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殷玉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5级杨茜丹新闻日志专区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5-12-16 01:50:49 | 只看该作者
当我们在围观时,会想些什么
文/杨茜丹
周末一整天被安排干训,个人的休息时间被残忍的占据,对于干训,所有人都是一副不情愿的心情,与周末更配的懒觉也因此不得不取消,我们一大早便积聚干训地点,充满怨念。
活动现场突然出现的一个孙教练,一开始热身做些游戏,突然变得很严肃的气氛,大家一开始嘻嘻哈哈不怎么配合不在状态的状态让他恼了,在做一个“模拟电流”的游戏里,他给了我们三十秒的时限要求,但似乎……大家并不把他说的话放在心上,漫不经心的做着“电流活动”,时间远远超过他要求的量,直到他说我们应该找个组织者,但游戏不过关会接受惩罚。没有人敢站出来,我们在围观。
这个围观是在等待,等待一个“英雄”的出场,大家面面相觑,直到位于开始位置的女生因为这个特殊位置的原因暂时充当了这个组织者的角色,带领大家练习了几次。
原以为就这样就好了,原以为…..
正式测试的时候,我们的结果是三十三秒,失败了。
我以为就这样就算了,我以为……
孙教练斩钉截铁的说:“组织者接受惩罚,二十个俯卧撑。”一副不容抗拒的神色。然后所有人都慌了,没有说话。
女生出列了,站在讲台中间的空地,俯下身。那是一个有些许瘦弱的女孩子啊,怎么可以对她这么残忍?“一,二,三,四……”他几乎没有停歇的以一个基本上所有女生都很难接受的速度喊着口令,女生不得不加快了速度,直到支撑不下去,不得不请求了一句:“教练,可不可以慢点?”不知道又过了多少个之后,她的双膝重重的摔在地上,我听的很清楚,声音响亮,我忍不住心里一颤。这时候有男生看不下去忍不住大声问了一句:“教练,可不可以代替做俯卧撑?”教练无视了这个请求。女生的膝盖一次又一次摔在冰凉的地板上,速度越来越慢,渐渐的,做一个完整的俯卧撑都很吃力。我的心好像都揪成了一团,好像我能做的只是这样揪心的看着,只能看着,我内疚于自己也身为刚刚失败游戏队伍中的一员,其中有我的过错才促成了这样的局面。结束完最后一个,女生缓缓的站起来,站都站不稳了,被一位男生搀扶着偏偏倒倒的回到队伍中来。
我一直都是随性的人,大概也随性惯了,很抗拒别人强加给我的东西,讨厌被约束,限制自由。高中的时候,不满于老师的死板,按着觉得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复习;很多事情不拘小节,觉得没那么重要不必注重到细枝末节;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开心最重要,不必活得太傻太认真太计较。
我无法承认自己这样是很错误的习惯,我也无法指责认真计较的人有什么不好。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但是也更加的让我排斥了这样莫名其妙的压制感。
当我们在围观时,这是我想到的。
22#
发表于 2015-12-18 11:32:04 | 只看该作者
你是我的家人
文/杨茜丹
“叔叔。”
这是一直以来我对你的称谓。
我甚至不知道,小姨的丈夫,我应该叫什么。这也恰好说明了,你没有在我咿咿学语的时候出现,当时爸妈都没有教我这个称谓。是的,你是在我长大之后,在最近这两年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突然进入我们这个大家庭。
或许因为你的出现是在我对家人的划分范围已经逐渐清晰明了之后,所以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很难接受你跟我们是一家人,我一直礼貌而小心翼翼的对待你这个“外来者”。我也一直不太明白,小姨为什么最终会选择你,但我想这是你们之间的爱情,你们明白就好。我只是个旁观者。
