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技报道集锦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2-4-8 21: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开通外星人热线 供曾与外星人有接触之人倾诉2012-04-08 11:36:11 来源: 华西都市报(成都)

据外媒报道,日前英国开通了一条“外星人热线”,供那些与外星人有过“亲密接触”的人们拨打电话进行倾诉,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开通此类热线。
报道称,这条热线由临床医生乔安娜·莎莫斯凯尔斯创设,它的全名叫做反常心理管理与接触者热线(AMMACH)。乔安娜说,“曾经与外星来客有过接触甚至遭到过外星人绑架的人们,都可拨打该电话寻求咨询和心理辅导。目前,我们已接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求助电话。”
对于开设此热线的目的,乔安娜解释,“由于此前没有机构认真对待这些人及他们的需求,但是现在,我的热线让那些急于得到帮助的人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求助的平台。”

http://discovery.163.com/12/0408/11/7UIKOAM2000125LI.html
22#
发表于 2012-4-8 21: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中国首办搞笑科学奖 数钱可减轻疼痛等研究获奖2012-04-08 11:23:03 来源: 新京报(北京)
本报讯 国际上有搞笑诺贝尔奖,中国也有了让人捧腹的科学奖。昨日,数钱可以缓解疼痛,春晚机器人舞蹈、猴子脑力控制机械臂、瓦罐鸡汤为什么好喝等,这些科研成果获得了浙江科技馆与果壳网合作首办的“菠萝”科学奖。

心理学奖:数钱可以缓解疼痛
“菠萝科学奖”共颁发五项科学奖。获得心理学奖的是中山大学心理学科学家,其研究通过500人次的实验,发现数钱或用包括金钱的单词造句的方法,可以减轻被试者的疼痛程度。主办方评价,该研究提供了“不花钱”就能减缓疼痛的方案,“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一方案值得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推广。”
菠萝Me奖:微博发布饮水机状态
化学奖授予了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科学家对瓦罐鸡汤的研究,其专门研究为什么瓦罐鸡汤比普通鸡汤好喝,研究发现,瓦罐受热更均匀,鲜味物质不容易降解。主办方评价:该研究为陶瓷产业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也为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潮流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持。
长春应用化学所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等跨专业知识测量食堂饭菜重量,证实食堂饭菜结构性短缺的实验获得了菠萝U奖。此前在微博上被人热议为“饮水机娘”的浙大实验室饮水机,因每天通过微博发布水开和没热水时状态的实验获得了菠萝Me奖。
■ 链接
正规研究才能入选
国际上,每年在诺贝尔奖颁奖之前,都会由《不可能研究杂志》展开俗称“搞笑诺贝尔奖”的科学奖,以幽默风趣的科学研究成果推广科普。
果壳网CEO姬十三([url=]微博[/url])介绍,虽然菠萝奖是受搞笑诺奖的启发,但还是有点区别。菠萝科学奖针对的科研,必须在正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才能过关。评委有两组,科学家评委和名人、媒体人等组成的星光评委。

http://news.163.com/12/0408/11/7UIK08MI00011229.html

23#
发表于 2012-8-17 11: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中科院专家称炒菜早放盐盐会分解
核心提示:日前,央视科教频道播出的《健康之路》节目中,一位中国科学院的金锋教授说:“炒菜时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挥发出去了,就剩下钠了。这样的话,你吃的时候还是不咸,然后还想再加点盐……”。对此,网友指责称,健康节目不要误导观众。

中科院教授称“炒菜过早放盐,氯挥发只剩钠”引发争议
新快报讯 多年的科普让我们知道,炒菜时不宜过早放盐。然而,日前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的一期《健康之路》节目中,参与节目的中国科学院的金锋教授说:“炒菜时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挥发出去了,就剩下钠了。这样的话,你吃的时候还是不咸,然后还想再加点盐……”过早放盐的话,氯会挥发吗?盐的咸味究竟来自哪里?专家的这种解说,引发了网友的猛烈拍砖。不少网友吐槽说:“敢情妈妈每天都用生命在炒菜啊!”

