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杜锦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57期《龙新周刊》“阅兵进行时”作品汇总

[复制链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1 09:57:44 | 只看该作者
看国外:他们的阅兵怎么玩儿
文/黄静
据记载,早在公元前,古埃及、罗马、波斯等国已有类似阅兵活动。而我国的“阅兵”一词,据说最早出自拉丁文,意为:“我准备着”。
到了今天,阅兵已经是一项隆重的军事仪式,被各个国家重视,而阅兵的时间选定,通常都为国家的重大节日。向国家民众以及世界各国展现本国的武装力量建设成就,提升国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世界各国的阅兵形式、方式有很大区分,然而基本上可以分为苏氏阅兵、英式阅兵、法式阅兵和美式阅兵几种,这主要是国家体制的区分所造成的区别,但都有各自的特色亮点可见。
苏氏阅兵:浩浩荡荡彰显国家力量
苏氏阅兵一般指前苏联国家或华约组织的社会主义国家所采用的阅兵方式,其中以俄罗斯、中国、朝鲜、乌克兰等国家为主要代表,这种阅兵方式更重视整齐划一的分列式,展现国力和军队的强大。
阅兵仪式在俄罗斯已是历史悠久。18世纪末,彼得堡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大型的阅兵仪式。从19世纪开始,俄罗斯(前苏联)的阅兵大多在莫斯科红场举行,气势磅礴、场面甚是宏大。其间,1941年11月7日举行的红场阅兵式,更是成为了坚定苏联军民卫国决心、凝聚反法西斯力量的经典动员案例,也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此后,自1945年起,苏联将每年的5月9日定为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并在这一天在红场举行盛大的检阅游行活动。冷战期间,每一次红场阅兵都会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对于一个历经兴衰、起起伏伏的军事大国而言,国庆阅兵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2008年,普京在卸任俄罗斯总统前,下令恢复了在苏联解体后在阅兵中消失的机械化军队。同年,在5月9日举行的63周年阅兵仪式上,俄罗斯首次展示了苏联解体后从未曝光的军事力量。
在阅兵控苏联的阅兵仪式上,最先感受到的是整齐划一的正步。这种源于德国旧普鲁士陆军的操演步伐,最初被称之为“鹅步”,但最后却由苏联将其发扬光大。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朝鲜,同样采用的是苏氏阅兵方法,并且在走正步上也是越走越“高”。
朝鲜是一个阅兵非常频繁的国家,每年至少会有一次例行阅兵,而每逢建国逢五或逢十的年份,朝鲜就会举行大规模的阅兵仪式。朝鲜在阅兵时用的“步伐”更是阅兵上的一大亮点,尽管在外界的眼中,朝鲜人一直生活在水生火热中,但在阅兵仪式上,他们的步伐十分的活跃。最有特点的是,方队在行进中,只踢腿不摆臂,两手自然垂贴于裤线,整个大小腿都抬到几乎与地面平行的90度。不仅如此,人民军在前进时中心在两脚转换之间,几乎同时离地。这种近乎夸张的“大步走”行进姿态,在他们看来比较有气势,但也是相当有难度的。
朝鲜阅兵的最大特点则是规模宏大、组织严密整个阅兵过程热烈而有序,国民都保持着高涨的热情,领导人通常是在一片强烈而有力的欢呼中检阅海、陆、空三方军队的。阅兵通常为一个小时,之后便开始100万平壤各界群众的大游行,举国欢庆的气氛达到一个高潮,整个金日成广场成为一片红色的海洋。
美式阅兵:不走“大正步”却震人
相比社会主义国家对阅兵的热爱,在许多人眼中,美国是一个不怎么阅兵的国家。今年8月,新华社一战地摄影记者在微博上发文称:“有些国家:我们从不花自己的钱在自己家园阅兵,我们只在战场上阅兵;我们从不在自己家人面前耀武扬威,我们只在敌人土地上策马扬鞭;我们从不在自己首都检阅武器,我们只在实战中检测武器;我们从不要求战士的走姿,我们只强调战争中的隐形。‘”引发不少网友的热议,美国究竟有没有阅兵。
诚然一直以来,美国对于大规模的阅兵典礼长期存在争议,美国是一个新兴的国家,存在的时间不长,历史也相对较少,因此一部分的民众认为,阅兵只是“旧大陆君主们的陋俗”。因此美国在独立日和国家主要节日都不会举办盛大的阅兵式,顶多就是小范围的举行焰火游行一类的活动。