你的脾气很好,好到莫名其妙。小姨虽然三十多岁了,一直以来却大大咧咧像一个没长大的小孩,外婆包容她,妈妈包容她,直到最后我也学着包容她,把她喜欢的菜留给她多一些。后来,又有你包容她,面对她并不温柔甚至有些火爆的脾气都不反驳不说话,只是傻傻的笑。我在一旁看着,觉得这或许就是幸福吧,有一个愿意永远包容你的人。
你对朋友总是那么耿直,我作为家里不问家事的小孩,都知道你为了帮朋友自己吃了多少亏,朋友打电话来你都随叫随到。小姨跟你争论过,你也只是笑着打着哈哈就过去了,不去计较那么多得与失,真是一个充满傻气的老实人。
突然,想跟你感慨一下小姨的年轻时候,真的是一个漂亮又外向的姑娘,无所畏惧,独立而又坚强,好像没有什么能够将她打败,她是我一直以来的偶像,像一个女超人一般的存在。她现在也很漂亮,对家人比以前更加耐心照顾和陪伴的贤惠,老嚷嚷着要减肥又割舍不掉吃肉习惯的可爱,永远像大姐大一样的豪迈与仗义。嗯,这些你都知道的。
后来又有一个新的生命的出现,你们终于可以称作圆满的一家人了。你离过婚,辜负过一个孩子,所以对这个孩子,你表现出了更多的宠爱,甚至说溺爱都不为过,无论弟弟哭还是闹,无论是还未亮的清晨还是已经久寐的深夜,你是一个超级奶爸。
如果一直这样幸福下去,我或许也会相信:在生活中经受过磨难的人,上天会在日后的日子更加善待他。然而,生活就是生活,在我所看到的幸福,并没有永远下去。
某天,你检查出癌症。
你一下子就瘦的很厉害,有时你会眼神空洞的望着空气,我不知道你是在回忆什么还是在祈祷什么。我很难过但又很害怕,在对你放下防御把你当家人来亲近之后,突然就害怕,感情的过多倾注,会在以后哪天如果你的离开,悲伤会更为猛烈。我害怕这样的猛烈。
后来,你做了一场手术。
不知道对你的病情是好是坏,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你都看起来好多了,只是看起来,我以为你好了。不过突然你就变得很娇气了,因为手术后很多饮食方面的禁忌,所以很多以前你喜欢的东西都不能吃了,你开始发脾气,嫌弃菜不好吃。一次午饭下来,你总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我总是吃的提心吊胆,大家似乎都很不开心,菜也就真的变得不美味了。
你很久没有笑了。妈妈说,你现在是生病的人,我们都要包容体谅。
以前是你包容小姨,后来她格外包容你。在你生病之后,变得古怪的脾气,娇气的生活方式和邋遢的穿衣,小姨都统统包容。很多人都在一开始,并不看好你们的爱情,并不看好脾气不温柔的小姨。不过,最后的你们让他们都哑口无言。
国庆之后回学校你还来送我,把我送到车站,特意嘱咐了司机要多照顾我。从那之后就一直没有看到你了,都是在妈妈和小姨的只言片语中,得知你的近况。后来听到的消息越来越不好了,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我又很不想知道,从内心深处的抗拒,主观的拒绝一切关于你不好的消息。
12月4号。对于这一天,我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我不会写感动人到流泪的东西,在这篇文字里也找不出什么泪点,我只是想用这种方式来回忆你。
今天是12月18号,你是我的家人,感觉你从未离开。
23#
发表于 2015-12-18 20:38:10 | 只看该作者
真实是一种态度

——读《南方周末特稿手册》有感

文/杨茜丹

“追寻文字的美,呈现复杂的真。”                        
——张捷

这是南方周末特稿的版面广告语,在此以前,我一直狭隘的认为,新闻写作都是严肃古板的,像是一个戴着眼镜的教书先生一样无趣。直到我看到了南方周末特稿,这些无知的偏见被摔得粉碎。
