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殷玉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5级段茜新闻日志专区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6-1-2 20:01:44 | 只看该作者
国足战平香港,擦边世界杯
文/段茜
2015年11月12日,中国男足以12比0在世预赛中战胜不丹,让国人对国足重新抱起了希望。然而,在5天后的晚上,在旺角球场上,所有的希望全都化为幻影。0-0的逼平,使国足进入俄罗斯世界杯的角逐只成为理论上的可能。球迷的心灰,报纸的留白,网友的唏嘘……国足到底该何去何从?
国足12比0胜不丹
11月12日在长沙的一场比赛,12比0的战绩,让众多球迷重拾对国足的信心。此赛一胜,立即引来了多方关注。球员、主帅、媒体和球迷各个都信心大振,甚至还有网友将本场比赛的精彩进球做了一个专门的视频锦集。比赛结束后,媒体立即发布消息庆祝本次球赛的胜利。京华时报更是在凌晨1点多发消息称:“本场系国足近15年最大比分胜利,并且刷新了世预赛最大比分赢球记录。”微博名为“疯lin火三”的网友评论道:“虽然骂你千百遍,只要你是国足一天,都会支持你一天,因为你是国足!”
主帅佩兰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中表示,在雨天比赛是很困难的,然而国足队员们还是很快取得了进球,美中不足之处是本还可以取得更多的进球。谈到张稀哲和黄博文的表现时,他说两人为球队注入了活力,带来了良性竞争。比赛完后,球员们下场时各个都轻松愉快,黄博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甚至还谈到了赛前与张艺兴的闲聊与问候。
其实,国足VS不丹的胜利是预料之中的。不丹是本组小组赛中实力最弱的一队:5连败,进3球丢33球,垫底的命运似乎已经是确定了的。当国足一次次的进球时,摄像机给不丹队教练的面部表情了一个特写。这个特写就像是对失败者的嘲讽,尽显了胜利者的欢呼。在比赛开始前就有评论说道,赢不丹问题不大,问题是赢多少。也有一些网友表示本次比赛胜利并不值得欢呼,因为不丹是业余球队,并且国足队员在与不丹比赛时还发生了一点小冲突,有胜之不武的意味。尽管本次赢球是预料之中的,然而,差距如此之大的比分着实让人心振奋。
济南时报称:“国足VS不丹:国足今炼‘丹’意在不‘港囧’”。战胜不丹后,人们不自觉地将关注点转移到5天后与香港队在旺角的比赛上,这次的胜利,让人们对5天后对决更是充满了期待。
失落的黑夜
今年4月,在亚洲区40强赛的抽签结果揭晓后,国足一致看好抽到“上上签”,钱江晚报更是称“死亡之组已成为历史”然而,这一切都凝滞于11月17日的黑夜。
客场再次以0:0被香港逼平,国足出线仅存理论可能。
“原来等国足的版面,现在没心情做”、“上上签?本版编辑惨遭打脸”“恭喜国足能提前备战2022了”……国足输了,报纸嗨了。这是继2008年6月国足战败伊拉克后,多家媒体的报纸再次因为国足而留白。仅仅5天时间,各界的态度在旺角一夜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先是失望,紧接而来的就是愤怒与指责。足协官网被愤怒的黑客球迷攻击,留下一封《寒心的中国球迷》,表达了他的愤怒与失望。很快,愤怒球迷的这封留书就被官方处理。然而,尽管这样,还是挡不住国人对国足的愤怒与失望。
愤怒也要找宣泄点,除了四次中框和进球误判外,主帅法国人佩兰和足协主席蔡振华就成了网友和球迷口水的交锋点。因此,《寒心的中国球迷》一文中的“佩兰下课!!!蔡振华下课!!!”立即得到了许多球迷与媒体的反响。佩兰、蔡振华和足协纷纷遭到了口诛笔伐。蔡振华儿子的微博就遭到了球迷疯狂的炮轰。佩兰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这样回应愤怒的中国记者:“我一直在教导我的队员,不到最后时刻不能放弃,我也这样要求自己,绝不辞职。”
似乎国足每遭一次惨败就会开启新一轮的换帅,从卡马乔到傅博、再到如今的佩兰,有人惊呼佩兰也将面临新一轮的换帅。不满佩兰的球迷和网友认为他指挥布阵不当:佩兰将吴磊、于大宝和吴曦习惯踢的路数全部搞混,认为他左中右甚至完全没分清。甚至有人翻出了外媒曾经对佩兰的报道,称他为“一个过不了冬天的男人”。还有网友认为佩兰是通过私人关系才获得本职务的,对此,官方立即给出了回应,据《北京日报》报道:“关于国家队总结及主教练佩兰执教后续工作,足协将认真反思,系统总结失利的经验教训,近期将组织技术委员会、教练委员会在严格程序下对其执教进行综合评估。足协也表示,国足在选帅过程中不存在个别领导内定,佩兰也没有经纪人。”
国足是否晋级世界杯,一切静待发展
虽然网上许多人炮轰佩兰下课,然而根据契约来看,佩兰要到明年3月份才完成自己的执教国足的职业生涯。并且,国足与佩兰签订的合同是冲击2018年世界杯结束,如果失败,合同立即终止。而现在最终的结果并未揭晓,中国队还未出局40强赛,佩兰也没有违约。一切如何,都还静待发展。