但是如若有重大事件,会有总统举行阅兵仪式。美国阅兵的巅峰时期是1991年,老布什在华盛顿特区举办的海湾战争“国家胜利”大阅兵让世界看到了什么才是先进的武器。此外,美国阅兵的场地还不局限于华盛顿,他们更是将阅兵场搬到了太平洋上,在太平洋上的军事演习,在不少人看来比阅兵更加能震慑世界,以及凝聚民心,增强民众的自豪感。而美国阅兵的目的,更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整肃军纪“。
美国阅兵的主要特点是将娱乐性、表演性和商业性这几种模式做到一个最好的综合,犹如一场热闹的武装大游行或者狂欢节。
美国阅兵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其财力的雄厚,2009年,奥巴马在自己第一次就职时,举办了一次约阅兵仪式,据美国智库计算,这次阅兵典礼的总花费高达1.2亿美元。其次表演性十足也是其一大特点,在阅兵队伍的最前列是军乐团领队,手中拿着一根长得有点夸张点指挥棒。后面的徒步方队也明显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士兵在受阅时只走行军步伐,不走正步。庆典仪式上,常常是漫天飞舞着彩带和闪亮的纸片,马戏团的大象表演也常穿插于其中,为庆典更添几分娱乐的色彩。
此外,美国最著名的阅兵就是西点军校的毕业典礼阅兵礼   ,每年当期毕业的学生组成检阅方队通过主席台接受检阅,这也成为美国阅兵的一大特点。
英法阅兵:传统且庄重
在英国这个君主立宪制国家,阅兵日定于女王的“官方诞辰日“,也就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实际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真正生日是1926年4月21日)。阅兵主要活动是由女王亲自检阅”军旗敬礼分列式“,没有先进的战车,也没有精良的战斗机,只有戴着熊皮帽的皇家卫兵。女王会乘坐马车与其丈夫一起检阅禁卫军,其他王室成员和一些政府高级官员也都会陪同观礼,更有无数的群众围满阅兵场两侧的大道,向女王欢呼致敬。
作为致敬,徒步方阵的最后一个列队总是老兵方阵。英国皇室总是不忘请那些曾为国家出生入死的老战士们,尽管他们已经踢不出正步了,却仍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英国阅兵的服装在当今也是别具一格,他们仍旧着古代的民族式样的军服,手持佩剑,胸配绥带,用传统的服饰、传统的装备来缅怀曾经的一切。
同样,在法国阅兵也是一项传统的仪式,具有浓厚的军事特色。每年7月14日,香榭丽舍大街总是能使人激动不已。法国大阅兵是每年国庆的重头戏,由“法兰西巡逻兵”飞行表演拉开序幕。各军种方队依次通过凯旋门,其中就有大家津津乐道的法国外籍军团和外国方队。
在阅兵仪式上,大街戒严,空军机群飞抵凯旋门上空,战机编队喷出红、白、蓝三色烟幕,与法国国旗交相辉映。在仪式上可以看到传统的步兵、骑兵和现代化的战机、坦克一同受阅,也有古老的骑兵和战刀,古今齐上阵。同样服装也是古今兼备,既有着中世纪骑士服装的,也有穿现代服装的,庄重且威严。
印度阅兵:开挂民族的庆典
印度的阅兵式一般在每年1月26日举行,作为一个开挂的民族,印度的阅兵仪式也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在印度的阅兵仪式上,对于现场的观众没有过多的限制和要求,政府会公开的对外出售阅兵式的门票,民众可买票入场。或许是因为观众花了钱,所以为了对得起观众,印度的阅兵更像是一场盛大的露天庆典。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聚集的国家,因此他们的阅兵也就更加的多元化,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承袭传统走正步的、有自由的行美国军礼的、有牵着骆驼的……极具其民族特色。此外,各种军种的步伐姿势各不相同,有的步伐轻巧一致、有的会夸张的挥臂抬腿、还有的仿佛是在对天高歌
印度阅兵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就非摩托车莫属了,而实际上摩托车特技实是印度国的一项文化习俗。有网友调侃到:“要是印度阅兵没有摩托叠罗汉,那就像炒菜时没有搁盐。”由此可见阿三哥们的摩托车是多么深入人心。在摩托车方阵中,他们的各类造型尤为的引人关注。单人单车品茶式、骑马射箭式、蜜蜂出巢式、十八罗汉扫街式等等,都为人所喜爱。其中最出名的摩托车特技队名为 “魔鬼突击队” ,通常都是最后亮相,为“庆典”划上圆满的句号。
