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评论写作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51#
发表于 2022-9-23 21: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红网“青椒计划”评委说 | 肖涛:反复锤炼,让作品散发锋利的光芒



红网“青椒计划”2022年8月优胜作品评选结果今日出炉。四川外国语大学何琳、南京师范大学於璐、复旦大学丁超逸、海南大学谢俣宸、河西学院毛国玉,成为“青椒计划”文字评论组8月优胜大学生作者;湘南学院周亮小组、陈保君(马来西亚)邓琳娜(罗马尼亚)小组,分别摘得优秀视评奖、人气视评奖。

“青椒计划”8月评委,湖南理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肖涛教授,围绕大学生新闻评论的教学和学生写作问题,接受了红网红辣椒评论栏目的专访,从新闻教学角度分享了他的宝贵看法和经验。

8月评委
肖涛
肖涛,湖南省洞口县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第十五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得者,现任湖南理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岳阳市出版审读专家委员会委员、岳阳市新媒体协会副会长;援藏16年,曾任西藏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主任编辑、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专职记者,获评西藏自治区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先后获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中国新闻奖一、二、三等奖,另获30余个国家级、自治区级新闻奖。

Q1
红辣椒评论:关于大学生评论写作“青椒计划”,您的总体印象如何,有何建议?
肖涛:一、参与范围广。吉林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等一大批高校参与“青椒计划”,老师积极组织、学生踊跃投稿,甚至外国友人也参与其中,覆盖面广、参与人多、投稿量大。

二、作品质量高。《女子街头穿和服被抓:应平衡主观情绪与规范执法的天平》《雇轿子上山遭网暴,莫让道德审判断了他人生计》《吴姥姥走上科学红毯,好的科普需要好奇的驱动》……纵观八月的诸多评论,关注社会重要事件、重大舆情,及时发声、明辨是非,以理想关照现实,以思想洞察现象,以正确的观点引导人,以科学的论证打动人,以奋发的情感鼓舞人,唱响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

三、平台作用大。红网成立于2001年,是国内第一批成立的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之一,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红网“青椒计划”打通了学界和业界之间的藩篱,架起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为新闻评论教育、评论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省级主流媒体发表评论,对学生来说,既是荣誉也是动力,激励他们在学评论中写评论、在写评论中学评论,真正提高评论写作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Q2
红辣椒评论:有人认为,评论写作作为入世的思维体操,是门古老且长青的智性技艺。也有人指出,无论是否是新闻专业的学生,还是其他学科的学生,都有必要掌握评论写作的基本常识,因为评论就是一种合乎逻辑的观点交流、沟通。那么在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尤其是文科生该如何运用这门“智性技艺”?或者说,如何培养理性思维,以及如何提升评论写作能力?
肖涛: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人人都有“麦克风”,众声喧哗、莫衷一是,专业、客观、理性的评论尤为重要。培养理性思维、提升评论写作能力,要博学、深思、勤练。

提升评论写作能力,需要博学。一个优秀的评论员应该是一个杂家。大学生尤其是文科生要打破专业壁垒,不能一心只读专业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哲学、法学、文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均可涉猎,先不求其深、但求其广,学有余力、再求精进,积点滴而成小流、积小流而成大海。既要读书本有字之书,读原著、悟原理;也要读社会无字之书,广其见闻、增其阅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社情国情世界情情情入心。

提升评论写作能力,需要深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学会独立思考、辩证分析,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事情想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学会“接天线”,从战略和全局考虑问题;要学会“接地线”,从民生和民声思考问题;要严禁 “碰红线”,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既见人之所见更见人所未见,既想人之所想更想人所未想,只有这样才能发别人未发之声、说别人未说之言。

提升评论写作能力,需要勤练。心中所想与笔下所写,并非一回事。心中千万言,下笔无一字,是常有之事。写作的过程,是一个淬炼思想的过程。思想只有在反复推敲的写作中反复锤炼,才能散发锋利的光芒、才能激荡磅礴的力量。写作的过程,是一个谋篇布局的过程。结构犹如梁柱,结构稳则房子稳。结构合理则论证严密,论点才不会“塌房”,才能立得住、有说服力。写作的过程,是一个炼字的过程。评论的文字须达意,须精准,最好还有文采,只有这样才能直击人心、打动人心。


Q3
红辣椒评论:在大学生评论写作或理性思维培养上,贵院有何特色,或者有哪些好的经验及方向安排?
肖涛:湖南理工学院是湖南省开办新闻与传播教育最早的高校之一,新闻传播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为己任。新闻评论具有高度的思想性、政治性和实践性。新闻评论课教学,着重围绕以上三个方面开展。

在思想性方面,开设了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推进学科交叉、学科融合;开展经典著作阅读计划,引导学生读原著、悟原理、用原理,涵养人文知识、训练逻辑思维、提高思辨能力。

