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殷玉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5级张丽丽新闻日志专区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5-10-18 12:07:35 | 只看该作者
                                                        重拾一份情
    周五了,网编的选题会在中午,匆忙从新区赶回来参加选题会,也没来得及吃午饭。想想早上六点半六就起床,离开宿舍后也一直没有闲下来。在行政楼五楼值班的时段我写了关于早读队的选题文章,因为没有具体的去了解,并没能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火急火燎的赶回来参加选题会,不光肚子饿,内心也很饿。虽然每天都在忙,却有些无厘头,完全没有规律,学到的东西也是寥寥无几,我到底在做什么?花了那么多时间,费了那么多心思,收到的成果真的很微小。这和自己心里的那些设想相差似乎不止十万八千里了,更像是我朝着相反的方向走了很远,却浑然不知。
    下午第一讲是第四次团辅课,过了一个月,所有人都变了样,没有激情,没有阳光,只剩疲惫。因为中午没有休息,也没有吃饭,整个人就只能趴在桌子上,时不时喝一口水,安慰一下这几天受尽折磨的胃。虽然千遍万遍的告诫自己再怎么样作息一定不能乱,可惜现在怎么都做不到了。这堂团辅课,竟然会有种讨厌自己的情绪在心里面慢慢发酵,生长。记得前几天龙新网出了问题,我们所有人之前写的东西就在那么一瞬间没有了,这个消息最初是从室友那里听来的,然后当我打开电脑,进不去龙新网的时候内心是七上八下的,不是慌乱,而是害怕,不敢相信花了那么多心思写出来的文章就这样再也回不到我的视线里了。电脑里没有备份,手机里也没有记录,笔记本上的草稿少的可怜,那些我在夜深人静时辛苦打出来的文字来的那么不容易,去的却是这般轻而易举。
    去的轻而易举的还有时间,今年我大一了,明年就大二了,后年的简历上该有些实质性的东西了,然后我就该走了。在这里的每一天都不容易,可我现在过得却不算有意义,该做的事情没做好,不该做的事情也做不好,总想抓紧时间,可它还是不够用,或者说我不会用。忽然一个抬头,清晨已过,夜幕降临,这一天结束了。慢慢的我的热情也被浇灭,剩下空虚。
    龙新网出事以后,我一直在找之前发表过的文章的草稿,现在看来有的已经找不到了,所以准备重新写,不光留在笔记本上,还有这个日志专区里,这也是一生的财富。虽然到现在想起来的时候还是会有些难过,可也不是不能挽回,继续努力着在恢复以前写下的东西,不再是最初的模样,现在也很好。我不想放弃,所以坚持着,重拾那一份热情,现在就是起点,只是再来一遍。我记得有个学姐告诉了我一些话:对这个世界的绝望是轻而易举的,对这个世界的挚爱是举步维艰的。你要学会前进,人群川流不息,怀揣自己的颜色,往一心想要去地方。听完这首歌,你换了夜晚,换了路标,跌跌撞撞,做挚爱这个世界的人。
    我很受用,这个世界真的值得我们努力活着,这一次还是会选择坚持。

12#
发表于 2015-10-20 09:08:08 | 只看该作者

记者团 初记

本帖最后由 张丽丽 于 2015-10-20 09:10 编辑

      

在草稿本中发现了碎片式的记录,就这样简简单单的摘抄下来,作为一段不成熟的回忆留在这里吧。


加入记者团是我一时兴起去报名的,想让自己在学习之外还能做点儿别的事情,现在想来想在这里呆下去,需要学的东西真的很多。

大学生记者团见面会9月20日在学校东三附楼举行,刚刚进入网络新闻编辑部,我还沉浸在喜悦中。在大会议厅里我才真正感觉到记者团的大,不光是数量上,更是质量上。今年还招进了许多西山校区的同学,记者团真的是很热闹啊。


坐在大会议厅的每一个新成员都是在报名,面试,笔试等环节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的人,每个人怀着不同的理想,同样的热情投入了这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组织。想在这里发觉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华,在新闻实践中积累知识和经验。


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来到这里已经这么长时间了,本来身处天南地北的我们在高考的指引下在这个地方相逢,相识,相聚,相知。有缘千里来相会,趁着这个机会,我加入了讨论大军中,和坐在周围的人热情的打招呼,认识了许多平常难以有交集的同学。


从记者团辅导老师的讲话中,我们得知记者团自2000年组建,最初只有十几个人,后来逐渐发展壮大,如今已有八个部门,分别为办公室、摄影部、校报编辑部、网编部、新媒体编辑部、电视台综艺部、电视台新闻部、电视台专题部,各部门职能不同,但也相互联系,许多时候需要跨部门合作。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宣传学校中心工作,传达师生心声,反映火热的校园生活。未来的工作也许会很艰辛,能坚持到最后的人都是胜者,要懂得在这里深潜下去,厚积薄发。


见面会结束以后,部长带领我们回到西七进行网编部成员见面会。网编部是今年新增加的部门,部长新官上任,第一次带部门,所以初期我们大家要一起努力,每周积极参加培训,争取把网编部建设得有声有色。加入记者团的初衷是和专业关联大,希望自己在记者团的实践锻炼中提升专业修养,得到实质性的锻炼,更好的为学业服务。相信自己的选择,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在记者团的成长故事,一定会是大学里独特而亮丽的记忆,一生的财富。

