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殷玉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5级肖艺涵新闻日志专区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15-12-18 09:06:18 | 只看该作者
                                        《袁氏当国》读后感
   《袁氏当国》这本书的作者作者唐德刚先生凭借其一贯的学者气节,不依风附草,不人云亦云,坚持论从史出,坚持言必有据,这本书真实展现了新文化运动后,建立中华民国时的一系列历史史实。

    讲述了袁世凯如何在晚清政府和国民革命军政府之间养敌自重以觊觎总统宝座,宋教仁刺杀案的历史谜团到底暗示了什么真实背景,孙中山的个性对他改造国民党以谋求革命有何影响,袁氏当国时期的内政外交如何复杂多变,筹安会“六君子”与袁氏政府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不该遗忘的古德诺教授的政治理念是什么?等等问题。
   记载了从武昌起义到袁世凯病死的几年中,中国从一个帝制时代,到“民治时代”的纷乱无比的景象。在我们所受的历史教育中,这段时间除了孙中山先生的所作所为外,其他的是最混乱、最黑暗的,而对窃国大盗袁世凯,我们更是咬牙切齿,但《袁氏当国》就力图改变这个形象,为读者展现一个不同的视角。

   以唐先生的话作结,“在目前颇为风云一时的政治家,或不能及身而见之。但诸公应知其存在,为子孙万代的福祉,因势而利导之,才是正途。就是要由威权政府引导民众树立公民意识,并培育法治环境,建立一个法治的国家。





52#
发表于 2015-12-18 09:06:57 | 只看该作者
                     《最好不相见》读后感
    在教研室借书的时候,一看封皮这本书就深深的吸引了我,蔚蓝的盐湖,白白的云朵,封皮在一层朦胧中若隐若现,封皮几个大字格外显眼“仓央嘉措”。其实《最好不相见》是冯小刚导演的巨作《非诚勿扰2》的片尾曲,这本书也就成了冯小刚团队的力荐作品。
   世达赖仓央嘉措,对于任何一位喜爱诗歌向往西藏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他传奇的一生和谜一样的身世,以及流芳百世的诗歌,永远为世人铭记。作为达赖喇嘛,他的身世带有无限传奇色彩,他的诗歌更是写尽了世人最向往的最纯的情感。这本书就是对仓央嘉措本人一生的描写。可以说是一篇传记小说。
    这本书的独妙之处在于这本书的文笔优美,处处可以见到只有经典的大作家们才会有的手笔,细节是小说的灵魂,对于这样的传记小说来说,细节处理到位,并且想象合理,是很重要的。这本书特别出彩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独到的心理描写,那些对仓央嘉措内心的痛彻肺腑的挖掘,让人读了心惊、心疼。另一个出彩的地方是里面的诗。作者不仅以诗人之才把仓央嘉措情歌做了新的翻译和解读,还根据情节需要,把这些诗放到仓央嘉措的诗歌里面,几乎可以乱真。在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年轻的仓央嘉措爱上了美丽的少女孟扎拉姆的时候,每一首情诗应时应景的出现在书中,就如同给拉姆写的一般,过渡自然,轻松。这些给书中增添了更多的清新之气,书中的党派斗争,好像也没有那么的可怕了。
   他的那些缠绵的情诗可以说是他的情丝,感情真挚,在里面我们可以看出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活佛,仓央嘉措虽然含恨而终,但是他永远活在藏民,活在我们的心中。 
53#
发表于 2015-12-20 18:47:26 | 只看该作者
     《公开的秘密》读后感
    这本书是艾丽丝·门罗首部荣耀国际文坛的代表作, )这套丛书还有 《艾丽丝·门罗作品》,《好女人的爱情》,《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快乐影子之舞》,《幸福过了头》 等。
   众所周知,爱丽丝·门罗,加拿大女作家,2013年10月10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31年7月10日生于安大略省温格姆镇,少女时代即开始写小说,其代表作有《好荫凉之舞》、《爱的进程》、她的小说写的也都是小镇中上演的平民中的爱情、家庭日常生活,而涉及的却都是和生老病死相关的严肃主题。很多人把她和写美国南方生活的福克纳和奥康纳相比,而美国犹太作家辛西娅·奥齐克甚至将门罗称为“当代契诃夫”,而在很多欧美媒体的评论中,都毫不吝啬地给了她“当代最伟大小说家”的称号。
   她所写的故事是纯粹的女性世界。她用文字让我们见识到,平凡女性的生命内部是如此丰富。所以,是不是可以说,每一个看似平常的女性背后,恐怕大多有一个甚或数个秘密。即使我们不曾了解到这些秘密的细节,但这一事实毫无疑问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我认为,这就是门罗在《公开的秘密》中想要表达的全部。
   这本书翻译为中文是有些晦涩难懂,里面的各种名字,事件的发生都有些奇奇怪怪的。但是这本书所要表达的主旨,对女性世界的描写,还是有营养的。