其实,在17日比赛结束后,中国队第一时间向亚足联秘书长发出抗议信,抗议当值裁判的明显误判:比赛的第77分钟,国足队员于大宝击中立柱内侧的球已经越过球门线,却被香港队员叶鸿辉捞出。而裁判却没有判定中国队进球。然而,此抗议信已经不可能改变比赛结果。并且,亚足联至今也没有对此作出相关回应。国足在本次亚洲区世预赛的小组赛中还有几场比赛要打,虽然接下来几场比赛的重要性不大,但所有的结果并为最终揭晓,国足是否能够最终出线还未画上句号。
有人说,佩兰拿了“一手好牌都不会打”,广州恒大里有九名国脚,而他制定的战术却总是与恒大球员不兼容。广州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是一所职业足球俱乐部,是中国第一支地级市专业足球俱乐部,最近几年战绩显赫。11月25日,亚足联官方公布了2015年度各项大奖提名,中国进入了6个选项的最终决选环节,其中就包括广州恒大和国足队长郑智。并且,恒大最近在亚联赛中的表现十分优异,使不少对国足失望的球迷都把信心与希望转向了恒大。然而,国足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恒大。
11年前的同一天,11月17日,国足以7比0战胜中国香港。而11年后的11月17日,国足却与香港0比0逼平。这不禁令人反思:按理说国足实力稍强于香港,然而国足却输了。这其中除了误判与主帅佩兰部署不当外,还有不得不承认的是香港队实力的提升与体制的优化。香港足球高金额归化外援,并且设置了奖励机制,国足的改革应该从中学到些什么。
《四川日报》称“中国足球虚荣心太大”。的确,光靠拉入巨大的投资与设立一些奖励确实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长远来看,尽快建立好青训体系,培养起青少年对足球的兴趣爱好才是国足发展的突破口。
42#
发表于 2016-1-4 13:39:32 | 只看该作者
《西山游记》
因为高中同学是经管学院的,今年在西山校区。所以,昨日我便有幸去了西山。
“西科大的小妾”,在西山校区的同学这样戏称他们自己。同学向我吐槽西山校区的设施和各种硬软件是多么差劲,说还是校园本部好。我笑笑,再差能差到哪里去呢?然而,昨日去西山校区一看,果真明白了所谓“正房”与“小妾”的区别。
西山,果真是山!“你够幸运的了,44路刚通山上没几天,以前都要走上来。”,同学感慨道。车的终点处已是半山,如果想要走到校舍,还要爬好多级台阶。据说,西山校区的孩子们每天都要下到半山腰来吃饭,然后再爬回去。台阶,台阶,还是台阶!他们的校舍我就不多说了,光是不断攀爬的台阶就有我受的了!着实替他们感到不容易。
随后,我俩便走下山去了西山公园。到了西山公园,还是在爬山!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没错,我俩抄小道进西山公园后,第一个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子云亭苑”。回来后查资料,这“子云亭苑”果真是《陋室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的子云亭。子云亭临玉女湖,湖面上还有几只小游船。湖不算小,却也不大,在我看来,实在没有坐船游览的必要。都说南北方的差异不仅体现在气候上,也体现在建筑上。北方降水少,晴天多,天高云白,建筑以红黄为主,大而高,尽显雄伟巍峨,有皇家威严端庄之气。而南方降水多,水汽环绕,云雾氤氲,建筑以黑白为主调,庭院内总是别有洞天,今日一见果真如此。在不算大的一片平地上有建有凉亭几处,桥下湖面碧波荡漾,泉眼处水流潺潺。
四川处于亚热带,在1月初也是一片绿意,还有许多花开不败。因此在百分之90都是绿地的西山公园里闲逛,便感十分舒适,以致使长期生活在北方的我忘却了季节。若要说阿房宫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的话,那这里便是“五步一树,十步一洞天”了!
因为西山公园是依山而建,所以平地并不开阔。因此此地的景也如山势一般拾级而上,每向上走一些便是不同的建筑与景色布局。从玉女湖的岸边绕着小道向山上走,便是洗墨台。相传这是西汉时期文学家、哲学家扬雄的洗墨台。而洗墨台下的玉女湖,则传是一直爱慕扬雄的玉女的相思泪所化。看着沿途石壁上的刻画已腐蚀风化严重,然而,依旧斑驳可见昔日的精美。
不知不觉,我俩走过了几个大香炉。根据香炉里未燃尽的灰与香炉本身来看,来这里烧香的人应该并不少,逢年过节尤其更多。走进了一处三间屋对开的院落,正屋内有三座大佛像,其他两间侧屋并没有留心细看。正屋的三座大佛像都很大,看着这佛像心里有些触动。以前我一直是无神论者,所以常常挑战看鬼片。然而,近来也许是鬼片看多了,也许是我真的需要找一找精神信仰,我便开始信鬼神,相信佛的存在。信仰真的是个很神奇的东西,信则灵,我愿意试着去相信。
离开寺庙,边走边聊天,我们已经来到了山顶。在山顶流连了小会儿风景,又从另一条路下山。漫无目的地走着,竟然从蒋琬墓后方的祠堂穿过。蒋琬,字公琰,三国时期蜀汉宰相。蒋琬墓呈八角形,通高四米,周长25米,几乎占了这依山而建的小平台的全部。
后因时间关系,便没有再细细浏览。只是在一片落英缤纷的林子里小站了一会儿,便慢慢走下山去。
43#
发表于 2016-1-8 11:27:50 | 只看该作者
《得与失的大一上半期》

