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纪录片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4 12: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美国电视节目用波音飞机做坠机实验


被用来实验的波音727飞机。


图为波音727落地瞬间。


图为波音727落地瞬间。

近日,美国发现频道节目制作了一项实验项目,实验中,一架商业波音727飞机被人为地撞向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整个过程被制作成了纪录片。结果发现,飞机前半身撞为碎片,后半身却几乎完好。

(本文来源:人民网 ) 责任编辑:NN109


http://news.163.com/12/1024/08/8EINSA5300014JB6.html
沙发
发表于 2012-12-4 22: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TV哇哇
//@老沉:反动影片呀!四人帮罪证材料(二)上说,当年王洪文王副主席就喜欢看这种解放前的纪录片,特别是美化老蒋的。
◆◆
@全勇先
这个纪录片是满映三十年代拍的满洲国形象宣传片,片名叫《建国之春》。全片没有旁白,完全用影像介绍了满洲国建国初期的工业,建筑,农业,水利,交通,铁路,航空,无线电,教育,文化,市井生活等等。历史狂和电影发烧友们可以收藏。另外,喜欢东北题材的编剧们可供参考。http://t.cn/SzKzoD


收起|【纪录片】满洲国时期的...|彈出
你還未安裝flash播放器,所以無法播放。請嘗試浏覽來源網頁:http://sinaurl.cn/SzKzoDfile:///C:/Users/dell/Documents/Tencent%20Files/343905801/Image/u)zlqkc%60(tmwtq7yyhki%25wf.gif
(2)|轉發(226)|評論(44)
52分鐘前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取消收藏|評論
板凳
发表于 2013-2-21 22: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央视纪录片摆乌龙:误用游戏情节当正史


纪录片出现“尤里的复仇”,让人大跌眼镜。


  最近,纪录片《中苏外交档案解密》在CCTV纪实频道重播,该纪录片记录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苏两党两国、朝鲜战争、台湾海峡战事等,以及毛泽东与斯大林、赫鲁晓夫之间未公开过的历史事件。节目播出后,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网络游戏“红警”(红色警戒)中“尤里的复仇”这一虚构剧情被误当做正史。
  在《中苏外交档案解密之兵戎相见》这一集,当主持人讲述到“布拉格之春”时,主持人说道,“一次代号为‘尤里的复仇’的军事行动。”随后,就有网友指出,编导之所以会将网络游戏中的虚构行动代号作为真实历史,或许是因为参照了百度百科,在百度百科中的“布拉格之春”词条其中一个段落,被人擅自加入了“尤里的复仇”,导致一次军事进攻被恶搞成游戏“红警”中虚构剧情的名称。现在,百度百科已修正错误,将这次代号为“尤里的复仇”的军事行动,修改为“多瑙河”军事行动,百度产品技术支持官方微博也在2月18日称已将错误信息修改。
  记者就此拨通《档案》栏目组韩先生的电话,韩先生称片子是两年前制作的,并且已经将错误改正,以后节目组会慎重对历史史料进行认真甄别,避免再发生此类错误。有网友对此事评论称,作为再现真实历史的纪实栏目,更应该认真对待历史史实。

http://news.sina.com.cn/m/2013-02-21/163326321526.shtml

地板
发表于 2013-2-22 19: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国家广电总局:纪录片拍摄前需先上报

