”。只愿好好珍惜与你们在一起的时光,好好奉献自己的力量,好好经营学通社新闻部这个家。
54#
发表于 2016-1-4 01:40:13 | 只看该作者
                                                              记一次痛苦的坐车经历
  今天中午吃过午饭后,大概1点多的样子,我从成都的外婆家出来,走上了去火车站的道路。外婆家住在青羊区,但离火车站还有挺远的距离。毕竟在成都,想要在出行方便的地带买套房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需要花费很多。带上一袋衣服和电脑,我坐上了123路公交。从外婆家到火车站大概有1个小时,庆幸的是一上车的我便找到了座位。
  上车必睡着的魔咒从我出生那天开始便套在了我的身上,果然,没过几分钟我便睡着了。迷迷糊糊中只记得我的旁边好像换过2个人,而我则睡得摇头晃脑,有几次甚至将头放在了旁边叔叔的肩膀上,好是尴尬。而一个小时过去了,却还未到达目的地。由于中午吃太多,长时间坐着也使胃胀胀的。我定了位查了查线路,发现还有好几个站,并且前面还堵着车。无奈的我只好不断地听歌刷微博转移注意力。
  终于,3点10分的样子,我抵达了火车站。因为收假的原因,今天的乘客格外的多。而好巧的是,回绵阳的人也特别多。我在排队买票时,听到前面传来的最多的话就是:“到绵阳的火车都没有了,最早的一班都得等到晚上7点啦。”听到这句话我的内心是绝望的。所以我坐了那么久的公交,弄得那么疲惫纯属无用功......但我不想放弃,我执着地继续排着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总感觉有一种直觉在告诉自己:排下去,等会儿问问售票员,一定是有办法的。而在自己发呆的时候,我听到了呼喊自己名字的声音,抬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同班同学,我真没想过会在这里遇见他,这也算给了自己一种慰藉。而他也正为没买到回绵阳的火车票而苦恼。我跟他说了我的想法,他却执意要去对面的汽车站看看是否能买到票。
  他过去后没多久,我便抢到了一张4点半的火车票。我想着得赶紧叫他过来,不然可真没有了。我一边请求着阿姨随时关注着火车票的剩余情况,一边打电话催他赶紧。终于,他也幸运地买到了和我一个车厢的票,只是座位号不同。
  在候车厅又无聊地等待了好一会儿后,我们检票上了火车。火车刚开始时走走停停,一会儿验票一会儿推销,还有一直重复播放的列车广播也特别让我心烦。原本预计的6点10分就能到达,却硬是延误了20分钟。在等待列车慢慢进站的那几分钟里,我过得才真是煎熬。总之我是急性子,我不喜欢花太多时间来做无用功的事。
  现在记下这篇日志,已经1点40了。希望明天能多发生些令人愉快的事情,让我忘了这次不愉快的坐车经历,晚安。
55#
发表于 2016-1-4 10:30:39 | 只看该作者
                                                                               将心比心
  本来不想把这种事情放在日志里来说的,但却总觉得不吐不快。其实我从初中开始,就已经开始住校,从一开始离家孤单一人的不习惯到现在完全独立,凡事可以自己处理,也算是这些年来住校的收获吧。所以对于如何处理好寝室的人际关系,我认为我还是比较在行的。
  有时候会很想念初中高中我的室友兼同学们。大家小时候一定有个梦想吧,就是成为“孩子王”,而她们,就是把我当做寝室的枢纽,我总爱逗她们开心,她们有什么活动也想着由我来组织,我们一起疯闹,一起体验酸甜苦辣。我把她们当作我的姐妹这种说法真的一点也不掺假。可到了大学,首先感触最深的,应该也是自己住宿的寝室吧。
  可现在我却有深深的落差,也许是念旧的原因吧,我总是时常想起初中高中的那段住校时光。至少那时的我们,不会像大学一样,空闲时间都各自窝在被窝里看剧、聊天,少了心与心的互动与交流;而日常相处时,还有好多好多事情让我失落与难过。比如,为什么同寝室的都要三两为伴呢,为什么衣架非得分开用呢,为什么连桌子摆放的位置都要分的那么清楚呢......也许是个人的习惯不同,我平时大大咧咧惯了,很少在意这些细节。可互相谦让一点将心比心真的很难吗?
