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技报道集锦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12-6-24 15: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复旦大学谷超豪院士师从著名数学家苏步青院士,致力于数学研究事业,治学严谨、成果丰硕、影响广泛,在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及数学物理等数学领域取得了开创性成果,受到国际同行高度赞誉,始终走在国际数学研究的最前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94年当选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



轉發(78) | 評論(25) 今天14:39 來自教育版
82#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0: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美工程师造出最小十亿像素相机:仅床头柜大小
  2012年06月25日 08:15  新浪科技

美国工程师研制的相机AWARE-2,是世界上体积最小同时速度最快的10亿像素照片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25日消息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21日报道,美国工程师研制出世界上体积最小的10亿像素相机,个头与一个床头柜差不多,所拍照片的细节是普通相机的1000倍。这台相机被称之为“AWARE-2”,虽然不是世界上第一台10亿像素相机,但却是体积最小并且速度最快的同级别相机,可用于提高机场安全,执行军事侦察任务和网上体育新闻报道。

  像素是数码图像上的小光点,聚集在一起形成影像。绝大多数相机只达到兆像素,消费型相机的像素在8到40兆像素之间。10亿像素相当于1000兆像素。当前的绝大多数10亿像素图像由多幅兆像素照片拼接而成。AWARE-2项目组成员、美国杜克大学的大卫-布拉迪表示:“我们研制的相机能够在不到十分之一秒内拍摄一幅10亿像素照片。”研究报告刊登在《自然》杂志上。

  10亿像素相机能够捕捉到人眼无法看到的细节,所拍摄的照片在放大后进行观察时不会降低清晰度。AWARE-2安装在一个75×50×50厘米的盒子里,主要采用电子处理和通讯设备。这台相机的光学系统采用一个6厘米球形镜头,周围被一个由98台显微镜照相机构成的阵列环绕,每台装有一个14兆像素的传感器。布拉迪表示这个光学系统的重量在10公斤左右,算上外套在内的总重量在45公斤上下。他说:“下一代AWARE-2的体积将减少四分之一。”

  当前的10亿像素相机主要用于天文望远镜和机载侦察系统,体积较大同时视场狭窄。此外,科学家还研制了使用胶卷的10亿像素相机。布拉迪表示AWARE-2的制造成本与一台高分辨率数字电影摄影机相当,大约在10万到25万美元之间。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10亿像素相机的价格能够在5年内降至职业和高端业余摄影师可承受范围之内,在此之后,便携式10亿像素相机将实现普及。

  布拉迪指出这项技术可用于在网上直播体育赛事,观众可以对画面进行放大,了解细节,也可以选择任何角度和解析度。此外,10亿像素相机也可安装在野生动物保护区或者观景台,拍摄细节更为丰富的照片。研究报告称:“10亿像素相机的普及将改变摄影圈的面貌。”(孝文)


http://tech.sina.com.cn/d/2012-06-25/08157305907.shtml


83#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9: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clueless转发微博
@新闻小兵曹文艺【刘洋的爸妈及亲戚在郑州家中观看“神九”现场直播】看第一个图,觉得很正常,人之常情嘛。当看到这个图的全貌时,我震惊了~~~Via:@推来推去的推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29)
|
評論(8)
33分鐘前
來自Android客户端
轉發(1)|
收藏|
評論
16分鐘前
來自iPad客户端
84#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21: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牟大海-Seaman确实瞬间碉堡了。。。
@糯米网成都站科学家名字加个法号一下感觉碉堡了: 天雷真君富兰克林,电炽恶魂爱迪生,磁暴魔王特斯拉,屏蔽尊者法拉第, 万法归一麦克斯韦,不准道人海森堡,虐猫狂人薛定谔,波粒双形爱因斯坦,定量贤者普朗克,核链法师费米,数理恶魔拉格朗日,函数尊者欧拉,时空跃迁笛卡尔,元力上人牛顿。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2)
|
評論
16分鐘前
來自皮皮时光机
轉發|
收藏|
評論
11分鐘前
來自Android客户端
|
舉報
85#
 楼主| 发表于 2012-6-30 10: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2-6-30 10:57 编辑