除了摩托车,印度的阅兵式上还有各类的杂耍 和特技表演,从天而降的士兵们、骑着摩托车穿过火圈、民族的特色表演等一系列节目。在行进队伍中,甚至会有军官玩起杂耍,把手杖和军刀抛到空中,然后熟练的接住。这些在马戏团中可以见到的节目,在印度的阅兵式中,民众们也可以见到,所以即使花钱进场,也是值回票价的。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1 09:57:18 | 只看该作者
互联网全民时代

文/宋晓璐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在北京举行。9点刚过,北京的街头已经寂静无声,每一条街道都配有严格受训的安保人员,每个在场观众都在安静等候着阅兵仪式的到来。
    而此刻的微博、QQ空间,画面却呈现着另一种气氛。有关阅兵仪式的讨论以每秒成百成千的数量增长着,社交平台成为了红旗和V5表情的海洋,在阅兵仪式进行的几个小时内,一条与阅兵相关的热门微博被转发几万或几十万次。与此同时,提供现场直播的各大视频网站也一片欣欣向荣,打开阅兵直播的页面,来自全国各地的“观光团”弹幕随处可见。
    根据央视网统计,在9月3号当天全国共4.89亿观众收看了纪念大会电视直播,而多屏直播收视率达25.79%(注:多屏直播收视率是指平均每分钟通过电视机、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终端以直播形式收看节目的观众人数占全国四岁及以上观众人口总体的百分比)。
    我们在某处悄无声息地按动键盘,以每秒的速度刷新着网络上的最新动态时,已经不知不觉成为一场网络革命的参与者——玉树、雅安地震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微博亮起了无数表示哀悼的“红蜡烛”;“裙子是蓝是白”的问题让一票人炸开了锅,争吵甚至蔓延到现实中;当网上流行起“睡你麻痹起来嗨”的段子时,大街小巷仿佛都能听到“起来嗨!”的声音。
    很明显,互联网的全民时代已经到来。

“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在网上看了好几篇关于阅兵的文章之后,更加坚定了我留在北京的想法,我觉得怎么说都要看看咱们这七十周年的阅兵仪式该怎么搞”,崔绍文说道。按照规定,她需要在8月31号之前返校,因为阅兵仪式,她一直待到9月3号之后才回去。
    崔绍文,天津某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大三学生,今年暑假留在北京实习。微博年龄4年、微信年龄3年、QQ年龄12年,社交平台重度依存患者,自称“离开手机和WIFI就不能活”。
    “中国的军衔和军官资历,涨姿势!”、“权威发布: 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详细流程”、“齐步走,以国家的名义”……七十周年阅兵仪式尚未开始,网上就弥漫着一股阅兵知识科普热。崔绍文收藏了不少关于阅兵的“姿势贴”,平时无聊就拿出来看,一开始只为扫盲,后来渐渐转变成对阅兵仪式的期待。阅兵当天,她把自己观看现场的照片发到网上,被人点了近百次赞。“那种大家一起吐槽的感觉特别有意思”崔绍文说道。
    让崔绍文印象最深的是今年的春晚,她一边陪着父母看直播的春晚节目,一边用平板电脑刷新着网上关于春晚节目的吐槽,后来她与认识或不认识的网友们越讨论越起劲,干脆也加入了段子手的行列。
    和崔绍文一样的,正在山东一所大学读社会学的研一学生刘东建也痴迷于微博,他自诩业余愤青、预备级公知,社交平台是他批判社会的主要渠道。
    “聂树斌、药家鑫、马航失联、东方之星、天津爆炸……这些人和事我都印象很深”在刘东建的印象中,他关注过数不清的社会热点,他在常常发表观点中获得满足、需要和共鸣。
    “网络攫住了大部分人的关注点,任何事情被摆到网上就可以得到高度密集的社会关注”他举例,在天津爆炸后,一名叫做“我的心属于拜仁慕尼黑always”的网友在微博谎称自己的父亲在爆炸中丧生,用微博打赏功能诈捐近十万元。愤怒的网友人肉出这名广西籍女子的个人信息,并联系警方最终定了女子的罪。“就像商业概念里的‘蚁群效应’,单一个人的力量聚集起来是没法估量的,只要一件事被摆上网络,就逃不过全民参与。”
    早些年,在大家还在用人人网、刷百度贴吧的时候,他常常怂恿朋友跟他一起玩微博。“现在已经没必要了,基本我身边的人都在玩。”从2010年到2014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同比增长13.6个百分点,网民规模增长近两亿人。在这五年里,微博、微信的用户粘性和体验度不断增高,社交关系被量化成一串串号码或链接,没有拥有私人社交账号的人越来越少。
