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殷玉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5级赵梦玲新闻日志专区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6-1-10 20:08:02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和万家凝搭档的录音


听力课结束之后,急匆匆的跑下楼,然后跑回寝室拿上电脑就和刘玥莹一起去的小面包。

期间,万家凝给我打过电话,问我录音的事,具体内容已然记不清楚了。但是,我清楚地记得的是她语气中透出的对录音的向往。对此,因为我并不是负责人,我无能为力,就让她去问问学姐。

上了小面包,车刚开始开走的时候,看到万家凝迈着步子似乎很激动的走向等小面包的地方。我叫了她一声,原来她也是要去录音的。

先到教研室放下了电脑,之后走向新区图书馆和万家凝她们汇合。

因为忙碌,万家凝从未到过录音棚,这次她终于下定决心来了。和她一起走的时候我可以感觉到她的激动,甚至恐惧。

走进录音棚的时候,她顿了一下才进了里面。

和学姐打了招呼,我们开始准备稿件。这个是我和她的第一次搭档录音,我也有些激动。毕竟,我是之前和学长们一起录音过的,因此我并没有万家凝的那种过度的紧张感。

她真的是十分的紧张,她不知道“龙门阵”板块的录音方式,就在问我,想确认并把它做好。

我们对稿件,对完了我觉得比较熟悉的时候,我就开始有些懒散的玩了。她坐在我的旁边,还在努力的读稿件,发现她出现和我一样的问题。我几次的和她提出来,她也在努力的改。

第一次去试试,我的心有些急切,可以说都没有给她多少的准备时间,就开始了录音。但是,因为我和她的声音大小差距很大,而且也没有真的在聊天的感觉,第一次报废。

后来在练习的时候,我们都认真了许多,虽说有玩笑的各自用家乡话说稿件,但是更加让我们知道了怎么去像平常说话一样去读这个稿件。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终于重新开始录音了,这次我们都比较注意,但是其实仍各自都出现了问题。但是总算还好,还可以通过。不过我们都还要练习才行啊。


62#
发表于 2016-1-10 20:0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家
“这周我要回家”,刘玥莹这样说着。

我真的很羡慕她,因为家就在成都,因此回家格外的方便。

作为一个公交车都要晕车的晕车重症患者,想要回一次家,真的只能是说说而已。元旦本来是可以回去的,但是回去很折腾,而且表姐要来玩。因此,自从国庆节回过家之后,我已经是三个月没有回家了。

从小到大,我从未离开家人这么久过。

作为一个十分恋家的人,每隔两三天一通电话时必须的。因为家里人打电话都不会打多久,所以没通电话最多十多分钟。但是,这个已经是我现在最好的安慰了。

回家,回家。其实回家也不会做什么,但是总是觉得家里的东西要好一些。

我那今年五岁的弟弟,一直都以为我在读“大幼儿园”,每次打电话,都兴冲冲的和我说这个。我只能苦笑,然后回复他“嗯,我在读大幼儿园。”

但是,这些都是温暖的回忆啊。

我的手机内存并不大,因此会定时上传以前拍下的照片,然后清理手机内存。可是无论我怎么弄,我们一家出去玩的照片,绝对不会在删除的照片之列。

我的家,我胖胖的沧桑的妈妈,我啤酒肚很大同样沧桑的老爸,我天真可爱的弟弟,我想你们了。

你们,在想我了么?
63#
发表于 2016-1-10 20:12:21 | 只看该作者
三次调查问卷统计让我学会了

做了整整三次的调查问卷统计,这段经历真的对我来说是一段复杂的,让我学到了许多,同时又是我认为黑的不能再黑的黑历史。

第一次,调查问卷统计,想到有三个班。于是,在万家凝的寝室做好了分工。万家凝、陈柯、我,我们三个人各自负责自己班级的事情,最后再一起汇总一下。最后的汇总工作,完全依靠的人工,许许多多的数据,我们都感觉累。