【案例】
7月1日全球增加1秒 出现7:59:60不影响日常生活

2012年06月30日00:53人民网
郑玉占我要评论(13)



月1日将出现7:59:60闰秒调整对市民没影响

据新华社电 (记者帅安宁、周润健)为了让“原子时”与“世界时”协调一致,北京时间7月1日全球将增加一秒,届时,将出现7:59:60的特殊现象。天文专家表示,感兴趣的中国公众可试着在当日7时59分59秒时将自己的电子表或是手机上的时间“拨”慢一秒。
“世界时”“原子时”要协调
我国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为了确定时间,世界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基于地球自转得出的“世界时”和基于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由于两种时间尺度对秒的定义不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时间系统之间就会出现差异,所以有了“协调世界时”的概念。
“协调世界时”以原子时秒长为基础,在时刻上尽量接近于世界时。1972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当“世界时”与“原子时”之间时刻相差超过0.9秒时,就在协调世界时上加上或减去1秒(正闰秒或负闰秒),以尽量接近世界时,这就是“闰秒”。“闰秒”一般安排在年中或年末的最后时刻,即6月30日或12月31日的最后一分钟。
今年确定在6月30日23:59:59后面增加一秒,记为23:59:60,然后才是第二天的00:00:00。相对于北京时间,也就是7月1日7:59:59后面增加一秒,出现7:59:60的特殊现象,然后才是8:00:00。
2012年“多”出一秒,你会拿这一秒做什么?“我会对我爸妈多说一遍‘我爱你们’”“我将用这一秒来睡觉,因为是周末。”“那天是我生日,比别人多过一秒,好幸福!”“上班可以晚起一秒了。”这是网络上一些网友“晒”出的五花八门的回答。

东亚讯(助理记者 郑玉占) 为了让“原子时”与“世界时”协调一致,北京时间7月1日全球将增加1秒,到时将出现7:59:60的特殊现象。
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天文科普基地负责人李振军介绍,世界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世界时”和“原子时”。由于两种时间尺度对秒的定义不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差异,所以有了“协调世界时”的概念。
1972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当“世界时”与“原子时”之间时刻相差超过0.9秒时,就在“协调世界时”上加上或减去1秒,以尽量接近“世界时”,这就是“闰秒”。
今年确定在6月30日23:59:59后面增加1秒,记为23:59:60,然后才是第二天的00:00:00。而北京时间是在7月1日7:59:59后面增加1秒,出现7:59:60的特殊现象,然后才是8:00:00。
“多出的1秒钟,只对军事、航天等对时间精确到秒的行业有影响。不会对长春市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任何影响,市民也不会感觉到。”李振军说。

http://news.qq.com/a/20120630/000398.htm?qq=0&ADUIN=352428099&ADSESSION=1341021227&ADTAG=CLIENT.QQ.4561_.0


8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10: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地球也害空调病ELISABETH ROSENTHAL,
ANDREW W. LEHREN

联合报道
2012年06月29日
Kuni Takahash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发展中国家对空调的需求在上升,正如在印度的孟买。这一情况引起了对全球变暖的担忧。

在印度城市尘土飞扬的道路两旁,那些破败的住宅楼,和肮脏灰暗的水泥房子里,一件新近兴起的家用电器占据着显耀的位置,它是当地人新的身份地位的标志。空调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中产阶级的象征,婚娶之际不能没有的嫁资或聘礼。
空调比汽车便宜,而且,在湿热地区,可以说空调对人们生活的改善也显著得多——在凉爽的环境下,孩子们更易学习,工人们也更易入睡。
按图放大

