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判断力批判

[复制链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4-17 23:20:57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4-17 23:20:42 | 只看该作者
《判断力批判》学习笔记:反思性判断力的必要性和先验原则
2010-04-08 10:50:54   来自: littlebamboo (one piece)
判断力批判的评论    5

  通过对《判断力批判》导言的梳理,试图理解康德用判断力沟通理性和知性的努力:理性要求杂多的自然规律的某种统一,康德通过类比的方法说明完成这一任务的应当是与愉快不愉快的心灵能力对应、属于广义的认识能力的判断力,它没有自己的领地,却以“自然的合目的性”为先验原则。
  
  《判断力批判》是康德三大批判中的最后一部。在这部著作中,康德力图用判断力在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之间架设桥梁,弥合自然和自由之间的鸿沟,同时也使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更好地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实现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协调统一。而本书的导言部分主要在讨论判断的目的、之所以可能的依据和先天原则。本文的目的是理解并试图简单地归纳康德关于此的表述。
  1 自然和自由的鸿沟
  导言中,讨论首先是从哲学的划分问题开始的。康德将哲学划分为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其依据是哲学所包含的理性认识的原则。自然诸概念和自由概念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理性认识原则,由此,哲学被明确划分为自然哲学和道德哲学,亦即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这样明确的规则就澄清了概念。并且康德顺便告诉人们,关于技术的应用以及为人处世的熟巧规则,在哲学中是没有任何地位的。真正有价值的工作是建立严谨而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
  康德指出,我们全部的认识能力只有两个领地(即概念行使立法权的地方),分别是自然概念的领地和自由概念的领地,知性和理性分别在这两种概念的领地立法。从自然概念的领地到自由概念的领地不可能存在任何过渡。但是自由概念的领地应当对自然概念有所影响,即:“自由概念应当使通过它的规律所提出的目的在感官世界中变成现实。”
  自然和自由,或者知性和理性之间之所以存在鸿沟,原因在于:从认识能力上来说,人们不能直接认识物自体,只能认识经验现象;从理性的角度来说,物自体可以在实践中表现出自身的实在性,却无法在直观中表达它自身的实在性。还在于:自然规律表现为偶然杂多的,而理性要求它们之上有某种统一性原则,否则不成其为真正的规律。鸿沟的存在,未尝没有它的积极意义,因为将二者随意混同起来难免会造成德性的破坏和知性的混浊。然而康德的先验哲学体系又要求弥合这一鸿沟,因为惟有如此要求,实践理性所要求的终极目的才能够得以实现。
  上文已经提到,自由概念和自然概念的领地之间的沟通,要求总是由前者提出的。自由提出目的,而自由所提出的目的应该在感官世界变成现实。这可以称为一种道德立场。道德所提出的目的,应该在自然界中得以满足,即经验界中的种种规律应该与自由所提出的要求起码和谐一致。
    然而,理性和知性分别有不同的立法,主观对客观的自然世界提出要求,看起来是完全没有保证的。康德也无论如何不认为人类具有完整而全能的理性直观能力。自由向自然提出要求,而康德却反向地提出问题的解决方式,即通过一种新的能力——判断力,来实现从知性向理性的过渡。
  2 规定性判断力和反思性判断力
  康德所说的判断力,虽然独特,却只是附属于知性之下的一种能力。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区分了两种判断力:规定性判断力和反思性判断力。
  “一般判断力是把特殊思考位包含在普遍之下的能力。如果普遍的东西(规则、原则、规律)被给予了,把具体现象归摄于其下的能力就叫做规定性判断力。”它没有先天地立法的能力,原则是已经给定的。规定性判断力是那种已知规则,并就此对具体事物作出判断的能力 。
  然而规定性判断力之外,人们还需要另外一种反思性判断力。不知康德是否受到休谟的认识论的影响。他认为经验绝不能作为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的基础。自然界存在着诸多变相,于是人们获得的一些自然规律只是针对自然界的一般可能性的经验性规律。仅在知性的眼光看来,这些规律建立在偶然的现象之上,因而并没有一个坚固的基础。 如果要称为规律,它们“就还是必须出于某种哪怕我们不知晓的多样统一性原则而被看作必然的。” 反思性判断力就是为了这一目的。
  如果说规定性判断力是从一般到特殊,那么也许可以说反思性判断力是从特殊到一般。但反思性判断力绝不是基于现象的不完全归纳法。反思性判断力的原则不能来自于经验,因为它要给一些即将被视为“规律”然而实质上来自经验的东西的归属提供根据。另外,康德提到,“判断力借此不是给自然颁定规律,而是为了反思自然给它自己颁定规律。” 反思性判断力的原则并不能反向地为自然立法,因为有关自然规律的反思,是自然自己的事情,人是不应僭越的。
  3、反思性判断力在概念矩阵中的位置
    解决批判哲学体系中的问题,只有在广义的理性构架内挖掘,而不能向经验或其他外物做求索——因为不如此就不能够保全该体系的完整、稳定性和无依赖的安全感。于是,为了弥合理性和知性之间鸿沟,必须完善批判哲学的内部结构。在此,康德提出了判断力的概念,并论证了它的界线、它何以可能。
  “判断力”在已有的概念矩阵中应当处于什么地位?它为何具有自己的先天原则?这些问题,康德是通过类比的方法来解答的。
  从心灵能力的层面进行类比,认识能力和欲求能力是由愉快不愉快的情感联结的。对于认识能力来说,只有知性是先天地立法的。对于欲求能力来说,只有理性是先天地立法的。那么我们可以推测,介于认识能力和欲求能力之间的愉快不愉快的情感也会像那两种能力那样,促成某种认识能力从自然概念的领地向自由概念的领地过渡。这种认识能力就是判断力。
  从认识能力的层面进行类比,既然知性和理性都有自己的先天原则,那么在高层认识能力家族中介于知性和理性之间的判断力也应当有自己的先天原则。
  前面已经提到,只有自然概念和自由概念有其领地,判断力并不具有自己的领地。因此,哲学也只能被划分为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两部分。但是,判断力具有自己的先天原则因而在批判哲学中十分重要:
  “即使我们关于判断力的独特原则所可能说出的一切在哲学中都必须算作理论的部分,即算作按照自然概念的理性认识;然而,必须在构筑那个体系之前为了使它可能儿对这一切作出决断的这个纯粹理性批判却是由三部分组成的:纯粹知性批判,纯粹判断力批判和纯粹理性批判,这些能力之所以被称为纯粹的,是因为它们是先天地立法的。”
    下表是康德在导言部分最后给出的总结,清晰地表明了三大批判之间的关系:
  内心的全部能力 诸认识能力 诸先天原则 应用范围
  认识能力 知性 合规律性 自然
  愉快和不愉快的能力 判断力 合目的性 艺术
  欲求能力 理性 终极目的 自由
  
