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殷玉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5级袁明月新闻日志专区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5-12-20 00:09: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明月 于 2015-12-20 00:11 编辑

                                                                                 四级考,就这样吧
  期待却又麻木的四级考今天早上终于来了。但此刻的我,正怀着释然的心情写下这篇日志,悼念我已经挂掉的四级。四级考,就这样吧。
  今天早上7点整,我在以往几乎不怎么听到的闹钟声中忽然惊醒。冷与困充斥了我的大脑。穿衣,洗漱,吃早饭,一切都如同往常一样进行着。就算知道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内心却并没有因为考试而慌张。
  8点20左右,步行走到了东三教学楼,在楼前排起了长长的队。那人潮,让我想起了高考的情景。这一恍,半年就过去了。直到现在,我才重新经历一场正式的考试。心里的情感忽然复杂起来。半年前自己正在为了理想而奋斗拼搏着,那时候才真正懂得珍惜时间的意义。而现在,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懒散、麻木、放纵变成了自己的代名词。现在终于能体会那句话:多年以后的自己一定会感谢现在奋斗的自己。我很感谢自己在高中时代曾那么努力的付出过。至少那时候的我是值得自己所尊敬的。
  考试过程中,我觉得我处于一个自我放弃的状态。可能是从听力题开始,我的思维便更不上节奏了。当时多么后悔四级考试前裸考的心态。就算之前知道不止一次机会,可还是想痛骂自己,为什么不在平时好好积累。买的四级真题为什么一套也没做......
  也许真的要尝到教训之后才能有改过的决心。从今天起,我要开始为下一次的考试做准备,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一直安慰自己的侥幸心理都不能再有了,否则处罚的只有自己。
  通过四级考试,不禁想到随之而来的各科期末考试以及还未完成的学习任务,心里终于紧张起来。希望我现在悔改还来得及,当然这一切还得从更每天的新闻日志开始。
12#
发表于 2015-12-20 17:14:40 | 只看该作者
                                                                  《华盛顿邮报》尝试将社交媒体变为新闻生产器
(本报综合消息  袁明月)11月18日,《华盛顿邮报》表示正尝试将社交平台变为新闻集散地,报社外电部门也开始鼓励用Instagram或Snapchat这样的社交应用推送新闻给用户。
  该项措施实施的灵感得益于《华盛顿邮报》贝鲁特分社的社长利兹的一次经历。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宵禁政策取消之后,利兹曾到该地小住了一段时间。她在巴格达拍摄了很多照片,并通过图片社交平台Instagram将他们上传。令人惊讶的是,虽然这是关于新闻的报道,但她的编辑们却并不排斥反而十分喜欢,甚至要求她写个跟照片有关的博客。这样有了第一次将Instagram运用在新闻上的经历之后,利兹新创建了新的账户。目前在该社交平台上,她已拥有超过四万名跟随者,她也持续使用这个平台完成她的报道。
《华盛顿邮报》的外电部门也正试着接纳这种行为,主张将社交媒体转变为特派记者直接报道新闻的工具。而在Instagram上发布报道的内容,斯瓦特表示:没有统一的标准。他们希望特派记者可以用他们最舒服的方式去使用社交媒体,以便带来更自然的东西。
  由于各地记者相距十分遥远,距离对于外电部门是一个巨大挑战。在工作人员与特派记者一起工作时,需要大量的邮件往来。而将社交平台变为新闻集散地之后,当他们使用社交媒体与特派记者共同报道时,《华盛顿邮报》的主要账号也会转发这些特派记者的发文。这极大的克服了距离问题,能够及时地将热点与日常新闻传递给读者。这样便以更为真实与可靠的方式使新闻与读者更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