Kuni Takahash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在印度孟买的家电商场购物。发达国家正在淘汰一种对环境有害的气体,而印度和中国等空调消费大国却正在加大使用其他的有害气体。


按图放大

Jianan Yu/Reuters

中国安徽的空调生产线。



然而,随着空调迅速出现在世界各地的窗户和店面,科学家们对空调制冷剂造成的影响愈加警惕,因为这些化学物质都是全球变暖的强力诱因。
在中国和印度,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空调不再是一件奢侈品,而气候变化又使气温升高。因此,空调销售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据估计,单单是在经济上升中的印度孟买,空调的需求量就相当于美国的四分之一。
空调制冷剂最早是通过1987年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来进行规范的,该协议的目的是保护臭氧层。它规定,空调厂商须使用更无害的制冷气体,从而减少了对臭氧层的损害。臭氧层能够阻挡致癌的紫外线,是地球的重要保护盾。最早使用的冷却剂是氟氯烃 (CFC),由于该物质对臭氧层极其有害,已在很大程度上被淘汰;最新型的制冷剂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使用,对臭氧层的影响甚微,或根本没有。
但是,这类气体会造成另一种影响,这种影响基本被这份保护臭氧层的协议所忽略。这类气体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是等量的典型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上千倍。
事实上,这一领域的权威科学家们计算出,如果全球市场上的所有空调都使用最新型的制冷气体,到2050年,27%的全球变暖都将是由这些气体引起的。
这样看来,挽救一种全球环境灾难的良药,成了导致另一种灾难的毒药。“要采取行动,时间非常宝贵。” 斯蒂芬·安德森 (Stephen O. Andersen) 说。他是该协议技术经济顾问小组的联席主席。
目前,各项数据仍然在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
替代氟氯烃的气体,统称为含氢氯氟烃 (HCFCs), 该类气体对臭氧有轻度损害。由于协议规定逐渐减少使用该类气体,很多科学家预计大气中该类气体的浓度应该有所下降,但事实是,它们的浓度仍在快速增加。这些气体是发展中国家欣欣向荣的空调行业所依赖的支柱。据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这些气体的浓度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翻了一番,达到了最高水平。
更新的对臭氧层无害的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同样在急剧上升,因为发达国家在十年前开始转而使用这些气体。美国的新型室内空调现在使用氢氟烃 (HFC) 作为制冷剂,名为410a,该物质对臭氧没有害处,因此被贴上“环保”的标签。但该物质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00倍。但协议不能控制这类制冷剂的使用,因为只针对破坏臭氧层的气体。
按照协议的时间表,几十个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和印度,也要从明年开始停止使用含氢氯氟烃,代之以其他对臭氧层影响更小的气体。但美国和其他经济发达国家正在敦促发展中国家选择没有温室效应的气体。这周在里约热内卢,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参加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也被称为“里约+20” 峰会(Rio+20)。大会的暂定议程中,就包括逐步淘汰氢氟烃类制冷剂的提议,因为这类气体有温室效应。
