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01053|回复: 39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技报道集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19:15:2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案例】1
欧洲首次俘获反物质 几克可摧毁地球




大型强子对撞机(资料图)


武汉晚报11月19日报道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在欧洲当地时间的17日表示,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他们已经俘获了少量的“反物质”,尽管只是少量的反氢原子而已,但已被科学界视为人类研究反物质过程中的一次重大突破。
存在时间是关键
实际上,早在1995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就首次制造出了9个反氢原子。但反氢原子只要与周围环境中的正氢原子相遇就会湮灭,因此实验室中造出来的反氢原子稍纵即逝,科学家们根本无从研究它的真面目。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实验进一步表明,反氢原子可以大量制造,但如何让它们存在时间长一点仍是难题。
因此,这次实验成果的突破就在于,人工制造的38个反氢原子存在了大约0.17秒。这个时间在普通人看来也许非常短,但对科学家来说,已比先前有了实质性的延长,足够他们进行较为深入的观察和研究。
利用磁场作“陷阱”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介绍说,这次之所以能够将反氢原子捕获长达0.17秒,要归功于一种特殊的磁场。 在实验室中,反氢原子是在真空环境里制造出来的,正常情况下瞬间就会与正物质发生湮灭并消失。而这个强大而复杂的磁场会像陷阱一样“拖延时间”,使反氢原子与正物质的接触稍作延缓。
实验显示,利用这种磁场,可以将“牵制”反氢原子的时间延长到十分之一秒的量级,这对于观察研究反氢原子来说已经“足够长”。
最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在制造出的数以千计的反氢原子中,成功地使其中的38个存在了大约0.17秒。
科学家称,研究反物质,之所以选择氢原子入手,是因为氢原子只包含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是最简单的原子,因此被看做是物理学领域最佳的研究对象。
反物质研究的重要一步
尽管这只是在实验室中制造并短暂捕捉到反物质原子,但科学界仍然欢欣鼓舞,认为这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突破,距离反物质的“真相”又“近了一步”。
刊登这一研究成果的英国《自然》杂志称,成功“捕捉”反氢原子后,通过比较反物质和正物质,科学家们就可以测试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中最核心的基本对称理论。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主任罗尔夫·霍伊尔在17日发布的一份新闻公报中说,“这是反物质研究领域的重要的一步。”
用作武器 爆炸威力远超核弹
用作燃料 6个星期可飞到火星
反物质是目前科学领域最大的谜团之一。正物质的原子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以及中性的中子组成。与此相反,由带负电的质子和带正电的电子组成的就是反物质。正物质和反物质相遇后会湮灭,并产生巨大能量。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称,反物质就像是“宇宙的镜子”。按照现行理论,宇宙大爆炸之初,产生了等量的正物质和反物质。但现实情况是,我们的世界由正物质组成——反物质似乎莫名消失了,至少到现在仍然无法直接观测到它的存在。
科学家解释,当1克物质和1克它的反物质相撞湮灭时,能放出巨大的能量,科学家按照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关系式(E=mc2 )进行计算,物质和反物质湮灭时所释放的能量是核裂变能的1000倍。因此,科学家称,反物质运用在军事领域,将是远超过核弹的“末日武器”,只需几克就能摧毁地球。
此外,在不少科幻小说中,主人公能在较远的宇宙中旅行,就是因为飞船运用了反物质燃料。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想把人类送上火星,那需要千万吨以上的化学原料,而如果是以反物质为燃料的话,仅需要几十毫克,同时时间也大为缩短,只需要6周的时间就可以到达。
(本文来源:汉网-武汉晚报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来自 389#
发表于 2023-7-31 22:19: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揭秘最古老恒星的光谱之王”LAMOST,未来如何进阶?|重器风华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科技创新对当今中国而言,不仅是发展问题,也是生存问题。然而,推动重大科技创新的利器,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发展建设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科技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意义十分重大。