近视更加严重,皮肤变差,变得更丑……
学会了一些视频的后期制作,微信排版,开阔了视野,认识了许多新朋友……
这也许就是我大学的第一学期的生活吧!
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期待与激动,一切就好像顺其自然地,我就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
在高中的时候我还爱天马行空地想象,想象美好的未来,想象光明与美好。那个时候,最爱的就是与闺蜜好友散步在林荫大道,畅想着未来。可到了我们果真来了大学后,一切都变得那么不同。
一场高考,把一切都打碎。我们就像被打破的沙漏里的流沙,四处飞溅。好在,我们的落处基本都与我们的性格与喜好相符,例如我——来到了西南科技大学,选择了广播电视专业。但,也有不少人说,我太随意,又爱宅,也许汉语言更适合我。
既来之,则安之。
其实回过头来看看,大一这学期真的很充实,却又真的很空白。
忙,忙,忙,怎一个“忙”字了得。
在暑假的时候,很幸运,我就找到了组织——加入了我们系的群,认识了刘老师和一些同学、学姐学长。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逐渐地了解到了新闻系,开始完成一些任务。我又加入了校园电视台的招新群,当时不知怎么想的,都不太清楚“编辑”到底是什么东西,仅是在听了一个学长的语音后,便决定要报名当编辑。
来学校后的前两个星期,我们真的很闲,因为我们没有军训,也没有上课,只是听一些讲座而已。那个时候闲得快憋出病了,就开始给自己找各种事情做。并且由于高考后暑假很长,所以想摆脱“闲”,便显得尤为迫切。我开始报名参加各种社团与部门,例如校园电视,西科青梅,凡爱志愿者,新闻中心。说来也是运气,我报了多少个,真的就通过了多少个,幸运地成为其中的一员。当然,后果就是事情太多,会使我根本忙不过,这个表现在正式开学后,尤其是有各种活动的时候。平心而论,我根本没想过要加这么多东西的。例如志愿者组织,我是被“硬”拉过去报名的,后来就抱着试试的心态去了面试,结果又通过了复试,最后又神奇地通过了最终的考核。就这样,我意外成为一名志愿者。关于西科青梅呢?本来是当天闲来无事,之前听过学姐对西科青梅的介绍,就随意地陪室友去了。然后……果真,我就成了青梅的一员,负责“乐在西科”栏目的更新,后来又开始做微信排版了。而新闻中心与电视台呢?真的是我一开始就想加入的。也许是人品爆发吧,那时候我果真面试什么过什么。但日后的生活,与其说是充实,不如说是忙,忙得我焦头烂额,憔悴了不少。
为了完成任务,我不得不经常熬夜。并且我的工作几乎都是对着电脑进行的,如写稿子、剪视频、微信排版等。有强迫症的我总是习惯把任务完成后再休息,这样自己会安心些。因为兴趣爱好广泛,我又不懂得取舍,所以累坏的是自己。视力变差,皮肤变差,身体没有那么健康……到了后来,课程任务也开始增多,我也渐渐撑不住了,开始了学会取舍。强迫症没什么好的,除了使自己和自己过意不去,不断强迫自己以达成一个使自己大致满意的结果外。
我已经打算舍弃一些东西了,毕竟大学里学业还是第一位的。我喜欢的东西太多,然而,爱好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尤其是当爱好众多成为一种牵绊时。仔细想想,这一学期我过得也很虚无,似乎什么都没学到。