    中国电商委秘书长、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吴声在其新作《场景革命》的书背写上这样一段宣传语:“把搜索的阴影落在温柔的指尖,让心情风暴刮过田野热点。谁这时没有场景,就不必连接;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泛滥的情绪主义

    崔绍文还记得8月12日的那个晚上。
    那时她还在北京,洗完澡刚躺上床后,她的手机忽然震动起来,老家的爸妈打来电话问她有没有出事,她才知道就在几分钟前网上爆出天津塘沽发生了严重的爆炸事故。寒暄过后,她立刻打开微博搜索了塘沽爆炸事件的进展状况,“看了爆炸现场视频,眼泪就流下来了,那是我上大学的城市啊”。在爆炸事件变成全网热点后,寻人声、哀悼声、问责声、捐款声和流言声漫天纷飞,她不敢轻易转发任何消息。第二天她看电视,央视公布的消防员牺牲人数为17人。
    “17人!”,她回想起自己当时的第一反应,“那么大的爆炸,你说才死了17个消防员,打死我也不信。”
    不相信的人不止她一个。在人数公布后,网友们涌入了各大报纸、新媒体的微博评论区,“央视新闻”的评论区被不明真相的网友占领,他们要求央视公布事实。直到有人指出,所谓的“17人”只是确定身份的死者,而其他未确定身份的死者则被视作失联时,网友们的质疑声才慢慢平复下去。但此时,大量煽动性舆论言论早已借机甚嚣尘上。
    社交媒体的繁荣是人口红利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但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麻烦——每个人都愿意将社交媒体当作海德公园的演说角,可惜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完美的演说家。
    新浪政务新媒体学院讲师“墩墩智囊”表示,“情绪主义的泛滥让虚拟的互联网充满了导向性的不确定,很容易被人利用”,现代网友面临的困难之一便是难以控制的情绪,情绪让人们产生爱国主义,在灾难和阅兵仪式时的团结一致就是最好的例证;但面对流言和冲突,缺乏常识、充满感性的情绪却带领网络言论走向一条民粹主义或强盗主义的偏激道路。

“先M再看”全是废话

    前些日子,刘东建刚刚参加了一场线下交流会。他跟几个在网上想法、观点一致的同龄人在网上一拍即合,最后决定在离大家都比较近的威海见面。在这次的见面会上,他们讨论到了如今的互联网体环境。
    “太快了,昨天还在朋友圈传得火热的东西,说不定第二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刘东建认为,这跟网络上可接触到的新闻的广度有莫大的关系。“任何可以带来爆点的新闻都是短暂的,今天我们谴责、呼吁什么,转眼我们的注意力又会转移到新的热点新闻上。因为可以分散我们注意力的东西真是太多了,譬如,你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网上又会出现一个‘优衣库’”他讪笑道。
    2014年,由人民网研究院主编的《中国移动互联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在北京发布。报告分析道,未来的移动网络将像空气、水、食物一样成为生活之必需。人的感官被无限延伸,知识的获取变得轻而易举,创造性得到提升;分享成本降到极低,思想、知识、智慧的分享将促进人群和谐、社会进步。微博、微信成为了全民分享、全民传播以及全民发声的超级平台,碎片的信息随之而来。刘东建觉得,这样的一种趋势并不利于人们静下心去探讨一件事。
    国内评论员康斯坦丁曾著《移动互联网迎来碎片化时代》一文分析碎片化的信息为互联网社交传播带来的影响。他通过两个例子提出了两种观点:第一,碎片化时间的好处是,谁占用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谁就更易获得成功。传统的社交媒体每天不用花费太多精力,能够尽快的把信息传播给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时事政治信息,第二,信息碎片化的结果是,信息的总量在增加,但对我们有价值的信息却越来越少。
    此时,崔绍文也开始担心,自己沉迷于微博和朋友圈究竟是在维持自己与社会的联系,还是仅仅在做一项浪费时间的无意义的行为。她习惯在微博上收藏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却从不打开再看。当她想起来的时候,那些微博或链接早已过期。