书中是跳过书的序言部分,我看的第一篇特稿是李海鹏的《灾后北川残酷的一面》。或许是因为自己身在四川,在一个还较小的年纪里通过一次地震和很多次的余震远距离的也算是亲身经历过这次灾难,我在看这篇特稿的过程中,常常停下来,再回过头来重新读某一段,生怕自己漏掉了什么。经常,我都坐在那里,很无力的长舒一口气,希望能吐出心里积压的难受和阴霾,经常,我也会旁若无人的控制不住的流泪,在我的脑海里,这些情景真实的可怕,我仿佛当时就在那里,身临其境。这大概就是它的特别之处吧。
“晚上7时,医生诊断说,第一个男孩已经失去了生命体征,救援宣告放弃。他的母亲坐在那儿,扔掉了伞。‘也没哭,就是坐在那,看着他儿子。’”他作为一个现场的亲身目击者,像是游走在废墟之上的灵魂,在众人的头顶之上俯视着这一切,用目击者最基本的记叙语调,不过多渲染悲伤或是失望,但这一切情绪都真实的蕴藏在看似平淡的文字里。都说哀莫大于心死,心脏撕裂一般的尖叫无声的传来,我听到了,冷不丁打了一个颤。透过书页,我仿佛闻到了死亡的气味在北川弥漫开来,那是一种甜、臭和焦糊的味道。
“他们的身体是青色和白色的,散发出呛人的气味,只有漂亮的头颅和柔软的身体仍旧是优雅的。”以前我不知道“漂亮的”、“优雅的”用来描写死亡可以用的如此的恰到好处。
在特稿之后有一篇记者手记《惟其诚实 所以真实》坦言自己这篇稿子的最大优点就是诚实,如此而已。追求文本之真与文本之美,南方周末特稿做得很出色,它和西方叙事性写作的路数是相同的:一千万人死亡只是个统计数字,一个人怎么死却可以写成悲剧。并且将场景描写力求精炼又语重心长。
南方周末特稿,它是刀上的刀刃,而非一地鸡毛。
24#
发表于 2015-12-21 19:55:55 | 只看该作者
四级是一场不忍直视的劫
文/杨茜丹
今天结束了四级考试,那么,明年见。
四级终于过去了,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仿佛把这今天积压在心里的阴郁都呼了出来,总是放下了一块大石头,好久没经历过考试了,条件反射一般的还是会在考试之前慌了神。从高考过后就没再怎么碰过英语,坦诚一直以来自己英语就不好,对英语的恐惧和不自信,让我对它都变得缺乏兴趣。口语很烂,听力又不懂,阅读还做不好。就好像回到了高三时候,对一半又错一半,错误率永远都是随机的,我永远都不知道自己这次发挥是超常还是失常,心中的焦虑被高低起伏的英语分数所牵绕。那样的感觉又回来了。
路过东一被堵得水泄不通的教学楼,这样浩大的架势,让我心里一怔,高考也是这般,人山人海,空气中都夹杂着紧张感,仿佛只需要一个着火点,就会瞬间爆炸。
考试之前各种证件的检查和签字,座位号上信息精确到性别,考试规范里念道作弊是违法行为。多么熟悉又陌生的考试氛围,所有的情况都向我们宣召这次考试的严肃性,不容小觑。
而四级考试,留给人的安慰便是:今年没过,明年六月还可以考,六月没过,十二月还可以考。我想,这大概就是大学自由的另一种体现了吧,不像高考一般把人逼到墙角,会给你多一次的机会去完成未完成的目标。对于有的人来说,这代表着放松和懈怠,而对大部分的人来说,他们会感谢多一次证明自己的恩赐。
这次考试之前,临阵磨枪一般的在图书馆做了几套真题试卷,才让我来好好审视自己以往对于英语的偏见。说实话,不管是进入大学还是以后步入社会,如果英语不好,就会比别人差很多,就会像一个残疾人一般,限制了你很多的发挥空间,也因此不得不眼睁睁的看着机会从你眼前错失。
四级是一场“劫”,不忍直视的是我的分数,更多的是我对英语的态度。经历了这场“劫”,我想我会幡然醒悟,痛改前非吧。
25#
发表于 2015-12-21 19:5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忆我在报编的日子
文/杨茜丹
与报编的初次邂逅
在一个下着让人烦闷的雨的天气里,我收到了第一张记者团的宣传单。在雨中撑着伞的王雅蝶学姐,说话一字一句慢慢的好温柔的女孩子,像一朵娇羞的莲花一样。从一进校门一路上收了好多宣传单都在路口扔进了垃圾桶,唯有这张,攥在手里,不忍心丢。