因为加入的东西太多,我的心与精力就被分去了许多,并没有很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业上。并且,上课的时候,尤其是上非学位课的时候,我还玩手机,课后几乎也不怎么翻书。这样一来,可想而知,我在学业方面真的是什么没有学成了。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得不偿失“吧,可是我得到了什么,我得到的是否又牢固而坚不可摧呢?
大一学第一学期,我长大了许多。如果说高考后的成人礼是我们生理上的成熟,那么来了大学后,磨练的是我们的心智,成熟的是我们的心理。时间过得好快好快,难道是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加快了吗?这一学期,我有得有失,不管怎么样,我都很感谢我身边的人们,感谢你们陪我走过了我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感谢你们陪我成长。感谢家人,更感谢自己,感谢自己给了自己一个精彩的大学生活!
44#
发表于 2016-1-8 22:19:12 | 只看该作者
《减肥日记》
今天吃完晚饭,和同学在买蛋糕的路上有一家药店,我便走进去称了一下体重。一称吓一跳,我比开学胖了8斤!8斤!8斤!
天啊,8斤是什么概念,开学四个月,我就胖了这么多,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细想想放假回去肯定是各种同学聚餐,然后是过年,这分分钟都是吃胖的节奏啊!
不相信我已长胖事实的我,翻开了暑假的照片,仅仅从脸上就可以看出脂肪的增加!五官都快被肉挤没了,太可怕了!后来翻出以前的衣服,感觉衣服都缩水了一样,穿着都变紧了。不甘心的我跑去问以前同学,刚开始她们都说还好啊,可在我的再三追问下她们终于还是告诉了我长胖的事实!
本来怀着浪的心情和同学去唱歌,但知道了自己的体重和长胖的事实后连唱歌的心情都没有了。不等到吃蛋糕,我就先灰溜溜地,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逃跑了。今天真的是头一次,我在KTV里什么的都没吃,连汽水或果汁都没喝。
今天看到了垚姐,她瘦了。尤其当知道自己胖了许多,同时又看到别人瘦了不少后的对比的心情的复杂,可想而知!我迅速地问她减肥成功的秘诀,结果总结出来还是那六个字——管住嘴,迈开腿!我一定是太爱吃了,并且一定是太懒了,所以这才任由脂肪飞涨。我问垚姐,我需不需要买一个体重秤,放在宿舍。这样可以经常称一下,以此激励自己减肥。她说她已经这样做了,这样做的效果真的很不错,例如她就瘦了不少。
回到宿舍我就和舍友说起这件事,打算买个体重秤,大家一致赞成,减肥大计就此开始。宿舍还有妹子建议买成脂肪秤,但我和另一个舍友立刻开始吐槽,不相信脂肪秤的我们还是觉得体重秤保险一些。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宿舍小得连多放一桶水都困难,体重秤放哪里呢?(我们宿舍是真的小,每次多买一桶水的话就只能放在我床边,使我下床十分不便。如果放在其他地方就会挡住过道)考虑到空间问题,我们就只好把体重秤收起来,用的时候再拿出来了。
减肥是必要的,毕竟明年体育课上要游泳的,不能等到时候胖得成了自带游泳圈,那可就尴尬了!
在此激励自己减肥成功,这也许是我的新年愿望吧!哈哈哈~

