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0 草拟毕业论文的题目与大概的框架,目前的想法如下: 1、地市级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提升(/创新)路径探索——以襄阳市融媒体中心为例 想法:从内容、渠道、服务三个层面分析襄阳市融媒体中心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中所采用的手段以及推广性意义,层层递进。内容方面为底层核心策略,通过策划主题报道与品牌栏目来筑牢影响力根基。渠道方面为中层整体布局,借助新媒体平台来拓展影响力边界。服务方面为上层最终效果,通过持续优化社会服务来提升影响力深度。 2、智媒时代地市级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襄阳实践 3、新传播形式下地市级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策略探析——以襄阳市融媒体中心为例 想法:这两个题目的想法是一样的,着重从平台层面分析地市级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实践经验,首先分析人工智能时代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必要性,然后着重从一个代表性的平台分析其在系统性变革中取得的进展。最后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一些具体做法。 指导老师给的建议是采用第二个题目,因为第二个题目更精炼。 11.11 阅读论文并攥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一篇是朱鸿军和王涛的《系统论视角下主流媒体系统的构成与变革路径》,该文章从系统论的理论视角出发,研究主流媒体的系统构成以及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所面临的困境、变革的路径。遵循了矛盾的特殊性,重点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主流媒体的现状。非常值得学习与参考。 11.12 开组会,学习了学长学姐们的开题报告,了解到了人工智能时代新闻的真实性问题,并学习到了一些前沿的学术名词,比如“AI逆反”、“新闻互动环节大语言模型的技术逻辑与媒体伦理规范间的有效适配”等。 11.13 上午在报社值班,进行拉流直播。在老师的带领下结合时事热点做北方极光的新闻报道。联系到了两个采访对象并进行电话采访。第一次采访的心情激动又复杂,一方面非常荣幸自己可以代表报社进行采访,另一方面在采访的过程中担心自己不太专业而难以采到有用的信息。事后整理自己采访到的信息,并收集了一些受访者拍摄到的北方极光的照片。 11.14 攥写新闻稿,但这次的新闻稿件并没有发出来,总结了一下这次采访过程中的一些经验: 1、要多联系一些采访对象,这一次的采访过程中,虽然我在前期用官方平台给5个左右拍摄到极光的摄影爱好者发出了采访的请求,但最终愿意一直配合我的采访对象只有2位。下一次在采访的前期我会多多联系,争取到更多的采访对象。 2、在今后的锻炼中要多带着思考进行采访,老师建议我以后在采访的过程中用笔记下一些关键信息,梳理自己的思路。思考受访者的答案是否是我需要的。 3、在新闻稿中多加一些细节,尽量少用形容词。细节能够更有表现力,甚至能够挖掘出更多的信息。比如在这一次的采访中,受访者告诉我,他们在等待极光出现的时候,不少人还选择了在车上办公,因为第二天还要上班,我在稿件中并没有写上相关信息,但在后期和老师交谈的过程中,老师告诉我这些细节是非常好的,可以加在自己的稿件中。也可以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更进一步的追问。 4、时效性的问题,这一次的稿件没有发出来,最大的一个问题还是这篇新闻稿件对时效性的要求很高,但是我没有及时写好稿件,以至于最后没能发出来。 总的来说,这一次的采访体验还是非常不错的,希望能够在今后的采访与写作中更上一层楼。 11.15~11.16 持续攥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