不过,问题出现在我们忽视了数据的庞大。并且我们没有问清楚他们所需要的结果呈现方式,当然,或许是北京的老师特别放心我们,也没有告诉我们他们需要的是怎么样的结果。于是第一次的数据结果就是按照的我们自己理所当然的呈现方式。

负责做数据分析的学姐,拿到结果之后,也是在勤奋的做数据分析。

不过,由于我们一开始结果都错了,所以最后收到的通知是——再做一次。并且发给了我们一个他们想要的结果呈现方式的数据表格。

由于,第一次我们做数据统计真的是快要吐掉了,所以我们商量了一下,有其他的班委去统计。也是辛苦了他们,做了至少一个下午。但是我们在忙碌中准备数据统计的时候,见到了负责分析数据的学姐,和我们讨论了一下,结果发现现在的还是不行。

原因在于,他们连男和女都没有区别开。

老师们需要的是每道题选择每个选项得有多少个人,而这些人之中,男生有多少,女生有多少。

那么,剩下的统计工作也不用做了,但是想到难道我们还要重新去做一次统计,并且更为复杂的区分男和女么?

想到这些,我和万家凝都是要崩溃了。

我们谈论中就提到了,为什么没有做一个网上调查问卷的问题。学姐也说她之前是做过一个网络版的,不知道为啥最后成了现在的样子,她也很无奈。

忽然我们就想,要不我们直接把他转换成网上问卷,按照手上的纸质问卷填进去吧。以前虽然没有做过这样的问卷,但是既然是网上的,他应该自己能够总计分析吧。

学姐给我们看了她以前做过的在问卷星上的一个调查问卷,结果来看,真的是可以做到满足老师们的要求的做细致的分析。并且,网络计算,我想出错的几率至少比人少太多了吧。

说做就做,我和万家凝就在问卷星上做了一份简略版的调查问卷,然后就开始填选项。基于,之前就是分发给其他同学,大家一起做问题才层出不穷,我们这次都有些不敢给大家了。

但是,毕竟是800多份,工作量太大,就算后来陈柯和当时在教研室的其他同学帮忙,直到晚上九点左右也才做了160多份。我和万家凝都实在是忍受不了了,还是觉得给大家,这样每个人只需要填8,9份就可以了。

不得不说,换了一种思维方式,事情比以前真的简单了许多。而且,最后的结果的精确性也有保障了。

做了三次调查问卷,我真的很累。但是,更多的是从这件事之中学会的转换思维,变通。如果一开始我们就选择第三次的方式,哪里还有后面一系列的事情呢?
64#
发表于 2016-1-10 20:12:45 | 只看该作者
听力,听力
2015年1月5日  星期二   

进入期末了,所有的以前该做却没有做到的事儿就开始堆积着来找你了。比如说,听力。

高一时,不确定高考有没有听力,为了保险一点,学校还是要求我们练习听力。那是的我,听力至少还是一个不会拖后腿还可以给自己加分的项目。后来,听说不考听力了,学校也没有要求我们练习,平时也没有看美剧的习惯。

听力就这么荒废下去了。I’m so sad.

大学之后,因为长时间的未接触听力,直接的后果就是,上听力课的时候,进度慢就不说了,成绩也不理想。甚至在四级考试的时候,出现了一段长对话完全没有听清楚的问题。让我直接放弃那段对话的题目,转而看下面的题目,毕竟时间宝贵。

进度慢,产生的最大祸害就是,现在期末了,要求要听力听完。一共有八个单元,可是我才听到四个单元,我的心是受到了伤害的。

就想着找时间补听力,昨天下午听说外国语学院的听力教室,下午开放。因为下午要上课,没有时间去。想看看晚上是否开放,就和室友去碰碰运气,结果是在那里转悠了半天,都没有看到有教室外边有听力教室的牌子,找了半天也没有结果。

