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00429|回复: 39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技报道集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09: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美国“会飞的汽车”将投放中国等新兴市场
2011-11-07 01:22:17 来源: 北京晨报(北京) 有535人参与
核心提示:美国特拉富贾公司主管11月5日称,有计划将第一款会飞的汽车“变形者”投放中国、巴西和印度这些新兴市场。售价27.9万美元的“变形者”计划于明年底投放美国市场,迄今已接到大约100名买家的订单。目前“变形者”正在印度参加“思考节”。


新华社电 美国特拉富贾公司以研制“会飞的汽车”而闻名。公司主管5日说,看好中国、巴西和印度,有计划将第一款会飞的汽车“变形者”投放这些新兴市场。
总部设在马萨诸塞州的特拉富贾公司2009年完成“变形者”的首次试飞。


这款发动机后置的双座折叠翼飞机不仅可像小型飞机一样往返于机场之间,更可以像普通轿车一样在路面上行驶。更具特点的是,它可以在任何一座普通加油站添加普通无铅汽油作为动力,且体型娇小,占地不超过一个普通汽车停车位。
当然,“变形者”的司机必须首先获得飞行执照。
售价27.9万美元的“变形者”计划于明年底投放美国市场,迄今已接到大约100名买家的订单。
“我们会向欧洲市场扩展,但我们也正在瞄准中国、巴西和印度,这款产品在这些新兴市场应当有潜力。”公司创始人之一、首席执行官卡尔·迪特里希说。
眼下“变形者”正在印度参加“思考节”。思考节是一场为期三天的论坛,集结全球政治、科学技术、艺术、文化等领域人才,讨论话题广泛。

http://news.163.com/11/1107/01/7I7IQ83P0001124J.html

沙发
发表于 2011-11-24 13: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Google终极实验室:从无人驾驶汽车到机器人

2011-11-24 09:14:31 来源: 外滩画报 有708人参与

核心提示:Google有一个绝密实验室:“Google X”,这里正孕育着人类100个“天马行空”的创意。无人驾驶汽车是其中之一——它运用人工智能软件,感知到附近的汽车,并且模仿人类做出正确的决定。
Google有一个绝密的实验室。

这是一个连许多Google员工都不知道的地方,有些即便是知道也说不出所以然来。但是这里却正孕育着人类100个“天马行空”的想法和创意——它就是Google终极实验室“Google X”。

近日,《纽约时报》采访了一些参与该实验室项目的员工和高层。外界才得以窥见了其中的一角。

这里的想法大多还停留在概念阶段,几乎还无从谈起实现。但是有两位知晓该实验室的员工说:“到年底将有一个产品可以生产出来。”不过出于保密,他们并未透露具体内容。

这间神秘的实验室,究竟隐藏着什么?

麻省理工大学一位人工智能领域教授布洛克斯说:“他们(Google X)现在走得很远,但是Google不是一家普通的公司,因此你不能用传统的眼光来看待他们。”

对于大多数硅谷公司来说,创新意味着开发新应用或者广告技术,但是Google却不这么看。Google将自己视作一个能诞生重大科研项目突破的地方,就像当年的施乐帕克研究中心之于现代计算机一样。

Google的女发言人杰妮拒绝就该实验室发表评论,但是她说对不确定性项目的投资,是Google DNA很重要的一部分。另外她也补充说到:“虽然投资这些不确定性项目会带来许多可能性,但是我们的主力投资,仍然是在核心业务上。”

另外几位知情人士说,Google的共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现任CEO拉里.佩奇曾经深度参与了该实验室的项目。正是布林与佩奇、前任CEO施密特以及其他几位Google高层一起提出了这100个创新的想法。

布林最近就表示:“虽然我从事的项目非常的偏离Google主线,但是我希望能够在不久的将来,把它们变成重要而关键的业务。”

事实上,这其中已经亮相而且最有可能成为Google新业务的,就是无人驾驶汽车了。知道该项目的人说,由于对传统汽车厂商的创新能力不看好,Google正考虑自己在美国地区生产汽车。

Google可以出售自己的汽车导航和信息技术,而且就理论上而言,还可以为在驾驶位置上玩愤怒的小鸟的司机,展示基于位置的广告。

机器人也是其中的项目之一。知情人士说这些诞生在实验室的机器人,可以代替摄影师帮助Google完成收集世界地图信息的重任,还可以用于办公室或者家庭工作。

其他的项目还包括“物联网”——将“物”与互联网相连。Google说,任何时候任何人或物使用网络,Google都会获益。因此希望家庭设备、可穿戴设备也能连网,而不仅仅是计算机。

他们举出了可以连网的“物”,包括盆栽植物、咖啡壶、灯泡等,因此人们可以远程控制这些东西的供水或者设备的开关。Google在5月份时说,今年年底前他们可以推出一款联网的灯泡,以使得人们通过Android手机就控制灯泡的开关。

一位熟悉Google X的工程师说,该实验室就像中情局一样神秘,只有两处地点——一处位于Google总部园区作后勤用;另一处则不知道具体地点,供机器人使用。

Google的无人驾驶汽车

与Google其他部门多软件工程师不一样,Google X有许多研究机器人和电气科学的工程师。这些工程师来自微软、诺基亚实验室、斯坦福、麻省理工以及卡内基梅隆等大学和公司。除了杜伦博士,另一位受雇于Google X的安德鲁教授同样出自斯坦福大学,其专长的领域主要是将神经科学应用于人工智能,以使得机器人可以更像人类。

说起无人驾驶汽车,项目领导人杜伦博士的状态就象一位虔诚而狂热的传教士。“怎么说呢?在山间公路上看见丰田普瑞斯汽车的时候,人们如果看见漏斗机状的发动机,一定会感到非常惊奇。”他这样开始了描述。“但事实上这部丰田普瑞斯,可比你想象得更聪明。”因为这是一部无人驾驶汽车。

无人驾驶汽车是Google的一个秘密项目——它运用人工智能软件,感知到附近的汽车,并且模仿人类做出正确的决定。杜伦博士则是享誉世界的顶尖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专家。他同时还在斯坦福大学任教,担任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杜伦博士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他还是Google街景视图服务的发明人。