中国智慧何以打造国之重器?即日起,南方+客户端推出《重器风华》系列主题报道,立足尖端科研、重大基建、健康保障等领域,探访一系列大国重器建设现场,对话参与建设的当事人、亲历者,解码大国重器的硬核秘籍。敬请垂注!
日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刚团队观测到了一颗古老的特殊恒星,首次证实了第一代恒星的质量可以达到260倍太阳质量,对恒星考古意义非凡。这一发现的幕后功臣,便是专注于光谱观测的郭守敬望远镜(LAMOST)。
LAMOST,为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的英文简称,是中国天文学家自主研制的大视场兼大口径的新型光学望远镜。LAMOST发布光谱数和恒星参数星表数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第一,它通过亮眼的观测成绩,久居世界光谱之王的位置。
十年巡天,遍览星河。回顾LAMOST观星历程,它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推动了哪些重要的天文发现?已取得丰硕成果的它,未来又将走向何方?南方+记者专访LAMOST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永恒带来独家解读,并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邢千帆分享其依托LAMOST数据发现的最新成果。
01
最新研究:
LAMOST揭秘宇宙最古老恒星遗迹
近日,一篇发布在《自然》上的研究为天文学家恒星考古带来了新进展。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刚团队在银河系晕的一颗特殊恒星中,发现了260倍太阳质量的第一代超大质量恒星演化后坍缩形成的对不稳定超新星PISN)存在的化学证据。
这项研究的发现离不开LAMOST获得的海量光谱数据。
光谱如何与恒星研究产生联系?光谱就像物体的名片,它可以告诉我们物体的组成成分。比如,通过分析太阳光,我们可以知道太阳由哪些元素组成。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并确定它的化学组成,这种方法叫做光谱分析。当光谱分析应用于天文学,结合LAMOST获取的恒星光谱,便可以帮助科学家探索恒星的元素组成和元素丰度。
该论文第一作者邢千帆提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第一代恒星质量可以达到太阳质量的数百倍的理论猜想已被提出,但人们一直未能从观测上发现相关证据。
这是因为第一代恒星的寿命太, 直接观测到第一代恒星的难度极大,直到今天,天文学家仍未在观测上真正看到过第一代恒星。
早在130多亿年前,绝大部分第一代恒星就以剧烈的超新星爆发的形式结束了一生。邢千帆说。超新星爆发,即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经历的一种剧烈爆炸。此过程将会反应产生新的金属元素,这些释放的金属元素被第二代恒星继承并保留了下来。
LAMOST获得的500万条光谱数据中,我们挑选了5000多颗镁元素含量异常低的恒星。之后通过与日本昴星团望远镜开展联合观测,研究团队基于高分辨率光谱数据,从这些恒星中找到了这颗特殊的恒星,并确认了其中钠、锰、钴等十几种元素的含量。邢千帆说,这颗恒星的种种化学基因特征与PISN理论计算结果高度吻合。因此,天文学家认为这是一颗保留了PISN化学遗迹的贫金属星,为一直以来未能露面的第一代超大质量恒星及其演化形成的PISN提供了清晰的观测证据。
邢千帆表示,它是现在能够直接观测到的最古老的恒星,数量极其稀少。得益于LAMOST极高的光谱获取效率,天文学家对银河系开展了人口普查式的巡天,获取了大量的恒星光谱数据,增加了光谱样本覆盖到特殊恒星的概率,让天文学家有幸能够找到这颗罕见的恒星。
只有对恒星的观测覆盖面足够广,才能更全面地了解银河系历史。邢千帆表示,有些恒星在银河系边缘,覆盖到这些恒星难度比较高。这时,就需要LAMOST的普查本领,帮助我们发现更多边缘的恒星。
02
十年回顾:
斩获千万量级光谱,为银河系画像
上述研究发现,仅是LAMOST相关研究成果的冰山一角。
LAMOST兢兢业业地观测着银河系中的星星,不断刷新着光谱数据的世界纪录,天文学家借此为银河系画像,让我们有机会一窥银河系的更多秘密。
在十多年前,银河系只有较少的天体获得过光谱数据。LAMOST在设计时的技术创新——4000根光纤并行可控的快速定位技术,使LAMOST成为全世界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它可以同时观测几千个天体,在科学上开创了大规模光谱巡天的先河。
LAMOST在完成为期一年的先导巡天后,于2012928日正式开启了第一期五年巡天,一步步走上了光谱之王的位置。
巡天第七年,LAMOST获取光谱数据量达到约1125万,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取光谱数突破千万量级的光谱巡天项目,这对LAMOST巡天而言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事件。
2023331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发布了LAMOST自先导巡天至20226月观测获取的光谱数据共2229万条,其中,中、低分辨率光谱均突破千万。LAMOST成为世界上首个发布光谱数突破两千万的巡天项目。