 晨报讯(记者 解辰巽)日前,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实行电视纪录片题材公告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对象包括广播影视局、电视台、电视制作公司,这就意味着电视纪录片将要像电视剧拍摄需备案公示一样,需先通过广电总局的报送公告程序后才可拍摄,并在电视上播出。
  《通知》表示,近年来,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生产日趋活跃,产量质量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进一步繁荣电视纪录片市场,避免产生题材撞车、资源浪费等问题,国家广电总局自2013年起实行电视纪录片题材公告制度,汇总全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生产、中外合拍、引进境外电视纪录片(含素材)等题材信息,向社会公告。
  《通知》中还指出,电视纪录片是指以自然世界、人类社会为表现对象,以非虚构的真实记录为表现手法,以公开播出为展示渠道的电视片。电视纪录片题材实行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汇总,国家广电总局统一公告制度。
  通知对象包括广电总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局,解放军总政宣传部、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央新影集团、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和国家有关单位。这就代表不仅是影视公司所拍的纪录片,电视台拍的纪录片也需要先向广电总局上报。记者和央视纪录片频道的工作人员联系,目前关于此《通知》他们还没有进一步计划。
  与此同时,广电总局还发出了《关于做好2013年优秀国产纪录片推荐工作的通知》,鼓励国产纪录片精品创作、生产、播映及人才发展,加快推动纪录片产业繁荣,2013年,广电总局将继续开展优秀国产纪录片推荐播映工作,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评选优秀国产纪录片,每季度向全国推荐播映,并从中择优予以扶持。
  ■相关新闻
  国产动画年产近400部 北京进前十
  晨报讯(记者 解辰巽)日前,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2012年度全国电视动画片制作发行情况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国产动画片创作生产数量位居前列的十大城市中,北京位居第十,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动画产业集群。
  《通告》显示,2012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395部222938分钟。全国共有24个省份以及中直有关单位生产制作了国产电视动画完成片。其中,全国动画片创作生产数量排在前五位的省份是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安徽省。2012年,各地政府出台的国产动漫产业优惠扶持政策收效显著,一些主要城市动画片生产积极性持续增长。国产动画片创作生产数量位居前列的十大城市分别是:苏州、广州、东莞、福州、杭州、合肥、无锡、深圳、宁波、北京。位列第十的北京,2012年制作国产动画23部、9950分钟。此外,2012年度,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自主制作完成国产动画片210部,123715分钟,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5%。
  《通告》中还指出,目前,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动画产业集群,中部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动画产业迅速崛起。
(原标题:国家广电总局日前下发通知:纪录片拍摄前需先报送)

5#
发表于 2013-2-23 21: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纪录片《江南味道》热播 怀念舌尖上的家乡


《江南味道》网上资料图
  新京报讯 (记者刘雅婧)24节气轮转,雨水已过,惊蛰将近。节后返工的南方人可以借一部八集人文纪录片《江南味道》,怀念一下舌尖上的家乡。
  “苏州苏帮菜要总结说到底有什么特色的话,只有两个字,时令。”美食家叶放在片中一语道破江南美食(包括杭帮菜在内)的特点。
  作为《中国味道》系列纪录片的首部作品,该片由台湾资深纪录片导演陈建鄂执导,良友文化出品,将千年传承的苏杭美食的食材和技法,结合季节时令和养生为人之道,通过美食家的美食故事展示出来。自2月7日起,《中国味道》系列纪录片登陆北京电视台纪实高清频道、优酷网、土豆网、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十余家媒体,目前在优酷、土豆、爱奇艺等网站,总点播量超过200万。《中国味道》随后还将陆续推出以“豆腐”、“面食”、“年糕”等为主题的其他篇章。
  亮点一:

  时令为王 不时不食
  孔圣人曾在《论语乡党篇第十》中提出“十不食”,其中,“不时不食”,是江南美食乃至中国美食的关键。
  《江南味道》中,初春吃马兰头和水芹菜,油菜花开后可捕食丰美的塘鲤鱼……不论烹饪蔬菜、江鲜,还是制作私酿陈酒,都是根据时令选择天然食材。
  片中处处可见“不时不食”的影子。正因此,汪氏“耕读兄弟”拒绝化肥,种植有机蔬菜,提供给自家餐馆;杭州的“玩味袁掌柜”清晨赶钱塘江鱼市,买下最早上岸的一批新鲜江鲜。《江南味道》中不仅强调最新鲜的原生态食材,更拒绝工业化的生活方式,提倡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讲究的是“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的饮食养生文化。
  “不时不食”成为《江南味道》的题眼,也是最吸引观众的地方。
  亮点二:

  江南风物 饮食文化
  “江南是一种很淳朴的味道,可以在眼里,也可以在舌尖上,也可以在记忆里”。《江南味道》不仅在味觉上表达江南,更呈现了“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江南风物。
  微博网友杨忱晨这样形容“梨花陈酿”中的神仙眷侣,“择小径香园,酿酒做菜,吟诗作画,赏晨风夕月,看阶柳庭花,羡煞众人。”
  该片还指出,江南的美食之道直接源于传统文化。“不时不食”中这样解释碧螺虾仁的美食之理:“苏州菜里第一道菜往往是虾仁,因为苏州话里,虾仁是欢迎的谐音。”而在“玩味袁掌柜”中,做茶又做菜的袁掌柜则照着《易经》给茶楼取名:“按周易的话,先有叶后有马。叶在前,不然马会饿死。所以叫做叶马茶楼”。正是环境,文化,与江南百姓的人间悲喜相结合,产生了特有的江南美食。

http://news.sina.com.cn/m/2013-02-21/100526318813.shtml
6#
发表于 2013-2-26 21: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广电总局回应拍纪录片上报 审查是怕题材撞车