杜伦博士介绍说,如果出现麻烦,后面的汽车车轮会实行控制。而一个坐在乘客座位上的技术员,则会监控整个导航系统。Google的7部无人驾驶汽车参与了测试,在完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它们一共行驶了1000英里。而在人类偶尔操控了一次的情形下,无人驾驶汽车行驶了140,000英里。

其中的一部无人驾驶汽车,甚至自己开到了美国洛杉矶的伦巴德街上,这可以算是美国最陡峭的一条街道了。据Google的工程师介绍,唯一的一起事故,“是一部无人驾驶汽车停在红灯前时,被别人追尾了。”


汽车早在多年前,就可以批量生产了。但Google的技师们一直梦想着,汽车能够像互联网那样改变社会。机器人比人类的反应更快,可以有360度的视野,而且从不分心,不会出现昏昏欲睡或自我陶醉的状态。Google工程师认定自己的发明就是拯救生命。根据最新统计,在2008年全美有37000人死于汽车事故。

工程师们指出,无人驾驶汽车可以让道路通行的能力增倍。因为无人驾驶汽车很安全,每一辆的距离都能够做到更近。无人驾驶汽车相撞的概率大大减少,那么它们就可以被造成更轻的车型,那样对于燃料的消耗也就会更少。而且,由于拥有真正的安全系数,无人驾驶汽车要比当今的电脑更可靠,不会被病毒经常感染。

Google利用人工智能改革汽车的计划,证明该公司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搜索引擎业务。它的野心正引导着它脱离了硅谷的主流,一步步转向社交网络和好莱坞式的数字媒体。
无人驾驶车:可以为不同的人进行编程

11月中旬的一个星期二,一辆无人驾驶的丰田普锐斯出发了。它从Google校园启程,向南35英里之后,顺利地到达了洛杉矶。这辆无人驾驶汽车,配备了各种传感器和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只见它灵活地加速驶入到了入口车道,接着就在101号高速公路上一路飞奔,穿越了整个硅谷。

其实,这部无人驾驶汽车是在限速行驶。因为它拥有一个数据库,所以能知道每一条路上的极限是多少?要在第几个出口离开高速公路?这个装置,相当于给汽车提供了一个完整、详细的“大脑”。

有趣的是,整个过程总有一个温柔动听的女声会时时响起。当汽车遇见停车标志或者红灯的时候,这个女声就会宣布“已经接近斑马线了”。工程师说,如果主控制系统检测到什么毛病,她都会及时告知传感器。

此外,无人驾驶汽车还可以为不同的人进行编程。比如,对于比较谨慎的人,无人驾驶车会开得比较保守;对于富有侵略性的人, 无人驾驶车就会跑得快一点。

克里斯托弗博士是卡内基梅隆大学专门研究机器人的科学家,它通常会坐在汽车上,但很少使用后面的轮胎。他只通过一件事情来控制无人驾驶汽车——用右手去按一个红色的按钮,它能起到踩刹车或转动转向盘的作用。他这样操作过一次:一辆自行车闯红灯后,突然停在了汽车前面。

但事实上,无人驾驶汽车,看起来似乎有可能自己避免事故。当克里斯托弗博士把无人驾驶车调到“巡航”模式时,车子可以发出“呼呼”的声音,来提醒驱动器进入到“星际迷航”的程序。乘客完全可以坐在一旁束手看着即可。

“无人驾驶车可以很好地吸引人的注意力,”克里斯托弗博士说:“但人们总认为,这是属于下一代的车子。他们认为Google无人驾驶车只不过是为了来拍照和收集数据,然后制作地图。”

如何研制无人驾驶汽车

2005年,杜伦博士带领斯坦福大学学生和教师,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无人驾驶汽车。该项目获得了美国国防部两百万美元的大奖,而这辆无人驾驶汽车最终在沙漠里行驶了132英里。

除了聘请15个工程师专门参与无人驾驶汽车项目,Google还雇用了数十名员工。这些人坐在驾驶座上,专门做实验记录。Google给他们开出的薪水,是每小时15美元以上。另外,Google都是使用丰田普锐斯和奥迪来做无人驾驶项目的实验,一共六辆。

Google的研究人员称,公司对此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商业计划。杜伦博士充满激情,一心想减少公路上的交通事故、降低汽车的能源成本,而Google的创始人佩奇也这么想。

无人驾驶车对于Google来说是一个冒险。即便是最乐观的预测,杜伦博士说,这些技术至少在现实中也超前了八年。

Google唯一可以盈利的方式,就是向汽车制造商提供信息和导航服务系统。这就好比它和智能手机生产商的关系——它把安卓系统已经全部提供给了它们。

但是无人驾驶车还面临一系列棘手的法律问题。Google的研究人员承认:“现行法律规定车辆必须由人来控制。比如在经过一个学校校区的时候,你凭什么说服大家?无人驾驶汽车就一定比司机驾驶更安全呢?”而一旦发生事故,将由谁来承担责任?是车轮背后的人,还是软件制造商?

“这项技术领先法律很多年。”加利福尼亚高级律师伯纳德说:“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目前的法典,你会发现很多条款都是针对司机的。”


Google的研究人员称,他们也仔细研究了加利福尼亚的机动车条例。并且确定因为驾驶员可以纠正任何错误,所以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实验也是合法的。对此,伯纳德律师表示同意。

事实上,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就设计出了无人驾驶汽车的雏形。但关键的创新发生在2004年,同年,美国五角大楼发起了一场挑战赛。第一场比赛以失败而告终。2005年,杜伦博士领导的斯坦福大学队设计的无人驾驶汽车赢得了比赛。两年后,他们用事实证明,无人驾驶车完全可以在城市里驾驶。

“我们可以在汽车里发短消息,而毫无罪恶感吗?”在最近一次谈话中,杜伦博士说道:“是的,我们完全可以。只要汽车自己能到处走。”
Google机器人:

疾病、衰老还有死亡都将成为过去式

几年前的春天,一个星期二的晚上。大约40人聚集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训练营里,参加为期9天的课程,至少花费15000美元。这一课程由奇点大学举办,奇点大学总部比邻美国宇航局,是Google X机器人项目的研发者。就在这场昂贵而奇特的课程里,你将看到Google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变身为机器人的全过程。

事实上,谢尔盖.布林的真身远在一英里以外。他正坐在一部远程电脑前,盯着课堂上一个小小的机器人。这个小玩意是一个方形、能滚动的屏幕,上面显示着布林的脸。这个小机器人听从人类的每一项指挥,随时和与会者进行交谈,实际上就是一种远程视频交谈器。

这个小机器人是一个原始、初级而且低成本的设计,看起来有点像一个大杂烩的松散集成技术。

但是硅谷的人,开始对此深信不疑——如果人类和机器可以有效融合的话,那么疾病、衰老还有死亡都将成为过去式。硅谷里那些富有而聪明的大脑,都想抓住这种灵异的力量。他们认为,技术可能是解决难题的唯一方式。因为他们发现,Google正在致力于这样一个神秘的实验——他们试图通过机器,创造出比人类更完美的思维。

一些信徒把未来人类分为2种:拥有卓越智慧的富人,能活几百年。而穷人,则必定被其物质形式和信仰所阻碍。

2008年,佩奇资助库兹韦尔和戴曼迪斯创立了奇点大学,Google公司也捐赠了25万美元。谷歌早期员工则每人捐赠了10万美元,这所大学成为了发明创造的源泉。

该大学设置了诸多异想天开的课程,其中很多是对企业家颇有吸引力的技术。课程包括与全球顶尖的科学家们进行面对面地交谈,而这些科技领袖来自于纳米技术、人工智能、能源、生物技术以及机器人等各个领域。

“我们将超越所有生物的局限性,”奇点大学的新闻发言人、发明家、教授以及商人库兹韦尔说。这位教授打算活上数百年,而且他还打算复活死者,其中就包括他自己的父亲。“我们要设法延长人类的生命。”

这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像科技乌托邦?来看看奇点大学里的两个灵魂人物:库兹韦尔和戴曼迪斯吧。

一开始,库兹韦尔就表现出对于发明的热爱。“小时候,父母给我一些积木,我马上就会用它们做出一些很酷的事情。”

1965年,这位17岁的神童用计算机创造出了组合音乐,震惊了所有的观众。几年后,库兹韦尔在大学期间,开发出一种适合高中生考试的计算机程序。最后,纽约出版社以10万美元将其买下。

“我们大多数人上学,是为了获得知识,”专门研究库兹韦尔的麻省理工大学教授亚伦发现:“库兹韦尔一开始就不一样,他把学校当成一个工具,然后从中找到所需即可。”多年后,亚伦成为了前者的商业伙伴。

此后,库兹韦尔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发明——比如把print-scanning系统的文字,转换成语音;创造出让盲人阅读的标准文本;开发出精密的电子键盘和语音识别软件。

1980年,库兹韦尔开始进军机器人和智能领域。这时,他把注意力放在了绘制像芯片的速度上。库兹韦尔认定:本世纪人类的科技能力,将增加1000倍以上。“人类的填充体与纳米生物如果融合得好,将可以修复细胞,并且允许他们打入超级电脑。”他预测,只要计算机能够做到神经植入,一种立足于人类大脑的非生物智力就会产生。机器智能在我们的大脑里成倍增长,至少每年增加一倍。他认为:“这就是宇宙的命运。”

“电脑和互联网,改变社会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电力、电话和电视。而人类下一个伟大的飞跃,将会发生在医学和能源等产业。如果我们学会操纵基因,能有效安排原子,那么电脑一定能超越人脑。”库兹韦尔说。

1970年,库兹韦尔的父亲弗雷德里克,死于心脏病。在他的家里,有一张照片——58岁的弗雷德里克和22岁的库兹韦尔。

从此,库兹韦尔开始了一个实验。他制造了一个存储空间,里面放满了他父亲的照片、信件、票据和剪报。“如果人与计算机一旦实现融合,”库兹韦尔说:“这些文件就可以结合记忆,并通过弗雷德里克的基因,部分复活我的父亲。”

“到了2030年,大多数人都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精神不朽。”他说。

事实上,早在50年代,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就撰文预测过:科技技术将改变人类的进程。1993年,科幻小说作家、计算机科学家和数学教授弗诺.文奇,又写了一篇研究论文,名为“如何生存在后人类时代:“30年之内,我们将有技术手段创造出超人的智慧,”他说:“不久之后,人类的时代就将结束。”

戴曼迪斯对于这个时代深信不疑。

今年49岁的戴曼迪斯,是一个小个子男人,总是拥有灿烂的笑容。他最大梦想就是希望通过商业化来实现人类的太空旅行。在最近一个奇点大学的午餐会上,他大声对学生们说:“我的目标是活700年。”

如今,戴曼迪斯作为该校Google X基金会的首席执行官,刚刚为一个研究团队发放了一千万美元的奖金。这个项目组在地球上空100公里处,自己发射了一个私人飞船;Google公司已经提供了三千万美元的奖金,目的就是为了激励私人机构能够制造出发射到月球上的机器人。

“我不认为活到700岁会是一个问题,”戴曼迪斯说:“这只不过是一个选择。”

现在,库兹韦尔和戴曼迪斯正在建立一个网络大学,启发人们去“改变数十亿人的生活”,同时,他们也正在考虑建立一个风险资本基金,帮助大学生用行动去实现这些奇思妙想。


这其中,Google 几乎是最大的支持者。无论从一开始的资金捐赠,到后期对于创新公司的购买,Google从来都是不遗余力。更何况,奇点大学里还直接涉及到Google X的机器人项目。

由于Google X的项目都是非常大的赌注,而且可能要好几年才能看清楚到底是失败还是成功,因此,听到这个实验室后,股东和分析师们都有些惊慌失措。BGC 的分析师考林表示:“这些项目就像弯弓射日一样,股东们不喜欢却能容忍的原因是,Google的搜索业务还算表现强劲。”