13#
发表于 2015-10-20 09:13:05 | 只看该作者
                                           因为喜欢,所以坚持

       早晨六点,床头舒缓的音乐声响起,从被子里伸出手关掉了手机,新的一天从手开始苏醒,尽管疲惫不已,她依然坚持起床,动作麻利,但也会注意不发出太大的声音,以防吵醒还在熟睡的室友。洗漱完毕,拿着英语书离开宿舍,沿着梧桐大道向食堂走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秋天的清晨,冷冷的,校园中弥漫着一层薄雾,空气里满是梧桐树叶的清香。从书包里翻出手机和耳机,一边走一边听听力,偶尔抬头看一看梧桐大道的梧桐树。吃完早饭还没到七点钟,来到排球场和其他早到的成员一起练习口部操和腹式发音,帮助自己打开口腔,每次一练就是几十遍,直到后脑勺发酸胀痛才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了。这是张鑫加入早读队以后每天早上的行动轨迹。她说,现在跟国庆节以前不一样了,那个时候总会睡到很晚,也没有说英语,因为没那个平台。现在每天都是六点起床,就可以每天练英语,每天吃早饭。之前就算醒得早,但是不会下床吃早饭,只是在床上写作业。但对于自己为什么能够坚持,她只是说是对早读队的喜欢支撑着她每日早起的信念。她不是早读队最勤劳最优秀的人,但她始终坚持,因为喜欢,她来到了这里,坚持到现在,以后她也会一直坚持下去。
       早读队并不像学校其他部门那样有上下级的区分,这里更像一个家,彼此相互照顾,相互鼓励,相互监督。她说自己很喜欢发音练习,一群人大声喊出来,不断重复矫正以前学到的错误发音,有时念得太快舌头没有转换过来,就会稍微停下来一会儿,调整呼吸重新开始练习。
       早读队的队长王雪丁说:“今年上半年,一群爱好英文的的伙伴们一起早读,当时大概有20来个人。都是爱好英语的学生,我们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学院,但都很喜欢读英语,大家都有学习美式发音的。现在招了一些大一的新生,已经有50多人了。早读队正在不断的完善当中,也在不断的锻炼提升团队里面的伙伴们。现在积累经验,预计明年开始扩大团队,我们可以一起去支教,做公益活动,给团队里面的人带来价值及美好的大学回忆。”早读队现在主要负责人是王雪丁,陈芳,王自黎,罗石,柴艾,陈静兰等,分别负责教学、组织、宣传等工作,早读队刚建立没多久,规模不算大,而且成员都是自愿加入,所以也没有什么硬性规定。只要求每天七点到七点半是集体早读时间,但很多成员都会坚持在七点之前来到排球场,先进行一些发音练习。
       新进来的成员有的会在集体早读结束以后继续练习,因为觉得自己的口语不太好,所以一直希望能像优秀的学长学姐那样,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们很渴望能轻松与外国人交流。“也许现在大家的总体课程基础不太好,但学习英语可以帮助自己很多。而且除了专业课程以外,如果能够学好英语,以后面临就业就能为自己争取多一些机会。大多数学员都很喜欢早读队的口部操,长期坚持必然会有不一样的效果,集体朗读时也都很积极,良好的早读气氛使我们在新一天里更有精神,充满激情。”陈红印这样说道。   
       早读队负责人对早读的评价是很高的:“从小学开始就有早读,大家知道这有助于身体健康。早读时放开嗓子,吸入新鲜空气,可以消除一夜的睡眠带来的颓废状态,对体内的调整也有很大的好处。一个人通过一个晚上的休息,大脑完全没有了疲惫的感觉,早上开始读书,会激发大脑皮层的兴奋,所以,早上读书,记忆力会非常好,自然就能事半功倍了。同时朗读还有助于丰富成员的口头语言,培养敏锐的语感,也可以锻炼口才,提高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这些收获,虽然一时半刻可能难以觉察到,但经年累月的坚持,一定会在交际中让人对你刮目相看。我们要大声读,这样才能充分兴奋人的大脑神经,记忆才会深刻,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我们早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口部操和腹式发音只是基础,是为了方便以后更深入的学习。”
       坚持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所有的成功都是靠努力坚持而获来的。在早读队,成员们收获的不只是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还有温暖,大家像家人一样彼此了解,彼此关怀。冬天渐至,早起将成为一个很大的挑战,但他们都表示会坚持下去,每天早上来这里和大家一起大声说英语。
14#
发表于 2015-10-25 01:13: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丽丽 于 2015-10-25 01:15 编辑