  然而在运用这些社交媒体时,有时候难免会与工作产生矛盾。在希尔福横越非洲进行报道时,他深刻得体会到:“这些工作很花时间。当你在拍摄Snapchat时,这意味着在那个当下,你无法做笔记,无法做采访。”而他还表示,确保实验性报道与最重要的工作达到平衡,重要的是沟通。在这种自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既然已经种下可以自在使用社交工具的种子,记者更应以此为起点,更好地做好报道工作。
  新闻爱好者张照友表示:“也许以后的新闻报道会越来越采纳这种方式。这样的报道快捷真实。现场感强,速度也快。即使万里之遥,也如临其境。自媒体的兴起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报道者,能引起民众的关注自然就成了头条。”
13#
发表于 2015-12-20 17:15: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明月 于 2015-12-20 17:17 编辑

                                                                     俄中在媒体领域展开合作
                                                                         组建联合国际通讯社
                                                                      合作挑战西方媒体话语权
(本报综合消息  袁明月)近日,据官方透露: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于12月14日至17日访华,期间两国在媒体领域展开合作,以联合挑战西方话语权。
  俄罗斯代表团团长、统一俄罗斯长最高委员会主席格雷兹洛夫呼吁两国组建联合国际新闻通讯社。他在论坛上说:联合通讯社的任务是向广大民众报道符合莫斯科和北京利益的现实信息,并让这些信息能更大程度地覆盖受众。此前,中国和俄罗斯经常被批评缺少新闻自由,一些官方媒体甚至有意造假。而建立联合通讯社,还有望预防抵制这些分离主义和极端势力。
  据陪同格雷兹洛夫访华的一名国家杜马议员透露,这个项目将于明年启动实施。格雷兹洛夫还提议建立一个“阿穆尔对话”的讨论平台,让双方知识界精英和学者讨论两国关系以及国际议题,促进联合通讯社的合作与发展。
  与此同时,中俄在媒体合作方面还做出了其他努力。从北京媒体峰会的举行到俄总理访华启动媒体年。沃林说:“近年来,俄中两国为推动媒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合作做出了不少努力。俄罗斯媒体与中国的多家媒体有着密切的往来。比如,媒体在宣传两国旅游资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媒体人与俄罗斯媒体开展合作的意愿。希望以举办"俄中媒体交流年"为契机,两国媒体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得以快速发展。”中俄相互支持,两国背靠背都为双方提供可靠后方。
  外交学院教授高飞表示,近年来中俄在媒体领域的交流非常频繁。两国已经意识到,以软实力为核心的竞争力是非常可靠的。中俄建立联合通讯社将是提高两国在国际上话语权的一次良好尝试,更将对打击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由于当今世界舆论由西方主导,美国甚至将俄罗斯作为宣传战的对手,美国表现出来的不悦与紧张可想而知。尽管如此,这对挑战由西方主导的世界话语体系仍有着很大的困难与考验。
  在中俄双方官员都热衷于各项领域的合作下,包含合作拍摄电影,共同出版书籍,在宣传领域合作项目等方式。希望以此为契机,两国媒体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得以快速发展。