但希拉里面临着阻力,因为美国实质上是在要求别的国家去做美国没有做到的事情:跳过这一代的制冷剂。问题是,目前并没有一种现成的,可商用的空调制冷剂替代品,既不破坏臭氧层,也没有强烈温室效应——尽管有很多替代品即将问世。
几乎所有的化工企业和空调公司——包括美国化工巨头杜邦 (DuPont),以及日本领先的家电制造商大建工业株式会社(DAIKEN)——都研发出了不增加温室气体排放的空调设备和制冷剂。有的公司甚至已经组建了工厂投入生产。
但这些产品需要获得规范批准,也需要制定出新的安全标准,才能销售,因为产品中的气体经常是可燃或有毒的。同时,现行的制冷系统利润丰厚,再加上对氢氟烃类气体没有有效的规范,各国和企业都没有动机把新产品投向市场。
“现在没有好的解决方案——这就是为什么各国都在黑暗中摸索。”拉金德拉·申德  (Rajendra Shende) 说。他之前曾领导位于巴黎的联合国臭氧计划,如今在管理位于印度浦那 (Pune) 的地球政策中心 (Terre Policy Center).
已存在25年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被广泛认为是史上最成功的环境保护协议,因为该协议基本上杜绝了对臭氧层有巨大破环力的氟氯烃的使用。根据协议的条款,发达国家要首先停止使用一种有害气体,发展中国家在十年或更多年后跟上,使替代技术趋于成熟,价格也得到下调。
氟氯烃-12的浓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快速上升,但在协议严格淘汰计划的制约下,该气体的浓度从2003年开始逐渐减少。2006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的科学家得出结论:臭氧层正在逐渐恢复。
但是,由于新的空调气体排放量的增加,最初的胜利感也被这潜在的破坏所冲淡。完好的臭氧层本身就能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变暖,但这些制冷气体反射地球辐射出的热量,从而引起了更严重的温室效应。
80年代中期,各国根据此协议制定规则时,世界对全球变暖还知之甚少,制冷工业主要在西方,而发展中国家对制冷的需求甚微。
这种情形显然已经改变。
40岁的杰西瑞·庞加比 (Jayshree Punjabi) 来自苏拉特 (Surat),不久前的一天下午,她去孟买的维杰电器 (Vijay Sales) 购买一个空调。她的第一个空调购于10年前,如今她有三个空调。“现在,苏拉特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至少一个空调,”她说,“孩子们在电视上看到了空调,他们就会要。”
随着食品供给模式的转变,冰箱也成了必需品。“我小时候在德里 (Delhi),当时买菜都是从街边小贩那里买;现在,蔬菜都来自超市,”阿图尔· 巴盖 (Atul Bagai) 说。他是印度人,现在是联合国臭氧计划在南亚的协调人。
2011年,全球55%的新空调是在亚太地区销售的,空调的生产也转移到了该区域。去年,中国生产了全球超过70%的家用空调,供国内消费和出口。最常用的制冷剂是含氢氯氟烃-22。2010年, 该气体在中国的排放量大约是美国的七倍。
随着廉价的含氢氯氟烃-22从亚洲流向各国市场, 减少或停止其使用的努力即使是在美国也遭遇挫折。比如,尽管目前美国法律禁止销售含有该气体的新空调,但一些商店已经开始出售空部件,安装以后可以加注这种廉价的气体,继续使用。
四月在蒙特利尔为期四天的会议上,约200个参加蒙特利尔议定书执行委员会的代表就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现状争论不休。他们应该关注臭氧层保护,还是气候变化?还是两者都要关注?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提交减少使用含氢氯氟烃类气体的计划,以期获得联合国的财政支持;而另一方面,富裕国家代表团则反对使用氢氟烃的提案,因为这些气体会导致气候变暖。加拿大提出一项议案,要求各国只应使用对全球变暖影响较低的制剂。
把逐步减少氢氟烃类气体的使用纳入条约是减少全球变暖最经济的一种途径,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德伍德·策尔克(Durwood Zaelke)说。