在今年8月12日,《健康之路》一期关于“醋”的节目中,现场请来了中国科学院的金锋教授。在谈到炒菜放盐的先后问题时,金教授建议菜出锅之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的摄入,但他的解释是:“炒菜时,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挥发出去了,就剩下钠了。这样的话,你吃的时候还是不咸,然后还想再加点盐……这些调味料,如果关火的时候放,放更少的量,感觉的咸度跟原来一样。”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万次。

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盐放早了,氯会挥发出去剩下钠,菜就不咸了?在“氯就挥发出来”的厨房里炒菜的妈妈们,岂不都是用冒着生命危险在炒菜啊。专家不仅没有说清“炒菜晚放盐”的理由,反而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果壳解惑

如果这是真的,你会看到一阵黄绿色烟雾

遇到这样的问题,网友当然要戳“果壳网”。果然,果壳的达人们坐不住了。

食盐中的氯会在锅里挥发吗?“果壳”告诉你,“如果这是真的,那热锅丢下去一把盐,你就会看到一阵黄绿色的烟雾从锅内腾起,那股刺鼻的气味比消毒水还强劲,刺得你嘴巴鼻子眼睛一起难受。锅内或许会有银白色的小珠子,‘轰’的一下便窜起火焰,又变成淡黄色固体………但实际上,你没发现任何变化,那把盐还是呆在锅底。”通常来说,离子化合物是极难挥发的,氯化钠的熔沸点都远远高于一般的烹饪过程。在厨房勤劳的各位,可以放心了炒菜不是随便能炒出氯的。

至于“过早放盐,氯挥发……菜就没那么咸了,还想放盐”,“果壳”的解释很直接,钠离子才是产生咸味和控盐的关键。“食盐(NaCl)的咸味只与钠离子有关,与氯一毛钱关系也没有。钾离子虽然也有咸味,但尝起来味道不正,据说有点发苦。”

烹调温度下氯化钠不分解


针对节目中专家的说法,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表示“太耸人听闻了”。


范志红介绍,氯化钠是非常稳定的化合物,熔点为801℃,烹调温度在200℃左右,在该环境下氯化钠不会分解,氯挥发的情况也不会发生,且钠是极其活泼的金属,遇水会立即生成氢氧化钠,不可能只剩下钠。


但对于起锅前再放盐有利健康的说法,范志红表示认可。


网友吐槽

健康节目不要误导观众

央视的健康节目中,出现这样的专家分析,不少网友表示不满,因为“很多人看,容易误导观众”。

有网友“吐槽”说,“炒个菜就能让氯化钠分离了,一把盐到厨房,就成了化学武器了……”“高中化学老师该哭了。”也有网友觉得,“应该是个口误,可能是想说碘或其他,说成了氯挥发吧。”更有恶搞网友戏称,炒菜如果能提炼出钠,“想想那些做炒货的,一锅子盐下去,一大坨钠出来,发达啊。”

虽然只是一个节目中的短短几句话,但再次引起了网友对现在诸多“健康讲坛”类节目的质疑,究竟里面讲的东西是不是都科学呢?如今生活好了,养生开始备受重视,各种养生、健康、食疗等节目应运而生,也的确带给了大家不少实用知识。然而,张悟本的“前科”大家还未忘记,希望不会再出“李悟本”、“王悟本”之类的。

炒菜还是晚点放盐好

专家的解释虽然太过于“爆炸”,但提醒大家炒菜出锅之前放盐这点,却是有道理的。
网友“阮光锋”解释说,有研究发现炒蔬菜时,早加盐会增加水溶性维生素的损失。主食中加盐,则会升高血糖反应。同时,盐是一种氧化强化剂,以鱼肉为例子,研究发现加入食盐腌制、烹调都会促进脂肪氧化,脂肪氧化可产生一些聚合物,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先加盐烹调,脂肪氧化可能更严重。从这方面考虑,烹调时快出锅的时候加盐会好一点,而且要少加。

此外,我们大多食用加碘盐,过早放盐,在烹饪高温氯化钠虽然很安全,但所加的碘酸钾会分解,导致碘的损失。

从健康角度来讲,菜快出锅时放盐要好些。但对于不少菜式来说,就很难“入味”。在美味VS健康之间,就看你怎么握紧盐勺喽!