在政治性方面,把家国情怀作为核心价值追求,以必修、选修,线上、线下,集中、分散,课堂、赛场等方式,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脑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

在实践性方面,以评论作品为主要考核依据,老师讲理论、讲方法,学生写评论、发评论,评论写得多,平时成绩高,发表级别高,综合成绩高。采用“课程群+工作坊”模块教学,开设低阶工作坊和高阶工作坊,要求学生独立策划、独立采访,写作新闻、撰写评论,集中进行汇报,老师集体打分。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新闻评论大赛,以赛带教、以赛促学。

下一步,我们将组织学生参加红网“青椒计划”,开展常态化、专业化的新闻评论训练。




来源:红辣椒评论(公众号)

编辑:邓秋雨


152#
发表于 2022-10-8 22: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662字评论《少些“数”缚》拟获中国新闻

根据正在公示的信息,辽宁日报662字评论《少些“数”缚》拟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辽宁日报记者深入基层采访过程中发现,基层被频繁“报数”、统计数字所困扰。记者在进行梳理后,确定选题,“数”缚与束缚谐音,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基层实际、反映了基层心声,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呼吁多为基层减负,真正保护、激发基层干劲。

少些“数”缚
——整治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系列谈之四

统计社区有多少棵树、多少个窨井盖、多少个化粪池;统计居民家养了几条狗、办没办ETC、是否下载某政务APP……近日,记者在社区采访中发现,这些名目繁多的统计工作挤占了基层干部大量时间,让他们无奈地被“数”缚住。一些“奇葩”的统计项目更是频频遭到社区干部吐槽,社区干部自嘲为“统计员”“表哥”“表姐”。

数,是工作最简捷直观、高度概括的量化。有效的数据可以反映工作进展和落实情况。然而,频繁让基层统计五花八门的数,让基层干部变身统计员,成了基层的新负担,影响了基层的主业。

数字缘何变“数”缚?

原因之一,是数字需求主体的“懒”。上级部门本该自己掌握了解的数字,却推给基层部门,要求下级部门统计上报,是懒政的表现。

原因之二,是数据共享途径的“堵”。多个职能部门之间,或是一个职能部门的多个子部门之间,本应该通过数据共享掌握的数字,却因为流程、途径不畅,频繁要求基层上报。

原因之三,是数字获取目的的“偏”。一些部门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把下级的统计数字作为自己部门的工作成果,甚至用无关的数字来标榜工作的业绩。

“数”缚,不仅成为基层的沉重负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带坏了基层的工作作风。

基层为了完成繁重的数字“统计”工作,只能估“数”,导致数字不实;上级部门检查基层工作,“数”是一个重要参考,基层就围绕数字做文章,而无暇顾及应解决的问题。“化了妆”的数据尽管看起来挺“亮眼”,但群众的获得感却空空如也,这样的数据也就没了存在的价值。

基层干部只有从“数”缚中解脱出来,才能轻装上阵,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解决问题和服务群众中去。

来源:长江(公众号)

编辑:陶鹏辉

153#
发表于 2022-10-9 12: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时评之道2o22 | 刘海明:评论教学也是一种正义教

【编者按】2022101日,红网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即将盛大启航。在大赛启动前后,为促进全媒体时代的评论写作,创新话语表达,加强新闻评论业务交流,红辣椒评论栏目特邀往届“评论之星”获奖大学生作者、组织奖高校教师代表,以及红网“青椒计划”优秀作者,畅谈“时评之道”。本期受访嘉宾为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海明。

红辣椒评论:在您看来,新闻评论教学有何独特意义和价值?

刘海明:评价一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不妨从理论价值、应用价值和社会价值三个方面来分析。人的认知过程伴随着判断,但不同认知能力者对于同一个事物认知的判断有着高低之别,读的书越多、理论素养越高的人,他们的判断越是可以超越事物(现象)的表象,试图探究隐藏在表象背后的东西,这意味着判断对理论知识的依赖度较高。新闻评论教学的对象是在校的大学生,这个群体已经阅览了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他们可以选择一种理论知识对认知对象进行判断,新闻评论教学不是讲授所谓的写作技法,而是引导学生善于将已读的理论知识用于分析社会问题,这是评论教学的理论价值所在。评论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将积累的生活经验和各种感知用于评判社会问题,把理论、经验和感悟这样的三位一体的东西融为一体服务认知判断,他们写的评论就不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而是个人的独到见解了,这是评论教学的应用价值。此外,评论教学也是一种正义教育,通过认知判断引导学生善于识别善恶,增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是评论教学的社会价值。评论教学如果可以达到以上三种价值,对学生和社会来说,善莫大焉。

红辣椒评论:作为评论教师,您最想教给学生的是什么?