但是中国、印度和巴西对此表示反对,他们认为这会减缓发展而且成本太高。正在研发的所有可接受的空调替换产品,要么有专利保护,需要新的设备,要么需要大范围制定新法规和新的测试环节。“这看起来简单,但并不规范,还会带来新的负担,”中国代表王勇(音译)称。
巴西出生的苏里·卡瓦略(Suely Carvalho)是联合国《蒙特利尔议定书》和化学部的负责人。她说:“发展中国家已经在尽力逐步减少(这些气体的使用),现在你们却说,‘我们做过的事,你们不要再做。’你应该知道他们为什么不满意。”
商业利益造成了谈判僵局。尽管议定书积极限制含氢氯氟烃-22在制冷中的使用,但限制这种气体生产的时间表则缓慢、宽松,因此过去10年中含氢氯氟烃-22的产量增加了60%以上。即使是在美国,现在生产含氢氯氟烃-22仍然有利可图,可以将其用于旧的空调设备、出口或者是其他排放量不大的工业用途,比如生产铁氟龙。
政治影响力巨大的厂商比如印度的Gujarat Fluorochemicals, 中国的浙江东阳化工机械公司,以及墨西哥的Quimbasicos公司(霍尼韦尔公司持有其49% 股份)因为生产这种冷却剂而生意兴隆。他们甚至还因此获得了联合国的高额补贴。
杜邦的大气科学家麦克·麦克法伦(Mack McFarlan)表示,从厂商的角度来说,他们不愿意急于在市场上出售环保的新技术,除非他们得到强烈信号,告诉他们各国会采用这些技术。
瑞士环境顾问奥特马·施万克(Othmar Schwank)
在联合国担任顾问。他说:“在许多国家,这些目标会很难实现。随着印度和中国的家用电器需求不断增加,大家都在赚钱,所以他们想尽量拖延时间。”
《蒙特利尔协议书》最初规定,发展中国家在2040年前停用含氢氯氟烃,但是该协议的管理理事会在2007年加快了时间表。“我们看到含氢氯氟烃的使用急剧增长,”德国政府机构德国技术合作局环境项目(GIZ Proklima)的马库斯·维皮奥尔(Markus Wypior) 说。 新的时间表规定,发展中国家必须在1月1日之前使含氢氯氟烃用量趋于稳定,在2015年之前把用量减少10%。
但是空调产业发展得太迅速,要达到基于2009到2010年消耗量计算出得目标,就需要印度现在减少当前使用量的40%。包括印度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尝试通过一次性的措施实现2013年的环境目标,而同时不影响他们的制冷产业,比如在生产泡沫时用其他气体代替含氢氯氟烃-22。据预测,完成2015年的削减计划会更难。
与此同时,《蒙特利尔议定书》开始利用其有限的方法来推动发展中国国家使用环保的方法来代替含氢氯氟烃类气体,为降低温室效应的计划提供25%的奖励性补贴。但专家表示,这种奖励不足以刺激机器设计,服务,生产和政策领域发生重大变化。
前景美好的新技术在等待着,随时可以投入使用。在中国和其他不多的几个国家,少量使用碳氢化合物的室内空调已经走下了生产线,但还没有获得销售批准,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些化学物质是可燃的。这些空调几乎不会导致升温或臭氧层损耗。
不过,在欧洲,使用碳氢化合物制冷的冰箱已经投入使用很多年了。美国的一些企业,比如百事公司和Ben and Jerry’s,作为它们可持续发展计划的一部分,最近都改装了店内冷柜不再使用氢氟烃,而改用碳氢化合物了。
美国环境保护局在一份声明中称其最近已经批准了一些新的不造成气候公害的气体,用于车载空调和冰箱。并且它“正在评估其他空调应用的替代制冷剂,”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一种叫做R32的新一代氢氟烃类气体。
然而,这些技术什么时候才能投放市场呢?即使细微的努力都受到了阻碍。
去年,欧盟开始要求汽车生产商在汽车里使用无气候公害的冷却剂,这被视为一个相对简单的转变。一种叫做1234yf的化学物质被认为是适合的替代物。汽车空调只需少量这种冷却剂,因此可以降低对化学物质可燃性和成本的担心。
但今年,欧盟延迟了该计划。生产这种化合物的中国工厂依然在等待政府的登记注册。 这项技术的专利目前为霍尼韦尔公司 (Honeywell)  所有,但仍存在争议。德国政府也尚未结束安全性测试。
威派尔 (Wypior)的公司正努力在印度和中国推广无气候公害的空调工业。他表示:“我们已经具备了技术条件,大家对这些技术也都了解,证明是可行的——尽管规模不大。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行动呢?”