                                                                              写下不一样的自己
       每一天清晨醒来,睁开眼是一片混沌,从脚心开始的冰冷在身体里游荡,肆虐。从冰冷中醒来,在冰冷中睡去。秋的气息越来越浓,身体也越来越冷,我本是怕冷的人。但现在心倒不是冷的,是越来越热的。第一次十点以后才回宿舍,嗓子又疼又痒,到了北2楼下,就迫不及待的迈开两只不算长的腿冲向楼梯,一口气冲上了四楼回到了407,结果饮水机空空如也,桌上的杯子中午出门前就是空的,一切都在告诉我,没有水喝!我的嗓子无人拯救!身子一软瘫坐在小方凳上,双眼无神的望着前方,所有的东西都是模糊的,不是自己眼眶中的泪水,也不是近视加深,只是一种无助,无力,而忘记了挣扎。
       最后还是没有去隔壁找水喝,只能用室友分给我的柚子来解暂时的干渴,但也是足够的了,第一次回来大家在宿舍没有那么焦躁,各自安安静静的把玩手机或者看自己喜欢的书,这样轻松的气氛真是久违了。忽然想起自己好长时间没有在记事本上写东西了,所以翻出了手机里的录音,开始记录一些快被遗忘的交谈。听着一个月前的录音,我在本子上写下了这些:
      1.在家喜欢给植物浇水,尤其是屋外的那盆吊兰,它长得很好,还是开那种黄色的小花,很漂亮。也会给邻居家的小狗喂食,它的主人白天上班,直到晚上七点下班回来才会把它放出笼子,我在家的时候它的午饭都是我送去的,我走的那天,它看着我上了车,还是被关在笼子里。
      2.与同学相处很平和,和好朋友在一起无话不谈,也不会乱耍脾气,能够尽量包容他们身上的缺点。每个礼拜给父母打电话,陪他们聊天,不会让他们感觉到孤独,让他们担心我在学校的生活。虽然妈妈还是没有彻底好起来,可这许多事情以后,再没有什么能比妈妈好起来更让我开心。
      3.不会因为朋友对其他人比对自己好一点的举动而感到难过,可以一个人吃饭,上课,散步,睡觉,不依赖他人,可以一个人出远门,一个人做自己该做的事。八年以后我才发现这一切我都可以面对,只要我有勇气踏出那道不深不浅的时光之门,离开家人,做自己一直坚持的一切,而我现在看起来还不错。
      4.会做菜,会整理家务,也会打工,这可以叫自力更生吗?似乎我能够养活自己了吧,可我不是很会说话。