45#
发表于 2016-1-9 18:42:26 | 只看该作者
《图书馆抢座“风”》
昨天晚上睡觉前定好了6点半的闹钟,预备早早地去图书馆抢座。在期末的考试周里,图书馆的座位十分畅销。有人甚至说,图书馆这些天人多得要报警啊!
奇怪的强迫症在作怪,我死命要把还没复习完的一个章节看完,所以,当我躺下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加上我一睡晚就难以入眠的坏习惯,所以,入睡的时候可能已经凌晨了。于是乎,早上6点半的闹钟,当我睁开眼已经8点快半了!
我火速穿衣洗漱奔向图书馆。一进图书馆,便被等待一楼阅览室开门的人群震惊到了!等一楼阅览室开门的人很多,排起了两路长队。我上到了2楼,这时候图书馆2楼早都座无虚席。而在三楼等开门的人都排到了二楼的走廊里来了。哎,三楼座位本来就少,何况这么多人在等座位,抢到座位怕是困难。我又颠回去一楼的时光驿站,从窗户里望去里面并没有什么人,可当我走进去的时候发现:虽然真的没什么人,可是桌子上都被同学们的各种书和书包放满了。果真连一个位子都没有了!
我只好离开图书馆,预备去外面的奶茶店,但我估计现在外面的奶茶店肯定也是人满为患吧。我前脚刚刚踏出图书馆的大门,就听见有人喊一楼的门开了!我想,开就开了吧,刚刚排队的人那么多,我肯定是没有位子的了。可我还是抱着试试的心态又回到了图书馆一楼。刚刚离开的时候门口还一大堆人,现在门口几乎没什么人了,这才不到一分钟啊!大家涌入图书馆的速度我也是醉了。
我进入一楼的阅览室,每一个位置上都被书或包占了,我一个一个阅览室的看,本来就没报什么希望。我看见一个男生坐在一个位子上,他的书包放在桌子上。我不确定他是不是用书包占了一个位子,于是便试探性地问了。哈哈,天助我也,有一个空位置,这也算是“抢”到了一个位置吧。
期末复习,图书馆的位置太稀缺了,找个位置真的不容易,用“抢”这个词再合适不过了。
46#
发表于 2016-1-9 21:04:37 | 只看该作者
《The Bucket List》
你有过遗憾吗?也许,人生就是由一个个遗憾累积而成。许多东西我们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那为什么遗憾不能如此呢?为什么不能在离开的时候放下遗憾呢?
Carter,一个普通的黑人修理工。Edward,一个财产过亿的富翁。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在生命的最后相互扶持,用幽默与欢笑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一一完成了那列在纸上,刻在心上的遗愿。
“Help a complete stranger for good.”
“Laugh until I cry. ”
“Witness something truly majerstic.”
“Drive mustang shelby.”
“Sky diving.”
“Kiss the most beautiful girl in the word.”
“Get a tattoo.”
“See the pyramids.”
这是他们俩遗愿清单上的内容,还有一项是猎杀a big cat,但是最后Edward并没有这样做,而只是放了几响空枪过过瘾罢了。
当Edward在法庭上咳出血,住进了自己的医院后,他就与Carter在同一间病房。也许是上天注定,上天注定要让这两个身患癌症,即将离世的人带着欢笑与幸福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当医生来到Edward床边的时候,他正带着折射光线的眼镜在看球赛。医生告诉他,他的生命只剩几个月,最多不超过一年。医生说完后,再一旁的Carter静止了。可Edward却出奇的淡定,只是对医生说,“医生,你挡住了我的视线。”医生离开的时候,Edward对Cartery说,你不是有什么想知道的吗,问这个医生好了。此前,Carter的主治医生总是拖拖拉拉,根本不理睬他。Edward是这间医院的拥有者,所以,在此他要求自己的主治医生也为Carter服务。
Carter要求知道自己还可以活多久。Carter是一个很博学的人,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大学的历史教授。可是迫于生活的压力,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放弃学业。他说,他的这个梦想已经搁置了45年,他总是以为他还是有机会回到学校去的,可是当他终于可以不再为家庭,为子女操劳的时候,却被告知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有人在1000个人中间做过一个调查,问你是不是愿意提前知道你准确的死亡时间,答案里面96%的人选择不愿意。
可是Carter却是那4%的人。
《论语》里有一句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许,在生命的末尾知道了自己的还能活多久,反而是一种解脱吧。
“We live, we die, and the wheels on the bus go round and round.”(我们活着,我们死了,就好像公车上的轮子一样,一圈一圈地旋转前进。),Edward说。
Carter说:“(与不治之症抗争)人生有五个阶段:先是否认,然后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最终接受。你现在处于哪个阶段?”
同一间病房里住了两个人,住了两个在生命末尾的人。
“你在写什么?” Edward说。Carter没有回答他。在Edward的再三追问下,Carter终于告诉他这是一张清单,一个中学时代老师让他们列的一项清单——记录自己理想的清单。而现在,这却成为了“遗愿清单”,上面记录着他自己想做却未能做成的事情。
Edward看了这张清单后大受启发,立刻在清单上写下了自己想做却未做的事情,如:“Sky diving.”和“Kiss the most beautiful girl in the word.”等。
Edward说动Carter与他一同去冒险,他们开始的第一个冒险便是高空跳伞。
Carter在跳伞的时候还一直捏着孙子送给他的mustang shelby轿车模型。Carter说他一直想拥有一辆mustang shelby,孙子知道他有这个梦想,所以就送了他这个模型。于是,他们开始的第二个冒险便是“Drive mustang shelby.”
Edward用他雄厚的财力帮助Carter去完成一个个The Bucket List。也许,从他打算开始和Carter一同冒险的时候,他就已经完成了第一个遗愿:“Help a complete stranger for good.”
当然,同时Carter也帮助了Edward,他们一起充实了生命最后的几个月。他们去了北京、去了埃及,去了印度,穿越了极地……一起爬上了长城,领略了金字塔,到了泰姬陵……都说人不疯狂枉少年,可是,在他们身上,用“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到合适许多。
47#
发表于 2016-1-9 21:06:16 | 只看该作者
《The Bucket List》(二)