翻译:陶梦萦,张明明,任芯序,陈婷


87#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10: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人类大脑十个奇特事实:无痛感睡觉时更活跃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6日 07:50  新浪科技微博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同时也是最为复杂的器官。虽然一直对人类大脑进行研究,科学家仍未完全了解这个器官,仍有很多秘密等待他们去发现和解答,但他们对大脑的了解正在逐步深入。以下关于人类大脑的十个惊天事实。

  1.大脑感觉不到疼痛

大脑感觉不到疼痛

  大脑内没有疼痛感受器,这也就是为什么外科医生能够在患者仍保持清醒的时候进行脑外科手术。这种无法感知疼痛允许精细的外科手术顺利进行,同时不破坏任何视觉和运动控制功能。我们之所以能够感到疼痛是因为疼痛感受器,这种感觉接收器将信号传给脊髓和大脑,大脑随之发出危险警告。

  2.脑血管总长度达到16公里

脑血管总长度达到16公里

  人类的大脑由1000亿个神经细胞构成,相当于银河系内的恒星数量,总重量与一个罗马甜瓜差不多。大脑内的血管总长度达到16公里。虽然大脑的重量只有身体的2%,但却消耗了身体大约17%的能量,20%的氧。清醒时,大脑产生的电量在10到23瓦之间,足以点亮一个灯泡。大脑中75%的空间被水占据,脂肪比重占到60%,连接神经细胞的突触数量超过100万亿,数据存储量达到1000Tb,是《大英百科全书》的5倍。

  3.爱因斯坦大脑被保留下来

爱因斯坦大脑被保留下来

  1955年,爱因斯坦去世,但他的大脑却被保留下来。在爱因斯坦去世后仅仅7个半小时,托马斯-哈维医生摘除了他的大脑,主要用于科学研究。不久后,哈维以及爱因斯坦的大脑神秘失踪。1978年,记者史蒂文-利维在美国堪萨斯州威奇托发现哈维。哈维当时承认他仍保存着爱因斯坦的大脑并且将其切成240片,装进两个有金属螺盖的玻璃瓶,瓶内盛满甲醛。

  4.左右脑存在差异

左右脑存在差异

  大脑由左右脑构成,彼此对称。左右脑协同工作,左脑侧重于理性思维,善于推理,逻辑性强;右脑侧重于感性思维,善于创新,跳跃性强。有趣的是,如果掐自己的左脚脚趾,疼痛感却是在右脑完成。此外,它们还会将任何颠倒的图像“拨乱反正”。也就是说,如果视网膜接收到的图像是倒立的,视神经在将图像信息传往大脑过程中,大脑会自动将图像颠倒过来。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即使只有半个大脑,人也能活下来。

  5.男性大脑比女性大10%

男性大脑比女性大10%

  男性的大脑比女性大10%。不过,女性的大脑虽小,但却拥有更多神经细胞和神经连接,能够比男性大脑更有效地工作。女性的情感处理能力更强,男性则拥有更出色的逻辑思维能力。女性的脑回比例更大,这一大脑区域与女性化特征有关。可以说,两性之间的差异实际上就是大脑的差异。

  6.大脑在人睡觉时更活跃
大脑在人睡觉时更活跃

  进入梦乡时,大脑会处理白天经历的所有事情,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是我们会做梦的原因所在。一些科学家表示大脑以做梦的形式处理复杂的情感和日常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其他一些科学家则认为这是大脑将信息归零的一种方式,就像电脑一样。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做梦能够帮助我们缓解伤痛。智商越高的人越容易做梦,白天打个盹能够让人精力更加充沛,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7.控制梦境并非不可能
控制梦境并非不可能