      5.对信任的人足够忠诚。勤劳,倔强,认真。
      6.喜欢吊兰:向下扎根,向下生长,只要努力,未来是无限的。喜欢向日葵:向阳生长,向温暖靠近,不要去看身后的阴影。喜欢爬山虎:就是高中学校的那一株一样,对外界充满了好奇。
      7.喜欢海绵宝宝,史迪仔,百变小樱,樱桃小丸子,米老鼠,唐老鸭,宫崎骏的所有漫画我都喜欢,保持那颗童心,用少年的情感来看待这世界,它很美好,你也一样。
      8.我2岁出川,跟随家人在外辗转,在外面接触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体会到不一样的世界,所以很喜欢到处走,一个人拿着行李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怎么样?5岁学写字,数数,也学会了自行车,和男孩子一样调皮,身上留下了很多小时候的摔伤。2005年到江苏常州,安定下来,接受小学三年级教育,期间学习过正楷书法,音乐课上学了孔雀舞,竖笛,声乐,但只是一点,后来没有上过兴趣班很快就忘了。在学校成绩还不错,老师很喜欢,尤其是英语老师,她告诉我很多关于美国的生活,可我已经不记得了,现在也联系不上她了。五年级因为觉得好玩跟着一些大孩子去网吧,但是没有玩电脑,因为不会。那个时候刚刚申请了qq号,很想和别人聊天,就在网上和一些不认识的人聊天解闷。后来因为老师和同学对借读生的排斥,十分不满,跟着几个同学去打架,可惜我不适合这样粗鲁的方式,再也没去过,我还是做个乖乖女吧。2009年-2010年父亲连续出车祸,在工厂也出过事故,后来又在医院发现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因为昂贵的医疗费,家庭经济困难,二姐退学。这就是心路蜕变的原因,对一家人能在一起的强烈渴望。2008年回到四川,上初三,上课老师都讲的四川话,很多听不懂,加上不愿意学,成绩下滑,物理化学从来没听懂过。2012年,考上广安高中,第一次住校,没有认识的人,在这里学会独立,不再依赖别人。2014年冬,母亲患病,久治不愈,自己又处在高考关键期,因为母亲的病差点放弃,但最后坚持复习,知道高考结束。2015年7、8月,回到常州,每天陪伴母亲,8月做了两次微创手术,开始有好转。现在她在电话里告诉我她很好,天冷了,多加衣服。
      这是我,写下来的,和说的不一样,不够详细,但大致如此。期间和朋友聊过天,她说今天写下的,明年看时会觉得幼稚,但四年后看到会流泪,回忆里不是每个人都能这样记录自己的。
15#
发表于 2015-10-27 23:22:53 | 只看该作者
夜幕下的龙山体育场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然而身处四川盆地,我们看不到大雪纷飞,也感受不到四季如春,现在能感觉到的,就只是寒潮来了。不知不觉,秋天就来了,秋风吹过,落叶纷纷,叶子一片一片飘落在地上,带着秋天独有的魅力。十月二十四日的晚上,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秋雨,雨滴打在脸上,冷冷的。我穿的单薄,一阵风吹来,穿过薄薄的衣衫,冷不丁的打了个寒颤,本想抱着书回宿舍,但是看见体育场上稀稀拉拉的几个人,还是留了下来。
       绵阳的天空很少看见太阳,同样也很少有月亮,星星是极少露脸的,更何况此时还在下雨。体育场周围的灯光很暗,只能照亮围墙边的一小块的地方,我能看到的只是模糊的人影,所以就只好跟着感觉向那模糊的人影走过去,看看自己能不能得到意外的收获了。
       第一个停下来和我聊天的人是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的一个大一的女生,因为记性不好,我拿出手机想要录音,害怕自己把什么重要的事忘记了,然后她就很慌乱的制止我,让我千万不要把这个播出去。见此,我急忙告诉她自己只是写文章,并不会拿去做电视台的音频材料,这样才继续了我们的交流。她说自己最近一直坚持来这里跑步,上次她报名参加校运会的短跑100米,第一轮测试是被刷了下来的,但后来学院参加这个项目的人不够,在第二轮测试后她就被选上了,一直都是迷迷糊糊的,现在知道自己实力不够,和其他人比起来压力很大。“下个月就是学校运动会了,学长和学姐加大了训练强度,每天训练完脚都完全麻了。现在有些迷茫,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去了校运会也只会给学院丢脸。”“但也不想放弃,说实话每天的课不算多,但是总有些忙,做出来的东西也不够理想,可来到大学,总要做出点让自己满意的成绩,想清楚我要在这里学到什么,然后就尽一切努力去学。自己并不喜欢一个人,所以等会儿会有学长学姐过来,我想从他们那里学到一些短跑的经验,帮助自己得到一点提高。”
       告别了土建学院的羞涩女孩,在操场的拐角处我撞见了一个正在慢跑的女孩,停下来后她摘掉了右耳的耳机,热情的和我打招呼。“其实这雨还好,不算大,龙山的景色很美,没有高中那种压抑感,我可以在这里得到放松。我喜欢来龙山散散步,还可以听听歌,安安静静的想想这一天发生的事情。”她也是土建学院的大一学生,平时很爱来龙山散步,不同于之前那个女孩,她与我的对话总是笑着的,从摘下的那个耳机泻出的音乐声中,我听到了她内心里的那种快乐,脱出牢笼后的喜悦。
       第三个愿意停下来和我交谈的是个老爷爷,他看起来很年轻,刚开始我想当然的叫他叔叔,第一次他并没有回头,直到我追到他身后想要拉住他的时候,他才反应过来我叫的那个人是他。“你要叫我爷爷了,我今年已经七十二岁了。”说完还笑了一声。“可是你看起来好年轻,一点儿也不像这个年纪的人,声音还那么浑厚响亮呢。”“我大学的时候是学院羽毛球代表队的队员,到现在我还是每天坚持打球。晚上就和老伴儿一起来这里跑跑步,跑累了就绕着操场走,唠唠家常,日子就这样过着,挺舒适。不过现在你们这些大学生真不一样,一个个特别有活力,什么都在学,很厉害啊。我们上大学那会儿是六十年代初期,平时只有周六晚上才出来活动,其余时间都在宿舍自习或者在图书馆看书,出了大学很多东西就看不到了,所以要趁着在学校的时光多看看书。小姑娘,你记住,在大学里四年,一定要有计划,看各种各样的书来丰富自己,做你最该做的事,不要枉费了四年青春。你们现在有的孩子就是太贪玩,没学到真本领!”和爷爷走完三圈后,他向我告别,没有留下名字,和老伴儿并排着走出了体育场,门口两盏路灯发出昏黄的光线,两个老人的身影显得十分沧桑。可人生若能有一人与你执手走到生命尽头,那样的幸福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因为这场秋夜的下雨,体育场的人都散了,空荡荡的,最后我只能放弃回宿舍了。第二天晚上八点我又来到了这里,天空中没有雨,但明显感觉到比之前冷了。天气好的时候,体育场的人的确多了起来,中间的草坪上围起了几个大圈,唱歌、跳舞、玩游戏,看起来很有趣的样子。体育场周围没有灯光的地方自然成了情侣们的天堂,一天的课程结束后来这里聊聊天,是个增进感情的好法子。一对情侣坐在足球场边上,女孩躺在男孩腿上,看着像是在睡觉,但会时不时抬手去拍拍男朋友的脸,就会被男孩一把抓住,然后两人咯咯地笑,情侣间的小游戏真是让人很羡慕,旁观者看来并不知道他们在玩什么,甚至有些无厘头,但他们却是乐在其中,青涩的爱情应该就是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吧,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理会。
       体育场大门那里总会聚集一群人,吵吵嚷嚷的,一会儿很严肃的讨论学习,一会儿又很张扬的谈论八卦,等我再跑完一圈回来,他们已经不见了踪影,从两个一直站在大门口的女生那里得知这是学校治保大队的人在集合,他们在等人,集合完了就开始环校跑。他们走了以后体育场的喧闹并没有消退,还是那样不增也不减。门口站了不少人,大多都会不断往外面伸脖子,在等着谁出现呢?伴侣、闺蜜、同学、还是没见过面的人呢?或许下一个站在冷风里焦急等待的人就是你也说不定了。
      身边不断有人跑过,带着耳机,听着音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管别人是是非非;又或者是一身运动装过来,纯粹为了跑步和减肥之类的目的;还有三五成群结队的男生跑过来,身上挂着的钥匙串随着他们跑步的节奏发出或快或慢的声音,可不算好听;偶尔也有三三两两牵着手走来的女生,在跑道上慢慢踱着步子,操着一口纯正的四川话大声谈论八卦,有说有笑,但许多内容我都听不懂呢;有时会听见小孩子叫妈妈的哭声,妈妈会在不远的地方答应他,然后循着声音去找孩子,直到孩子回到妈妈怀抱就会停止哭泣,但很有可能我们大多数人并不能看见孩子和妈妈长什么样子,就像是一段小插曲,很快过去,一切恢复原样;体育场外面的马路上,校车、出租车、摩托车......车灯总会照亮一小块地方,可好像没有谁会注意这转瞬即逝的光亮吧。
       秋天,是一个令人多愁善感的季节,空气都是灰白灰白的,眼前的一切都显得有些缥缈。夜幕中在龙山体育场上的人们,各有各的故事,许多人每天来到这里,但互相并不认识,各自做事,没有交集。坚持是件不容易的事,每晚在这里上演的故事都不一样,心情也不一样,如果可以,来龙山体育场走一走,没有城市般的喧嚣,有的只是繁忙之后的宁静。

