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337|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4级硕士王晨雅学术日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11:02: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2#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0520-0526学术日志
0520 周一
修改论文初稿。
0521 周二
提交体检报告,交论文二稿。
0522 周三
读《人类理解研究》第十章第二节
解决宗教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项普遍的原理,即没有任何人类证据具有证明奇迹的作用,更不能使其成为任何宗教迷信赖以存在的合理基础。人们的狡诈和愚蠢实在太常见,我宁愿相信正是狡诈和愚蠢的结合制造了最奇异的事物,也不会承认世间真有这样违背自然法则的事情。
0523 周四
旁听组会
学习到了一些论文的写作思路,也意识到我还需要补充理论知识的阅读,目前在分析现象时并不能很好地对应理论,分析思路比较局限。
0524 周五
读《人类理解研究》第十一章
如果没有得到理性和论证的支持,我们所增加的属性只能是凭空假设和凭空推测的结果。世界上一切哲学和一切宗教(其实也只是一种哲学),都不能使我们超越寻常的经验,也不能为我们提供有别于我们从日常生活的反思中得来的行为规范。不能从原因推结果、从结果夸大原因的思考方式,一切从实际出发。
0525 周六
对论文进行补充完善。
0526 周日
调整论文格式细节。

2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16:18:57 | 只看该作者
0513-0519学术日志
0513 周一
调整格式,给导师提交论文初稿。
0514 周二
读《人类理解研究》
第九章。休谟提出我们关于实际的事实的所有推理都建立在一种类比推理之上。
动物从眼前的事物推断出和先前的观察相符的结果,这一过程完全依赖于过去的经验。我们和动物都具备的、所有行为所依赖的经验推理不过是一种本能或机械的能力,它在我们内在作用而我们意识不到。
0515 周三
写中期检查报告。
0516 周四
根据导师反馈开始进行初稿的修改。
0517 周五
体检,进行教师资格认证。
0518 周六
修改论文初稿。
0519 周日
提交中期检查报告,读了《人类理解研究》第十章第一节。
最常见、最有用,甚而对于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推理莫过于从人们的证言、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的报告中得来的推理了。我们用来裁决一切由此引起的争议的最终标准永远来自经验和观察。而奇迹即是对自然法则的违背。
明确的结论(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一个普遍原理)就是:“没有任何证据足以证明某个奇迹确实存在,除非这一证据足够强大,使得其错误比其试图证明的事实更加神奇;即便如此,正反论证会相互抵消,占优势的一方也只能在抵消弱势一方的效力之后带给我们相应程度的信任感。”

2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15:24:43 | 只看该作者
0506—0512 学术日志
0506 周一
写论文,写完第四部分内容。
0507 周二
实习。拍一个宣传片。
0508 周三
剪片子。
0509 周四
读《人类理解研究》
第七章读完。我们不知道驱动意志的真实动力或能量:1.原因中的各种情境-动力-结果;2.意志对自身的控制有限;3.意志的自我控制因时而异。我们只能通过经验得知某些事物经常伴随出现,不能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总结:每一个观念都是现有的印象或情感的摹本;只要我们无法找到任何印象,就敢确证不会有相应的观念。身体或心理活动的任何单独的事例都不会留下印象,因而也不会产生动力或必然联系的观念。但是,假如许多相同的事例出现,而且相同的事物之后总会出现相同的事件,我们就开始有了原因和联系的观念。我们会感觉到一种新的情感或印象,即在我们的思想和想象中存在着一事物和与其通常伴随的事物之间的习惯性联系,这一情感正是我们追寻的观念的原型。拥有两个事物之间联系的长期相同经验后,我们就可以进行推断。
0510 周五
去体检
0511 周六
读《人类理解研究》
第八章。自由和必然的争论只要阐明其定义即可平息争议。必然原则:人们普遍认为,事物的所有活动皆由一种必然的动力所引起,每一种自然的结果都是由其原因中的能量精确地决定,而在每一种具体的情况下,不可能得出别的任何结果。
我们的必然和因果关系的观念完全来源于从自然中观察到的统一性,相似的事物恒常地伴随出现,心灵由于习惯的影响从一事物的出现推断出另一事物。这两种情形构成了我们所谓的事物的必然观念的全部。事物恒常伴随出现,从一种事物推断出另一种事物,除此而外,我们没有必然和联系的任何观念。
0512 周日
读《人类理解研究》,写论文。
第八章读完。自由原则:我们所谓自由,只能是意志的决断之下作为或不作为的能力,换言之,我们想静就可以静,想动就可以动的能力。我们普遍认为,一个人只要没有身陷囹圄,没有被戴上枷锁,都拥有这一理论上的自由。离开了自由,任何人类活动都不再有道德的品质,也不能成为我们赞同或厌恶的对象。因为行动只有作为我们内心的品格、激情和感情的外在流露,才是我们的道德情感的对象。如果我们的行为不是源于这些动因,而是由外在力量引起的,就不可能对其进行赞扬或批评。