不过当时我想:记者?好辛苦,采访?不适合我。直到在107广场,谢丹学姐说上稿是有稿费的,发奖状是有学分的。那个时候我眼前一亮,果断加入组织。我承认,当时加入报编的目的是功利的,并不单纯,更加没有什么崇高的新闻理想。但一路走到现在,三个多月了,在这里也收获了很多我觉得比那些稿费和学分更有意义的:
[承担]
这是我在报编学习的最大的感触。以前我以为,一群学生搞个报纸,打打闹闹玩玩就好,后来才知道后面有党委宣传部的强大“后台”,这是一份严肃正经的党报。在进入报编之后的刊发的一期报纸上,郭老师很严肃的指出了好几处错误,四版的两篇文章都是广电专业的,老师说这样好像把校报当成自己专业的自留地的做法很不恰当,其中还有日期错误。我一直都记得他那句“报纸是遗憾的艺术。”到后来自己第一篇稿子放在三版,光是我的那篇稿子,就有三处错误,其中包括采访对象年级搞错了,虽然我在拿到报纸之后马上给那位同学打电话道歉,但是事情过去很多天了,王杰学长还是找到我,说要亲自给那位同学道歉。我觉得这是一种态度吧,每一次错误的发生,都无法改写了,这是遗憾的,但不是转瞬即逝的,足以警醒以后都不要再犯。
[勇气]
在记者团交流会上,我代表报编上台表演。在总结会上,我又主动申请做总结说一些自己的感想。以前我觉得我是不会这样的,特别是在高中时期,放弃了很多爱好,限制自己只能学习这一条路走到黑,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看着别人在发光,自己总是在台下鼓掌的人。我知道大学跟高中不一样,应该更多的展示自己,但是刚进大学那会儿,我很多事情都不敢尝试,上台说话会发抖申请不自然还会脸红。于是那次被“强迫”的表演,像是一双大手,给了我勇气,推着我勇敢的往前走。
[用心]
从一开始我不知道怎么报选题,到第一次选题通过,到现在还是不知道怎么报选题,看起来转了一圈回到原点,其实我自己明白,是有改变的,以前习惯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生活,对各种活动和比赛也很不感冒,现在学会了观察生活吧,让自己真正的融入了这个学校,各种形式的活动,很多有趣的事情,很多身边的细节,其实都可以成为选题,然后就去思考该怎么做。
[榜样]
我不得不承认,为数不多的两次在行政楼跟着大神们一起开编前会的经历里,大多数时候是自己很傻的坐在那里听别人说,但每次开完会,自己就跟打了鸡血一样的,能量爆棚。心里有一个明晰可辨的声音就是:好像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我一直都很喜欢一群人在一起奋斗一件事情的过程,当时我就觉得他们其实跟外面的报社没有差别,讨论选题,策划方向,安排任务,一气呵成。编辑部里的学长学姐们,都是大神,这句话在我看来一点没错。很高兴自己在大学遇到这么一群优秀的人,发光的他们让站在旁边的我也感受到了光亮。
就像炸鸡饭一样简单
上次的校运会,是我们第一次作为学生记者集体出动的活动,每个人都安排了任务做某个比赛的新闻采访以及写新闻稿。我负责的比赛是上午的最后一场,我一直等在主席台记分处等待第一手的比赛结果,一直到下午一点多才写完了稿子。交稿子的时候,王杰学长问我吃饭没有,我摇了摇头,忙到现在都没顾得上过了饭点了,他随即递给我一盒盒饭,说就坐在这里吃了吧。我一怔,没有反应过来,拿着盒饭的手感受到温度从指尖蔓延到心里。
我在这里感受到的爱和温暖还有很多,或许就像那一盒炸鸡饭一样简单纯粹。
26#
发表于 2015-12-21 20:50:54 | 只看该作者
遥控器不在我这儿
文/杨茜丹
我讨厌,一件事情要解释很多次,一个问题要回答很多次。你为什么就是不相信我?你要怎么才相信我?
往往我们也会被这样的话变得语塞: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事实。如果道歉有用,要警察干嘛?
