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技报道集锦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3-1-24 00: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
//@西南科技大学-龙新时报-: //@红星闪闪潇洒哥:@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 //@新浪科技:独立科技媒体路在何方?

@创事记
【独立科技媒体:成熟尚远,路在何方?】独立媒体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探路者。它的出现并流行是因为突破了现有媒体生态,给受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但现有一线独立媒体都没有很成熟的内容定位。独立媒体的成熟还言之过早,这个过程可能还需要3-5年。(@香蕉痞)http://t.cn/zjDDVVo



| 轉發(49) | 評論(16)
1月18日08:47來自专业版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4分鐘前 來自专业版微博


62#
发表于 2013-1-28 09: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海明 于 2013-1-28 10:06 编辑

【案例】北大新媒体
【生命之书?科学家用DNA存储莎翁作品】日前英国生物信息研究院的科学家们成功的将莎士比亚的154首十四行诗编入了一段 DNA 序列中,还同时编入了一张照片,一篇科学论文以及一段节“我有一个梦想”的音频片段。这种存储方式效率非常之高,大约一克 DNA 就能够存储数百 TB 的数据http://t.cn/zYAGhgv


| 轉發| 收藏| 評論
9分鐘前 來自专业版微博




        虽然现在磁盘储存仍是日常储存手段的主流,但科学家们似乎已经不满足于此,他们正在为探寻新的方式而努力。现在科学家们已经拿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DNA 储存。

       据外媒报道,日前英国生物信息研究院的科学家们成功的将莎士比亚的154首十四行诗编入了一段 DNA 序列中,除了莎翁的诗歌外,他们还同时编入了一张照片,一篇科学论文以及一段节选自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音频片段。

       要编入这些内容,科学家要将二进制码转成 DNA 四种碱基(A,T,C,G)能够表达的代码。据了解这种存储方式效率非常之高,大约一克 DNA 就能够存储数百 TB 的数据。

       其实较早前美国哈弗大学的科学家们就已经有过类似的研究成果。另外对于许多人非常关心的问题:即这种 DNA 能否以某种方式“植入”人体。科学家表示,这种 DNA 的编码方式与一般生物的 DNA 不同,因此至少是目前它们不可能出现在人体上。http://www.iknowing.com/iknowing/note/31431930009345.html
63#
发表于 2013-1-29 10: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新摄影网
随着飞行载具价格的下降,普通摄影爱好者也可以利用遥控飞行器拍下难得的壮阔景色。现在美国Always Innovating公司推出了一款开源的超迷你航拍飞行器MeCam,尺寸仅有手掌大小,飞行器自带一个摄像头,使用语音控制飞行,可以通过Wi-Fi及时将影像传输到智能手机上。http://t.cn/zY2Mv5C


(1)| 轉發(28)| 收藏| 評論(10)
9分鐘前 來自专业版微博


64#
发表于 2013-1-29 16: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叶铁桥
【谁在真正脚踏实地的同时仰望星空——屎壳郎】英国《新科学家》杂志25日报道,屎壳郎在滚粪球的时候,利用银河的光芒进行导航。科学家发现,一旦屎壳郎滚好了粪球,它将以直线前进,整个银河的发光带引导了它们行进。伟大啊屎壳郎,从早到黑滚粪球,勤奋敬业不畏难,即使遭人蔑视,也昂首仰望着星空。
| 轉發| 收藏| 評論
6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65#
发表于 2013-2-1 11: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环球科学杂志社
让假肢拥有神经:现有机械手无法与人体神经系统对接,很多看似简单的任务实际操作起来都很困难。科学家构建了一种“神经桥”,将神经脉冲信号与假肢电信号真正连通,不但神经系统能控制假肢运动,而且假肢的感觉也会被神经系统感知。这种“神经桥”将使假肢和真正的四肢没什么两样(详见2013年第2期)



(2)| 轉發(34) | 評論(7)
今天09:59來自FaWave


66#
发表于 2013-2-2 09: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武汉陈国恩
回复@Jeff-EKD:各地产的同一种中药,按中医的说法,药效也有差别,说明不同产地的药材成分是有区别的。传统的中医只能强调要用正宗的,但做不到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按现代科学的标准另以量化。但现在中医院开药方,已经不用“钱”而用克,就像中医也开化验单,不纯粹用望闻问切,是不是也算向科学靠拢