刘海明:我最希望学生从我的课堂上收获三种能力:一是质疑能力,二是道德能力,三是表达能力。质疑,让学生不盲从,凡事要自己过脑子,得出自己认可的判断;道德,让学生有是非观念,不要随波逐流,把恶行当作“成功的资本炫耀”;表达,是与社会共融的能力,只有善于表达思想的人才可能认识社会、服务社会。

红辣椒评论:在评论教学上,贵校有何特色,您的评论课堂有何特色,请分享一下。

刘海明:谈不上特色,只是希望引领全国的新闻评论教学,而不是亦步亦趋跟在别人后面奔跑。我们是第一个把中国传统诗词引入新闻评论教学的学校,希望新闻评论有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不要成为明日黄花;我们是第一个把新闻漫画引入评论教学的,希望学生立体地表达观点,增进新闻评论的艺术性和可视性,千言万语,有能力用形象的视觉语言传递给读者,让他们耳目一新且过目不忘。我们是第一个把评论发表与课程学习是否合格直接挂钩的学校,达不到发表任务就无法拿到学分,让社会(媒体)给学生的这门课打分,而不是任课老师打分。

红辣椒评论:评论教学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刘海明:评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学生的畏惧心理和惰性习惯,大多数学生不相信自己的文字可以得到社会承认,完成规定的写作、发表任务就鸣金收兵。毕业后,单位要求发评论,再回过头请教如何继续写下去。

红辣椒评论:对于评论的视频化,您怎么看?在这方面,贵校在教学上有无探索和亮点?

刘海明:可视化,前面提及的诗词体和漫画体的评论,其实都在努力实现思想观点的可视化了。2021年起,我们开始鼓励学生做视频评论,尝试效果还不错,但这方面还没有真正做到把思想观点用最合适的画面形式呈现出来。此外,我们有《重新之声》和《重新播报》广播电视节目,学生也在这些媒体中设置评论节目。

红辣椒评论:谈谈“评论之星”大赛的价值,对评论教学的影响。

刘海明:大赛是公开的擂台赛。我很惭愧,作为双一流大学的老师和学生,我们学生的评论水平层次不齐,参赛取得过骄人的成绩,但更多是比较平庸的表现,这与学生的写作荣誉感不足有关。如果学生有了荣誉感,也就有了羞耻感,参赛会拼搏的。现阶段,只有少数学生可以这么去做,大多数学生是混学分的。不过,大赛让学生知道天外有天,知道211和地方学校的学生不比自己差,这已经足够了。

红辣椒评论:除了红网之外,近年来,还有不少媒体举办大学生评论竞赛。从文字评论,到漫画、视频,竞赛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您对此类竞赛有什么期待和建议?

刘海明:大赛举办方多、形式多样是好事,但也应寻找自己的特色,一个大赛有自己的特点,这比跟风强许多。说一千道一万,评论教学和评论大赛是改造学风的,通过教学和大赛引导学生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个性化和立体化表达的习惯,把大学生不爱学习、懒于思考和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解决了,这就是对中国高等教育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康德所说的道德上的功绩。希望更多的评论教师和媒体大赛主办方意识到这一点,对学生和社会多积点德。


来源:红网
编辑:陶鹏辉

154#
发表于 2022-10-9 12: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429 字新媒体快评成爆款,拟获中国新闻奖

根据公示信息,经济日报429 字新媒体快评《不要过度解读甚至误读储存一定生活必需品》拟获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2021年11月2日,一条“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的信息刷屏,引发网民各种猜测。经济日报主动与商务部门沟通,了解真实情况,于11月2日12时01分在经济日报新媒体推出快评,并进行全媒体推送。

作品一经推出,各大平台和媒体、自媒体账号迅速转发,有力有效引导舆论,平息了抢购风潮。这是经济日报社编委会一段时间以来突出强调评论立报的成果。

做好经济领域的热点引导,既要有专业积累,还要有政治敏锐、有担当精神。这篇快评也是经济日报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展现了融媒体生产能力和质量的提高。

这篇评论之所以能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首先是创作人员善于捕捉经济工作中的热点、焦点,并迅速作出准确研判和专业解读,同时媒体有快速反应的新闻生产机制,并辅之以有效的传播手段,而这些都有赖于持之以恒的专业积累。

原文:不要过度解读甚至误读储存一定生活必需品

商务部近日印发的《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中提到,“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一句话引出网友各种猜测,引起热切讨论。

其实,网友的密切关注可以理解,但如果因此过度脑补,累积焦虑,完全没有必要。通知的本意就是怕疫情散点突发让人们措手不及,大家想象力不要太丰富!

事实上,通知中的这句话,主要是针对疫情防控,部分小区临时封控,可能造成生活不便。从长期看,也是倡导居民提高应急管理意识,增加必要家庭应急商品储备,作为国家应急体系的必要补充。

对照现实生活,由于现代生活的便捷性,让无储备家庭成为常态。不过,这段时间疫情散发,大家多少为此做些准备,自是情理之中。毕竟,一些小区封控以后,很多人发现家里米和菜都没有,快递也不让进,完全靠社区工作人员紧急救助,给大家造成的压力山大。如果家中稍有储备,缓上一两天,也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何乐而不为呢?