在埃及,两人遥望远处的金字塔。
“人的一辈子结束时,在上帝面前会被问两个问题,如果两个问题你的答案都是是,那么你就可以上天堂。第一个问题是:你快乐吗?第二个问题是:你让别人快乐了吗?” Carter说。
“(你以为)我会相信只要仰望天空,许下诺言,上帝就会帮我解决一切这种事吗?不,我不信”尽管Edward总是会这样说。但当Carter此时这样说时,平时一贯没正形的Edward却说了他和女儿。他与女儿的关系破裂了,虽然在事业上Edward十分成功,可在婚姻与家庭生活里,他却是个失败者。他一直害怕见到女儿,怕女儿不原谅他。

Carter :“Our lives are streams, flowing into the same river, towards whatever heaven lies in the mist beyond the falls…Close your eyes, let the waters take you home.”(我们的生活虽是不同的溪流,却流向了相同的大河,流向了那拥有水瀑轻烟的天堂…闭上眼睛吧,让流水带你回家)

Carter想帮助Edward,想让他与女儿在生命的最后和好如初,于是与Edward的助手合伙策划,带Edward来到了女儿家。
“Just because I told you my story, does not invite you to be a part of it!”(只是因为我告诉你我的故事,这并不意味着邀请你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当Edward发现了这个策划时,他生气地对助手和Carter怒吼。然后撕毁了那张即将全部画满横杠的清单。

Carter回家了,在生命的最后,他享受 一次天伦之乐,儿孙和妻子围坐一堂,一起吃着佳肴,感受家庭的温暖。他与妻子和好如初,他们曾经之间的隔阂也在一次与Edward的疯狂冒险后消失。
本来欲与妻子共剪西窗烛,却不料突然病发,Carter再一次病倒。

Edward闻讯赶来,直接中断了正在进行的一场重要会议。尽管Edward与Carter有过争吵,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一切冰释前嫌。
当Edward赶到Carter的病床时,Carter的头发已经掉光,脸颊凹陷,声音沙哑。可是当Edward赶来时,他拿出了一张纸,上面介绍着麝香猫咖啡的来历。这种昂贵的东西竟然是猫的粪便,两个朋友开始哈哈大笑。Carter用他那沙哑的声音大笑不止,笑出了眼泪,他拿出清单,划掉了“Laugh until I cry. ”
然后把清单交给了Edward。Carter的妻子给Edward了一封信,一封Carter给他写的信。

Carter进了手术室。

Edward拿着信来到了女儿家,第一次看到了她的小孙女,于是,他轻吻了这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儿。“Kiss the most beautiful girl in the word.”

在Carter的葬礼上,Edward这样说道:“人生真的很奇妙,三个月前我们是陌生人,我们一起度过了卡特人生最后的时光,那是我最好的时光。说着划去了“出于善意帮助陌生人”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如果,生命只剩下三个月,你会做什么?”
清单在揉碎的纸上晕开:亲眼目睹神迹,吻世间最美的女孩,你真的快乐吗……重症病患爱德华和卡特惺惺相惜的遗愿之旅

“死亡,真是个宏大又神秘的话题,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见过,每个人都熟悉,但每个人都不了解。能够真正去了解的机会只有一次,亲身体验的机会只有一次,但这样的体验过后,便永远无法折回。留给活着的人的,还是神秘和未知。
活着的人活着,像永远也不会死去一样;而死去的人死了,像永远没有活过一样。生和死,是永远无法沟通的两个世界,永远无法沟通。所以,由生到死的这个过程,才显得那么的意义重大。”