天马行空的佩林,实际上也深谙商业之道。今年夏天,他安慰分析师们的时候说:“Google任何时候都会有一些小的、没有确定性的项目进行着,但是我们对股东的钱非常小心,我们没有把宝压在这些项目上。”

http://discover.news.163.com/11/1124/09/7JK6J593000125LI.html
板凳
发表于 2011-11-27 10: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耶鲁公共卫生学院发现人积极面对变老不易失忆

2011-11-26 12:03:18 来源: FT中文网(北京) 有25人参与

核心提示:你什么时候感觉自己老了,你就老了,这句话被证明是正确的,态度决定你的身体情况。
英国《金融时报》曾刊登过一则日记,讲的是一位烦恼的父亲偶然听到自己的儿子在谈论他如何计划变成富人。他打算为“Golden Sacks”(即高盛,Goldman Sachs的昵称——译者注)工作。

我也开始担心起来。我是直接从这位父亲那里听到这个故事的——但我记不起来这位父亲是谁了。两天后,我跑去问这位日记作者,他让我的烦恼一扫而空。当我在英国《金融时报》的食堂讲述我的短暂失忆时,一位资深同事笑了:“这是因为你年龄大了,以后会更糟糕。”

这是10多年前的事了。现在情况变糟了吗?很难说。对我来说,这种事情确实经常发生,看到里克•佩里(Rick Perry)最近在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辩论中的失忆,我想“要是有个备忘录就好了……”

美国一些媒体将佩里的失忆归咎于准备不充分、缺乏智慧或者对这三个政府部门(他记不起来第三个部门是什么)应该被撤销的观点并不真正认同。但多数媒体不愿提出,61岁的佩里上了年纪。《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写道:“大脑研究人员指出,我们其他所有人每天都会经历无数次类似这样的短暂失忆。”

企业和国家似乎愿意在遇到麻烦时求助于这些接近或超过退休年龄的人。希腊新任总理卢卡斯•帕帕季莫斯(Lucas Papademos)今年64岁。意大利新任总理马里奥•蒙蒂(Mario Monti) 68岁。(他的前任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现年75岁,而所有人都公认他精力充沛。)

对于所有希望工作到快70岁甚至更大年龄的人而言,这令人欣慰。

那么,雇主是否应假定这其中没有任何问题?大众的意见是会有问题的,他们相信,年纪越大,记忆力越差。尽管媒体不愿将佩里的问题归咎于年龄,但互联网可就没有这么沉默了。用谷歌(Google)搜索“Rick Perry”和“senior moment(老年失忆症)”,结果超过了3100万条。

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NHS)在线健康咨询服务称,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约40%经历过某种失忆。

除了在身体和心理上保持活力以外,我们能够采取什么措施预防或阻止这种情况呢?最近的一项研究建议,我们应抵制那种认为我们将逐渐丧失记忆力的年龄成见。

该研究是一个长期项目,由耶鲁公共卫生学院(Yal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贝卡•利维(Becca Levy)和马丁•斯莱德(Martin Slade)以及巴尔的摩的国立老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的艾伦•赞德曼(Alan Zonderman)和路易吉•费鲁奇(Luigi Ferrucci)负责。该研究在38年间对数百名男女进行了跟踪和测试。

从1968年至1991年,研究人员每6年对他们的记忆力进行一次评估,而后每两年评估一次。他们发给参与者10张画有几何图案的卡片,让他们看10秒,然后每次取走一张卡片,让他们回忆上面的图案。

他们还向参与者列出一些成见,例如“老人通常健忘”和“老人无法很好的集中精力”,然后问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同意这些看法。

结果令人吃惊。人们对于变老的态度越积极,他们拥有的负面成见就越少,他们就越能保持记忆力。那些对年老持悲观看法的人往往会更早丧失记忆。

当悲观的参与者到了70岁,他们的记忆力与73岁的乐观参与者相同。之后差距越来越大。到了80岁,悲观人士的记忆力比乐观人士落后6年。到了90岁,两者则差了9年。

研究称:“总体而言,相对于有着不太负面的年龄成见的组别,在拥有较为负面的年龄成见的组别中,60岁及以上的参与者的记忆力下滑速度快了30.2%。”


这是因为那些对变老持悲观态度的人的健康情况更差吗——因为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记忆力?尽管研究人员已经就健康因素进行了调整,但他们仍对一部分参与者进行了研究,这些人报告称,自己健康状态很好,慢性病最多为一种。结果是一样的:那些对变老持负面观点的人记忆力丧失得更严重。

这项研究发现了另一种效应。研究人员询问参与者他们认为人何时变老。他们记下了受访者报出的年龄是比自己的实际年龄大还是小——例如,一个70岁的人认为老年分界线是65岁还是75岁。那些认为自己还不算老的人记忆力更好。

“你什么时候感觉自己老了,你就老了”,这是句老话。现在看来似乎仍然正确。记住这句话吧。

译者/梁艳裳

http://discover.news.163.com/11/1126/12/7JPL1LIB000125LI.html
地板
发表于 2011-11-27 20: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萧山博士[url=http://weibo.com/verify][/url]:【气象专家称灰霾将取代吸烟成肺癌首因】“蓝天工程”国际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共同问诊PM2.5。气象专家吴兑研究发现,出现灰霾严重年份后,相隔七年就会出现肺癌高发期。 空气中的PM2.5吸入人体后最终会进入血液,乃至肺泡。吴兑称灰霾将取代吸烟,成为肺癌致病头号杀手。http://t.cn/SU9aHE @头条新闻


转发(9)|评论(4)今天 09:48 来自新浪微博
5#
发表于 2011-12-1 00: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陈承CC:最好奇的是,这个选题何以被通过?是因为记者没有对编辑讲清楚,从而混过去了,还是编辑没有意识到选题背后的伪科学问题?无论如何,真的搞不懂这种选题会被操作出来。报道面世,等于宣告记者和编辑被一小学生给忽悠了。
◆◆@陈承CC[url=http://club.weibo.com/intro][/url]:很想听听米饭实验记者还原稿件从确立选题、撰写、编辑和上版的全过程。此稿面世前起码有四到五位把关人,为啥最后还会出现什么“量子力学”扯淡的奇谈怪论? 转发(3)|评论(3)29分钟前 来自Android客户端
转发| 收藏| 评论(1) 7分钟前 来自Android客户端
6#
发表于 2011-12-3 18: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本月将上演月全食和流星雨等四大天象

