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3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盛顿邮报主编演讲精华版:14条干货聚焦纸媒蝶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21:5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业,数字化体验地位显著提升,移动化趋势成为主流。这种环境下,媒体也在思考:什么该变什么该坚守?究竟数字浪潮会怎样颠覆传统的新闻编辑室?记者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本期独家编译将跟随老牌大报《华盛顿邮报》的执行主编Martin Baron,寻找变革期纸媒“华丽转身”的14个方向。

最近,《华盛顿邮报》执行主编Martin Baron在加利福利亚大学发表了一篇演讲,名为“新闻大动向:从印刷时代到网络时代,什么该抛弃、什么该保留、什么该获取”。

下面是本篇演讲中的14个重点:

新闻业被彻底重塑

研究新闻39年以来,我从未有一刻像现在这样陷入极度兴奋和焦虑的情绪中。兴奋是由于传统的经济模式正在瓦解,新闻被彻底重塑。而讽刺的是,焦虑也恰恰来自这一点。

科技进步让记者面临“适者生存”的局面

科技浪潮正一步步侵蚀新闻基础,威胁到传统的新闻运作模式。迫于生存需要,我们必须有所行动,而且还要迅速反应——这就是我曾提过的“大动作”。

不论你是否喜爱你的工作、不论你是否能够尽快适应、不论还有多少新事物要学习、不论额外工作量有多少,由于科技而产生的工作压迫感始终是存在的。

这场变革是注定会发生的。我们只有一个选择:竭尽全力去适应新环境,实现理想化的发展,否则注定会面临失败。

报纸将成为过去时

首先我们必须抛弃一个陈旧的概念——报纸将在我们的生活中长存。这意味着,也许一段时间内,报纸会继续发展,但是不会长久,它终将步入历史。

我们正走向移动化的未来

我们正在步入数字化社会吗?这么说是不恰当的。事实上,我们已经处于一个数字社会,甚至这种说法都有些落伍了。准确地讲,我们正身处移动化社会。到2020年,地球上80%的成年人都会拥有一部智能手机。

头版概念已经过时

有一种说法也许还在新闻编辑室里流行——头版的内容比我们在互联网上随意传播的信息更重要、更具价值、更具权威。但现在是时候放弃这种想法了,头版并没有那么重要。

我这么说并不是否认了头版的价值。事实上,头版是我们价值观的表述,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有形的呈现。我们想让头版变得更贴近受众,我们对这些内容更谨慎,我们想赋予其创造力。也就是说,我们依然会重视头版内容,但是相较而言,目前我们对互联网内容会投入更多注意力。

互联网吸引大批受众

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站上的一篇报道往往比整份纸质报纸吸引更多读者。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如今,《华盛顿邮报》每月在网站和客户端上的独立访问者几乎为5000万,而其中将近一半的用户是通过移动设备来浏览内容。每年流量的同比涨幅已经达到50-100%,使我们成为国内成长最快的主流媒体网站之一,而且网络读者数量远远超过阅读报纸头版的读者数量。

记者需要理解传媒机构的盈利渠道

这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讨论新闻编辑室和所谓“盈利业务”之间的距离。我们完全可以理解这类争论的目的,甚至应该称赞它。广告商和政客一样,不应对如何报道新闻施加任何影响。新闻报道应该完全独立。目前的情况是,新闻业的可信度岌岌可危,而可信度才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

然而,新闻编辑室和盈利业务之间的距离往往被忽视。新闻人从未真正理解新闻机构如何赚钱,说实话,因为目前已经赚得够多了,他们也不在乎。至于盈利业务,我不得不说,它也没能真正理解新闻编辑室。我们在读者和广告商中的优势地位,使这些看起来并不重要。