来源:长江(公众号)


编辑:陶鹏辉

155#
发表于 2022-10-11 21: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编辑:吴漫

156#
发表于 2022-10-31 23: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有多少艰辛能变成一个不同凡响的修辞被人看到?

【少华按:这是我2010年11月为《北京青年报》写的一周新闻述评的一篇。原题《修辞与关注》,集中观察和思考了一些舆论事件中的修辞现象,或者修辞对于引发关注,制造舆论的作用。】

长期讨加班费无果,两年多打了14场官司,最终却因为送出了一面特殊的锦旗而广为人知——读了本周媒体关于“锦旗哥”的报道和评论,我想到:会有多少艰辛的维权经历,最后能够变成一个成功的修辞呢?

没错,我认为,不是“不为人民服务”这句话,而是把这句话写到锦旗上,并且送给相关政府部门这个行为是一种修辞。因为同样的话,别人也不知在内心中说了多少次了,但是,只有“锦旗哥”这种特殊形式的表达,才得到了广泛传播。

而“修辞就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从莱庭、徐鲁亚编著《西方修辞学》)不管“锦旗哥”自己是否有清晰的修辞意识。

《新京报》记者对“锦旗哥”说:“你的表达方式应该还不算严肃吧,‘不为人民服务’有一种戏谑或者说讽刺的感觉。”

“锦旗哥”却回答:“这句话绝对名副其实,这不是跟他们斗争一天两天能想到的,这是两年多的感受。”

其实,他的另外两面锦旗——“起诉通用工会法院不受理”、“行政诉讼立案难”,也都是他自己的真情实感,却没有获得 “不为人民服务”这样好的传播效果。

我想,这不仅因为,送锦旗这种正面的表达形式和锦旗上负面的评价内容之间形成“矛盾”的戏谑效果,更因为,“不为人民服务”更普遍地表达了社会公众对他们身边的一些政府部门的愤懑与无奈。

也就是说,“锦旗哥”并非自己就能创造这样的修辞效果,而是在整个社会的心理的语境中,与其他人的心理相契合,才不期而然地产生了这样的修辞效果。

此外,网络传播似乎偏爱修辞——偏爱那些有着戏谑倾向的特殊表达。

本周四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的《2009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提到的“被自杀”等“被××”成为热门格式,这种在事理上“矛盾”的修辞效果,其实与“不为人民服务”的锦旗这种形式与内容相矛盾的修辞逻辑基本相同。

这种表现在修辞中的矛盾,反映的正是社会的矛盾。这种反映在词语中的“悖理”,反映的正是一些社会关系、权利关系的“悖理”。因而,这个《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公民生活状况报告”。

在这个意义上,社会舆论则总是隐隐地期待着另一个特定的修辞来集聚表达和传播的力量,正如《南方都市报》昨天的社论所言:“传播新词的过程就是一种抗争的过程,是要唤起关注和解决的其他力量。”

本周三的《重庆晚报》报道,一位60岁的重庆农民工王安清的照片被当作“技术负责人”挂在一幢一处建筑工地的公示牌上。他自己被吓得睡不着觉,而建设单位则说是“误会”。此事被人称为“被升职”。

虽然“被升职”这个说法本身并不包含“被自杀”那样的悖谬,但是,它依然保留着热门修辞“被××”格式所表达对权利侵夺的无奈。

不是所有悲剧都对应着一个成功的表达。 特殊的表达往往超越了事实和意见本身,赢得了较多的关注和传播。这只是因为:太多的事实与意见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传播。

当持续遭受丈夫毒打的北京女子董珊珊的悲剧,通过本周二《北京晚报》的报道为广为人知的时候,她已经死了一年多了。在她生前短短几个月间,她曾先后8次报警,却没有得到任何有效的帮助,最终被丈夫毒打致死。

这件事太触动我了,它不仅使我深切地体会到一种无助感;而且使我感到:一条生命的悲惨丧失,本来应当比一个修辞的效果更强烈,但其实并非如此。

继“我爸爸是李刚”之后,上周日一个“富二代暴打女大学生”的帖子又使“我认识季叔”成为网络流行语。尽管本周新华社记者到事发地长春市公安局建设广场派出所调查,既没有能够确认打人者是“富二代”,也没有能够确认“季叔”的存在,却没有挡住“季叔”的网络流行。

这是因为可议论、可关注、可传播的真事太少,还是因为“季叔”在人们的心理上真实地存在着呢?