看似让人无法辩驳的“真理”,实际上,可真是强盗逻辑。
有人说,你小时候亲自经历的事情,现在回忆的时候,总是以上帝视角。于是我真的上帝般的,站在云端看小时候的我刚开始学写作文的时候,整个人是蒙的,在对于自己来说一个新的未曾接触过的领域,每个人大概都是胆小慎微的,害怕出差错。但是我为什么没有告诉我,别那么惶恐害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作文你会写出来的,字数都可以很多的。
那时候我写了一篇作文叫《学游泳》,按照常规,我会给父亲看一遍然后帮我改一下。他看完之后没有说话,从书架上抽出了一本我的作文书,翻看着什么,当时我觉得奇怪,没有多问,一直默默的等着,直到父亲合上了作文书,开始跟我改作文。很久之后,我看那本作文书的时候,才发现,上面也有一篇作文题目也是《学游泳》,所以,这就是父亲当时翻出这本作文书的原因吗?我不敢继续想下去,只觉得一阵委屈和屈辱从心中缓缓上升,我不自觉的握紧了拳头,脸涨得通红。
有时候,不信任感也是源自你最亲密的人。
那是一种不可名状的酸楚感,有句话是说:你拿枪指着我,如果枪响了,我也会认为是走火了。而这种时候,其实就是你不得不相信你所相信所依赖的人亲手扣动了扳机。于是你死了,信任也死了。
有趣的是,一旦人开始找不到遥控器的时候,所有的信任都会瞬间瓦解。
“你有没有坐到遥控器?”
“没有。”
“你起来。”
27#
发表于 2015-12-24 01:04:07 | 只看该作者
你有一条未读消息
文/杨茜丹
熄灯之后,烦躁的心在胸腔内剧烈的拉扯。心再也静不下来,不想看书,不想打开电脑,不想关注手机里的任何消息。只想用吃和睡来堵住汹涌而来的烦躁感,大晚上不宜吃东西,那么就倒头睡吧,总以为睡觉能躲避这个世界,远离一切烦心事和不安的心。
并不厚实的辈子,冰冷的四肢,深吸了一口气,像沉下水中憋气一般,积足了勇气,钻入被窝,好好睡一觉吧。
我的睡眠很浅,迷迷糊糊还感觉到没盖好被子的我,露出的后背瑟瑟发凉,最后睡意打败了这些不舒适感,也没想起身整理一下被子,甚至不愿调整睡姿。
突然,放在枕边的手机震动了一下,因为距离很近,感觉一下子地动山摇一般,瞌睡走了一大半,手机屏幕的亮度让睫毛都微微发抖:你有一条未读消息。
看看时间,一点多了。
紧紧抿着嘴唇,心里忍着被吵醒的不悦,滑动屏幕。是父亲,转发了一条朋友圈。
父亲以前也转发过这样的朋友圈给我,无非就是一些心灵鸡汤、社会新闻以及骇人听闻的标题党和图片党,那些他们那个年龄段的家长们总爱转发的东西。但是我从来没有点开看过,我对这些无聊的东西嗤之以鼻。但也没说什么,他也以为我都看了。
我盯着屏幕,屏幕的亮度有些刺眼,我忍不住眯了眼睛,混沌的脑子跟不上逐渐清醒的眼睛。这时,手机又震动了一下,又是一条转发。
我终于有些不耐烦了,迅速的回了一句:不想看这些。把手机扔到一边,继续睡觉。
醒来的那一刻我就后悔了。我一次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太过了?我甚至急忙翻开手机查看,希望那只是一个梦。可是我分明看到,那五个字刺眼的摆在那儿,对方没有回复。过了两分钟的消息,无法撤回,已经造成的后果,无法挽回。
我还记得,某次放假回家,饭桌上,父亲问我:“我每次转发给你的消息你都看了吧?”我准备夹菜的手听了一下,没敢抬头,搪塞道:“嗯,看了。”然后父亲在那儿自言自语一般:“嗯……得看,你得知道一些社会常识,小心被骗,还要懂得一些生活小知识……”
一大股内疚感汹涌而至,像一场猛烈的海啸,我站在数米高的海浪面前,快要被淹没了。我不敢想象他的心情,或许像想说什么却张口说不出话来一样的窘迫,或许会像一个做错事的小孩一样手足无措。
我不敢想,也不敢再提这件事,至今也说不出一句抱歉。
28#
发表于 2015-12-24 01:07:21 | 只看该作者
我们都有一个安东尼

            文/杨茜丹
            ”确实是想过从这本书里找到我想要的东西。   
            【这些 都是你给我的爱】     -
             安东尼 著                                           echo绘   