2011年12月03日 01:30 北京晨报微博

  本月上演四大天象 下周可见10年来“最佳”月全食
  晨报讯(记者 韩娜)12月的星空异常精彩,将上演包括月全食、双子座流星雨、小熊座流星雨、水星西大距四大天象。而即将发生在12月10日的这次月全食,将是10年来我国观测条件最好的一次月全食。
  记者昨天从北京天文馆获悉,将于12月10日上演的月全食,在我国几乎全境都可见其全过程。此次月全食正值周六,且又发生在前半夜,这为公众的观测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双子座流星雨向来以流量大且稳定著称。今年该流星雨的极大有可能出现在北京时间14日9时至15日凌晨,是全年最值得观测的流星雨。今年小熊座流星雨的极大预计出现在北京时间12月23日10时左右,每小时流星数量不超过10颗,较佳的观测时间为22日晚至23日黎明。
  12月23日,水星将在今年到达第四次西大距,届时与太阳的最大角距离约为22°。

http://tech.sina.com.cn/d/2011-12-03/01306417170.shtml

7#
发表于 2011-12-5 11: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面部识别技术或将终结匿名时代
2011-12-05 10:46:56 来源: 网易探索 有2人参与


核心提示:面部识别就像是科幻电影《少数派报告》中的人脸追踪定位,在茫茫人海中把某个人给找出来。面部探测只能感知这是一张脸却不知是哪个人,而面部识别能辨认出这张脸是哪个人。


面部识别就像是科幻电影《少数派报告》中的人脸追踪定位,在茫茫人海中把某个人给找出来。面部探测只能感知这是一张脸却不知是哪个人,而面部识别能辨认出这张脸是哪个人。
面部识别是个性化服务市场和智能手机行业即将面临的大事。对那些要看人下菜提供服务的公司而言无疑是大好消息,但对更看重隐私的人来说却未必是。从根本上讲,这项技术的普及可被看成是一种民主化的监视,或许预示着匿名时代的终结。
面部识别渐行渐近
SceneTap是最近新出的一种用于智能手机的面部探测程序,可以侦察酒吧里的情况,但它并不是要找出某个特定的主顾,而是通过面部分析来识别顾客的平均年龄、男女比例等信息,为那些喜欢逛夜店的人推荐合适的酒吧。目前芝加哥已有50多家酒吧参与其中。
同类性质的商业应用还有曼哈顿浸入实验室(Immersive Labs)公司为数字广告牌开发出来的软件,能测出过路行人的年龄范围、性别和关注程度,并按照消费者的群体特征来播放广告。也就是说,这套系统的智能程度达到了能测出走过广告牌的是位男士,向他推销吉列剃须刀而不是女性用品。该软件于11月在洛杉矶、旧金山和纽约推出。
而跟社交网站脸谱(Facebook)今年推出的照片标记建议工具一比,以上技术立即相形见绌。当人们上传一张照片到网站上,标记建议会通过面部识别,在照片上找出该用户的朋友,并自动提示出他们的姓名。当然这也是一种简洁的方法,为用户免去了繁重的人工劳动,不必反复地把同一个朋友的名字输入到相册中。“目前有数百万人用这一工具添加了上亿条标记。”脸谱发言人西蒙·埃克斯登说。
其他已知的程序还有被谷歌收购的照片编辑软件Picasa以及face.com的第三方应用软件PhotoTagger等,功能都类似。
商机与风险并存
面部识别技术有着巨大的商机,与此同时,对人们独特的面部特征进行检测、分析并存储相关资料,不可避免地也会导致严重的隐私风险。由于该技术应用扩展迅速,欧美国家已开始制定一些相关的管理规定。
卡内基·梅隆大学正在对此进行研究,他们征集一些志愿拍照用于研究的学生,用现有的面部识别软件,比较这些匿名学生的照片和他们公开在脸谱上的图片,结果能识别出1/3;再结合其他公共信息能得到更多信息,甚至能推测出一些学生的社会安全号码。“未来想要匿名行事已不可能,即使我们在一个全是陌生人的公共场合。”领导该研究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信息技术副教授阿历山德罗·埃奎斯蒂说,如果他们能如此轻易地“推知个人敏感信息”,那么有一天市场商家会用更加侵入式的技术,随机地识别出大街上的某个人和他们的信用分数。而信贷机构可以通过信用分数预测借款人未来偿付借款的表现,从房屋贷款到信用卡申请,甚至求职。
目前的面部探测广告牌能识别出一位青年男子,并向他推销Axe除臭剂。开发该软件的曼哈顿浸入实验室公司保证说,这套系统不会储存过往行人的图像或数据,也不会分析他们的感情。但注重隐私的人担心会有更严重的情况,谁能保证下一代广告牌不能分析人们的皮肤质量,然后向他们推销粉刺霜,或探测人们情绪不良而向他们播放抗抑郁药广告呢?
“你可能会感觉这很酷,也可能认为这让人感觉恐怖。”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消费者保护局隐私与身份保护分部副主管曼妮莎·米若说,但不管消费者怎么想,他们应该有权选择是否要遵从这种市场实践。联邦贸易委员会正计划12月召开一次关于面部识别的专题讨论会。
让用户有更多选择权
有选择权可能会满足更多人的需求。比如在脸谱上,让不喜欢照片标记建议程序的人能选择关闭姓名提示系统,不向那些上传了照片的朋友显示他们的名字。如果用户选择了关闭,脸谱就会删除他们的面部对比数据。用户应该能预先选择同意或拒绝在朋友的照片中显示他们的姓名。在美国,虽然有关信贷和录像出租这样的特殊行业有《联邦数据保护法》约束,却并没有通用的法律要求所有公司在存储私人数据之前都必须得到明确许可。
在德国和欧洲,隐私管理要求私人公司在存储个人信息之前,必须得到他们的明确许可,仅仅是能选择打开或关闭还远远不够。德国汉堡数据保护局委员约翰尼·卡斯珀说,许多用户并不知道脸谱的标记建议和存储个人的生物计量数据有关,并且能在今后的照片中再次辨认出他们。
去年夏天,卡斯珀要求脸谱给德国现有的用户删除他们生物计量数据的权利,并让新用户一开始就有权利拒绝服务商把他们的生物计量数据收集起来。长期以来,这种公共面部识别工具一直忽视了人们保持匿名的权利。卡斯珀说:“这里有许多风险,人们应该有权选择是否要接受这些风险。”(来源:中国科技网)
(本文来源:网易探索作者: 常丽君 )