日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下发《关于实行电视纪录片题材公告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从2013年开始,各电视台制作或引进纪录片,需向国家广电总局上报
  该《通知》在业内引起巨大反响,记者采访大量业内及官方人士获悉,广电总局要做的只是题材汇总并公示,以避免资源浪费,并没有说要对具体项目进行审查。将《通知》解读为“纪录片也要被审查”,是我们自己在吓自己。
  有纪录片导演举例说,去年《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之后,很多电视台纷纷去拍当地的“美食一条街”,跟风题材撞车情况确实很严重,有些拍出来的不叫纪录片,而是宣传片。“有政策把关,这是好事,整个纪录片制作流程规范化,也鼓励纪录片制作方以精良、优秀的原创内容来吸引客户。”
  ■ 《通知》概述
  纪录片题材需“上报”
  《通知》原文显示,这则通知下发对象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局、解放军总政宣传部、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央新影集团、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和国家有关单位。
  其具体内容是:从2013年起,广电总局将实行电视纪录片题材公告制度,汇总全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生产、中外合拍、引进境外电视纪录片(含素材)等题材信息,向社会公告。
  对于下发《通知》的缘由,广电总局给出的解释是:为推动电视纪录片创作生产健康有序发展,帮助纪录片业界及时了解电视纪录片题材信息,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电视纪录片创作生产,避免产生题材撞车、资源浪费等问题。
  ■ 业界声音
  没人说过要审查
  《通知》一出,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绝大部分媒体的解读是,纪录片也将遭遇“审查”: 它将像电视剧拍摄需备案公示一样,需先通过广电总局的报送公告程序后才可拍摄。
  但多位纪录片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是一种误读。“广电总局并没有说不报批就不能拍。”《六搬村》导演、曾在“2010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上获得“人文类最佳长纪录片”的欧阳斌表示:“我最近与北京好几个做纪录片的朋友仔细研究过这个《通知》,它只是说要进行纪录片的题材汇总和公示,并没有说要对它进行审查、下发拍摄许可证后才能拍摄。”
  而记者仔细阅读《通知》,没在任何一处发现“审查”一词,也没有提到“拍摄许可证”——影视剧都要拿到它才能拍。
  ■ 深度探讨
  “审查”不具备可操作性
  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大家普遍认为,《通知》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审查,而是为了引导。即便真有审查的意图,实际上也根本不具备可操作性。
  首先,国家广电总局不具备如此庞大的人力资源来审查纪录片。据统计,2012年,光是中央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主要省级制作机构的纪录片生产总量就达到了3000小时,多达上千部;这还不包括大量民营机构或个人制作的纪录片,若全部统计起来,那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广电总局不会自讨这个苦吃。”《国军抗战全纪实》总制片人陈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电影每年几百部的产量,就已经弄得焦头烂额;成千上万部的纪录片,怎么去审查?”
  另一个关键点是大量纪录片既没有用国内的拍摄资金,也没打算靠国内市场收回成本;也就是说,它只有题材跟中国有关。“这种纪录片,别说审查,你连要求其上报都不具有可行性,因为没那个必要。”据陈钦透露,纪录片的制作流程大致分为确定选题、寻找投资、拍摄制作、营销流通等四个阶段,其间基本没有任何政府机构或行业协会的介入,完全是市场在决定它的生存,“现在忽然要统一管理,根本不具备可行性。”
  ■ 总局回应
  就是为避免题材撞车
  国家广电总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个政策不是某一个人制定的,作为个人我无法回答你;但你可以去仔细看下那个《通知》,《通知》怎么写的,我们就怎么执行。”
  照此理解,欧阳斌、陈钦等业内人士的理解是对的:广电总局虽然有意对纪录片进行监管,但并非要像影视剧一样进行严格的审查。
  同时该负责人强调,广电总局下发这个《通知》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对纪录片进行引导,避免资源浪费。最近两年,确实有大量纪录片出现了题材撞车问题:“广电总局将题材进行汇总和公示,相关从业者随时都可以看到。”
  这种说法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同,有纪录片导演举例说,去年《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之后,很多电视台纷纷去拍当地的“美食一条街”,跟风题材撞车情况确实很严重,有些拍出来的不叫纪录片,而是宣传片。“有政策把关,这是好事,整个纪录片制作流程规范化,也鼓励纪录片制作方以精良、优秀的原创内容来吸引客户。”
  据法制晚报
(原标题:广电总局要求拍纪录片先上报 “审查”的本意是怕题材撞车)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