@京虎子
针灸之一:骗局:2006年(第四届)北京国际科教影视展上获得最高奖项的是英国BBC制作的《替代疗法:针灸》。这是BBC科学频道拍摄的三集电视纪录片。BBC是英国公众电视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视... http://t.cn/zY40Xf8 (使用新浪长微博工具发布 http://t.cn/zOXAaic



| 轉發(47) | 評論(14)
今天03:02來自新浪博客


| 轉發(1)| 收藏| 評論(1)
14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67#
发表于 2013-2-4 10: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绝密档案馆
冷知识,现在已经开始讲课,各位童鞋快来涨姿势,课本上是学不到的

@9999个冷知识
可以说,玻璃百万年、千万年都不会分解,因为,物品的自然分解有几种,比如风化、水蚀、细菌&微生物分解等。像玻璃,它不会受到细菌、微生物的侵蚀、不会受到风化、不会受到水蚀,在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将它自然分解……(每天学点儿冷知识。关注 @9999个冷知识

(26)| 轉發(633) | 評論(149)
1月27日19:40來自皮皮时光机


| 轉發| 收藏| 評論
3分鐘前 來自皮皮时光机


68#
发表于 2013-2-4 12: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北大新媒体
【10年后,超级计算机将完全模拟人脑】国际研究机构“人脑计划”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将用各种方法和原则来理解、描绘人脑中上千亿个神经元所组成的网络,它们控制着人类的感情、意识以及自我。为了完成模拟人脑思维、多层大规模神经网络运行,科学家将动用超级计算机来进行模拟http://t.cn/zYGr7gd


| 轉發(22)| 收藏| 評論(11)
22分鐘前 來自专业版微博        |  檢舉



蛇年到,快来参加让红包飞活动,赢汽车手机大奖! 去看看





  • 同時轉發到我的微博


共11條全部| 共同評論| 認證用戶| 關注的人
醉伽蓝:人工智能的成熟与自我复制。机器人工厂的生产速度比人类子宫高出若干量级,这个星球会迅速充满自主意识的机器人。彼时,人类会成为既脆弱又愚笨的无用垃圾。对钢铁之躯的机器人来说,维持生物圈与适宜气候没有任何意义,人类甚至连被圈养的机会都没有。进化史上,机器人是否会淘汰人类?//@殆知阁: (2分鐘前)
一个G的旅行:能不能模拟神经病? (5分鐘前)
Sherman:开玩笑!人对自己的身体和大脑都没认识清呢,何谈一个人造大脑?计算机如果会思维,早就学会罢工了。 (8分鐘前)
MEET美国公开课大学:It will take a long time to achieve this goal (9分鐘前)
了断旧居:人类真的要开始认真面对与机器智慧交流的问题了。 (10分鐘前)
sophia_qinqin (11分鐘前)
闸北工商:计算机模拟人脑,开发进行中 (11分鐘前)
googol4u二世:Bill Joy曾经写过一篇文章,Why the future dosen't need us。就说随着技术发展,未来的整个世界的运转越来越自动化了,连机器坏了都是自动维修的啦,资源也是自动去采集回来的,整个世界的运作已经不需要人类去干预,即使有一天人类消失了,整个世界还是自己在运转着。 //@殆知阁: 【@惠施 (15分鐘前)
小木拿拿:AH..... (16分鐘前)
火星企鹅@GPUS-Hawk 我觉得GPU要派上用场了 (18分鐘前)





69#
发表于 2013-2-5 10: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微软的预测系统:利用媒体报道预言未来事件
2013年02月04日 19:06  创事记微博 作者:李玮   我有话说(75人参与)