自主招生联考在本周得到了较多的关注。北大、清华分别牵头组成两大“联考集团”,据闻计划在同一天联考,被人称之为“北约”和“华约”——冷战时期世界上两大军事同盟的简称。

这个命名性的修辞揭示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对立”。而正是这种“对立”,不仅再次把更多的社会关注集中到作为生源竞争主角的强校身上;而且压缩了本应该在教育改革中得到扩展的考生的选择空间。

来源:少华读书

编辑:马源

157#
发表于 2022-11-2 13: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①给个体工商户发展添把火候
②让个体工商户发展得到实在的好处
③让个体工商户发展行稳致远
(初稿)
王瑞琳

个体工商户是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毛细血管”和市场的“神经末梢”。11月1日,《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开始施行。《条例》聚焦当前个体工商户发展中面临的突出困难,作出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促进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

个体工商户在我国市场主体中“唱主角”,撑起了经济发展的一片天。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总量达1.11亿户,占我国市场主体总量的三分之二,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街头巷尾,衣食住行,处处可见个体工商户的身影,从清晨水汽袅袅的早餐店,到深夜畅饮“撸串”的后备箱集市......是他们的活跃让城市有烟火气,给消费者带来多种多样的选择与体验,编织着民生的幸福感,托举着就业的安全感,包容着创业的大梦想,更凝聚着经济基本盘的稳固性和强韧性。

事实上,《条例》是一部新规。原有的《个体工商户条例》已施行11年之久,眼下,形势有所变化,疫情反复、消费低迷,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过全方位调整完善的新《条例》应运而生。作为一部促进发展的综合性法规,《条例》着眼于疏通当前个体工商户经营所面临的各项难点堵点,从立法层面强化顶层设计,谋划长远布局,进一步提升个体工商户经济体系总体效能。

新规之变,重点落在“发展”二字。《条例》共39条,从明确个体工商户地位与发展基本原则、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及任务、规定配套政策措施、加大保护个体工商户合法权益等方面,全方位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优化其营商环境。值得注意的是,《条例》亮点频出,例如,《条例》要求财政、金融、税务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研究制定税费支持、创业扶持等政策措施,禁止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违约拖欠个体工商户账款,而在个体工商户格外关注的变更经营者这类问题上,《条例》将原有的“先注销、后成立”调整为“直接向市场主体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并要求相关行政许可部门简化涉及行政许可的手续,为个体工商户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保留原有商誉等无形资产在制度环节赢得先机。

发展当头,《条例》直面原有制度同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所不匹配的内容进行改革,将看得见、抓得住的实惠送到个体工商户手中,为我国民营经济顶住压力向上走再添一把火候。

刚刚过去的9-10月,是重庆市首个“个体工商户服务月”。重庆市市场监管局等14个部门联合行动,“送服务、办实事、促发展”,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提高政策法规在个体工商户中的知晓度,广泛开展走访调研了解政策落实情况,严格落实税费减免政策,为个体工商户积极拓展融资方式、加强社保政策宣贯,满足个体工商户在资金、就业创业等方面的需求。重庆市以服务的姿态,俯下身来倾听百业万户的“急愁盼难”,以行动的魄力,引导现有市场资源和政策福利向个体工商户倾斜,亮实招、出硬照,为224.72万户个体工商户降下了疫情与高温之后的“及时雨”,给每一个经营者暖了心,定了神。

新歌响起,要响得亮响得久。基于对过往政策措施的评判分析、总结提升,《条例》必将为我国个体工商户的长远发展写下新的前言,翻开新的篇章。当然,好的政策还需好好地落实,长长地坚持,方能显示出预期的效果,期待重庆市的个体工商户伴随着新歌跳出新的舞步,舞出更大的精彩,舞出更美的日子。(1296)

给个体工商户发展再添把火
(刊发版本)
个体工商户是产业链供应链的“毛细血管”和市场的“神经末梢”,也是群众生活最直接的服务者。11月1日,《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开始施行。《条例》聚焦当前个体工商户发展中面临的突出困难,作出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促进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


从清晨水汽袅袅的早餐店,到深夜畅饮“撸串”的夜宵摊,再到时尚潮流的后备厢集市……街头巷尾,衣食住行,处处可见个体工商户的身影。据统计,重庆现有个体工商户224.72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67.37%。这些在市场主体中“唱主角”的个体工商户,不仅托举着就业的安全感,包容着创业的大梦想,也凝聚着经济基本盘的稳固性和强韧性。也正是这些活跃在大街小巷的个体工商户,给消费者带来多种多样的选择与体验,给城市增添了无限烟火气、浓浓人情味,编织着民生的幸福感。

面对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影响,受网购冲击、生产经营成本上涨、资金链紧张、招工难用工贵等因素制约,我市广大个体工商户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潮起潮落间,包含了淘汰,也孕育着新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新生多于消亡,但“行情不好”“生意难做”仍是不少个体工商户的共识。不解决好“利润微薄”“风险承受能力低”等窘迫现状,“小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面临着更大阻力。