http://discovery.163.com/11/1205/10/7KGM89VI000125LI.html

8#
发表于 2011-12-7 10: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科学家首次编撰宜居系外星球目录 47颗星球入围
2011-12-07 09:01:11 来源: 网易探索 有17人参与
核心提示:近20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系外行星。在过去的一年里,美国宇航局的开普勒望远镜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发现新星球,但根据科学家首次编撰的适居系外星球目录,只有47颗系外行星和系外卫星是适于生命居住的世界。


适居系外星球目录首次对系外行星和系外卫星的适居性进行评比,参考因素包括体积、所属类型以及与母星间的距离。

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阿凡达》剧照。《阿凡达》中的“潘多拉”并不是一颗行星,而是一颗卫星。在现实世界,绝大多数具有潜在适居性的系外星球也都是卫星。

艺术概念图,展示了“类地行星搜寻者”望远镜。目前,美国宇航局正在讨论这项计划。类似“类地行星搜寻者”这样的望远镜将帮助科学家发现具有潜在适居性的类地行星。
网易探索12月7日报道 近20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系外行星。在过去的一年里,美国宇航局的开普勒望远镜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发现新星球,但根据科学家首次编撰的适居系外星球目录,只有47颗系外行星和系外卫星是适于生命居住的世界。
此次系外星球适居性评比由波多黎各大学阿雷西博学院的行星适居性实验室进行,参考因素包括在所处恒星系统内的位置以及所属的类型等等。目前,科学家共发现700多颗系外行星,其中绝大多数不具有适居性。最后入选适居系外星球目录的只有47颗系外行星和系外卫星。
除了已经得到证实的700多颗系外行星外,还有数千颗候选星球等待科学家借助“开普勒”等观测设备进行确认。在所发现的系外行星中绝大多数是与木星和海王星类似的气态巨行星,所环绕的轨道距离母星很近,无法支持生命存在。只有一小部分体积适中,所绕轨道距母星不远不近,适于任何生命体生存。
项目首席研究员、行星适居性实验室负责人阿博尔·门德兹表示:“此次评比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对候选系外行星的适居性进行比较,评选出最适居生命居住和最不适于生命居住的系外行星。”
系外星球适居性评比利用新的适居性指标,例如与地球相似度指数、适居区距离、整个星球的适居性,同时还采用一系列分类系统以及与过去和现在的地球进行比较。门德兹说:“地面和太空望远镜将在未来几年发现数千颗系外行星。我们希望此次评比中进行的分析能够帮助确定和比较这些新发现的系外行星的潜在适居性。”
适居系外星球目录利用各种分类系统对所发现的系外行星进行分类,其中包括行星和恒星特性表。其中一个分类系统将系外行星分成18个以质量和热量为参考因素的种类,形成一张与元素周期表类似的系外行星图表。目录中的其他资料包括系外行星的可视图以及所绕恒星的图像。
此次评比中,只有两颗已经得到证实的系外行星满足目录列出的适居性标准,分别是Gliese 581d和HD 85512b,均为类地行星。共有15颗系外行星和30颗系外卫星成为潜在的候选适居星球。借助于美国宇航局提议制造的“类地行星搜寻者”望远镜等新观测设备进行的观测,科学家能够在未来确定任何候选星球的适居性。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行星适居性的专家吉姆·卡斯汀表示:“我希望这个数据库能够提高人们对研制大型太空望远镜的兴趣。我们可以借助这些望远镜直接观测系外行星,寻找可能的生命信号。”(来源:《每日邮报》 编译:shooter)
http://discovery.163.com/11/1207/09/7KLL030R000125LI.html

9#
发表于 2011-12-10 10: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12月10日晚上演10年来最完美月全食
2011-12-10 01:17:38 来源: 北京晨报(北京) 有2936人参与

核心提示:12月10日晚,浩渺夜空将迎来10年来中国观测条件最好的月全食,几乎全境都可欣赏“红月亮”。据天文台预测,月全食全程将从20时45分开始,到0时18分结束,持续近6个小时。从22时06分至22时57分的全食阶段是“红月亮”现身时段。


资料图:“红月亮” 来源:北京天文馆
今晚,浩渺夜空将迎来10年来我国观测条件最好的月全食。届时,只要天气晴朗,我国几乎所有地区都能欣赏到一轮“红月亮”高挂夜空的迷人景象。月全食全程将持续近6个小时,从22时06分至22时57分的全食阶段是“红月亮”现身时段。
19时33分开始半影月食
据北京市天文馆的专家介绍,本次月全食半影月食始于北京时间19时33分,初亏是在20时45分,食既是在22时06分,生光时刻为22时57分,复圆是在次日0时17分,半影食终为次日1时30分。
其中比较精彩的半影食部分,将从20时45分开始,到0时18分结束,持续约3个半小时。而完全“被吃掉”的“红月亮”,只有大约51分钟。
“红月亮”仅现身51分钟
如果地球没有大气层,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黑月亮”,换句话说,看不到月亮。但是地球的大气层成为一个折射体,让“擦肩而过”的太阳光方向发生了偏折,这部分阳光投向原本的“黑月亮”,于是月亮变得漂亮和梦幻了许多。
北京天文馆的专家解释说,由于波长较长的红光不容易被地球大气层散射,因此月全食期间的月亮也就变成了红铜色。本次月全食月面只是从本影内“擦过”,我们能看到“红月亮”的时间只有51分钟左右。
肉眼观测不会伤害眼睛
尽管全食持续时间较短,但本次月食观测条件非常不错。今天正值周六,月食又发生在前半夜,为公众的观测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介绍说,直接用肉眼观测月全食就很美,找个东面和南面比较开阔的窗户即可。也可用双筒望远镜、小型天文望远镜观测,可以多看到一些细节。如果天气不好,通过双筒望远镜观测会好得多。


