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肖淑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级王爽专区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3-11-27 23:43: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爽 于 2013-11-27 23:45 编辑

        最近我不是写稿子,就是为了写稿子而查资料,最后是花了大量时间,写出连我自己都没欲望看的东西。深感自己的无知与肤浅。窃以为,我就不是做记者的料。

       我用了3天时间写新闻技能大赛的深度报道。一开始,根本不知道应该报什么选题。最后,由于时间的压迫,我选择了写自己最熟悉的话题,我所加入的社团。室友问我,这有什么看点吗?其实,我也想不出别人去看这篇文章的理由。
       为了凑足规定的字数,我需要足够多的资料。但是因为我要写的东西网上根本没有任何资料,我苦于收集资料。想了很久,我找到我们社团的队长,向他要一些社团成立的资料。但是由于社团成立的比较早,他也没有具体资料。于是,我又通过队长,找到了社团成立之初、现在已经毕业的老队长。但是由于他的工作原因,不方便接受采访。最终,他看在我是社团队员的份上,大半夜的,给我讲了许多社团的故事。
      就这样,我采访了六个人,要了三份资料,最终就写了两千多字的文章。然后自己读了一遍就不想再看了,因为无论从哪方面看,那篇文章都没有任何吸引力。
      而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孤陋寡闻,多么无知,我的语言是多么的苍白。我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
12#
发表于 2013-12-2 13:24:51 | 只看该作者
                                                                         冬日起床小记
     早上6点45分。 布谷、布谷、布谷……
     我向左翻了个身,将被子拉过脑袋,手紧紧的抓着被子,蜷缩在温暖的被窝中。
     布谷、布谷、布谷……
     我伸出右手,在枕头下摸索着。终于,摸到了手机,熟练地在手机屏幕上画了一下,闹铃停了。缩回手,压了压被子,继续蜷缩在被子中。
     踢踏、踢踏……宿舍里有人开始走动了。
     我翻过身面向墙壁,左手拢了拢被子 。
     哗哗哗……是谁已经在洗漱了?
     又翻了翻身,向外面挪了挪,两手紧紧地拽着被子。
     布谷、布谷、布谷……7点整。
     我睁开眼,哗!一下坐起来,揉揉眼睛,抓抓头发。坐在床上愣了一会儿,回过身,摸出枕头下的手机,关掉闹钟。忽然感觉背心有点冷,打了一个寒战。然后,哗!又缩回被窝里。
     两眼盯着天花板,仔细听着寝室里的动静。突然,我掀开被子,坐起身,取下挂在床上的衣服往身上套。7点10分,起床成功。

13#
发表于 2013-12-4 22:27: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爽 于 2014-1-3 16:15 编辑

                                                                       治保队法制宣传活动
        12月4日,大学生治保队在我校柳池旁开展了“弘扬法制精神,建设美丽科大”法制宣传活动。
        早上8:30,治保队的同学们开始在柳池旁设点,在梧桐大道两旁拉上横幅,并且挂上宣传部的同学们画的法制宣传漫画。
        此次法制宣传活动以宣传法律常识为主,包括三个环节:分发法制宣传单;做有奖普法知识试题;法律播报宪法内容。
        课间休息时,许多路过的同学去做了有奖普法知识试题。来自文艺学院的林玉萍同学在做完试题后说:“活动的礼物很棒,试题都比较基础,也很好。其实宣传活动可以更趣味一点,只是播报一下宪法的话,根本就没人听,或者听了就忘了,没有太大的效果。”
        治保队在做法制宣传活动的时候,绵阳公安局涪城区分局禁毒大队的警察也来到了活动现场,并做了禁毒法律知识宣传。对于大学生的法制宣传活动,禁毒大队表示十分支持,同时也建议治保队在法律宣传时,可以结合一些现实案例来分析,还可以配上一些影像资料,那样也许会有更好的效果。
14#
发表于 2013-12-5 16:58:44 | 只看该作者
        大学第一次选课,大家都乱了。
        早上8点半左右,我们寝室里所有人就已经打开了电脑,一个个都是蓄势待发的模样。8点50左右,要想顺畅的登陆教务系统已经很难了。
        9点,寝室里所有人都在刷新页面。就算已经提前准备了,但是不是所有人的网速都那么有竞争力的,总有人的网速比乌龟还慢。比如,我这个用移动wifi的和用电信宽带的就没有可比性。于是,半个小时下来,有的人已经选好体育和两科选修了,还有人没打开系统。所以,寝室里有抱怨的声音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一定要换成电信宽带,用移动wifi太坑爹了”
        “当初就该用宽带的”
        “我还没有登陆呢!”
        “我这儿永远显示‘正在添加信息’,要不要这么衰?”
         ……
         直到下午,我们寝室还有人没有完成网上选课的伙伴儿。
15#
发表于 2013-12-11 09:47: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爽 于 2014-1-3 16:17 编辑