抗击风浪的一叶扁舟,最需要的就是暂避风浪的港湾。前不久,为了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我市推出首个“个体工商户服务月”,以解决百业万户面临的“急愁盼难”问题。而其“送服务、办实事、促发展”的主题,与《条例》的精神不谋而合。此外,相关部门还出台了一系列纾困解难的举措,集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各项降费减负政策落到实处,并通过在资金帮扶、政策扶持、政务服务等方面亮实招、出硬招,为我市广大个体工商户暖心定神。

促进个体工商户的发展,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需要立足眼前困难,着眼长远发展,通过顶层设计,全方位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新《条例》中诸多规定,一经公布,便赢得诸多喝彩声。无论是加大保护个体工商户合法权益,禁止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违约拖欠个体工商户账款等“硬杠杠”,还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允许个体工商户直接变更为企业等新红利,都是实实在在的利好政策,有利于个体工商户抗风险、降成本、增信誉,不断做大做强。

新歌响起,要响得亮响得久。好的政策,需好好落实、长久坚持,方能显示出预期的效果。相关部门只有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疏堵点、解难点,斩断向个体工商户乱收费、变相收费的贪婪之手,严惩向个体工商户集资、摊派、强求赞助、强推有偿服务的“小鬼”,着力营造公平高效统一的市场环境,才能将看得见、抓得住的实惠送到个体工商户手中,为重庆个体工商户顶住下行压力、赢得发展先机再添一把火,从而助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

编辑:马源

158#
发表于 2022-11-2 1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第一稿

①给个体工商户发展添把火候
②让个体工商户发展得到实在的好处
③让个体工商户发展行稳致远

王瑞琳

个体工商户是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毛细血管”和市场的“神经末梢”。11月1日,《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开始施行。《条例》聚焦当前个体工商户发展中面临的突出困难,作出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促进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
个体工商户在我国市场主体中“唱主角”,撑起了经济发展的一片天。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总量达1.11亿户,占我国市场主体总量的三分之二,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街头巷尾,衣食住行,处处可见个体工商户的身影,从清晨水汽袅袅的早餐店,到深夜畅饮“撸串”的后备箱集市......是他们的活跃让城市有烟火气,给消费者带来多种多样的选择与体验,编织着民生的幸福感,托举着就业的安全感,包容着创业的大梦想,更凝聚着经济基本盘的稳固性和强韧性。
事实上,《条例》是一部新规。原有的《个体工商户条例》已施行11年之久,眼下,形势有所变化,疫情反复、消费低迷,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过全方位调整完善的新《条例》应运而生。作为一部促进发展的综合性法规,《条例》着眼于疏通当前个体工商户经营所面临的各项难点堵点,从立法层面强化顶层设计,谋划长远布局,进一步提升个体工商户经济体系总体效能。
新规之变,重点落在“发展”二字。《条例》共39条,从明确个体工商户地位与发展基本原则、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及任务、规定配套政策措施、加大保护个体工商户合法权益等方面,全方位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优化其营商环境。值得注意的是,《条例》亮点频出,例如,《条例》要求财政、金融、税务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研究制定税费支持、创业扶持等政策措施,禁止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违约拖欠个体工商户账款,而在个体工商户格外关注的变更经营者这类问题上,《条例》将原有的“先注销、后成立”调整为“直接向市场主体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并要求相关行政许可部门简化涉及行政许可的手续,为个体工商户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保留原有商誉等无形资产在制度环节赢得先机。
发展当头,《条例》直面原有制度同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所不匹配的内容进行改革,将看得见、抓得住的实惠送到个体工商户手中,为我国民营经济顶住压力向上走再添一把火候。
刚刚过去的9-10月,是重庆市首个“个体工商户服务月”。重庆市市场监管局等14个部门联合行动,“送服务、办实事、促发展”,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提高政策法规在个体工商户中的知晓度,广泛开展走访调研了解政策落实情况,严格落实税费减免政策,为个体工商户积极拓展融资方式、加强社保政策宣贯,满足个体工商户在资金、就业创业等方面的需求。重庆市以服务的姿态,俯下身来倾听百业万户的“急愁盼难”,以行动的魄力,引导现有市场资源和政策福利向个体工商户倾斜,亮实招、出硬照,为224.72万户个体工商户降下了疫情与高温之后的“及时雨”,给每一个经营者暖了心,定了神。
新歌响起,要响得亮响得久。基于对过往政策措施的评判分析、总结提升,《条例》必将为我国个体工商户的长远发展写下新的前言,翻开新的篇章。当然,好的政策还需好好地落实,长长地坚持,方能显示出预期的效果,期待重庆市的个体工商户伴随着新歌跳出新的舞步,舞出更大的精彩,舞出更美的日子。(1296)