  在所谓的“清醒梦”中,人们能够控制梦境的结果。古代的西藏佛教徒会修习“睡梦瑜珈”,在梦境中做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让自己意识到梦境乃是一种虚幻。“睡梦瑜珈”这个词由弗雷德里克-威廉-凡-伊登19世纪80年代创造,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引起外界的关注。现在,睡梦瑜珈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修行方式,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到大量相关教程。睡梦瑜珈高手不仅能够战胜噩梦,同时还能在梦境中与邻家女孩发生性关系。
  8.人为什么笑至今原因不明
人为什么笑至今原因不明

  笑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只有人类天生具有这种能力。土狼的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笑。4个月的时候,婴儿开始发出笑声。笑会传染,同时也很难假装。不过,我们发笑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听到好笑的笑话或者类似因素。在一项为期10年的研究中,医生对2000个促使人发笑的情境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笑并非是笑话或者幽默故事的功劳。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能够找到发笑的原因。
  9.大脑大小很重要吗?
大脑大小很重要吗?

  大脑大小很重要吗?不同研究得出了不同的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只有1230克,相比之下,成年男性的大脑重量平均为1400克,说明大脑尺寸与IQ无关。研究发现爱因斯坦大脑的胶质细胞数量远远超过常人,让他拥有惊人的IQ。另一项研究发现,头部越大的人越聪明,头部较尖的人则智商偏低。
  10.IQ最高纪录210
IQ最高纪录210

  韩国人金恩荣(Kim Ung-yong)是世界上IQ最高的人,高达210。他出生于1972年3月8日,8个月时开始学习代数,2岁时便能讲4门语言,4岁上大学,15岁毕业。除了IQ高外,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和诗人。金恩荣现生活在韩国,拥有足够的时间做自己此前没有机会做的事情,例如重新感受一下童年。(秋凌)

http://tech.sina.com.cn/d/2012-07-06/07507356142.shtml


88#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22: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揭露地球【揭露嘉兴:天空出现两个太阳 专家称是“幻日”现象】网友@嘉兴八卦牛 昨天早上5时55分34秒拍到了两个太阳高挂天空的奇景。6时许,双日奇观消失。专家表示,这是“幻日”现象,是大气的一种光学现象。持续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短则几分钟,长则几十分钟。哇!——



轉發(259) | 評論(46) 今天19:47 來自新浪微博
89#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11: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霍金称希格斯可因"上帝粒子"获诺贝尔奖
2012-07-06 10:25:54 来源:
南方都市报(深圳) 有4853人参与





核心提示:欧洲核子研究中心4日宣布发现与希格斯玻色子特性一致的新粒子。提出相关理论的英国物理学家希格斯表示要让家人准备好香槟庆祝,而英国著名科学家霍金认为彼得·希格斯会因次获得诺贝尔奖。




英国物理学家希格斯与一张以他的形象创作的《寻找希格斯玻色子》的油画合影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4日宣布发现与希格斯玻色子特性一致的新粒子。提出相关理论的英国物理学家希格斯表示要让家人准备好香槟庆祝,而英国著名科学家霍金在表达祝贺之余,提到这让自己在一场打赌中输掉100美元。

轰动全球科学界

希格斯玻色子是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彼得·希格斯在上世纪60年代的理论研究中预言存在的粒子,它在物理学中地位非常重要,常被称作“上帝粒子”。欧洲核子研究中心4日宣布,在实验中观测到一种新粒子,很可能就是希格斯玻色子。

希格斯本人当天在日内瓦出席相关研讨会,但爱丁堡大学校方发布的声明显示,他已打算回家好好庆祝一番。他说:“我要家人在冰箱中放一些香槟。”

霍金输掉100美元

英国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当天也对此表示祝贺。他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应该能带给彼得·希格斯一个诺贝尔奖。”

不过在慷慨地给予希格斯“诺贝尔奖提名”的同时,霍金也风趣地提到了自己的小小“失落”。他说:“我曾经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凯恩教授打赌,认为希格斯玻色子不会被找到,看来我刚刚输掉了100美元。”

