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语言的语用案例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2-11-1 12: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程鹤麟
沈老西,另一种断句是这样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沈大飛: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鳳凰姜聲揚:轉發微博

@程鹤麟
简繁之辨。癡,第一字义是“傻”。《說文》:不慧也。《徐曰》:癡者,神思不足。亦病也。繁体字是“疒”(音:nè)+“疑”,多疑到病态则“癡”。简化字是“痴”,“疒”+“知”,多知到病态则“痴”。简化字的创造者显然认为,知道太多也不好。穿凿附会,请勿当真,当真者痴也!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33)
|
評論(7)

今天10:27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2)|
收藏|
評論


32#
发表于 2012-11-2 12: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双关李清
”纯属偶然“

@郑渊洁
新华社参考消息昨天刊登文章《北京全力从赴为十八大召开"暖身"》,透露北京往年是十一月十五日供暖,今年提前两周供暖,让市民在大会召开前一天〈十一月七日〉感受到温暖。纳税人为此支付八个亿人民币。



(3)| 轉發(888) | 評論(332)
39分鐘前來自iPhone客户端


| 轉發| 收藏| 評論


33#
发表于 2012-11-10 21: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刘鹤佳
鼓掌!//@志在必赢y: 关于氛

@中国之声于芳
"气氛"一词,现在读为"轻声"有依据了。第六版"现汉"标注成"可轻可不轻",这是附合多数人约定俗成的。"氛围"中的"氛"要读"阴平",而"气氛"的"氛"可读为"轻声"。

| 轉發(50) | 評論(11)
11月9日19:21來自iPhone客户端


| 轉發(2)| 收藏| 評論
16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舉報



34#
发表于 2012-11-10 21: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中国之声-短棹轻舟
易读错的字:丽,有阳平、去声两个读音,其中去声常用,如美丽、壮丽、天生丽质。阳平音中,"丽水"误读的很少。而"高丽"和它的相关词却常被读成去声,如"高句丽"、"高丽参"、"高丽屋"等。@志在必赢Y 给你的#一日一字#凑数。
| 轉發| 收藏| 評論
6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  舉報



35#
发表于 2012-11-11 11: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人民日报》回应“屌丝”等见报:属很正常报道
2012-11-11 04:56:00 来源: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北京) 有7310人参与

3(3)





原标题:网络时代悄然改变的“主流表达”
作为党报,《人民日报》给读者的印象一直是认真、严肃,但继前几年的“给力”之后,最近,“屌丝”、“元芳”也登上了《人民日报》。主流媒体使用网络流行语引起广泛关注,很多人对此表示肯定。
11月3日,《人民日报》十八大特刊刊发《激发中国前行的最大力量》一文,文中写道:“市场经济的冲击余波未了,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的浪潮又不期叠加。分配焦虑、环境恐慌,拼爹时代、屌丝心态,极端事件、群体抗议,百姓、社会、市场、政府的关系进入‘敏感期’。”
11月5日,《人民日报》刊载文章《“回应”:互动中筑牢信任的基石》一文,文章开头就写道:“元芳,你怎么看?”“元芳体”来源于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的台词,现已成为网络上公众表达诉求和质疑的经典句式。
时评人韩哲认为,“屌丝”、“元芳”等词语被官方话语系统所接纳,会让网民感到亲切,放下身段这一动作本身就能够引发共鸣和强化说服力。
在一些语言研究者的眼中,不管是《人民日报》以前用“给力”,还是最近用“屌丝”、“元芳体”,都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汉字最近有点烦》作者一清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主流媒体使用或引用这些词语,主要是表现对网络的亲近。当然,权威媒体要规范、严谨,应该向受众传达主流正向的东西。
《人民日报》使用网络流行语,并不是最近才有。早在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就刊出了以《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为题的头版头条新闻,其中“给力”一词也是当时的网络热词。
接力出版社副总编辑黄集伟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屌丝’这个词没什么不雅观的,如果它不雅观,那‘厕所’更不雅观。‘屌丝’比传统的词语更能准确描述它所指的现象,其他词语难以替代。并且,人们使用它的时间长,使用人群大,媒体引用它理所当然。”
在百度百科中,“屌丝”的解释是:“中国大陆地区网络文化兴盛后产生的讽刺用语,开始通常用作称呼‘穷、丑、矮、挫、撸、呆、胖’那些与‘高富帅’相对的男生。”
《人民日报》总编室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没有注意到“屌丝”、“元芳”在哪个版面,是谁写的,都属于很正常的报道,他们没有特别关注。