第二稿

(二条)给个体工商户发展添把火候
王瑞琳 王先明

个体工商户是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毛细血管”和市场的“神经末梢”。11月1日,《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开始施行。《条例》聚焦当前个体工商户发展中面临的突出困难,作出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促进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
个体工商户在我国市场主体中“唱主角”,撑起了经济发展的一片天。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总量达1.11亿户,占我国市场主体总量的三分之二,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街头巷尾,衣食住行,处处可见个体工商户的身影。他们的存在,让城市更有烟火气,也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更凝聚着经济基本盘的稳固性和强韧性。
作为一部促进发展的综合性法规,《条例》将重点落在了“发展”二字上面,并着眼于疏通当前个体工商户经营所面临的各项难点堵点,从立法层面强化顶层设计,对原有规定中与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不匹配的内容进行改革,将看得见、抓得住的实惠送到个体工商户手中,为我国民营经济顶住压力向上走再添一把火候。
刚刚过去的9、10两个月,是重庆市首个“个体工商户服务月”。重庆市市场监管局等14个部门联合行动,“送服务、办实事、促发展”,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提高政策法规在个体工商户中的知晓度,广泛开展走访调研了解政策落实情况,严格落实税费减免政策,为个体工商户积极拓展融资方式、加强社保政策宣贯,满足个体工商户在资金、就业创业等方面的需求。重庆市以服务的姿态,俯下身来倾听百业万户的“急愁盼难”,以行动的魄力,引导现有市场资源和政策福利向个体工商户倾斜,亮实招、出硬照,为224.72万户个体工商户降下了疫情与高温之后的“及时雨”,给每一个经营者暖了心,定了神。
新歌响起,要响得亮响得久。基于对过往政策措施的评判分析、总结提升,《条例》必将为我国个体工商户的长远发展写下新的前言,翻开新的篇章。当然,好的政策还需好好地落实,长长地坚持,方能显示出预期的效果,期待重庆市的个体工商户伴随着新歌跳出新的舞步,舞出更大的精彩,舞出更美的日子。

第三稿
(二条)给个体工商户发展添把火候

个体工商户是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毛细血管”和市场的“神经末梢”。11月1日,《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开始施行。《条例》聚焦当前个体工商户发展中面临的突出困难,作出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促进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
个体工商户在我国市场主体中“唱主角”,撑起了经济发展的一片天。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总量达1.11亿户,占我国市场主体总量的三分之二,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街头巷尾,衣食住行,处处可见个体工商户的身影。他们的存在,让城市更有烟火气,也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更凝聚着经济基本盘的稳固性和强韧性。
作为一部促进发展的综合性法规,《条例》将重点落在了“发展”二字上面,并着眼于疏通当前个体工商户经营所面临的各项难点堵点,从立法层面强化顶层设计,对原有规定中与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不匹配的内容进行改革,将看得见、抓得住的实惠送到个体工商户手中,为我国民营经济顶住压力向上走再添一把火候。
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重庆在行动。刚刚过去的9、10两个月,是重庆市首个“个体工商户服务月”,其“送服务、办实事、促发展”的主题与《条例》的精神不谋而合。比如,《条例》第二十条明确“国家实行有利于个体工商户发展的财税政策”,服务月期间,重庆市集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推动降费减负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此外,重庆市还通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提高政策法规知晓度,积极拓展融资方式、加强社保政策宣贯,满足个体工商户在资金、就业创业等方面的需求。重庆市以服务的姿态,俯下身来倾听百业万户的“急愁盼难”,以行动的魄力,引导现有市场资源和政策福利向个体工商户倾斜,亮实招、出硬照,给224.72万户个体工商户暖了心,定了神。
新歌响起,要响得亮响得久。基于对过往政策措施的评判分析、总结提升,《条例》必将为我国个体工商户的长远发展写下新的前言,翻开新的篇章。当然,好的政策还需好好地落实,长长地坚持,方能显示出预期的效果,期待重庆市的个体工商户伴随着新歌跳出新的舞步,舞出更大的精彩,舞出更美的日子。