微软的预测系统能根据历史数据预测未来。

  微软和以色列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已开发出一款软件,能根据过去20年《纽约时报》的文章以及其他在线数据预测传染病可能会于何时何地爆发。
  微软研究院杰出科学家及联合主管Eric Horvitz表示,这一系统未来可能将帮助相关机构更积极地应对传染病爆发或其他社会问题。他表示:“这一系统能预测未来将发生的事。这样的工作将对人们遭遇的事情产生影响。”Horvitz与以色列理工学院博士研究员Kira Radinsky合作进行了这项研究。
  在利用历史数据进行测试时,该系统的表现十分惊人。例如,根据2006年对安哥拉干旱的报道,该系统预测安哥拉很可能发生霍乱。这是由于,通过此前发生的多起事件,该系统了解到在干旱出现的几年后霍乱爆发的可能性将上升。此外,该系统根据对2007年初非洲大型飓风的报道,再次对安哥拉发生霍乱做出预警。而在不到一周之后,报道显示安哥拉确实发生了霍乱。
  在其他测试,例如对疾病、暴力事件及伤亡人数的预测中,该系统的准确率达到70%至90%。Horvitz表示,该系统的出色表现证明,进一步改进的版本完全可以用在实际环境中,帮助政府救援机构更好地准备救援活动。
  该系统的信息来自过去22年中《纽约时报》的报道存档,具体时间为1986年至2007年。不过,该系统也利用了网络上的其他一些数据,了解什么样的事件会带来特定的社会问题。
  Radinsky表示:“DBpedia是一个有用的信息来源,这是一个采用众包模式,将维基百科信息结构化的服务。凭借该服务,我们可以了解或查看新闻事件发生的地点,当地人的收入,甚至是关于政策的信息。”其他的信息来源还包括帮助软件理解语义的WordNet,以及常识数据库OpenCyc。
  这些信息来源提供了不存在于新闻文章,但却有价值的内容,有助于确定不同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或前后关系。例如,该系统能够推断卢旺达和安哥拉城市之间所发生事件的关系,因为这两个国家都位于非洲,有着类似的GDP,其他一些因素也很相似。根据这种方法,该系统认为,在预测霍乱爆发方面,应当考虑国家或城市的位置,国土面积有多少是水域,人口密度和GDP是多少,以及近几年是否发生过干旱。
  Horvitz和Radinsky并不是最先思考利用网络新闻和其他数据来预测未来事件的人,不过他们使用了超过90个数据来源,这使得他们的系统更适用于一般目的。
  此类预测工具的市场正在形成。例如,一家名为Recorded Future的创业公司根据网上的前瞻性报道和其他信息来源预测未来事件,该公司的客户包括政府情报部门。该公司CEO Christopher Ahlberg表示,利用“硬数据”来进行预测是可行的,但从原型系统到商用产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微软目前还没有计划将Horvitz和Radinsky的研究结果商用。不过Horvitz表示,这项研究仍将继续。他希望将信息来源扩大至更多报纸,甚至是电子书。
  Horvitz表示,近几十年来,世界的许多方面都发生了改变,不过人类的本性和环境的许多方面仍然未变,因此软件可以从以往的数据中了解事情发生的模式,从而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他表示:“对于回溯更久之前的数据,我个人很感兴趣。”
  本文编译自MIT Technology Review


70#
发表于 2013-2-8 13: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日本推出新闻“儿语”翻译应用软件
更新时间 2013年2月7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2:37



日本电通称,这种软件可以带领小孩阅读儿童版本的《东京新闻》。


日本的一家公司推出了可以将大人们所阅读的新闻,翻译成孩童也能读得懂的文字的应用软件。
在日本电通的合作之下,日本销量最大的《东京新闻》开始了这种颇为“引人侧目”的应用软件。





日本电通在广告当中说,这种应用软件能够“为报纸这种传统媒体开创未来”、“报纸本来不是为儿童而设的”,但是“要是儿童也能阅读报纸,就能够促进家庭的沟通和加强孩童的教育”。
使用者启动软件之后,将装了软件的智能型手机对准报纸的报道,就会有一个卡通人物出现在手机的屏幕上,解释这条新闻并且将注意力导引到重要的字句上。
日本电通说“严肃的新闻报道和社会、经济以及政治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孩童们关心的问题”而报纸也成为了“父母亲和小孩共同阅读的出版物,同时也成了孩子们的教育工具”。
有专家指出,这就是长期以来,业界所说的同样的内容以不同的方式来供应不同的对象,而日本电通推出的这套应用软件就是相同的内容,却有分别适合大人和孩童的两种版本。
专家认为,此一软件深具潜力,并且可以吸引年轻的读者群,但是实际效果如何还有待于市场和使用者的反应。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science/2013/02/130207_japan_news_app.s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