19#
 楼主| 发表于 2024-5-6 17:32:22 | 只看该作者
0429—0505 学术日志
0429 周一
读《人类理解研究》第五章,写论文。
休谟指出理性与经验的区别。理性是心智能力与思考的结果,而经验是感官感受带来的结果。他阐明部分论证看似由理性得出,实质是其最终得出的普遍原则和结论,是我们只能用观察和经验,而不是用任何理性来解释的。和那些纯粹来自经验的原则相比,唯一的区别就在于,这些论证离不开思考的过程,需要对我们的观察所得进行反思。
我们需要习惯来利用过去所得的经验,如果我们不从记忆和感官中的事实出发,我们的推论就仅仅是猜想,无论其中有什么样的具体联系,我们整个的推理链条没有任何证据支撑。
0430 周二
实习。拍摄彩排花絮。
0501 周三
实习。拍摄花絮及演出剧照。
0502 周四
读《人类理解研究》第五章第二部分,写论文。
休谟对他的观点进行总结:一切关于客观事实和真实存在的信念均来自记忆和感官中的某个事物,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习惯性联系。休谟对信念的定义是:信念就是区分明确判断的观念和想象的虚构之物的一种心灵感受。
在一切情况下,从在场的事物转换到相关的观念总是能让该观念变得鲜明有力。我们可以依据心理活动从相似的原因推断出相似的结果。更符合自然智慧的是,应该由某种本能或心理机制来进行这一必要的心理活动。
0503 周五
读《人类理解研究》第六章
休谟认为信念或意见的本质是多次见到或瞥见同一情形,这情形便在我们的想象中印下更深刻的观念,变得生动有力,对我们的情感产生更强烈的影响;一句话,使我们产生一种信赖感和安全感。
同一结果出现的次数很多,就会在我们的想象中得到强化和加深,形成我们所谓信念的情感,使之与其对立的情形相比更占优势。
0504 周六
写毕业论文
0505 周日
读《人类理解研究》第七章
有一个观点似乎很少有争议,即我们所有的观念不过是我们的印象的摹本,换言之,我们不可能对没有事先被我们的内外感官所感知的任何事物进行思考。
逻辑关系:明确观念-再现观念产生的印象或情感(溯源)
任何单一的因果事件并不能暗示动力或必然联系的观念。

18#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16:18:46 | 只看该作者
04220428学术日志
0422 周一
读休谟《人类理解研究》,做推文。
《人类理解研究》第四章:第一部分中,休谟提出我们研究的对象分为两类:一类为观念的联系,来自于大脑思考;第二类为实际的事实,由现实而来,但由于人类经验的有限性,人类不可能认识到所有事实。因此,人类通过因果关系得出经验之间的联系,针对事实进行推理。休谟提出了“习惯”的概念,因为人类对身边的事物太过于熟悉,意识不到联系的存在。
0423 周二
做推文,做活动策划案。
0424 周三
读休谟《人类理解研究》,做推文。
第四章的第二部分中,休谟提出经验是否可以延伸的问题。人类的推理分为两类:一是演示性推理,即概念间的联系;二是针对事实的推理。人类通过经验在事物之间建立因果关系,这样的关系建立在未来与过去一致的假设上。但来自经验的推论无法证明过去与未来有相似性。
425日 星期四
旁听组会,因为四点有课,听了第一位学姐的读书分享。在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中,斯密提出了“同情共感”,把这种同情共感的尺度最终寄托在人的感官功能上,强调人们是在用自己的感受评判别人的感受。结合传媒业来看,一是解释了传媒从业者的“利己”特性,一个人的满足建立在他对自己达到某种程度的美德的意识上。在新闻报道中,表现为记者有同情地进行报道。这也让我想到在一些重大灾难事件的报道中,部分媒体为抢占独家新闻而过度采访受害者家属等行为。
426日 星期五
实习。提交任务书。
427日 星期六
实习。采访戏剧服装设计师。
428日 星期日
完善开题报告并提交。