54#
发表于 2015-12-20 19:05:44 | 只看该作者
                                              四级感想

      四级考试说不快但是也很快的来到我们的身边,记得前天的我还在为了四级焦头烂额,不停的记单词,但是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可是想到昨天自己步入了四级的考场,这个感觉就像高考一样,毕竟这是大学以来的第一次“大型”考试。

     记得在考场上,第一次看到四级的全套试卷(原来都是做的买的套题),自己感觉还是很陌生的,对于先写作文再写其他的题,感觉好别扭啊,而且听力这个东东的存在,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写到自己原来写过的选择,阅读的时候,自己才感觉到一些安心。

    考试完,走出考场自己对于这套试卷说实话并没有什么感觉,没有感觉他很难,也没有感觉简单。只是就那样平淡的写完了。但是一看手机,好多人在吐槽啊!都说四级怎么怎么样的难。

   其实对于四级吧,说是还有好多次的机会去考,但是现在大学里英语课一周也就两节,我们学习英语的强度慢慢减弱,我们大一对高中的英语还有那么些印象,我们还是越早越过的好。

   不知道自己的成绩怎么样,但是只要全力以赴就没有什么好惋惜的。




55#
发表于 2015-12-20 19:17:11 | 只看该作者
                                        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
             今天在看新闻的时候,无意间看到“苹果手机降价到1880”自己只是好奇心的驱使,就点进去看了看。里面很多的款式各种,点了一下立即抢购,马上就跳出了一个要填的对话框,就填了下自己的手机号和地址。
其实这些都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谁知中午的时候竟然打来了电话,就说要确认订单。如果真的是货到付款的话可能也可以相信,但是    她在电话里说,因为我填的地址是学校,我是学生,要交50元的定金,然后可以享受7,5折的优惠。其实如果是真的话,50元也不多,但是自己想了想这么便宜,谁会去做不赚钱的买卖?就问能不能改地址,她说可以。但是对于这样的事情,当时的想法就是即使是真的也不想去弄了,如果真的是骗局的话,一个人骗五十,一个人骗五十,这样的话也会积累了很多了。
      晚上跟爸爸妈妈说了这件事,爸爸妈妈也说不可信。幸亏当时自己一转念,选择不相信,我想骗子就是利用大家这样的心理。对于这种事情,我只想说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情。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
56#
发表于 2015-12-21 21:57:14 | 只看该作者
                                   忙碌的一天 心累的编辑

   编辑一个听起来还挺高大上的一个名字,写在电视,电影,或某个节目的片尾上,看起来还挺威风的,而且编辑可以说是整个的核心,没有编辑,拍好的的东西也是无用。

  其实当时进这个部门的时候,没想太多,就阴差阳错的进了编辑部,为了自己的上进心,就努力的学习编辑的工作,单纯的只是不想被淘汰。就这样成了综艺部编辑组的一员。

  其实对于编辑这份工作,是有着千辛万苦的。每次自己做完一次节目,都感觉自己过的人不人鬼不鬼的,熬夜到2,3点是常有的事,每天都抱着电脑,在无趣的打字幕,有些时候做出来不是别人想要的效果,自己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还要面对各种素材没有,音效没有的窘境。其实最让人难过的是,每次花了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做的节目,别人的一句,不如我们怎么怎么做吧,就要一切从头再来。

