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新闻奖得主的100句采编心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8-1 21:2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案例】
中国新闻奖得主的100句采编心得

赵代君(资深媒体人,高级编辑)

1、没有优质内容的生产,就没有我们存在的价值。优质内容和精品生产,是立报之本,是集团立社之基。
2、用“工匠精神”打造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3、当记者,首先要立志,要有当名记者的抱负。
4、谁要想写出独树一帜的独家新闻,谁就要有敢于开第一腔、敢打第一炮的冒险精神。
敢于担当,源于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勇于担当,要有胆识,不计个人风险得失,拒绝亦步亦趋的盲从、人云亦云的平庸,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讲政治,讲科学,敢为敢当。
内容是报纸的核心竞争力。互联网上有海量的信息,但优质内容依然稀缺。
文风反映作风。内容实的背后,源于作者的作风实。
5、优秀的新闻作品,体现新闻工作者扎实的“四力”的同时,也体现出了良好的作风。
6、发布式报道是媒体报道一种常见形式。在新的传播格局中,互联网本身便可以满足公众对信息的基本需求,报纸应该转向为社会提供“意义”,揭示新闻现象背后的真相。
7、主题再大,也要善于新闻化操作。
8、优秀的新闻作品往往主题立意好、有影响,具有示范和启迪教育作用。
9、很多成就报道,不够鲜活,也不够感人,多是材料的堆砌。
10、最真实、最准确的答案在基层,最生动、最形象的故事在脚下。
11、走进去,还要跳出来。
12、好新闻的几条标准:一是好新闻都有一个实标题;二是好新闻都应给人以启发;三是好新闻都有个性化写作手法;四是好新闻都是站在读者角度写的;五是好新闻能让读者获得更多的信息;六是好新闻都是客观报道。
13、媒体在釆编工作中都非常重视报道的针对性。说一篇稿子好,就说这篇稿子针对性强;说一篇稿子不好,就说这篇稿子缺乏针对性。
14、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典型。每个时代的典型人物身上都被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并被赋予独特的时代感。典型人物是时代精神的标杆。
15、典型人物报道一直是传统媒体报道的“拳头产品”,也是其报道优势。
16、新闻常做常新,关键是要有新的事实和新的视角。有新的事实,才可能有新的视角。占有新的事实,关键还在于要多深入基层一线。
17、地方媒体深入基层、密切联系实际、抓到的“活鱼”非常生动吸引人。
18、消息也有消息的好处,内容可以更集中,表达也可以更精练。对于写惯长稿的人,短稿更考验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能力。
19、遇到好题材,不要急于出手,釆访到位方能写作到位,呈现到位才能实现效果最大化,否则只能留下遗憾。
20、一个记者一如既往地保持工作热情、激情,是源源不断收获好新闻的基础。
21、根据中央精神、从中央改革要求中找到本地鲜活的经验,是地方媒体出新闻的一种方式。
22、当时写稿时不具备精品意识,后续不具备报奖意识,最终与获奖“失之交臂”。对于有获奖可能性的新闻,要精心釆写,并做好报奖准备。
23、消息写作应该尽量规避评述性语言,多用事实说话。新闻写作,尤其是消息写作,应尽量不用匿名身份。
24、如果错失首发,跟进报道能做出新意做出影响,仍有可能获得中国新闻奖。同主题的报道即便错失首发优势,如果报道体裁不同,后期仍有获奖的可能。
25、中国新闻奖在某种程度上比较看重报道要传递的价值导向。
26、好新闻就要给好版面、好位置。
27、新闻尤其是消息应该是对事实的报道,不应掺杂观点,也不宜在新闻中进行评述。当新闻本身十分重要时,可以通过配发言论的方式来表达想要表达的观点。
28、后续持续报道,是提升报道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后续报道的组织和实施,也可以看出一家媒体的策划能力。
29、工作报道抓得好,也可以获奖,关键是要抓那些新闻性强、具有时代意义的工作报道。工作报道如果仅仅停留在工作层面,如果仅仅是单纯信息发布,不能体现新闻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也不大可能获奖。
30、数字要不要上标题,还是要看具体情况。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刀切的工作方法不可取。
31、对于创新之举的价值和意义,请领导干部或专家学者进行评价,这是新闻报道常用的操作手段。这样的好处是避免自说自话。