LAMOST创造了多个世界纪录,其发布的光谱数和恒星参数星表数量,迄今已连续十年稳居国际第一。
天文是一个观测学科,只有看得足够多,才能找到里边各种好玩的、奇怪的事物。赵永恒说。
LAMOST两千万量级的光谱数据对于绘制银河系画像意义重大。借助LAMOST,天文学家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刷新着人类对银河系的认知。
如何找到银河系中的 星际移民
依托LAMOST的数据,天文学家揭开了银河系内重元素(金、铕、铀等)超量恒星的身世之谜,为基于化学DNA识别银河系中的星际移民提供了新的线索。
银河系小时候是什么样子?它是如何长大的?
天文学家利用LAMOST的光谱数据和欧空局盖亚卫星(Gaia)观测到的恒星位置、距离和运动数据,获取了银河系迄今最为精确的25万恒星的年龄信息,从时间轴上清晰还原了银河系幼年和青少年时期的成长史,刷新了人们对银河系早期形成历史的认知。
银河系家园有多大?
天文学家借助LAMOST数据两次刷新了银盘的大小,发现人类居住的家园银河系比之前认识的大了一倍。
银河系晕长啥样?
LAMOST大样本的光谱数据给出了答案——银晕是个内扁外圆的胖子
除了为银河系画像LAMOST也帮助天文学家搜寻着茫茫星海中那一抹特殊星光。如上文中提到的,目前观测到的最古老的、保留了PISN化学遗迹的贫金属星;还有,天文学家通过LAMOST的观测数据发现了一颗当时人类已知锂元素丰度最高的恒星,被称为宇宙最大的充电宝
偶尔,LAMOST也会极力远望,看向宇宙深处。它发现了4.2万余颗类星体,并估算出其中心黑洞的质量,对河外星系的研究同样作了重要贡献……
03
来日可期:
LAMOST有望创造上亿量级光谱纪录
回首过往,LAMOST记录和见证了我国第一个天文类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发展历程。在LAMOST成绩斐然之时,再次回顾它的成长经历,对今后规划大科学装置有着重要意义。
“2009年,LAMOST通过国家验收,此后便进入了精密调试和科学试观测。试观测就是用来判断它的科学目标是否合理。赵永恒说,2011年,LAMOST开始了为期一年左右的先导巡天,此时,我们一直在和科学家们讨论,这台望远镜的观测时间该如何分配。最终决定将立项时的核心科学目标进行调整,研究银河系结构和演化被调整为第一核心科学目标。
因为在当时,世界上还未有过大规模银河系巡天,若是专注于银河系巡天,LAMOST有望在该领做出最出色的观测成果。这并非意味着其他观测任务不再进行,但是观测的时间分配和侧重点发生了变化。赵永恒说。
1996年项目启动到2011年先导巡天,十五年间,天文科学研究一直发生着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银河系研究掀起了全球性高潮,在此机遇下,LAMOST银河系巡天的数据价值日益凸显。
LAMOST方案设计初期便参与其中的赵永恒评价,验收后的十年,这座巍峨的LAMOST走过调试的艰辛,跨越测试的难关,蹚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的巡天之路。无论在获取光谱数据量还是高显示度的研究成果方面,它都交上了一份收获颇丰的答卷。
过去的答卷如此精彩,LAMOST能否延续辉煌,甚至创造新的奇迹?
如今,LAMOST二期正筹划着搬家——跨越2500公里去青海冷湖。
1958年,北京天文台第一任台长程茂兰筹划在北京周边兴建天文台,北京周边的兴隆晴夜数多、夜天光背景暗、大气稳定,符合台址要求。因此,上世纪60年代初便在兴隆建观测站。2008年,LAMOST也落户兴隆。
无奈随着时间的推移,兴隆站发生了不少变化,影响了天文观测的效果。一方面由于气候变化,如今兴隆的晴夜数在减少,这意味着可用于天文观测的时间变少了;另一方面,兴隆县城越来越亮,光污染变强,这就导致许多暗的星星看不到了。以上种种因素削弱了LAMOST的科学效能。赵永恒说。
而冷湖拥有大量的晴朗夜空,并进行了暗夜保护,可以称得上是一片天文沃土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便是冷湖绝佳的视宁度可到达世界级水平。光学视宁度无疑是天文观测中最受关注的台址参数。视宁度反映了大气的稳定性,通俗来说,视宁度越好(数值低),大气就越稳定,星星眨眼越慢,这时星象就越清晰。
兴隆的视宁度平均2角秒,而冷湖的视宁度在0.75角秒附近,与目前公认的最佳天文台选址夏威夷大岛天文台的水平相当。赵永恒说。
如果搬去冷湖,有望让LAMOST的光纤数量有望破万。赵永恒解释:冷湖的视宁度优于兴隆两倍多,相当于星象清晰了两倍多。目前,在兴隆的16台光谱仪能放4000光纤,搬过去时可换成1角秒光纤,光纤变细,那么数量就能翻倍到8000
如此大体量的望远镜,搬家难度高吗?事实上,LAMOST在最初设计时就具备前瞻性,考虑到了未来可能换址的情况。现在LAMOST611.1米六角形光学镜面都是拼接组合,每年做镀膜时会进行拆装。搬家相当于各部件拆分后换地方组装,难度不算高。赵永恒说。
若是搬迁后,LAMOST光谱仪的数量拓展、望远镜口径提升,LAMOST的巡天效率将进一步提高。最终,巡天规模有望实现从千万条光谱突破至上亿条光谱。
千万级的光谱数据纪录由中国创造,希望未来上亿的光谱数据也由我们创造。赵永恒展望,现在,LAMOST处在光谱巡天望远镜的国际第一梯队,大家都是你追我赶的状态。若LAMOST搬迁后的扩建设想得以实现,它将在世界上处于绝对领先优势,可以做到力压群雄。
来源:南方plus
编辑:洪韵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19:16:42 | 只看该作者
那是不是正说明:这个实验可能带来对地球毁灭性的后果?