只能放弃,就想着去新区的图书光碰碰运气,反正也不远。但是没想到,到了那里之后才知道,电子阅览室根本就没有开门。

心情简直不能够用悲愤来形容。最后还是乖乖地到教研室看书吧,听力的事另寻佳册。

唉。
65#
发表于 2016-1-10 20:13:16 | 只看该作者
匆匆走过的大一上学期

严格说来,我觉得我的大一上学期还算不上默默走过,只能是匆匆走过。
还记得,刚入学的时候,是爸妈带着弟弟,还有一个从小就认识的张叔叔一起送我过来的。天正在下着大雨,仿佛是要让我们从刚进入大学的激动心情中冷静下来。由于,我的伞在路过成都时给了没有带伞的张叔叔的女儿,因此我就没有了伞。
我们一行人走到绵阳的时候也没有想到绵阳会下这么大的雨,因此都没有带伞。后来,在北二楼下报道的亭子那里,在重重的伞影中和爸妈他们走散了,只能给老爸打电话。才得知,老爸路过北二楼下那个小超市的时候,进去买伞了,只听到他给小超市的售货员说要一把好一点的伞。后来,那把伞就成了我现在用的这把伞。
中午的时候,老爸专门给认识的一个在这里读书的哥哥打电话请他吃饭。其实是意在想让他在学校帮忙照顾我一下。后来,中午饭过后,等给我买了一些生活用品之后,爸妈和张叔叔就准备回家了。看到那一辆远去的车子,当时的真的只能用歌词“眼睛酸酸的”来形容了吧。
毕竟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这么久。
后来,正式开始了大学生活,成为临时联络员。因为班委还没有选出来,所以所有的事都是自己做,手忙脚乱,昏天黑地。索性,和大家相处的还不错,这个让我很开心。毕竟我是一个喜欢交朋友的人,而且,我不想把我高三之前的坏脾气带到大学。
再后来,成为班长,奔波劳累等等事情在班委心得里边有叙述,我就不再赘述。

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一、学习上
我其实并不算是一个勤奋的人,甚至于贪玩。因此,或许有时候看着我是在学习,但是不一定我的心就走到哪里去了。而且,由于这个原因,我做事或者说是写作业拖拉,赶作业的情况是经常地。
这个是我自己觉得很痛苦的事,每次想学习,但是效率真的特别低。很难受。
至于复习预习的情况,可以说是真的不多。
其实,我觉得每一个教我们的老师都很好。即使是大家觉得特别严格甚至讨厌的刘老师,其实他是很负责任的人,他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痛避免以后找工作的时候痛不欲生。

二、兴趣上
当初从初中开始就特别喜欢播音主持,直到高中才发现真的只能是艺体生才能够以后去从事这样的工作。所以,我只能从于现实,开始改变自己的想法。转而去想室内设计——一个和我父亲的工作——装修工人息息相关的专业。甚至在高考之后,专门去学习了素描,主要内容也是关于室内设计方向的。
但是,命运总是捉弄人。直到到了大学才知道,环境设计只能是艺体生才可以学习的,我就算想转专业也不能了。
后来,更戏剧性的转折出现了。我加入了学院的主持分团,并且在我们专业广播媒体的播音组。这就意味着我可以继续我的播音主持梦了。
造化弄人!

三、生活上
在高三的时候,我曾经住过校,六人间。相对来说,比现在的寝室活动范围要大一些,也没有出现因为有桌子导致活动这么不便的情况。
现在的寝室小,大家的东西又多,因此我们放箱子的那张床都是已经堆满了。阳台那里的问题也很多,阳台真的很小,所以到了冬天衣服干得慢的时候,衣服很容易就堆在一块了。
不过,其实最让我困扰的是寝室的室友之间关系问题。我自己本身性格就比较暴躁,如果出了一些问题,可能就会引发我的脾气。我在尽力的克制。
但是,每个人的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每个人都在想着自己的利益,所以有些时候因为这个会引发一些小问题。
但是大家都是已经成年了,也都是能够解他人的人。我想情况会越来越好的。
不知不觉就到了上学期期末,只能说自己不会珍惜时间,才会出现这样只觉得时间匆匆
66#
发表于 2016-1-10 20:13: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赵梦玲 于 2016-1-10 20:21 编辑