(本文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卢漫 华静言) 责任编辑:NN038


http://news.163.com/12/0817/02/8930BIIF00014AED.html
24#
发表于 2012-8-22 17: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新型电视地震预警试验成功 增加预警倒计时

“成都造”新型电视地震预警技术汶川(微博)试验成功

革新后的技术已成功对8月20日青川发生的1.2级地震进行预警


目前是试验阶段,所以1.2级地震信息也在预报中,走上正轨后,会选择性发布预警


8月20日上午9时40分,家住汶川县城境内的饶姓居民正在看电视,突然间,电视屏幕上弹出一个信息框,中断了电视节目:“青川县正在发生1.2级轻微地震,汶川将无震感。地震横波还有48秒、47、46、45……(倒计时)到达。”原来这是青川县发生地震后的第9秒,汶川地震预警试验系统向公众发布的电视地震预警信息。


今年5月,由成都市高新减灾研究所研发的电视地震预警技术在汶川开始试运行,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通过电视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革新后的技术已成功对8月20日青川发生的1.2级地震进行预警,实现预警信息因地而异,同时显示地震波到达该地的倒计时,堪称世界首创。


【两大亮点】


技术革新 增加预警倒计时


“此前的电视地震预警信息只告诉了观众正在发生的地震对当地的影响程度,但没有预警地震波到达的时间。增加的倒计时功能是这次技术最大的亮点。”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说,正在发生的地震对观众所在地的影响程度和震波到达时间的长短,关系着居民应该如何采取避震措施,比如是该下楼还是该就近找庇护。


据王暾介绍,目前日本发布的电视地震预警信息只能告诉观众正在发生的地震对某些区域有影响,还不能给出地震对不同地方的影响程度和地震波到达各地的时间。


不同地点 实行差别预报


除此之外,定点定位差别预报是新型电视地震预警技术的另一突破,“20日早上出现在汶川境内住户家中电视屏幕上的地震预警信息并不是一模一样的,不同地段、不同小区播出的预警信息包括地震强度和倒计时时间,均有不同”。因为各住户所处地点距离震中距离不同,且所处位置的地质结构也不同,因而受到的影响必有不同,新型电视预警技术即根据电视所处地的坐标位置及地质特征,提供适合当地情况的预警信息。


“一般来说,距离相差3.5公里,地震波到达时间会相差约1秒钟。我们目前是以一个小区作为一个点,不同小区收到的预警信息可能都有差别。”


【一项成功】


醒目弹窗 今后选择性预警


今年5月开始试用的电视地震预警技术,是通过在电视屏幕下方播出滚动的字幕来发布地震预警信息,容易被市民忽略。此次试验成功的新型电视地震预警技术则直接在电视屏幕正中弹出信息窗口,警醒效果十分明显。


考虑到弹出的预警窗口可能会影响到市民收看电视节目,王暾介绍,目前是新技术的试验阶段,所以1.2级的地震信息也在预报中,一旦技术应用走上正轨,则会选择性的发布信息。而且,市民今后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形式的预警方式,如屏幕下方滚动字幕、或弹出信息窗口等等。


阅读延伸预警原理


地震预警是利用地震波与无线电波或计算机网络传播的速度差,在破坏性地震波(地震横波)到达之前给预警目标发出警告的方式。


据介绍,地震预警台网已经广泛分布在汶川、茂县、理县(微博)等2万多平方公里的汶川余震区,共有102个监测台站。这一区域发生的地震,预警系统都能发出警报,并已经成功地对130多次汶川地震余震发出了预警,基本消除了对有感地震的误报和漏报。


相关阅读:


实现电视播放倒计时:地震预警技术近日实现电视播放倒计时功能。8月20日,汶川电视台播放地震预警信息时,电视屏幕播出了地震来袭的倒计时,以此提醒当地群众的避险剩余时间。【详细


成都建首个城市地震预警系统:成都市地震预警系统项目建设已正式启动,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将为正在建设的成都地震预警项目提供核心技术。这也是中国首个开建的城市地震预警系统项目。【详细


http://cd.qq.com/a/20120822/000006.htm

25#
发表于 2012-8-23 20: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前员工爆料谷歌最差岗位:日审不良图片1.5万张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22日晚间消息,一位匿名的谷歌(微博)前员工周二揭开了自己在谷歌为期一年的“悲惨”工作状况。
  人们每天都会向互联网上传大量的不良内容,有些人的职责就是不让网民看到这些内容,谷歌这位前员工从事的就是这样的工作。

  该前员工是一名大学毕业生,在谷歌担任“不良内容审查员”的角色。其主要职责就是审查谷歌各个产品中的不良内容,如色情内容、血腥和暴力内容,以及儿童色情图片(每天最多1.5万张)等。