        最近,读了《弟子规》,以前也随意的看过。现在又看,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
    《弟子规》开篇几句高度概括了全篇的内容,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些都是古代圣人对学生的训示,教育学生该怎样做人。首先应当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对自己谨慎约束,对别人要诚实可信。要博爱民众,并且要亲近有德行的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你亲近有德行的人,潜移默化的你自然也会有德行。做好了这些,如果你还有余力,就去学习文化知识。
    现在的我们,从小就有人给我们强调要怎样学习,怎样考试,怎样得高分,怎样在过高考这座独木桥时不被挤下来,但是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应该怎样为人。这样似乎有些本末倒置了。然后,我们不难看到:许多孩子会对父母大喊大叫;偶尔给父母打个电话也是为了要生活费,父母多说几句就嫌他们啰嗦;现在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父母把他们捧在手心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俨然一副小皇帝的样子。
    中国传统文化是重孝道的,而今,仍然是重孝道的。只是大家都习惯了父母的付出,并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似乎父母的确是来还上辈子欠下的债。如果随便问一问,大家都会说自己是孝顺的,自己有孝心。但是如果问是否记得父母的生日,是否给父母洗过脚,是否为父母做过一顿饭,答案估计就不那么肯定了。光有孝心是不够的,要真正去做了,才是有孝道。所以,我们这个社会才会需要道德模范啊。
    《弟子规》强调要讲礼仪。步从容,立端正,走路时要不紧不慢从容大方,站立时要端庄直立。事勿忙,忙多错。做事不能匆匆忙忙,匆忙时最容易发生差错。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尖酸刻薄的话,下流不干净的话,不要说。粗俗的市侩习气,都要彻底戒掉。古代的孩子被要求要学的礼仪太多。虽然对现代人来说,有些礼仪过于死板迂腐,不适于现代生活,但是如果能够做到,也算是一种高品质的生活。而有高品质生活的人,往往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读《弟子规》时,我会不自觉的用自己来对比。我是否做到了如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我是否做到了泛爱众而亲仁?是否做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否做到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想,按照《弟子规》来要求自己,也是一件不错的事。因为有句话叫做,做事儿先做人嘛。
16#
发表于 2013-12-11 10:09:21 | 只看该作者
        作为治保队的一员,昨天我去了小铁门执勤。工作是提醒外出的同学要注意自己的财物安全和人身安全。
        原本安排了四个人,后来有个伙伴请假,就只有三个人去执勤。其实就只要两个就可以了,一个人拿着话筒说,另一个只需要在旁边微笑相伴就可以了。
        我们的工作从11:20到12:00,这期间从小铁门进出的同学相对较少,尽管如此,我们的工作还是要继续的。作为唯一的男生,王搏同学很主动地拿着话筒提醒外出的同学注意安全。他个子不高,瘦瘦的,是那种短小精悍型的人。看见女生走过来时,他一般是面带微笑。然后, 把话筒举到嘴边,像放鞭炮一般吐出一串字:请外出的同学注意自己的包,将包放在自己看得见的地方,请注意财物安全,人身安全。
        路过的同学一般都会打量我们一番,先是看我们的袖标,有的人嘴里会念念有词:大学生治保队。然后是工作证。在听到我们的提醒后,脸上是一种恍然大悟的表情。对于我们的提醒,也有少数同学会回应一句谢谢,但是大多数人都是淡漠的走过。
        而我,说是去工作的,不如说是去打酱油的。我偶尔会说上几句话,但大多数时候都是在看美女。
17#
发表于 2013-12-12 20:51:48 | 只看该作者
        冬日中午的阳光叫人恋恋不舍,暖暖的,就像茶杯上袅袅的云烟。
        午饭后,我和西西在七食堂外晒太阳,顺便聊聊天。一只鸟儿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我猜,它估计也是出来晒太阳的。它在草丛中东张西望,是没有鸟儿陪它聊天吧。
        为了吸引它的注意,我们俩吹着口哨模仿鸟叫声。果然我们是吸引了注意力,不过是来自路过的同学。估计它是被折磨到了,想想吧,两个女生撅着嘴吧,发出奇怪的声音,是人都会被吓到,何况一只小鸟儿呢。小鸟儿从草丛中扑哧起来,落在附近的一株苇草上,轻轻的,就像一片雪花飘到树枝上。一袭清风拂过,苇草稍稍弯曲,鸟儿立在草尖上,随着苇草在风中摇曳。
        我们掏出手机想要捕捉着一唯美的画面,奈何手机像素太低,照片上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形状。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鸟儿扑哧一下飞走了。