跨年夜这晚的刘老师


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晚上

忙碌了一天,终于在傍晚见到了表姐(以下都用姐姐称呼)。姐姐只比我大一岁,由于读书的年龄不同,因此,我们都是今年大一,不过是她在成都读书罢了。从小玩到大的情谊自然是不同一般,而且,自从国庆节之后到现在已经两个月没有见面了。因此,正好趁着这次元旦节,她到绵阳来玩,我们也能够聚聚。

先是在寝室收拾东西、洗衣服,等到弄好之后就去学校转转。没想到,刘老师给我打了一通电话。让我给班上同学以及联系另外两个班班长也让同学去剪辑室吃东西喝酒,大家一起跨年。

说实话,接完电话之后我吓了一跳。毕竟,以前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也没有和老师一起吃饭喝酒过。再说,我姐姐也在,如果我去了,我姐姐怎么办,这个也是一个问题。

后来,看到廖开宇在我们专业的群里发消息让大家去剪辑室吃东西,我赶紧给他打了一个电话,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是,教研室楼上是学院领导们聚会,刘老师也想着跨年,学生们大家也聚聚,吃东西喝酒聊天。

一直知道刘老师比较喜欢喝酒,也看到过刘老师去北京喝酒喝醉了之后的照片。廖开宇说刘老师也有点醉了,真的很好奇刘老师喝醉了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于是,还是带着姐姐到了剪辑室。

在剪辑室,看到刘老师的脸已经有些红了,在和大家说话。说的内容来看,刘老师其实并没有醉,说的话的逻辑也是十分的清楚啊。不过有一个很搞笑的插曲,我到了之后刘老师问我“只有我一个人么?快进来。”我给刘老师说“我带了一个家属可以么?”刘老师表示热烈欢迎,可是我姐姐进到教研室之后,我还没来得及介绍是我表姐,刘老师惊奇的说“同性恋?”我表示很郁闷,和刘老师还在那里纠结了一番。后来,吃东西的时候,我夹了一块吃的给我姐姐,刘老师再次问道“真的不是同性恋么?”我只能苦笑,再次解释。

就像是唠家常一样,刘老师说他和以前的学生的相处的情况;告诉我们不要浪费,吃不完的食物就带回寝室;给我们讲他陪王老师去医院检查的时候的细节。这些家常一般的话其实刘老师有时候上课的时候也会说到一些,不过更多的是与课堂联系起来而已。

期间,刘老师多次说让万家凝和陈柯赶快过来,还要叫上班上同学。不过,陈柯有事真的来不了了,万家凝还在和室友一块。刘老师就多次催促万家凝,让她赶快过来。

终于,万家凝来了之后,以饮料代酒,和刘老师喝一杯。喝酒之前刘老师就在说,开学以来他并没有去帮助万家凝,不管是龙新网方面的事情,还是教研室钥匙的事,刘老师都没有给予支持。从万家凝的反应来卡,其实她完全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刘老师却都记在了心里。

万家凝到之前,不知道是刘老师打出去的电话还是那位学长打给刘老师的,他也是泸州的。正好剪辑室里有两位同学是泸州的,刘老师就让那两位同学分别和学长说了新年快乐。

再后来,是学校的老师,以及之前在学院任职的领导,刘老师也为我们隆重的介绍了一番,领导也和我们唠家常。

其实,我们都看得出来,刘老师这是在帮助我们,为我们以后着想,对我们负责。

后来,廖开宇他们回到了剪辑室,和刘老师说道他们演话剧的事,说到一些商量的细节。刘老师语重心长的告诉他们和别人交流的礼节问题。

以前跨年,都是和家人一起的,不像是今年,待在学校,还和老师一起吃东西,聊天。这既是一次新奇的经历,也让对刘老师的认识更多。

67#
发表于 2016-1-10 20:14:15 | 只看该作者
问自己一个问题
“你自己看着办吧,要是觉得不合适,该转专业就转了。”