16#
发表于 2015-11-7 23:33: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丽丽 于 2015-11-7 23:35 编辑

                                                摄影师的“夺冠一刻”
       转眼到了十一月五日,万众瞩目的第十五届西南科技大学终于在新区体育场拉开了帷幕。早上六点左右宿舍楼就热闹起来了,许多参加走方队的同学七点就要在新区体育场集合。已是深秋时刻,天空一直是灰蒙蒙的,使整个体育场的气氛变得沉闷而压抑,然而这对运动员和观众并没有什么影响,赛场上到处是呐喊欢呼声,一波高过一波,观众台上各个学院的加油团都找到了自己的“阵营”,准备就绪。经管学院和土建学院直接在台前架起了大鼓,随时为自己学院的运动员们擂鼓助威。
      拼搏者,往往是赛场上最动人的存在,而胜利者,则往往是那颗最亮的点,不是冠军的荣耀让他们闪闪发光,而是他们的努力和实力让这场拼搏显得格外亮眼。今天在赛场上见证了许多参赛选手冲过终点的时刻,他们或是精疲力尽而倒地,或是兴奋地高声欢呼,或是淡定退场......在冲过终点的那一刻,他们都是英雄,是最耀眼的明星。西科大校运会一年只有一次,对于大多数西科学子而言,最多也只能经历四次,然而不是每一次我们都能参与其中,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参加比赛,更何况冠军只有一个,能第一个冲向终点的人少之又少,这么想来,夺冠一刻是非常珍贵的。所以,当始终站在终点举着照相机和手机等候运动员到来的人是明智的,手指按下快门,咔擦一声,将运动员奋力冲过终点的一刻记录下来,定格在那一瞬的动作,是他们坚持拼搏的见证!
      上午进行的是短跑、接力赛、铅球等项目,各个比赛的时间有重复,为了拍到在赛场上快速奔跑的运动员,许多摄影师在操场上一直不停的奔跑,他们拍下了不少照片,其中不乏选手们的夺冠时刻,看着照片上运动员被定格的瞬间,不会很漂亮,但很有力量,全身每一个运动起来的肌肉都在摄像机的高清像素中呈现出来,这彰显的不只是运动员的拼搏,也有摄影师的奋斗!
      对于短跑运动员来说,起点足够的快,赢的几率就越大。短跑重在“短”字,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就在分秒之间,用时十分的短,摄影师就很难抓拍到精彩的瞬间。许多时候,对于赛道周围的观众来说,还没有来得及打开照相机,矫健的运动员们就已经冲过了终点,绕后一声枪响,下一个运动员又冲过了终点线,所以摄影师为了拍到运动员冲线的一刻,往往早就在终点举好了摄像机等待着,耐心等待裁判的命令,手指轻叩快门,随时准备按下。所以每年运动会期间,才会有那么多运动员冲线时的珍贵照片被应用在各个地方。
       说起跨栏比赛,大家一定会想起刘翔,个子不高,爆发力却异常惊人。看着跨栏运动员们腾飞的瞬间,很是精彩,但他们一旦跨过最后一道栏,很快就冲向了终点,那一刻的爆发不得不让人赞叹!许多人都会选择在运动员跨最后一道栏的时候连续按快门,直到运动员冲过终点。可往往这些照片中没有几张是清晰的,最重要的冲线时刻也可能因为照相机反应时间的间隙而错失,所以对摄影师们是很有挑战的。
      还有许多其他的比赛,其中艰辛恐怕只有摄影师们才能真正体会,他们总会遇见裁判的排斥,但依然坚持默默付出。赛场上各种赛事让我们热血沸腾,同样奔跑在“赛场上”的摄影师让我们多了一份感动,感谢他们的辛勤工作,为我们带来了定格的视觉盛宴。
17#
发表于 2015-11-7 23:38:05 | 只看该作者
没有准备的一场比赛
       11月6日上午11点25分,西南科技大学第十五届运动会学生女子组10*100接力决赛在东区运动场如期举行。          
      早上九点我接到通知,让我参加11点20的10*100接力赛,我想了半天也没明白自己明明没有报名,为什么会接到这种通知?所以打了电话回去询问是否统计出了问题,电话接通后,那边的声音很是急促,我等他缓了一口气后才开口问他为什么比赛名单上会有我的名字,因为我本身并不想去跑步了。但结果让我很意外,他告诉我学院没有人报名参加这个项目,他们是临时在凑人。因为我昨天参加了女子400米,他们存下了我的联系方式,所以很快就找到我,希望我能代表文艺学院去比赛,现在人还没有凑齐,很需要我的参与。我忽然想起体育向来是文艺学院的弱项,但没想到会没有人报名。我还是答应了比赛,不光为了学院,也为了自己,希望可以证明自己能够做到一直以来觉得做不到的事。
       十点半我接到电话到文艺学院检录处集合,其他九个女生也是临时找过来的,我们大多数此前甚至没有碰过面。接力赛很考验整体实力和团结协作,所以接力顺序的安排很是重要。但现在我们并没有时间进行测试,就只能看大家大概的实力,经过几番波折到了比赛地点我们才把第一棒和最后一棒确定下来。其他的人则随机选择,奇数接棒的人留在起点,偶数接棒的人到对面集合。
