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学界的爱因斯坦”:汤因比和他的世纪之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他洞察历史的金句,今天还被频频引用:
“文明都是亡于自杀,而非他杀。”“一个民族的所有苦难,都是这个民族的民众自己选择的结果。”“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其衰亡是从内部开始的,外部力量不过是其衰亡前的最后一击。”他亲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并两度参加巴黎和会,还以历史学家的身份登上过《时代》周刊的封面;他被誉为“世界通哲”“史学界的爱因斯坦”“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的影响力太大了,大到连“文明的敌人”希特勒,都授予他“帝国总理勋章”;他就是参透了人类文明奥秘,写下皇皇巨著《历史研究》的旷世奇才——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汤因比的一生,连电影都不敢那么拍——1889年4月14日,汤因比出生在英国伦敦一个历史学世家,父亲是一位热心的医生,母亲是一位历史学家;6岁时,汤因比就从母亲讲的睡前故事中,熟悉了英格兰历史;13岁开始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后来能用这两种文字写诗;18岁考进了亚当·斯密的母校牛津大学贝利奥学院;22岁便成为牛津大学研究员、导师......


如果说青年时的汤因比是一个“学霸”,那么壮年时的汤因比就是一个“学神”——史学界神迹。他用10年时间做准备,又用34年的时间创作,完成了12卷的皇皇巨著《历史研究》,该书颠覆了以往史学理论,总结出文明兴亡的规律。这部书前三卷一出版,汤因比就“一战封神”,迅速扬名世界。1936年,他受邀到纳粹德国一所大学发表演讲,期间,希特勒亲自与他会晤,并授予他“帝国总理勋章”。不过,希特勒这么做,并非出于对史学的尊重,而是因为汤因比能影响到英国高层。汤因比不仅当过教授、作过记者,还曾在英国外交部工作过5年,1925年起担任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主任,一直任职到1955年。在担任公职的30多年时间里,汤因比亲身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并两度在战后参加了“巴黎和会”。在晚年写的回思录中,汤因比用“离奇而闹心”来形容“巴黎和会”的经历。在他看来:和会上,唇枪舌剑的代表们令人沮丧,互不相让的强权政治游戏令人失望,最后达成一致的结果也是毫无价值、悲哀至极。在看透历史与现实后,汤因比非常悲观。不过,这种悲观也与他个人的悲惨遭遇有很大关联:1909年,他的父亲就因抑郁症住进了精神病院;1939年,他的母亲去世,同年,他的长子也自杀身亡;1942年,汤因比与第一任妻子罗萨琳德维持了29年的婚姻也开始走向破裂,4年后正式离婚。不过,汤因比毕竟是“世界通哲”,他虽然悲观,却并不绝望。他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奔波,他在世界学术研究中耕耘,他反对战争、反对国家至上主义,他捍卫和平、抨击种族歧视,他主张文明才是历史的单位,时刻关心着人类的命运。在汤因比看来,理解人类及其社会,决不能脱离真实环境,与苦坐书斋相比,“自己亲自看上一眼,往往能看到二手资料永远都无法传递的信息。”于是,在人生的最后几十年,借助受邀访问和讲学的机会,他与第二任妻子维罗妮卡一起走遍了世界六大洲,中东、日本、印度、中国…都留下了汤因比的足迹。1964年,75岁的汤因比在游遍世界之后开始撰写回思录,但他不是要追思自己辉煌的过去,而是要以凡人之躯求索人类的命运。他比谁都明白所有的文明都有终结,但他还是试图找到为人类文明“续命”的“药方”。他把自己毕生最具总结性的思考都写在了这本书里——《人类的明天会怎样:汤因比回思录》。汤因比在书中写道:“爱就是上帝”。他相信,爱是永恒之物,“除了爱、忠和真,一切事物都是虚空.....权力亦是虚空......但是真、忠和爱,把地下的地狱和天上的天堂分开。”作为一个基督徒,汤因比认为,爱并不是万能的,但只有“爱”能拯救人类文明。看过他作品的书友,因此亲切地称他是“爱的战士”。1975年10月22日,“爱的战士”汤因比永远离开了这个他曾深爱过的世界。但他留给这个世界的宝贵思想,却永远值得我们用心思索、回味、参考。
来源:先知书店
编辑:程正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