  由于今天是我打扫卫生,看到满地的垃圾,我难免会有抱怨。尤其是在我是昨晚才收假回寝室的情况下,我无法接受这么多袋垃圾都要自己收拾。于是类似嘀咕般地埋怨了几句,却被其他几个人“炮轰”了。当时真的挺心寒的,我不知道如果她们遇到我这种情况时,会不会真如她们所说的:毫无怨言,愉悦收拾?
  刚刚花了好一会儿,才打扫完卫生,便来记下这篇日志。同寝的生活更需要磨合,我们都需要藏着那份“为己”的想法,这样才能将心比心,过着如姐妹一样的生活。而我也需要检讨自己,并为了所处的环境改变自己。
56#
发表于 2016-1-4 11:08:19 | 只看该作者
                                                              致那些熟悉的陌生人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很多很多陌生人。也许我们只是简单地打了个照面,也许我们有过几句机缘巧合的对话,也许我们被陌生人帮助过亦或是帮助过他们。总是他们都是偶遇而来的,没有刻意的计划与防备。
  想着写这篇日志主要是由于我这次在乘坐地铁的经历。当时我在买票,前面的阿姨似乎是第一次坐地铁,她还不知道怎样购票,也不知道需要多大面值的金额。我站在她的后面,热心地向她伸出了援手。当她用感激的眼神看着我时,我忽然有了那么一个想法:希望我的妈妈遇到这种情况时,也有好心人帮我帮助她。帮助她购完票后,阿姨向我道了谢便提着重重的心情走了。我本想着与她同行的,这样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尴尬。但她走得太急,我也没有挽留。“她应该会向工作人员求助吧”我这样想道。可刚过安检,我就找到了她的背影。果然,她正左右张望着,看样子是不知道从哪里下去乘坐地铁吧。
  也许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爸妈的影响,我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我穿过人群走向前去,向她微笑着说,阿姨你跟我走吧,我和你一条地铁线,我带你去。她先是用错愕的眼神望了望我。我读不懂里面写的是什么,也许这只是出于对陌生人的防备吧。我该庆幸阿姨并没有恶意揣测我,几秒之后她就开心得与我一同前往了。在地铁上我耐心地为她讲解了很多乘坐地铁的步骤,以备她下次的需要。
  很快地,我就要下车了。我转身向她道了别,她再次微笑着连连道谢。转身的那一刻,我知道,这个阿姨,我也许再也不会遇见了。但我能确信的是,在我们彼此的生命里,我们有过这样一段经历。时间会走,也可能几天过去,我们会忘了彼此的容颜。但她在我的认知里,已经是“熟悉的”陌生人。
  人生就是会有与陌生人这样那样的相遇,可能遗憾,可能来不及抓住,可能不愉快,可能想再见却再也无法遇见......只是还是很期待我们那遥遥无期的再一次重逢,那时候的我们,便能会意的对彼此笑一笑,不说话,也挺好。
57#
发表于 2016-1-5 22:54:11 | 只看该作者
                                                              记一次现代汉语课
  今天的这节课我觉得是我上得最认真的一节现代汉语课啦。就算去晚了坐的比较后面,也没有阻止我想认真听课的决心。
  一开始,老师点名表扬了上堂作业完成得比较好的同学,其中包括了我。当时我的心里乐滋滋的,毕竟在大学里能受到老师的表扬真不是件容易事儿。美丽的心情仿佛从那刻就开启了。带着这种好心情,听什么都觉得带劲。以往没怎么听懂过的分析句子结构今天理解起来是那么得容易。这种上课能专心致志跟着老师思路走的感觉在高考之后就没体会过了。我还在评讲作业时已经举难点例子时将没怎么听懂的地方特别标注了出来,想着下课后要及时地向老师询问。
  在高中时每天一下课就会飞奔到讲台的我特别珍惜那短短的几分钟,巴不得把老师留在自己的身边把所有模棱两可或者根本不会的问题统统问个遍。那时候觉得问问题是件多么令人振奋的事,任课老师经常都在很多同学面前表扬我,说我勤学好问。可到了大学,学习上的惰性一旦累积就好可怕。所以当我走向现代汉语老师身边时,这种弯下腰恭恭敬敬询问的感觉让我熟悉而又陌生,我仿佛又看到高中时期那个对待学习孜孜不倦一丝不苟的自己,那个遇到问题着急着反复刨根问底的自己,那个大方敢于暴露自己短处的自己。而那一刻,现代汉语老师仿佛变成了我高中时期的语文老师,温和而又亲近。