1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2 19:29:05 | 只看该作者
0415—0421 学术日志
0415 周一
写论文。实习,做推文。
0416 周二
写论文,写完第二部分。写文案,做推文。
0417 周三
读《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自由主义倡导一种特定的自由,是个人自由,特别重视保障个人权利,视其为优先甚至首要的价值。罗尔斯的“无知之幕”遮蔽了一切个人特征,不管是种族、性别、身体素质,还是年龄、智力、家庭背景,或者职业、财产、宗教信仰。“原初位置”上那些绝对平等、彻底自由、完全自利的理性人,一起签订了一份契约。正义二原则:第一条原则即“平等的自由”原则,就是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一系列基本的自由,包括言论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拥有个人财产的自由等等。第二条原则是社会经济的分配原则,默认的选项就是应当完全平等分配。我们能够接受某些不平等分配,但必须满足两项限制条件。第一项限制是,相关的职位和工作必须在“公平的机会平等”前提下,向所有人开放。第二个限制条件,罗尔斯把它叫作“差异原则”,这种不平等,能够让处境最糟糕的人改善状况。
0418 周四
去隔壁学校听了两节文学课,老师讲博尔赫斯和现代文学中的反逻辑。提到了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永恒轮回”。尼采认为,真正的“超人”是不惧怕永恒轮回的,因为他们每一刻都有着强力意志,每一瞬间都是自主的、无悔的。
0419 周五
写文案,做推文。开始读休谟的《人类理解研究》。在第一章中,休谟提出他的目的是研究人类普遍的心理结构和法则,并以清晰直白的语言将其阐述出来。第二章里,休谟区分了思想观念与印象的区别,提出人通过印象与切身经验来证明观念。
0420 周六
实习。对接下一步工作。
0421 周日
实习。读《人类理解研究》。休谟在第三章中阐述了观念间的三种联系方法:相似、时空连续与因果。

1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5 19:26:19 | 只看该作者
0408-0414学术日志
0408 周一
写毕业论文,开始写论文的案例分析部分。
0409 周二
写论文,案例分析。
0410 周三
读《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马尔库塞“单面人”概念:在资本主义工作、生产、消费的循环中,人陷入了单一的生活模式,如何赚钱、如何消费,人的思维模式也变得单一化。这是韦伯讲的工具理性,追求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的计算模式,主要关注的问题就是想如何赚更多的钱,然后如何享受更优越的消费。马尔库塞说,资本主义社会不是真正自由开放的社会,而是“单面”,或者说“单向度”的社会,生活在这种体制中的人,也不是立体丰富的全面发展的个体,而是丧失了真正自由的“单面人”。
0411 周四
旁听组会。由于四点有课,只听到了第一个读书分享《景观社会》。
居伊德波提出了景观拜物教”,将景观与观众的关系描述为看与被看的关系。此时资本主义的核心逻辑就不是简单的生产商品,而是制造在商品之上的这种景观,用景观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形成以商品之上的景观为核心的超越与凌驾。
0412 周五
写论文,写完一个模块。
0413 周六
实习。翻译了一篇新闻稿。
0414 周日
实习。拍摄产品宣传图,写文案。