18#
发表于 2013-12-14 20:36:10 | 只看该作者
         冬日有阳光的 下午,柳池是十分热闹的。
         昨天上完海明的课,我们走出教室,贪婪的享受这冬天的温暖。柳池边的草坪上有很多休闲的人,成群玩纸牌的、做游戏的、结对约会的、还有遛狗的……这些场景充满了魔力,吸引着我们的脚步。
         “现在在柳池边,你会想到什么?”盈盈冷不丁问一句。
         “海明。”我和西西淡淡地回答。
          这样的话题终究是不能继续下去的,如果再聊下去,我们都得离开这个这个充满阳光诱惑的地方。
          柳池边的石凳上坐着一位中年妇女,正穿针引线,绣着一双鞋垫。我们走过去和她搭话。你来我往的话语中,我们了解到,她来自南京,在北门外租房陪着大三的儿子读书。得知这一点,我很惊讶,一个大三的男生还需要母亲陪读吗?我庆幸我没有鲁莽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她的儿子来绵阳两年了,依然水土不服,经常生病。刚下岗的母亲,专门过来照顾儿子的生活也是能理解的。“食堂的菜好苦啊!”阿姨说,“还有一年,等他研究生考回南京就好了。”
         知道我们都是四川人后,阿姨一直笑着说:“多好啊,这么近可以回家呀。”阿姨一个人住在北门的出租屋里,每天就是为儿子洗衣做饭。闲了就帮经常在五食堂外摆摊的那位退休老婆婆绣鞋垫。她正在绣的鞋垫是为在南京的老公绣的。


19#
发表于 2013-12-14 20:38: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爽 于 2014-1-3 16:18 编辑