14#
发表于 2015-12-20 18:00:25 | 只看该作者
                                                                   做她的依靠
  每隔2天我就会和家人打电话聊聊近况,包括学习,琐事,身体状况。
  今天妈妈和往常一样,通话一开始便问我:身体是好的吗,没生病吧?我也总是会回答:嗯,我好着呢,别担心。在我又想着用嗯,好,哦之类的词语回答接下来的对话时,却因为妈妈的一句:“我好想你”将它们咽进了喉咙里。从国庆回来到今天,已经是2个多月没回家了。这是我从出生到现在第一次离家如此长的时间。其实我也是很念家的人,但平时嘴硬都没怎么和家里人说。并且怕家人增加对我的担心,我也没怎么对家人说这句话。
  妈妈接着说:“我在逛街的时候看到好看的衣服都想要买下来给你,但你不在家,又不知道合不合适。看到天气预报说绵阳又降温了我又担心你会不会生病。还有你不在家,陪我聊天的人也少了......”,她说了很多很多,我也耐心听着妈妈说完每一句话,我希望以这种方式缓解妈妈的情绪。
  看到过一篇文章,说陪伴父母的时间是一道心酸的计算题。不管是上班族还是学生时代的我们,若没有和父母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再除去那些必须要用去的时间,我们陪伴父母的时间真的太少太少。
  人的一生其实很简单。就如同我们的爸妈那样,在年轻的时候拼搏理想,中年的时候哺育儿女赡养老人,老年的时候渴望陪伴。我还记得妈妈告诉我:人生在世,家人才是最温暖的陪伴。是阿,能和最亲最爱之人相守相望,才是最幸福的事。
  我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和妈妈的关系越来越如同朋友。她的幸福,痛苦都会与我分享。我应该承担起这种责任,学会做妈妈的依靠。
15#
发表于 2015-12-21 22:25:42 | 只看该作者
                                                                                怀恋过去
  东隅已逝,我记得今年是2015年,六月以前,我们每天辛苦劳累,披星戴月,桌子上的书籍与作业一天比一天对得高,背一天比一天弯道低,眼镜度数一天比一天高,可惜心飞得一天比一天远。那时的每个人眼里都很有光彩,有着对于未来的期待,有关于文学的,科学的,人类的,自然的。
  青春年华的情谊总是珍贵,可惜却是如此短暂,似乎昨天刚刚迈入高中的大门,今天已经要为了生活努力。
  我记得以前的日子,愉快的,不愉快的,可是愉快的是大多数的,我品尝了很多滋味,苦的,甜的,可是甜的是大多数的。以后没有人记得具体的某一天发生的具体的某件事,可能只会记得自己的考试成绩,以及那个时候的心情。
  可惜这些都已经过去了。
  醉中呵壁自语,醒后一滂沱。妈妈说人要前进得先忘记过去,歌里唱着该舍的舍不得,只顾着和往事瞎扯。可惜我们都不愿意忘记,谁愿意呢?你愿意忘记你最美的青春年华哪怕有无尽的压力让你喘不过气吗?你愿意忘记那些教导过你的长者们哪怕你以前曾在心中一次次咒骂他们?你愿意忘记那些让你日夜思念的女孩们和让你怦然心动的男孩们吗?
  反正我不愿意。
  我们总是要面临一个又一个的分叉路口,可能心系远方的少年们最终留在故乡每日灯红酒绿不知所措,可能脆弱孤单的女生最终一个人向天涯海角进发眼中饱含热泪。
我们都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我们只愿意将未来发生的一切,当做以后的记忆,可能的话,当做故事讲给枕边人,讲给儿孙。
16#
发表于 2015-12-21 22:27:18 | 只看该作者
                                                                             随笔
  今天又看完了一本金庸先生的小说。
  金庸先生是武侠小说泰斗,这是毋庸置疑的,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原因,供人消遣的武侠小说,本该是粗俗且易懂的,就应该是打打杀杀舞刀弄剑,但是怎么他的小说竟然可以拥有这么强的文学价值?