Carter想去看珠峰,可是当他和Edward到珠峰时,却因为天气原因无法攀登。在Carter死后,Edward把他的葬在了珠峰。如他们在泰姬陵时说的那样,用一个咖啡罐头装着骨灰。

二十年后,Edward去世了。曾经对他充满厌恶的助手汤姆,带着用咖啡罐头装着的Edward的骨灰来到了珠峰,在遗愿清单上划去了最后一项——“Witness something truly majerstic.”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到现在都无法下结论。但我至少能这么说:我知道,爱德华在离世时闭上了双眼,却敞开了心灵。”


48#
发表于 2016-1-10 18:09:38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渐行渐远的记忆》
坐在老区图书馆三楼的阅览室,桌子上摆满了各类的书籍。“知青”一词撞入眼帘,使我不得不放下手里的书本,拿起这本书来看一看。
这本书是四川省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编写的,所以,书里提到的以及给这本书供稿的老知青多是四川人。
老实说,我对知青并不了解多少。只是从电影电视剧里看到过一些,或是从一些文学类的书里侧面了解到了一点点。
这本书比较特别,开篇用很长的篇幅,以正确的历史观分析了当年的知青下乡,即袁诗敏写的《关于知识青年群体调查报告》。她用许多数据,即干货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时代,一群人渐行渐远的集体记忆。
知识青年,是一个名不副其实的群体。
他们中的不少人文化程度并不高。如陈宏志在《佤山杂怡》里说:“不少初中生竟然瞒着家长,偷偷到派出所下了户口,踏上了支边之路。”
经常有人问起当年为什么要到天远地远的云南边疆当知青?
“为了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干革命!”
可是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理由未免太简单。

知青,被耽误的一代。
他们的教育、就业、恋爱、婚姻以及家庭生活被耽误。许多知青回到城市后已是年近30,有的在乡下呆了5,6年,甚至还有的人呆了10年以上。长时间丢弃书本,从事与农业劳作的他们,在受教育程度上落后于同期留在城市的青年人。高考制度恢复后,知青作为高龄考生与17,8岁的少年共同竞争,试想大学教室里同同坐着30岁和18岁的学生一起上课的情景。 若知青回城后不参加高考,并且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只得被迫降格从事一些文化程度要求低的职业。
许多知青为了回城一直保持单身。当然,也有不少知青在回城前或回城后便离了婚,原因多是“没有情感基础”。我们在许多影视剧里看到过这类的场景:在农村已结婚生子的知青为了回城,不得不与农村的配偶离婚。所以,与知青回城的热潮伴生的便是突然增高的离婚率。这样一来导致了许多家庭的破碎,尤其是对农村的一方来说更是对往后的生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猛然惊觉,不少小说和影视剧不就是以此为题材的吗?可见生活真的本身就是戏剧啊。

当然,也有苦中寻乐的。事物都是多面的,这段记忆渐行渐远,回忆起来,更像是品一杯珍藏的美酒。
49#
发表于 2016-1-10 18:10:15 | 只看该作者
《犯罪人特征剖析》

因为我平时就喜欢看侦探类的小说,又比较喜欢心理学方面的东西,所以对此类书我是真的没有什么抵抗力的。记得最早时候,看的第一本有关心理学的便是——《重口味心理学》了吧。如今,《犯罪人特征剖析》又成为了我看的有关犯罪方面的心理学的第一本书。
有学心理学的人曾告诉我,中国的心理学研究比国外落后了将近20年,现在我们所学习的多是人家都不怎么用的东西了。
似乎的确是这样的,想到这里时,我打开书的扉页:印刷时间是2007年。我又看了看作者写的序论,结尾处时间标的是2001年(作者是英国人,Peter B.Ainsworth)。其实,从纸张就可以看出这本书已经出版有一段时间了。然而,我们翻译这本书比人家晚了6,7年,而我接受这本书的时间又比此书问世晚了10多年。
我不禁想起看过的网剧¬——《他来了请闭眼》,也是一部有关侦探破案和心理的。里面提及了“侧写师”,也就是“描绘”犯罪分子特征的帮助警察破案的人。看了这本《犯罪人特征剖析》后发现,其实所谓的“侧写师”也就是在未找到嫌犯之前,剖析犯罪分子的人格特征,从而推断出犯罪分子所属的群体,缩小侦查范围,协助警方破案。
本书很“贴心”,不如是说负责。作者明白一定有许多像我这样的人,可能受一些侦探小说和影视剧的迷惑,对犯罪心理产生了不小的兴趣,于是选择了阅读此书。作者在第一章的开头,便为我们区分了小说电影里与现实里的特征剖析的差别——“区分神话和现实”
现实里,并不是每一个案件都需要用到特征剖析的。如作者所说,只有十分重大的恶性案件才需要用到特征剖析。根据作者所言,特征剖析还未形成一定的体系,现在并没有许多专业的特征剖析师(至少是在此书写作期间还没有)。有一些人去申请获得特征剖析师,但据调查惊奇发现:这些人来自不同的行业与领域,背景也不同。因此,作者说,没有专门的特征剖析训练,因为它所要涉及的领域很广,并且不是接受了培训就可以成为剖析师,这还依赖于个人的特性。
看了书后,感慨良多,原来犯罪与许多因素都有关联,如个人与环境,还有家庭等。
然而,由于此书出版较早,里面提及的不少东西早已在侦探小说里和影视剧里出现过,所以我并不陌生。再外加上平时就比较关注这方面的内容,所以,书上有些东西现在已并不时兴了。
50#
发表于 2016-1-10 18:10:31 | 只看该作者
《辜鸿铭评传》
头戴瓜皮帽,身穿长衫,民国年间脑袋后仍然留着一根长辫子。
这就是辜鸿铭。
第一次对辜鸿铭有较深的印象,是在一本有关北大的书上看到他的——一张北大人的合影。后来又在历史考卷上看到了他的这张照片和他的一些作品的节选。当时,在历史课上,他以一个守旧顽固的形象出现在近代中国民族危亡时刻。
再后来,看到了这本书——孔庆茂为辜鸿铭写的评传,发觉他果真是个“怪人”