32、好新闻,应该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过硬的新闻由头。
33、好的新闻作品,应该是主题和呈现的统一。消息写作应该尽量避免一段话过长。一段话比较长时,可以灵活拆分。
34、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的调研,往往是信息的富矿,关键是还要能抓得住,不能让好新闻白白流失,这既是对记者个人能力的考验,也直接体现一家媒体的新闻业务水平。
35、抓新闻要多抓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强烈现实针对性和导向鲜明的选题。在这方面,地方媒体距离基层近,相对中央媒体有一定优势。
36、新闻最大的魅力也就在于不确定性。一条好新闻看似信手拈来,记者如果没有用心去发现,深入去挖掘,好新闻也会在不经意中被湮没。发现和挖掘新闻的能力,是记者的一种基本素养,是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现。
37、一轮又一轮的修改,其实是一个“排除水分”的过程。
38、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精练、最简短的文字。
39、为增强新闻报道的贴近性和感染力,应该见人见事。
40、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事实原则是新闻的生命原则;宣传是对观点的传播。消息写作忌主观评论,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常识。一条消息多次出现评述性的语言,这是新闻写作的硬伤。
41、没有线索不行,关键是遇到好线索还要抓得住才行。
42、做新闻需要干劲和冲劲。面对线索,第一步应该做的是什么?是去核实,是做深入了解,然后根据情况再做决定。如果一开始就对线索持否定态度,可能会错失重大新闻。
43、新闻发现其实也是问题发现,新闻从业者的问题意识强弱,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新闻作品的优劣。
44、媒体不仅应报道某项新政策的出台实施,更要关注实施效果如何。
45、舆论监督报道要事实准确、科学理性,着眼于建设性,把是否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产生普遍反响、有效推动实际工作进展,作为开展舆论监督报道的着力点。
46、“看书先看皮,读报先读题”。好的新闻标题可以发挥其“首位效应”,成为吸引受众进一步阅读的关键。
47、新闻导语作为一篇新闻的开头,凝聚了新闻的核心内容。提炼和构思导语,是把握全篇新闻的关键环节。
48、对具有问题感的报道,能不能找准问题的症结,进而推动问题的解决,十分重要,这也是评判报道社会效果的重要方面。
49、一个好记者既要具备政治的敏锐性,又要有新闻的敏感性,一篇好的新闻报道,既要放眼全局立意高,又要找出问题的关键点,能够窥一斑而知全豹,最终促进问题的解决如事态良性发展,这是党报的价值与责任所在。
50、一个好记者应该具备热情和好奇心。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新的挑战,都要抱有和当初一样的热情和好奇心。
51、对线索的判断,直接体现记者的业务能力,这是第一步。作出研判之后,就需要进行实地调查釆访,这是关键。做舆论监督报道,必须重视实地釆访。
52、对待稿件,记者往往身处其中形成偏爱,而编辑站得稍“远”一些,相对容易将素材放在更大的平台上加以权衡考虑。
53、新闻讲求的是硬,讲求的是事实真实准确,观点讲求的是鲜明犀利,而副刊讲求的是软。
54、新闻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事实,做到以小见大,核心就是要发现以小见大的精彩事实。
55、能根据一份材料,用新闻的方式,操作出类似《台账压垮“小巷总理”》稿件的记者,才是真正优秀的记者。
56、新闻的特性决定了新闻写作中还是应该注意多运用形象概括。成功的叙述方式使小事件焕发光彩。
57、新闻要针对某个现象展开报道,必须有典型的事实,这样新闻才有力度。
58、核心新闻事实上标题,用典型事例反映典型问题,让一切尽在不言中。
59、做一名记者,最容易“打响”的是抓与读者切身利益相关的话题。
60、舆论监督报道是对记者作风的考验,稍有不慎,内容不实或者出现偏差,可能就会陷入纠纷,甚至面临官司。
61、新闻媒体一个很重要的职责是进行舆论监督,替广大人民群众说话。新闻标题是最有战斗力的舆论监督武器,是报纸的眼睛,是记者思想最简洁直观的体现,记者想表达的感情和观念大都体现在新闻标题中。
62、会议报道最忌面面俱到。
63、新闻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工作,也是一个竞争激烈让人感到残酷的职业。
64、总编辑首先是总记者。新闻界只有新闻人,没有新闻官,哪怕是成了总编辑、总裁,你还得坚持写作,写稿署名还是“本报记者”。
65、把术语还给专家,把知识传给读者。只要不失实,尽量减少术语和数字的使用。