             大连-墨而本,他写字。                     南京-墨尔本,她画画。   
             有生之年,欣喜相逢。    -
             送给之前陪我一直傻的你们。-
             这是一个关于 爱 旅行 成长的故事,兔子安东尼失恋了 于是他踏上了旅程 寻找一棵开满鲜花的事,旅行中 他认识了一些新的朋友 对人生和爱 也有了新的体会。      
             按捺不住的心理暗示,让我放慢了速度,尽量平息了心情,尽量试着去理解,去意会他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于是,很辛苦地完成了这本书的阅读。 给予了他太多累赘般的束缚,也让我自己难受,但这叫固执。-
             很久之前,老师教我们区分‘他’与‘她’,一个是男性,一个是女性,但在既有男性又有女性的一群人,称做‘他们’,不公平吧,那时在我还很幼稚的心里是这样想的,可怜‘她’的不公平待遇,于是就尽量是用‘她’这个字眼,用在任何可能适合或不适合的地方,是很别扭吗,是很格格不入吗。-
             有只猫对安东尼说:‘如果 找不到也不要太 难过…嗯…想得到的东西不一定都会得到…嗯…人生也不过如此’但是安东尼还是固执地去找了呀,我们只有在真正难过了才会哭泣,在真正遇到挫折了才会觉得别人说得都对,固执的想法,固执的我们。-
             就象现在的我,偏偏要把心中所想写在纸上,再一键一按钮地写在手机里,就是因为偏爱笔尖与纸的每一次摩擦的痕迹,给人以踏实的感觉,就是偏爱,就是固执。-
             即使我很羡慕你的睿智,你的宠辱不惊,你的大气,你的我看得见却学不会的一切,遇到事情总是会分析,理性地判断吧,怎么可以这样,懂事地让人心疼。如果真想好好地放纵一次,就不想那么多吧,真希望每天你,你们都可以开心的。曾说过,我们都变了,离陌生的以前的自己越来越远了,来迎接一个更加陌生的自己,真不适应,这样的感觉让人惶恐不安,还有怅然若失的落莫, 尽力固执点,放慢这流失的脚步,翻转了沙漏,却倒不回春秋。   
             趁现在还固执着,就继续固执下去吧,趁我们还没长大,还是一群青涩又成熟的孩子,趁现在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那些,陪我一起傻过的人,你们在我身上,留下了什么,我要不要死心踏地地找回你们,还是微笑后坚定地转身,从此变得聪明。     -
             当你们一个个,还是,或者已经不是那些日子里的你的时候,我已经成了现在的我了。-
             谢谢你们 一起固执地陪我傻过  “
             这是以前对于这本书写下的感受,时隔几年,现在看起来,好幼稚的语句,好天真的想法,那个年龄的故作成熟,其实就是想的太多。前段时间上映的电影,让我又重温了这个故事。
             整部电影,像一本白开水一样淡淡的味道,偶尔还能尝到一点甜味。不知道自己被哪里的情节瞬间击中,还是因为以前看过原著,对其储存了几年的感情,我还是被感动到了。拥抱之后,捶着左胸,含着泪笑,原来还有这样一种爱情,干净成这般模样。
             我记得那段时间我过的很颓废,很茫然。然而就在看了电影之后,整个人一下子通透了。回家途中还在一家书店精挑细选了一本别致的本子,宣布着新生活的来到,写下了第一页的文字:
“我买了一本长得很像地板砖的本子
我是因为你像地板砖才买下你的啊
你可是一本特别的本子
没有比你长得更像地板砖的了
我是因为你脸上的小雀斑才喜欢你的啊
就连雀斑长在你脸上都那么可爱
我就是喜欢这么特别长有小雀斑的你啊
你都不知道你有多特别”
               那些漫长岁月,那个安东尼。
29#
发表于 2015-12-24 01:07:58 | 只看该作者
15+34+10=?

文/杨茜丹
三个看起来毫不相干的数字,加起来,等于什么?