怪之一:
生于南洋,长在西方,扎根中国故土。
辜鸿铭出生在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岛的一个华侨家庭里。在当地,他们家也是贵族之家,活动于上流社会。就拿他他欧洲各国自如游学数年之久,也可见他家境之殷实。他从出生开始,接受的便是完整的欧式教育。可是后来,他却极力拥护中国的传统,连女子缠足,男子纳妾等也是极力拥护。这不得不说是一怪。

怪之二:
民族危难之际,众先进知识分子纷纷想西方学习之时,他却逆流而上,反对欧化,极力主张保持中华文化。

怪之三:
嬉笑怒骂,冷脸一张,却有一腔爱国热血。他骂慈禧:“万寿无疆,百姓遭殃”,骂袁世凯为“贱种”……
孔庆茂说:“过于负才地使气骂座,使他持论客观冷静的理论分析。”
林语堂说:“试以精神分析言之,亦是一种压迫之反对而已。辜既愤世嫉俗必出之以过激之辞,然在此过激辞气,便可看出精神压迫来 ”

怪之四:
在国外的赞誉极高,其翻译的《论语》、《四书》等至今仍被西方社会所推崇;是中国最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人,
在国内饱受冷眼,两次因为学生反对而辞职等。

的确,辜鸿铭在政治上是个保守者,然而他却又一腔爱国热血;尽管他的性格偏执,不肯稍做改变,嬉笑怒骂,“口无遮拦”,然而,他在学术上的成就确实令人敬佩。

传记应当是客观的,有褒有贬,有评有论有叙。我觉得,孔庆茂在这一点上做得还是比较好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倒很喜欢辜鸿铭的性格。做自己,不论外界的言论与看法。当然,我们还应当学会变通。
辜鸿铭之所以始终坚持中国传统,反对西化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在西方生活了许久。他深受西方文化保守主义的影响,甚至还亲承卡莱尔、阿诺德等人的教诲。从小生活在西方社会的他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种种弊端,所以他反对西化,坚持“逆流而上”,固守中国传统。因此他加入了洋务派先锋张之洞的旗下,一同致力于“中体西用”。然而当时问题的关键是中国的存亡问题,民族危机问题,而不是如何避免资本主义的弊端的问题。所以,他一味坚持中国传统,极力避免资本主义的弊端,从而使他与当时的潮流格格不入。
至于他敢怒敢言,嬉笑怒骂的性格,根据本书所言,大体是与他在欧洲游学成长的经历有关。
辜鸿铭10岁就随养父到了英国。虽然他生活在贵族家庭里,但他依旧是黑头发黄皮肤,身上所有的烙印都证明他依旧是中国人。黄种人在当时的西方社会是很受歧视的,辜鸿铭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这种环境养成了他孤傲狂怪的性格,他一生对种族歧视者从没有放弃过批判和讽刺。”

没有绝对的正确,也没有绝对的错误。过去的,淹没在历史尘埃里的,未必是正确的。现世的,为人所公认的,未必是正确的。换一种思路,全面地分析,也许我们会有新的发现,例如我对辜鸿铭的看法。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