66、会议往往看似平淡无奇,但很多时候又是新闻的富矿,关键看参会的记者能否从中挖出新闻。
67、领导人的活动,媒体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来进行报道,会议其实也应该如此。
68、简洁应该是文字消息的基本原则。新闻写作应尽量使用通俗的、直观的词语。要善于把不可感的数据,用更直观、更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也是媒体人脑力、笔力的体现。
69、对于有心的媒体人而言,可以从习近平每年发表的新年贺词中,找准年度大事新闻策划的着力点。在年度大事的主题框架之下,如何找到地方媒体适合的切入点很关键。抓新闻,就是要在年度大事的主题下,找到最新的最显著的新闻事实。
70、众所周知、老的正面典型,如何做到常写常新?一是挖掘新的内涵;二是调整新的视角;三是重塑新的形象。善入——深入生活,发现报道的聚焦点;善看——开阔眼界,捕捉报道的着力点;善思——由表及里,凝聚报道的着力点。
71、记者要靠作品说话,作品就是记者的名片。
72、虽说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就新闻作品而言,对实际工作的推动、对现实的影响程度,应成为评价新闻作品效果的重要构成。脱离实际的是废品,反映实际的是成品,能深刻反映实际与指导实际的是精品。
73、把新闻做厚,尤其是把消息做厚,需要树立一件事思维。
74、传播新闻有诸种方式,其中消息是最集中、最简洁、最直接的方式。
75、新闻是历史的一部分,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
76、新闻现场远比想象的丰富,不确定性是新闻的魅力之一。
77、最大限度地开掘新闻资源,差异化竞争则是避免同质化竞争的有效的手段。
78、新闻作品生命力的长短,很大程度上是由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性和社会性的强弱决定的。
79、作为记者,不应以稿子长短论英雄,也不必以版位分高低;只要问题抓得准,精心谋划,精心釆访,精心写作,小稿子同样能作出大文章。
80、给人物提炼一个传神的叫法,是媒体操作人物报道时常用的一种手段。
81、以本土显著的新闻事实,阐释国家层面的价值,很契合中国新闻奖的评选定位。
82、作者与编辑互相成就,可谓一荣俱荣。
83、好新闻是跑出来的,谁想写出新闻佳作,谁就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84、新闻敏感取决于思想政策水平,也取决于对抓独家新闻的热情。
85、新闻应该是越“新”越“快”越好,但旧闻也有生命力,它好像冬眠的动物,一到春天就会苏醒过来。
86、记者是时代的瞭望者、记录者,也是建设者、推动者。媒体人要关注政策,深耕战线,积极主动。
87、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三种意识:一是主题意识,考验记者能否发现现象背后的主题;二是获奖意识,记者要有识别作品获奖可能性的能力;三是学习意识,学习优秀新闻作品避踩各种“坑”。
88、各种媒体间的竞争,其实是对新闻时效性的竞争,或者说是釆访速度、写作速度、播发速度之间的竞争。
89、让新闻时效快起来,后方不是坐着干等,也要发挥能动性,关注媒体报道情况,并能及时与前方联系。
90、党性与人民性从来都是统一的,但新闻性与政治性把握不好,就容易顾此失彼。
91、首先感动人,进而才可能影响社会。
92、带着感情釆写胜于一切写作技巧。
93、当记者只为新闻负责,为事实负责,为历史负责。
94、好消息应该是好的发现与好的表现的完美统一;发现与表现应当成为消息写作者掌握的两把钥匙;好消息要有人文追求,努力做到“眼中有事,笔下有人”。
95、同一场景、同一个事件、同一种观点,可以用不同风格、“气质”的文字来表达。
96、好的文章,来源于一双“发现的眼睛”。
97、由于职业的特点,新闻记者又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否则一味情绪化很可能看问题偏激,对局势走向的把握也会出现偏差。
98、重大主题报道用消息呈现的时候,要能写深写透。
99、要让消息作品有历史感和厚重感,就要学会灵活使用和处理历史资料,或者说是背景材料。
100、抓到一个好的选题,需要持续跟进报道,进而实现影响力最大化。
101、记者就是寻找故事和讲故事的人。讲好新闻故事,让报道可感、可读、入脑入心,是一个记者不可或缺的职业能力。
102、好新闻,不光要有意思,还要有意义,甚至意味。
103、好新闻应该通过典型的事实,让人一眼就能看到其价值和意义,无须用多余的语言进行阐释,这是新闻的魅力。
104、新闻很多时候需要一个好的时机,尤其是消息作品。
105、题材在新闻中的重要地位必须肯定。把题材、价值、效果三者和谐地统一起来,是写好新闻的关键。
以上内容根据《好新闻的味道》一书整理

来源: 长江传媒研究(公众号)

编辑:马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