这样的话,在暑假中其实并不陌生,老爸或者老妈偶尔也会对我这样说起。毕竟,我是一个专业调配过来的,毕竟他们知道我当时的兴趣所在,毕竟这个专业他们并不怎么看好。

回想起来,在网上看到自己被西科大录取的时候,看到录取的专业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时候,当时我激动的大喊大叫。吓得正在炒菜的老妈赶紧跑到房间问我怎么了。

我是一直想要出川的,而老爸想要我留在四川,经过交流,最后我决定填志愿一半填在川内一半填在川外。看到被录取,我查了一下,难免失落。至于激动,则是因为,我当初本来没有没有想过我这个分数还能够进入一本的专业,所以当看到是被一本专业所录取,激动自然就来了。

并不了解学校,更不了解这个专业,因此特意去百度了一下。当看到这个专业最后的从事的职业基本上是记者和编辑的时候,我只能够说我的心是崩溃的。从小学开始,作文就是我的一块心病,因此我一直是比较比较畏惧和文字关联性很高的专业的,我也从未想过要学习和文字关联性这么高的专业。再说,我本来就有喜欢的专业——环境设计。只不过,我是文考,文考的没有这个专业可以选择。

爸妈也知道我的心头好,也有听已经大四的一位姐姐说一些转专业的事,并且我自己也是在还未开学的时候就已经在谋划转专业的事。老爸上课只上到了四年级,之后就去做学徒打工了。妈妈比爸爸好一些,但是也是只是小学毕业,对于我的学习上的事,他们也没有办法帮助我,因此其实很多都是我自己选择。这次,他们也是让我自己选择,选择要不要转专业。

还没有进入大学校园,刘海明老师就叫我们日记,争取每天一篇。当时我想转专业的想法更强烈了。

但是,通过群消息和龙新网,我渐渐的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坏。毕竟,我是一个管不住自己的人,我也想要真正的学习到知识。我在这个时候也在问自己,“还是那么强烈的想要转专业么?刘老师是一位负责人的老师,我们的专业也不是一个差的,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

作为一个有选择困难症,平时买一支笔芯都会纠结的人,进到大学时候,我一直都在纠结要不要转专业。如果转专业,转到哪里去呢?环境设计专业需要的是艺体生,我虽然在高考之后学过一些素描,但是那真的只是基础。其他的专业,我并没有特别喜欢的。可是,如果不转专业的话,这么密切的和文字打交道,我真的可以么?

尤其是,新闻,首先给我的感觉就是政治,我并不喜欢。作为一个不看政治新闻的人,真的适合这个专业么?

十一月上旬,高中时一个很照顾我的学姐到我们学校找她的闺蜜,顺便我们一起吃了一顿饭。她就问到了我专业的事,问我是不是喜欢。我的回答还是我在纠结中。

她后来说了一句话,我这颗有健忘症的脑袋现在还记得,“这个专业里有没有你喜欢的嘛,你喜欢的话,就不要转了呀,好好做你喜欢的。如果没有,那你就去你喜欢的专业,如果去不了,那你就找其他比较清闲的专业,做自己喜欢的,多学一点其他的。”

她的观点其实我并不能完全认同,但是她让我思考这个专业里有没有我喜欢的。我仔细想了想,才发现,其实我对这个专业的认同感已经产生了,毕竟我当初也有一个广播梦的呀!

如果你还在纠结要不要转专业的话,那你就也问问自己这个问题吧,我想你能得到答案的。还有就是,请一定要去做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至少就我自己而言,没兴趣我啥都不做不好。

最后一点小建议,不管转不转专业,请你专心到你目前的专业上去,毕竟转专业也有成绩要求的。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