牛人换算出来的:按粗算 0.001*9.8*300,000,000^2=882,000,000,000,000即882,000,000兆焦,一吨TNT是4183兆焦.一克物质反物质半开的混合物释放的能量是210853吨TNT。太可怕。



http://club3.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6576217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0 00:48:35 | 只看该作者
欧洲科学家首次成功“抓住”反物质原子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0 12:00:0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2
霍金: 我并没有说上帝不存在
霍金也感到困惑的问题

美国时代周刊有个专栏叫10 Questions,每期都用一页的篇幅,请一位公众人物简短回答读者提出的10个问题。上个星期参与这个专栏的名人是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他的回答翻译转载如下(译文来自译言网invoquer):


霍金也感到困惑的问题

问题1:

Q: If God doesn't exist, why did the concept of his existence become almost universal(如果上帝不存在, 为什么关于他存在概念已经几乎被全世界接受了)?——来自Basanta Borah, BASEL,  瑞士

A:  I don't claim that God doesn't exist. God is the name people give to the reason we are here. But I think that reason is the laws of physics rather than someone with whom one can have a personal relationship. An impersonal God (我并没有说上帝不存在. 上帝实际上是人们给我们为什么得以存在的原因取的一个名字. 但是我认为,我们得以存在的原因是基本的物理定律, 而不是一个我们可以与之建立个人关系的某个个体. 也就是非人格的上帝).

问题2:

Q: Does the universe end? If so, what is beyond it(宇宙有终结吗?如果有,那么之后是啥)?——来自 Paul Pearson, HULL, 英格兰

A: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universe is expanding at an ever increasing rate. It will expand forever, getting emptier and darker. Although the universe doesn't have an end, it had a beginning in the Big Bang. One might ask what is before that, but the answer is that there is nowhere before the Big Bang, just as there is nowhere south of the South Pole(目前的观测表明宇宙正在加速膨胀. 它将永远膨胀下去,变得更加空旷黑暗. 虽然宇宙没有终结, 但是她有一个大爆炸的诞生起点. 也许有人要问宇宙诞生之前是什么? 答案就是根本没有所谓的"大爆炸之前", 就像是说没有比南极点更南方的地方一样)。

问题3:

Q: Do you think our civilization will survive long enough to make the leap to deeper space(你认为我们的人类文明能够存在足够长的时间使得我们得以去探索更深的宇宙吗)?——来自 Harvey Bethea, STONE MOUNTAIN, GA.

