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9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新闻的第一份工作别去新媒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22:0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的公号推昨晚我发的几条微博,这几条微博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贴出来与朋友们分享,主要意思是“第一份工作千万别去新媒体”。

我在很多大学的新闻系讲座时,都给过学新闻的孩子们一个忠告,第一份工作一定不要去所谓”新媒体“,而要去传统媒体认真做新闻。1,到新媒体,只会被当成”人手“,学不到东西,不像传统媒体那样在认真做新闻中累积经验和闯江湖地位;2,新媒体还是一个空洞概念,容易滋长和感染虚浮之气,传统媒体严谨很多。

一个叫@Gilbert馬斯凱的网友跟帖说:有看过一些新媒体的招聘广告,必须“九零后”,必须“想法新颖脑洞大开”。人总会老,如果一家单位只强调一时的“新颖想法”而不去积累经验,实践摸索,那被录取的“九零后”过没两年又会被“零零后”取代,这样的工作,不做也罢。

我遇到过几个第一份工作选择了去新媒体的孩子,浑身的“江湖气”。在学校时就作为实习生替人经营微信公号,没去传统媒体实习。虽然短期获得了一些利益,比如分得的收入,一些公号被转到了10万+,主页群的虚荣。但这些算什么“新闻经验值”呢?身上沾染了新媒体的很多毛病:标题党思维,段子手习惯,抄来抄去,绞尽脑汁迎合低级趣味寻找情色点。。。

做学术需要冷板凳,同样,新闻系学生实习和就业,也需要这种“冷板凳意识”。即使刚开始进去没有太多机会,即使开始只是跑会议新闻稿,但坚持做新闻,总会受益。有人说传统媒体难进,现在传统的似乎已经饱和了,但大大小小那么多媒体,努力还是有机会的,不要眼高手低非得挤那几个大城市的几家大媒体。在传统媒体做新闻,虽然受到一些约束。但好处是养成严谨做新闻的习惯,核实信息源,严格把关,推敲措辞,多采访几个人。多数新媒体并无新闻采访资质,也无意于认真做新闻,只是复制、整合和标题党,需要的只是“人手”。在里面混几年,混过了大好青春,混出了一身毛病,淹没了“人才”,也无法混成“人物”。

别跟我说传统媒体也有毛病,我说的是“第一份工作选新媒体带来的问题”。传统媒体的病根深蒂固,但对做新闻的人来说,其宝贵财富和资源足够你去汲取了。

记得我以前发过一条微博,是这样写的:新媒体拯救了大学新闻系,也拯救并抬高了实习生身价。萎缩的传统媒体对人力需求本呈下降趋势,新闻系就业越来越难。但传统媒体在冲击下被迫转型,转型需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人,做新媒体尤其耗人耗人手。不少媒体现在大量招实习生,抢能玩新媒体的实习生。过去是实习求媒体,现在不少媒体是求实习生。――有人说,到传统媒体的新媒体是不是当“人手”?虽然也是如此,但传统媒体转型中多是跑新闻多年的资深记者管着带着新媒体,跟着这样的记者,也会学到很多。比如本报负责官微运营的叶铁桥,就是资深记者,做过很多影响巨大的报道,媒体新人跟着他做新媒体,能汲取到不少新闻从业经验:)在传统媒体的业务氛围中也能“熏”出来。

昨天还发了另一条微博:提醒防范假性因果的标题党诱惑

看一条新闻说:司机高速摆剪刀手调戏监控被扣12分。。。这标题完全是误读读者,实际上不是“摆剪刀手调戏监控被扣12分“,而是”遮挡号牌的违法行为“。想起上周另一条类似的新闻:一游客看风景眼球转动太快致视网膜脱落--我在课堂上分析了,标题中的假性因果误导受众。前几年一条”爬树偷窥女邻居洗澡被判强奸罪“的新闻,就是以这种标题党方式误读公众的。看到一条荒唐的新闻时,首先要想想,是不是某个关键环节被记者屏蔽和省略了。

新闻系学生第一份工作选择新媒体,也许就会累积这样的毛病。

作者|曹林
来源|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http://www.lanmeih.com/index.php/Home/Reporter/detail/id/3695.htm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