  短短几分钟的讲题时间,却给了我一段回到过去的记忆。我甚至有些不忍心打破那美好的画面。有时候回忆一旦涌上心头,便收也收不住。我很感动自己今天认认真真地上完了这节现代汉语课,并怀着满满的勇气做出了问问题的决定。那个拿着做着满满笔记的课本走向老师的我,我最喜欢。
58#
发表于 2016-1-5 23:30:56 | 只看该作者
                                                           如同打战般的听力课
  早在几天前就听说今天下午的听力课必须要将所有的听力单元都完成。一开始我觉得自己的进度已经赶到第六单元,一共才8个单元,还有2个单元的任务。在听到室友们的讨论之后,才知道她们甚至还有4个单元没有完成,当时就觉得自己还是算比较领先的。所以在她们都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不可开交时,我仍觉得没什么大不了。
  但跟随着室友的脚步,我仍早早的来到了听力教室。戴上耳机,耸了耸肩,便进入了工作状态。因为网上的听力板块不能显示上次的完成进度,所以找了好久,我才找到我上节课最后做到的模块。同往常一样,一戴上耳机,我便进入了忘我状态。
  不理会周围有哪些人又陆陆续续地来了,之聚精会神于听清那些飞快跃过的英语单词上。我一遍遍地点开播放暂停重播的按键,认真的在空格中写下那些单词,而被系统核对检查过后给出的好成绩是对我将近听到崩溃最好的慰藉。可渐渐的,我发现这种速度根本无法在短短1个半小时的上课时间里完成所有听力任务。我开始慌了,听老师说听力占期末成绩中的10分。我怎么能够放弃那么珍贵的十分呢。于是,我变得焦躁不安起来,但现实往往是这样的:当你越急于求成时,最后所耗费的失去的却更多。就如当时的我一样,从决定加速的时候开始,原本听起来十分顺畅的英语对话以及英语单词变得那么难以分辨与拼写,并且错误率还极高。“这样下去是不对的,我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这样草草了事。”
  我悄悄地看了看身边朋友们的电脑,发现她们仍还在前面几个单元。人总是这样吧,在危难或是困窘的时候有了陪伴难受与慌乱都会减少一半。我总算松了口气,结束了我那如同战斗般用机枪扫过地听力题。平复了心情,我终于重回了以往与之前的状态。调整好后,正确率明显高了起来,而速度也不自觉地提高了。
  课后,不少同学向老师反映了还未完成听力任务的状况,老师也终于放宽了期限,允许我们明天下午再去听力教室继续完成。此刻我想,明天无论如何都要加油完成啦,我不允许自己再拖拉了。
59#
发表于 2016-1-5 23:57:22 | 只看该作者
                                                                          期末考前碎碎念
  临近期末,大多数的人都如同经历过一场漫长冬眠后醒过来,纷纷抓住期末的尾巴,为了期末考试临时磨枪,临时抱佛脚。“不挂科”成为了莘莘学子共同的愿望。
  一学期都要还没写上名字的课本,现在看到崭新的如同从未翻开过一样。其中的笔记也少得可怜。而这个时候还能责怪谁呢,再不努力才真的要挂科了。看到图书馆每天每晚座无虚席,看到教研室里大家认真的神情,看到校外奶茶店都充满了学习的氛围,我才真正感受到,期末真的来了。
  高中时早已习惯了临时抱佛脚,因为是文科生,所以就有很多课本要背。但懒惰如我,非得拖到考前前2,3天,才熬到一两点只为把知识点都过一遍。但那时至少知道考试的题型是什么。但现在呢,甚至不知道会考些什么,猜也猜不到,脑袋里面对于考试卷子一片空白。就连开卷考也不知道对应的知识点在书上的什么地方。用我高中时期数学老师的话来说:“你这个状态去参加考试,完都完了。回去睡觉吧,别浪费时间了。”
  但对于大学考试这种神秘的事儿,谁不是一回生一回熟呢。“虽然我不知道考啥,但大家的水平都应该差不多吧。学霸总是那么几个,没努力的自己本来就别妄想能赶上他们的脚步,尽力而为就行啦。”这是我现在的心理状态,现在将它以文字的形式打出来,才发现我已经病态以及无可救药到这地步了。
  但我总还是有一点觉悟的。比如我的新闻日志就快完成规定的任务,比如我在做英语长篇阅读时能够静得下心,比如我打游戏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了。但我的惰性有时候还是会征服我的决心。比如昨晚晚饭过后,窝在寝室的被窝里追了整整一晚电影的我实在是愧疚。之前计划好的做阅读背书写日志因为一念之差一件事也没有做到......