    “以前转发微博总会带一句‘马下来看’或‘先M再看’,后来才发现全是废话,有些东西那时不看就再也没精力看了。”(作者注:M或马都是mark的意思,表示标记、留下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1 09:56:49 | 只看该作者
亮剑天安门:盘点中国历次大阅兵
记者/翁江林
9月3日,北京长安街天安门前人头攒同,红旗飘扬,由300余名抗战老兵、英烈子女、抗战支前模范组成的2个乘车方队,在武警礼宾摩托车护卫方队的护卫下,行进在受阅方队最前面,接受祖国和人民的致敬。与以往不同,这是大多数抗日老兵第一次参加阅兵式,也是第一次有外军方队参与受阅。
历史回溯,建国大阅兵
1949年,共和国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第一次大阅兵。在10月1日举行的开国大典上,刚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人民解放军第一次走上长安街,接受国家和人民的检阅。
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曾参加了1949年的开国大典,他在随笔《在自由的中国》中回忆道,“人民中国的军队配备着美国的武器,轰轰作响地从广场上走过。全世界难以相信,杜鲁门60亿美元的武器,从蒋介石那里落到了中国人民的手中。难怪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士兵们曾给国民党军队起了个绰号,叫做‘运输大队’。”
其实这段话恰恰说明了人民解放军的窘境。中国当时工业基础薄弱,又常年遭受战火,无法为军队提供制式装备。士兵们手中的枪五花八门,有三八大盖是日本造的,“斯登式”冲锋枪是英国货,装甲部队的领队车“功臣”号空中梯队只有9架美制P51战斗机和三架教练机。指挥所不得不要求它们在结束通场后绕弯飞回广场上空,紧跟在第三梯队的3架教练机之后再做一次通场,以营造声势。为防止国民党空军乘机偷袭广场,有4架战斗机携带了实弹,这创造了现代阅兵史上的一项特例。”
这些装备称为“万国牌”,亲历者谑称为“只有马是中国自产的”。
开国大典限于当时的国力,并没有像9.3胜利日阅兵那样,有着大量的国产先进装备亮相。但这支手持“万国牌”武器、走着保守齐步的军队,成为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象征;它的程序、内容和经验,为之后的14次国庆阅兵建立了标准。长达150分钟的阅兵式,也创造了新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纪录。解放军也在此次阅兵式后建立起海陆空三军雏形,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十年新风貌
作为新中国第一次“逢十大阅”的阅兵式,1959年国庆阅兵最主要的意义是展示共和国成立10周年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成果
重工业的发展水平,在此次阅兵中得到很好的展示。与十年前的开国大典阅兵式相比,10周年阅兵式上的解放军装备有着脱胎换骨的变化。手上的“万国牌”装备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国产制式装备。受阅士兵们手中的“三八大盖”、“汉阳造”换成了国产“53”式步枪。身着“55”式军服,踏着统一制定的整齐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
随着“五年”计划的实施和苏联的援助,中国工业制造水平获得极大提升,具备了为军队提供国产重型装备的能力。开国大典上装甲方队领队车“功臣”号是日军的废弃坦克,而十周年阅兵式上,装甲部队的主力则是国产新锐主战坦克“59”式,它的诞生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坦克的历史,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坦克部队的装备向国产化迈出了主要的第一步。而空中梯队也由十年前的十七架扩充到现今155架。当年的美制P—51螺旋桨战斗机也换装成了国产歼5喷气式战斗机。庞大而整齐的机群,让当年战机不够用的窘境一去不复返。
十周年国庆阅兵既是解放军十年来军事建设成果的展示,也是国家国立发展的写照。当年的“万国牌”已一去不复返。英国《每日邮报》记者当年10月2日报道说:“高炉、导弹、建筑物的模型……对一个10年前的技术只能生产鸟笼子的国家来说,最新展示几乎是一次不可置信的对照。” 但自1959年国庆大阅兵后,由于国庆典礼制度的改革和政治动荡,国庆阅兵式中断了24年之久。
