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4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党媒:《苹果日报》炒作香港学生死亡案 底线在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21: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标题:人民锐评 | 论《苹果日报》与黎智英的底线)

之前,香港15岁学生陈彦霖死亡一案引发广泛关注。就在这两天,死者妈妈发布公开信,并接受媒体专访,呼吁大家停止造谣,不要滋扰家人,让死者安息、生者安宁,也让执法机关去处理。然而面对这位母亲的悲鸣,《苹果日报》竟用整版文章继续质疑死因、炒作话题,深深刺痛了死者的母亲和家人,更把社会引向故意制造的仇恨与对立。如今,《苹果日报》已经不只是在挑战新闻伦理的底线、社会秩序的底线,更是在挑战人类伦理的底线。


有媒体同行追问,是什么原因让一张报纸堕落至此?《苹果日报》的底线又在哪里?如果看看这张报纸的老板黎智英,就能找到答案:很遗憾,他们没有底线。近日,黎智英在一档台湾节目中称,香港示威者的暴力没有越过界线,因为从未对人使用暴力,只有对物件的暴力。面对睁眼说瞎话的荒唐之举,有网友评价:“说谎也要花些心思,简直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同时,这位“叛国乱港四人帮之首”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还不忘为暴徒打气,称对他们“上前线面对警察”的行为“很欣赏”。更早些时候,黎智英甚至煽动年轻人去“殉道”、送死。一心想着“为美国而战”,勾结西方反华势力祸乱香港,黎智英及其一手栽培的“毒苹果”,已经成为香港今天最主要的乱源与病根之一。

为什么《苹果日报》、黎智英这样颠倒黑白、毫无底线,大肆宣扬极端化甚至带有“恐怖主义色彩”的观点,却仍然在香港舆论场中“颇有市场”?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们认准了:人性中既有“理性”也有“激情”,一旦激情完全压过理性,人的思想和行为就很容易被“操纵”。他们不断编造虚假新闻,制造情绪化的观点,散布偏激的言论,就是要刺激公众、特别是年轻人的神经,持续扼杀理性而放大极端情绪,好让年轻人不用思考,心甘情愿“为我所用”“成为炮灰”。不要忘记,《苹果日报》自创办之日就大肆炒作煽情,制造血腥色情,极大毒害香港传媒生态。不仅如此,这套“眼球经济”的把戏,还被应用在鼓动青年、操纵社会议题上,以极端片面的手法歪曲事实,以颠倒是非的观点蛊惑人心,可以说极其危险。有识之士早就看穿了黎智英和《苹果日报》有破坏无建设的真面目。因为,想要在事关香港未来的经济、民生、文化、法治等领域有所建树,我们必须诉诸理性的思考,凭借专业的知识,依靠务实的行动,而这些,恰是“黎智英之辈”根本一窍不通,也完全做不来的。

那些误以为自己与黎智英、《苹果日报》分享着共同的价值观念,进而要与他们站在一起的香港市民,也要注意这样一个事实:“黎智英的人生没有非卖品”,他从不会忠于口中的所谓“民主”“自由”,他的眼中只有生意、利益。当他鼓动年轻人“殉道”时,自己一家则早已准备好7个国家的护照,置办了海外房产,随时准备“脚底抹油”;当他跑去外国乞求“借港反中”,《苹果日报》在社论中“为美国通过人权民主法喝彩”时,他也早与一些西方政客达成了“不可告人的交易”,拿香港作为筹码捞取私人利益。一个在利益上已经完全与香港脱钩,并和香港市民站在对立面的“汉奸”,怎么可能会真正关心香港的未来?

黎智英曾有一句“名言”:“为了自由而让经济变差”。被这句话点燃激情的朋友是否想过:为了自由而让经济变差,那么得到了所谓的“自由”之后呢?不还是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吗?黎智英之辈的荒谬性就在于,他们是如此浅薄,以至于只要稍稍冷静下来、简单回想一下,就能发现其中的各种漏洞与破绽。像黎智英这样的无耻之徒,居然还腆着脸到处兜售其荒唐言论,我们除了愤怒,反而更多地为他感到可耻、可怜。


原文链接:https://news.163.com/19/1019/08/ERR9FPIR0001899O.html



编辑:董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