       这个项目共有16支队伍参赛,分成四组进行比拼,最终只取前8名。十一点左右,领队带领大家到达比赛地点候场。比赛前大家都在进行热身运动,我们几个都异常紧张,学长不断告诉我们一定要迈开步子,中间绝不能掉棒,这使我们变得更加慌乱。裁判一声枪响,第一个女生立马毫不犹豫的冲了出去,虽然身材瘦弱,但爆发力很强,第一轮就领先了其他两个人,这为后来的接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第二棒和第三棒的比拼后我们明显超过了其他的两个队伍,所以大家就抓紧了机会,迈开双脚不顾一切的往前冲,幸好中间没有出现意外,最后一个接棒的女孩不负众望,第一个冲向了终点,那一刻我们都拥抱在一起为自己喝彩!
       经过几番激烈的龙争虎斗,最终来自制造学院的队伍以2’36”5的佳绩取得了决赛第一名,而土建学院的队伍以2’36”6的成绩落后制造学院一点成为了第二名,第三名是信息学院的队伍,她们也同样取得了2’37”9的好成绩,由此可以看出比赛的竞争之激烈。文艺学院最终没有进入前八名,但是大家已经尽力了,参与其中,都学会了很多。这支临时组建的队伍没有接受过训练,为了学院的荣誉毅然上了赛场,虽然最后并没有为学院拿到好的名次,但是大家在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已然是很大的胜利了。
18#
发表于 2015-11-7 23:39:50 | 只看该作者
观众台上的“运动员”
       2015年11月5日,深秋之季,金风之中,西南科技大学第十五届校运会在东区运动场正式拉开帷幕。
       有人说:“正如一场精彩的舞台剧,有光鲜亮丽的演员,也会有在幕后默默付出的人。运动会也是一样,有驰骋赛场的运动健儿,也有在赛道下为运动员加油助威的啦啦队。”每一场运动会,都少不了啦啦队的身影。运动员出场时,他们摇旗呐喊;远动员冲线时,他们加油助威;运动员夺冠时,他们擂鼓庆祝......观众席上,各个学院早已在自己的“阵地”里准备就绪,一旦有自己学院的老师和同学出场,他们就站起来齐声呐喊,或是使劲挥舞手中的扇子,或是用力吹响口中的哨子,或是快速摇动塑料手掌,......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团队加油打气,平时看起来娇弱的女孩子也是完全不顾形象,拼命喊“加油”!一时场上的焦点就成了这支激情澎湃的啦啦队了。这场运动会,他们注定是一道别样的风景线,足够靓丽,足够精彩!
       纵观整个观众席,信息学院占据了距离主席台最近的位置,有地理优势。往往比赛结果一出来,到达主持人手里的时刻,他们也就差不多知道了比赛的结果了。所以主持人念到信息学院获奖时,他们总会第一时间摇旗呐喊,在操场上举着信息学院元气的同学会立刻围着操场奔跑庆祝,真是激情四射!
       同样,土建学院也占据了地利的优势,他们在主席台边上分别有一块“阵地”,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控全场比赛的动态。最值得一提的是,土建学院的战鼓装备是全场最齐全的,这支加油团每一次的擂鼓欢呼都让整个观众席震动起来,鼓声响彻体育场的上空,声势浩大,气势非凡!果然是“土建英豪,谁与争锋?”啊!在两天的运动会过程中,土建的同学们始终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为自己的学院加油助威,不过时常在理学院和外语学院参加的比赛中也会听见土建同学的摇旗呐喊声,他们很好地诠释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
       还有制造学院的啦啦队,这两天制造学院的运动员们收获颇丰,许多比赛他们都囊括了前几名,这样的荣誉很让人羡慕,但对于啦啦队是个不晓得挑战,每次念到制造学院的名字他们都会呐喊欢呼,运动员出场他们也会加油助威,这样频繁的呐喊让他们很少有休息的时间,过不了多久嗓子就会哑掉,但即使声嘶力竭,加油团的声音从未间断,其实也毫不减弱,令在场的人十分敬佩!
       作为理工科为主的学校,全场啦啦队中大多是男生,只有文艺学院和外国语学院里以女生为主,加油气势显然比不过其他的学院,但女生们在这两天里也依然坚持为运动员们加油助威,她们带给运动员的是勇气,是坚持下去的动力!
       2015年11月6日,西南科技大学第十五届运动会落下帷幕,啦啦队在观众席上坚持了两天,终于卸下了重任,可以好好的休息了。我们致敬西科大啦啦队,做最棒的团队,最坚强的后援团!
19#
发表于 2015-11-15 00:06:1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仨
因为很喜欢素净的东西,所以在第一次看见《我们仨》这本书的时候就很喜欢,在手里翻了好久,但不敢去细看,这样的书名,这样的封面,我能感觉到书里的内容会有些沉痛,一旦翻开,可能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