对于爱好天文摄影的公众,专家建议拍摄时最好使用焦距长一点的镜头,用三脚架固定相机,通过快门线,适当加大曝光时间。要想拍摄“月食葫芦串”,就需选用能连续在同一幅画面中多次曝光的相机和广角镜头,并准备好三脚架来固定相机,事先计算好多长时间通常15分钟—20分钟拍一次,就可以了。
天文馆延长开放时间
在月全食期间,北京天文馆开放A馆西展厅,并在A馆北侧的空场举办望远镜观测活动,需提前购票。北京天文馆特别提醒,由于冬季天气寒冷,建议公众尽量在自家观测。如果来天文馆参加活动,注意保暖。
据了解,下一次月全食将发生在2014年,但看不到全程,而要想看到月全食全过程的机会就要等到2018年了。
(本文来源:北京晨报作者: 韩娜 ) 责任编辑:NN044


http://news.163.com/11/1210/01/7KSHLERL00014AED.html

10#
发表于 2011-12-10 10: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img]file:///C:/Users/admin/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352428099/QQ/WinTemp/RichOle/(B[L(PVS[3U)MTJRERAE%60O5.jpg[/img]
[img]file:///C:/Users/admin/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352428099/QQ/WinTemp/RichOle/87PYU_)Y5DEU_1O%60T1[TDA7.jpg[/img] 
近日广州有小学生模仿《水知道答案》做了一个米饭试验,企图用赞美和恶毒的话让米饭变香或者变臭。作为所谓媲美《时间简史》并在各大型书店销售排名前列的这本科普读物,其实是彻头彻尾的伪科学著作,作者江本胜是一位从野鸡大学买到医学博士学位的骗子,他书中所作的这些试验充满了漏洞,并非为教育普及知识,而是为了商业利益。
file:///C:/Users/admin/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352428099/QQ/WinTemp/RichOle/9YY1JEPL%60VF~M4_%25N8_A0ZK.jpg

作者江本胜是伪科学家  
江本胜在关于水的著作和巡回演讲介绍中,标榜他是医学博士。但他从未告诉外界,这个医学博士其实是“替代医学”例如冥想、香薰等不被认同的另类学科;博士这个头衔也是在一所野鸡大学花350美金买来的。




在西方,"替代医学"是被划定在常规西医治疗之外的补充疗法。


关于水可感知外界信息形成不同结晶体,江本胜从未在科学类期刊发表过。


1988年法国一位科学家Jacques Benveniste(上图者)倒是写过类似论文给《自然》,但遭到驳回。


江本胜"替代医学"博士学位是旁门左道

江本胜所谓的"医学博士"这个学位是一个非常另类的专业。"替代医学"这个专业并非科学,也不被主流医学界承认。江本胜在自己的著作以及各种演讲宣传中,为自己冠以"替代医学博士"纯属为自己的骗行打掩护。因为在西方,"替代医学"是被划定在常规西医治疗之外的补充疗法。而所谓的补充疗法,主要包括诸如打坐、冥想、按摩、香薰以及传统的中医和针灸。"替代医学"是不被西医重视的,甚至被视为"异类"。很多国家对"替代医学"态度也只是听其自然,例如在英国,任何人只要说"我是针灸医师"那么就可以开业扎针。这个"专业"门槛非常低,江本胜就是取得的这样一种专业的医学博士学位。[详细]

江本胜读是野鸡大学,博士学位花350元买的

再说回江本胜博士取得替代医学博士学位的这所大学:印度国际开放大学,它隶属于印度替代医学委员会(Indian Board of Alternative Medicien)。资料显示这所学校就敛钱的野鸡大学,即专门收钱颁发替代医学"学位"的学校。学生甚至不需要来这里上课,只要通过互联网交上几百美元,不用考试就可以获得一个"医学博士"或是"哲学博士"的学位。伦敦大学学院医学博士、美国南卡罗林那大学前助理教授伽力·格林伯格(Gary Greenberg)考据透露,江本胜的博士学位是花了350美元买到的。此外,在中国养生界招摇撞骗的著名"刘太医"刘鸿章之子刘浡也是在这个学校获得的学位。[详细]

江本胜从未在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著作

按照科研惯例,如果江本胜提出了关于水的能量的说法,他应该先将自己的试验报告发表在《科学》、《自然》这样的专业刊物。但江本并没有这样做,也没有透露自己的试验经过,因此外界很难得知其实验过程从而复原并验证它,这是伪科学的典型行为。只有发表论文,接受同行评议,才是科学家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的正确做法,不愿意接受检验的"研究"甚至连错误都谈不上。《水知道答案》这书最初是江本自费出版的。

英国科学社会运用研究所(Institute of Science in Society)Mae-Wan Ho博士认为江本没有能为科学界提供信服的试验步骤。而与江本类似的论调早在1988年的时候,就被一个法国叫Jacques Benveniste的科研人员提出来过,他专门写过一篇论文讨论"水具有智能和情感,它甚至可以记忆一些事情"。这个发现曾经蒙骗了《自然》,期刊编辑刊发了这篇报告,但是经过审议后《自然》又将其撤回。[详细]



  江本胜的试验不科学漏洞多  
对于江本胜在《水知道答案》中所展示的实验结果,国际上已有诸多研究人员揭穿他的试验漏洞,这些漏洞不但显示了江本胜这个人完全是从感性出发,也显示出他的试验非常不严谨。