  今天也是从上完健美操,大概11点左右自己连饭都没吃,赶紧回寝室想早点做,因为自己还有其他的事情,不可能一直围着这个事情做啊。下午辛苦做到5点多,好不容易做完了,但是却被告诉不如换个模式吧,这个视频怎么有问题。。。。。(视频的问题本是拍摄的)一系列问题都来了,但一切都是马后炮,什么都干完了,现在却才说。还要重新做一次,自己的心里说实话还是不开心的,自己感觉浪费了时间精力,自己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要去做,就这样把时间浪费在这里,感觉自己真的好失败啊。

  对于编辑这份工作,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再坚持下去?
57#
发表于 2015-12-23 20:35:51 | 只看该作者
                         记一次普通话考试
     其实这次的考试,感觉来的好快呀。记得上周自己还在四级考试前普通话培训,这周还没什么感觉,但是考试就这样的来了。在考试前一天自己才开始做准备,为了这次的考试,自己还舍弃了外国新闻史课,去找张译老师请了假。
    今天的考试,回想起来,感觉好快啊。早上早早的去早读队,先是看着发的资料读一读,然后就在苦恼试题的最后一题,谈谈话题。这个真的是我最担心的,因为有些话题是在不太好说,而且要不间断的说3分钟,真怕自己脑子卡壳了,什么都说不出来,就更不用说再说3分钟了。
   今天的考试,先是去一个小小的教室观看视频,了解操作的流程,然后老师带领着我们排队到另一个教室,其实自己心里还是念叨着那个最后一题的问题,不过自己感觉最好说的是那个我的愿望。
来到教室,才了解到是随便坐的,每个桌子上都摆有一份试题,自己走在前面定睛一看,第一排的旁边那个就是我想要的那个话题,自己真的是幸运,想什么来什么。
   自己先试读了一下,感觉还不错,就赶快去了考试的教室前去考试。
   其实考试考得不全是自己的知识储备,而且更是我们的心态,还有那么一点的小幸运。


58#
发表于 2015-12-23 20:56:59 | 只看该作者
、                                      《看见》读书笔记
    对于这本书之前没有太大欲望想要看,但是室友们也在看,刘老师也推荐过,那天在图书馆刚好看到,自己也想去试着看一看。其实对于柴静之前好像没有太大的印象,她主持的节目自己也没有看过多少,最初的时候了解的也是她的《穹顶之下》。
    正像她自己说的那样,她没有刻意性的选择标志性事件,只选择了在工作当中遇到的一些人,一些事情,仅此而已。正是因为这样,我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记者,这位主持人,因为她的一份简单。坦白说,柴静看见这本书的开头部分并没有吸引到我,她的一些陈述让我感到别扭,也曾经闪过一丝放弃阅读的念头,不过庆幸的是我读完了,感受颇丰。柴静的主要工作是采访,这就要求她必须去接触一些具体的人物,具体而细微的事情,那些事情或琐碎,或热门,或悲痛。柴静的每一次采访,每一个报道,即使她是简单记录,字里行间我依旧能够感受到她天生对细微事物有着的深刻体会,她把人看透,把事情看透。这时候,心理想:如果一个人把生活中的种种细节都体味的如此之深,那她的生活岂不是很累,很矫情?自己也曾经想,如果没心没肺地过每一天,开开心心,那活着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通过这本书还让我了解到了,作为一名记者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虽然柴静在一些地方写到过记者的无奈,辛苦,纠结,还有艰难找到定位等等,但是这本书给了我一些更加清楚的指导还有心灵的感悟。