  4 判断力的先验原则如何可能
  反思性判断力包含着自然合目的性的概念。反思性判断力所颁布的先验原则是自然合目的性原则。在知性看来,众多的经验性规律是杂乱的。但是,自然既然是人类知性构建出来的对象,那么自然还是应该能够构成系统的统一体,因为这样更符合理性的性质。康德说:“既然有关一个客体的概念就其同时包含有该客体的现实性的根据而言,就叫做目的,而一物与诸物的那种只有按照目的才有可能的性状的协和一致,就叫做该物质的合目的性:那么,判断力的原则就自然界从属于一般经验性规律的那些物的形式而言,就叫做在自然界的多样性中的自然的合目的性。这就是说,自然界通过这个概念被设想成好像有一个知性含有它那些经验性规律的多样统一性的根据似的。” “合目的性”也许可以理解成:不是由现象去推断它们的成因,而是以成因为根据去寻找它们的驱动力。也许我们还可以说,规定性判断力的思维方式是机械论的;而反思性判断力的思维方式和机械论恰好方向相逆(但同样符合因果性)。也许正是因为“自然合目的性”是像“灵魂不死”和“上帝存在”一样具有极强根源性的命题,自然合目的性只能作为一条调节性原则。调节性原则是一些极根本以至于只能用否定性或假设性表述的原则,类似于几何证明中的辅助线,本身是假设,却可能使问题迎刃而解。那么,目的论到底能够给我们什么呢?粗糙的目的论必然会被康德所摒弃,《判断力批判》中的审美判断力批判和目的论判断力批判为从自然过渡到自由提供了渐进式的论证 ,但这不是本文所讨论的范围。
  理性和知性,这两个世界的划分,是从先验哲学进行分析的结果。然而从另外的角度,我们也许可以说自然世界毕竟只有一个——无论理性世界还是知性世界,共同的基底都是物自体;所有哲学意义上的领地,所有哲学意义上的立法有且仅有一个共同的基地,即经验现象界。这也许是判断力弥合两个领域之间的鸿沟之所以可能的一个基础。自然合目的性是否可以被视为一种信念,它是断言式的,相信自然规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个整体具体表现为经验规律,自然规律是可知的。
  然而另一方面,自然界的法则仍然是杂多而混乱式的。道德法则既然是完全不依照自然规律而建立的,那么很难要求至善与自然规律完美地协调一致。这样看来,反思性判断力和自然合目的性也许只是一种要求,一种呼唤,是形式上的,而不能给出我们实质上的确定性结论。但是这样的结论并不令人失望,因为对判断力的批判毕竟给了我们关于审美的和关于目的论的深刻解释,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只有形式的才是关乎自由的。
  后记
    在前两大批判的时期,康德对于人的愉快/不愉快的能力还倾向于从心理学的层面认识。然而在《实践理性批判》完稿而尚未出版之时,康德已经认识到愉快不愉快的心灵能力可能也存在着先天原则。本书译者邓晓芒先生说:“在康德这样一种建筑式的体系中,任何带有本质意义的新发现都将引起整个体系的剧烈震动,而导致全面的反省、调整和再考察。当然,在康德看来这绝不是动摇了他基本思想的大厦,而是加固了它。 ”判断力将原本不相干的理性和知性部分联结成了一体。因此,尽管关于判断力只有批判而没有理论,但这个批判已经是康德哲学中问题交汇鼓荡之处。康德哲学中要回答任何一个问题都会关涉到大厦的全局。
    关于阅读,老师曾说过,阅读的第一遍可能是格言式的,第二遍是结构化的,第三遍是解答疑难的,而我可能第二遍还没有读彻底。而且,在没有阅读《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的情况下,对判断力的真正严肃的讨论是超出我驾驭能力的,我只能就书论书第做一点阅读的归纳和报告。这本书的内涵过于深刻和丰富,而我只能归纳自己目前能理解的部分,还不能保证理解得一定正确。如同入宝山只求一个不空手而归罢了。不过无论如何,鼓起勇气去观看思想的蜿蜒奇特的道路已经带给我莫大的收获。





点评

钦服  发表于 2012-4-6 18:03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