温度和湿度是决定水结晶形态和形状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与其他的外界因素无关。


江本从100个拍摄出的样本中,选择1张来支持其逻辑,这明显是一种有违科学试验尝试的行为。


江本选择的合作搭档知晓该试验的目的,所以拍摄的时候会带有倾向性。


漏洞一:水结晶的形成仅跟温度、湿度有关

江本胜在《水》这本书中提到的核心理论就是:水能够根据外界的信息,辨别美丑善恶。听了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水结晶美丽工整,听了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的水结晶则展现出一种华丽的美;而听到"混蛋"等不好的词汇的水,只能结成难看的、不规则的结晶。这纯粹是因为江本胜不懂物理学。

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主任Kenneth Lebbrecht是研究水结晶的专家,对于此现象他解释说,水分子可以形成六角形的晶格结构,六角体有两个六角形的面和六个正方形的面,如果晶体向两个六角形的面的方向生长,就会变成一个柱状晶体;而如果向六个正方形面的方向生长,则会形成一个片状的六边形晶体。在此基础上,片状或柱状晶体还能长成更加复杂的结构,也就是说当温度到了一定低的程度,水晶体最终形成各式各样的冰/雪花。

Kenneth Lebbrecht发现,温度和湿度是决定水结晶形态和形状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如果结晶温度在-5℃到-10℃之间,晶体更容易形成柱状或是针状的结构。在-15℃左右的情况下,水结晶会倾向于结成片状的雪花。至于雪花的复杂程度,则和湿度有关。湿度越小,雪花的形状就越简单。根据这些发现,Kenneth Lebbrecht甚至可以在实验室中通过人为设定的条件来设计不同形状的雪花。这些情况跟水结晶是否听到了优美的音乐、看到了温暖的单词没有任何关系。[详细]

漏洞二:江本的试验是据其结果选择照片

2006年4月美国《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杂志登载罗伯特·马修(Robert Matthews)的分析文章,马修认为江本试验设计存在人为操作错误:他用选择验证结果。他指出江本胜并没有将全部样本展示,他只选择了对自己有利的照片刊登,而回避掉对自己实验不利的部分。例如只从100张照片中挑选出最支持其论点的1张照片刊登。一位揭发江本胜黑幕的研究人员认为,在播完了贝多芬的交响乐以后,江本博士从数百个晶体里只选出了一些漂亮的晶体放在书里;在让水"听"完难听的摇滚乐之后,江本则选择了一些难看的晶体。这样一来,任何人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结论。[详细]

漏洞三:没有遵循"双盲"的科学原则

在科学试验中,需要遵循"双盲"原则,即为了防止研究结果被安慰剂效应( placebo effect)或者观察者偏爱(observer bias)影响,不告知参与对象详细信息。而我们发现江本胜在他的试验中,非常明显地违反了这个原则。佛蒙特州立大学自然科学部门的专家在揭黑的文章中记载:在接受毛伊岛新闻网媒体采访时,江本胜特别强调"我不需要对任何样本进行双盲测试",他坚信试验者的美学素养和个性是拍摄水结晶时最重要的元素。

这种认为拍摄者的美学素养、心灵感受等因素会影响拍摄结果而选择合作搭档的做法,就决定了江本总是选择那些更希望研究成功的人,而非技术娴熟的人来做试验,这就相当于把没有进行双盲实验的危害放大了。以揭穿各种伪科学而闻名的魔术师詹姆斯·兰迪曾经公开宣布,如果江本胜可以在控制合理的双盲试验中证明他的理论,就给他100万美元,不过江本胜从未公开回应。[详细]


  伪科学是为商业利益服务的  
江本喜欢把影响水的关键归结到“波动”上来,其实这是为产品销售服务的装饰。江本除了医学博士这个身份之外,还有一家集团公司,其业务线包括专门生产净水器产品和养生文化产业。




江本将这种水描述为"从细胞分子水平来讲,这种水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售价高达35美元/8盎司(约310毫升)。


江本通过贩卖与水相关的书籍、巡回各地做演讲来推广其公司的水处理机器。


江本胜用其理论谋利:售卖高达35美元的"高能水"

江本胜在推广完了水的潜能之后,危言耸听地抛出"如果外界的情感会影响水分子的结构,那么我们百分之七十五都是由水构成的人体,将会受到什么影响?"他开始把水能够感知外界的情绪这种论调,放在促销一种"高能水"上。在江本胜个人网站上,有关于这种"Indigo water"的介绍和链接。这种所谓的高能水,据说是能够治愈人体的疾病,在宣传中被江本称之为"几近完美"。[详细]
江本将这种水描述为"从细胞分子水平来讲,这种水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售价高达35美元/8盎司。曾有评论认为"江本胜的这种行为商业投机性强于他所宣扬的道德意图,如果没有科学家发表文章来抨击他,他就不会露馅。"实际上生产这种水的公司,被媒体曝光是南加州的巴乐马山(Palomar Mountain)上取泉水灌装,然后再瓶子上面贴上标签,这些标签就是一些关键字诸如一切美好的、正面的单词。然后他们就把这个水高价卖出去了。

用所谓"波动"理论行销贩卖净水器和文化产业

除了医学博士、卖水公司的老板,江本胜的另一重身份是IHM集团(IHMグループ)创始人,该集团属下有五个公司。其中有一个公司是在全球进行波动愈合治疗和举办相关研讨会,主打商品是星光牌波动调整器。还有一个是IHMdolphin有限会社,负责波动商品的企划贩卖、商业提案、波动测定器和相关咨询。

此外,2008年1月29日江本胜用1100万日元在东京创立了以致力于和平的合同会社江本胜工作室。该会社的目标在于用水结晶照相的水研究、江本研究方法的教育训练以及管理、生产江本品牌产品和产品授权、信息水的生产和制造、水的咨询服务和出版网络杂志《波动E》并增加订购者等。 [详细]



[/td][/tr]
[/table]

  曾有日本教授出书《水什么都不知道》来反驳江本胜的发现,他认为江本胜是在宣传伪科学,并对伪科学在教育领域的渗透表现出了危机感。水能理解话语和人的情感之类的言论使孩子们盲目相信,也让他们在理性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

http://discovery.163.com/special/waterisfoo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