59#
发表于 2015-12-24 22:34:18 | 只看该作者
                           平安夜
    今天是12月24号,圣诞节的前夜,christmis eve。其实这个节日本来对于中国人来说本来没有太大的内涵,但是由于苹果的读音ping与平安类似,现在平安夜在中国已经成了一个非常流行的节日,上至老人下至儿童都知道今天要吃苹果。要吃苹果图一个一年的好彩头。多一份平安与祝福。
   其实在高中的时候最难忘的就是平安夜和圣诞节这两天,小店路边到处都是摆卖苹果的,包装也都各具特色,有的用彩纸包裹,有的装入精美的盒子里,有的别出心裁,做成一束鲜花的形状,其实里面是个苹果。这天一到,特别是晚上,走道里挤满了人来人往的同学,每个人手里都拿很多,到各个班里去送给朋友们。这样下来,我也每次都收获了好多,但是拿回家里却也没怎么动。
   我觉得这样的节日不该这样功利或者成为潮流的度过,这样不仅抬高了苹果的价格,而且也让送苹果成为了一种不是心意的“心意”,是礼物的礼物。






60#
发表于 2015-12-26 22:14:56 | 只看该作者
《           变身》读后感
          即使我变得不再是我,
            我依然会深深爱你,
            直到永远,
            至死不渝。
                          ------------阿纯     引自 东野圭吾的小说《变身》 的首页
       封面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即使我变得不再是我,我依然会深深爱着你,直到永远。至死不渝。“最凄惨的爱情,最心碎的杀戮”种种的字眼都深深的吸引着我。正如作者一直以来的写作风格一样,像生活一样的平铺直叙,语言文字上没有太多的跌宕起伏,情节却在平淡中让人陷入一种对于主人公命运的纠结。故事中没有海誓山盟的爱情的誓言,却用事件的力量彰显着爱的深刻。、
         《变身》讲得是一个24岁的青年成濑纯一,他是一个胆小的人,在别人的眼中是个懦弱无能的平凡人。在一次去地产中介看房的时候,一个粗暴的男人闯了进来,手上拿着枪。为了救一个正在爬向窗边的小女孩,他不幸脑袋中弹。当他醒来时已经是在医院,这里不能说是医院,确切的说是某大学的研究所。他在这里做了各项测试并慢慢的恢复意识。当他重新回归社会回到工作回到生活时,他发现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他变得对世俗深恶痛绝,他憎恨那些懒惰无能的人,他鄙视那些白白浪费时间的人渣........他的行为渐渐变得不像自己,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他决定去调查给自己捐献脑细胞的人。通过许多调查和心灵的感受,他发现原来给自己捐赠脑细胞的人居然就是那天在地产中介那给了他一枪的男人。他脑中那个男人的灵魂正在侵蚀着他,他变得不爱画画,反而热爱钢琴;他变得不爱他的女友,反而爱上了成熟的女人,和那杀手的妹妹;他变得不在胆小,他忍心的杀掉了邻居家吵闹的小狗,并割下它的头颅,当他发现他爱上的直子(医院派的内奸)背叛他时,他狠心的掐死了她,并用钝了的锯子将她割成一块块进行抛尸......他不为自己的残忍觉得可怕,反而觉得刺激和轻松。他的女友,一个叫惠子的人,一直不放弃他,她竭力的挽住他的一切,她相信她的纯一还会回来,她爱他。成濑纯一的脑袋已经深深的被那杀人犯控制住了,但在他想杀死惠子的那一刻,他的脑袋痛的不行,他停住了手,灵魂深处的成濑纯一回来了,因为他也深深的爱着她,即使他已经变得不再是自己了。为了结束这一段痛苦的实验,最后,他左手举起枪,射向自己的右脑袋。他在他的无意识世界里仿佛找回了自我,那一刻,他微笑了。(大概情节,中间许多细小的故事难以一一叙述)
         虽然是一本推理小说,但是故事所体现出来的的到底是哲学问题,还是心理学问题呢?在故事中,似乎总能找到我们自己生活中的影子。当然,结尾正如东野作品的一贯风格一样,没有皆大欢喜,只有悲剧而终。对抗的结果,是主人公决心要终结侵入自己大脑的另一个人格意识。来捍卫自己,捍卫爱。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