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怎么写?就是用最简洁的语言,把新闻事实说清楚,不要拖泥带水。 近期,我和业界的朋友聊天,发现一些问题:有的通讯员习惯写“长”消息,说是为了让领导满意,因为领导认为只有“长”才能体现工作的重要和成果的丰硕;有的通讯员写消息喜欢煽情,说是为了新闻有人情味儿,于是不分场合地煽情;还有的通讯员为了追求发稿数量,同一件事换个标题后重复投稿…… 消息写长点可以,饱含深情也可以,只要有内容支撑就行。可是,在没有内容的情况下还要写长,严肃的场合非要煽情,“换汤不换药”地投稿,那就容易出问题了。 我们看几个案例: 案例1(负面内容大幅超过了成绩): A市松材线虫病疫情实现“双下降” 本报讯 (通讯员张叁) 2022年,A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林长制为抓手,压实松材线虫病防控责任,实现了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和病死树数量“双下降”。松材线虫病是松林的“头号杀手”。2022年,A市松材线虫病总成灾面积XX公顷,造成经济损失XX万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XX万元,间接经济损失XX万元。B县是松材线虫病灾害重灾区,成灾面积XX公顷,造成经济损失XX万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XX万元,间接经济损失XX万元。松材线虫病灾害经济损失在各县(区)都表现出间接经济损失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两者相比平均为4倍。为了有效防控松材线虫病疫情,A市扎实推进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行动、发挥林长制督查作用、开展常态化网格化日常监测、推进防控科技攻关,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防控模式,取得了显著的防控效果。2022年,A市松材线虫病疫情普查结果显示,全市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面积XX公顷,较上一年度减少XX公顷,同比下降15%;病死树XX万株,较上一年度减少XX万株,同比下降20%。 分析: 虽然说离开问题只谈成绩,既说不清楚,也说不透,但问题和成绩对半谈,显然冲淡了成绩。 这条消息全文仅400余字,但涉及松材线虫病危害的字数就超过了2/5。面对这样的消息,读者难免会有疑问,这是批评呢,还是表扬呢?看标题,这是表扬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做得好,成绩突出,疫情实现了“双下降”。可再看主体内容,造成的损失这么大,列举的数据这么详细,这似乎是批评防控工作没做好。 在新闻写作中,一定要区分主次,知道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该详写,什么该略写。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升阅读的舒适度。这条消息的主体部分如果只写扎实推进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行动、发挥林长制督查作用、开展常态化网格化日常监测、推进防控科技攻关等举措,或简要或详细地进一步阐述“双下降”的原因,就与标题所要表达的思想一致了。
案例2(新闻内容与新闻场景不匹配): 11月6日晚,郑州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郑州市中原区桐柏路街道平安街社区党总支书记刘红英书记发言,讲述自己错过了女儿18岁生日,缺席了女儿成人礼。讲到动情处,她开始哽咽…… 分析: 这条新闻发布后,网友的批评简直铺天盖地,多家媒体就此事发表评论文章,如《“煽情”未必能“共情”》《为民工作,就该悲喜相通、保持清醒》《“错过女儿成人礼”是不合时宜的卖苦》等。 这样的新闻之所以会出现批评的声音,主要是内容与新闻场景不匹配。我们暂且不讨论刘红英的发言是否得体,就记者采写、媒体报道来说,显然是没有进行有效甄别的,没有强化媒体的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新闻发布会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会议,尤其是涉及重大问题和突发性事件的新闻发布会,往往要求发布内容准确、全面、统一、客观,媒体的报道自然也要符合这些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温情的“家事”与严肃的“国事”显然不适合放在一起讲述。 类似这样的新闻还真不少,一些领导干部在讲话时不注意场合,记者在写作时也不注意“内外”有别,就认准了“这是领导说的”,所以,很容易造成“翻车”事故。
案例3(挑战编辑甚至媒体的容忍度): 消息1: 《A市助企纾困稳定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出台 本报讯 (通讯员张叁)12月15日,A市出台《A市助企纾困稳定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相关政策措施共20条,自2023年2月起执行,预计惠企资金10亿元。 消息2: A市出台助企纾困稳定经济增长20条 本报讯 (通讯员张叁)《A市助企纾困稳定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于12月15日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共20条,自2023年2月起执行,预计惠企资金10亿元。 消息3: 2023年A市助企纾困惠企资金达10亿元 本报讯 (通讯员张叁)12月15日,A市出台《A市助企纾困稳定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预计惠企资金10亿元。相关政策措施共20条,自2023年2月起执行。 分析: 为了追求发稿量,同一个作者,写同一件事,投给同一家媒体,不同的只是标题和句子顺序,这是挑战编辑甚至媒体容忍度的行为,这样的新闻作风值得深思。 新闻工作者,不要为了追求发稿量,而不断刷新写新闻的底线。在新闻写作中,一定要以内容为王,选择合适的体裁,创新表达的形式,让作品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新闻报道要改进文风,力求短、实、新。短,就是简短精炼、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观点鲜明、重点突出;实,就是要讲符合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讲有感而发的话,讲明白通俗的话;新,就是思想深刻、富有新意,要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普遍认可的道路、有目共睹的事实教育引导群众。 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要抓常、抓细、抓长。 (原标题:案例分析丨消息写作必须注意的几点!!!)
来源:NEWS全媒体采访与写作公众号 编辑:梅镕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