刊登版
给个体工商户发展再添把火

个体工商户是产业链供应链的“毛细血管”和市场的“神经末梢”,也是群众生活最直接的服务者。11月1日,《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开始施行。《条例》聚焦当前个体工商户发展中面临的突出困难,作出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促进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
从清晨水汽袅袅的早餐店,到深夜畅饮“撸串”的夜宵摊,再到时尚潮流的后备厢集市……街头巷尾,衣食住行,处处可见个体工商户的身影。据统计,重庆现有个体工商户224.72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67.37%。这些在市场主体中“唱主角”的个体工商户,不仅托举着就业的安全感,包容着创业的大梦想,也凝聚着经济基本盘的稳固性和强韧性。也正是这些活跃在大街小巷的个体工商户,给消费者带来多种多样的选择与体验,给城市增添了无限烟火气、浓浓人情味,编织着民生的幸福感。
面对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影响,受网购冲击、生产经营成本上涨、资金链紧张、招工难用工贵等因素制约,我市广大个体工商户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潮起潮落间,包含了淘汰,也孕育着新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新生多于消亡,但“行情不好”“生意难做”仍是不少个体工商户的共识。不解决好“利润微薄”“风险承受能力低”等窘迫现状,“小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面临着更大阻力。
抗击风浪的一叶扁舟,最需要的就是暂避风浪的港湾。前不久,为了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我市推出首个“个体工商户服务月”,以解决百业万户面临的“急愁盼难”问题。而其“送服务、办实事、促发展”的主题,与《条例》的精神不谋而合。此外,相关部门还出台了一系列纾困解难的举措,集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各项降费减负政策落到实处,并通过在资金帮扶、政策扶持、政务服务等方面亮实招、出硬招,为我市广大个体工商户暖心定神。
促进个体工商户的发展,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需要立足眼前困难,着眼长远发展,通过顶层设计,全方位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新《条例》中诸多规定,一经公布,便赢得诸多喝彩声。无论是加大保护个体工商户合法权益,禁止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违约拖欠个体工商户账款等“硬杠杠”,还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允许个体工商户直接变更为企业等新红利,都是实实在在的利好政策,有利于个体工商户抗风险、降成本、增信誉,不断做大做强。
新歌响起,要响得亮响得久。好的政策,需好好落实、长久坚持,方能显示出预期的效果。相关部门只有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疏堵点、解难点,斩断向个体工商户乱收费、变相收费的贪婪之手,严惩向个体工商户集资、摊派、强求赞助、强推有偿服务的“小鬼”,着力营造公平高效统一的市场环境,才能将看得见、抓得住的实惠送到个体工商户手中,为重庆个体工商户顶住下行压力、赢得发展先机再添一把火,从而助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

编辑:马源

159#
发表于 2022-11-2 13: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编辑:马源

160#
发表于 2022-11-8 16: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记者节献辞】那么微弱,那么响彻!


那年在太行山岗,秋色苍茫。
在这个众声喧哗、娱乐至死的年代,新闻多是易碎品。穿过喧嚣的舆论场、透过真相隐现的雾与霾,从一地零乱的信息碎片中,我们或许还能辨认出一些时代的印记。

如果说:“新闻是历史的底稿”,那么你我都是历史的叙事者。每一次现场的抵达,也都是一张张历史草稿的的记录与时代特写的观察。

如果从2011年8月我在Chinanews发表第一篇稿件算起,至今已整整十年。这十年,是中国互联网媒体跌宕起伏的十年,也是传统纸质媒体黯然落幕的年代,但这也是新媒体发端、激情澎湃的十年。

这些年,青春已渐渐泛黄,惟有往事与理想还在午夜泛光。

我依稀记得,多年前在寒冬中进京入职培训的情景。老社长在给新人讲授新闻理想时,动情地引用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的知名论述:“这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一个因其对人民心灵和道德产生影响的具有无与伦比重要性的职业。”

这一入行箴言,十年来在我的内心仍像一台爆燃的马达,在那十二月的寒空中轰然作响。轰鸣不止……

这又让我忆起早年在《名人传记》(财富人物)杂志实习的场景,以及后来我从河南被借调到《中国新闻》做编辑的时光,至今仍历历在目。那或许是一生中最美的青春风景:在京城酷热的夏季,从西城区百万庄到东城区北新桥,每天午后总会有一位少年乘上公交车,不知疲倦地穿行半个城区,直至深夜……

那是追梦的岁月,对世界所知甚少,又满怀期待;那也是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的年龄,我刚过弱冠之年。求知、渴望、勇敢,满怀激情,有着无穷的力量。总期望笔下的文字能为这个世界带来些许改变,挑灯夜稿,通宵达旦多是常事。

这十来年来,从一座座城到一个个村落,又从一个个村落到一座座城,乐此不疲的路途中变换着无数的风景。但我内心,依然渴望自己返乡时仍是一位“归来少年”。亦如我的同乡叶一剑所言:“我们行走世界,只为找到一条回家的路。”

但事实上,令人内心酸楚的是,自己早已成为了故乡的陌生人,童年的乡村生活与记忆已成为渐行渐远的梦境。我们坚守在城市孤岛中,依然是都市异乡人,都是故乡的孤儿。

这十年来,世事变幻、物象万千,但似乎也未曾有太多改变。我只是时常感怀于诗人里尔克那穿越百年的诗境中,“苦难没有认清,爱也没有学成!”

此去经年,夏荷秋月。时光之轮从未停歇,整个夏天,我漫步在北龙湖畔,看见睡莲如梦绽放,又凋落。这不正是我们绽放的年华吗?那么美,又稍纵即逝!

当疫情再次围城,车马行人匆匆。在密如蜂巢的写字楼中,我隐约听到窗外掠过几声斑鸠“咕咕、咕咕……”的叫声,这低微的叫声隐约回响在钢筋森林般的楼宇间。

那么微弱、那么响彻……


来源:幻象城


编辑:邓秋雨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