      不知道该怎么表达第一次看到《我们仨》这个书名时的感觉,“仨”这个词对我有特别的意义,三姐妹,我们家有三姐妹,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家里有三个女儿,日子自然是不会好过的,小时候我们三个并没有在一起生活,在去江苏之前,我们能相聚在一起的时间我几乎不记得,而在一起的时候也大抵不过是争抢、吵架、冷战一类的事,我们都想要得到最好的,姐姐有的妹妹也想要,妹妹没有的姐姐也会来抢。过去的日子里,我们的欢笑太少,现在,欢笑依然不多,可现在家里有三千金是让左邻右舍羡慕的事,不用买房,不用买车,嫁出去就好,省去许多烦心事。我小学快毕业的时候,大姐嫁出去了,她嫁了一个很不错的家庭,甚至每天不用烧饭做菜,只要好好上班就行了,儿子上小学二年级,虽然贪玩,可是很聪明,每次我回去他都很高兴,让我陪他玩儿,吃饭睡觉都喜欢靠着我,看着他,我总会想起他小时候叫过我妈妈。二姐是三年前嫁的,当时才20岁,爸妈想多留她两年也不行,她想嫁,现在女儿三岁了,遗传了她的优良基因,长得很好看,每次出去都很受关注,但很臭美,在摄像机面前就是个小模特,拍照时特别兴奋,只是我陪在她身边的时间太少,每次回去她都不愿意我靠近她,上一次暑假回去她还给过我一个狠狠地耳光,因此我很少再愿意去抱她,相处两个月后我又走了,希望下一次回去她会对我温柔点儿。至于我,九月刚进了大学,身边的人都说新闻民工很累,而我现在的处境也的确如此,就像个马达一样使劲的转,但似乎作用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好,偏偏总是不甘心,既然开始做了就该认真做下去,把它做好。三姐妹有各自的命运,姐姐们对我是很疼爱的,至少这几年我还从来没有为衣服发过愁。作为妹妹,无法为她们多做什么,把爱转移到孩子们那里,应该是个不错的回答吧。

      我们三姐妹相聚的时间真的很少,即使两个姐姐都嫁在同一个城市,相距也不算远,见面的机会却是屈指可数的。各有各的家庭,各自上班,照顾孩子,晚上看着彼此的QQ都挂着,也没想过点开对话框,三个人一起聊一聊最近的事,只是偶尔看看空间的动态,了解近况。我长大了,他们成家了,可联系是越来越少了。记得暑假两个月,我们只有三次相聚,最后一次是因为我要离开家来学校上课,我们又将有半年不能见面,爸妈想让大家在一起吃顿饭,聚一聚,然而这一家都不是喜欢说话的人,饭桌上都没有多余的话,离别因此变得不那么感慨了。我走后,生活又像原来一样,平平静静,没有波澜,姐姐们每天上班,我每天上课。

      真羡慕杨绛一家三个人在一起的快乐,他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也总是一起承担,相聚在一起,无论什么苦涩艰难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所以,他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五年前我回到四川以后,很少能和家人在一起,高中每次放月假我都会很难受,那两天宿舍只剩下我一个人,从早上到晚上我都会在外面到处走,一个人在宿舍的那种孤独随着时间的延长越来越浓,所以一到那个时候我都会打电话给爸妈,跟他们聊天,严重的时候会一次性打一个小时,他们也能够体会到我的难受,陪我说话。后来学习越来越忙,放假我会偷偷跑进教学楼,在教室里做作业,忙起来的时候就会忘记孤独,心里也不会那么空空的。二姐嫁人的时候我还在渠县乡下,并不能去参加她的婚礼,只是那天早上我在发出给她的祝福以后自己在角落里哭了很久,不只是高兴还是难过,我在乡村马路上走了很久,想起这几年一个人四川的经历,遇到过许多困难,但许多时候只能自己去解决,没有人会一直在身边帮你,渐渐地长大了一点,然后对爸妈和姐姐的思念就更加重了。每次放假回江苏,我在火车上23个小时,几乎不会进食,为了省钱买了硬座票,除了上厕所会离开座位,一般不敢多走动,拥挤不堪的火车上能有一个座位已是很幸运的了,如果频繁的离开座位,会让在过道上休息的人很不方便。(假期的时候很多人会买站票,如果车厢接头已经没地方可以站,他们就只能在过道上挤挤了)23个小时在拥挤的火车上是不好过的,但是下车后能回到那个住了十年的小出租屋,和爸妈在一个饭桌上吃饭,可能我很晚才会到家,但到家时能吃到妈妈做的饭就会很满足了,我吃饭的时候爸妈一般都会打量我很久,许久不见的女儿出现在他们面前,安安静静的吃饭,他们是什么样的感觉我是没办法想清楚的,但能见到他们于我而言是最大的快乐吧。我向来把家看得很重,家人总排在第一位,当相聚变得困难,我们就更珍惜在一起的日子了。姐姐们都有了自己的家,现在爸妈只剩下我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家只有我们仨了。但实际上,我在家的日子屈指可数,爸妈上班时间并不一致,有时候他们也是一个礼拜才见几次,我们仨在各自的生活里常常想念彼此。在看到书中他们一家人的生活以后,心里是很多羡慕的,学者家庭的生活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枯燥乏味,反而比我们的更有趣,我们三个人真算得上是无聊的人,在一起时交谈甚少,玩笑话也几乎不说的,以至于现在我时常想不出关于我们的家庭回忆。看完书以后,最大的感慨就是一家人的相守,这对于我和爸妈是件不容易的事,但这几年甚至以后最渴望的就会是相守吧。