现在我必须说明,“盈利业务和新闻编辑室相互理解”很重要。我们必须知道新闻是如何盈利的,说得更尖锐些,就是新闻报道是如何获得资助的。

广告商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寻求一种创造性、可量化的成功方式来关联潜在用户。

其实,无需抛弃独立诚实报道的原则,新闻编辑室就能参与创造既吸引广告商、又扩大读者群、使两者满意的产品。

工程师成为编辑室里的重要成员

《华盛顿邮报》的新闻编辑部已经与技术部门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有47名工程师与记者协同工作。而在4年前,我们的编辑部里只有4位工程师。不久,我们将搬进新的工作间,届时所有47名工程师会与记者身处同一空间,并肩作战。技术人员与记者的共生关系将极大地激励编辑室的创新。

新闻需要适应数字化体验的要求

叙事方式的革新,是偏爱数字化体验的读者的福音。它也使得新闻从业者与读者之间的联系更高效。这并不是说旧的叙事形式不再奏效。硬新闻、深度调查报道、有技巧的报道叙述,这些在我们的工作表里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网络时代,传统的叙事方式似乎不再能够达到之前的效果。这也恰恰印证了一个事实:互联网,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媒介形态。

我们还记得当广播、电视出现的时候,它们塑造了新的叙事方式。互联网也是一样,将其特有的交流方式引入内容生产当中,使得新闻更具争议性、话题性,也与受众的生活更加紧密相关。互联网整合了用户可获得的其他工具,例如视频、音频、社交媒体以及交互式图表。当然,移动设备的普及,同样也需要适配符合移动端特点的叙事方式。

记者需要更有创业者思维

记者得具备创业者思维。他们可以开创全新的公司,或者在创业投资领域大展身手,也可以成为大型组织的重建者。这意味着每个人,无论他/她处于什么样的职位,都必须具有领袖风范和领导才能,既有创意又不能缺乏独创精神。

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招的都是能够高效执行稿件任务的记者,而现在,我们希望那些能够有点可挖的人加入团队,好让我们知道那些“应知而未知”的事。

记者应克服对数据分析的心理障碍

技术让我们能够量化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每件小事。例如:我们的新闻怎么样?人们阅读每条新闻花费多长时间?新闻阅读到达怎样的深度?是否会选择继续阅读相关新闻?此外,我们还能通过数据分析,得知阅读流量来源、读者离开我们的页面后会转向何处,以及他们的兴趣点在哪里。

枯燥的数据分析工作,对很多记者来说,都是一大挑战。而我们的记者团队应该克服对技术分析的心理障碍,挖掘数据背后的故事。

记者仍应对原创内容保持相当的热情

我们必须对每天发生的事情保持关注,小到社区,大到整个国家甚至全世界。如果没有新闻编辑室,那么这个世界发生的很多事情都面临着尘封的命运,无法为大众所知晓。

我们可以允许加工别人的稿件,但是总是把别人的东西拿来用是不行的。区别《华盛顿邮报》与其他媒体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我们饱含雄心壮志,想通过做原创稿件成为开拓者、领先者。《华盛顿邮报》希望自己的报道能够为公民辩论设置议程,并成为很多公共政策的触发点。

我们想做的是揭露事件真相,为公众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独特视角,通过倾听公众的声音,核查事实线索,来获得更新更准确的事实,并深挖事实背后的故事。《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团队追求的并不是点击率,而是竭尽所能,让公众全面了解事件真相。

审稿还是一如既往地重要

我们对优秀文章的需求有多强,对优秀编辑的需求就有多强烈。这意味着新闻组织和从业人员对工作的要求必须精益求精。这要求我们在正式发布内容之前必须进行多次审查:文章条理必须清晰,信息尽可能确保准确,而我们自身必须是诚实可靠的。

斯诺登事件报道揭示了记者正处于监督环境

《华盛顿邮报》所做的斯诺登报道至少引起了一场争论,关于美国政府从未向公民公布的隐私和安全之间的平衡点。在我看来,这类报道告诫我们:尽管目前新闻职业已经发生了些不和谐的转变,不同于以往的职业认知,但是我们依然要保持一些内在的品质。

我们必须坚持自己的价值观。首先就是去做在公共利益方面我们认为对的事情,哪怕具有一定的商业风险,哪怕我们需要冒极大的风险。

来源:全媒圈
http://www.lanmeih.com/index.php/Home/Reporter/detail/id/3771.htm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