    多年沉寂,再现锋芒
在十年文革动荡中,军队的各项工作都遭到击大的冲击。十几年间,解放军的发展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远落后于西方先进军事强国的发展步伐。在动荡结束,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主席提出了军队改革的机划。
为重振军队风采,35周年国庆阅兵逢时而生。
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阅兵,变革的细节遍布在阅兵式中,受阅部队在这一天全部换上了新式军装;而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高级将领们身上,穿的还是旧式的确良军服。这个细节似乎在向人们无声地透露:我们的军队和当时的整个国家一样,正处于变革的交替时期。
沉寂25年之久的第一次阅兵,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成为阅兵中的重中之重。当牵引车拖着庞大的战略导弹出现在天安门广场时,将全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战略导弹部队的首次公开亮相标志着中国开始初步具备洲际核打击能力。西德《世界报》在当年的10月2日发表评论说,“如果说北京自25年来第一次通过军事检阅显示威慑力和实力,这种纯中国制造的新型洲际导弹虽然还不能形成同超级大国的核平衡,但这强调了北京打破雅尔塔两极世界的要求。”
在导弹部队行进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意外”。在反舰导弹方队通过观礼台时,台上的外宾惊呼:“天哪,是中国飞鱼。”而让外宾感到惊奇的原因,与1982年的一场战争有关。在1982年爆发的英阿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空军的“超军旗”战机用法制“飞鱼”导弹击沉被英国皇家海军称之为“皇家的骄傲”的现代化驱逐舰“谢菲尔德号”和大型运输船“大西洋运输者号”。一举改变现代海战的作战方式。”因而外宾对解放军也装备了与“飞鱼”类似的划时代海战武器感到惊奇。
25年的沉寂时期后,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解放军开始重新走上发展的正轨。走出国门,与西方强国的军事交流增多。就像1979年后的中国,重新开启了与世界交流的大门。
新世纪,新风采
2009年10月1日,在休整一新的长安街阅兵路上,共和国举行了新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大阅兵。正值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改革开放新风貌的展示,成为此次阅兵式的主题。
新时代年轻人的风貌,在这次阅兵式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80后”、“90后”是人们对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年轻人的总称。
在这次阅兵式中,“80后”、“90后”担当起了阅兵重任,在09年国庆阅兵式的徒步方队中,接受检阅的队员大都是由“80后”、“90后”的年轻军人构成。他们身着05式军装,踏着整齐稳重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向世界展现了新时代新军人的风采。
在装备展示中,处处体现着信息化作战思想。百分之八十的国产新装备首次亮相,一改机械化作战时代飞机大炮为主角的方式,高新技术武器成为了主角。在空中梯队中,领队机不再是威风凛凛的轰炸机,改为了国产新式战略预警机空警—2000.。作为现代空战的指挥核心,被美军称为“空中力量倍增器”。战略预警机的服役,标志着中国空军开始摆脱地面指挥的僵化作战体系。新式的电子战系统、后勤系统、新型巡航导弹也从幕后走向世人的视野之中。装备的展示,也显露了解放军信息化时代体系化作战的思想和对西方先进军队的追赶。
作为古都北京的地标,天安门在66年的时光里,见证了共和国15次大阅兵。在这里,它见证了解放军从弱到强,从稚嫩到成熟。也见证了这个国家的建立、动荡、和繁荣。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