A: I think we have a good chance of surviving long enough to colonize the solar system. However, there is nowhere else in the solar system as suitable as the Earth, so it is not clear if we would survive if the Earth was made unfit for habitation. To ensure our long-term survival, we need to reach the stars. That will take much longer. Let's hope we can last until then (我认为我们的文明还是有很大的机会存活到我们可以殖民太阳系其它行星的. 但是,我们太阳系没有一个象地球一样适合据住得地方. 所以,我不太清楚如果我们把地球弄得不适合居住以后我们是否还可以生存. 为了确保我们长久的生存, 我们需要去探索其它星系, 但这需要更长更长的时间。让我们期望我们能够熬到那个时候吧。


问题4:

Q: If you could talk to Albert Einstein, what would you say(如果你能够和爱因斯坦对话,你要说啥)?——来自 Ju Huang, STAMFORD, 康涅狄格洲

A: I would ask him why he didn't believe in black holes. The field equations of his theory of relativity imply that a large star or cloud of gas would collapse in on itself and form a black hole. Einstein was aware of this but somehow managed to convince himself that something like an explosion would always occur to throw off mass and prevent the formation of a black hole. What if there was no explosion(我会问他"为啥你就不信黑洞嘞?" 他的相对论中域方程解出来的结果就是,大型恒星或者空间气团会被自身的引力塌陷而形成黑洞. 爱因斯坦很不喜欢这个结果,但是他说服了自己说这个过程会被一些爆发而中断从而阻止黑洞的形成. 但是,要是没有这些爆发嘞)?

问题5:

Q: Which scientific discovery or advance would you like to see in your lifetime(在你有生之年,你希望看到什么样的科技进步)?——Luca Zanzi, ALLSTON, MASS.

A: I would like nuclear fusion to become a practical power source. It would provide an inexhaustible supply of energy, without pollution or global warming(我期望聚变可以成为实用的能源. 聚变将提供永不枯竭的能源, 没有污染,也不会造成全球变暖)。

问题6:

Q: What do you believe happens to our consciousness after death(你觉得我们死后,意识上那去了)?——来自Elliot Giberson, 西雅图

A: I think the brain is essentially a computer and consciousness is like a computer program. It will cease to run when the computer is turned off. Theoretically, it could be re-created on a neural network, but that would be very difficult, as it would require all one's memories(我觉得大脑就像计算机,意识就像是软件程序. 你关了电脑,程序也就终止运行了. 理论上说, 意识应该可以在神经元网络中被重建,但是这非常非常困难,因为这需要一个人的所有记忆的信息)。

问题7:

Q: Given your reputation as a brilliant physicist, what ordinary interests do you have that might surprise people(你做为一个声望卓著的物理学家,你有啥普通爱好来晒晒么)?——来自Carol Gilmore, JEFFERSON CITY, MO.

A: I enjoy all forms of music--pop, classical and opera. I also share an interest in Formula One racing with my son Tim (我喜欢各种音乐..从流行风到古典到歌剧. 我还喜欢和我的儿子Tim一起发烧F1方程式赛车).


问题8:

Q: Do you feel that your physical limitations have helped or hindered your study(你认为你的身体不便是限制了还是帮助了你的研究)?——来自: Marianne Vikkula, ESPOO, 芬兰

A: Although I was unfortunate enough to get motor neuron disease, I have been very fortunate in almost everything else. I was lucky to be working in theoretical physics, one of the few areas in which disability was not a serious handicap, and to hit the jackpot with my popular books(虽然我不幸的得了运动神经疾病, 但是我非常幸运的在几乎所有其他方面. 我幸运的在做理论物理的工作,很少有其它领域身体的残疾不会造成工作障碍. 我也很幸运我的那些书非常成功)。

问题9:

Q: Does it feel like a huge responsibility to have people expecting you to have all the answers to life's mysteries(当人们期望你能够回答所有生活的困惑问题时,你是否感到鸭梨很大)?—Susan Leslie, BOSTON

A: I certainly don't have the answers to all life's problems. While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may tell us how the universe began, they are not much use in predicting human behavior because there are far too many equations to solve. I'm no better than anyone else at understanding what makes people tick, particularly women(我显然不能回答生活的所有问题. 虽然数学家或者物理学家可以回答关于宇宙起源的问题,但是这对于预测人的行为没有任何帮助, 因为那需要解更多更多的方程才行. 我并不比其他任何人更理解怎样让别人开心, 恩..尤其是女人)。


问题10:

Q: Do you think there will ever come a time when mankind understands all there is to understand about physics(你认为有一天人类可以理解所有物理现象么)?——来自: Karsten Kurze, BAD HONNEF, 德国