  细细评读,金庸先生的小说,在字里行间都有一种节奏感,张弛有度,时而大开大合激烈万分,时而温言细语婉婉到来,整个阅读过程中你可以鲜明地感受到时态的发展,也可以为书中人物哭,为书中人物笑。
  金庸先生的作品总是吸引人的,少女们爱上了黄日华的霸道有力,男孩们爱上了李若彤的冷冷冰冰,女人们爱上了郭靖黄蓉的美丽爱情,男人们爱上了乔峰的为国为民。
  本来有人问我你最爱谁,我说我最爱郭襄,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为了爱人可以纵身跃入深谷,为了爱人的幸福甘愿孤独终生。
  我走过山时,山不说话,我路过海时,海不说话,小毛驴滴滴答答,倚天剑伴我走天涯,人们都说我爱着杨过大侠,才在峨眉山上出了家,其实我只是爱上了峨眉山上的云和霞,像极了十六岁那年的眼花。
  伊人早已化为泡影,可是美好的事物总是值得我们留恋,我不知道多少人为了命中的美好而夜夜哭泣,可我知道人生的每次一相遇,都是久别的重逢。
  可惜我们不能抓着儿女情长不放,金庸先生也表明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可惜可惜我只是仍在金庸先生的世界里面遨游,作品没读两部,感慨却越来越多,有一点我是知道的,至少我会把“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看完。
  人总是不完美的,只有在不完美中才能造就缺陷的美,就像断臂的维纳斯,先生创造的人物也是不完美的,可谁人不喜欢?乔峰刚猛有力,遇强则强,可惜天生悲剧,无可救赎,缺了一点放下的气魄,可惜阿朱魂断竹桥,再不能与你在雁门关外放牧为生;段誉为人正派,有礼有节,可惜痴痴傻傻,不能自已,其实,你爱的不是王语嫣,爱的只是无量山洞里面的雕像,王语嫣也不爱你,他只是被薄凉的慕容复伤了心,退而求其次罢了;虚竹慈悲为怀,可惜想买丑陋,犹豫不决却惹人同情,情爱面前,无需再谈其他,只愿与梦姑一生一世,永不分离……
  没有说完的,还有很多,一个个生命在外面的脑海里活动着,或许恶贯满盈,或许极其正义,或许或者,也或许死了。
  《山丘》中唱到,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每一个人物铸成了一座山峰,你越过了,无人等你,因为她只属于你,别人无权参与,或许嬉皮笑脸,或许面貌僵直,或许苟延残喘,也可能郁郁寡欢。
  人生之难,本应如此吧。
17#
发表于 2015-12-22 00:13: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明月 于 2015-12-22 00:15 编辑

                                                                         对自己说声对不起
  今天花了整整3个小时的时间才写完了2篇英语作文。耗时如此之久的原因是自己半天反应不出来所需要的词汇和句型。此刻的我不禁又陷入了深深的反省之中。
  高考结束到现在,不过半年的时间,就再也找不回曾经那么热爱学习的自己。我还仍能够看见下课后在讲桌上围在老师跟前拿着教科书请教问题的自己;我还记得自己深夜在寝室走廊上走来走去背政治课本时那种想睡不能睡的感受;我还很感动那时在去食堂的路上仍拿着小甘小跑着背诵高考语文必背篇目的场景;甚至还有些怀恋每次被班主任找去谈话后都泪流满面的经历。
  那时候的自己,多么在意每一场考试,每一个分数,每一次排名。而进入大学之后,一切都变了。多余的责怪自己的话已经说不出。只是一学期快要终了,拖欠的学习任务还是堆在那里。麻木与慌张并存着,总觉得睡觉也睡不安稳。我想这大概就是我的负罪感吧。我觉得我的罪过是自己自找的。对自己不负责在学习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好像从小到大我就从来没有像在大学一般的忘乎所以,惰性如此之严重。
  每次妈妈打电话问我学习情况时我都只能一笔带过。现在想想,之前明明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利用起来,为什么就不能好好抓紧呢。无奈与无语真的太能表达我现在的心情,然后再后悔有什么用,不管怎样,现在的结果都是自己造成的,也只能自己尽力去弥补。
  只是很想对自己说声对不起,为自己过去不负责任的行为说声对不起。
18#
发表于 2015-12-22 22:14:38 | 只看该作者
                                                                            随笔
  今天我来写写佛教。
  我以前也曾经写过这样的文章,只是时间流逝,大抵是不再有当时的感触,或者只是为了增添无聊生活中的一点情趣写的罢,故而我想再写点东西,大概就这样吧。
  母亲是信仰佛教的,其实我也不知何时起她开始信仰佛教,只是当我知道的时候,就肯定是开始了。她以前是没有信仰的,后来有了信仰,也就大有改变,鱼肉火锅是要点杀活鱼的,后来我很少看她吃了,就是这个原因罢。
  其实我才是纠结的人,这和我接受的教育有关。
  我从小接受唯物主义教育,直至今日也仍然是一个唯物主义者,我骨子里面崇尚科学和理性,反对情感上的肆意妄为。可是我确也信仰佛教。所以我很苦恼。
  我十分坚定的遵守不故意杀生的信条,可是我也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心中的信仰,还是因为我的善良?我不知道,虽然我认为生命是宝贵的,人和其他生物共存于世界之上,都是美妙的事实,可是我又时常登高远望,觉得人类是如此渺小,却胡作非为。我对动物们怀着爱意,也可能是因为他们身上有我们人类强加给他们的所谓的优良品质,这样又是我所厌恶的双重标准,你让我如何是好?藏獒一生只认一个主人仅仅是因为愚蠢,而智慧的生物往往狡诈,那么如何让我们心生爱意?