      这个“仨”对于我不光是三姐妹,也是一家人,三姐妹出生在这个家里是难得的缘分,很高兴过去姐姐们对我那么好;如今家里真正只剩下我和爸妈,希望我们仨能走得更远一点,赢过漫长的岁月,最后我们仨还能相守在一起。
20#
发表于 2015-11-18 22:47:30 | 只看该作者
                                                       那次录音
      可能对于电视新闻最初的印象是每天七点半播出新闻联播吧,一男一女两个主播在台前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尽管新闻是严肃的,但从他们的口中说出来的话带着新闻人特有的语气,听起来很舒服。很小的时候就一直跟着家人说四川话,如果不是在江苏上学那几年老师坚持纠正我的普通话,不敢想象现在我一出口就是川普的尴尬样子?尽管和别人交流的时候说的是普通话,可正确的发音是件困难的事。

       很早的时候身边的人都说我的声音太温柔,听起来软绵绵的,所以每次姐姐的孩子吵闹没办法的时候都是让我小声唱摇篮曲,美国一会儿就给哄睡着了,这个方法的成功率让我自己也很惊讶。但我并不喜欢这样的声音,它总会向别人传达我是个软弱的女孩,所以我经常会故意提高自己的声音,期望改变这软绵绵的声音。但似乎并不起什么作用。

       选择龙新电视是因为想要学到除文字以外的知识,尤其是视音频的制作和剪辑。之前了解到龙新电视会有画外音录制,所以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个媒体,我很想知道自己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在念新闻稿时能否变得严肃一些。所以一旦看到学姐在群里找画外音录制的人时,我会立刻联系她,可惜第一次因为手机没登QQ,等我看到信息时,人早就满了。终于等到第四期招画外音录制的时候了,在看到消息的第一时间我就报了名,顺利的拿到了名额。后面的几天我不断在上网听电视新闻的画外音,揣摩录音的人的语气,停顿,音调,自己在跑步的时候也会努力的练习,但是无论自己怎么练习,这绵绵的声音总是小小的,念不出新闻稿的样子。

       录画外音的那天是校运会第一天,下午四点半我有一场四百米的跑步比赛,四百米不像八百米那么累,但最后一百米的冲刺还是让我精疲力尽,跑过终点后再也不想站起来,那一刻我看不见前方有什么东西,头胀痛的不行,就和前来搀扶我的同学坐在操场中间休息了很久,我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是极为不舒服的,但是到了六点我拿了外套还是去了图书馆进行录音。

      到达图书馆演播厅的时候已经有些站不住脚了,但是已经到了这里,我也不想放弃,之前的练习那么多,这就是检验的机会。我拿到的稿子是室友写的,另外一篇是一个学姐写的,她们俩报了同一个选题,只不过看谁最后做的成品更好了。为了争取足够多的时间休息一下,我尽量坐在角落里,让其他人先进去进行录音,我在外面能够听见里面那个人的声音,几次换人的录音我是很惊讶的,她们许多人对于手里文稿的把握是很棒的,已经很像正规电视新闻画外音的声音了,然而我,连语调都没有完全把握好,况且现在全身乏力,没有多余的力气可以现场练习。

       如果现在放弃,就会给学姐她们增加不必要的麻烦,最后放下了离开的念想,静静趴在桌子上等待自己进入录音室的时间,顺便思量一下文稿的内容,该怎么尽力把它念好。当演播厅只有我一个人的时候,我还在打瞌睡,晚上气温下降,我穿的一身轻便的运动服,只有很薄的一层,停止运动后体温逐渐降了下来,很容易受凉,身上的外套保暖作用也不大,所以在演播厅里很快就开始感觉冷冷的,身体不自觉在发抖,这一下整个人都没有精神了。学姐引我进入录音室的时候我已经快分不清方向了。因为那一点固执,还是坚持要读完这两篇新闻稿,心里的那点期望怎么也打不消。等我开口后学姐就让我停了下来,原因是我的声音太绵了,而且很小,语调、停顿什么的也没有处理好,这样最后录出来的效果就很不如人意了。

       因为自己的不想放弃,学姐亲自给我示范了一次,教我怎么去念一篇新闻稿,她们俩为我花了很多时间,中间因为自己身体和精神的疲乏,我断了好几次,这就给做这条新闻的同学也增加了工作量,但是因为自己的那股坚持,她们都帮助我,完成了第一次的画外音录制。说实话,成果不是那么理想,自己也是很失望的。当我背着重重的书包走出图书馆的时候,深深的吸了口气,这一天真的很累。但是下一次,如果不够好,自己就不要在那么固执,等到哪一天练好了,再来好好地录音吧!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