  该前员工称,工作期间连聊天对象都没有,也不能将工作带回家里,因为不想给女朋友增加负担。更糟糕的是,这份工作对身心的影响实在太大,在工作9个月之后,自我感觉良好的他却出现了病症。

  该前员工随后开始接受治疗,但谷歌只负责了一个疗程,随后便鼓励该前员工回家自己治疗。

  该前员工只是一个合同工,合约期限仅为1年。他说:“当听说我不能转为全职员工时,我想我的经理都有点吃惊。他在我入职9个月的时候告诉我该消息,意味着我还有2个月的时间来寻找下一份工作。”

  该前员工还称,经理并未告诉他自己被解聘的原因。(李明)

http://tech.sina.com.cn/i/2012-08-22/23397534730.shtml
26#
发表于 2012-9-7 17: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机器人记者30秒一篇报道 准备冲击普利策

机器人记者的最终目标是写出长篇深度报道,占领新闻界。

  每30秒,一支由电子运算控制的“神笔马良”就能“攒”出一篇文章。

  记者曾经到浙大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的机器人实验室采访,这个实验室研制出了两个跟真人相当模子的会打乒乓的机器人。

  回程时,一车记者不约而同地畅想:“是不是可以发明一个写稿机器人?我们负责采访,回来以后跟机器人说道说道,它就自个可以吭哧吭哧劳作了。”

  现在,这个神笔机器人真的在美国问世了,每天都在各大网络媒体上产出报道,今年预计将发出150多万篇报道,在体育比赛、股票市场行情、房地产价格等方面的报道,颇受人们青睐。尤其在体育报道上表现抢眼,机器人在比赛结束“那一刻”写出来的总结性报道很快就成了各个网络媒体体育板块上拥有最高点击量的文章。

  记者昨天联系上浙大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的朱秋国老师,他的第一反应是:“这个真可以有”,不过,他对记者说,你们也不必过于忧虑,它还抢不走你们的饭碗。

  机器人记者靠什么写稿子

  朱秋国说,机器人的设计,从流程看是这样的:我们希望机器人做什么事,打球、跑步、写稿……你想得到的,都行;然后设计者就要根据这个任务,做程序设计,并且通过材料制作,造出实物来进行动力学配合。

  朱秋国还没有仔细了解过美国这个机器人记者的情况,但他说,从机器人的“进化”、“基因”等角度讲,“会写稿子的机器人,在设计原理上,应该和iphone4s的siri小姐一样。Siri能和人类进行语音对话,你觉得它是真聪明,会思考。其实是设计者在制作的时候,为siri提供了强大、庞大的数据库。当siri接受一个问题的时候,它会从知识库中搜索出一个答案来。写稿机器人应该也是这个套路,它拥有一个智囊团,可能不止是团的概念吧,有智囊军的规模。这个仓库构成它的写作能力,只要给主题,它马上码出一篇稿子来,应该不是问题。”

  这么看来,会写稿子的机器人,真当是蛮吃香的,它的知识储备庞大、丰盈,并且它的“搜商”相当高,整合能力强又快,光是拼写稿速度和编辑能力,人类的苦逼记者就已经望尘莫及了。

  真人记者会不会“完蛋”了

  想想,这个机器人真要满世界普及开来,我们岂不是要完蛋了?

  “不会的。”朱秋国坚定地宽慰了我这个真人记者。浙大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曾经制作了在上海世博会上亮相的“海宝”机器人,它和Siri小姐一样,会跟人对话。“像海宝、Siri,都很快会暴露出短板——你问到它搜不到的事情上了,它就会重复抱歉,或者跟你瞎掰了。”

  本报曾经刊登过一则新闻,在英国举行的世界勒布纳人工智能奖比赛上,一款名为Suzette的聊天机器人,因为骗过了裁判,获得第一名。但是当记者登录Suzette坐镇的在线聊天网站,与Suzette唠嗑:“你看过《钱江晚报》吗?”她一下崩溃了。

  估计机器人记者,目前也还是这个状态,要它去做深度报道,可能够呛!有血有肉的记者对业务精钻细磨,应该还是保得住饭碗的——这个机器人的出现是为了刺激我们来的!