经过长期研究和探索,科学家们建立起被称为“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理论。“标准模型”预言了62种基本粒子的存在,希格斯玻色子是最后一种未被证明存在的基本粒子,由于它难以寻觅又极为重要,因此也被称为“上帝粒子”。

发现“上帝粒子”成就无与伦比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4日宣布,该中心的两个强子对撞实验项目均发现了一种新的粒子,具有和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的希格斯玻色子相一致的特性。美国多名科学家赞扬了这一新发现,并表示这是无与伦比的成就。

这两个项目名为“紧凑缪子线圈”(CMS)和“超环面仪器”(ATLAS),两个相关的研究小组在4日上午举行学术研讨会,分别确认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取得数据后,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很可能是希格斯玻色子的粒子。

参与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工作的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玛丽亚·斯皮罗普卢说,即便这只是一个初步结果,也能为人们解答宇宙中质量如何而来这个问题提供重要线索。这是一项无与伦比的成就,全球范围内,各大学和实验室的粒子物理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已为这一时刻的到来努力工作了数十载,今后要做的就是衡量新粒子的量子属性,确定它是否是“标准模型”中的希格斯玻色子。

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哈维·纽曼认为,这是粒子物理学和科学探索史上的重大时刻,意义深远。这一新发现将人们领入实验和理论物理的新领域。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物理学家、“紧凑缪子线圈”项目首席科学家乔·因坎代拉认为,这一发现意义“非常非常显著”,可能是这一领域过去30到40年中最大的发现之一,就好比当年夸克的发现一样。■新华社任海军

【相关新闻】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称新型粒子符合上帝粒子属性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4日表示,他们在寻找希格斯玻色子,也就是所谓的“上帝粒子”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新型亚原子粒子,该粒子符合希格斯玻色子的属性,但还需要更多研究数据对发现进行验证。



http://discovery.163.com/12/0706/10/85NM3IUQ000125LI.html
9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09: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美设计师绘制地震图标注1898年来历次大地震

2012年07月11日 08:41 新浪科技


美国密歇根州设计师约翰-纳尔逊绘制的一幅地图,标注1898年以来发生的203186场大地震

2011年2月,新西兰克里斯特彻奇的曼彻斯特大街,救援人员正在废墟中搜寻幸存者

190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大地震导致鹅卵石铺成的道路从中间裂开

1906年的旧金山大地震,共导致3000人死亡

纳尔逊绘制的龙卷风地图,标注出美国过去61年里出现的龙卷风,亮蓝色区域的龙卷风最为猛烈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11日消息,美国软件公司IDV Solutions的绘图经理约翰-纳尔逊绘制了一幅地图,标注1898年以来发生的203186场大地震。从这幅霓虹灯色的地图来看,太平洋边缘是最为危险的地震带之一。
  纳尔逊经常将未完成的工作带回家去做,完成工作之余便绘制这幅地图。他在IDV的博客上表示:“我一直在搜集这方面的数据和信息,而后在工作之余绘制地图。对我来说,绘制这幅地图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绘制过程中,我使用了来自北加州地震网NCEDC.org、美国地质调查局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数据。”
  纳尔逊所绘地震地图中标注的地震包括导致3000人死亡的旧金山大地震以及2011年导致185人死亡,大量建筑被毁的新西兰克里斯特彻奇地震。除了绘制地震地图外,他还曾绘制展现美国过去61年来出现的龙卷风的地图,采用藤田级数标注龙卷风强度。藤田级数主要根据遭破坏的建筑物和植被数量进行测算。
  龙卷风地图利用美国政府的数据,标注出从1950年到2011年发生的历次龙卷风。过去几周,这幅地图迅速在互联网上传播。龙卷风地图的大受欢迎促使纳尔逊绘制互动式地震地图。这幅地图涵盖2012年的数据,网民可以根据强震强度、发生年份、位置、季节以及其他因素进行搜索。(孝文)

http://tech.sina.com.cn/d/2012-07-11/08417375187.s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