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短视频时代,新闻评论过时了吗?这几个新闻短视频评论值得推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3-12 21:39: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胡炜(新京报传媒研究院)

新闻评论,尤其是客观独到的深度评论,在新闻实践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舆论场主流声音和观点的集中体现。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受到多重冲击和挑战。尤其是短视频平台的崛起,让信息传播进入了“秒时代”,“三秒划走” 成为普遍的阅读习惯。新闻评论的深度思辨优势,在短视频营造的快节奏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在这种快速消费的模式下,受众还需要新闻评论吗?

1.新闻评论视频化探索
面对多重冲击和挑战,一些传统媒体开始尝试将新闻评论与短视频结合,改变呈现方式,探索视频化转型之路,以适应新的传播生态。央视新闻的《主播说联播》央视新闻推出的《主播说联播》栏目,由观众熟悉的新闻主播出镜,针对当天的热点新闻事件进行简短、犀利的评论。

   


主播们用轻松幽默的口语化表达,将严肃的新闻评论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对国际时事的评论中,主播通过巧妙的比喻和幽默的表述,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主播说联播》栏目不仅在央视自有平台播出,还同步在各社交平台发布,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其发布的视频经常成为热门话题,极大地提升了新闻评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这种短视频评论形式,让刻板的新闻“冒热气”,显著提升了传播效果。         
人民日报的《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在短视频平台开设的《人民日报评论》短视频栏目也颇具代表性,将原本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新闻评论转化为视频形式,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如动画、Vlog、现场采访等,增强内容的吸引力。截至2025年3月《人民日报评论》短视频栏目的抖音账号粉丝突破563万,获赞29.7万,在传播效果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人民日报评论》短视频栏目内容选题聚焦时政热点、社会焦点和民生关切,视频时长通常在3- 5分钟左右,在保持评论深度的同时,通过生动的画面、简洁的语言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吸引了大量受众。在全国两会期间,推出的“评论君聊两会”系列短视频,由人民日报评论员出镜,以口语化的方式讲述两会热点,增强了与观众的互动性。这种视频化的新闻评论,既保留了深度思辨的内核,又借助视频的传播优势,让更多的人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
极目新闻《极目锐评》栏目
极目新闻也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进行新闻评论的视频化探索,开创了《极目锐评》栏目,通过评论员出镜点评时事,观点表达更接地气、更符合受众习惯。



例如,在栏目试运行期间,《极目锐评》积极配合极目新闻关于“春运母亲”的报道,推出了视频评论《“春运母亲”刷屏:我们为她点赞,更为那份自强不息感动》。片中融合了记者探访时拍的图片,并以评论员出镜的形式展现出来,整个视频不到2分钟,阅读量高达80多万,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都得到了更好体现。另外,还有浙江卫视旗下的《新闻姐》、中国新闻周刊旗下的《周刊君说》等,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开始通过短视频形式传播热点新闻评论,展示了在短视频时代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2.视频化启示
传统文字新闻评论的优势在于深度思辨,但在短视频时代,这种深度、复杂的内容,需要以更通俗、具体可感的方式呈现。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新闻评论视频化不仅丰富了新闻内容的生产方式,还具有诸多优势。
适应传播生态变化
在短视频主导的传播生态中,用户的信息消费习惯发生了显著变化,更倾向于通过短视频获取信息。新闻视频评论通过画面、声音等多种元素的结合,打破了文字的枯燥感,能够将深度思辨与视觉呈现相结合,以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传递观点。观众在观看视频时,不仅能够被评论员精辟的语言所吸引,还能通过画面辅助理解,符合信息的接收习惯,可以更好地激发用户思考、引发共鸣。   
增强舆论引导力
新闻评论作为舆论引导的重要工具,其核心在于传递有价值的观点和态度。视频化形式尤其通过评论员出镜点评时事,能够通过画面、声音、文字等多种元素的结合,让复杂的内容表达更接地气,增强了内容表现力的同时,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提升了舆论引导的效果。
提升媒体竞争力
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新闻评论视频化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增强了媒体的竞争力。短视频的传播特点使得新闻评论能够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通过算法推荐、用户分享等方式迅速扩散,突破了传统媒体传播渠道的局限,可以更广泛地触达用户。而一些创新表达方式,吸引了更多年轻受众,也让新闻评论在年轻群体中重新焕发生机,提升了媒体的影响力。
3.多元路径
新闻评论视频化探索,未来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突破和发展。
智能化与互动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新闻评论视频化将更加智能化和互动化。例如,AI技术可以用于视频内容的生成、剪辑和推荐,提升制作效率。同时,互动化功能如弹幕、评论区互动等,能够增强用户参与感。
多模态融合   
未来,新闻评论视频化将更加注重多模态融合。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元素的结合,新闻评论能够以更丰富、更立体的方式呈现。这种多模态融合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还增强了评论的传播力。
品牌化与专业化
在激烈的竞争中,新闻评论视频化需要注重品牌化和专业化。通过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品牌栏目,媒体才能够吸引忠实用户群体。同时,专业化的内容生产能够提升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在短视频主导的传播生态下,新闻评论虽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并非走向过时。众多媒体积极的视频化探索以及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为传统新闻评论在短视频时代的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表明新闻评论完全可以在新的传播环境焕发新的活力,继续为公众提供全新视角和深度思考。


来源:首都青年记协时评研究室
编辑:张席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