结果也绝不是59那么简单。
15
“这是你们进入校报第一次上稿的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哦!”那时候学姐给我们布置了第一次写作任务,“第一次”这三个字,给人的诱惑好大,内心的虚荣心让我有些蠢蠢欲动。不过,条件反射的自我否定接踵而至:读书少,没什么文化素养,文笔又不怎么样的我,应该很容易被刷下来的,上稿?呵呵……
马云也说,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jian)现(gui)了呢?所以我于某日深夜,冥思苦想,抓耳挠腮,憋出了一篇一千多的稿子,写完之后,还是被自己写的东西矫情到了。总有一些东西,是写出来之后自己不愿再读一遍的,也是日后都不愿意承认出自我手的。就像你在做一只单身狗时,无法想象恋爱中的人都是可以是诗人,说出的情话都可以把自己都感动得痛哭流涕,同样的,你也无法想象,自己曾经是多么的矫情打出这些字的。
几天之后,编辑告诉我,我的稿子被选上了,并且给我发来了修改后的稿子。惊讶又开心,像拆礼物一般的打开文件,少女心满满的期待看到惊喜。其实我第一个反应是去拖动浏览条,然而我却发现,根本就没有可以让我拖动的什么,稿子被删减得只剩寥寥几百字。
我愣了有几十秒。
很幼稚的反应。第一次面对删稿,的确有些残忍吧。编辑安慰我说因为版面很有限,所以只能删减再删减。我言不由衷的说没关系。
后来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稿子,小小的一个方块,上面有我的名字。当自己写的东西变成了铅字,就像小孩吃到糖果一样,极大的满足。嗯,这次是真的没关系了。
我记得当时有一个女孩并不服气,偷偷的跟老师讲:“其实刊登的稿子也不怎么样吧?感觉还没有我写的好啊。”不过后来一次机会老师很大方的讲了出来,鼓励每一个写稿的人,无论上稿与否。我听完之后,很尴尬也很愕然,不过要是换做我自己,恐怕也是如此这般的态度吧?我心知肚明,这次上稿,也实在侥幸,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概就刚好有一个,矫情的哈姆莱特吧。
稿费15元。编辑还很不好意思的跟我说有点少了,我猛地摇头,没见过大海的看见游泳池都会激动的。我第一次透彻的理解到了“知识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这种感觉是极好的。
34
其实这个数字不应该过多赘言,因为来源跟之前是一样的。但值得纪念的是,这是第一次自己的选题被选中,可以自己独立地做一条新闻,这是我作为学生记者的初体验。
其实我真的排斥采访这件事,在以前的脑补中总是出现这样的画面:不幸遇到一个采访对象是“万年冰川”,采访过程始终都是“嗯…….”“是……”“对......”“我也不确定……”对此,我的内心是拒绝的。
首先,我请教了一位学姐,具体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采访哪些部门,怎样去找负责人……学姐balabala地跟我讲了好多东西,干货满满。我崇拜得想献出双膝,同时也羞愧于自己对这个学校,对自己的专业,真的是无知。
接下来就该扛枪上阵了,学姐很热心的说带我做第一次采访,采访之前我还把她之前交代的一些事项看了好多遍,想掩盖自己的无知和怯场,而对于采访的问题,并没有想太多。采访过程中,学姐的应变能力很强,能根据采访者的回答中又提出新的问题,准确到位。之后马上又把机会留给我让我也问一问,毫无准备的我让当时的空气都静止了三秒钟,这对于采访过程来说,是尴尬的。
之后的几个采访,就是自己单独去完成的了,有过脸红,有过语塞,有过紧张,不过真的庆幸,自己遇到的采访对象,都是话超多的!拉着我一直说一直说,其实还蛮开心的。