  未来机器人厉害到什么程度

  那么,目前世界上能体现最先进的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是怎么样的?朱秋国说,这个头衔非日本的机器人ASIMO莫属,它不仅能以10公里/小时的速度快跑,还能准确地用有5个手指头的手来倒水。

  曾经有一位英国科学家预言,2050年,世界机器人制造界就能造出一支机器人足球队,球队有能力打败英格兰队。

  “这是制作机器人的技术目标,就是说机器人的灵活度和判断力、稳定性能达到这种要求。未来机器人应该会做更多人类无法完成的任务。”

  比如,美国科学家已经做出了可以用来防生化武器的机器人,这个思路也可能是机器人将来的使命,如果人类再遭遇核泄漏等紧急情况,冲进高危事发现场的不能是人,而是和人一样灵活、智能,甚至更加成竹在胸的机器人。

  写作机器人

  梦想冲大奖

  据美国《连线》杂志介绍,美国叙述科学公司(Narrative Science)正在极力宣传他们发明的同名软件,这个软件拥有自动撰写新闻故事的功能,他们认为将来会研发出更为强大的写作机器人。

  发明者给出的正面预计是:机器人记者有可能在5年内赢得普利策新闻奖。

  目前,这个写作软件在里特联盟(美国垒球联盟)运用得心应手。

  机器人记者写作的重中之重就是积累高质高量的数据。这也是为什么金融和体育会成为软件写手的前沿阵地:这两类话题都包含了数据的起伏,比如每只股票的收益,股票震荡等等。

  叙述科学的技术总监、高级合伙人克里斯蒂安·哈蒙德在记者会上被问到“未来15年完全由机器人撰写的文章将占多少?”他给出了正面回答:“达到90%”。

  目前,机器人记者碰到了一个小问题:所有的新闻和评论都只会针对胜利者。比如当一支球队被意料之外的对手打败后,所有以结果数据为出发点的评论都会瞬间变得非常刻薄并充满羞辱。美国体育联会要求叙述科学想办法让软件在队伍失利的情况下也能写出赞扬队员们表现的文章,但是显然机器人们写不出“虽败犹荣”这样的话。

  哈蒙德认为,这股机器自动撰写新闻的海啸将不会淹没付费新闻撰稿者的工作,他们研发的软件系统并不是想要夺取任何人的饭碗。相反,电脑能开采出更多信息宝矿,并生产出非常廉价却完全可读的针对时事、潮流等领域的报道,而这些可能是人类记者从未涉及过的。

  他相信,人类和电脑运算可以天衣无缝地充分合作,比如机器人利用其完美的记忆系统成为人类新闻工作者的完美采编助手。

(记者 章咪佳)


http://news.sina.com.cn/m/2012-09-07/114925122775.shtml
27#
发表于 2012-9-9 11: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人类将乘百年星舰冲出太阳系 宇航员无法回地球

核心提示: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正在开展一项名为“百年星舰”的宇宙探索计划,希望在百年内能够让人类冲出太阳系,抵达其他遥远的星球。

百年星舰
据英国《每日邮报》今晨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正在开展一项名为“百年星舰”的宇宙探索计划,希望在百年内能够让人类冲出太阳系,抵达其他遥远的星球。

“百年星舰计划”于北京时间7日获得了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的支持,并获得了DARPA的资助。该计划将于9月13日在美国休斯敦举行研讨会,开启这项庞大的项目。

百年计划 建星际殖民地 宇航员无法回地球

报道称,“百年星舰”计划是NASA于2010年提出的,该计划希望在未来一百年内,探寻一个商业模式,开发出成熟的长距离载人宇宙方案。该计划预计花费100亿美元,研究机构已经向众多富豪发出邀请,希望他们有兴趣投资这一项目。

直到两年后的今天,这个项目才获得足够的启动资金。

伊卡洛斯星际组织主管亚当·克鲁尔说,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星球是火星,或是火星的两个卫星。计划的两大挑战是新的推进系统与定居火星的生命维持系统。“我们将致力于打造持续百年太空飞行的星际飞船,以及可行性星际技术,最终全人类将受益。”

报道称,由于受探索的目标遥远和资金所限,宇航员几乎不可能返回地球。

按照计划,他们所乘坐的飞船将搭载适合人类长期生活在宇宙的生命维持系统,在到达目标星球后,在那里建立一个人类的星际殖民地。

机长人选 首位黑人女宇航员 将负责指挥星舰

对于百年星舰计划发出的“单程”旅行票,报道称,进入太空的第一位黑人女宇航员梅·杰米森现被挑选为“百年星舰”计划的机长,未来将负责指挥新型星舰飞船飞越太阳系,对宇宙进行探索。