15#
 楼主| 发表于 2024-4-8 21:42:19 | 只看该作者
0401-0407学术日志
0401 周一
读《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伯林:伯林一生的研究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第一,他主张的价值多元论;第二,他澄清了“自由”这个概念,提出了著名的“两种自由”的理论。他提出了一个叫作“多元价值的不可公度性”的概念。“不可公度”,即找不到一把能够通用地衡量多种不同的价值,把它们排出上下高低的尺子。我们追求的许多价值是不能换算的,都是彼此独立的“终极价值”。价值冲突无法根除。此外,价值虽然是多元的,但仍然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主观想象的随意构造。在多元价值中,仍然存在最低限度的“共通性”。
自由实际上有两种,一种是消极自由,就是不受到外部的干涉和阻碍;另一种则是积极自由,就是可以用理性来掌控、实现自己的目标。伯林强调,积极自由的扭曲和滥用更具有欺骗性,更要对其保持警惕。伯林承认,在特定情况下,强制可能是必要的,消极自由有可能需要向其它价值让步,甚至做出牺牲。但我们需要承认牺牲而不是将其美化为更高级的自由。伯林并没有否认积极自由的价值。他强调的是,两种自由都可能被歪曲和滥用,但相比之下,积极自由的滥用更具有欺骗性,更需要我们提高警觉性。
0402 周二
写论文。梳理国内外微短剧的发展历程。
0403 周三
实习。参加政策发布的媒体通气会,写新闻稿。
0404 周四
出去踏青。
0405 周五
实习,拍排练花絮,做文案宣传。
0406 周六
读《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马尔库塞提出一种新型的控制方式,这种方式是不易察觉的。这种新型的控制有两个特点:第一,它很隐秘,不需要暴力和强制,你也就不会觉得恐怖。第二,它能够有效应对自己的敌人,能够排斥、化解甚至“招安”反叛者,让总体性的控制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同时,消费主义能够贿赂大众,资本主义生产出五光十色的产品和服务,它们不只是功能产品,而且还自带了一套规定好的态度、习惯、思想和情感。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的同时,也就接受了这些习惯和思想,愉快地把自己和生产者、进而和整个社会系统绑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总体性的消费社会。
0407 周日
写论文。对之前写的部分进行修改。

14#
 楼主| 发表于 2024-4-1 15:11:24 | 只看该作者
0325—0331学术日志
0325 周一
读《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理论为:科学理论的标志不是它能够被证明是对的,而是它可以被证明为错的。波普尔重新定义了科学发展的逻辑,用经验检测的“可证伪性”代替“可证实性”,用“问题—猜想—反驳”的“试错机制”代替“观察—归纳—证实”的“实证机制”,这就对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解释。
当波普尔把这个思考延伸到社会政治领域,就形成了他更为基本的哲学思想,叫作“批判理性主义”。波普尔反对乌托邦社会工程,即认为人类可以依靠自己的理性,按照某种预定的蓝图去改造整个世界,创造出完美的社会。波普尔认为,将这种社会工程的理念付诸实践,往往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0326 周二
写毕业论文任务书。
0327 周三
读《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哈耶克认为,除了人为设计出来的秩序之外,还存在自然生成的规则、自发演化出来的秩序。哈耶克把这种秩序叫作自发秩序。哈耶克把自发秩序看作是“自然演化”的结果,他并不排斥人为因素,但反对把人为设计的意图过度拔高,上升到对社会秩序的整体性规划。
在哈耶克看来,理性有两个作用。第一就是追求知识。但是,理性并不能穷尽所有的知识。康德曾经说,人类的不成熟状态就是不敢公开大胆地运用理性。哈耶克揭示出,如果妄想用理性彻底征服无知,消除所有的不确定性,这是人类的另一种不成熟。书中提出,人类真正的成熟,是在勇敢运用理性的同时,直面自己永远不可能完全摆脱的无知,勇敢地与不确定性共存。
0328 周四
实习,剪一个宣传视频。
0329 周五
读论文,写了一部分毕业论文。
0330 周六
实习。参加2024中国网络媒体论坛。
听了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案例分析,无论是什么案例,都离不开宏大叙事的故事化、具体化、形象化。网络传播的实践强调以用户为主,追求与用户的情感共鸣,兼顾社会价值。
0331 周日
实习。参加中国网络媒体论坛。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