  或许的确只是我们人类给自己找了一个小小的安慰,让本来并不强大的心灵有一点点寄托罢了,有时候我十分坚信人文主义的光芒,觉得,我们才是万物之灵长,所以我们有生杀大权,有时候我却又没那么理性,为了一点点弱小的生命而感叹自然的规律。
  我想起了《射雕英雄传》里面的包惜弱,你是一个优秀的女子,怜悯着世间的美好,我很敬重你,可是如果你知道以后的结果,你会不会选择救下完颜洪烈呢?我相信你会的,因为你爱惜世间的一切美好,如果是我,我也不知道我会如何选择。
  所以我对于宗教和唯物的纠结就在于此,我曾经向许多长者寻求解决的方法,可惜都不能使我感到信服,那么就只有这样用着双重的压力来压着自己。
  算了,不完美才有意义,万一哪天我想清楚,哪里有心思写文章呢?
19#
发表于 2015-12-22 22:16:38 | 只看该作者
                                                                         新闻稿之心得体会一
  在阅读了多篇新闻稿件之后,我想说说自己对新闻稿的主体部分的感受。
  主体是新闻的主要部分,所以在写新闻稿件时应该在此部分上重点下功夫。总结来说,对此部分应注重“深入浅出,阐扬主旨”。(而此前搜集的新闻素材也应用于此处。)
1、典型材料用于主干上,次要材料要简略。
2、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合理划分段落,安排层次按如下顺序。
(1)时间顺序: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束的先后顺序来安排层次。
(2)逻辑顺序: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层次。
(3)两种顺序相结合。
3、同时,主体内容可阐述其背景。背景材料可包括具体条件、性质、意义。
(1)其中有说明性材料:对本次消息所述事实的相关内容与条件进行说明。
(2)诠释性材料:专业术语的介绍与解释,以更好的帮助读者理解内容。
4、主体部分应格外注意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切忌出现主观色彩浓厚或修饰语气过重的词语。以陈述事实的口吻进行撰稿。
20#
发表于 2015-12-22 22:17:55 | 只看该作者
                                                                         新闻稿之心得体会二
一、对新闻稿件结尾(结语)部分的体会
1、简洁有力,切勿拖泥带水。
2、用来阐述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或影响,使读者对本次新闻事件有更深刻的理解。
3、还可预告下阶段的活动,使新闻事件阐释更加完整。
4、其中可包括采访内容,即所谓的评论式结尾。使新闻内容更加丰富且不会显得太过空洞。
二、在阅读新闻稿件之后一些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点
1、最好将稿件分为三段,保持新闻稿件的美观感。
2、不要一逗到底,断句不宜过多,也不可一句话下来只有一个句号。
3、涉及到领导名字与职称时要保证正确性,一字都不可错。
4、在稿件中提到时间,一律到上午,下午,晚上为止,不用提及具体时间。当然部分特殊事件必须用到具体时间,比如开幕式,地震等等。
三、个人认为新闻写活是关键,通过百度之后,我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写稿角度很关键,找到切入点之后,将关注度高的点放置之前,并重点展开叙述。
2、讲究平民意识,新闻稿件是大众的稿件,应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叙述。
3、提高自身的写作技巧,表达文字要活,才能提升整个文章的高度。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