黄集伟认为,人们对《人民日报》使用“屌丝”、“元芳体”如此吃惊,是因为人们已经对《人民日报》形成了固有的“印象属性”,如严谨、权威等。同时,由于媒质差别,书面媒体对新兴语言现象的反应要迟于网络媒体。这些情况导致人们对《人民日报》使用新词语感到吃惊。
黄集伟说:“没人规定党报可以用什么语言,不可以用什么语言。”《人民日报》用“给力”是在头版头条;用“元芳体”是在一文篇首,以引出“政府需回应公民”的论题;用“屌丝”是在一文的第三段,和“分配焦虑”、“拼爹时代”等词组并排使用以描述当今社会现象。“这些都很正常,媒体和受众不必大惊小怪。”

http://news.163.com/12/1111/04/8G0M4HPJ00014AED.html

36#
发表于 2012-11-12 12: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野天化石
中国主流媒体以及官方文稿几十年如一日滴无味。胡的报告跟奥巴马的演说对比一下就知道。外国媒体在报道中国最重要的会议时难度很大,很难能让普通人明白,中国到底在干什么。米果脱口秀主持只好一摊手:so 'chinese'!-可悲的另类中国特色。说着与时代脱节的陈年八股话,还想重振雄威,远播中国文化?
| 轉發| 收藏| 評論
12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  舉報



37#
发表于 2012-11-15 22: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弓长文凯
//@舟亦洲: 【微无题】习主席、李总理,正反念,即回文,均是习主席、李总理。

@鲁健
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名字与籍贯,可以这么记:平强江声山山丽,陕皖辽浙晋晋闽。

(2)| 轉發(661) | 評論(234)
36分鐘前來自360安全浏览器


| 轉發| 收藏| 評論
15分鐘前 來自360安全浏览器 |  檢舉




38#
发表于 2012-11-16 17: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今日
简化方法:http://t.cn/zlexbhG江西微生活: #赣博精选#同求教!

@今日
繁體字的「聽」,簡化后「耳」旁反而變成「口」旁的「听」。簡體字的邏輯是什麼?求教。
| 轉發(5) | 評論(12)
11月3日08:01來自iPhone客户端


標籤:
收藏:11月3日22:21
保存取消
汉字  +加標籤



(1)| 轉發(1)| 取消收藏| 評論
11月3日22:03來自新浪微博





39#
发表于 2012-11-23 00: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中国之声-短棹轻舟
@志在必赢Y 凑数:再说一个字"朴"。这个字有四个读音:piao阳平,姓氏;pu上声,质朴、朴素。这两个音常用,也不容易读错。另外两个音则容易出错:po阴平,朴刀,是一种长把刀,不少梁山好汉用过;po去声,朴树,中药厚朴的"朴"也读这个音,是一种树的皮,却不是朴树皮。
| 轉發| 收藏| 評論

40#
发表于 2012-11-24 17: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政经观察员范利祥
写得非常不错。//@治和财讯社: 不同的平台,所凝聚的用户群不同。同样的传播内容,只有用各自平台用户群的语言来表述,才能真正有一个好的传播效果。 //@张泉灵:

@治和财讯社
同一个段子,新浪微博,腾讯,网易,天涯,猫扑,豆瓣的回帖区别!太经典了。。尤其是从事网络营销的筒子们必读啊——如何把同一个故事,在不同的社会化媒体平台中植入。




| 轉發(10939) | 評論(1)
9月15日08:28來自专业版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8分鐘前 來自专业版微博 |  檢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