今年55岁的杰米森来自美国亚拉巴马州。她表示,“我愿意为人类星际探索的活动献身。”

值得探讨的是,星际航天器必须能够有效地屏蔽宇宙射线,避免宇航员及其DNA分子遭受损害,宇航员DNA分子的健康涉及百年星际旅行中人类后代的体质。

(本文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郭悦) 责任编辑:NN093


http://discovery.163.com/12/0908/10/8ASE4M8V000125LI.html
28#
发表于 2012-9-24 14: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天文学家发现第二个"太阳系"排列酷似八大行星
核心提示:天文学家最新发现一个类似于太阳系排列的行星系统,距离地球1000光年,它们的轨道平面与它们的太阳赤道对齐。

新发现的星系有着类似于太阳系的排列方式。


本报综合消息,天文学家最新发现一个类似于太阳系排列的行星系统,距离地球1000光年,它们的轨道平面与它们的太阳赤道对齐。

与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不同的是外星太阳系中只有3颗行星,但它却是有史以来发现的第一个与太阳系拥有同样对齐排列的星系。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桑切斯·奥赫达说:“太阳的赤道和行星轨道平面几乎是对齐,这大概是它们类似于一个独特的旋转气态圆盘的结果。 ”

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德瑞克·戴明把它描述为“非常吸引人”。他说:“研究人员推断这个星系中的3颗凌日行星全部在同一平面轨道运行,只有一个小角度的倾斜。这种非常紧密的排列立刻就让我们想到了太阳系中的接近平面的轨道。”目前美国宇航局正计划发射系外凌日行星探测卫星来探测行星经过恒星时的整个天空。(来源:辽宁日报)

http://discovery.163.com/12/0924/08/8C5FGLM7000125LI.html
29#
发表于 2012-10-16 12: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有4个“太阳”行星
新华网伦敦10月15日电 英国牛津大学15日发布公告说,研究人员确认了一颗与4颗恒星相伴的行星,这意味着该行星的天空上有“4个太阳”。这是首次发现此类天体系统。

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参与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这颗被称作PH1的行星位于天鹅座,距地球约5000光年。它被认为是一个气态行星,体积比海王星稍大,半径是地球的6倍以上。

研究人员发现,这颗行星绕着一个双星系统旋转,而同时还有另一个双星系统绕着它转动,这意味着同时有4颗恒星照亮它的天空。

双星系统是两颗恒星互绕旋转的系统,这种系统并不罕见,但拥有行星的双星系统并不多。在数以千计的已知行星中,此前只发现有6颗行星是绕双星系统旋转的。而本次发现的行星PH1是第一颗同时还伴有另一个双星系统的行星。

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克里斯·林托特说,想象这颗行星的天空上同时有4个太阳的情景是让人着迷的,但这样的系统也让天文学家困惑,不明白这颗行星如何能在4颗恒星的引力下稳定存在而没有被“撕碎”。

据介绍,这颗行星是由两名美国天文爱好者在分析Planethunters网站上的数据时发现的。该网站向公众提供美国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图片,借助广大天文爱好者的力量分析海量信息。牛津大学和耶鲁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随后验证了这个发现。

(本文来源:新华网 ) 责任编辑:NN109


http://news.163.com/12/1016/09/8DU7P86R00014JB5.html
30#
发表于 2012-11-7 16: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深圳报业研制机器人新闻纸系统获科技进步奖

【深圳商报讯】(记者 陈姝)记者获悉,在昨日公布的“2011年度科技奖获奖名单”中,深圳报业集团自主研制的“无线群控机器人自动输送新闻纸系统”获得“深圳市科技进步奖”(公益服务类)。
   据深圳报业集团印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采用基于无线局域网的集群控制技术,通过低矮、重载并具有自动导航功能的运载机器人,解决了与进口印刷设备精准联动和协调控制的难题,实现了多规格、多路径、高密度、大批量新闻纸的自动输送、自动装载、纸芯自动回收等全过程的自动化,创造了多项国内同业之最。
   据悉,深圳报业集团历来重视媒体技术的研发及投入,重视科技对传统媒体的支撑作用,曾多次获得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的科学技术奖励。
(原标题:深圳报业集团项目获科技进步奖)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