  果然,贪图一时的快乐而不顾之后的后果带来的痛苦远远大于之前的快乐。在写下这篇期末考前碎碎念之后,我是真的得收心了。
60#
发表于 2016-1-8 23:42:25 | 只看该作者
                                                         心理委员大一上期工作总结
  仍记得那时候的自己上台演讲并竞选心理委员的场景。讲台上的我,自信却又焦虑。我说不上来自己竞选的原因,但若非得找到一个理由,大概是因为我平时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与之相关的书籍或电影,我都有关注。再加上自己本身性格开朗,我总想把自己的欢乐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带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微笑着面对生活。
  刚站上这份岗位的我,对心理委员的具体职务根本不了解。而尤其在我看到其他班委都有各自的工作分工时,我便更有了一种深深的失落感。我甚至将“尸位素餐”的词语用在了自己身上。直到第一次的校级心理委员工作培训,我才在茫然中找到了一丝方向。我终于了解了,心理委员的工作主要包括:密切关注全班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他们进行密切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同学们存在的消极或极端心理问题,并协助老师加以解决。当然除了这些之外,还需要在日常时间里参与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心理沙龙或素拓活动,并从中学习积累到组织同学们举办心理活动的经验。
  印象中很深的是那次文艺学院素拓部的部长要我们学院的心理委员组织班级同学举办心理活动的经历。那次活动的效果涉及到考核,部长还安排了专门的同学到活动现场评分。第一次独挑大梁的我,显得有些紧张与无措。从编写活动策划,到联系班长及其他班委参与协作,到调动同学们积极参与,每个步骤我都认真严谨的进行。当时我的想法是:这次的考核不仅是对我工作的检验,还可能会关系到整个班级的利益。无论如何,我都要努力尽力地做好它。
  在那次活动中,一切都按照策划书里写的那样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在第二环节也就是游戏环节中,同学们表示出了极大的参与度。我们先后进行了数青蛙,三的倍数等游戏。伴随着才艺表演与小礼品的惩罚与奖励,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热情,将现场气氛带向了高潮。游戏过程中,同学们之间没有尴尬,只有欢笑与打闹,这正是我们都想看到的画面。也许在开展这一活动之前,我们班的不少同学都还是将寝室作为交往的圈子,但我相信通过这项活动之后,2班同学一定变得亲热与友爱了许多。
  我还记得那一次,张译老师给了我去听心理老师们授课比赛之总决赛的机会。就是那么一个我代替别的心理委员去签到的偶然机会,我了解并学习到了好多与心理学有关的知识。那时候我沉静在了每位心理老师独特的授课方法与内容中。从情感问题到人际交往再到人生价值问题,虽时间短暂,但我仿佛受到了心灵的洗涤与熏陶。我想,心理学的魅力就在此吧。这也使我更加热爱心理委员这份工作,我想把与我同样的感受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大一上学期就这样走过了,心理委员的工作也在简单却又充满意义的过程中暂告一段尾声。我想,也许我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和同学们的面对面贴心交流还不够,举办心理活动的经验还不足等等。但既然一开始我选择了这份职务,我就一定会为之负责到底。在接下来的学期中,我会不断的改善自己的工作方法,去经营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家。尽我所能使我们班的同学们能够更加团结友好,健康快乐地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