采访完毕,就该写稿了,就跟初来这个专业遇到的每一个第一次一样,怎么写稿?没人教。只好自己去看,去模仿,依葫芦画瓢,小心谨慎的,丝毫不敢逾越。这个过程是艰涩的,并不专业和规范的新闻稿把我仍然停留在小学的写作水平暴露了出来。我心甘情愿地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改稿,直到最后勉强通过。
很遗憾,最后编辑工作的问题,我的第一次独立做的新闻,出了几处错误。后来看到它,是比之前更大一些的方块,摆在一个新的位置。
稿费34元。原来稿费真真切切的跟字数挂钩。毛主席曾经说过:提高文章字数,很有必要。我猜的。
10
偶然一个很闲的下午,恰好在新区,看到一条代课消息:代参加一个活动 签到签离 东五 。以前只是听闻,没有尝试过像间谍一般的帮人代课,刺激,好奇。于是我去了,像是去一趟鬼屋,坐一次过山车,还有撒一次小谎。每一次呼吸,都闻到了紧张的气味。
进场之前出了一点小插曲,毕竟我还没那么快适应自己现在变成了另一个身份,之后顺利找到座位,不过周围都是不认识的人,总有一种做贼心虚害怕被拆穿的恐惧感。不过我对于这样的活动也并不怎么感冒,不过好在可以自由的做自己的事情,百无聊赖的玩儿起了手机打发时间,就相当于换一个有空调的地方自习吧,我这样安慰自己。
后来的一切都很顺利,旁边的男生似乎对活动有强烈的参与感,全程都挺直腰板身体前倾,一直不停拍照,看起来好有趣的样子,被他感染得我也跟他聊了起来,想知道他为什么这么积极,他一口可爱的广东腔说因为台上领奖的人都很厉害啊。真的是想法单纯的人,连快乐都这么简单直接,不过,他的快乐也感染到我了。
代课10元。除此之外,自己好像也收获了些什么。从会场里出来之后,感觉似乎多了一点阳光,周围的路人我并不认识,但也似乎很可爱善良的样子,每个人都是笑靥如花。

其实我也无法明确的表述,最后结果等于多少。我想,它不仅仅是面值上的金额可以被量化,不仅仅是赚钱带给我的成就感转瞬即逝,也不能支撑双十一双十二的购物欲望,然而我也是满足的。
独立,勇气,感恩。
这是我想到的三个词。
30#
发表于 2015-12-24 01:32:0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冬至 没有羊肉汤
文/杨茜丹
在离家挺远的大学里,每一天都过的平静,今天跟昨天一样,跟明天一样。突然发现,这天冬至。
又是一个北方人说得吃饺子,南方人说要吃汤圆的日子。而我们却惊讶的发现,四川是吃羊肉汤锅的。
冬至,最记得是羊肉汤锅。冬天里的羊汤是大众恩物,上浮清油,里面能捞出炖得烂烂的羊杂,还可以按口味加葱花或香菜,鲜香滋润。以前的冬天,和朋友,三两个人在某处偏僻但味道很好的老太婆羊肉点一个羊汤,一个人,一碗汤喝一半老板再加点细碎的泡椒。更好的,是和家人,去一家好一点的羊肉汤锅的点,总会被“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这样标语所吓倒,大人在,不用担心钱不够,还可以点羊肉蒸笼,肆无忌惮的一个又一个,最后堆了面前高高一摞,这日子就过下去了。
老人们总说:“在冬至这天喝了羊肉汤吃了羊肉,一个冬天都不会冷了。”尽管喝过羊肉汤,吃过羊肉之后,我还是会在寒风凌烈的冬天冻的不成样子,可我仍然虔诚的相信老人们说的这句话,就像相信许下新年愿望之后新的年一定会快乐一样。
我给在家乡的小姨说:“今天冬至,出去吃顿好的啊!带外公外婆去吃羊肉汤锅吧。”我给在成都的妈妈说:“今天冬至,要吃好的啊!”到了我这儿,别太饿就好。
离家越远,幸福感越低,要求也越低了。不免自嘲起来。
其实我不爱汤锅的清淡,让习惯了辛辣口味的四川人感到不痛快,吃不惯羊肉的肉质偏硬,干瘪无味。但偏爱汤的鲜美,从舌尖味蕾一直灌到后脑腔的感官体验。让人忘掉一切的忧虑,和这碗羊汤一同沉醉。
今天冬至,不知道哪里可以喝到羊肉汤,我怀念那碗汤的味道,怀念围坐在一张桌上望着汤锅煮沸,咕噜咕噜,满心的期待。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