    每周要交两篇消息稿,让我不得不去看这本书,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李希光教授的《新闻采访写作教程》。这本书共830页,32讲。看上去实在是太厚,令人生畏。我只好选择自己需要学习的部分看。
    首先是新闻稿件的结构。硬新闻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就是将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放在最前面,补充说明的内容依次按重要性排列在后。而软新闻则采用正金字塔结构、沙漏结构以及华尔街体。正金字塔结构和沙漏结构一般在讲故事新闻中使用。华尔街体就是以一个小故事开头,并由作者总结出规律或趋势加以补充说明,最后再返回开头小故事点题的一种新闻结构。
    关于新闻的导语,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用两个小时写稿,其中一个半小时得用来写导语。可想而知导语在新闻稿中的重要性。用李希光教授的话说,好记者不会写出雷同的导语;有了好的导语,就有了好的新闻;导语就是要让你非读不可。李希光教授的讲课方式是比较有趣的,他认为写导语就像谈恋爱一样,你吸引对方的是你的亮点,无论是你的美丽、英俊、聪明、善良、能干、有型还是有个性,而这些亮点也必然是通过一次难忘的经历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举动……写导语就像谈恋爱,记者要费尽心思展现报道中最闪亮的那一点,吸引读者。
    作为一个记者,应该记住,最有力的文字是最简单的字眼,书中这样提到。写新闻稿时,新闻的语言要使用具体明确的词语,多使用动词,少用空洞的形容词及其衍生的副词,使用正确的称呼,而不是扭曲事实的称呼。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维尔在写作时给自己定下了六条规定:不要使用那些常在报纸上看到的隐喻、明喻或其他比喻;字用得越少越好,能用一个字表达的绝不用两个字;能删除的字,一定要删;能用主动语态,绝对不用被动语态;如果能用日常词语,绝对不使用外来科学名词或专业词语;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宁愿打破上述规矩,也不要写任何粗野语言。书中提到一条好新闻的标准是:清澈、简练、聚焦、有细节、有诱惑力、能唤起人们的情感。而负面报道的目的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我最后看的一讲是关于评论文章的写作。话说,我看了之后,就觉得我的知识面无比的小,低到了尘埃里。不过至少让我觉得我应该多看些书,多学点东西。

20#
发表于 2013-12-16 17:55: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爽 于 2014-1-3 16:19 编辑


                               翰墨流芳  十年沉香
                                        ——记百鸣文学社十周年庆典晚会
    12月15日18:30,百鸣文学社十周年庆典晚会在我校东八演播大厅举行,其主题为“翰墨流芳,十年沉香”。
    本次晚会由百鸣文学社和文艺学院社团部主办,到场嘉宾有文艺学院院长郑建平,文艺学院学办主任饶晓路,新闻系主任、百鸣文学社常务指导老师刘海明等。《剑南文学》主编冯小娟发来贺电,祝百鸣文学社生日快乐。
    梁玥、张源等人用二胡和笛子演奏的一曲《玉碎江南》拉开了庆典的序幕。四位主持人吟诵着《雨巷》、《致橡树》等经典之作缓缓登场,宣布晚会正式开始。第一个节目是“爱尚舞”舞社的小朋友们带来的拉丁舞,台下的观众都是大赞可爱。文艺学院的宋西说:“我看到他们的表演时,就觉得他们好可爱,以后我有孩子了,我也送他去学跳舞。”
    接下来的独立音乐社的演唱《Bilionaire》、诗朗诵《我知道有一个地方,那里一个人也没有》、舞台剧《洛神赋》、小品《百鸣好声音》等都获得了观众的好评。
    话剧《等待》更是催人泪下,在场的不少女生都是热泪盈眶。“这个节目很精彩,极具表现力,发人深思。让我更加的明白了亲情的可贵,我希望战争永远不会发生,世界永远和平,亲人永远团聚在一起。”文艺学院的郭盈同学说。
    晚会最后,百鸣文学社成员献上一曲大合唱《相亲相爱一家人》,在歌声中,主持人宣布晚会圆满结束。
   “我们这场晚会筹备了很久,大家都在默默地努力。只是不大理想的是今天的观众不够多,是我们的宣传力度不够吧,我们以后会加油的。”百鸣文学社编辑部部长刘玉林说,“我在文学社两年了,我们因为兴趣走到了一起,团结在一起。不是我矫情,在这里真的有一种很温暖的感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