A: I hope not. I would be out of a job(我期望不要, 否则我就失业了……)。

http://club3.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6567515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0 12:00:48 | 只看该作者
(我并没有说上帝不存在. 上帝实际上是人们给我们为什么得以存在的原因取的一个名字. 但是我认为,我们得以存在的原因是基本的物理定律, 而不是一个我们可以与之建立个人关系的某个个体. 也就是非人格的上帝).
=============================================================
既然如此,何必还需要“上帝”这个名字,直接用物理定律替代不就行了吗?
因为无论如何,不加修饰的上帝是人格化的
所以,如果可以用物理定律替代上帝,说明在霍金眼里,上帝还是不存在的,只是一种人格化的物理定律的替代品

但霍金又说不否认上帝的存在,实在是自相矛盾,呵呵

事实上,宗教与科学是不可替代的两种东西,用物理定律替代上帝没有意义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0 12:01:16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科学家和普通人一样,只能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有个人出色的表现力,而在更多的问题上他和更多的人一样的愚蠢,哪怕他是一个出色的科学家。

比如爱,他非常有幸地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社会里,那是因为那个社会普遍信上帝,信基督。他的身体残疾成那个样子,如果他没有生活在一个基督文化为主流的社会中,如果没有上帝的爱,没有关于上帝的信念通过普通人传递给他的爱,他生活得恐怕连条DOG都不如,更不用说其他了,而他竟然体会不到这种爱本身就是上帝人格化存在的一个证明,竟然以为那是他拥有“过人”的智慧所应当得到的奖赏(他从来没直接这样说过,但从他一贯的表现可以从中体会出这样的意思),在这方面,他岂不是很自私也很愚蠢吗?

当然,他说上帝是“人们给我们为什么得以存在的原因取的一个名字. ”这话我也赞成。因为希伯来语中耶和华的意思本来就是自有永有的意思。而正是那自有永有的存在才使得我们这些有限的存在成为可能。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0 12:01:36 | 只看该作者
问题5:

Q: Which scientific discovery or advance would you like to see in your lifetime(在你有生之年,你希望看到什么样的科技进步)?——Luca Zanzi, ALLSTON, MASS.

A: I would like nuclear fusion to become a practical power source. It would provide an inexhaustible supply of energy, without pollution or global warming(我期望聚变可以成为实用的能源. 聚变将提供永不枯竭的能源, 没有污染,也不会造成全球变暖)。
==========================================================================
错!聚变没有污染也许成立,但依然会造成全球变暖。因为人类在使用能源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大一部分转化成热能。
====================================================================
地球每天吸收太阳热量远高于人类使用的热量,但地球能把自身热量幅射出去.全球变暖是因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影响热量幅射,造成了温室效应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0 12:01:54 | 只看该作者
霍金能否回答以下问题:
1 到底哪一种物理定律难够使世界从无到有?
2到底哪一种物理定律能够让这个世界产生出生命?
3到底哪一种物理定律能够使人产生思想?
4到底哪一种物理定律能够让人懂得”爱“?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0 12:02:38 | 只看该作者
自有永有这个概念是人大脑造出来的,

人看到事物的各种变化过程,

根据比较, 有了时间的概念,

看到各种事物的消失或失去属性.

有了存在的概念,

把这两种现象按照自己的想象引申/

才有了自有永有的概念,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0 12:03:24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和贝多芬一样,都是上帝可怜的被造物,论力量,我们抵不过小小的病毒,稍微的寒冷就可以让我们感冒,甚至死亡。

在无限大的宇宙中,我们连一粒尘埃都不如;在无限的时间长河里,我们不过是眨眼瞬间;而上帝不因为我们的渺小可怜而放弃我们,他通过圣经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来龙去脉,他让自己的独生爱子为我们的罪钉死在十字架上为我们的罪受过,他告诉我们人死了会因为耶稣基督而复活得到永生,而不是在这个世界上仅仅昙花一现,人死灯灭。

而许多受到上帝无限恩惠的人不知道感恩。一个人即使活到七八十岁,充其量也就2万多天,而这个也就能活2万多天的人竟然认为他就是宇宙的主宰,他能够成为上帝,能够对抗上帝,能够认识整个宇宙。这岂不比蚂蚁撼树更加狂妄愚蠢吗。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