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2588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0级新闻专业学生第一次舆论学作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22:25: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结合所学的知识,依据近期热点事件,围绕谣言与舆论的关系,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小论文。
截止时间:两周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张婷 该用户已被删除
沙发
发表于 2012-4-26 21:46:1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郑亚琳 该用户已被删除
板凳
发表于 2012-4-27 22:07:2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地板
发表于 2012-4-27 23:05: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雪 于 2012-4-27 23:06 编辑

让舆论成为意见导向   勿让谣言蒙蔽双眼
新闻1001班 白雪 20104766


摘要: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互联网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网络使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的同时也使得谣言得以扩散。陈力丹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谣言是舆论的畸变形态”,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得出,谣言是从属于舆论的,但却是变质的真相。把控好舆论的尺度,减少谣言的传播,是构建良好舆论环境的关键,同时也是作为传播者和网民应该遵守的规则。

关键词:谣言 舆论 网络 微博


说到谣言与舆论,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的是两者的定义。谣言是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而舆论则是指在一定社会范围内,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知觉和集合意识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可见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谣言是一种不确定的信息的传播,而舆论则是一种多数意见的表达。


那谣言是怎么产生的呢?在我看来首先传播者发布信息的心态是很重要的,一个负责任的传播者在发布一条信息的时候会用心的去核实其准确性,而不是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滥发消息。这是基于传播者而言,那为什么谣言易于被受众接受呢?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就受众而言,普通的大众在面对大环境下发生的事情时内心都会存有一种不安和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所以才会出现非典时期板蓝根卖脱销,和日本地震时盐荒的局面,其实出现这些情况都是广为传播的谣言带来的结果,虽然有关部门站出来辟谣,说明情况,但大众依旧我行我素,这也说明了政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丧失了自己的公信力,即使站出来辟谣也显得有些苍白无力。还有便是网络上谣言的广泛传播,左右着人们的思考,微博的出现为网名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和互动的平台,而谣言恰好也在这个便利的平台上滋生。在虚拟的网络中,有的信息是蓄意炒作的,网民们不是每一个都具有在判断信息准确与否的能力,一转一发之间,便构成了谣言的传播。再有就是网络水军,这个特殊的团体有时候在传播谣言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舒淇退出微博就是一个被质疑的网络水军操纵的结果,网络水军使整个网络的舆论环境显得混乱和浑浊。虽然微薄成立了专门的微博辟谣小组,但面对网络这个大环境中不断出现的谣言,其辟谣的力度还是十分有限的。


再来说说舆论,它是公众意见的表达,舆论不同于谣言,它有自己积极和有利的方面。舆论是集合意识,它的出现可以反应现实世界的真实状态,社会舆论会反映社会问题,让政府通过舆论明白老百姓们担忧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问题在哪里,从而达到一种沟通的效果,让两者之间拥有互通这个过程。正因为舆论是一定社会范围内集体意愿的表达,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监督作用,让政府部门在公众的舆论监督中更加谨慎自己的抉择,更好的履行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舆论也有其不合理的一方面,虽然其定义中有消除个人意见差异的表述,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意见都存有主观偏见,所以意见大差异不可能被消除,这样就不能排除一些极端的舆论对社会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在我看来舆论有其两面性,总体说来还是益大于弊的,但谣言则是一种对社会的危害,蛊惑人心的语言在深入其思维意识时,必然会对社会有不利的影响。


怎么样才能使社会中流传的谣言停止呢?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受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应该拥有自己的判断力,明确其信息的真伪,面对一条信息时应该考虑这条信息是值得我们去继续传播,还是就此停止其转发。特别是网络信息中谣言的泛滥,更是考验着受众对信息筛选和判断的能力。再有就是辟谣工作力度的加大,特别是对于现在网络中信息传播非常迅速的微博,一条140字内的微博若是一条煽动力和影响力极强的谣言,那么在广泛的转发中其影响力便会与日俱增。删除谣言还不够,有了教训才懂得怎么走才是正确的到了,所以网络中相关法律的制定是很重要的,依法整顿网络环境,用法律手段来制裁那些传播谣言的人,以到达构建网络舆论良好环境的目的。而政府在这方面关键是要做到信息公开,所谓谣言止于真相,谣言止于信息公开,政府部门应该及时让公众明确其方针和决策,而不是把应该公开的信息隐藏起来,让公众在一片茫然之中做一些盲目的事情。在我看来以上这几点对于遏止谣言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


谣言与舆论,其拥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的同时,又具有极大的区别。谣言的传播会蛊惑人心,甚至会造成一些无法挽回的后果,舆论则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在很多时候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具备判断信息真实与否的能力,同时在发布一条信息的时候带上自己的责任心。谣言虽然经不住时间的考量,会随着事情的逐步发展而不攻自破,但它在前期产生的有害影响是无法弥补的。造谣者要的是人们纷纷议论和再次传播谣言的效果,而不是对信息负责,对受众负责,他们也许更善于把握舆论的规律,通过传播谣言来蒙蔽大众的双眼。

因此,作为社会的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言语负责,自由的表达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才得以成立的,而不是张口乱发表自己的观点。舆论作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意见表达,应该在社会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而不是被谣言抢占先机。谣言与舆论有时仅是一念之间的把握,让我们都做一个智者,让谣言止于我们。

参考文献: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
周予婷 该用户已被删除
5#
发表于 2012-4-28 09:26:5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周翼 该用户已被删除
6#
发表于 2012-4-30 10:08:0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